尹卓:现在的体制问题叫逼良为娼,提议科研管理交给科技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43:34
http://news.ifeng.com/mil/4/detail_2013_05/10/25152828_0.shtml

少将尹卓:“我不是电视明星”

尽管在电视镜头前频频亮相,也拥有不少忠实观众,但尹卓说自己并不属于电视明星那一类人。更鲜有人知道,“著名军事专家”并非这位68岁少将的唯一身份标签,他还是科技界的一名“老兵”。

如果你是一位军事迷,关心地缘政治或国际关系,大概不会对尹卓这个名字感到陌生。打开电视,你总会在不经意间看到这位军事专家的身影。

地球上曾发生的任何战事,他似乎都了如指掌。大多数公众印象里,这位央视特约评论员观点犀利、一针见血,然而谈吐间却不乏儒雅之风。甚至有粉丝评价,聆听他解析国际风云,似有逻辑之美呈现。

只是电视机前鲜有人知道,“著名军事专家”并非这位68岁少将的唯一身份标签。作为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他同样是科技界的一名“老兵”。连续担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尹卓在科技界的呼声振聋发聩,广受关注。

两年前,他提案建议“取消科技进步奖”。今年两会,他又在科技界小组发言中,将中国科技界的现状形容为“跑部钱进”,并且说:“只有我们这些还在干科技的人知道什么叫‘跑部钱进’。”

“不再参加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工作”

前不久,《中国科学报》记者约访这位关心科技体制问题的少将,话题很快进入他对我国科技创新和评价体系的观察与思考。

“我们国家虽然也鼓励创新,但缺的就是鼓励创新的氛围,我们口头说得很多,但机制并不好,比如我们的科技项目申报制度就非常死板。”

尹卓看到,一些科研人员一年至少1/3的时间在跑项目。有项目才有钱,有钱才能做项目,才有科技进步奖,获奖才能晋升、评职称,一切都和跑项目有关系。“但地方政府在跑项目,科学家也跑,这样对吗?

尹卓认为这种评价体系是不科学的,“人为的因素很多,各单位都在报奖,但衡量的角度未必是科学,而是部门利益交换。为了评奖还很可能贿赂评委,科研腐败现象就这样产生了”。尹卓说,这都把人引向了名利方向。

“这类现象我也接触了很多,所以我不再参加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工作。因为如果你拒收礼品,而对方最后又评不上奖的话,今后找原因很可能就找到你身上,这非常恶劣。”

那么什么样的体制才是客观、公正和科学的?尹卓认为,但凡国家大的项目,比如十六个重大专项,都不应该参评科技进步奖。“像大飞机、‘大运’这样的项目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需要几个大的团队协作完成,有的团队解决了材料的问题,有的解决了工程的问题,但他们都未必能评上第一位”。

他特别提到了曾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青藏铁路建设项目。这个项目最难的地方是在高原冻土带,如何解决路基不开化的问题,因为只有冻土带的基础稳定,才能保障铁路几十年的运行。

“但最后得奖的是铁道部建设项目,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的科研人员,他们不知道排在多少位。”

尹卓认为类似的例子太多了,比如现在的科研经费可以购买科研设备,却不能用来奖励个人。“科学家的‘人头费’太低,科技含量越来越大,人的智力也越来越高,但我们却是见物不见人——进口仪器好像买得越高档越好,很多都浪费在那。”

由于“人头费”极少,一些科研人员不得不找歪门邪道,“现行的科研管理机制不是按科学规律走,而是行政管理的一套办法”。

“交给科技专家管理不行吗?”尹卓发现,政府管得非常具体,但凡大的项目,都要放在财政部审批。“财政部管那么多事情干什么?一个一两亿元的项目都要具体管。要知道管理就是权,权就能换来利益,把审批权去掉了,利益也就没有了。”

尹卓认为,应该是项目搞完了,财政部来研究审计,“发现有问题,该抓就抓、该判就判,但应该让科学家有支配科研经费的自主权,要相信科技专家,他们都是在为国家拼搏”。”



少将的改革“药方”

尹卓对科技创新的关注与忧思,与他年少时未曾实现的理想不无关系。

采访中,当从记者手中接过《中国科学报》人物周刊的样报,看到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的报道时,尹卓说自己也曾希望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1945年9月,尹卓出生于延安,父亲是开国少将尹明亮。中学时代的尹卓在北京市首届数学竞赛和物理竞赛斩获名次,当时给他们颁奖的都是著名科学家,如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和竺可桢。“最早我想学军工,但根据当时的分配,学校让我去法国学了外语,当外交官。”

两次在法国军事院校留学,精通法语、英语等多国语言,尹卓此后成为国家军事战略决策专家组成员。

在担任海军装备研究院所长时,尹卓接触过不少国防科技,他说:“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科学是在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技术则是把规律应用到实际中去。”在他看来,美国之所以在技术上取得很大的进步,关键就是巨大的科研投入。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和思考,促使尹卓不断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发声。

尹卓曾提交过一份关于科研体制管理的政协提案,他认为,应该搞两条线,一个是官员担任的指挥长制度,他们负责调配车辆、物资、器材等;另一条线是总师制度,主管技术,包括项目的申请、完成到最后的验收,都应该由科学家来负责。两线并行,实行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同时总师应该是党委成员,对人员物资分配有发言权。

尹卓说有很多人非常赞成他的意见:“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参加过那场讨论会,我讲科研管理的决策要科学化,不要用过去一套行政的办法管理科研,我当时还用了一个比较尖锐的评论:‘现在的体制问题叫逼良为娼’,逼着你作假”。

“李克强同志听了以后笑了,在和委员握手的时候还说记得我,听过我的发言。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也参加过我们的讨论。”尹卓回忆说。

尹卓表示,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推进到今天,同广大科技界政协委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已经有了一些效果,但根本的扭转暂时还没有做到”。

在尹卓看来,科研体制需要逐步改变,这需要得到中央的支持。他相信,有了新风气以后,科技界从科技部,包括牵涉国家十六个重大专项的农业部、卫生部、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和工信部等大部委都会有些新气象。

“做电视,只是副业”

尽管在电视镜头前频频亮相,也拥有不少忠实观众,但尹卓说自己并不属于电视明星的那一类人。“个人影响力?我没考虑过。我们不是电视明星,不是职业媒体人。”

尹卓曾参加中央电视台《防务新观察》、《今日关注》、《环球视线》以及央视新闻频道最近推出的《军情时间到》等栏目的直播和录制,这些由他主持或担任特约评论员的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而这十余年的经历,也将尹卓磨砺成一名合格、有责任感的媒体人。

尹卓强调自己还是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的主任,每天考虑的事情是先把首长和海军信息化领导小组交办的任务完成好,比如调研、规划和审查,出席些会议。“然后才是做电视,它只是我工作附带的一个任务,是副业。”

在央视参加节目始于1999年,他参加了几期央视关于科索沃战争的战况点评。尹卓“没想到收视率还挺高”。2004年,央视希望开播一档融知识性、专业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个性化军事节目《军情连连看》,就又找到了他。

“海军司令政委说这是扩大影响、完成宣传任务的好方式,非常支持。”经过总政的批准,军队给这位军事专家下达了外宣任务——出任《军情连连看》栏目的主持人。尹卓说:“当时合作得很好,团队很精彩,选题也是年轻人感兴趣的。”

后来央视其他频道看到尹卓的节目也觉得效果不错。“可能是觉得还可以用用我这个人”,这些频道想做由尹卓担任评论员的直播,于是中央电视台向中宣部报告,经过中宣部的审批和总政的批准,尹卓获得了“央视特约评论员”身份和由总政李继耐上将颁发的“常备外宣专家”聘书。

作为央视特约评论员,尹卓说这不光是为了完成军队的宣传任务,而作为中国媒体人要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像我只负责一部分评论,其他事件都不随意评论,这是我做媒体很长时间以来明白的一个道理,我们只是媒体中的一小部分,一个局部”。

有一回央视希望尹卓能够在电视台里值班,让他碰到突发事件都要上电视讲,“第一次就碰到了H5N1禽流感”,但尹卓坚持自己只负责评论军事和国家安全,再扩大一点的话,就是只限于战略形势方面等国际关系问题。“我只谈这些,因为我个人在这些方面有一定积淀。每个人都不是圣贤,应该很小心地对待自己的言行。”

尹卓的节目基本都是在晚间九点半以后播出,这是因为根据央视的收视率调查,发现晚间看节目的往往是专业人士,尹卓则说做电视节目是一门科学,“22点以后体力劳动者往往早就睡了”。

尹卓说,观众的专业性也让他有了更多思考和经验:“在任何情况下,你的听众中都有非常专业的专家在,他们会审看你的每一句评论。”

他举了个例子,2005年中国军队赴俄罗斯军演,尹卓讲到中国的直升机要飞过阿勒泰山到达俄罗斯境内,需要通过海拔足有4000米的高原和高山,很可能产生飞机结冰的问题。“我在里头讲,中国的海豚直升机有除冰装置,但节目一结束,就有一个在俄罗斯专门做直升机研究的博士后找到了我,说要纠正我的说法”。

根据自己在海豚直升机飞过52个小时的经历,还拿出了自己的飞行手册,这位博士后与尹卓通话一个多小时,阐述自己的观点,尹卓则又约了第二天的时间同他继续讨论这个话题。尹卓回忆说:“他说的也有道理,我们引进法国的海豚直升机都有除冰装置,但我们在海边使用的直9直升机(属于海豚直升机的一个系列),没有安装除冰装置。”

探讨过后,尹卓的认真、专业与诚恳让这位博士后感到满意,后来两人还经常交流心得。

“要当兵就当战士”

在电视台做节目,尹卓说最重要的一个词就是责任感。

“做电视不是个人行为,我首先是人民解放军的军官,对舆论是有引导作用的,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有些节目是直播的,话一说出口,想收就收不回来了,而且一旦出现问题,个人根本负不了这个责任,你是没有机会辩白的,所以责任感必须是第一位的。”

他特别提到了“阿拉伯之春”:“我就不赞成这个说法,在政治上我很反感这个词,因为这是很正面的评论,西方媒体对‘阿拉伯之春’一片叫好”。但尹卓感到,利比亚战争之后,春天并没有到来,“我看到的是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复辟,对整个中东都是如此”。

尹卓看到,尽管被推翻的确实是独裁血腥的政权,“但推不推翻应该是别人国内的事务”。

这些所谓的中东问题,是否对美国有利?尹卓认为这股浪潮很可能在今后对以色列的威胁更大。“美国在这些地区的核心政治利益,不就是能源和以色列的安全吗?”

有一位中东问题专家很赞同尹卓的看法,“当时他说,想不到我一个搞军事评论的,对这些事情的看法都如此独到深刻,我认为写报告就是要从这些角度写,认认真真地分析,坚持中国自己的声音”。

在与尹卓对谈的短短一小时中,他的电话就响了4次。“《今日关注》节目组今天的电话比往常早打了一点,下午4点还有个《环球视线》的直播约定电话。”

面对已是一头白发的尹卓,记者不禁好奇,这样满满当当的行程,会不会让这位少将感到辛苦。

“行程安排上我倒是不会觉得累,怕累的是,工作可能占据我的周末时间。”尹卓说,除了海军给自己安排的会议必须参加外,他从不把工作带到家里去、占用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每周日上午,他都会去探望自己的岳父,“带他上外头吃顿饭,聊聊天”。而下午,尹卓则会抽空去看望自己的小孙子。

“我坚持工作和生活分开,因为人的精神需要在生活中才能松弛下来。”设想退休后的生活,尹卓说自己放在第一位的事情就是和爱人去旅游,两人都很喜欢旅游。

谈到旅游,尹卓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就天南地北地走,小时候因为父亲工作调动,他去过中国的很多地方。

小学六年级那年,尹卓12岁,曾经一个人从南京坐火车到北京。尹卓表示自己的自立精神是与生俱来的。

“初中的时候父母在开封,我要在郑州转车才能到家,当时是困难时期,没有饭吃,我手上只有几块钱。晚上到开封是八九点钟了,出了车站很黑很荒凉,我要自己走回家,从来没有大人接你。”

作为干部子弟,尹卓说自己小时候多少有一些优越感,但当他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时,很快就发现自己的优越感是没有任何道理的,“我当时考得很好,小升初考了199分,以为自己已经够优秀了,但到了班里一看,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在那种环境下,尹卓很快就能把自己放在一个适当的地位上。

1968年从法国留学归来,尹卓选择了参军,选择在部队从基层做起也是这种心态的延续。他说:“要当兵就要当战士,不当战士你绝对什么都学不到。”
http://news.ifeng.com/mil/4/detail_2013_05/10/25152828_0.shtml

少将尹卓:“我不是电视明星”

尽管在电视镜头前频频亮相,也拥有不少忠实观众,但尹卓说自己并不属于电视明星那一类人。更鲜有人知道,“著名军事专家”并非这位68岁少将的唯一身份标签,他还是科技界的一名“老兵”。

如果你是一位军事迷,关心地缘政治或国际关系,大概不会对尹卓这个名字感到陌生。打开电视,你总会在不经意间看到这位军事专家的身影。

地球上曾发生的任何战事,他似乎都了如指掌。大多数公众印象里,这位央视特约评论员观点犀利、一针见血,然而谈吐间却不乏儒雅之风。甚至有粉丝评价,聆听他解析国际风云,似有逻辑之美呈现。

只是电视机前鲜有人知道,“著名军事专家”并非这位68岁少将的唯一身份标签。作为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他同样是科技界的一名“老兵”。连续担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尹卓在科技界的呼声振聋发聩,广受关注。

两年前,他提案建议“取消科技进步奖”。今年两会,他又在科技界小组发言中,将中国科技界的现状形容为“跑部钱进”,并且说:“只有我们这些还在干科技的人知道什么叫‘跑部钱进’。”

“不再参加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工作”

前不久,《中国科学报》记者约访这位关心科技体制问题的少将,话题很快进入他对我国科技创新和评价体系的观察与思考。

“我们国家虽然也鼓励创新,但缺的就是鼓励创新的氛围,我们口头说得很多,但机制并不好,比如我们的科技项目申报制度就非常死板。”

尹卓看到,一些科研人员一年至少1/3的时间在跑项目。有项目才有钱,有钱才能做项目,才有科技进步奖,获奖才能晋升、评职称,一切都和跑项目有关系。“但地方政府在跑项目,科学家也跑,这样对吗?

尹卓认为这种评价体系是不科学的,“人为的因素很多,各单位都在报奖,但衡量的角度未必是科学,而是部门利益交换。为了评奖还很可能贿赂评委,科研腐败现象就这样产生了”。尹卓说,这都把人引向了名利方向。

“这类现象我也接触了很多,所以我不再参加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工作。因为如果你拒收礼品,而对方最后又评不上奖的话,今后找原因很可能就找到你身上,这非常恶劣。”

那么什么样的体制才是客观、公正和科学的?尹卓认为,但凡国家大的项目,比如十六个重大专项,都不应该参评科技进步奖。“像大飞机、‘大运’这样的项目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需要几个大的团队协作完成,有的团队解决了材料的问题,有的解决了工程的问题,但他们都未必能评上第一位”。

他特别提到了曾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青藏铁路建设项目。这个项目最难的地方是在高原冻土带,如何解决路基不开化的问题,因为只有冻土带的基础稳定,才能保障铁路几十年的运行。

“但最后得奖的是铁道部建设项目,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的科研人员,他们不知道排在多少位。”

尹卓认为类似的例子太多了,比如现在的科研经费可以购买科研设备,却不能用来奖励个人。“科学家的‘人头费’太低,科技含量越来越大,人的智力也越来越高,但我们却是见物不见人——进口仪器好像买得越高档越好,很多都浪费在那。”

由于“人头费”极少,一些科研人员不得不找歪门邪道,“现行的科研管理机制不是按科学规律走,而是行政管理的一套办法”。

“交给科技专家管理不行吗?”尹卓发现,政府管得非常具体,但凡大的项目,都要放在财政部审批。“财政部管那么多事情干什么?一个一两亿元的项目都要具体管。要知道管理就是权,权就能换来利益,把审批权去掉了,利益也就没有了。”

尹卓认为,应该是项目搞完了,财政部来研究审计,“发现有问题,该抓就抓、该判就判,但应该让科学家有支配科研经费的自主权,要相信科技专家,他们都是在为国家拼搏”。”



少将的改革“药方”

尹卓对科技创新的关注与忧思,与他年少时未曾实现的理想不无关系。

采访中,当从记者手中接过《中国科学报》人物周刊的样报,看到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的报道时,尹卓说自己也曾希望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1945年9月,尹卓出生于延安,父亲是开国少将尹明亮。中学时代的尹卓在北京市首届数学竞赛和物理竞赛斩获名次,当时给他们颁奖的都是著名科学家,如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和竺可桢。“最早我想学军工,但根据当时的分配,学校让我去法国学了外语,当外交官。”

两次在法国军事院校留学,精通法语、英语等多国语言,尹卓此后成为国家军事战略决策专家组成员。

在担任海军装备研究院所长时,尹卓接触过不少国防科技,他说:“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科学是在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技术则是把规律应用到实际中去。”在他看来,美国之所以在技术上取得很大的进步,关键就是巨大的科研投入。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和思考,促使尹卓不断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发声。

尹卓曾提交过一份关于科研体制管理的政协提案,他认为,应该搞两条线,一个是官员担任的指挥长制度,他们负责调配车辆、物资、器材等;另一条线是总师制度,主管技术,包括项目的申请、完成到最后的验收,都应该由科学家来负责。两线并行,实行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同时总师应该是党委成员,对人员物资分配有发言权。

尹卓说有很多人非常赞成他的意见:“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参加过那场讨论会,我讲科研管理的决策要科学化,不要用过去一套行政的办法管理科研,我当时还用了一个比较尖锐的评论:‘现在的体制问题叫逼良为娼’,逼着你作假”。

“李克强同志听了以后笑了,在和委员握手的时候还说记得我,听过我的发言。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也参加过我们的讨论。”尹卓回忆说。

尹卓表示,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推进到今天,同广大科技界政协委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已经有了一些效果,但根本的扭转暂时还没有做到”。

在尹卓看来,科研体制需要逐步改变,这需要得到中央的支持。他相信,有了新风气以后,科技界从科技部,包括牵涉国家十六个重大专项的农业部、卫生部、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和工信部等大部委都会有些新气象。

“做电视,只是副业”

尽管在电视镜头前频频亮相,也拥有不少忠实观众,但尹卓说自己并不属于电视明星的那一类人。“个人影响力?我没考虑过。我们不是电视明星,不是职业媒体人。”

尹卓曾参加中央电视台《防务新观察》、《今日关注》、《环球视线》以及央视新闻频道最近推出的《军情时间到》等栏目的直播和录制,这些由他主持或担任特约评论员的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而这十余年的经历,也将尹卓磨砺成一名合格、有责任感的媒体人。

尹卓强调自己还是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的主任,每天考虑的事情是先把首长和海军信息化领导小组交办的任务完成好,比如调研、规划和审查,出席些会议。“然后才是做电视,它只是我工作附带的一个任务,是副业。”

在央视参加节目始于1999年,他参加了几期央视关于科索沃战争的战况点评。尹卓“没想到收视率还挺高”。2004年,央视希望开播一档融知识性、专业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个性化军事节目《军情连连看》,就又找到了他。

“海军司令政委说这是扩大影响、完成宣传任务的好方式,非常支持。”经过总政的批准,军队给这位军事专家下达了外宣任务——出任《军情连连看》栏目的主持人。尹卓说:“当时合作得很好,团队很精彩,选题也是年轻人感兴趣的。”

后来央视其他频道看到尹卓的节目也觉得效果不错。“可能是觉得还可以用用我这个人”,这些频道想做由尹卓担任评论员的直播,于是中央电视台向中宣部报告,经过中宣部的审批和总政的批准,尹卓获得了“央视特约评论员”身份和由总政李继耐上将颁发的“常备外宣专家”聘书。

作为央视特约评论员,尹卓说这不光是为了完成军队的宣传任务,而作为中国媒体人要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像我只负责一部分评论,其他事件都不随意评论,这是我做媒体很长时间以来明白的一个道理,我们只是媒体中的一小部分,一个局部”。

有一回央视希望尹卓能够在电视台里值班,让他碰到突发事件都要上电视讲,“第一次就碰到了H5N1禽流感”,但尹卓坚持自己只负责评论军事和国家安全,再扩大一点的话,就是只限于战略形势方面等国际关系问题。“我只谈这些,因为我个人在这些方面有一定积淀。每个人都不是圣贤,应该很小心地对待自己的言行。”

尹卓的节目基本都是在晚间九点半以后播出,这是因为根据央视的收视率调查,发现晚间看节目的往往是专业人士,尹卓则说做电视节目是一门科学,“22点以后体力劳动者往往早就睡了”。

尹卓说,观众的专业性也让他有了更多思考和经验:“在任何情况下,你的听众中都有非常专业的专家在,他们会审看你的每一句评论。”

他举了个例子,2005年中国军队赴俄罗斯军演,尹卓讲到中国的直升机要飞过阿勒泰山到达俄罗斯境内,需要通过海拔足有4000米的高原和高山,很可能产生飞机结冰的问题。“我在里头讲,中国的海豚直升机有除冰装置,但节目一结束,就有一个在俄罗斯专门做直升机研究的博士后找到了我,说要纠正我的说法”。

根据自己在海豚直升机飞过52个小时的经历,还拿出了自己的飞行手册,这位博士后与尹卓通话一个多小时,阐述自己的观点,尹卓则又约了第二天的时间同他继续讨论这个话题。尹卓回忆说:“他说的也有道理,我们引进法国的海豚直升机都有除冰装置,但我们在海边使用的直9直升机(属于海豚直升机的一个系列),没有安装除冰装置。”

探讨过后,尹卓的认真、专业与诚恳让这位博士后感到满意,后来两人还经常交流心得。

“要当兵就当战士”

在电视台做节目,尹卓说最重要的一个词就是责任感。

“做电视不是个人行为,我首先是人民解放军的军官,对舆论是有引导作用的,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有些节目是直播的,话一说出口,想收就收不回来了,而且一旦出现问题,个人根本负不了这个责任,你是没有机会辩白的,所以责任感必须是第一位的。”

他特别提到了“阿拉伯之春”:“我就不赞成这个说法,在政治上我很反感这个词,因为这是很正面的评论,西方媒体对‘阿拉伯之春’一片叫好”。但尹卓感到,利比亚战争之后,春天并没有到来,“我看到的是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复辟,对整个中东都是如此”。

尹卓看到,尽管被推翻的确实是独裁血腥的政权,“但推不推翻应该是别人国内的事务”。

这些所谓的中东问题,是否对美国有利?尹卓认为这股浪潮很可能在今后对以色列的威胁更大。“美国在这些地区的核心政治利益,不就是能源和以色列的安全吗?”

有一位中东问题专家很赞同尹卓的看法,“当时他说,想不到我一个搞军事评论的,对这些事情的看法都如此独到深刻,我认为写报告就是要从这些角度写,认认真真地分析,坚持中国自己的声音”。

在与尹卓对谈的短短一小时中,他的电话就响了4次。“《今日关注》节目组今天的电话比往常早打了一点,下午4点还有个《环球视线》的直播约定电话。”

面对已是一头白发的尹卓,记者不禁好奇,这样满满当当的行程,会不会让这位少将感到辛苦。

“行程安排上我倒是不会觉得累,怕累的是,工作可能占据我的周末时间。”尹卓说,除了海军给自己安排的会议必须参加外,他从不把工作带到家里去、占用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每周日上午,他都会去探望自己的岳父,“带他上外头吃顿饭,聊聊天”。而下午,尹卓则会抽空去看望自己的小孙子。

“我坚持工作和生活分开,因为人的精神需要在生活中才能松弛下来。”设想退休后的生活,尹卓说自己放在第一位的事情就是和爱人去旅游,两人都很喜欢旅游。

谈到旅游,尹卓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就天南地北地走,小时候因为父亲工作调动,他去过中国的很多地方。

小学六年级那年,尹卓12岁,曾经一个人从南京坐火车到北京。尹卓表示自己的自立精神是与生俱来的。

“初中的时候父母在开封,我要在郑州转车才能到家,当时是困难时期,没有饭吃,我手上只有几块钱。晚上到开封是八九点钟了,出了车站很黑很荒凉,我要自己走回家,从来没有大人接你。”

作为干部子弟,尹卓说自己小时候多少有一些优越感,但当他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时,很快就发现自己的优越感是没有任何道理的,“我当时考得很好,小升初考了199分,以为自己已经够优秀了,但到了班里一看,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在那种环境下,尹卓很快就能把自己放在一个适当的地位上。

1968年从法国留学归来,尹卓选择了参军,选择在部队从基层做起也是这种心态的延续。他说:“要当兵就要当战士,不当战士你绝对什么都学不到。”
逼良为娼的现象愈演愈烈,已成常态。
唉。。。我们公司的体制有点矫枉过正。。。是逼娼为良。。。
说的太对了,
行政人员管理科研人员,
只重视物不重视人
费劲申请一个项目,绝大多数钱只能买仪器设备材料,脑子没有人才是最值钱概念
逼着科研人员想办法
跑项目恐怕难以避免,不过科研人员干这个太浪费时间、精力了,能否组织、委托专门的游说机构干这事?
久病之人必须下猛药
哎,这种情况确实太普遍了!
有才能并不跑关系死路一条,跑了关系就没办法安心搞研究,恶性循环!
跑项目恐怕难以避免,不过科研人员干这个太浪费时间、精力了,能否组织、委托专门的游说机构干这事?
组织一个机构,行政人员权利越来越大
正文已经提到改变方法科研人员管理科研,
但是在中国官员不会放手的
tianma05 发表于 2013-5-10 14:50
组织一个机构,行政人员权利越来越大
正文已经提到改变方法科研人员管理科研,
但是在中国官员不会放手 ...
不是设在科研机关内的部门,是指像美国各种游说集团那种受雇佣的机构、人员。
即使像文中说的科研人员管理科研实现,跑关系跑项目这种活动还是会存在的。
这是和李总理的放权机构改革相呼应吗?不过说的确实在理,掌握审批权的人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需求
科研人员如果当上官以后就不再搞科研了,那么还是会变成原来的体制。
深有同感,我们单位没在财务处拍过桌子的人屈指可数
hjh247 发表于 2013-5-10 14:56
呼吁自干五来洗涤。我已经想好几条了:
这么多成果,正是科研体制的功劳。
尹将军暴露本质,已成为GZJY。 ...
我在这个帖子里看到的自干五,没人洗地,都是在认真反思。
相反倒很好地证明,某些自由派的判断,往往建立在主观妄想之上。

反面教师也是教师。老师,乃辛苦鸟{:jian:}
sheng不如死 发表于 2013-5-10 15:22
我在这个帖子里看到的自干五,没人洗地,都是在认真反思。
相反倒很好地证明,某些自由派的判断,往往建 ...
因为自干五没有出现,所以我呼叫自干五啊
hjh247 发表于 2013-5-10 15:23
因为自干五没有出现,所以我呼叫自干五啊
你说不是自干五,别人就不是了?搞笑。

我一直自称自干五,也被你一句话都否定了。

屁股决定脑袋,这也是某些自由派的拿手好戏。其结果就是,脑袋跟屁股掉到了一个水平。

谢谢你又当了一回反面教师。反面教师也是教师。老师,乃辛苦鸟
sheng不如死 发表于 2013-5-10 15:26
你说不是自干五,别人就不是了?搞笑。

我一直自称自干五,也被你一句话都否定了。
不用谢,深藏功与名
hjh247 发表于 2013-5-10 15:27
不用谢,深藏功与名
我还以为你这个回帖里会有什么新货呢,有点儿小失望
原来老师的藏书里,只有一本《主观妄想使用教程》啊{:hao:}

话虽如此,没功劳,还有苦劳嘛,老师毕竟是老师,还是要道声辛苦滴。接下来,老师是不是要去其他板块授课呢?
sheng不如死 发表于 2013-5-10 15:34
我还以为你这个回帖里会有什么新货呢,有点儿小失望
原来老师的藏书里,只有一本《主观妄想使用教 ...
看他的主题,这是自然的。比如发“真正的贫穷,请HKC不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这样的帖子。莫非在他自己生活的世界里,HKC连中国有贫困人口都不承认呢。{:yi:}
羊羽 发表于 2013-5-10 15:48
看他的主题,这是自然的。比如发“真正的贫穷,请HKC不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这样的帖子。莫非在他自己生活 ...

我觉得批评很正常,也需要各种批评,但却是要立足于事实,逻辑要清楚。

就尹卓的评论来看,当然很有道理,我看新语丝很久(这两年看得少了),都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要比其他的科研拨款部门好得多,就是因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财政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官方审批,不至出现一个处长动辄掌握数亿资金审批的问题,也更专业化。

不过中国的事情,也确实不简单。外行的官员审批有问题,全交给知识分子,就一定更好?中国的学术界、教育界什么情况,大家都很清楚,问题照样很多。
就说博士入学考试,我哥一个学中国古代史的,硬要他考英语,他的英语奇烂无比,虽然博导早就看好他了,硬是连考3次才考上。他是吃了亏的,但还是赞成维持现有制度,因为“考英语虽然无厘头,但起码公平,如果你真是说靠看不见摸不着的‘潜力’什么的,那暗箱操作就更多了,更难保证公平了”。

其实高考也是如此,越强调什么课本以外的“能力”,贫穷家庭的孩子就越发失去竞争力。高考毕竟不仅仅为了选拔人才,也是重新调整社会各界层的一个手段,就像维持了数千年的科举一样,有其巨大而多方面的社会意义。至于科研资金的分配体制,我当然赞成改革,但还是希望当局和有识之士深思熟虑,充分考虑到各种方案的利弊。
问题是,这只是众多逼良为娼的现象当中的一个而已,至于其他的逼良为娼,那简直是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啊
就是科研、教育如何去行政化
太长了,没看完,不过觉得尹老说的在理,科研人员都跑项目去了,哪能专心搞科研……重症需猛药,不知道国家给配了什么猛药
就是科研、教育如何去行政化
这个话题,以前读书的时候讨论过多次
最可行的是用专利制度来保障个人的经济利益
一方面,对科研有贡献的人,其发现、发明,只要有新意都可以申请专利,如后期证明确实有用,则重奖和扶持。
另一方面,对专利人进行全方位监督并接受他人举报调查,如弄虚作假的,一票否决,追回之前给予的奖励。

如此,对科研人员来说,好好干科研,将来的利益大大的,但这种利益有滞后性,可以避免临时为晋升临时抱佛脚;
另一方面,完善的科研监督,让那帮人浮于事的科研混混们知道:"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hjh247 发表于 2013-5-10 14:56
呼吁自干五来洗涤。我已经想好几条了:
这么多成果,正是科研体制的功劳。
尹将军暴露本质,已成为GZJY。 ...
除了一些比较极端的人(极左极右),大部分人对国内体制的态度都是 认知成就和承认不足 的,有问题就是有问题,言之有物的批判,干嘛要来洗地,话说的奇怪。
羊羽 发表于 2013-5-10 15:02
不是设在科研机关内的部门,是指像美国各种游说集团那种受雇佣的机构、人员。
即使像文中说的科研人员管 ...
嗯,中国这么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搞研究的也必然多,也形成项目申报多,必然形成跑项目现象。其实美国这个几亿人口的国家也一样,只是美国科研基金来源更广泛,有企业资助与合作的项目经费,有大基金赞助的,有学校的等等,至于到项目,也一样需要跑,只是跑的不是个人,而是游说团队了,更专业更有针对性了,在军工项目上面的竞争,其实也是一种跑项目的形式。
比较难弄吧
原来用的是精简版的直九~!
尹将军说的太对了!身在研究所真是感同身受啊!!!
这个体制真的是需要改一下的时候,中国的官僚思想有时候真的是很害人,包括各个大学科研院所的项目研究立项什么的真的是需要重新规划下了,不能让酒桌文化把科学研究给废掉了
狒→佛 发表于 2013-5-10 18:39
就是科研、教育如何去行政化
这也是我想说的
短时期还改变不了。
除了一些比较极端的人(极左极右),大部分人对国内体制的态度都是 认知成就和承认不足 的,有问题就是有 ...
你是没见过贴吧上那兔吧那群痔五的智商?掉到和D8  差不多的水准了    痔五和他们反对的人的共同点在于 双方都是为喷而喷屁股决定脑袋  不同点在于 前者造谣的比后者相对少点   
省科技厅批一个大项目或者审评一个科技奖,申请的人得孝敬多少钱,尹少将没说出来的话才是最重要的吧
支持尹老爷子 电视上第一眼看到他就觉得他靠谱
ESYA 发表于 2013-5-10 22:19
你是没见过贴吧上那兔吧那群痔五的智商?掉到和D8  差不多的水准了    痔五和他们反对的人的共同点在于 双 ...
百度贴吧上?那里如果充斥着理性的观点才是奇怪的事情吧。。。。
百度贴吧上?那里如果充斥着理性的观点才是奇怪的事情吧。。。。
微博上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 只是微博更乱而已   只要是稍微有点智商的人 都不会为尹老爷批判的事物洗地    但是已经有些人嘴上没说 心里开始不爽尹老爷的话了   反对张口闭口体制的什么都不懂的装B犯 也反对不管看到别人指出什么缺陷 就张口闭口GZJY的痔五  不过这两种人占领了大多数青少年   过了中二期就好
没人注意到“常备外宣专家”么?挂牌忽悠啊!
振聋发聩的声音
ESYA 发表于 2013-5-10 22:32
微博上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 只是微博更乱而已   只要是稍微有点智商的人 都不会为尹老爷批判的事物洗地    ...

呵呵,年轻人都要经历这么一个时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