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有钱难过理财关 抢金潮折射理财困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51:20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506/150215361418.shtml
  新华网天津5月6日电 (记者 邓中豪)近日,“中国大妈战胜华尔街大鳄”的段子在网络走红。专家指出,段子虽系调侃,但各地“黄金(1472.30,8.10,0.55%)周”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价、房价连年上涨的背景下,老百姓既担忧财富缩水又缺乏投资渠道的理财困境。只有建立多层次的理财市场,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才能真正让“中国大妈”们有钱更敢理财、有钱更好理财。

  北京遇上西雅图 “中国大妈”PK华尔街大鳄

  从4月12日开始,连续上涨十余年的黄金价格突然“高台跳水”。面对史无前例的“好时机”,各地居民纷纷“入市”,一些人甚至跑到香港去“抢金”。五一假期的那一周,在金价大跌的背景下,成为真正的“黄金周”。

  数据显示,4月13日,淘宝上黄金的搜索指数尚只有9474,而随着金价的持续下跌,到4月19日,黄金的搜索指数已经暴增到110200。线上人气十足,线下则交易火爆。五一假期,青岛、西安黄金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0%、80%,北京菜百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长逾20%。工行广东分行更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销售黄金2.2吨,超过该行一季度的实物黄金销售总量。

  伴随着国际金价回暖迹象的出现,“中国大妈战胜华尔街大鳄”的说法不胫而走,抢购黄金的“中国大妈”们俨然成了扭转国际金价的主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金价下跌之后确实有不少中国人抢购黄金,但以黄金饰品等实物黄金为主。尽管短期来看交易量很大,但由于这些交易并不涉及期货市场,对国际黄金价格的影响甚微,“中国大妈”战胜华尔街大鳄的说法多半是一厢情愿。

  “抢金潮”折射“中国大妈”理财困境

  除了趁机添置金饰,“抄底投资”同样是“中国大妈”们抢购黄金的初衷。

  截至目前,我国广义货币M2的发行量已突破100万亿元,在M2膨胀的同时,民间财富也在快速积累。1996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尚不足4万亿元,而到2012年三季度末,就已突破40万亿元,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即已增长十倍。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尽管社会财富持续积累,但物价尤其是房价的连年上涨,极大地抵消了收入增长带来的“幸福感”。去年央行二次降息之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长期锁定为0.35%至0.385%,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3%至3.3%,把钱存在银行里等于贬值已经成为共识。随着“货币幻觉”的日渐消退,老百姓对财富缩水的焦虑也在与日俱增。“抢金潮”的出现,同样折射了“中国大妈”面对通胀的焦虑情绪。

  大量的民间财富亟须找到“保值增值”的出口,而在股市长期低迷、楼市长期调控、银行长期不涨利息的背景下,“中国大妈”们的选择其实非常有限。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信托理财收益高但门槛更高,网络理财门槛低、收益高但风险太大,主流的理财方式中,只有银行理财看似“靠谱儿”。2012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下行,平均年化收益率仅为4.11%,只比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高一个百分点左右。但尽管如此,大量的存款仍向银行理财产品搬家,截至2012年底,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高达7.6万亿元。

  “中国大妈”亟须更多选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雷薇认为,出现“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资产管理市场不发达、民间财富投资渠道过于狭窄的现状。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陆续开闸,目前,取得资格的银行、信托、券商、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均可以设计发行自己的资管产品。而尽管如此,我国目前的理财市场也仍是银行理财产品“一枝独秀”。

  雷薇指出,大部分投资者信任银行理财,不是相信银行的理财能力,而是相信即使产品亏了,银行也肯定会兜底,这种“刚性兑付”的文化恰恰违背了理财产品“代客理财”的本质。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若“刚性兑付”不打破,理财市场的定价机制必然会被投资者盲目追求高收益的冲动扭曲。不仅如此,不规范发展的银行理财也会挤压其他理财产品的发展空间,使风险、收益更匹配的理财产品反而被市场淘汰,这并不利于整个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

  赵锡军指出,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统一游戏规则,及时打破广泛存在于银行理财、信托理财中的“刚性兑付”文化,真正建立风险与收益高度挂钩的、多层次的理财市场;除此之外,还应加强理财市场的机构化和专业化程度,将散户的分散投资“基金化”。只有“中国大妈”们更多地把钱交给专业团队管理,才能真正驾驭更复杂、更专业化的理财市场。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506/150215361418.shtml
  新华网天津5月6日电 (记者 邓中豪)近日,“中国大妈战胜华尔街大鳄”的段子在网络走红。专家指出,段子虽系调侃,但各地“黄金(1472.30,8.10,0.55%)周”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价、房价连年上涨的背景下,老百姓既担忧财富缩水又缺乏投资渠道的理财困境。只有建立多层次的理财市场,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才能真正让“中国大妈”们有钱更敢理财、有钱更好理财。

  北京遇上西雅图 “中国大妈”PK华尔街大鳄

  从4月12日开始,连续上涨十余年的黄金价格突然“高台跳水”。面对史无前例的“好时机”,各地居民纷纷“入市”,一些人甚至跑到香港去“抢金”。五一假期的那一周,在金价大跌的背景下,成为真正的“黄金周”。

  数据显示,4月13日,淘宝上黄金的搜索指数尚只有9474,而随着金价的持续下跌,到4月19日,黄金的搜索指数已经暴增到110200。线上人气十足,线下则交易火爆。五一假期,青岛、西安黄金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0%、80%,北京菜百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长逾20%。工行广东分行更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销售黄金2.2吨,超过该行一季度的实物黄金销售总量。

  伴随着国际金价回暖迹象的出现,“中国大妈战胜华尔街大鳄”的说法不胫而走,抢购黄金的“中国大妈”们俨然成了扭转国际金价的主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金价下跌之后确实有不少中国人抢购黄金,但以黄金饰品等实物黄金为主。尽管短期来看交易量很大,但由于这些交易并不涉及期货市场,对国际黄金价格的影响甚微,“中国大妈”战胜华尔街大鳄的说法多半是一厢情愿。

  “抢金潮”折射“中国大妈”理财困境

  除了趁机添置金饰,“抄底投资”同样是“中国大妈”们抢购黄金的初衷。

  截至目前,我国广义货币M2的发行量已突破100万亿元,在M2膨胀的同时,民间财富也在快速积累。1996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尚不足4万亿元,而到2012年三季度末,就已突破40万亿元,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即已增长十倍。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尽管社会财富持续积累,但物价尤其是房价的连年上涨,极大地抵消了收入增长带来的“幸福感”。去年央行二次降息之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长期锁定为0.35%至0.385%,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3%至3.3%,把钱存在银行里等于贬值已经成为共识。随着“货币幻觉”的日渐消退,老百姓对财富缩水的焦虑也在与日俱增。“抢金潮”的出现,同样折射了“中国大妈”面对通胀的焦虑情绪。

  大量的民间财富亟须找到“保值增值”的出口,而在股市长期低迷、楼市长期调控、银行长期不涨利息的背景下,“中国大妈”们的选择其实非常有限。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信托理财收益高但门槛更高,网络理财门槛低、收益高但风险太大,主流的理财方式中,只有银行理财看似“靠谱儿”。2012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下行,平均年化收益率仅为4.11%,只比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高一个百分点左右。但尽管如此,大量的存款仍向银行理财产品搬家,截至2012年底,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高达7.6万亿元。

  “中国大妈”亟须更多选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雷薇认为,出现“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资产管理市场不发达、民间财富投资渠道过于狭窄的现状。

  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陆续开闸,目前,取得资格的银行、信托、券商、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均可以设计发行自己的资管产品。而尽管如此,我国目前的理财市场也仍是银行理财产品“一枝独秀”。

  雷薇指出,大部分投资者信任银行理财,不是相信银行的理财能力,而是相信即使产品亏了,银行也肯定会兜底,这种“刚性兑付”的文化恰恰违背了理财产品“代客理财”的本质。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若“刚性兑付”不打破,理财市场的定价机制必然会被投资者盲目追求高收益的冲动扭曲。不仅如此,不规范发展的银行理财也会挤压其他理财产品的发展空间,使风险、收益更匹配的理财产品反而被市场淘汰,这并不利于整个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

  赵锡军指出,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统一游戏规则,及时打破广泛存在于银行理财、信托理财中的“刚性兑付”文化,真正建立风险与收益高度挂钩的、多层次的理财市场;除此之外,还应加强理财市场的机构化和专业化程度,将散户的分散投资“基金化”。只有“中国大妈”们更多地把钱交给专业团队管理,才能真正驾驭更复杂、更专业化的理财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