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者”内心之伤:绝望多源自家庭与现实琐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7 05:50:30
“自杀者”内心之伤:绝望多源自家庭与现实琐事

2013年04月26日  来源:华声在线 


  一组数据触目惊心:今年来,仅在广东东莞、浙江萧山、福建厦门,两个月内,连发三起相约自杀事件,9人殒命。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轻生者长期孤独,轻生前在网上与同样的绝望者交流自杀方式、宣泄不良情感,已是常态。
  甚至有偏激者认为,只有在“自杀网站”、“自杀QQ群”发言才是安全的,才能被认可、有共鸣。
  记者深入了解“倦了”的心路历程,试图解剖出一个令人警醒引以为鉴的范本。
  理由
  “一个人没那么大勇气,约在一起就不怕”
  4月14日凌晨3点,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汽车站一家廉价旅店,来自湖北黄冈的小舒(即网友“倦了”)还在和网友聊天。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小舒几乎每天深夜都泡在网上,聊天的内容:自杀。
  4月20日中午,记者在厚街镇汽车站附近一家咖啡厅见到了发起这次相约自杀的小舒。
  他26岁,很瘦,近1.8米的个头。看上去很难与自杀二字联系起来。
  小舒说,在网上看到小普(化名)相约去自杀,并邀请记者加入,“活着没劲,但一个人没那么大的勇气,大家约在一起就不怕了。”
  早在4月15日,记者就发现小舒的QQ个性签名改成了“活着太累……”
  4月20日晚,小舒到厚街某夜宵摊上花费100元钱购买了20公斤无烟炭、一桶工业酒精。
  那晚,他还到医院购买了大量的睡安胶囊,并在当晚对所有“自杀工具”做了实验。
  ——即使面对自己的生命,当他失去留恋与敬畏,他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仔细地测试着死亡。
  4月21日中午,小舒和小普正在实施自杀时,被记者和东莞警方强行解救。
  偏激
  父母把房子留给弟弟时,他就萌生自杀之念
  小舒的家在湖北黄冈的一个小县城,四口之家。他认为,父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弟弟。
  “我18岁就离开家外出打工了,弟弟却一直留在父母身边,虽然家境不优越,但父母还是为他规划好了人生。”
  弟弟小他两岁,小舒说,兄弟俩成绩都不好,弟弟高中毕业后参军。退伍后,身为公务员的父母动用关系让弟弟也当上了公务员。
  ——再幸福的家庭,或都有疏忽之处。轻生竟萌于一念,当疏漏被放大,温情就会被淡忘。
  今年春节,得知父母亲已决定将家中唯一的房子留给弟弟后,小舒萌生了自杀之念。
  “连父母都这么偏心,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小舒言辞激愤。
  歧视
  一场刻骨铭心的工厂辱骂
  小舒所理解的“父母不公”让他感觉“活着没劲”,而近十年在社会底层的打工生涯则让他更感窒息。
  初中毕业后,小舒到技校学习一年,随后远赴浙江打工。那一年,他刚满18岁。聊起8年的打工故事,他有些情绪失控。
  小舒曾在一家鞋厂打工多年,算老员工了,“可流水线上一名工人损坏了一个零件,我就被生产线长当着所有人侮骂。”
  “他是车间主任亲戚,进厂没多久就当了生产线长。他骂我连猪都不如,可是他才19岁,我都25岁了。”小舒说。
  小舒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没有关系、没有钱,你就没地位,你就活得猪狗不如,这让自己活得太累了,没有一点存在感。”
  ——也许,小舒所需要的并非世俗种种,他要的只是尊重。
  焦虑
  工作、积蓄、房子、媳妇……
  过完2013年春节,小舒从湖北黄冈老家来到东莞,带着打工8年存下的2万元钱,想找一份工作,好好生活。
  但小舒说,他没有高学历、高技能,找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很难。
  得知父母准备把房子留给弟弟之后,小舒便开始考虑买房的事。
  “我打工每个月只有一千多元钱,但城里的房价中等的都要每平方米一万元钱左右。我一年不吃不喝才买一个多平方米,要买个100平方米的房子,要一百年,更不要说娶媳妇了。”小舒沮丧地说。
  挥霍,是小舒彻底绝望之后每天所做的事情。他坦言,有时他去足浴中心洗脚,一次就点7个钟,光小费就给200元,就是为了赶紧把身上的钱花完,让自己对轻生义无反顾。
  “家乡我是回不去了,父母亲总拿弟弟来教育我。而且,我花光了8年的积蓄,回去也没法交代。”小舒说。
  动机
  坚强,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
  被强行解救后,小舒相约自杀的动机成了劝解的重点。
  小舒坦言,虽然非常想自杀,但独自一人去死“确实没有那个勇气”。
  “有两个人就不怕了,我这辈子活在世上没有朋友,没有兄弟,只想临走的时候有一个伴,路上不孤单。”小舒说。
  小舒还说,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大家都看不起自己,每天都活得很孤单。
  这是解救前的对话,是生命在时间里沉淀的故事。
  触动我的,是心理专家与小舒对话之后,这个高瘦男人的眼睛里重新燃起的小亮光。
  “孩子,坚强,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即使现在坎坷。”那天,专家轻拍小舒的背,像母亲安慰受伤的孩子。
  记者手记
  他非个案
  亲爱的小舒,希望你现在已绕过一切。
  我们皆为凡人,都有无法绕过的挫折与心事。
  从黑暗里苏醒,方能体会光亮珍贵。这是南方的四月,愿温暖的阳光洒在你的身上。
  在你之外,还有更多的人,永难回头,也无法后悔。
  没人可以嘲笑小舒幼稚荒唐。人都有无法面对的时刻。
  对小舒的营救,其实也是对我们的自救。
  在世界预防自杀日的调查中,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有过自杀念头。这是个危险的数字。
  此刻,有多少人陷在抑郁的情绪里无法自拔?
  对于家长,我们能否少一点溺爱,多教孩子一些独立和坚强;
  对于学校,课本之外,应试之外,我们能否给孩子更多的心理疏导;
  对于单位,我们能否让工作环境适当温暖,给员工更多尊重;
  对于社会,我们是否能建立有效的干预机制——比如像“自杀守门员”一样的辅导员——及时将这些迷失方向的自杀者从死亡的边缘救回。
  他非个案。
  心理专家
  呼吁完善自杀干预机制
  湖南省脑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教授张宏耕表示,在自杀人群实施自杀行为之前,很多人内心都是矛盾的。
  “他并不一定很坚定地要自杀,但当‘自杀文化’通过互联网传播时,他们被其他坚定自杀的人群所感染,最后也选择自杀。”张宏耕说。
  自杀其实是具有传染性的,张宏耕说,预防“相约自杀”,就要从预防自杀念头开始。“我呼吁社会各界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发现不良情绪就要及时疏导。网络监管部门也要对网上的不良信息进行清查。”  ■记者 戴鹏
  黑色数据
  每年全球100万人死于自杀
  每40秒就有1人自杀身亡
  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身亡
  每2分钟有1人死于自杀
  200万人自杀未遂
  15岁到34岁的人群中,
  自杀是首位死因。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3/04-26/4767401.shtml“自杀者”内心之伤:绝望多源自家庭与现实琐事

2013年04月26日  来源:华声在线 


  一组数据触目惊心:今年来,仅在广东东莞、浙江萧山、福建厦门,两个月内,连发三起相约自杀事件,9人殒命。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轻生者长期孤独,轻生前在网上与同样的绝望者交流自杀方式、宣泄不良情感,已是常态。
  甚至有偏激者认为,只有在“自杀网站”、“自杀QQ群”发言才是安全的,才能被认可、有共鸣。
  记者深入了解“倦了”的心路历程,试图解剖出一个令人警醒引以为鉴的范本。
  理由
  “一个人没那么大勇气,约在一起就不怕”
  4月14日凌晨3点,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汽车站一家廉价旅店,来自湖北黄冈的小舒(即网友“倦了”)还在和网友聊天。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小舒几乎每天深夜都泡在网上,聊天的内容:自杀。
  4月20日中午,记者在厚街镇汽车站附近一家咖啡厅见到了发起这次相约自杀的小舒。
  他26岁,很瘦,近1.8米的个头。看上去很难与自杀二字联系起来。
  小舒说,在网上看到小普(化名)相约去自杀,并邀请记者加入,“活着没劲,但一个人没那么大的勇气,大家约在一起就不怕了。”
  早在4月15日,记者就发现小舒的QQ个性签名改成了“活着太累……”
  4月20日晚,小舒到厚街某夜宵摊上花费100元钱购买了20公斤无烟炭、一桶工业酒精。
  那晚,他还到医院购买了大量的睡安胶囊,并在当晚对所有“自杀工具”做了实验。
  ——即使面对自己的生命,当他失去留恋与敬畏,他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仔细地测试着死亡。
  4月21日中午,小舒和小普正在实施自杀时,被记者和东莞警方强行解救。
  偏激
  父母把房子留给弟弟时,他就萌生自杀之念
  小舒的家在湖北黄冈的一个小县城,四口之家。他认为,父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弟弟。
  “我18岁就离开家外出打工了,弟弟却一直留在父母身边,虽然家境不优越,但父母还是为他规划好了人生。”
  弟弟小他两岁,小舒说,兄弟俩成绩都不好,弟弟高中毕业后参军。退伍后,身为公务员的父母动用关系让弟弟也当上了公务员。
  ——再幸福的家庭,或都有疏忽之处。轻生竟萌于一念,当疏漏被放大,温情就会被淡忘。
  今年春节,得知父母亲已决定将家中唯一的房子留给弟弟后,小舒萌生了自杀之念。
  “连父母都这么偏心,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小舒言辞激愤。
  歧视
  一场刻骨铭心的工厂辱骂
  小舒所理解的“父母不公”让他感觉“活着没劲”,而近十年在社会底层的打工生涯则让他更感窒息。
  初中毕业后,小舒到技校学习一年,随后远赴浙江打工。那一年,他刚满18岁。聊起8年的打工故事,他有些情绪失控。
  小舒曾在一家鞋厂打工多年,算老员工了,“可流水线上一名工人损坏了一个零件,我就被生产线长当着所有人侮骂。”
  “他是车间主任亲戚,进厂没多久就当了生产线长。他骂我连猪都不如,可是他才19岁,我都25岁了。”小舒说。
  小舒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没有关系、没有钱,你就没地位,你就活得猪狗不如,这让自己活得太累了,没有一点存在感。”
  ——也许,小舒所需要的并非世俗种种,他要的只是尊重。
  焦虑
  工作、积蓄、房子、媳妇……
  过完2013年春节,小舒从湖北黄冈老家来到东莞,带着打工8年存下的2万元钱,想找一份工作,好好生活。
  但小舒说,他没有高学历、高技能,找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很难。
  得知父母准备把房子留给弟弟之后,小舒便开始考虑买房的事。
  “我打工每个月只有一千多元钱,但城里的房价中等的都要每平方米一万元钱左右。我一年不吃不喝才买一个多平方米,要买个100平方米的房子,要一百年,更不要说娶媳妇了。”小舒沮丧地说。
  挥霍,是小舒彻底绝望之后每天所做的事情。他坦言,有时他去足浴中心洗脚,一次就点7个钟,光小费就给200元,就是为了赶紧把身上的钱花完,让自己对轻生义无反顾。
  “家乡我是回不去了,父母亲总拿弟弟来教育我。而且,我花光了8年的积蓄,回去也没法交代。”小舒说。
  动机
  坚强,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
  被强行解救后,小舒相约自杀的动机成了劝解的重点。
  小舒坦言,虽然非常想自杀,但独自一人去死“确实没有那个勇气”。
  “有两个人就不怕了,我这辈子活在世上没有朋友,没有兄弟,只想临走的时候有一个伴,路上不孤单。”小舒说。
  小舒还说,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大家都看不起自己,每天都活得很孤单。
  这是解救前的对话,是生命在时间里沉淀的故事。
  触动我的,是心理专家与小舒对话之后,这个高瘦男人的眼睛里重新燃起的小亮光。
  “孩子,坚强,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即使现在坎坷。”那天,专家轻拍小舒的背,像母亲安慰受伤的孩子。
  记者手记
  他非个案
  亲爱的小舒,希望你现在已绕过一切。
  我们皆为凡人,都有无法绕过的挫折与心事。
  从黑暗里苏醒,方能体会光亮珍贵。这是南方的四月,愿温暖的阳光洒在你的身上。
  在你之外,还有更多的人,永难回头,也无法后悔。
  没人可以嘲笑小舒幼稚荒唐。人都有无法面对的时刻。
  对小舒的营救,其实也是对我们的自救。
  在世界预防自杀日的调查中,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有过自杀念头。这是个危险的数字。
  此刻,有多少人陷在抑郁的情绪里无法自拔?
  对于家长,我们能否少一点溺爱,多教孩子一些独立和坚强;
  对于学校,课本之外,应试之外,我们能否给孩子更多的心理疏导;
  对于单位,我们能否让工作环境适当温暖,给员工更多尊重;
  对于社会,我们是否能建立有效的干预机制——比如像“自杀守门员”一样的辅导员——及时将这些迷失方向的自杀者从死亡的边缘救回。
  他非个案。
  心理专家
  呼吁完善自杀干预机制
  湖南省脑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教授张宏耕表示,在自杀人群实施自杀行为之前,很多人内心都是矛盾的。
  “他并不一定很坚定地要自杀,但当‘自杀文化’通过互联网传播时,他们被其他坚定自杀的人群所感染,最后也选择自杀。”张宏耕说。
  自杀其实是具有传染性的,张宏耕说,预防“相约自杀”,就要从预防自杀念头开始。“我呼吁社会各界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发现不良情绪就要及时疏导。网络监管部门也要对网上的不良信息进行清查。”  ■记者 戴鹏
  黑色数据
  每年全球100万人死于自杀
  每40秒就有1人自杀身亡
  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身亡
  每2分钟有1人死于自杀
  200万人自杀未遂
  15岁到34岁的人群中,
  自杀是首位死因。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3/04-26/47674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