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卖血群体调查:卖血钱被计入农户年收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33:25
<P>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8日13:55 时代商报</P>
<P>时代商报讯 记者在调查了“卖血部落”情况之后,发现真正操控网络的是那些“血头”,而“血头”是如何运行卖血的?无论是在卖血的流程中,还是在卖血行为的终端,无不与血站有关,血站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而最终,对于卖血这种行为,当地人们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原因,在记者的调查中渐渐显露出来。</P>
<P>  调查血头垄断 </P>
<P>顶级“血头”:采血车上门</P>
<P>    “(血头)家里根本不缺钱,只不过是在有空的时候,帮着召集一下献血者而已。”</P>
<P>  “血头”在地下血液交易网络中,一般充当组织者和中间人,他们按照手中控制的血源数量以及与买家关系的亲疏,大概形成了3个级别。为了形象描述“血头”的等级关系,记者将他们大体分为顶级“血头”、中级“血头”和基层“血头”。</P>
<P>  锦州市太河区大薛乡流水村是一个有500余户人家的村庄,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卖血村,“血头”姓侯,与妻子一起经营黑血生意。记者以找无偿献血替身的身份与这对“血头”夫妻接上了头,通过与这两个“血头”的接触以及村民的反映,记者了解到了这位侯姓“血头”的不凡背景。</P>
<P>  据这位“血头”介绍,他手中控制着上千名“血源”。据村民介绍,侯某与血站的关系很不一般,采血车定期到他家的院子里采血。记者从该市血站的一位官员口中得知,这位侯姓“血头”“家里根本不缺钱,只不过是在有空的时候,帮着召集一下献血者而已”。</P>
<P>  中级“血头”:组织血源去市内献血</P>
<P>  她要从每个“血源”的劳务费中提5块钱联络费,而手中掌握的献血者达500多人</P>
<P>  在锦州有一句顺口溜:“大屯的萝卜,二屯的菜,三屯卖血跑得快。”在著名的三屯卖血村里,记者见到了该村的“炕上血头”,这位家住大薛乡三屯村的张姓村妇可以说是一位“老血头”。</P>
<P>  这是一个“中级血头”,但因腰患疾病,大多时候都呆在炕头,足不出户遥控指挥着手中500多名“血源”,所以有“炕上血头”之称。</P>
<P>  在距三屯村村委会不到200米的张某家中,记者见到了盘坐在炕头的这位40多岁的“女血头”。当得知记者要寻找几十名献血者,并提供一定的劳务费后,她从里怀兜里掏出了一张密密麻麻地写满人名及联系电话的“花名册”。张某告诉记者,三屯在远近来说都是一个大村子,有1000多户人家,所以“血源”也很充足。张某这个级别的“血头”,虽然不能安排采血车进村采血,但是她可以组织“血源”到市内的血站去采血,而且她向记者提出要求,她要从每个“血源”的劳务费中提5块钱联络费。</P>
<P>  基层“血头”:酬劳相对较高</P>
<P>  召集村里人的力度不亚于村长</P>
<P>  在凌海市温滴楼乡白尚村,记者见到了一位最低级别的“血头”。村里人都叫他郭老六,因为这个村子比较小,只有百十来户人家,“血源”也比较少,基层“血头”只能听命于上级“血头”的召唤,要把村里的“血源”拉到上级“血头”那儿才能完成黑血交易。</P>
<P>  因为他们的工作辛苦,所以他们每为上级“血头”提供一名“血源”,便可以得到10块钱的报酬。而他们分给“血源”的卖血报酬是每400cc150元钱,“血源”的交通费和误工费基本上都被上级“血头”占有了,这笔费用一般在20—30元之间。</P>
<P>  调查·卖血终端锦州两成用血来自农村</P>
<P>  给献血者的不是买血钱,而是“营养费”和“车费”,这些人的数量在300人左右</P>
<P>  “锦州市的临床用血和所有采集血液100%都来自于无偿献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时候,锦州市中心血站一位姓刘的负责人自信地告诉记者。锦州市每年的用血量是5.5吨左右,其中有1/5左右的血来自农村和周边地区的无偿献血者。此言一出,记者便把所到过的乡村和所见到过的卖血者和“血头”的情况告诉了该负责人。</P>
<P>  “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位姓刘的负责人说,他承认存在卖血,其行为是不合法的。而给这部分人的钱也并非买血的钱,而是给他们的营养补助和往返车费,加起来能有一百五、六十元吧!当记者询问这部分人的人数时,负责人稍加思索后说:“也就300来人吧!”</P>
<P>  农村群众献血质量不高</P>
<P>  “准废血”大多出自周边农村,这与当地人饮食有关</P>
<P>  记者与这位负责人的谈话中还涉及到了一个话题,那就是锦州市2003年曾出现了1.1吨的“废血”。</P>
<P>  “更准确点说应该称之为‘准废血’或‘乳糜血’。”这位负责人说,这种血液中含脂肪量偏高,如果不经过分离的话是不可以进行临床使用的,而这部分血绝大部分的出处全在锦州周边的乡村。原因就在于这些农村的献血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P>
<P>  血站是自负盈亏的</P>
<P>  血站允许政策性亏损,血液“产品流向”不只医疗用途一种锦州市中心血站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血站有74名职工,属于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企业。</P>
<P>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锦州血站每400毫升血从采集到向用血单位发出之前,成本是210元左右,可根据明示于锦州市中心血站大厅墙上的“辽价[1998]153号”和“辽价[2003]135号”等文件规定的收费标准,从这里买400毫升全血的价格是400元,而且用血者还要交纳400元的献血互助金。</P>
<P>  另外,血站血液的流向除了医疗用血以外,还有一些生物制品厂,用于提炼血液蛋白,这是一些药品中不可缺少的成份。“但是不管血液供给哪里,都得经过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而且有些收费也是财政部门批准的。”接受采访的负责人特意对记者强调。</P>
<P>  追问·卖血动因迟迟盖不起来的大棚</P>
<P>  “得了!反正啥也干不成,还是卖点血吧!一不用生那么多气,二不用找那么多部门问事,三不用‘审批’。针管一扎就来钱,虽然少点,这多快呀!”</P>
<P>  谁让卖血者流血又“流泪”?</P>
<P>  这是在采访最后记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因为记者发现,众多卖血者并不是以卖血为生,他们中很少有光靠卖血活着的人。其中难道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吗?</P>
<P>  记者到过的锦州市大薛乡大屯和三屯两个村,那里卖血的人很多,下面是记者和大屯村一名卖血者的对话。</P>
<P>  记者:“你卖血赚的钱多吗?”</P>
<P>  卖血者:“唉!卖一次血能赚几个钱儿?这只不过是个换点零花钱的营生,顶多算个副业。”</P>
<P>  记者:“补贴一下生活,搞点副业的方式和项目很多呀,你怎么单就选中了卖血呢?”</P>
<P>  卖血者:“你们是城里来的吧?跟你们说吧!我们这里到现在上面的政策也一直是鼓励养猪和盖大棚,可是说来也怪,有的人家盖猪舍就行,可有的人家即使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盖都不行,村里说不让。盖大棚就更‘有意思’了,也是上面鼓励的,可去年从电线杆子上往大棚里扯电线的费用只有500多块,到了今年就一下子变成了1500多块。我们种地的一年到头手里能剩下几个1500块啊?得了!反正啥也干不成,还是卖点血吧!一不用生那么多气,二不用找那么多部门问事,三不用‘审批’。针管一扎就来钱,虽然少点,这多快呀!”</P>
<P>  在采访快结束的时候,记者见到了这名卖血者所在乡的党委副书记。在听了记者转告给他的上面的话之后,他告诉记者:“下面不少农民卖血的事乡里是有所耳闻的。至于农民反映的问题也不见得不带有偏见,不卖血生活过得好的也有的是。我们乡鼓励发展种植、养植和运输业,政策是有的,富不起来的人家不能怨天尤人。”</P>
<P>  卖血钱被算入年收入</P>
<P>  “(家里)还有啥呀?要是有的话至于去卖血呀?”</P>
<P>  在昨天的报道中提到过的小营盘子村夫妻因卖血归来车祸而亡的田家,采访中,死者田某的弟弟和许多在场的村民都开玩笑般地向记者讲述了一件真实的事。一段时间以前,又到了年底报人均年收入的时候,一名村领导来到了田某的弟弟家,一进门便问“你家的年收入是多少?”田某的弟弟只随便应了句:“这一堆一块你们村干部不也都看见了吗?就这千把块钱儿,还统计啥呀?”“那能行吗?这是要往上面报的,你再想想,还能有点别的不?”村领导显然有点急了。“还有啥呀,要是有的话至于去卖血呀?”直性子的田某的弟弟提到了卖血。“卖———血?哎,对呀,这不也算年收入里的项目吗?加上,那就算你家1500元了啊!”说罢,这位村领导喜出望外地朝下一户走去。</P>
<P>  切实致富政策帮助卖血者</P>
<P>  “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过了,谁还卖血呀,不光现在不卖了,以后也不卖了!”</P>
<P>  在进行了近半个月的采访之后,记者的心情越发沉重,在“卖血地图”上还剩下锦州黑山的赵屯和宋屯。可是当到达目的地之后,展现在记者面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P>
<P>  到赵屯和宋屯后,走在村里,记者耳边时常可以听到圈里猪羊的叫声,眼前的大地里随处可见种着各种蔬菜的大棚和村民忙碌的身影,一切都与“村里村外破败不堪,游手好闲的村民追着日头蹲在墙根儿下聊天,对卖血的热衷程度要高于农活……”的情况反映相差得那么多。</P>
<P>  记者在赵屯找到了一位当年卖血的村民,他对记者说,“你们咋还来这找‘血’呢?都多长时间了,我们这早就不碰它了……”谈话中,此人告诉记者他姓郑,以前就是卖血队伍里的一员。可是就在近几年里,由于卖血的事,包括宋屯在内的几个村子在市里都出了名,上面还专门来了工作组,经过认真的查找原因和工作之后,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搞起了不少养殖和大棚种植,农民们有事干了,一回想起往日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和不合法的名声所干的卖血的事,实在不划算。</P>
<P>  在赵屯和宋屯,记者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是政府把他们从卖血的泥潭中拉了出来,并给了他们一定的致富政策。“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过了,谁还卖血呀,不光现在不卖了,以后也不卖了!”</P>
<P>  这是百姓掏心窝的话,记者期待着所有的卖血村都有一天会变成今天的赵屯和宋屯。时代商报记者 于江涛 闫玉鑫 文并摄</P>
<P>  相关链接 </P>
<P>    政协委员建议取消献血补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邵一鸣、沈悌、李宏为、蔡威等联名提交提案,建议修改《献血法》,取消献血补贴,并对传染病人故意隐瞒病史恶意献血的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保障献血者异地无偿用血。4位委员认为,给予献血者适当的补贴,既违背了这一原则,又助长了献血高补贴、长休假等有偿行为,甚至致使冒名顶替献血、血头血霸滋生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建议取消此条款。</P><P>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8日13:55 时代商报</P>
<P>时代商报讯 记者在调查了“卖血部落”情况之后,发现真正操控网络的是那些“血头”,而“血头”是如何运行卖血的?无论是在卖血的流程中,还是在卖血行为的终端,无不与血站有关,血站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而最终,对于卖血这种行为,当地人们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原因,在记者的调查中渐渐显露出来。</P>
<P>  调查血头垄断 </P>
<P>顶级“血头”:采血车上门</P>
<P>    “(血头)家里根本不缺钱,只不过是在有空的时候,帮着召集一下献血者而已。”</P>
<P>  “血头”在地下血液交易网络中,一般充当组织者和中间人,他们按照手中控制的血源数量以及与买家关系的亲疏,大概形成了3个级别。为了形象描述“血头”的等级关系,记者将他们大体分为顶级“血头”、中级“血头”和基层“血头”。</P>
<P>  锦州市太河区大薛乡流水村是一个有500余户人家的村庄,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卖血村,“血头”姓侯,与妻子一起经营黑血生意。记者以找无偿献血替身的身份与这对“血头”夫妻接上了头,通过与这两个“血头”的接触以及村民的反映,记者了解到了这位侯姓“血头”的不凡背景。</P>
<P>  据这位“血头”介绍,他手中控制着上千名“血源”。据村民介绍,侯某与血站的关系很不一般,采血车定期到他家的院子里采血。记者从该市血站的一位官员口中得知,这位侯姓“血头”“家里根本不缺钱,只不过是在有空的时候,帮着召集一下献血者而已”。</P>
<P>  中级“血头”:组织血源去市内献血</P>
<P>  她要从每个“血源”的劳务费中提5块钱联络费,而手中掌握的献血者达500多人</P>
<P>  在锦州有一句顺口溜:“大屯的萝卜,二屯的菜,三屯卖血跑得快。”在著名的三屯卖血村里,记者见到了该村的“炕上血头”,这位家住大薛乡三屯村的张姓村妇可以说是一位“老血头”。</P>
<P>  这是一个“中级血头”,但因腰患疾病,大多时候都呆在炕头,足不出户遥控指挥着手中500多名“血源”,所以有“炕上血头”之称。</P>
<P>  在距三屯村村委会不到200米的张某家中,记者见到了盘坐在炕头的这位40多岁的“女血头”。当得知记者要寻找几十名献血者,并提供一定的劳务费后,她从里怀兜里掏出了一张密密麻麻地写满人名及联系电话的“花名册”。张某告诉记者,三屯在远近来说都是一个大村子,有1000多户人家,所以“血源”也很充足。张某这个级别的“血头”,虽然不能安排采血车进村采血,但是她可以组织“血源”到市内的血站去采血,而且她向记者提出要求,她要从每个“血源”的劳务费中提5块钱联络费。</P>
<P>  基层“血头”:酬劳相对较高</P>
<P>  召集村里人的力度不亚于村长</P>
<P>  在凌海市温滴楼乡白尚村,记者见到了一位最低级别的“血头”。村里人都叫他郭老六,因为这个村子比较小,只有百十来户人家,“血源”也比较少,基层“血头”只能听命于上级“血头”的召唤,要把村里的“血源”拉到上级“血头”那儿才能完成黑血交易。</P>
<P>  因为他们的工作辛苦,所以他们每为上级“血头”提供一名“血源”,便可以得到10块钱的报酬。而他们分给“血源”的卖血报酬是每400cc150元钱,“血源”的交通费和误工费基本上都被上级“血头”占有了,这笔费用一般在20—30元之间。</P>
<P>  调查·卖血终端锦州两成用血来自农村</P>
<P>  给献血者的不是买血钱,而是“营养费”和“车费”,这些人的数量在300人左右</P>
<P>  “锦州市的临床用血和所有采集血液100%都来自于无偿献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时候,锦州市中心血站一位姓刘的负责人自信地告诉记者。锦州市每年的用血量是5.5吨左右,其中有1/5左右的血来自农村和周边地区的无偿献血者。此言一出,记者便把所到过的乡村和所见到过的卖血者和“血头”的情况告诉了该负责人。</P>
<P>  “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位姓刘的负责人说,他承认存在卖血,其行为是不合法的。而给这部分人的钱也并非买血的钱,而是给他们的营养补助和往返车费,加起来能有一百五、六十元吧!当记者询问这部分人的人数时,负责人稍加思索后说:“也就300来人吧!”</P>
<P>  农村群众献血质量不高</P>
<P>  “准废血”大多出自周边农村,这与当地人饮食有关</P>
<P>  记者与这位负责人的谈话中还涉及到了一个话题,那就是锦州市2003年曾出现了1.1吨的“废血”。</P>
<P>  “更准确点说应该称之为‘准废血’或‘乳糜血’。”这位负责人说,这种血液中含脂肪量偏高,如果不经过分离的话是不可以进行临床使用的,而这部分血绝大部分的出处全在锦州周边的乡村。原因就在于这些农村的献血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P>
<P>  血站是自负盈亏的</P>
<P>  血站允许政策性亏损,血液“产品流向”不只医疗用途一种锦州市中心血站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血站有74名职工,属于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企业。</P>
<P>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锦州血站每400毫升血从采集到向用血单位发出之前,成本是210元左右,可根据明示于锦州市中心血站大厅墙上的“辽价[1998]153号”和“辽价[2003]135号”等文件规定的收费标准,从这里买400毫升全血的价格是400元,而且用血者还要交纳400元的献血互助金。</P>
<P>  另外,血站血液的流向除了医疗用血以外,还有一些生物制品厂,用于提炼血液蛋白,这是一些药品中不可缺少的成份。“但是不管血液供给哪里,都得经过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而且有些收费也是财政部门批准的。”接受采访的负责人特意对记者强调。</P>
<P>  追问·卖血动因迟迟盖不起来的大棚</P>
<P>  “得了!反正啥也干不成,还是卖点血吧!一不用生那么多气,二不用找那么多部门问事,三不用‘审批’。针管一扎就来钱,虽然少点,这多快呀!”</P>
<P>  谁让卖血者流血又“流泪”?</P>
<P>  这是在采访最后记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因为记者发现,众多卖血者并不是以卖血为生,他们中很少有光靠卖血活着的人。其中难道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吗?</P>
<P>  记者到过的锦州市大薛乡大屯和三屯两个村,那里卖血的人很多,下面是记者和大屯村一名卖血者的对话。</P>
<P>  记者:“你卖血赚的钱多吗?”</P>
<P>  卖血者:“唉!卖一次血能赚几个钱儿?这只不过是个换点零花钱的营生,顶多算个副业。”</P>
<P>  记者:“补贴一下生活,搞点副业的方式和项目很多呀,你怎么单就选中了卖血呢?”</P>
<P>  卖血者:“你们是城里来的吧?跟你们说吧!我们这里到现在上面的政策也一直是鼓励养猪和盖大棚,可是说来也怪,有的人家盖猪舍就行,可有的人家即使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盖都不行,村里说不让。盖大棚就更‘有意思’了,也是上面鼓励的,可去年从电线杆子上往大棚里扯电线的费用只有500多块,到了今年就一下子变成了1500多块。我们种地的一年到头手里能剩下几个1500块啊?得了!反正啥也干不成,还是卖点血吧!一不用生那么多气,二不用找那么多部门问事,三不用‘审批’。针管一扎就来钱,虽然少点,这多快呀!”</P>
<P>  在采访快结束的时候,记者见到了这名卖血者所在乡的党委副书记。在听了记者转告给他的上面的话之后,他告诉记者:“下面不少农民卖血的事乡里是有所耳闻的。至于农民反映的问题也不见得不带有偏见,不卖血生活过得好的也有的是。我们乡鼓励发展种植、养植和运输业,政策是有的,富不起来的人家不能怨天尤人。”</P>
<P>  卖血钱被算入年收入</P>
<P>  “(家里)还有啥呀?要是有的话至于去卖血呀?”</P>
<P>  在昨天的报道中提到过的小营盘子村夫妻因卖血归来车祸而亡的田家,采访中,死者田某的弟弟和许多在场的村民都开玩笑般地向记者讲述了一件真实的事。一段时间以前,又到了年底报人均年收入的时候,一名村领导来到了田某的弟弟家,一进门便问“你家的年收入是多少?”田某的弟弟只随便应了句:“这一堆一块你们村干部不也都看见了吗?就这千把块钱儿,还统计啥呀?”“那能行吗?这是要往上面报的,你再想想,还能有点别的不?”村领导显然有点急了。“还有啥呀,要是有的话至于去卖血呀?”直性子的田某的弟弟提到了卖血。“卖———血?哎,对呀,这不也算年收入里的项目吗?加上,那就算你家1500元了啊!”说罢,这位村领导喜出望外地朝下一户走去。</P>
<P>  切实致富政策帮助卖血者</P>
<P>  “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过了,谁还卖血呀,不光现在不卖了,以后也不卖了!”</P>
<P>  在进行了近半个月的采访之后,记者的心情越发沉重,在“卖血地图”上还剩下锦州黑山的赵屯和宋屯。可是当到达目的地之后,展现在记者面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P>
<P>  到赵屯和宋屯后,走在村里,记者耳边时常可以听到圈里猪羊的叫声,眼前的大地里随处可见种着各种蔬菜的大棚和村民忙碌的身影,一切都与“村里村外破败不堪,游手好闲的村民追着日头蹲在墙根儿下聊天,对卖血的热衷程度要高于农活……”的情况反映相差得那么多。</P>
<P>  记者在赵屯找到了一位当年卖血的村民,他对记者说,“你们咋还来这找‘血’呢?都多长时间了,我们这早就不碰它了……”谈话中,此人告诉记者他姓郑,以前就是卖血队伍里的一员。可是就在近几年里,由于卖血的事,包括宋屯在内的几个村子在市里都出了名,上面还专门来了工作组,经过认真的查找原因和工作之后,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搞起了不少养殖和大棚种植,农民们有事干了,一回想起往日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和不合法的名声所干的卖血的事,实在不划算。</P>
<P>  在赵屯和宋屯,记者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是政府把他们从卖血的泥潭中拉了出来,并给了他们一定的致富政策。“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过了,谁还卖血呀,不光现在不卖了,以后也不卖了!”</P>
<P>  这是百姓掏心窝的话,记者期待着所有的卖血村都有一天会变成今天的赵屯和宋屯。时代商报记者 于江涛 闫玉鑫 文并摄</P>
<P>  相关链接 </P>
<P>    政协委员建议取消献血补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邵一鸣、沈悌、李宏为、蔡威等联名提交提案,建议修改《献血法》,取消献血补贴,并对传染病人故意隐瞒病史恶意献血的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保障献血者异地无偿用血。4位委员认为,给予献血者适当的补贴,既违背了这一原则,又助长了献血高补贴、长休假等有偿行为,甚至致使冒名顶替献血、血头血霸滋生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建议取消此条款。</P>
<P>还有靠这个过日子的,AIDS呢?当地政府,一个一个杀。</P>
<P>文楼村的殷鉴犹在啊。这些人怎么就不知道醒悟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