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造真能挑战中国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19:57
  中印两国由于经济增长相近、产业结构相似,可能引发的经济竞争已经无法回避。“印度造”真的会挑战“中国造”吗?这是近来被国内外媒体炒得纷纷扬扬的问题,也是笔者不久前去印度考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笔者出访印度的行程中,听到频率最高的词组是“印度应学习中国”,“孟买学习上海”,“中印合作和共赢”。
这次访印得到的印象是:“印度造”正在努力追赶“中国造”,但在短期内“印度造”尚不足已构成对“中国造”的威胁。
  记得就在三年前与印度朋友交谈时,他们怎么也不相信中印贸易能在2008年实现100亿美元的目标,因此根本谈不上“中国造”的影响。想不到中印贸易去年就达到136亿美元。
  当时,印度市场上中国货很难见到。见到的大多是地摊上堆满的走私来的伪劣产品,由于缺乏全面了解,“中国制造”在印度某些人眼中几乎是“伪劣产品”的代名词。然而,随着近年中国商品从正规渠道的涌入,印度各界对中国商品的印象有了很大改变。
  笔者在这次访印中发现,印度市场上到随处可见的电子器材与电脑配件,尤其是电子、灯饰、玩具、服装、鞋类、陶瓷、家具、建材等中国产品在当地市场最受青睐。“中国造”的名声开始叫响。印度朋友告诉我,不久前他们曾偶然品尝中国的红葡萄酒,口味之纯正竟让他以为是法国原装进口货。要是能有渠道从中国进口这种酒,肯定会受到印度上层人士的喜爱。
  从与印度朋友交谈中笔者获悉,印度确实千方百计地想把“印度制造”打进中国。印度已经在我国连续两届举办“印度制造产品展览会”,汇集了来自印度汽车、汽车配件、食品加工、钢铁工业、化学制品、水泥工业、软件业、机床工业和时装等领域的60多家公司,然而,据报道,观众参观过后,脸上的表情更多的是失望,采购不太踊跃。可以说,“印度制造”要打进中国尚需时日。
  就纺织业而言,据报道,2010年印度纺织业有望达到千亿美元,印度纺织和服装业将创造100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500万属于直接岗位。目前印度正进行广泛的改革,以现代化促进纺织业的发展。印度朋友说,目前印度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数量不如中国多,但由于其设计式样更适合美国,其实现的价值增值远远超过了中国。
  与此同时,印度正采取扬长避短策略,不与中国拼“制造业”,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发展“后台办公室”。就在笔者访印期间,印度国大党进步联盟政府推出了第一份全年预算,表示该预算的宗旨是保持由服务业主导的高速增长,同时大幅提高用于落后农村经济的支出。
  中国以发展硬件为主的制造业,印度以发展服务业为主的“后台办公室”是并不存在激烈竞争的。印度工业联合会代表在孟买对笔者表示,建议中印两国间要进行更多的省邦一级合作以推动中印双边贸易的发展。他称,中印两国在制造业上完全可以进行优势互补,争取共赢。




中国经济改革比印早十年 增长速度仍将高于印度 - -



华盛顿的国际金融研究所报告说,2005年,新兴经济体可望获得276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而中国和印度将会继续成为最大的外资投资目标。专家认为,中国在未来30年里将会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而印度要想赶上中国则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亚洲外资85%可能进入中国
根据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金融研究所的年度报告,2005年,世界新兴经济体可望获得的外国投资将略少于2004年的2790亿美元,总额预期为2760亿美元。而中国和印度将继续成为外资投资的目标国。
报告认为,中国政府虽然在继续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比去年少低一点。但是,隶属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金融研究所认为,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没有因此而减弱。相反,由于市场期盼人民币币值会有调整,今年外资进入中国的数量不仅不会减少,还可能增加。报告认为,新兴经济体比较集中的亚洲地区今年可能会得到75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其中85%以上都可能进入中国。
印度为亚洲第二大外资投资地
报告说,印度将成为亚洲地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外资投资地,印度获得的外资在亚洲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也有小幅度的增加,达到6.5%。但是就绝对数字来讲,印度的预期外国直接投资要大大少于中国,估计为45亿美元,不到中国的1/10。
中国经济改革比印早十年
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杂志刊登的一篇题为“领先之虎”的调查文章指出,中国持续领先印度的基础是,中国经济改革比印度早了十年。这十年奠定了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领先印度的基本优势。
统计显示,无论是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90年代,印度的平均经济增长都大大低于中国。上世纪80年代,印度平均年经济增长5.6%,而中国是9.3%。90年代到2003年,印度是5.8%,中国是9.7%。印度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也往往被学者引为印度的重要发展优势。
但是,《经济学人》还指出,信息技术行业在印度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只有4%,所有对整体经济的改善不具有根本性意义。文章认为,对经济影响较大的制造业,印度同中国相比,规模就小得多,印度制造业工人在2002年只有620万人,而中国则多达1亿6千万人。另外,文章认为,在劳动力素质、人均GDP、贫困人口比例等方面,中国都享有明显的优势。文章的结论说,除非印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否则就不大可能会赶上中国经济增长的步调。从现在来看,印度要进行这种改革,可能性并不大。
沃尔夫:中国增长仍将高于印度
著名的中国经济专家、《金融时报》记者马丁?沃尔夫在一篇题为“中国是否会继续超过印度”的文章中说,沃尔夫对中国政治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经济学人》杂志的看法有所不同。继续保持集权政治制度与经济、社会结构日益复杂是不相适宜的。
沃尔夫指出,中国的问题几乎都在制度层面上,法制不健全、知识产权不健全、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效率低、资本浪费问题严重,这些问题对中国持续高速发展形成制约作用。
但是,尽管如此,在今后二、三十年中,中国经济依然很可能保持高速增长,增长速度将高于印度。
沃尔夫提供的论据是,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几个关键因素中,如吸引外资的能力、国民储蓄率、劳动力素质、识字率等方面,条件都要强于印度。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高于印度十倍以上,中国国民储蓄率是印度的两倍,中国的文盲率为6%,而印度是35%;中国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高于印度八倍,中国的关税现在为12.8%,而印度还高达28.4%。沃尔夫指出,印度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是有可能的,但是要大幅度提高,就需要高储蓄率、高投资率、需要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增加和工业化速度的大幅度提高。但是,在这些方面,印度跟中国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中印两国由于经济增长相近、产业结构相似,可能引发的经济竞争已经无法回避。“印度造”真的会挑战“中国造”吗?这是近来被国内外媒体炒得纷纷扬扬的问题,也是笔者不久前去印度考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笔者出访印度的行程中,听到频率最高的词组是“印度应学习中国”,“孟买学习上海”,“中印合作和共赢”。
这次访印得到的印象是:“印度造”正在努力追赶“中国造”,但在短期内“印度造”尚不足已构成对“中国造”的威胁。
  记得就在三年前与印度朋友交谈时,他们怎么也不相信中印贸易能在2008年实现100亿美元的目标,因此根本谈不上“中国造”的影响。想不到中印贸易去年就达到136亿美元。
  当时,印度市场上中国货很难见到。见到的大多是地摊上堆满的走私来的伪劣产品,由于缺乏全面了解,“中国制造”在印度某些人眼中几乎是“伪劣产品”的代名词。然而,随着近年中国商品从正规渠道的涌入,印度各界对中国商品的印象有了很大改变。
  笔者在这次访印中发现,印度市场上到随处可见的电子器材与电脑配件,尤其是电子、灯饰、玩具、服装、鞋类、陶瓷、家具、建材等中国产品在当地市场最受青睐。“中国造”的名声开始叫响。印度朋友告诉我,不久前他们曾偶然品尝中国的红葡萄酒,口味之纯正竟让他以为是法国原装进口货。要是能有渠道从中国进口这种酒,肯定会受到印度上层人士的喜爱。
  从与印度朋友交谈中笔者获悉,印度确实千方百计地想把“印度制造”打进中国。印度已经在我国连续两届举办“印度制造产品展览会”,汇集了来自印度汽车、汽车配件、食品加工、钢铁工业、化学制品、水泥工业、软件业、机床工业和时装等领域的60多家公司,然而,据报道,观众参观过后,脸上的表情更多的是失望,采购不太踊跃。可以说,“印度制造”要打进中国尚需时日。
  就纺织业而言,据报道,2010年印度纺织业有望达到千亿美元,印度纺织和服装业将创造100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500万属于直接岗位。目前印度正进行广泛的改革,以现代化促进纺织业的发展。印度朋友说,目前印度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数量不如中国多,但由于其设计式样更适合美国,其实现的价值增值远远超过了中国。
  与此同时,印度正采取扬长避短策略,不与中国拼“制造业”,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发展“后台办公室”。就在笔者访印期间,印度国大党进步联盟政府推出了第一份全年预算,表示该预算的宗旨是保持由服务业主导的高速增长,同时大幅提高用于落后农村经济的支出。
  中国以发展硬件为主的制造业,印度以发展服务业为主的“后台办公室”是并不存在激烈竞争的。印度工业联合会代表在孟买对笔者表示,建议中印两国间要进行更多的省邦一级合作以推动中印双边贸易的发展。他称,中印两国在制造业上完全可以进行优势互补,争取共赢。




中国经济改革比印早十年 增长速度仍将高于印度 - -



华盛顿的国际金融研究所报告说,2005年,新兴经济体可望获得276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而中国和印度将会继续成为最大的外资投资目标。专家认为,中国在未来30年里将会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而印度要想赶上中国则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亚洲外资85%可能进入中国
根据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金融研究所的年度报告,2005年,世界新兴经济体可望获得的外国投资将略少于2004年的2790亿美元,总额预期为2760亿美元。而中国和印度将继续成为外资投资的目标国。
报告认为,中国政府虽然在继续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比去年少低一点。但是,隶属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金融研究所认为,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没有因此而减弱。相反,由于市场期盼人民币币值会有调整,今年外资进入中国的数量不仅不会减少,还可能增加。报告认为,新兴经济体比较集中的亚洲地区今年可能会得到75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其中85%以上都可能进入中国。
印度为亚洲第二大外资投资地
报告说,印度将成为亚洲地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外资投资地,印度获得的外资在亚洲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也有小幅度的增加,达到6.5%。但是就绝对数字来讲,印度的预期外国直接投资要大大少于中国,估计为45亿美元,不到中国的1/10。
中国经济改革比印早十年
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杂志刊登的一篇题为“领先之虎”的调查文章指出,中国持续领先印度的基础是,中国经济改革比印度早了十年。这十年奠定了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领先印度的基本优势。
统计显示,无论是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90年代,印度的平均经济增长都大大低于中国。上世纪80年代,印度平均年经济增长5.6%,而中国是9.3%。90年代到2003年,印度是5.8%,中国是9.7%。印度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也往往被学者引为印度的重要发展优势。
但是,《经济学人》还指出,信息技术行业在印度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只有4%,所有对整体经济的改善不具有根本性意义。文章认为,对经济影响较大的制造业,印度同中国相比,规模就小得多,印度制造业工人在2002年只有620万人,而中国则多达1亿6千万人。另外,文章认为,在劳动力素质、人均GDP、贫困人口比例等方面,中国都享有明显的优势。文章的结论说,除非印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否则就不大可能会赶上中国经济增长的步调。从现在来看,印度要进行这种改革,可能性并不大。
沃尔夫:中国增长仍将高于印度
著名的中国经济专家、《金融时报》记者马丁?沃尔夫在一篇题为“中国是否会继续超过印度”的文章中说,沃尔夫对中国政治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经济学人》杂志的看法有所不同。继续保持集权政治制度与经济、社会结构日益复杂是不相适宜的。
沃尔夫指出,中国的问题几乎都在制度层面上,法制不健全、知识产权不健全、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效率低、资本浪费问题严重,这些问题对中国持续高速发展形成制约作用。
但是,尽管如此,在今后二、三十年中,中国经济依然很可能保持高速增长,增长速度将高于印度。
沃尔夫提供的论据是,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几个关键因素中,如吸引外资的能力、国民储蓄率、劳动力素质、识字率等方面,条件都要强于印度。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高于印度十倍以上,中国国民储蓄率是印度的两倍,中国的文盲率为6%,而印度是35%;中国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高于印度八倍,中国的关税现在为12.8%,而印度还高达28.4%。沃尔夫指出,印度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是有可能的,但是要大幅度提高,就需要高储蓄率、高投资率、需要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增加和工业化速度的大幅度提高。但是,在这些方面,印度跟中国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制造业是根本
和印度比没有意义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商鞅的门徒</I>在2005-3-16 21:17:00的发言:</B>
制造业是根本</DIV>

制造业就意味着高能耗高污染
<P>没有基础投资建设如何根本上提供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再说,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基于基础实施。就像很多报道说的,你可以住在一座很漂亮的房子里,有人为你提供很好的服务,但是你能想象那房子其实是建在垃圾堆里吗?</P><P>最好他们坚持搞服务业,那它 就绝对追不上我们了。</P>
[em05][em06][em05]
这样啊……
他们只有彻底打破制度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双重瓶颈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xsx</I>在2005-3-17 11:09:00的发言:</B>


制造业就意味着高能耗高污染</DIV>

此话欠妥。多是效率和控制不力的后果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tinghost</I>在2005-3-22 10:57:00的发言:</B>


此话欠妥。多是效率和控制不力的后果</DIV>
<P>说的对  Intel 也是制造业</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DD168</I>在2005-3-22 15:03:00的发言:</B>


<P>说的对  Intel 也是制造业</P></DIV>
<P>
<P>你不知道美国民众都很反对电子制造业落户在自己的乡镇吗?</P>
<P>即便那些污染和中国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xsx</I>在2005-3-17 11:09:00的发言:</B>


制造业就意味着高能耗高污染</DIV>

你能体会到就业的压力吗?而制造业吸纳了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