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俄GDP4000美元,俄3人有1辆车,GDP高于北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03:58
2004年俄GDP4000美元。
俄罗斯总统普京23日在于莫斯科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2004年俄经济增长将达6.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4000美元。   普京说,2004年俄经济发展速度与最近5年的经济发展平均速度大致相当。外贸出口额超过进口额近1倍,贸易顺差近800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接近120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外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从1999年的60%降至20%。
对比数据:2003年,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3074美元,俄罗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北京市水平相当. 俄罗斯经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步入增长轨道。美联社援引俄罗斯官方数据显示,该国2002年、2001年和2000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4.3%、5%和9%

俄3人有1辆车,GDP高于北京
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公布的资料显示,4年来,俄罗斯居民每月平均名义工资2003年达到190美元约合人民币1580元,同比增长10.4%。2004年的最新数据表明,俄人均名义月收入已经达到265美元约合人民币2200元,比4年前翻了一番多。最低工资标准同比增长了7倍。作为俄首都和最发达城市的莫斯科,情况就更加乐观了。 2003年,莫斯科市居民人均月收入高达730美元约合人民币6050元,高收入者主要集中在商业和金融业,人均月收入分别达1435美元约合人民币11900元,1055美元约合人民币8756元。收入低的则主要是科技工作者、医生和教师,分别是290美元约合人民币2400元、245美元约合人民币2030元和218美元约合人民币1800元。  超市现在在俄罗斯越来越火。20世纪90年代,土耳其等国的超市打进俄罗斯的时候,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不过,近些年已发生了变化。目前,土耳其“拉姆斯多尔”、法国“欧尚”、瑞典“宜家”、芬兰“卡林卡—斯托克曼”、德国“麦德龙”等已在莫斯科开业,法国“家乐福”已来莫斯科考察,在32个国家有1.8万家商店的荷兰SPAR商业集团也筹划在莫斯科开拓零售业。   规模最大的一家“拉姆斯多尔”大型多功能商城总占地面积为3.25万平方米。商城为三层建筑,包括占地70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由70家精品店组成的购物中心、4个电影厅、数家快餐店、600个车位的免费停车场。该商城销售约5万种商品,其中超市商品品种约为2万种,购物中心约3万种。商城员工约1000人。“欧尚”、“宜家”和“买家”三位一体的超大规模超市联营已在莫斯科初具规模。这个超市停车场的车位超过3000个,放眼望去,一片车的海洋。超市里边人山人海,记者每次去都看到,俄罗斯人采购规模惊人,排队交费至少要花半个小时。   咖啡店和餐饮业在莫斯科也很火,中餐馆据说已经超过100家。据一家中餐馆老板介绍,俄罗斯人近几年对中餐的兴趣明显增加,只要做得好,回头客特别多,一到周末,生意特别红火。而且,俄罗斯人消费起来几乎不假思索。他们都很能喝酒,所以酒水的消费很高,几乎占了餐费的一半。说句实话,记者听后挺吃惊的,因为俄罗斯的消费水平并不低,人均消费轻轻松松就会超过30美元。   早在2000年底,俄罗斯每100个家庭就拥有27辆汽车、124台电视、113台冰箱和50部电话。这些数字还在增加。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在苏联解体之初,莫斯科全市只有汽车90万辆,而现在人口总数约1000万的莫斯科,汽车总量已经飙升到300多万辆,差不多每3个人就有1辆车。汽车的质量也不断好转,过去俄罗斯人主要开本国产的拉达、伏尔加等,现在每年的汽车销量中外国车已超过一半。看着一辆辆崭新的沃尔沃、宝马、奥迪等,只能感慨俄罗斯人的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好了。现在的莫斯科,崭新的住宅楼在各个小区拔地而起,大型超市里人群熙熙攘攘,平坦的马路上一辆辆名牌车欢快地奔跑,夜色中的莫斯科到处灯红酒绿.2004年俄GDP4000美元。
俄罗斯总统普京23日在于莫斯科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2004年俄经济增长将达6.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4000美元。   普京说,2004年俄经济发展速度与最近5年的经济发展平均速度大致相当。外贸出口额超过进口额近1倍,贸易顺差近800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接近120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外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从1999年的60%降至20%。
对比数据:2003年,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3074美元,俄罗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北京市水平相当. 俄罗斯经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步入增长轨道。美联社援引俄罗斯官方数据显示,该国2002年、2001年和2000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4.3%、5%和9%

俄3人有1辆车,GDP高于北京
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公布的资料显示,4年来,俄罗斯居民每月平均名义工资2003年达到190美元约合人民币1580元,同比增长10.4%。2004年的最新数据表明,俄人均名义月收入已经达到265美元约合人民币2200元,比4年前翻了一番多。最低工资标准同比增长了7倍。作为俄首都和最发达城市的莫斯科,情况就更加乐观了。 2003年,莫斯科市居民人均月收入高达730美元约合人民币6050元,高收入者主要集中在商业和金融业,人均月收入分别达1435美元约合人民币11900元,1055美元约合人民币8756元。收入低的则主要是科技工作者、医生和教师,分别是290美元约合人民币2400元、245美元约合人民币2030元和218美元约合人民币1800元。  超市现在在俄罗斯越来越火。20世纪90年代,土耳其等国的超市打进俄罗斯的时候,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不过,近些年已发生了变化。目前,土耳其“拉姆斯多尔”、法国“欧尚”、瑞典“宜家”、芬兰“卡林卡—斯托克曼”、德国“麦德龙”等已在莫斯科开业,法国“家乐福”已来莫斯科考察,在32个国家有1.8万家商店的荷兰SPAR商业集团也筹划在莫斯科开拓零售业。   规模最大的一家“拉姆斯多尔”大型多功能商城总占地面积为3.25万平方米。商城为三层建筑,包括占地70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由70家精品店组成的购物中心、4个电影厅、数家快餐店、600个车位的免费停车场。该商城销售约5万种商品,其中超市商品品种约为2万种,购物中心约3万种。商城员工约1000人。“欧尚”、“宜家”和“买家”三位一体的超大规模超市联营已在莫斯科初具规模。这个超市停车场的车位超过3000个,放眼望去,一片车的海洋。超市里边人山人海,记者每次去都看到,俄罗斯人采购规模惊人,排队交费至少要花半个小时。   咖啡店和餐饮业在莫斯科也很火,中餐馆据说已经超过100家。据一家中餐馆老板介绍,俄罗斯人近几年对中餐的兴趣明显增加,只要做得好,回头客特别多,一到周末,生意特别红火。而且,俄罗斯人消费起来几乎不假思索。他们都很能喝酒,所以酒水的消费很高,几乎占了餐费的一半。说句实话,记者听后挺吃惊的,因为俄罗斯的消费水平并不低,人均消费轻轻松松就会超过30美元。   早在2000年底,俄罗斯每100个家庭就拥有27辆汽车、124台电视、113台冰箱和50部电话。这些数字还在增加。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在苏联解体之初,莫斯科全市只有汽车90万辆,而现在人口总数约1000万的莫斯科,汽车总量已经飙升到300多万辆,差不多每3个人就有1辆车。汽车的质量也不断好转,过去俄罗斯人主要开本国产的拉达、伏尔加等,现在每年的汽车销量中外国车已超过一半。看着一辆辆崭新的沃尔沃、宝马、奥迪等,只能感慨俄罗斯人的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好了。现在的莫斯科,崭新的住宅楼在各个小区拔地而起,大型超市里人群熙熙攘攘,平坦的马路上一辆辆名牌车欢快地奔跑,夜色中的莫斯科到处灯红酒绿.
<P>俄罗斯底子好,资源丰富,去年光是卖石油就赚了不少呀。</P><P>而且,俄罗斯人口数量适中,素质高,确实有很多中国比不上的条件呀!</P><P>不过,前段时间看外电报道都说中国人均GDP5000多美元,不知道怎么算的(可能是根据购买力水平算的GDP)</P>
<P>如果是中国农村按PPP算可能还合理点,如果是中国城市按PPP算就不太合理了,毕竟现在城市居民普遍消费电子产品,而这些产品(譬如数码)就算按美圆算也比国外贵很多(加税),所以在城市按PPP算并不合理,每个月工资禁不起折腾,犹记得我第一月工资就全换手机用了,这在国外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美国手机全是"电信"免费送的,日</P>
<P>俄罗斯自己能生产汽车,很便宜,又不少石油。那么大地骑自行车不累死</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freder</I>在2005-3-15 23:48:00的发言:</B>

<P>如果是中国农村按PPP算可能还合理点,如果是中国城市按PPP算就不太合理了,毕竟现在城市居民普遍消费电子产品,而这些产品(譬如数码)就算按美圆算也比国外贵很多(加税),所以在城市按PPP算并不合理,每个月工资禁不起折腾,犹记得我第一月工资就全换手机用了,这在国外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美国手机全是"电信"免费送的,日</P></DIV>
<P>
<P>拜托,你要买进口的好东西当然不行。准确的说,维持基本生活的时候,我们享受PPP算法;到消费生活、追求品质的时候,我们就感到是GDP算法。呵呵!</P>
咳,人俄罗斯八十年代就这个水平了,那时候的俄罗斯人基本也做到了每家一部小汽车,东欧某些国家更早。俄罗斯经济最差的时期就是八十年代和整个九十年代,所谓的民主自由时期。现在普金上台,打击反对派,收缩新闻媒体空间,独涨国家大权,国民经济反而快速回升,真是极大的讽刺啊。
<P>  俄罗斯是通过民主手段选择了普京的独裁统治。目前俄罗斯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发展很快,所以我们才不得不赶紧把边界条约签下来。如果再过几年签约,说不定连黑瞎子岛一般都讨要不回来。</P>
为什么不说,其实这也只是看到了好的一面而已
人家底子多厚呀,我们能比吗
唉,就怕北极熊苏醒哦。
希望普京快点老了,没人接班,或者接班的起码没有普京厉害……[em05]
<P>其实市场经济和民主改革是必要的</P><P>但这是基于国内的需要</P><P>而不是什么民主普世价值</P><P>当初俄罗斯就是太天真,在没盖好新房子前就把旧房子拆掉了</P>
<P>  那叫时髦,还有一个很时髦的名字,叫做“休克疗法”。跟您说了吧,你要是不赶这时髦,人家都瞧不起你!问题是休克以后……氧气怎么没有来呢?</P><P>  俄罗斯搞极端主义,也是有先例的。当年工人们大扒资本主义铁路,也要在没盖好新房子前就把旧房子拆掉,吓得列宁赶快去劝说工人们铁路已经是社会主义的铁路了。</P>
<P>俄罗斯电信部门尽管收取月租费,但是人家的市话是免费的,我们的呢?</P><P>俄罗斯的手机是单向收费,每分钟3美分,似乎并没有漫游这一项目</P>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P>幸好当年有邓公,幸好后来有苏联的糟糕示范。</P>
<font size="2">俄国能源出口占俄国出口的40%,</font><font size="2">2003年日出口量大于500万桶,去年油价飙升,每桶就算平均涨20美元的话,每天就能多赚1亿,一年下来就是365亿,俄国人口近1.5亿,也就是说国民生产总值大约6000亿,算算吧,光卖石油就让GDP涨了6%以上,普京不知是不是真傻还好意思吹.</font>
底子太好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人口素质,,科技实力,资源规模都是一流的
底子太厚了!!!!!!
苏联的教育水平很高,当年和美国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哪个更有优越性,在基础学科的投入非常大。要记住哦,人家苏联当年可是世界发达国家,整个东欧都是中等发达国家。说难听点的,他们现在就是在吃老底,再赶上石油涨价的好机会,等于是中国人给他们送钱呐。不过摊上普金这么家伙,俄罗斯复苏大有希望。
<P>,只能感慨俄罗斯人的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好了。现在的莫斯科,崭新的住宅楼在各个小区拔地而起,大型
</P><P>==============这段很像新华社的手笔啊,呵呵</P>
底子到底是厚实
这和前苏联长期重视重工业有关,实际上也是经济畸形发展的一个结果.
<P>还有苏联的社会福利</P><P>这个老底快吃光了</P>[em06]
人家俄罗斯1988年人均GDP就有3000多美元了,毕竟曾经是世界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P>  俄存在丝毫不亚于我们的“两级分化”,三人一辆车不会出现,但能出现300人100辆车,最富的30人有100辆车。</P><P>  一个国家有再多的GDP若分配悬殊,仍然解决不了社会仇恨,犯罪和暴力排外(以外国人作为发泄对象)。</P><P>  90年代初俄变卖国有资产,少数有积蓄的人迅速暴富,形成了俄罗斯当今的上层主流社会。七八年前似乎我们也是希望如此,只不过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改制”使国企老板在一夜之间把工人从车间推到了政府大楼门前……捣乱的人能不找麻烦?</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东北一只虎</I>在2005-3-19 5:28:00的发言:</B>
这和前苏联长期重视重工业有关,实际上也是经济畸形发展的一个结果.</DIV>
<P>没错,他们的轻工业的确不怎么样,我们这儿的手机拿到他们那儿都能卖一个不错的价</P>
我91年去的时候,用两双十几元一双的旅游鞋还换来了一件新的军用大衣呢.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东北一只虎</I>在2005-3-19 21:22:00的发言:</B>
我91年去的时候,用两双十几元一双的旅游鞋还换来了一件新的军用大衣呢.</DIV>
<P>就是现在也是啊,我哥们正倒腾笔记本呢,咱们这儿被鄙视的神舟拿到那儿就能翻一番,受不了~~~</P>
<P>晕</P><P>我新疆的同学当时就拿衣服换了不少军用望远镜(带红外线的)</P>[em0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新侨联委员</I>在2005-3-16 11:20:00的发言:</B>

<P>  俄罗斯是通过民主手段选择了普京的独裁统治。目前俄罗斯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发展很快,所以我们才不得不赶紧把边界条约签下来。如果再过几年签约,说不定连黑瞎子岛一般都讨要不回来。</P></DIV>
<P>4242</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chinaxixi</I>在2005-3-16 10:29:00的发言:</B>
咳,人俄罗斯八十年代就这个水平了,那时候的俄罗斯人基本也做到了每家一部小汽车,东欧某些国家更早。俄罗斯经济最差的时期就是八十年代和整个九十年代,所谓的民主自由时期。现在普金上台,打击反对派,收缩新闻媒体空间,独涨国家大权,国民经济反而快速回升,真是极大的讽刺啊。</DIV>
li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