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从哪里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47:24
H7N9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在鸟类身上表现温和,但到了人身上就变得十分凶险。

5年前,中国科学家在完成一项禽流感研究后指出:不同病毒有在人体内发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风险。这可能是最接近于对H7病毒发出警告的一次。

中国人对禽流感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2003年H5N1蔓延亚洲。短短两年内该病毒就累计造成60多人死亡,160多人受到感染和1.4亿只鸡被杀,几乎殃及大半个地球。世界医学界曾警告,禽流感病毒一旦变异,就可轻易在人际间传播,甚至可能导致全球性的大瘟疫。

然而,禽流感病毒其中一个可怕之处恰恰就是其超强的变异性。现在,人类所了解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5N2、H7N1、H7N7等几种。

这一次的H7N9为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因而尚未被纳入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没有发现已发病例间存在流行病学关联。

2013年4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发言人法黛拉·沙伊卜说,(人类)目前对H7N9禽流感的相关知识还很有限,疫情爆发的范围、感染源和传播方式等都需要进一步调查和确认。

这个新型病毒是怎么出现的?如何演变而来?又将具有怎样的危险性?

H7病毒曾频繁出现

流感病毒是根据其表面结构来命名的。H代表了血凝素,它的作用是让病毒能够结合宿主细胞;N代表了神经氨酸苷酶,其作用是让已经自我复制的病毒从细胞中释放出去。甲型流感中H可分为16个亚型,N可分为9个亚型。所有这些亚型的病毒都曾从鸟类体内分离出来过。

在一项2011年发表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H7N9病毒在鸟类中是一种低致病性病毒,甚至看不到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此研究是为数不多的针对H7N9的科学研究。而研究的缺乏是与疫情的实际发生情况直接相关的。

世界上第一次记录到人感染H7亚型的流感病毒是在1995年的英国。一名43岁的家庭主妇在清扫鸭舍的第二天出现了结膜炎症状。她回忆认为清扫时有一段麦秆飘进了她的眼睛。这名妇女后被诊断为H7N7感染。

H7N7再次出现在多年之后。2003年从2月底到5月底之间的三个月时间里,荷兰的家禽中爆发了一次瘟疫,后波及德国和比利时。研究人员从鸡身上分离出了高致病性的H7N7病毒,并发现这种病毒与野鸭身上低致病性的病毒很接近。在处理染病家禽的过程中,八十多名工作人员遭到感染,还有三人是在照顾患病的家庭成员过程中感染的。

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出现了结膜炎,感冒病情温和。但有一名57岁的患者在去过养殖场后发病,最终在急性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的双重作用下去世。研究人员认为,大部分患者的流感症状轻微,病毒也没有在患者体内发生变异,但从这名去世的患者身上提取的病毒则显示毒性可能出现了增强。

在同一时期,H7病毒也在意大利的家禽中流行,从1999年到2003年出现多次爆发。有研究者从近200名养殖场的工人中提取了血清样本,发现有3.8%的人体内出现了H7病毒的抗体。

到了2004年,H7N3病毒在加拿大的家禽中出现。有两个人在此事件中感染,他们出现了结膜炎和温和的流感症状。

2007年5月,英国在实验室中确认了四名患者感染了H7N2型流感,这些人在发病之前都曾接触过农场上的家禽。这次爆发最先发生在一家小农场的家禽中,后来病毒传给了人类。

中国的科学家也曾从鸡身上分离出H7亚型病毒。那是在200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陈化兰等人在河北一家家禽屠宰厂进行例行检测时,从鸡体内分离出了H7N2病毒。

那是中国大陆第一次报告H7亚型的病毒。陈化兰与同事对病毒进行了基因测序,发现这些病毒是由野生鸟类直接传染给鸡的。他们接下来将病毒注射进小鼠的上呼吸道,结果病毒导致小鼠体重减轻了五分之一,并且病毒在小鼠肺部复制明显。

由此,陈化兰等人指出:“此种病毒的持续传播既可以对鸟类,也可以对哺乳动物宿主造成威胁。”

不排除的中间宿主

所有过往发生的疫情中都没有出现过H7N9的身影,因而科学家至今对其了解都非常有限。

在这些有限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大部分感染H7病毒的人都出现了结膜炎,但是与H5N1病毒相似,从分子诊断来看,家庭成员间人传人的情况很罕见。”

在最近出现的H7N9疫情中,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江苏省卫生厅发布的信息显示患者出现了重症肺炎和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但未提及结膜炎。

在人类病患之外,H7N9病毒迄今只从鸟类体内分离出来过。但在1990年代最早出现H7病毒感染者时,科学家就指出不能排除存在病毒的中间宿主。病毒学界公认的理论是,猪的身体可以成为一种“搅拌碗”,当不同亚型的病毒同时存在于猪体内的时候,这些病毒的基因可能发生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具有新的特性的病毒。

此次H7N9疫情中的一名上海死者生前的职业是猪肉贩。而上海市动物疾控中心4月1日对死猪进行的抽检并未检出禽流感病毒。

5年前的警告

H7N9病毒的来源尚未确定。而由于它对于人类的免疫系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因而在鸟类身上温和的病毒到了人身上就变得十分凶险。到4月3日,已经公布的9例患者中已有3人死亡,也病情危重。

在200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研究人员指出,2002年到2003年出现的H7病毒,其与人体气管上皮细胞的结合方式,倾向于接近20世纪中最大的三次流感中病毒的结合方式。这三次20世纪的流感分别是1918年的H1N1,1957年的H2N2和1968年的H3N2。但他们同时也指出,H7病毒造成人类疫情的潜在可能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实际上,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曹务春及合作者曾经关注过H7亚型流感病毒的风险。他们在2008年发表的研究中指出,H7和H9亚型的流感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与H5亚型的相似。

他们做了一项研究,去考察在中国H5N1爆发的地区中,人们感染H7和H9亚型禽流感的可能性。在2006年和2008年,他们累计从四个省和自治区采集了近1500人的血清,在其中两个省份中发现了少量的H9病毒感染者,但没有发现一例H7病毒的感染者。

这让研究人员们认为,H9亚型的病毒可能更具现实危险性。他们强调了H9和H5病毒可以同时存在,并且有在人体内发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风险。“因此,在低水平流感感染可能存在的地区,广泛的公共卫生监测应该建立和维持。”他们指出。

曹务春等人取样的四个省和自治区是中国北方的新疆、山西、山东和辽宁,未包括此次出现H7N9疫情的南方省份。

这可能是中国科学家最接近于对H7病毒发出警告的一次。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515H7N9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在鸟类身上表现温和,但到了人身上就变得十分凶险。

5年前,中国科学家在完成一项禽流感研究后指出:不同病毒有在人体内发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风险。这可能是最接近于对H7病毒发出警告的一次。

中国人对禽流感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2003年H5N1蔓延亚洲。短短两年内该病毒就累计造成60多人死亡,160多人受到感染和1.4亿只鸡被杀,几乎殃及大半个地球。世界医学界曾警告,禽流感病毒一旦变异,就可轻易在人际间传播,甚至可能导致全球性的大瘟疫。

然而,禽流感病毒其中一个可怕之处恰恰就是其超强的变异性。现在,人类所了解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5N2、H7N1、H7N7等几种。

这一次的H7N9为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因而尚未被纳入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没有发现已发病例间存在流行病学关联。

2013年4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发言人法黛拉·沙伊卜说,(人类)目前对H7N9禽流感的相关知识还很有限,疫情爆发的范围、感染源和传播方式等都需要进一步调查和确认。

这个新型病毒是怎么出现的?如何演变而来?又将具有怎样的危险性?

H7病毒曾频繁出现

流感病毒是根据其表面结构来命名的。H代表了血凝素,它的作用是让病毒能够结合宿主细胞;N代表了神经氨酸苷酶,其作用是让已经自我复制的病毒从细胞中释放出去。甲型流感中H可分为16个亚型,N可分为9个亚型。所有这些亚型的病毒都曾从鸟类体内分离出来过。

在一项2011年发表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H7N9病毒在鸟类中是一种低致病性病毒,甚至看不到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此研究是为数不多的针对H7N9的科学研究。而研究的缺乏是与疫情的实际发生情况直接相关的。

世界上第一次记录到人感染H7亚型的流感病毒是在1995年的英国。一名43岁的家庭主妇在清扫鸭舍的第二天出现了结膜炎症状。她回忆认为清扫时有一段麦秆飘进了她的眼睛。这名妇女后被诊断为H7N7感染。

H7N7再次出现在多年之后。2003年从2月底到5月底之间的三个月时间里,荷兰的家禽中爆发了一次瘟疫,后波及德国和比利时。研究人员从鸡身上分离出了高致病性的H7N7病毒,并发现这种病毒与野鸭身上低致病性的病毒很接近。在处理染病家禽的过程中,八十多名工作人员遭到感染,还有三人是在照顾患病的家庭成员过程中感染的。

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出现了结膜炎,感冒病情温和。但有一名57岁的患者在去过养殖场后发病,最终在急性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的双重作用下去世。研究人员认为,大部分患者的流感症状轻微,病毒也没有在患者体内发生变异,但从这名去世的患者身上提取的病毒则显示毒性可能出现了增强。

在同一时期,H7病毒也在意大利的家禽中流行,从1999年到2003年出现多次爆发。有研究者从近200名养殖场的工人中提取了血清样本,发现有3.8%的人体内出现了H7病毒的抗体。

到了2004年,H7N3病毒在加拿大的家禽中出现。有两个人在此事件中感染,他们出现了结膜炎和温和的流感症状。

2007年5月,英国在实验室中确认了四名患者感染了H7N2型流感,这些人在发病之前都曾接触过农场上的家禽。这次爆发最先发生在一家小农场的家禽中,后来病毒传给了人类。

中国的科学家也曾从鸡身上分离出H7亚型病毒。那是在200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陈化兰等人在河北一家家禽屠宰厂进行例行检测时,从鸡体内分离出了H7N2病毒。

那是中国大陆第一次报告H7亚型的病毒。陈化兰与同事对病毒进行了基因测序,发现这些病毒是由野生鸟类直接传染给鸡的。他们接下来将病毒注射进小鼠的上呼吸道,结果病毒导致小鼠体重减轻了五分之一,并且病毒在小鼠肺部复制明显。

由此,陈化兰等人指出:“此种病毒的持续传播既可以对鸟类,也可以对哺乳动物宿主造成威胁。”

不排除的中间宿主

所有过往发生的疫情中都没有出现过H7N9的身影,因而科学家至今对其了解都非常有限。

在这些有限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大部分感染H7病毒的人都出现了结膜炎,但是与H5N1病毒相似,从分子诊断来看,家庭成员间人传人的情况很罕见。”

在最近出现的H7N9疫情中,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江苏省卫生厅发布的信息显示患者出现了重症肺炎和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但未提及结膜炎。

在人类病患之外,H7N9病毒迄今只从鸟类体内分离出来过。但在1990年代最早出现H7病毒感染者时,科学家就指出不能排除存在病毒的中间宿主。病毒学界公认的理论是,猪的身体可以成为一种“搅拌碗”,当不同亚型的病毒同时存在于猪体内的时候,这些病毒的基因可能发生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具有新的特性的病毒。

此次H7N9疫情中的一名上海死者生前的职业是猪肉贩。而上海市动物疾控中心4月1日对死猪进行的抽检并未检出禽流感病毒。

5年前的警告

H7N9病毒的来源尚未确定。而由于它对于人类的免疫系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因而在鸟类身上温和的病毒到了人身上就变得十分凶险。到4月3日,已经公布的9例患者中已有3人死亡,也病情危重。

在200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研究人员指出,2002年到2003年出现的H7病毒,其与人体气管上皮细胞的结合方式,倾向于接近20世纪中最大的三次流感中病毒的结合方式。这三次20世纪的流感分别是1918年的H1N1,1957年的H2N2和1968年的H3N2。但他们同时也指出,H7病毒造成人类疫情的潜在可能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实际上,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曹务春及合作者曾经关注过H7亚型流感病毒的风险。他们在2008年发表的研究中指出,H7和H9亚型的流感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与H5亚型的相似。

他们做了一项研究,去考察在中国H5N1爆发的地区中,人们感染H7和H9亚型禽流感的可能性。在2006年和2008年,他们累计从四个省和自治区采集了近1500人的血清,在其中两个省份中发现了少量的H9病毒感染者,但没有发现一例H7病毒的感染者。

这让研究人员们认为,H9亚型的病毒可能更具现实危险性。他们强调了H9和H5病毒可以同时存在,并且有在人体内发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风险。“因此,在低水平流感感染可能存在的地区,广泛的公共卫生监测应该建立和维持。”他们指出。

曹务春等人取样的四个省和自治区是中国北方的新疆、山西、山东和辽宁,未包括此次出现H7N9疫情的南方省份。

这可能是中国科学家最接近于对H7病毒发出警告的一次。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515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现在没有发现H7N9有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一般局限于禽类向人类传播。
病毒么,一般是变异来的吧;
其它禽流感病毒变的?
越简单的生命形式,改变越容易;
高等动物进化就慢。
有没有阴谋?
假设:已有的两种情流感病毒H7N1和H1N9都侵染了某种鸟类身上的同一个细胞,假设有可能通过重组产生H7N9和H1N1两种病毒。
以上均是为说明病毒变异来源而作的假设。
然后禽HINI又跑到猪身上,和猪HINI变出甲型HINI
士族 发表于 2013-4-6 12:48
有没有阴谋?
有没有,永远都无法知晓,这个我们只能像看待量子理论一样看待它,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治疗H7N9特效药或上半年面市

4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抗流感新药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于此举,业内人士近日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帕拉米韦是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特效药。作为帕拉米韦的生产商,南新制药有关人士介绍,帕拉米韦在国外有生产,但国内市场上没有。现在公司刚刚拿到批文,帕拉米韦产品预计在两个月之内开始生产,预计上半年在医院渠道就能够获得该药品。

 药效或更好

 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波动之时,达菲等概念股也受到关注。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指出,可选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或扎那米韦(Zanamivir),临床应用表明对禽流感病毒H5N1和H1N1感染等有效,推测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应有效。奥司他韦成人剂量75mg每日两次,重症者剂量可加倍,疗程5-7天。扎那米韦成人剂量10mg,每日两次吸入。

 该诊疗方案中的奥司他韦就是通常所说的达菲,扎那米韦即乐感清。达菲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就已经广为人知。

 东阳光铝在公告中称,瑞士罗氏集团在中国境内仅授权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及上海医药集团生产磷酸奥司他韦(达菲)。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权将其获得的权益授予两家关联企业,即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和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东阳光铝持有东阳光药7.4%股权,东阳光药控股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据了解,一些地方对于达菲的采购已经启动。东阳光铝还表示,2009年流感疫情,国家采购磷酸奥司他韦(达菲)99%以上由东阳光药供应;对于此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东阳光药已做好准备,将不折不扣地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

 南新制药有关人士则表示,达菲能够发挥的药效并不大,国家之所以此时批准帕拉米韦正是为了给市场提供更有效的药品。据了解,一粒达菲的价格为30元左右,而帕拉米韦的定价还没有出台,预计将是其十几倍。
http://epaper.cs.com.cn/html/201 ... 10_7-A12.htm?div=-1
解码战

这一场新病毒引发的“战役”,成为令科学家们兴奋的解码竞技。3月31日,中国将上海、安徽的H7N9病患体内病毒的基因测序录入GISAID的流感研究数据库。由此,全球范围的各个研究小组开始打响“病毒解码之战”。

除去一开始大多秘密进行的研究团队,首先亮相的国际“部队”,是英国爱丁堡大学演化生物学研究所安德鲁·兰博(Andrew Rambaut)教授的团队。其研究人员分析H7N9病毒的RNA成分及其变异的结果,自4月1日便开始发布其网站上,并持续更新。

次日,英国学术杂志《自然》发文,全球研究人员竞相钻研H7N9病毒来源、致病性及其在人群中的潜在感染和传播机制。分析表明这种新病毒经由基因重配“洗牌”而成——不同的病毒株,在同一时间感染同一宿主时,二者之间发生基因交换。

日本东京流感病毒研究中心的病毒学家田代真人,称家禽最可能是传染源,“但鉴于病毒已经变异,已经适应去感染哺乳动物,猪也可能是传染源”。

与其遥相呼应的是,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教授威廉·施卡夫纳(William Schaffner)。经过“解码”,他也认为:猪成为一个主要关注点,是因为禽鸟和人流感可以发生混合变异,形成潜在的高致病性病毒,以扩展传染到人类,“2009年猪流感时就是这样发生(变异)的”。

那时,中国尚未有任何关于鸟类感染H7禽流感的报告。“可能因为感染病症不严重,或是监测报告不力。”斯里兰卡裔流感病毒专家裴伟士(Malik Peiris)表示,经过序列分析的最关键问题,是追踪致使人类感染的鸟类或动物。

同样加入“解码”部队的还有国际水鸟组织的Taej Mundkur博士。正在进行一项迁徙水鸟研究的他,对病源追踪持保留意见,“这种新病毒的来源信息太少,现在假定其宿主为时过早”。

伦敦大学的病毒学教授约翰·奥克斯福德(John Oxford)警告称,倘若H7N9病毒发生允许人际传播的突变,就可能引发流行病。他说:“根据我的判断,我很担心,因为流感爆发和扩散的历史比较长。”

另一位“解码”战士、荷兰伊拉斯谟医疗中心的分子病毒学教授罗恩·富希耶日前则宣布,H7N9或可通过空气传播。他发现H7N9已经具备从禽类传播给哺乳动物病毒的特征,基因变异可能有助于这种病毒附着到呼吸道细胞上。“这肯定不是好消息。这种病毒看上去实在是一点都不像禽类病毒,倒像是哺乳动物病毒。”他说。就在2012年,他刚撰写过论文,证明高致病性H5N1病毒经过5次变异可以在雪貂中间通过空气传播,而雪貂对流感的反应与人类的反应最接近。H5N1病毒自2003年以来已经造成六百多人死亡。

4月9日,确诊病例跃升至24例,死亡8例。听闻此消息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迈克·奥斯特霍姆(Michael Osterholm)教授对媒体表示疫情令人屏息,下月也将铺开“解码”工作。

与此同时,H7N9病毒株已由中国发往四个分布于英国、香港等地的世卫组织流感参比实验室。新一轮病毒解码战仍在持续。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692
或许会不会有企图呢
中国农业科学院23日发布消息,该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在我国导致人感染的新型H7N9流感病毒与同一时期存在于活禽市场上的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在国际上首次从病原学角度揭示了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来源。
  研究结果表明,新型H7N9流感病毒是不同来源病毒的重组病毒,它的6个内部基因来源于H9N2禽流感病毒,而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来源尚不明确。研究发现,新型H7N9病毒的受体结合位点获得了部分人流感病毒特征的突变,病毒在感染人后获得了关键氨基酸位点的适应性突变,这些可能与该病毒对人的感染和致死能力有关。
  哈尔滨兽医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研究员、李呈军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先后在上海、安徽的活禽市场和养殖场采集病原学样品970份,在分离自活禽市场采集的样品中检测出20份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而所有养殖场样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通过基因序列分析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的各个基因片段与H7N9人体分离株高度同源,证明导致人感染和致死的H7N9流感病毒可能来源于同一时期家禽中的H7N9禽流感病毒。

  该实验室目前正在积极评估已有储备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疫苗对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保护效果,同时加紧研制专门针对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陈化兰表示,应进一步加强H7N9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的检测,查明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并深入开展H7N9病毒在动物模型中的致病性、传播能力及致病机理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http://news.sina.com.cn/c/2013-04-23/155826923583.shtml
我感觉这种病毒成了鸟类的自然的护身符
有没有阴谋?
复活节的鸽子
(2013-04-06)
2013/4/5复活节的鸽子
以下来源于公开资料分析,仅代表个人观点和看法,不作证实,如涉及敏感,请技术处理。
一切似乎又在重演,为什么同样的剧本能够屡试不爽,这才识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虽然目前来看,这次的投放依然是从长三角开始,但我认为投放点不单这一个,背面和男面(北面和南面)应该还有一个……世味(卫)组织的表态是值得玩味的,说这个东西不具备人之间的传染性,在和他们交流上建议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不能让对方获得传播速度和变异后的样本,这是非常重要的;即使目前没有,在通过由煤体到人的二次传播变异后,那么它就具备了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性,目前只是一切的开始,如果对源头排查扑灭不好,在不远的时期内我们面临的是多点爆发状态。为什么是长三角,因为这里的人口流动性很大,目前还不知道有多少潜在患者流往何方;初步有消息是在鸽子体内发现了高度近似源头,这不难理解,因为鸽子作为煤体比候鸟更容易投放,也容易和家鸽混群;这样看来,我们可以假设,对方是通过从外部秘密携带进初步的病毒源,通过注射给市场上所购买的鸽子或者其他禽类,以投放或者转让的方式进入市场;如果是鸽子野外投放,那更增加了散布的广度……所以目前采取取消活禽交易的做法是正确的,花鸟市场也要包括在内……
应该全民提高警惕,有自己或者熟人养鸽子的朋友,不妨清点一下,近期是否有鸽子死亡或者多出了鸽子;有没有最近非常便宜的倒到了一批禽类;有没有发现有人异常的在野外路边,投放鸽子或者其他禽类,如果觉得异常,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我一直提醒,到中国各地来徒步旅游的外国人不都是善类……表现给大家的形势可谓是外松内紧,避免给大家造成恐慌,那些在夜间突击现场的防化人员的装备让人很容易想起升华微机(生化危机),毕竟现在条件不一样了……我不建议大家去对别人夸大形势,而是要鼓励人民去调整心态面对这样一场战争,不应该去恐慌,而是要积极去防疫和面对,给政府信心,配合国家共同去抗击扑灭,彻底打碎对方的算盘……不妨把这看做小黑给学(习)总的一样见面礼;不过我们在面对的同时,有关部门是不是该还个礼呢?我们不能总是被动接受,也应该送出,不要总拿自己的逻辑来看待别人,如果你让对方也意识到他们自己也将面临这样的一场危机,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之所以对方有这些举动,我们在之前谈到过13年对方经济问题将进一步扩大,并且将面临一个转折点……那么有危机就必须转移,而对方考虑的是这个爆发点要能够有效的影响到中国的发展;对方已经在其内部会议上有了明确的共识,未来能够动摇他们地位的只能是中国人!大家可以关注两个方向,波斯和朝先(朝鲜);不排除两个方向同时点火的可能性,区别在于火的大小;这两把火和经济政治局势都是相关的,这更突显了,对方内部的重大微机(危机)……
我们已经研制出鸽子病毒检测试剂,开始投放地级市一线单位……
莱维斯曼 发表于 2013-4-25 21:23
复活节的鸽子
(2013-04-06)
2013/4/5复活节的鸽子
要是帝国主义者费尽心机的阴谋,就是用H7N9这样低感染性、低致病性和低传染性的病毒来谋害中国人民,那他们的脑子就和地摊书作者一样——锈坏了~
fdbiology 发表于 2013-4-25 22:28
要是帝国主义者费尽心机的阴谋,就是用H7N9这样低感染性、低致病性和低传染性的病毒来谋害中国人民,那他 ...
那你觉得他会用什么病毒,艾滋病跟流感结合吗?还没到撕破脸皮的时候!!!
fdbiology 发表于 2013-4-25 22:28
要是帝国主义者费尽心机的阴谋,就是用H7N9这样低感染性、低致病性和低传染性的病毒来谋害中国人民,那他 ...
H7N9这样低感染性、低致病性和低传染性的病毒
我觉得是这样 又不是非典 这个病根本不适应人体 得病的 不幸病死的 都是身体弱的原本就有病的 流感照样会要了身体弱的人的命
完全是炒作 别有用心打击禽类 扰乱社会
莱维斯曼 发表于 2013-4-25 23:24
那你觉得他会用什么病毒,艾滋病跟流感结合吗?还没到撕破脸皮的时候!!!
特异性,白种人和黄种人都是人,不可能用艾滋病跟流感来感染,否则通杀,有点技术考量好吧。
关键是非典,这个病最蹊跷,只感染黄种人,少量白种人得病只是小概率事件,但绝大多数都是黄种人,这就让人很奇怪。
为什么白种人受到了感染,却无任何症状;黄种人却像得瘟疫一样,迅速死亡,令人费解。
达菲是国外专利产品,据说是特效药,这个很搞,大头都被老外赚了,值得思考。
wszaa 发表于 2013-4-26 08:38
H7N9这样低感染性、低致病性和低传染性的病毒
我觉得是这样 又不是非典 这个病根本不适应人体 得病的 不 ...
这是为了确保政治上的正确,而不是科学的原因。毕竟,谁都不想做孟学农同志 第二。钟南山早就说普通市民不必太在意H7N9了。
莱维斯曼 发表于 2013-4-25 23:24
那你觉得他会用什么病毒,艾滋病跟流感结合吗?还没到撕破脸皮的时候!!!
且不说RNA和DNA型的病毒怎么结合,你能想到最“强悍”的病毒就是“艾滋和流感结合”吗?!你太孤陋了~
fdbiology 发表于 2013-4-28 20:15
且不说RNA和DNA型的病毒怎么结合,你能想到最“强悍”的病毒就是“艾滋和流感结合”吗?!你太孤陋了~
好吧,说实话我真的不太懂。看您的ID我想您能不能专门开个帖子科普一下,谢谢了。
莱维斯曼 发表于 2013-4-28 20:30
好吧,说实话我真的不太懂。看您的ID我想您能不能专门开个帖子科普一下,谢谢了。
查一下世界卫生组织的流行病分级吧!一级的只有鼠疫一种啊~
禽流感病毒研究获突破
中国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相关高校的科研人员对H7N9禽流感病毒溯源、H5N1禽流感跨种间传播机制的研究日前获得重要突破。两项成果分别于5月1日和3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和《科学》上在线发表。

 在H7N9禽流感病毒溯源方面,研究人员发现造成这次暴发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重配病毒,主要由4个不同来源的流感病毒重配而成。

 研究显示,病毒的其中一种基因很可能来源于我国长江三角地区的鸭群中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而这种病毒很可能是由在东亚迁徙线路上的候鸟传入长三角鸭群中。另一种基因的最可能来源是经过我国的迁徙候鸟,而鸭群很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宿主将野鸟的病毒传入家禽。

 而H7N9禽流感病毒另外6个内部基因片段来源于在我国家禽中(主要是鸡群)流行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http://epaper.cs.com.cn/html/201 ... 4_12-A02.htm?div=-1
无道可道 发表于 2013-5-4 07:31
禽流感病毒研究获突破
中国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相关高校的科研人员对H7N9禽流感病毒溯源、 ...
补个图吧
为什么H7N9更让人担心

由中国病毒学家陈化兰领导的研究小组揭示了有关H7N9的新特点。尽管研究仍有待深入进行,初步获得的数据已足以使科学家相信,它比大名鼎鼎的H5N1更令人担心。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病毒在哺乳动物之间水平传播的潜力是非常大的,这意味着H7N9最终具有经空气传播的可能。

7月盛夏,流感的阴霾离开人们视野已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网站上,最后一次更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信息是两个月前的事情了。在那个时候,中国内地一共报告了130例确诊病例。

H7N9流感病毒2013年3月首次在人群中出现,来势凶猛,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大流感;入夏后又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

然而,病毒学家陈化兰并不相信季节的因素已经让H7N9病毒在人群中消失了。7月19日夜,在与南方周末记者的电话中,这位与禽流感病毒打了近20年交道的研究者说她对自己手上的数据感到“非常吃惊”和“非常担心”。

“我们做流感研究的人,可以做出一个几乎可以肯定的推断,就是病毒在人体复制时发生了令人担忧的突变。”她说。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陈化兰带领一个80人的团队,对H7N9病毒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系统的分析。他们在实验室中发现,这种病毒能够在鸡中没有症状地复制,并且它已然获得了可在哺乳动物之间水平传播的潜力。陈化兰及同事对于H7N9病毒一系列的研究7月18日由《科学》杂志在线发表。

“它跟我们感染过的病毒都不一样,我们体内没有针对它的抗体。”陈化兰说,“如果它获得了在人与人之间水平传播的能力,那么它引起流感大流行基本是可以肯定的。”




当地时间2013年4月15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公布图片,H7N9病毒。 (东方IC/图)

分离病毒

陈化兰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在过去十年里,她都处于中国内地监测、确诊和对禽流感进行病毒学研究的核心位置。

2013年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三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当时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禽流感病毒造成的。陈化兰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去看一看这种病毒存在于哪些动物体内。

于是,她与同事们到活禽市场、家禽养殖场、猪的屠宰场和家禽屠宰场采集了一万多份样品,这些样品包括了活禽市场中的粪便和污水。采样的地点分布在上海、安徽、江苏等11个省和直辖市。所有样品被拿回哈尔滨的实验室里进行病毒分离。

从事这样的工作,是多年之前的陈化兰所想象不到的。她1969年出生于甘肃省白银市,高考时并不如愿,被分配到甘肃农业大学学习兽医。1994年进入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在导师的安排下,陈化兰把研究方向确定为流感。“读博那个时候我根本没概念,我们也根本不关心人的情况,认为做的只是兽医的事儿。”她说。

博士毕业后,陈化兰到美国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从事博士后研究。陈化兰在这里学到了许多实验技术。在当年的实验室主任坎塔·苏巴拉奥(Kanta Subbarao)的记忆中,陈化兰能够非常有耐心地投入到十分消耗时间的实验过程中去。

现在回想起来,陈化兰认为自己假如当年没有到这家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室学习三年,今天仍然可能只会将目光放在研究一种病毒在鸡和鸭中的传播,而不会想到去研究其在哺乳动物和人类中的传播潜力。

在H7N9的疫情中,陈化兰保持了她一贯的、下苦功夫的科研风格。在短短33天的时间里,也就是到5月2日,她与同事们就分析完了一万多份样本。他们一共从中分离出了52株H7N9流感病毒。

同时他们选择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病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的序列分析,并将结果与人体内分离出的H7N9病毒的序列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人感染的新型H7N9流感病毒与同一时期存在于活禽市场上的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

在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的建议下,农业部和上海市政府关闭了上海的活禽市场,以切断病毒传播的来源。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还向全国兽医疾病控制部门下发了H7N9禽流感病毒的逆转录PCR诊断试剂盒,并提供了标准诊断抗原和血清。

为什么更易感染人

陈化兰的研究并没有到此为止。研究人员们选了两株较早期分离的H7N9病毒做鸡和鸭的实验。他们发现,这些病毒在鸡里面既能够复制也能够传播,却不引起发病。同样的病毒在鸭子里面连复制都很困难,更谈不上传播。于是他们得到结论,可能鸡对H7N9病毒更敏感一些,而不是鸭子。

不过,临床数据显示出病毒在人类中的另一种状况:人类被H7N9病毒感染以后导致99%的住院率,死亡率超过20%。这种病毒对鸟类温和,却对人类非常凶险。这是为什么?陈化兰和同事想要知道H7N9病毒是不是已经进化出了识别人类受体的能力。

陈化兰的研究组考察了两株从鸽子体内分离出的H7N9病毒,两株从鸡体内分离出的H7N9病毒,还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三株人体内分离出的H7N9病毒。结果显示,所有这些病毒株都已经获得了识别人类受体的能力。

“当时我们看到这个结果也是比较吃惊的。”陈化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就是它比H5N1更容易感染人的原因。”

为了确切知道H7N9病毒在哺乳动物中的致病情况,陈化兰的研究组又用小鼠做了一个实验。他们一共用了六株病毒,其中三株来自禽类,另外三株来自人。发现禽类的病毒在小鼠里面能够复制,但是一点症状都没有,小鼠的体重持续地增加,没有发病,没有死亡。但是人的病毒都造成比较严重的发病,体重下降得厉害,其中一株可以造成小鼠高达30%的体重下降。

这样的结果让陈化兰几乎可以肯定,H7N9病毒已经在人体内发生了突变。

“有些小孩,抵抗力比较强,很快就把病毒清除掉了,这就剥夺了病毒进一步突变的机会。年龄大或体弱者,不能及时把病毒清除,病毒在体内复制的时间就比较长。你要是仔细看那些病例报道,就会发现发病持续两三周的比较多,那么两三周时间给了病毒长足的进化时间。”她解释说。

能在豚鼠之间传播

解决了一种流感病毒感染人的能力有多强之后,下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就是,它是否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平行传播。这一直是科学家和公众都最为关心的问题。

几年前,在H5N1的阴霾笼罩人类社会的时候,科学家们极力想搞清楚的问题便是,它的基因经过怎样的变化能够获得人传人的能力。

一些人为此进行了在其他人看起来极具冒险性的研究。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Erasmus Medical Center)的荣·费奇(Ron Fouchier)及其同事在实验室里对H5N1病毒的基因进行改造,让其获得了在哺乳动物间传播的能力。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流感研究者河冈义裕及同事也做了类似的研究。

2012年初,当这两个小组想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他们成果的时候,学术界出现了巨大的分歧。一些人认为,这样的研究细节被公开,将会造成巨大的风险,甚至可能会被恐怖分子利用。“一次流行病,或是有意释放具有传播性的高致病性H5N1病毒,可以给这个准备不足的世界造成无法想象的灾难。”反对者们在那时说。

但是在陈化兰看来,全文发表那些研究是理所应当的选择,这也是后来《科学》和《自然》杂志的实际做法。持这一态度的病毒学家们并不认为实验室里的病毒能够成为人类传染病的病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授文森特·莱卡尼罗(Vincent Racaniello)接受美国网络媒体“全球快报”时的说法很有代表性:“最后能够感染人类并导致人际传播的病毒,往往需要通过对自然发生的庞大基因重组、突变病毒库的筛选过程,这是一个不同于我们在实验室构建的重组群体。”他称那些认为科学家可以制造出高度致命的病毒并用于生物恐怖主义的想法是“严重的自大表现”。

事实上,在费奇和河冈义裕从事他们研究的同时,陈化兰也做了一个类似的研究,来查看H5N1病毒如何才能在人之间平行传播。

她注意到自然界中分离的病毒已经部分具备了结合人类受体的能力。“我们选了那样的病毒,去看看这样的病毒去跟人的病毒重组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风险。”她说。

陈化兰等人在实验室里用H5N1和H1N1构建了127株重组的病毒,并在豚鼠中测试了这些病毒的传播能力,发现多种基因重组可让H5N1病毒变得能够在豚鼠之间传播。

这项研究在2013年5月2日由《科学》杂志在线发表。费奇后来在接受《科学》杂志采访时说,自己也有同样的研究思路,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践,其中之一就是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他与13个合作者一起工作两年,只为发表一篇论文。

就像费奇当年的遭遇一样,陈化兰的这项研究也免不了遭到质疑。“都不能说是争议了,而是攻击性的语言。”陈化兰说。不过她并不以为意,因为在她看来,那些质疑者并非真正了解病毒学。

H5N1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H7N9就来了。区别在于,H7N9已经不需要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去探讨什么样的突变或重组可以使其在哺乳动物之间传播。

可能经空气传播

陈化兰选择了五株H7N9病毒来感染雪貂,这些病毒来自鸡、鸽子和人。在病毒学家想要查看一种病毒是否有人传人潜力的时候,他们常常会选择雪貂这种动物来做实验。雪貂具有和人一样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特点。

他们发现,其中四株都可以在雪貂间传播,只是效率有高有低,速度有快有慢。“其中有一株来自人类的病毒能够通过呼吸道飞沫在雪貂间传播。这是让我们非常吃惊也非常担心的数据。”陈化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从动物模型来看,这一株病毒在哺乳动物之间水平传播的潜力是非常大的。”陈化兰继续说。这一发现提出了H7N9病毒在人与人之间最终会有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

在2013年5月份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包括香港大学病毒学家管轶在内的国际研究组已经发现H7N9病毒在雪貂之间经直接接触可以传染。他们同时指出,这种病毒一旦获得了人传人的能力,那么大规模的扩散可能就会发生。

不过呼吸疾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针对陈化兰的研究对媒体称,实验室的研究不等于是流行病,人传染必须要有流行病的资料才能够证实,而自H7N9出现以来尚无确切的人传人病例。

令陈化兰担心的是,尽管现在我国对于发现感染流感的禽类采取非常严格的措施,但是病毒在自然界中还有没有仍然是一个未知的问题,因为即便禽类感染,也可能不表现出症状。监测人员也不可能去检查每一只鸡和每一只鸽子。

“对人也是这样,对于体魄健壮的感染者可能不当回事就过去了,但是在感染过程中也有可能传染给别人了。病毒在别人身上可能还会再复制。”陈化兰说,“我的建议是,应该密切监测在自然界中的H7N9病毒,尤其是在人里面的病毒。”

就在陈化兰与南方周末记者通电话的第三天,也就是7月21日,河北报告新确认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患者确诊时已经出现多器官衰竭。两个月来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H7N9似乎在提示人们它还没有离去。
http://www.infzm.com/content/92892
这时代,真得有点能耐才能信这些媒体,同一片文章中出现这样两段话:
“临床数据显示出病毒在人类中的另一种状况:人类被H7N9病毒感染以后导致99%的住院率,死亡率超过20%。”
“对人也是这样,对于体魄健壮的感染者可能不当回事就过去了,但是在感染过程中也有可能传染给别人了。病毒在别人身上可能还会再复制。”
H7N9卷土重来

在H7N9疫情最严重的4月,禽类养殖业流传着两大预言:一是认为随着夏季的来临,高温将抑制病毒扩散;二是由于养殖业产能急剧下降,几个月后禽类产品价格会迎来报复性上涨,那将是挽回损失的好时机。

如今,两大预言都没有实现。继2013年7月底河北廊坊确认一名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之后,8月10日,广东惠州也确诊了该省首例H7N9病例,据悉患者在农贸市场从事家禽宰杀工作。

对尚未复苏的家禽产业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H7N9疫情已超越了SARS、H5N1禽流感和速生鸡等事件,成为中国养殖业“史上最沉重的打击”。

事实上,早在4月底,世卫组织公布的H7N9报告就显示,当时的有限信息表明,该病毒导致的多例感染可能与接触到活禽市场被感染的禽类或被病毒污染的环境有关。8月11日,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张永慧亦指出,尽管近期有研究显示,H7N9病毒具有有限人传人的能力,但医学界目前对H7N9的判断仍属于禽源性流感病毒。

显然,这对喜食活禽的中国人,尤其是南方人影响深远。

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江村家禽批发市场,是目前东南亚最大的家禽综合批发市场。该市场负责人江永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受H7N9疫情影响,活禽批发价格最多时下跌一半以上。到6月底,价格基本恢复,但日均交易量仅为疫情出现前的六成。

面对“鸡渴”的市民,此前一度关闭活禽市场的城市曾顺势推广冷鲜鸡消费。

所谓冷鲜鸡,区别于活鸡和冷冻鸡,是指在屠宰后立即用冰水冷鲜、风冷,使鸡在1小时内冷却至0℃-4℃,并进行保鲜和包装,此后运输、销售全过程始终保持在0℃-4℃的冷链状态。与活鸡相比,降低了流通市场安全风险,与冻鸡相比,更有利于保留营养和原汁原味。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上海在有限开放活禽市场之前,曾动员全市力量推广冷鲜鸡消费。浙江省也已经确定,要缩减市场活禽宰杀点,减少主城区活禽交易量,争取在2013年底前禁止或限制11个市主城区的活禽交易。

广东省家禽业协会会长肖智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早在2006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发文要求“率先在大城市逐步取消活禽的市场销售和宰杀,推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但直到目前实施成效不大。

事实上,推行家禽定点宰杀,除了政府部门措施不得力之外,养殖场、经营者、消费者普遍反对是重要原因。

供应江浙沪市场的宁波市振宁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屠友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对企业来说,冷链条件早已具备,但国人的消费习惯并没有根本转变,企业仍处于观望状态。

“消费者是上帝,上帝不认可的事,生产者和经营者肯定认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也就不会大力去实施。”肖智远说。

目前,上海市场每年消费1.9亿只鸡,其中1.2亿只都是活鸡现场宰杀。广东人喜欢吃新鲜的鸡,追求“原味”,挑选鸡的时候,要考察重量、冠的颜色与高度、脚的颜色与细度、羽毛颜色与光滑度、尾羽长度与尾巴翘度等,以此判断鸡的优劣。

然而,H7N9疫情的出现,让一些从业者意识到,从健康、环保、资源节约的角度考虑,像欧美国家那样推动冷鲜鸡销售模式将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同样喜食活禽的香港等地区早已转向“冷鲜鸡”销售。据了解,香港目前每天供应的活禽仅1.2万只,而冷鲜鸡则有10万多只。大部分消费者已能接受“冷鲜鸡在7天内和鲜活鸡具有一样的风味”。

此外,养殖业也面临着从生鲜制品向深度加工品转型的需求。国家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袁正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就鸡蛋产品而言,发达国家的加工率超过30%,而中国目前只有2%。

一场H7N9疫情也让从业者意识到,产业升级是规避市场风险的途径之一。在此次全行业亏损的背景下,唯一保持出口额逆势上涨的都是熟鸡制品加工企业。

问题是,究竟是该先改变国人的消费习惯,还是要先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对养鸡人来说,这仍然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古老难题。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531
为什么我总觉得密集养鸡才是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