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个帖子,看看二战美国陆航重轰护航部队与德国空军的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8 11:21:25
1944年2月,以著名的“重大的一周”(Big Week)为标志,美国陆航发动了一系列高强度轰炸行动,并最终在这持续数月(44年2月-5月)的残酷空中消耗战中打垮了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彻底掌握了欧洲的天空。本帖所介绍的美国第8航空军慕尼黑之战就发生在这一期间,这只是那段时期内所发生的一系列激烈空中搏杀中的一个片段。

1944年4月24日,美国陆航第8航空军倾巢出动,其下辖的三个轰炸机师全部出击,前往轰炸慕尼黑周边地区的机场及航空工业设施,腓特烈港(Friedrichshafen)以及哥布林根/利夫海姆(Gablingen/Leipheim)地区的机场。其中位于慕尼黑西边的兰茨贝格(Landsberg)及奥贝法芬霍芬(Oberpfaffenhofen)的航空零部件生产厂是这次轰炸行动的主要目标。兰茨贝格是航空涡轮叶片的重要生产基地;而奥贝法芬霍芬更是著名的Dornier-Werke GmbH公司总部所在地。它在这片庞大的工厂区内生产Do335A-1双发战斗机及其它飞机的零部件。而其地下生产车间(这些车间直到今天依然被Fairchild Dornier公司所使用)则是Me262的发动机装配线。Do335的生产设施及地下工厂的喷气发动机装配线是这次轰炸任务的最优先目标。美军希望通过这次轰炸行动彻底摧毁这些生产设施,延缓德军新型飞机的生产及服役进度。

当天第8航空军共出动轰炸机716架,它们分成3支部队:由268架B-17组成的第一特混编队(1st Task Force,以下简称TF 1)是其中实力最强的一支轰炸机部队。它由第1轰炸机师的5个联队组成,其目标也是此次任务中最主要的目标:慕尼黑周边的埃尔丁(Erding), 兰茨贝格及奥贝法芬霍芬的航空工业设施。而TF 1中实力最强的两支部队理所当然被分配去啃最硬的“骨头”:41-A联队(Combat Wing 41-A)负责轰炸位于兰茨贝格的工厂。奥贝法芬霍芬的多尼尔公司则归41-B联队(Combat Wing 41-B)负责。第2特混编队(2nd Task Force)由第3轰炸机师的4个联队组成,它们的目标是腓特烈港地区的德军机场;第3特混编队(3rd Task Force)由第2轰炸机师组成,其目标是哥布林根及利夫海姆周边的机场。

护航机方面,美军更是派出超过800架战斗机的庞大阵容为轰炸机部队提供护航。这些战斗机包括来自第8及9航空军的P-38、P-47、P-51,以及皇家空军的野马及喷火战斗机。不过虽然护航战斗机部队为数众多,但出击的美军轰炸机飞行员心里依然不踏实,他们都很清楚:这800余架战斗机中能全程陪同他们进入目标区域提供护航的远程战斗机数量有限。来自第8及第9航空军的P-47只能在行动开始及撤退阶段提供护航,而皇家空军的喷火及野马(皇家空军的野马没有机身油箱)也因为航程限制无法全程为轰炸机部队提供近距离护航。实际上美军只有5个P-51战斗机大队及3个闪电战斗机大队可以全程陪同轰炸机部队为其提供掩护(总计246架P-51及131架P-38,连预定出击战斗机总数的一半都不到)。它们的对手则是德国帝国航空队(LuftFlotte Reich)下辖的JG1, JG3, JG5, JG11, JG27, JG53, JG106, I./JG301, III./ZG26 及II./ZG76,另外还包括第3航空队(LuftFlotte 3)的III./JG26。

执行全程护航任务的8个美国战斗机大队具体分工如下:著名的第4战斗机大队负责在大部队前方执行自由扫荡任务,为出击部队清扫前往目标区域的航路。第20、55及364大队的闪电战斗机为TF 2提供近距离掩护;第352及354战斗机大队的野马为TF 3提供护航;而第355及357战斗机大队则负责掩护TF 1轰炸慕尼黑地区的目标。

当天陆航第355及357战斗机大队从英国基地共起飞了100架野马执行护航任务,但途中陆续有一些P-51因故提前返航,最后总共只有88架野马陪同TF 1进入目标区域:慕尼黑。而当时驻防慕尼黑周边的德军战斗机部队拥有超过200架战机,主要装备Me109G-6,另有小部分Me109G-6/U4及Me109G-5,另有大约20架III./ZG26的Me110G-2及10架II./ZG76的Me410A-1(这些双引擎驱逐机装有大口径航炮,可以在美军轰炸机防御机枪射程外将其摧毁)。德军在战斗机数量上拥有超过2:1的优势。这注定了美军战斗机部队将会有一番苦战。

起飞编队完成后,第8航空军的空中舰队浩浩荡荡杀向德国。所有飞行员都专心飞行,保持在编队中的位置,他们即将接受战火的考验。当编队飞过敌方海岸没多久,11:23时左右TF 1的第41-B联队遭到了首次战损。其下辖的第306轰炸机大队的一架B-17被高炮击中,四个发动机均冒出火焰。这架由Peterson少尉驾驶的编号42-31445的B-17很快掉出编队,不久就爆炸坠毁。同伴们看到只有3-4名机组成员成功跳出飞机并打开降落伞。顿时整个通讯频道内响起一片咒骂及呼喊声,第41-B联队的指挥官Dale Smith上校只得不停命令手下的飞行员冷静下来,专注于飞行。这也预示着当天第41-B联队的命运多舛。

当部队到达预定分离点康士坦次湖(Lake Constance)时,TF 2的机群与负责领航的TF 1分离,转飞向自己的目标。而离开分离点后,TF 1的航线计划安排是向东飞往利夫海姆北部,随后继续飞往哥布林根,然后经过奥格斯堡(Augsburg)后再转向东飞往埃尔丁。第355及357战斗机大队全程负责轰炸机群的护航任务。

然而此时美军编队出了点小纰漏。不知为何护航的2个战斗机大队没有跟上TF 1的轰炸机编队。结果200多架美国轰炸机在没有任何护航的情况下独自飞行了15-20分钟。这惊出轰炸机机组乘员一身冷汗。还好护航战斗机随后赶了上来。

当天Gerald J. Dix中校指挥的第355战斗机大队负责为担任领头编队的第41A联队(Combat Wing 41-A)提供近距离护航。而Erwin Dregne少校的357战斗机大队的飞行员们则负责掩护位于编队末尾的第1和第94联队(1st and 94th Combat Wings)。第41-B和第40联队则处于整个编队中央位置。由于护航战机数量不足,位于编队中央的两个联队的轰炸机无法得到战斗机的保护。只有当中央编队遭到进攻时,护航战斗机才会抽调部队前往支援。而在支援到达前,美军轰炸机机组乘员只能自求多福了。

TF 1采用了一种特别的编队方式。他们没有采用“Trail”编队,而是采用了特别的“Echelon Right”编队。这样整个队列中各轰炸机编队头尾之间的间距很短,但编队的左右间距却相当大,这使编队正面宽度很大。理论上采用这种编队会使位于编队前部的轰炸机遭到更多的火力攻击。


采用标准Echelon Right队形的四机编队

TF 1计划经过位于慕尼黑东北的参照点时,编队中打头阵的两个联队将各自散开扑向自己的目标:第41-A联队飞向兰茨贝格,Dale Smith上校的第41-B联队则飞往奥贝法芬霍芬。第41-A联队由第303及379轰炸机大队组成,第1轰炸机师指挥官Robert Travis将军就跟随第303轰炸机大队飞行。而第41-B联队共有58架飞机,由第306及384轰炸机大队,以及部分来自303轰炸机大队的B-17组成(1个中队7架B-17)。与此同时位于TF 1编队尾部的各部队将飞往轰炸埃尔丁,包括第91、381及401轰炸机大队。完成轰炸任务后各部队将在慕尼黑西部集结编队,一同返航。

第355战斗机大队将集结点(Rendezvous)设在奥格斯堡东北。他们将负责接应掩护第41-A联队。而第357大队指挥官Erwin Dregne少校决定将部队集结点设在慕尼黑北部,离第355大队的集结点只有20英里远。

TF 1采用“Echelon Right”编队方式后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每当整个编队左转时,位于编队外侧后部的联队发现自己因转弯半径过大常会被甩向右侧,与前方编队拉开距离,这迫使他们加大油门,把速度加到170英里/小时以追赶领头的编队以保持队形完整。这样不断反复的落后、加速追赶过程使得整个编队队形出现了混乱。尽管尾部各联队的指挥官不断要求位于编队前方的Travis将军降低编队速度,然而将军仍然要求整个编队保持在150英里/小时的速度上。这导致在两次左转之后,处在编队后方的联队落后了。编队中前后各联队之间拉开了一段危险的距离。

也就在这时原先位于中间位置的41-B联队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危险的境地:它们与领头的编队拉下了至少10英里,与编队尾部的各联队也有4-6英里的距离,而整个编队头尾间距离高达40英里。这也意味着41-B联队与护航机也拉开了距离:此时第355及357战斗机大队的护航机分别处在整个编队的前方及后方位置。

就在整个TF 1的编队队形混乱出现护航脱节没多久,发现这个破绽的德军地面指挥迅速抓住机会,投入部队展开攻击。1305时第1“突击队”中队(SturmStaffel 1)及I./JG3、III./JG3两个大队插入第41-B联队与前方41-A联队编队间的空隙中,发起了持续有效的攻击。此时美军两个护航战斗机大队距此尚有数分钟的路程,它们显然鞭长莫及。10分钟之内41-B联队就有3架B-17被击落,41-A联队也损失了1架B-17。

第41-B联队第384轰炸机大队的R.E. MacDowell的42-39586号B-17在首波进攻中即被击中,飞行员当场阵亡,四个引擎也冒出了烟雾,副驾驶被迫命令机组成员跳伞。

而第384轰炸机大队的另一名飞行员Dewayne"Ben"Bennett上尉回忆到,当时他看到前方突然出现大约50-60架德军单引擎战斗机,另有约20架Me109在它们上方掩护。这些德机随后对无护航的轰炸机编队发起猛烈对头攻击。整个编队一片混乱,轰炸机只能依靠保持紧密队形及自身的防御火力对抗敌机。各轰炸机上的机枪手拼命向德机喷射弹雨,但显然他们未能挡住敌军。除了在利夫海姆到奥格斯堡之间被击落4架B-17之外,另有20架B-17被不同程度击伤。有些受损严重的轰炸机被迫减速,逐渐掉队。美国轰炸机的机组乘员都十分清楚,战斗中一旦飞机脱离编队落单将意味着什么。然而41-B联队的官兵们除了能为那些可怜飞机上的战友们祈祷外,对此毫无办法。所有人都在期望野马能快马加鞭赶到战场。

然而他们没能盼来援军,却等来了德国人下一波猛攻。第二波德国战斗机从东北方又扑上来了,大约有50架Me109及Fw190(由第1“突击队”中队Fw190和JG3的Me109G-6组成)所组成。和第一波一样,这些战机上方依然有约20架Me109担任高空掩护。德机分成由4-6架飞机组成的小队,从上空俯冲下来对美军轰炸机群发起攻击。美军的阵形很快就被德国人冲得千疮百孔。德军的攻击显得很有经验及技巧,他们完成一轮攻势后顺势迅速穿越美军编队,转向拉起后再次对美军编队发起下一轮迎头攻击。就在这危急时刻,轰炸机机组乘员望眼欲穿的战斗机终于赶到了。

在空中堡垒机群抵达第355战斗机大队的集结点之前,第355大队已经在1319时先期抵达了奥格斯堡东北。这时Dix中校看到了B-17编队(41-B联队)正遭到德机的围攻。他火速带领第357战斗机中队前往为轰炸机解围,同时命令剩下的两个中队第354及358战斗机中队前去掩护第41-A联队。

第357战斗机中队一赶到战斗地点,不顾数量上的劣势,迅速冲入敌阵与德军缠斗起来。德国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快就有4架战斗机被击落,多架被击伤。Dix中校一马当先,击落了1架Fw190,德军飞行员跳伞逃生。当Dix驾机从这名德军飞行员身边飞过时,该飞行员向中校敬了个军礼。随即中校也很有风度的回了个礼。接下来Dix的对手就很棘手,中校与在高处担任护航的德军Me109机群带队长机展开了激烈的缠斗。很明显这名德军飞行员是个老手,非常难缠。双方不断机动、咬尾追逐,从23000英尺一直打到接近地面。最后Dix狠狠的给德机来了一梭子子弹。不过由于自己驾驶舱玻璃上的雾气导致Dix在一座山谷附近跟丢了目标。所以回到基地后中校提交的战斗报告中只是说“击伤”了这架Me109G-6。


dix中校在慕尼黑之战仅仅一个多月后,于1944年6月8日被击落成为德国人的俘虏。

这名德军飞行员很可能是JG3的王牌,Franz Schwaiger少尉。他在被Dix中校重创后用机腹迫降在雷根斯堡(Regensburg)西南。接下来的情况如一名目击者所描述,在Schwaiger少尉迫降后还未爬出飞机时,一架野马俯冲下来向他扫射。Schwaiger少尉当场阵亡。然而根据事后美军飞行员提交的战斗报告显示,当时并没有任何一名参战的美军战斗机飞行员曾扫射过地面德机。

第357战斗机中队黄色小队长机Heny Bille上尉也在这次战斗中击落一架Fw190。他的子弹准确射进了敌机驾驶舱。Dix中校的僚机Minchew少尉在战斗中击伤了一架企图对Dix咬尾的Me109,然而Minchew在此次战斗中与Dix失散。不过随后他在慕尼黑西北上空咬住并击落了1架Me109。
1330-1335时,第357中队蓝色小队的DeMers少尉在慕尼黑西北发现了一队Me109。他迅速爬升发起攻击,很快便击落了2架Me109,并重创了第3架。II./JG3的指挥官Herman Freiherr von Kapp-herr上尉很可能就在这次战斗中被击落(也有资料称是354战斗机中队的Henry Brown或Norm Fortier击落了Kapp-herr上尉)。绿色小队指挥官Reed Butler中尉和他的僚机Russ McNeff少尉负责掩护蓝色小队。当蓝色小队又冲向另一波大约30-40架Me109时,Butler中尉和僚机也加入了战斗。他俩和DeMers在战斗中G同击落了1架Me109。

1340时,与Dix失散、独自游荡的Minchew少尉终于找到了同伴。他遇上了第357中队的一个双机编队:Norman 和Hillman。随后三人一起结伴飞行。当三人飞到慕尼黑西南面时,Norman看到下方一架单独飞行的P-51一闪而过:这架野马机鼻涂着红黄相间的识别色(这是第357战斗机大队的识别色)。于是Norman让Minchew下去看看这架友机是否遇到麻烦,这道命令救了Minchew一命。后来Minchew在云层中跟丢了目标,当他重新爬升回原高度时发现Norman 和Hillman都不见了,无线电也联系不到他们。

根据德军记录,Norman的飞机在1415时于慕尼黑东南方的Waldkraiburg附近坠毁。另有2架P-51在1345时左右在慕尼黑东面被击落,还有1架于1412时在慕尼黑东南上空被击落。根据美机被击落的时间及地点,很可能是11./JG27的王牌,Heinrich Bartels技术军士击落了Norman,而Hillman和另一架野马(飞行员Sturm)也很可能是被他打下的。当天Bartels共宣称击落3架P-51。(Minchew的运气真不错:他前脚刚走,德国人就扑上来灭掉了Norman小队,他回来时德国人也打完收工。)


JG27的王牌,Heinrich Bartels,根据德军记录他在当天击落了3架P-51
1335-1340时,355战斗机大队的另2支战斗机中队,354中队和358中队正按照Dix中校的命令赶往前方的41-A联队为其护航。而此时,位于部队后方的第357战斗机大队也正与德军战成一团。

第357战斗机大队是在1330-1335时左右在慕尼黑西北与德军III./JG3的部队接上火的。趁此机会,Staiger上尉率领III./JG26的大约30架Me109袭击了一支脱离护航保护的B-17编队。他们采用对头攻击击落了数架B-17。

当天第357战斗机大队首开纪录是其下辖的第363战斗机中队。James Browning少尉及Joseph Pierce少尉各自在慕尼黑北边的奥格斯堡击落1架Me109。随后Montgomery Throop上尉及Don Bochay上尉锦上添花,也分别击落1架Me109。被击落的德国飞行员均成功跳伞逃生。第362战斗机中队也不甘示弱,Cal Williams上尉俯冲攻击1架Me109,将其打得空中开花,Williams上尉当时的俯冲时速超过500英里/小时。

但很快357大队也出现了牺牲者:Howard Hinman少尉朝北飞去追击一架德军战斗机,那是战友们最后一次看到他的飞机。JG301的王牌,Hans Muller少尉被认为是击落Hinman的德军飞行员。Hinman少尉的座机极有可能就是之前Minchew三人看到的那架落单的357大队的野马。

战斗仍在继续,Joseph Pierce少尉追击一架“Ju88”(实际应该是架Me410)追了足足30英里,最终将其击落在慕尼黑西部。而在慕尼黑东南,Ed Hiro上尉将1架Me109逼到接近地平线,在100英尺距离上向它接连打了4个长点射,德机坠毁爆炸。此时,第357战斗机大队的三个中队已经与德军混战成一团,各中队都无法保持完整建制。整个大队都分散成由2架或4架组成的小队进行战斗。

美军战斗机部队逐渐在这些战斗中取得优势,并最终打退了德军进攻。第363及364战斗机中队的一些小队负责追击四下逃散的德军Me109飞机,而第362中队则护送后方的轰炸机部队前往轰炸埃尔丁。

另外364中队的一些小队已经赶到位于整个编队中部的41-B联队处,他们与先前赶到的第357中队联手瓦解了德军的攻势。战斗中,第364中队的Richard Peterson及Charles Sumner少尉各自在慕尼黑以北击落1架Me109。而John Carder中尉在经过一系列高难度机动后也成功击落1架Me109。以上三架被击落德机上的飞行员全部阵亡。另外Robert Shaw少尉则报告在战斗中可能击落1架敌机。而在奥格斯堡北边20英里处,Tom McKinney少尉看到自己的子弹重重打进了1架Me109,少尉的僚机看到那架Me109在一片火焰包裹下坠落。在1345-1425这段时间内,第364战斗机中队总共击落了6架敌机。

激烈的战斗中美军战斗机飞行员忙的不亦乐乎。第362及363战斗机中队的几个小队拦住了试图乘混乱之际从埃尔丁南边溜进美军编队浑水摸鱼的III./ZG26的Me110机群。经过短暂的战斗,美军取得压倒性胜利:仅以2架飞机的代价击落了10架德机。其中战绩最好的Fletcher Adams少尉和John England少尉各自宣称击落3架敌机。美军损失的两架飞机是362中队的Connaghan少尉(阵亡)及363中队的Donnell少尉(被俘)。

第364战斗机中队的William Reese中尉在1425时击落的1架Me109成为当天第357战斗机大队在空战中取得的最后一个战果。

就在362战斗机中队的野马在痛击III./ZG26的Me110G时,在它们前方10分钟路程的地方,第354战斗机中队发现位于大部队中间的41-B联队再次遭到德军持续攻击。IV./JG3在I./JG301的掩护下对41-B联队发起了凶猛的攻击。在美军护航战斗机到来前德军已经击落4架B-17,击伤多架。

第354战斗机中队立刻派遣其红色和黄色小队前往支援。Henry Kucheman上尉率领第354战斗机中队红色小队冲迅速入敌阵。面对超过70架的敌机,美军飞行员毫不示弱,奋勇作战。Kucheman上尉手感极佳,转瞬间便击落了3架Me109。其它美军飞行员也不甘示弱,纷纷投入战斗,很快便瓦解了德军的进攻。这次战斗中,仅担任护航任务的Stab/JG301和I./JG301就损失了6架Me109G-6,飞行员三死三伤,联队指挥官Walter Bredensbach少校的座机也被美军严重击伤,被迫在Holzkirchen机场迫降。

刚刚摆脱德军战斗机的威胁,第41-B联队还没缓上口气就发现自己又有麻烦了。由于前方云层的干扰,指挥官Dale Smith上校发现自己与担任领航的41-A联队失去了目视接触。等Smith上校率领联队加速摆脱云层后却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联队居然已经越过了41-A联队。现在是他的联队处于领航位置了!接下来Smith上校和Travis将军就是否调整编队让41-A联队重新领航进行了激烈的争执。此时部队很快就抵达轰炸进入点(Inside Position),即将进入最终投弹线路。最终Smith上校决定冒遭受严重损失的危险率领联队转一个360度的弯以便让Travis将军的编队上前。

当41-B联队开始朝西转向即将到达轰炸进入点时,其下辖的第384轰炸机大队再次遭到JG27和JG3的Me109机群的猛攻。此时在41-A联队前方担任护航的第354战斗机中队的Robert Woody上尉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刻率领自己的黄色小队前往支援。野马小队迅速冲入德军机群与之交战。绰号“小男孩”的Woody上尉势不可挡,很快便打下了4架Me109,随后与William Boulet少尉合作再打下一架。此前Boulet少尉已经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双杀,击落2架Me109。状态神勇的Woody上尉则用自己最后的几发子弹重创了1架Me109,为当天自己的战斗画上完美的句号。黄色小队的Norman Fortier少尉在自己的战斗报告中称赞Woody上尉在此战中表现出的射击技术是他在战争中所见过中最好的。Fortier少尉也在战斗中击落了1.5架敌机。


Woody上尉的座机,正在地面保养

当美军护航机与德军激战之时,美军打头的两个联队轰炸机已经到达轰炸进入点附近,即将进入各自的投弹线路,对兰茨贝格和奥贝法芬霍芬的目标进行轰炸。此时德军战斗机部队对美军轰炸机部队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这次的进攻主力是由Hermann Staiger上尉指挥的III./JG26,他们获得了一些来自III./JG3 和IV./JG27的飞行小队支援。此前的战斗中III./JG26已经重创了41-A联队的一支空中堡垒编队。

经验老道的Staiger上尉带领部队以太阳为掩护悄悄躲在美军轰炸机上方高空处,耐心等待机会。当41-B联队超过41-A联队担任领航后,它们失去了护航战斗机的掩护(当时附近的美军战斗机全跟随着41-A联队飞行)。而之后前来掩护的Woody上尉的小队也陷入与其它德机的纠缠中,其它美军护航机也与41-B联队拉下了数分钟的航程。美军护航体系再次出现脱节。机不可失,Staiger上尉迅疾率领部队俯冲对41-B联队展开猛烈攻击(41-B联队真是杯具,当天多次被德军选为突破口重点“照顾”)。超过50架Me109以太阳为掩护,突然从41-B联队头顶俯冲而下,瞬间就撕开了美军防御阵形。III./JG26中部分战斗机(Me109G-6/U4)配有威力巨大的30mm航炮,它们给美军轰炸机部队造成了严重损失。Staiger上尉上演了一次完美的帽子戏法,在他脱离战斗前3架B-17成为其30mm航炮下的牺牲品。而其它德军飞行员则至少击落了4架B-17并重创多架。直到姗姗来迟的第354及357战斗机中队的野马出现,才阻止了德国人对轰炸机部队进一步的杀戮。


以大阳掩护对轰炸机编队进行俯冲攻击示意图

此时战况异常激烈,面对德军的进攻美军只留下第355大队第358战斗机中队及357大队的几个小队掩护整个轰炸机编队,其余战斗机全散布在慕尼黑周围广阔的空域中与德机捉对厮杀。

第354中队的Henry Brown少尉在距地面仅100英尺高度击落了1架敌机,由于高度过低德军飞行员未能跳伞。随后在1435时他在慕尼黑南部又打下另一架敌机,完成了“Double Kill”。

整个第354战斗机中队在慕尼黑之战中表现十分出色,Woody上尉,Fortier少尉和Boulet少尉在战斗中总共击落了9架德机。Brown少尉击落了2架。第354战斗机中队指挥官Kucheman少校也击落了3架Me109。Woody上尉和Brown少尉在此战后成为第355战斗机大队第4与第5名ACE。Woody上尉还获得第355大队第2枚优异服务十字勋章(Distinguished Service Cross)。然而第354战斗机中队也失去了其蓝色小队指挥官Demers。他在俯冲扫射莱茵河上驳船时未能及时拉起座机。

第355战斗机大队在慕尼黑之战中G宣称击落20架德机,自身仅损失4架。(第357中队3架,第354中队1架)。而第357大队的得分更高些,它宣称击落23架,自身损失也是4架,其中3架是在空战中被击落。只有Stager少尉在扫射地面目标时被高炮击落。而第8航空军在当天的全部战斗中总共只损失了12架P-51,而慕尼黑之战中两个战斗机大队就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二。由此可见战斗的激烈。

饱受重创的41-B联队终于踉踉跄跄到达目标上空,引导机的投弹手牢牢的把投弹瞄准器的十字线对准了瞄准点——进入多尼尔地下工厂的隧道入口处。随后轰炸机群投弹对地表厂区及地下工厂的入口进行了轰炸。Dornier厂区遭到严重破坏。完成任务后机群转向西边与其它部队汇合一同踏上回家的旅途。

这一天对于德国空军及美国陆航第8航空军尤其是第41-B联队来说,都是糟糕的一天。双方在战斗中均损失惨重。第1轰炸机师是当天出击的3个轰炸机师中损失最为惨重的,268架B-17中有27架被击落,112架被击伤,损伤过半。约300名空勤人员伤亡、失踪或被俘。而当天第8航空军则共有40架轰炸机及17架战斗机被击落,其中7架迫降、坠毁在瑞士境内。


迫降瑞士的飞机中中有一架是机体编号为42-97203的B-17,隶属于第1轰炸机师的。当天它在参加空袭奥贝法芬霍芬的任务中被德机击中,一名机组乘员受重伤流血不止。在意识到他不可能支撑到返回英国基地后,机长当机立断转飞瑞士以挽救伤员的生命。最终飞机在瑞士Altenrhein迫降成功。


迫降的编号42-97203的B-17 ,其机首已严重损毁
德军当天至少损失了60架战斗机,39名飞行员阵亡,12人受伤。这其中包括1名大队指挥官、多名经验丰富的中队长及王牌飞行员。
不过,当天美军对Do335生产设施的空袭取得良好的破坏效果,迫使Do335的生产被压后数月之久,由于美军一系列的空袭影响,直到二战结束德国人总共才生产出40架Do335。

慕尼黑之战中德国空军地面指挥系统表现极为出色,他们准确抓住美军战斗机部队在护航时的漏洞,迅速投入部队给予痛击,并持续投入部队保持攻击强度,使美军战斗机部队疲于奔命。德军当天在1个多小时内先后展开数波进攻,每波次投入约2个大队兵力,使美军战斗机飞行员疲于应付。而且由于美军战机有限且分散,德军在进攻的局部空域内还拥有更大的数量优势,最终接连不断的进攻使美军防线产生漏洞,也让III./JG26捡了大便宜。

III./JG26当数当天德军战绩最好的部队,美军在奥贝法芬霍芬地区损失的轰炸机有一半是被它们打下的,其中指挥官Staiger上尉一人就击落4架B-17。而实际上第1轰炸机师在慕尼黑之战中确认被击落的轰炸机中有一半是III./JG26宣称击落的。另外经验丰富的一线指挥官在战斗中所起的作用也相当重要,如III./JG26的指挥官Staiger上尉。他在发现美军后并没有贸然发动攻击,而是隐蔽跟随,直到发现美军防线漏洞后才发动突袭。


正在进行对头攻击教学的德军飞行员们
战斗中德军飞行员对轰炸机的攻击战术显得相当娴熟,他们多次采用对头攻击及俯冲攻击方式给予美军轰炸机编队以重创。但相比之下他们中大多数人的空战格斗技术就逊于他们的美国同行,这也是德军飞行员损失太大,补充训练不足造成的。同时德军在使用重型驱逐机部队作战时也有所失误。由于单发战斗机未能缠住美军护航战斗机,导致驱逐机部队遭到惨重损失。这也说明曾被德国人视为解决美军四发轰炸机的最终手段—重火力驱逐机在面对美军护航体系时已不再适用。它们面对机动灵活的美军护航战斗机时毫无胜算。

美军战斗机部队在空战中表现出色,在飞行员水平及战斗机性能上全面压倒德国空军。这也是战斗中美军多次以劣势兵力打退德军进攻的两个重要因素。Me109G-6及“突击队”重甲的Fw190都不是P-51的对手。例如第364中队的Carder中尉在战后就表示P-51在任何高度上表现都优于Me109。当天美军轰炸机及战斗机部队的宣称战果达到击落144架德军战斗机,另可能击落多架(当然这远超了当天德军的实际损失)。

不过虽然美军两个护航大队虽在战斗中作战勇猛,但由于数量有限,还是让拥有数量优势的德军有机可乘。同时护航战机在与轰炸机部队的配合上仍有待进一步磨合。实战中护航机与轰炸机部队多次出现脱节造成编队的混乱及损失。同时美军在轰炸机部队编队、协调、实战指挥方面仍有不少需改进之处。另外也可看到即使到了1944年初盟军依然缺少足够的远程战斗机为轰炸机部队提供全程护航。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在有远程战斗机提供全程护航的任务中轰炸机的损失率有明显下降,当天美军出击轰炸机的损失率为5.6%(40架/716架),这远低于43年无护航轰炸时动辄10%以上的恐怖损失率。

自1944年2月第8航空军发动“重大的一周”开始,盟军空军攻势如潮,不断轰炸德国的工厂与城市。另外盟军的护航战术也进行了调整,将战斗机从紧随轰炸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主动寻求德国战斗机部队作战。此战中美军的第4战斗机大队就担任可自由行动的开路先锋,主动搜索攻击德国战斗机;同时越来越多的远程战斗机也运抵第8航空军,这一切敲响了德国空军的丧钟。从1月到5月,德国战斗机飞行员的月均损失率飙升至25%,仅4月份德军就损失了489名战斗机飞行员。大批经验丰富的一线战斗机飞行员及指挥人员的损失已经从根本上动摇了德国空军的作战能力,而德国空军的人员补充却远远赶不上损失速度。美军的空中绞杀彻底打断了德国空军的脊背,德军飞行学员在国内进行飞行训练时都会遭到美军的追击而被击落,更别谈作战了。慕尼黑之战后没多久,曾经横行一时的德军战斗机部队便彻底崩溃,6月的诺曼底登陆当天,德军仅仅只有两架战斗机飞临登陆地域进行袭扰……盟军彻底掌握了欧洲的天空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http://www.brwar.com/read-htm-tid-3598.html
1944年2月,以著名的“重大的一周”(Big Week)为标志,美国陆航发动了一系列高强度轰炸行动,并最终在这持续数月(44年2月-5月)的残酷空中消耗战中打垮了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彻底掌握了欧洲的天空。本帖所介绍的美国第8航空军慕尼黑之战就发生在这一期间,这只是那段时期内所发生的一系列激烈空中搏杀中的一个片段。

1944年4月24日,美国陆航第8航空军倾巢出动,其下辖的三个轰炸机师全部出击,前往轰炸慕尼黑周边地区的机场及航空工业设施,腓特烈港(Friedrichshafen)以及哥布林根/利夫海姆(Gablingen/Leipheim)地区的机场。其中位于慕尼黑西边的兰茨贝格(Landsberg)及奥贝法芬霍芬(Oberpfaffenhofen)的航空零部件生产厂是这次轰炸行动的主要目标。兰茨贝格是航空涡轮叶片的重要生产基地;而奥贝法芬霍芬更是著名的Dornier-Werke GmbH公司总部所在地。它在这片庞大的工厂区内生产Do335A-1双发战斗机及其它飞机的零部件。而其地下生产车间(这些车间直到今天依然被Fairchild Dornier公司所使用)则是Me262的发动机装配线。Do335的生产设施及地下工厂的喷气发动机装配线是这次轰炸任务的最优先目标。美军希望通过这次轰炸行动彻底摧毁这些生产设施,延缓德军新型飞机的生产及服役进度。

当天第8航空军共出动轰炸机716架,它们分成3支部队:由268架B-17组成的第一特混编队(1st Task Force,以下简称TF 1)是其中实力最强的一支轰炸机部队。它由第1轰炸机师的5个联队组成,其目标也是此次任务中最主要的目标:慕尼黑周边的埃尔丁(Erding), 兰茨贝格及奥贝法芬霍芬的航空工业设施。而TF 1中实力最强的两支部队理所当然被分配去啃最硬的“骨头”:41-A联队(Combat Wing 41-A)负责轰炸位于兰茨贝格的工厂。奥贝法芬霍芬的多尼尔公司则归41-B联队(Combat Wing 41-B)负责。第2特混编队(2nd Task Force)由第3轰炸机师的4个联队组成,它们的目标是腓特烈港地区的德军机场;第3特混编队(3rd Task Force)由第2轰炸机师组成,其目标是哥布林根及利夫海姆周边的机场。

护航机方面,美军更是派出超过800架战斗机的庞大阵容为轰炸机部队提供护航。这些战斗机包括来自第8及9航空军的P-38、P-47、P-51,以及皇家空军的野马及喷火战斗机。不过虽然护航战斗机部队为数众多,但出击的美军轰炸机飞行员心里依然不踏实,他们都很清楚:这800余架战斗机中能全程陪同他们进入目标区域提供护航的远程战斗机数量有限。来自第8及第9航空军的P-47只能在行动开始及撤退阶段提供护航,而皇家空军的喷火及野马(皇家空军的野马没有机身油箱)也因为航程限制无法全程为轰炸机部队提供近距离护航。实际上美军只有5个P-51战斗机大队及3个闪电战斗机大队可以全程陪同轰炸机部队为其提供掩护(总计246架P-51及131架P-38,连预定出击战斗机总数的一半都不到)。它们的对手则是德国帝国航空队(LuftFlotte Reich)下辖的JG1, JG3, JG5, JG11, JG27, JG53, JG106, I./JG301, III./ZG26 及II./ZG76,另外还包括第3航空队(LuftFlotte 3)的III./JG26。

执行全程护航任务的8个美国战斗机大队具体分工如下:著名的第4战斗机大队负责在大部队前方执行自由扫荡任务,为出击部队清扫前往目标区域的航路。第20、55及364大队的闪电战斗机为TF 2提供近距离掩护;第352及354战斗机大队的野马为TF 3提供护航;而第355及357战斗机大队则负责掩护TF 1轰炸慕尼黑地区的目标。

当天陆航第355及357战斗机大队从英国基地共起飞了100架野马执行护航任务,但途中陆续有一些P-51因故提前返航,最后总共只有88架野马陪同TF 1进入目标区域:慕尼黑。而当时驻防慕尼黑周边的德军战斗机部队拥有超过200架战机,主要装备Me109G-6,另有小部分Me109G-6/U4及Me109G-5,另有大约20架III./ZG26的Me110G-2及10架II./ZG76的Me410A-1(这些双引擎驱逐机装有大口径航炮,可以在美军轰炸机防御机枪射程外将其摧毁)。德军在战斗机数量上拥有超过2:1的优势。这注定了美军战斗机部队将会有一番苦战。

起飞编队完成后,第8航空军的空中舰队浩浩荡荡杀向德国。所有飞行员都专心飞行,保持在编队中的位置,他们即将接受战火的考验。当编队飞过敌方海岸没多久,11:23时左右TF 1的第41-B联队遭到了首次战损。其下辖的第306轰炸机大队的一架B-17被高炮击中,四个发动机均冒出火焰。这架由Peterson少尉驾驶的编号42-31445的B-17很快掉出编队,不久就爆炸坠毁。同伴们看到只有3-4名机组成员成功跳出飞机并打开降落伞。顿时整个通讯频道内响起一片咒骂及呼喊声,第41-B联队的指挥官Dale Smith上校只得不停命令手下的飞行员冷静下来,专注于飞行。这也预示着当天第41-B联队的命运多舛。

当部队到达预定分离点康士坦次湖(Lake Constance)时,TF 2的机群与负责领航的TF 1分离,转飞向自己的目标。而离开分离点后,TF 1的航线计划安排是向东飞往利夫海姆北部,随后继续飞往哥布林根,然后经过奥格斯堡(Augsburg)后再转向东飞往埃尔丁。第355及357战斗机大队全程负责轰炸机群的护航任务。

然而此时美军编队出了点小纰漏。不知为何护航的2个战斗机大队没有跟上TF 1的轰炸机编队。结果200多架美国轰炸机在没有任何护航的情况下独自飞行了15-20分钟。这惊出轰炸机机组乘员一身冷汗。还好护航战斗机随后赶了上来。

当天Gerald J. Dix中校指挥的第355战斗机大队负责为担任领头编队的第41A联队(Combat Wing 41-A)提供近距离护航。而Erwin Dregne少校的357战斗机大队的飞行员们则负责掩护位于编队末尾的第1和第94联队(1st and 94th Combat Wings)。第41-B和第40联队则处于整个编队中央位置。由于护航战机数量不足,位于编队中央的两个联队的轰炸机无法得到战斗机的保护。只有当中央编队遭到进攻时,护航战斗机才会抽调部队前往支援。而在支援到达前,美军轰炸机机组乘员只能自求多福了。

TF 1采用了一种特别的编队方式。他们没有采用“Trail”编队,而是采用了特别的“Echelon Right”编队。这样整个队列中各轰炸机编队头尾之间的间距很短,但编队的左右间距却相当大,这使编队正面宽度很大。理论上采用这种编队会使位于编队前部的轰炸机遭到更多的火力攻击。

34_586_a7a20360893b366.jpg (8.04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4-2 16:59 上传


采用标准Echelon Right队形的四机编队

TF 1计划经过位于慕尼黑东北的参照点时,编队中打头阵的两个联队将各自散开扑向自己的目标:第41-A联队飞向兰茨贝格,Dale Smith上校的第41-B联队则飞往奥贝法芬霍芬。第41-A联队由第303及379轰炸机大队组成,第1轰炸机师指挥官Robert Travis将军就跟随第303轰炸机大队飞行。而第41-B联队共有58架飞机,由第306及384轰炸机大队,以及部分来自303轰炸机大队的B-17组成(1个中队7架B-17)。与此同时位于TF 1编队尾部的各部队将飞往轰炸埃尔丁,包括第91、381及401轰炸机大队。完成轰炸任务后各部队将在慕尼黑西部集结编队,一同返航。

第355战斗机大队将集结点(Rendezvous)设在奥格斯堡东北。他们将负责接应掩护第41-A联队。而第357大队指挥官Erwin Dregne少校决定将部队集结点设在慕尼黑北部,离第355大队的集结点只有20英里远。

TF 1采用“Echelon Right”编队方式后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每当整个编队左转时,位于编队外侧后部的联队发现自己因转弯半径过大常会被甩向右侧,与前方编队拉开距离,这迫使他们加大油门,把速度加到170英里/小时以追赶领头的编队以保持队形完整。这样不断反复的落后、加速追赶过程使得整个编队队形出现了混乱。尽管尾部各联队的指挥官不断要求位于编队前方的Travis将军降低编队速度,然而将军仍然要求整个编队保持在150英里/小时的速度上。这导致在两次左转之后,处在编队后方的联队落后了。编队中前后各联队之间拉开了一段危险的距离。

也就在这时原先位于中间位置的41-B联队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危险的境地:它们与领头的编队拉下了至少10英里,与编队尾部的各联队也有4-6英里的距离,而整个编队头尾间距离高达40英里。这也意味着41-B联队与护航机也拉开了距离:此时第355及357战斗机大队的护航机分别处在整个编队的前方及后方位置。

就在整个TF 1的编队队形混乱出现护航脱节没多久,发现这个破绽的德军地面指挥迅速抓住机会,投入部队展开攻击。1305时第1“突击队”中队(SturmStaffel 1)及I./JG3、III./JG3两个大队插入第41-B联队与前方41-A联队编队间的空隙中,发起了持续有效的攻击。此时美军两个护航战斗机大队距此尚有数分钟的路程,它们显然鞭长莫及。10分钟之内41-B联队就有3架B-17被击落,41-A联队也损失了1架B-17。

第41-B联队第384轰炸机大队的R.E. MacDowell的42-39586号B-17在首波进攻中即被击中,飞行员当场阵亡,四个引擎也冒出了烟雾,副驾驶被迫命令机组成员跳伞。

而第384轰炸机大队的另一名飞行员Dewayne"Ben"Bennett上尉回忆到,当时他看到前方突然出现大约50-60架德军单引擎战斗机,另有约20架Me109在它们上方掩护。这些德机随后对无护航的轰炸机编队发起猛烈对头攻击。整个编队一片混乱,轰炸机只能依靠保持紧密队形及自身的防御火力对抗敌机。各轰炸机上的机枪手拼命向德机喷射弹雨,但显然他们未能挡住敌军。除了在利夫海姆到奥格斯堡之间被击落4架B-17之外,另有20架B-17被不同程度击伤。有些受损严重的轰炸机被迫减速,逐渐掉队。美国轰炸机的机组乘员都十分清楚,战斗中一旦飞机脱离编队落单将意味着什么。然而41-B联队的官兵们除了能为那些可怜飞机上的战友们祈祷外,对此毫无办法。所有人都在期望野马能快马加鞭赶到战场。

然而他们没能盼来援军,却等来了德国人下一波猛攻。第二波德国战斗机从东北方又扑上来了,大约有50架Me109及Fw190(由第1“突击队”中队Fw190和JG3的Me109G-6组成)所组成。和第一波一样,这些战机上方依然有约20架Me109担任高空掩护。德机分成由4-6架飞机组成的小队,从上空俯冲下来对美军轰炸机群发起攻击。美军的阵形很快就被德国人冲得千疮百孔。德军的攻击显得很有经验及技巧,他们完成一轮攻势后顺势迅速穿越美军编队,转向拉起后再次对美军编队发起下一轮迎头攻击。就在这危急时刻,轰炸机机组乘员望眼欲穿的战斗机终于赶到了。

在空中堡垒机群抵达第355战斗机大队的集结点之前,第355大队已经在1319时先期抵达了奥格斯堡东北。这时Dix中校看到了B-17编队(41-B联队)正遭到德机的围攻。他火速带领第357战斗机中队前往为轰炸机解围,同时命令剩下的两个中队第354及358战斗机中队前去掩护第41-A联队。

第357战斗机中队一赶到战斗地点,不顾数量上的劣势,迅速冲入敌阵与德军缠斗起来。德国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快就有4架战斗机被击落,多架被击伤。Dix中校一马当先,击落了1架Fw190,德军飞行员跳伞逃生。当Dix驾机从这名德军飞行员身边飞过时,该飞行员向中校敬了个军礼。随即中校也很有风度的回了个礼。接下来Dix的对手就很棘手,中校与在高处担任护航的德军Me109机群带队长机展开了激烈的缠斗。很明显这名德军飞行员是个老手,非常难缠。双方不断机动、咬尾追逐,从23000英尺一直打到接近地面。最后Dix狠狠的给德机来了一梭子子弹。不过由于自己驾驶舱玻璃上的雾气导致Dix在一座山谷附近跟丢了目标。所以回到基地后中校提交的战斗报告中只是说“击伤”了这架Me109G-6。

34_586_dd7746989407649.jpg (12.66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4-2 16:58 上传


dix中校在慕尼黑之战仅仅一个多月后,于1944年6月8日被击落成为德国人的俘虏。

这名德军飞行员很可能是JG3的王牌,Franz Schwaiger少尉。他在被Dix中校重创后用机腹迫降在雷根斯堡(Regensburg)西南。接下来的情况如一名目击者所描述,在Schwaiger少尉迫降后还未爬出飞机时,一架野马俯冲下来向他扫射。Schwaiger少尉当场阵亡。然而根据事后美军飞行员提交的战斗报告显示,当时并没有任何一名参战的美军战斗机飞行员曾扫射过地面德机。

第357战斗机中队黄色小队长机Heny Bille上尉也在这次战斗中击落一架Fw190。他的子弹准确射进了敌机驾驶舱。Dix中校的僚机Minchew少尉在战斗中击伤了一架企图对Dix咬尾的Me109,然而Minchew在此次战斗中与Dix失散。不过随后他在慕尼黑西北上空咬住并击落了1架Me109。
1330-1335时,第357中队蓝色小队的DeMers少尉在慕尼黑西北发现了一队Me109。他迅速爬升发起攻击,很快便击落了2架Me109,并重创了第3架。II./JG3的指挥官Herman Freiherr von Kapp-herr上尉很可能就在这次战斗中被击落(也有资料称是354战斗机中队的Henry Brown或Norm Fortier击落了Kapp-herr上尉)。绿色小队指挥官Reed Butler中尉和他的僚机Russ McNeff少尉负责掩护蓝色小队。当蓝色小队又冲向另一波大约30-40架Me109时,Butler中尉和僚机也加入了战斗。他俩和DeMers在战斗中G同击落了1架Me109。

1340时,与Dix失散、独自游荡的Minchew少尉终于找到了同伴。他遇上了第357中队的一个双机编队:Norman 和Hillman。随后三人一起结伴飞行。当三人飞到慕尼黑西南面时,Norman看到下方一架单独飞行的P-51一闪而过:这架野马机鼻涂着红黄相间的识别色(这是第357战斗机大队的识别色)。于是Norman让Minchew下去看看这架友机是否遇到麻烦,这道命令救了Minchew一命。后来Minchew在云层中跟丢了目标,当他重新爬升回原高度时发现Norman 和Hillman都不见了,无线电也联系不到他们。

根据德军记录,Norman的飞机在1415时于慕尼黑东南方的Waldkraiburg附近坠毁。另有2架P-51在1345时左右在慕尼黑东面被击落,还有1架于1412时在慕尼黑东南上空被击落。根据美机被击落的时间及地点,很可能是11./JG27的王牌,Heinrich Bartels技术军士击落了Norman,而Hillman和另一架野马(飞行员Sturm)也很可能是被他打下的。当天Bartels共宣称击落3架P-51。(Minchew的运气真不错:他前脚刚走,德国人就扑上来灭掉了Norman小队,他回来时德国人也打完收工。)

34_586_7781384c6344d6f.jpg (13.47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4-2 16:58 上传


JG27的王牌,Heinrich Bartels,根据德军记录他在当天击落了3架P-51
1335-1340时,355战斗机大队的另2支战斗机中队,354中队和358中队正按照Dix中校的命令赶往前方的41-A联队为其护航。而此时,位于部队后方的第357战斗机大队也正与德军战成一团。

第357战斗机大队是在1330-1335时左右在慕尼黑西北与德军III./JG3的部队接上火的。趁此机会,Staiger上尉率领III./JG26的大约30架Me109袭击了一支脱离护航保护的B-17编队。他们采用对头攻击击落了数架B-17。

当天第357战斗机大队首开纪录是其下辖的第363战斗机中队。James Browning少尉及Joseph Pierce少尉各自在慕尼黑北边的奥格斯堡击落1架Me109。随后Montgomery Throop上尉及Don Bochay上尉锦上添花,也分别击落1架Me109。被击落的德国飞行员均成功跳伞逃生。第362战斗机中队也不甘示弱,Cal Williams上尉俯冲攻击1架Me109,将其打得空中开花,Williams上尉当时的俯冲时速超过500英里/小时。

但很快357大队也出现了牺牲者:Howard Hinman少尉朝北飞去追击一架德军战斗机,那是战友们最后一次看到他的飞机。JG301的王牌,Hans Muller少尉被认为是击落Hinman的德军飞行员。Hinman少尉的座机极有可能就是之前Minchew三人看到的那架落单的357大队的野马。

战斗仍在继续,Joseph Pierce少尉追击一架“Ju88”(实际应该是架Me410)追了足足30英里,最终将其击落在慕尼黑西部。而在慕尼黑东南,Ed Hiro上尉将1架Me109逼到接近地平线,在100英尺距离上向它接连打了4个长点射,德机坠毁爆炸。此时,第357战斗机大队的三个中队已经与德军混战成一团,各中队都无法保持完整建制。整个大队都分散成由2架或4架组成的小队进行战斗。

美军战斗机部队逐渐在这些战斗中取得优势,并最终打退了德军进攻。第363及364战斗机中队的一些小队负责追击四下逃散的德军Me109飞机,而第362中队则护送后方的轰炸机部队前往轰炸埃尔丁。

另外364中队的一些小队已经赶到位于整个编队中部的41-B联队处,他们与先前赶到的第357中队联手瓦解了德军的攻势。战斗中,第364中队的Richard Peterson及Charles Sumner少尉各自在慕尼黑以北击落1架Me109。而John Carder中尉在经过一系列高难度机动后也成功击落1架Me109。以上三架被击落德机上的飞行员全部阵亡。另外Robert Shaw少尉则报告在战斗中可能击落1架敌机。而在奥格斯堡北边20英里处,Tom McKinney少尉看到自己的子弹重重打进了1架Me109,少尉的僚机看到那架Me109在一片火焰包裹下坠落。在1345-1425这段时间内,第364战斗机中队总共击落了6架敌机。

激烈的战斗中美军战斗机飞行员忙的不亦乐乎。第362及363战斗机中队的几个小队拦住了试图乘混乱之际从埃尔丁南边溜进美军编队浑水摸鱼的III./ZG26的Me110机群。经过短暂的战斗,美军取得压倒性胜利:仅以2架飞机的代价击落了10架德机。其中战绩最好的Fletcher Adams少尉和John England少尉各自宣称击落3架敌机。美军损失的两架飞机是362中队的Connaghan少尉(阵亡)及363中队的Donnell少尉(被俘)。

第364战斗机中队的William Reese中尉在1425时击落的1架Me109成为当天第357战斗机大队在空战中取得的最后一个战果。

就在362战斗机中队的野马在痛击III./ZG26的Me110G时,在它们前方10分钟路程的地方,第354战斗机中队发现位于大部队中间的41-B联队再次遭到德军持续攻击。IV./JG3在I./JG301的掩护下对41-B联队发起了凶猛的攻击。在美军护航战斗机到来前德军已经击落4架B-17,击伤多架。

第354战斗机中队立刻派遣其红色和黄色小队前往支援。Henry Kucheman上尉率领第354战斗机中队红色小队冲迅速入敌阵。面对超过70架的敌机,美军飞行员毫不示弱,奋勇作战。Kucheman上尉手感极佳,转瞬间便击落了3架Me109。其它美军飞行员也不甘示弱,纷纷投入战斗,很快便瓦解了德军的进攻。这次战斗中,仅担任护航任务的Stab/JG301和I./JG301就损失了6架Me109G-6,飞行员三死三伤,联队指挥官Walter Bredensbach少校的座机也被美军严重击伤,被迫在Holzkirchen机场迫降。

刚刚摆脱德军战斗机的威胁,第41-B联队还没缓上口气就发现自己又有麻烦了。由于前方云层的干扰,指挥官Dale Smith上校发现自己与担任领航的41-A联队失去了目视接触。等Smith上校率领联队加速摆脱云层后却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联队居然已经越过了41-A联队。现在是他的联队处于领航位置了!接下来Smith上校和Travis将军就是否调整编队让41-A联队重新领航进行了激烈的争执。此时部队很快就抵达轰炸进入点(Inside Position),即将进入最终投弹线路。最终Smith上校决定冒遭受严重损失的危险率领联队转一个360度的弯以便让Travis将军的编队上前。

当41-B联队开始朝西转向即将到达轰炸进入点时,其下辖的第384轰炸机大队再次遭到JG27和JG3的Me109机群的猛攻。此时在41-A联队前方担任护航的第354战斗机中队的Robert Woody上尉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刻率领自己的黄色小队前往支援。野马小队迅速冲入德军机群与之交战。绰号“小男孩”的Woody上尉势不可挡,很快便打下了4架Me109,随后与William Boulet少尉合作再打下一架。此前Boulet少尉已经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双杀,击落2架Me109。状态神勇的Woody上尉则用自己最后的几发子弹重创了1架Me109,为当天自己的战斗画上完美的句号。黄色小队的Norman Fortier少尉在自己的战斗报告中称赞Woody上尉在此战中表现出的射击技术是他在战争中所见过中最好的。Fortier少尉也在战斗中击落了1.5架敌机。

34_586_29bb88804429558.jpg (24.89 KB, 下载次数: 1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4-2 16:55 上传


Woody上尉的座机,正在地面保养

当美军护航机与德军激战之时,美军打头的两个联队轰炸机已经到达轰炸进入点附近,即将进入各自的投弹线路,对兰茨贝格和奥贝法芬霍芬的目标进行轰炸。此时德军战斗机部队对美军轰炸机部队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这次的进攻主力是由Hermann Staiger上尉指挥的III./JG26,他们获得了一些来自III./JG3 和IV./JG27的飞行小队支援。此前的战斗中III./JG26已经重创了41-A联队的一支空中堡垒编队。

经验老道的Staiger上尉带领部队以太阳为掩护悄悄躲在美军轰炸机上方高空处,耐心等待机会。当41-B联队超过41-A联队担任领航后,它们失去了护航战斗机的掩护(当时附近的美军战斗机全跟随着41-A联队飞行)。而之后前来掩护的Woody上尉的小队也陷入与其它德机的纠缠中,其它美军护航机也与41-B联队拉下了数分钟的航程。美军护航体系再次出现脱节。机不可失,Staiger上尉迅疾率领部队俯冲对41-B联队展开猛烈攻击(41-B联队真是杯具,当天多次被德军选为突破口重点“照顾”)。超过50架Me109以太阳为掩护,突然从41-B联队头顶俯冲而下,瞬间就撕开了美军防御阵形。III./JG26中部分战斗机(Me109G-6/U4)配有威力巨大的30mm航炮,它们给美军轰炸机部队造成了严重损失。Staiger上尉上演了一次完美的帽子戏法,在他脱离战斗前3架B-17成为其30mm航炮下的牺牲品。而其它德军飞行员则至少击落了4架B-17并重创多架。直到姗姗来迟的第354及357战斗机中队的野马出现,才阻止了德国人对轰炸机部队进一步的杀戮。

34_586_abf97daf992a09a.jpg (8.04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4-2 16:55 上传


以大阳掩护对轰炸机编队进行俯冲攻击示意图

此时战况异常激烈,面对德军的进攻美军只留下第355大队第358战斗机中队及357大队的几个小队掩护整个轰炸机编队,其余战斗机全散布在慕尼黑周围广阔的空域中与德机捉对厮杀。

第354中队的Henry Brown少尉在距地面仅100英尺高度击落了1架敌机,由于高度过低德军飞行员未能跳伞。随后在1435时他在慕尼黑南部又打下另一架敌机,完成了“Double Kill”。

整个第354战斗机中队在慕尼黑之战中表现十分出色,Woody上尉,Fortier少尉和Boulet少尉在战斗中总共击落了9架德机。Brown少尉击落了2架。第354战斗机中队指挥官Kucheman少校也击落了3架Me109。Woody上尉和Brown少尉在此战后成为第355战斗机大队第4与第5名ACE。Woody上尉还获得第355大队第2枚优异服务十字勋章(Distinguished Service Cross)。然而第354战斗机中队也失去了其蓝色小队指挥官Demers。他在俯冲扫射莱茵河上驳船时未能及时拉起座机。

第355战斗机大队在慕尼黑之战中G宣称击落20架德机,自身仅损失4架。(第357中队3架,第354中队1架)。而第357大队的得分更高些,它宣称击落23架,自身损失也是4架,其中3架是在空战中被击落。只有Stager少尉在扫射地面目标时被高炮击落。而第8航空军在当天的全部战斗中总共只损失了12架P-51,而慕尼黑之战中两个战斗机大队就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二。由此可见战斗的激烈。

饱受重创的41-B联队终于踉踉跄跄到达目标上空,引导机的投弹手牢牢的把投弹瞄准器的十字线对准了瞄准点——进入多尼尔地下工厂的隧道入口处。随后轰炸机群投弹对地表厂区及地下工厂的入口进行了轰炸。Dornier厂区遭到严重破坏。完成任务后机群转向西边与其它部队汇合一同踏上回家的旅途。

这一天对于德国空军及美国陆航第8航空军尤其是第41-B联队来说,都是糟糕的一天。双方在战斗中均损失惨重。第1轰炸机师是当天出击的3个轰炸机师中损失最为惨重的,268架B-17中有27架被击落,112架被击伤,损伤过半。约300名空勤人员伤亡、失踪或被俘。而当天第8航空军则共有40架轰炸机及17架战斗机被击落,其中7架迫降、坠毁在瑞士境内。


迫降瑞士的飞机中中有一架是机体编号为42-97203的B-17,隶属于第1轰炸机师的。当天它在参加空袭奥贝法芬霍芬的任务中被德机击中,一名机组乘员受重伤流血不止。在意识到他不可能支撑到返回英国基地后,机长当机立断转飞瑞士以挽救伤员的生命。最终飞机在瑞士Altenrhein迫降成功。

34_586_488673da9436531.jpg (35.65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4-2 16:56 上传


迫降的编号42-97203的B-17 ,其机首已严重损毁
德军当天至少损失了60架战斗机,39名飞行员阵亡,12人受伤。这其中包括1名大队指挥官、多名经验丰富的中队长及王牌飞行员。
不过,当天美军对Do335生产设施的空袭取得良好的破坏效果,迫使Do335的生产被压后数月之久,由于美军一系列的空袭影响,直到二战结束德国人总共才生产出40架Do335。

慕尼黑之战中德国空军地面指挥系统表现极为出色,他们准确抓住美军战斗机部队在护航时的漏洞,迅速投入部队给予痛击,并持续投入部队保持攻击强度,使美军战斗机部队疲于奔命。德军当天在1个多小时内先后展开数波进攻,每波次投入约2个大队兵力,使美军战斗机飞行员疲于应付。而且由于美军战机有限且分散,德军在进攻的局部空域内还拥有更大的数量优势,最终接连不断的进攻使美军防线产生漏洞,也让III./JG26捡了大便宜。

III./JG26当数当天德军战绩最好的部队,美军在奥贝法芬霍芬地区损失的轰炸机有一半是被它们打下的,其中指挥官Staiger上尉一人就击落4架B-17。而实际上第1轰炸机师在慕尼黑之战中确认被击落的轰炸机中有一半是III./JG26宣称击落的。另外经验丰富的一线指挥官在战斗中所起的作用也相当重要,如III./JG26的指挥官Staiger上尉。他在发现美军后并没有贸然发动攻击,而是隐蔽跟随,直到发现美军防线漏洞后才发动突袭。

34_586_4889aa837ba67d9.jpg (16.33 KB, 下载次数: 1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4-2 16:57 上传


正在进行对头攻击教学的德军飞行员们
战斗中德军飞行员对轰炸机的攻击战术显得相当娴熟,他们多次采用对头攻击及俯冲攻击方式给予美军轰炸机编队以重创。但相比之下他们中大多数人的空战格斗技术就逊于他们的美国同行,这也是德军飞行员损失太大,补充训练不足造成的。同时德军在使用重型驱逐机部队作战时也有所失误。由于单发战斗机未能缠住美军护航战斗机,导致驱逐机部队遭到惨重损失。这也说明曾被德国人视为解决美军四发轰炸机的最终手段—重火力驱逐机在面对美军护航体系时已不再适用。它们面对机动灵活的美军护航战斗机时毫无胜算。

美军战斗机部队在空战中表现出色,在飞行员水平及战斗机性能上全面压倒德国空军。这也是战斗中美军多次以劣势兵力打退德军进攻的两个重要因素。Me109G-6及“突击队”重甲的Fw190都不是P-51的对手。例如第364中队的Carder中尉在战后就表示P-51在任何高度上表现都优于Me109。当天美军轰炸机及战斗机部队的宣称战果达到击落144架德军战斗机,另可能击落多架(当然这远超了当天德军的实际损失)。

不过虽然美军两个护航大队虽在战斗中作战勇猛,但由于数量有限,还是让拥有数量优势的德军有机可乘。同时护航战机在与轰炸机部队的配合上仍有待进一步磨合。实战中护航机与轰炸机部队多次出现脱节造成编队的混乱及损失。同时美军在轰炸机部队编队、协调、实战指挥方面仍有不少需改进之处。另外也可看到即使到了1944年初盟军依然缺少足够的远程战斗机为轰炸机部队提供全程护航。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在有远程战斗机提供全程护航的任务中轰炸机的损失率有明显下降,当天美军出击轰炸机的损失率为5.6%(40架/716架),这远低于43年无护航轰炸时动辄10%以上的恐怖损失率。

自1944年2月第8航空军发动“重大的一周”开始,盟军空军攻势如潮,不断轰炸德国的工厂与城市。另外盟军的护航战术也进行了调整,将战斗机从紧随轰炸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主动寻求德国战斗机部队作战。此战中美军的第4战斗机大队就担任可自由行动的开路先锋,主动搜索攻击德国战斗机;同时越来越多的远程战斗机也运抵第8航空军,这一切敲响了德国空军的丧钟。从1月到5月,德国战斗机飞行员的月均损失率飙升至25%,仅4月份德军就损失了489名战斗机飞行员。大批经验丰富的一线战斗机飞行员及指挥人员的损失已经从根本上动摇了德国空军的作战能力,而德国空军的人员补充却远远赶不上损失速度。美军的空中绞杀彻底打断了德国空军的脊背,德军飞行学员在国内进行飞行训练时都会遭到美军的追击而被击落,更别谈作战了。慕尼黑之战后没多久,曾经横行一时的德军战斗机部队便彻底崩溃,6月的诺曼底登陆当天,德军仅仅只有两架战斗机飞临登陆地域进行袭扰……盟军彻底掌握了欧洲的天空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http://www.brwar.com/read-htm-tid-3598.html
最后那句,最长的一天中就有这场景。
nsa2000 发表于 2013-4-2 17:19
最后那句,最长的一天中就有这场景。
那个飞行员“老饼”之前还一直跟他上司吐槽,“把飞机都调走了,敌人打过来怎么办”

貌似这家伙后来活到了战后。
两架也敢上去...风光不再
消耗战最后拖垮了德国空军。
很精彩的史料,战略大轰炸掐断了第三帝国的战争生产力
德国心太急,吃下肚的东西没消化好,梗住了
700+轰炸机和那么多的战斗机,不说别的,就是地面后勤需要多大的能量啊???

谁科普下,这样规模的二战地勤能力比之当今如何?还是因为当今飞机更为复杂所以不相伯仲?
迷糊又回来了啊!
P-51VSBF-109在今天就可以看做是大航程的米国战机和短航程的米格机之间的较量(SU-27不算)。对于攻势空军来说,航程太重要了!
《孟菲斯美女号》就是表现这一场景的
美国的国力当时太强大了。
AceForce 发表于 2013-4-2 19:51
700+轰炸机和那么多的战斗机,不说别的,就是地面后勤需要多大的能量啊???

谁科普下,这样规模的二战 ...
1944年下半年,美国陆航第八航空队在某次对纳粹德国的空袭中曾经一次性出动过2300架重型轰炸机这一令人震惊的数量。
龙族精神 发表于 2013-4-2 22:55
美国的国力当时太强大了。
二战能玩得起战略轰炸这种奢侈游戏的国家也就美国,即使是英国也是在美国大量物质援助的前提下,集中了一半的战时资源,才建立了一支夜间轰炸部队,否则英国佬根本就承受不起战略轰炸所带来的巨大损失。
以后的战争,恐怕很难出现数千架战机在空中搏斗的情形了。
可惜我们还没有大轰
P-51这架北美公司仅花120天“赶”出来的经典战斗机可以说改变了欧洲上空的形势,配合灵活的战术,成为德国领空的征服者
zhongyu 发表于 2013-4-3 08:33
P-51这架北美公司仅花120天“赶”出来的经典战斗机可以说改变了欧洲上空的形势,配合灵活的战术,成为德国领 ...
关键是P51野马在做到航程超远的时候还能兼顾均衡的空战性能,这点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ftpace 发表于 2013-4-3 08:05
以后的战争,恐怕很难出现数千架战机在空中搏斗的情形了。
当然不会出现有人驾驶的千机大轰炸的情境,但各种无人机、远程巡航导弹和地地导弹千弹齐发的情境还是有可能出现。
龙族精神 发表于 2013-4-3 09:54
当然不会出现有人驾驶的千机大轰炸的情境,但各种无人机、远程巡航导弹和地地导弹千弹齐发的情境还是有可 ...
估计也不会了,因为一方面现代武器弹药价格昂贵,无法像过去那样不计成本的大规模使用,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精确制导弹药装备日益普及,打击效能也越来越高。


我觉得重油的野马飞到德国后也油料大减,在加上本身就很优秀的设计,和轻油的德机比也不落下风。

我觉得重油的野马飞到德国后也油料大减,在加上本身就很优秀的设计,和轻油的德机比也不落下风。
朱小童 发表于 2013-4-3 10:15
我觉得重油的野马飞到德国后也油料大减,在加上本身就很优秀的设计,和轻油的德机比也不落下风。
关键还是野马的发动机好,还上了废气涡轮增压!
所以说科京的核武器万能理论显然不可取。
朱小童 发表于 2013-4-3 10:15
我觉得重油的野马飞到德国后也油料大减,在加上本身就很优秀的设计,和轻油的德机比也不落下风。
在二战期间,美军在西线的空战难度那可是远远大于同期东线苏军同行。你想想野马可是远程奔袭,跑到拥有庞大的防空系统的纳粹德国上空,与在地面指挥中心的引导下,以逸待劳的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交战,还得扛住德国人数目惊人的高炮群的猛烈对空射击,在空战中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局面,而且美国陆航的P51野马飞行员在进行远距离护航行动中,野马飞行员挤在狭窄的机舱里面,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进行各种剧烈的空战机动,在这一过程中,还得随时忍受恶劣气候,机械故障所带来的种种意想不到的麻烦,所以野马飞行员取得的每一个空战战果都是极为不易的。
西北和东南 发表于 2013-4-3 10:22
所以说科京的核武器万能理论显然不可取。
科京的核武器万能理论与二战空战有啥关系?偶表示困惑。
我想知道在德军开始冲击轰炸机编队的时候,bf109和Fw190是分开编队的还是混编的。
不错的资料。
遥想当年欧洲上空遮天蔽日的机群,工业化强国之间的顶级对决,炮火!炸弹!钢铁!鲜血!虽然理智上对战争敬而远之,但是情感上却是对此感慨万千呢。


如果德军不让大量的战斗机飞行员充当轰炸机飞行员,轰炸英国,美军能占便宜?

如果德军不让大量的战斗机飞行员充当轰炸机飞行员,轰炸英国,美军能占便宜?
飞行的蒲公英 发表于 2013-4-3 10:46
如果德军不让大量的战斗机飞行员充当轰炸机飞行员,轰炸英国,美军能占便宜?
这也是一个原因,但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二战德国空军崩溃的主因还是美国陆航重轰及护航部队凶狠的白昼空中攻击,特别是1944年,P51野马的大规模参战,给了纳粹德国空军以致命一击。
再见对望命运 发表于 2013-4-3 10:53
这也是一个原因,但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二战德国空军崩溃的主因还是美国陆航重轰及护航部队凶狠的白昼空 ...
这还不主要?大量的老手战死,新手缺乏实战经验,给英国了可趁之机。等新手成为老手,英军的老手成了骨干新手都成了老手,占了数量优势。不败才怪。
再见对望命运 发表于 2013-4-3 10:12
估计也不会了,因为一方面现代武器弹药价格昂贵,无法像过去那样不计成本的大规模使用,另一方面随着技术 ...
你说的是冷战后的BOSS打小怪;俩BOSS对决那绝对是导弹当炮弹打,炮弹当子弹打的。
二战飞行员不是有紧急训练的?好像是一年还是200多个小时来着?估计不进行理论培训了
野风之狼 发表于 2013-4-3 11:28
二战飞行员不是有紧急训练的?好像是一年还是200多个小时来着?估计不进行理论培训了
到了1944年,二战德国空军飞行员有200多个小时的飞行训练时数?能有这个三分之一都不错了。
我说的事美国的战时培训
优势不是飞机,而是人和资源。德国后期有经验的飞行员已经凤毛麟角,加上油料紧张,根本无法进行训练,很多人连编队都不会飞就上飞机,根本没有油料训练。作战的时候,很多时候空有飞机和菜鸟,没有航油。那么多me262有几架真正飞起来作战了。还有就是有色矿缺乏导致me262的发动机可靠性很差,自己能掉下一堆。顺便也导致了后期的坦克装甲很渣。
lynxliu2008 发表于 2013-4-3 11:58
优势不是飞机,而是人和资源。德国后期有经验的飞行员已经凤毛麟角,加上油料紧张,根本无法进行训练,很多 ...
到了1944年德国空军匮乏飞行员那也是其战斗机部队被美英盟军主要是美国人痛击,飞行员损失惨重所致,所以你得搞清楚前后因果关系!
再见对望命运 发表于 2013-4-3 07:44
1944年下半年,美国陆航第八航空队在某次对纳粹德国的空袭中曾经一次性出动过2300架重型轰炸机这一令人震 ...
开挂级别的,二战后美国航母的数量也是开挂级别的
tigerho 发表于 2013-4-3 12:20
开挂级别的,二战后美国航母的数量也是开挂级别的
所以二战德国人摊到了美国陆航这种质量与数量双重变态对手,实在是不幸至极,虽败犹荣。
再见对望命运 发表于 2013-4-3 12:23
所以二战德国人摊到了美国陆航这种质量与数量双重变态对手,实在是不幸至极,虽败犹荣。
日本海军和美国海军这样质量与数量双重变态的对手,作战是不是也虽败犹荣?
tigerho 发表于 2013-4-3 12:25
日本海军和美国海军这样质量与数量双重变态的对手,作战是不是也虽败犹荣?
呵呵,你想多了,我的意思是从军事角度上来说,二战德国空军面对美国陆航、英国皇家空军两支顶级空中力量,持续厮杀数年,给美国陆航与英国空军造成巨大损失,最终战败,也不丢脸。请勿往政治、道德层面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