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有限公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15:11


  【企业导师风采】访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有限公司分党组书记刘廷毅

“我们要把握航空动力振兴机遇,转变思想观念,引领科技创新,加快科学发展,做大做强航空动力产业。”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有限公司分党组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刘廷毅对我国未来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分重视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明确提出以企业为主体加强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进步。” “特别强调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这是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为中航工业特别是发动机科研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我们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只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才能坚定不移地推进中航工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
2012年4月15日,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总经理谭瑞松发来贺信表示,发动机研究院作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的主力军,要真正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航空发动机发展道路。发动机研究院落户顺义航空产业园区,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圈。中国航空工业发动机研制事业的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发动机研究院是集团公司整合研发资源、振兴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重大举措。刘廷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发动机研究院整合了动力所、动研所、涡轮院、贵发所等4个发动机技术研究和型号研制主机所,此次整合后发动机研发形成突出的整体竞争优势,有利于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有利于加快发动机产业发展,提升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
文化再造魂魄,实现抱团发展
2011年5月,中航工业发动机成立发动机研究院一分院,动力所、涡轮院、贵发所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在重组整合、再造魂魄中实现抱团发展,统一设计平台、统筹研发体系、梳理管理流程、探索新的运营模式、推动技术创新,强力拓展集成优势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强心工程。两年来,随着自主研制发动机实现设计定型并开始装备部队,军机、民机、燃机全面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军机研发实现了几大型号系列发动机重大进展,发动机研制能力显著提升,总收入指标年均不断增长,创造了科研经营工作新突破。
发动机产业目前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集团公司和发动机公司加快发动机产业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是带给发动机行业干部职工的“强心剂”。“思想有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加速振兴航空发动机产业,需要有义无反顾、壮士断臂的决心和勇气,需要有锐意改革的进取精神,需要上下同向、行业同力、干群同心。
刘廷毅强调:“我们有航空文化光荣传统,以吴大观为代表老一代航空发动机奠基人、创建者事业心和责任感都非常强烈,我们要学习发扬吴大观精神,传承他们的良好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激励年轻人迅速成长。在此基础上,加强所与所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管理方法和先进理念的融合,进而形成新团队在新时期的价值观。”
刘廷毅表示,发动机研究院的成立是集团公司党组以及发动机公司分党组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在推进发动机研究发展时,坚持“一个遵循、三个有利于”的组建原则,即遵循航空发动机研发全过程的客观规律,有利于研究院各类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有利于研究院各单位分工协作,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实现共同发展,有利于研究院与发动机公司其他板块的协同;按照“四个统一,一个实现”的目标,即统一发展规划、统一资源调配、统一管理机制、统一技术体系,实现共同发展。
发动机研究板块所属4家科研院所是我国各型涡喷、涡扇、涡轴、涡桨等发动机研发基地,4家单位的地理位置、业务分工、产品领域、研发体系、文化传统、发展现状各不相同,如何统筹兼顾、实现4家科研院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摆在研究院面前的头等大事。研究院在深入研究分析4家单位的历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从战略规划入手,为4家单位的长远发展把关定向。研究院对下属的4个研究所的调研和了解,从加快行业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4个院所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把“通过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既做好顶层设计,又夯实技术基础,为各院所的发展提供牵引和支持”作为研究院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加快研究院的战略梳理、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的搭建,积极稳妥推进研究院建设。研究院以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国家专项立项实施为契机,梳理了4家单位的分工定位,领导确立了各自的总体发展思路,“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编制了系列子规划,推动4家单位科学、协调、有序发展。
刘廷毅反复强调:“研究院是大家共同的家园,我们要努力为研究院的融合与发展做出贡献,履行好国家赋予我们的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神圣使命。”
文化聚焦战略,提升核心能力
2012年,中航工业更加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体制机制、航空科技发展、军民融合等领域实现新跨越的全新目标。全新的战略目标和明确的发展要求,对我们推进文化建设创新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廷毅认为,学习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最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在各个领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助于不断扩大文化的影响力,才能驾驭人的思想等各方面,另外,通过文化建设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认识,形成的和谐氛围。动力所开展的总师文化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总师的氛围,保障总师体系的健康、稳步的推进,这将有助于推动发动机各个型号的发展。
刘廷毅说,管理者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管理上有魄力,有思想、有招法。各家研究所积极探索发动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方法和规律,在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质量效益年”要求的基础上,同时在几家研究所开展了“管理和文化提升”、降本增效等主题活动,收到实效。
“我们大力提倡精益思想为引领,以平衡计分卡为平台,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加强对先进管理理念的研究,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融合相关管理方法和工具,从深层次推动管理变革,逐步形成先进适用、富有活力的管理体系;同时高度重视质量安全,积极推进员工质量考核上岗,促进全员质量意识和岗位能力提升,开展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和管理流程,夯实管理基础,不断强化保密管理。”
刘廷毅强调,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是各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致力于加速构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航空发动机研发体系,按照“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工作思路,着力夯实设计能力建设、研保能力建设,积极打造人才新高地。要高度重视预先研究,紧紧抓住应用研究和技术验证等关键环节,不断夯实发动机技术基础,建立和完善发动机设计体系,借助知识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重要手段,深入开展设计、试验体系建设,扩充设计体系涵盖的专业,初步完成多学科协同设计环境搭建,并在型号研制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以试验设施建设和试验技术发展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发动机研制急需的试验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改造老旧试验设备,不断加强试验技术和方法研究,建立科学的试验评估体系,提高试验的可测试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取得了明显成效。
刘廷毅谈到,发动机研究院人才队伍建设要适应发动机任务形势的需求,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资源管理为中心任务,工作重点放在岗位管理和体系建设上,要以岗位管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建立包括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绩效考核、薪酬激励、职业发展等内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研究院人才队伍的整体整合,管理人员要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共同为研究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文化引领发展,加速产业振兴
在谈到集团文化时,刘廷毅说,以吴大观同志为代表的先进人物事迹的传承,生动诠释了中航工业的“航空报国”的社会价值和理想追求,是航空人拼搏奋进、无私奉献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文化认同的根本、文化统一的核心。我们要高举“航空报国”的旗帜,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确保航空产品质量,讲政治、讲信誉、讲质量,不断把这些先进的文化理念融入到我们的企业文化中,建设航空强国。
“企业持续发展需要文化力的不断支撑,反之,企业的跨越发展又是促进企业文化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和拓展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在谈到未来的发展,刘廷毅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一定要牢记引领航空动力技术进步的重任,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切实发挥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研究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伍作用,千方百计地团结凝聚,目标一致地从国家事业出发,深刻认识发动机发展规律,深刻认识航空发动机行业发展历史,研究当前世界航空发动机趋势,主动思考发动机研制发展模式如何建立,主动思考中国未来发动机行业发展道路。为发动机产业做强、做优、做大贡献智慧和动力,早日跻身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研究院之列
“既是航空人,就知责任重,既做新装备,就得多辛苦”,这是林左鸣董事长对航空人提出的要求,刘廷毅以此为座右铭,这也是他实际工作的真实写照。
动力所面对多型号交错并行的科研局面,刘廷毅带领全体职工超常拼搏,解决了发动机装备使用中的问题,攻克了发动机研制中的许多技术关键,在注重管理效能提升同时,统筹在役型号保障,在研型号研制和预研项目研究,推动了发动机产品系列化发展步伐。在涡轮院,刘廷毅带领班子成员认真分析研究,进一步挖掘了内部人力、财力、设备等有效资源,年度重点科研任务顺利完成,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试验效率大幅提升,高空台试验设备继续保持高效、安全运转,“岷山”、“九寨”等型发动机如期亮相珠海航展,绵阳试验基地建设工作顺利提速,基本达到了最初的计划目标。在动研所已完成发动机公司下达科研生产率的98.7%,非航空产品预计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贵发所开展厂所军三方现场工作交流会,推进型号研发和产品交付等措施,确保各项科研任务胜利完成。
面对未来,重任在肩的刘廷毅深刻思考航空发动机未来发展道路。他说,我们要坚定履行国家赋予的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神圣使命,面对航空发动机产业振兴的战略机遇,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以满足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对国产先进动力需求为目标,以提升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为根本,紧紧围绕军、民、燃三个动力产品领域,推进相关产业化发展,为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再立新功。
(转摘自:中国航空新闻网,/ww 。w.cannews.com.cn/2012/1128/)

附:刘廷毅校友简介
1983年本科毕业于北航发动机系;2009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12月,受聘为首届“吴大观英才班”企业导师。


  【企业导师风采】访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有限公司分党组书记刘廷毅

“我们要把握航空动力振兴机遇,转变思想观念,引领科技创新,加快科学发展,做大做强航空动力产业。”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有限公司分党组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刘廷毅对我国未来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分重视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明确提出以企业为主体加强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进步。” “特别强调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这是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为中航工业特别是发动机科研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我们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只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才能坚定不移地推进中航工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
2012年4月15日,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总经理谭瑞松发来贺信表示,发动机研究院作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的主力军,要真正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航空发动机发展道路。发动机研究院落户顺义航空产业园区,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圈。中国航空工业发动机研制事业的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发动机研究院是集团公司整合研发资源、振兴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重大举措。刘廷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发动机研究院整合了动力所、动研所、涡轮院、贵发所等4个发动机技术研究和型号研制主机所,此次整合后发动机研发形成突出的整体竞争优势,有利于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有利于加快发动机产业发展,提升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
文化再造魂魄,实现抱团发展
2011年5月,中航工业发动机成立发动机研究院一分院,动力所、涡轮院、贵发所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在重组整合、再造魂魄中实现抱团发展,统一设计平台、统筹研发体系、梳理管理流程、探索新的运营模式、推动技术创新,强力拓展集成优势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强心工程。两年来,随着自主研制发动机实现设计定型并开始装备部队,军机、民机、燃机全面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军机研发实现了几大型号系列发动机重大进展,发动机研制能力显著提升,总收入指标年均不断增长,创造了科研经营工作新突破。
发动机产业目前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集团公司和发动机公司加快发动机产业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是带给发动机行业干部职工的“强心剂”。“思想有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加速振兴航空发动机产业,需要有义无反顾、壮士断臂的决心和勇气,需要有锐意改革的进取精神,需要上下同向、行业同力、干群同心。
刘廷毅强调:“我们有航空文化光荣传统,以吴大观为代表老一代航空发动机奠基人、创建者事业心和责任感都非常强烈,我们要学习发扬吴大观精神,传承他们的良好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激励年轻人迅速成长。在此基础上,加强所与所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管理方法和先进理念的融合,进而形成新团队在新时期的价值观。”
刘廷毅表示,发动机研究院的成立是集团公司党组以及发动机公司分党组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在推进发动机研究发展时,坚持“一个遵循、三个有利于”的组建原则,即遵循航空发动机研发全过程的客观规律,有利于研究院各类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有利于研究院各单位分工协作,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实现共同发展,有利于研究院与发动机公司其他板块的协同;按照“四个统一,一个实现”的目标,即统一发展规划、统一资源调配、统一管理机制、统一技术体系,实现共同发展。
发动机研究板块所属4家科研院所是我国各型涡喷、涡扇、涡轴、涡桨等发动机研发基地,4家单位的地理位置、业务分工、产品领域、研发体系、文化传统、发展现状各不相同,如何统筹兼顾、实现4家科研院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摆在研究院面前的头等大事。研究院在深入研究分析4家单位的历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从战略规划入手,为4家单位的长远发展把关定向。研究院对下属的4个研究所的调研和了解,从加快行业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4个院所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把“通过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既做好顶层设计,又夯实技术基础,为各院所的发展提供牵引和支持”作为研究院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加快研究院的战略梳理、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的搭建,积极稳妥推进研究院建设。研究院以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国家专项立项实施为契机,梳理了4家单位的分工定位,领导确立了各自的总体发展思路,“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编制了系列子规划,推动4家单位科学、协调、有序发展。
刘廷毅反复强调:“研究院是大家共同的家园,我们要努力为研究院的融合与发展做出贡献,履行好国家赋予我们的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神圣使命。”
文化聚焦战略,提升核心能力
2012年,中航工业更加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体制机制、航空科技发展、军民融合等领域实现新跨越的全新目标。全新的战略目标和明确的发展要求,对我们推进文化建设创新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廷毅认为,学习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最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在各个领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助于不断扩大文化的影响力,才能驾驭人的思想等各方面,另外,通过文化建设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认识,形成的和谐氛围。动力所开展的总师文化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总师的氛围,保障总师体系的健康、稳步的推进,这将有助于推动发动机各个型号的发展。
刘廷毅说,管理者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管理上有魄力,有思想、有招法。各家研究所积极探索发动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方法和规律,在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质量效益年”要求的基础上,同时在几家研究所开展了“管理和文化提升”、降本增效等主题活动,收到实效。
“我们大力提倡精益思想为引领,以平衡计分卡为平台,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加强对先进管理理念的研究,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融合相关管理方法和工具,从深层次推动管理变革,逐步形成先进适用、富有活力的管理体系;同时高度重视质量安全,积极推进员工质量考核上岗,促进全员质量意识和岗位能力提升,开展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和管理流程,夯实管理基础,不断强化保密管理。”
刘廷毅强调,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是各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致力于加速构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航空发动机研发体系,按照“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工作思路,着力夯实设计能力建设、研保能力建设,积极打造人才新高地。要高度重视预先研究,紧紧抓住应用研究和技术验证等关键环节,不断夯实发动机技术基础,建立和完善发动机设计体系,借助知识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重要手段,深入开展设计、试验体系建设,扩充设计体系涵盖的专业,初步完成多学科协同设计环境搭建,并在型号研制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以试验设施建设和试验技术发展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发动机研制急需的试验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改造老旧试验设备,不断加强试验技术和方法研究,建立科学的试验评估体系,提高试验的可测试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取得了明显成效。
刘廷毅谈到,发动机研究院人才队伍建设要适应发动机任务形势的需求,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资源管理为中心任务,工作重点放在岗位管理和体系建设上,要以岗位管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建立包括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绩效考核、薪酬激励、职业发展等内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研究院人才队伍的整体整合,管理人员要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共同为研究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文化引领发展,加速产业振兴
在谈到集团文化时,刘廷毅说,以吴大观同志为代表的先进人物事迹的传承,生动诠释了中航工业的“航空报国”的社会价值和理想追求,是航空人拼搏奋进、无私奉献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文化认同的根本、文化统一的核心。我们要高举“航空报国”的旗帜,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确保航空产品质量,讲政治、讲信誉、讲质量,不断把这些先进的文化理念融入到我们的企业文化中,建设航空强国。
“企业持续发展需要文化力的不断支撑,反之,企业的跨越发展又是促进企业文化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和拓展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在谈到未来的发展,刘廷毅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一定要牢记引领航空动力技术进步的重任,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切实发挥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研究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伍作用,千方百计地团结凝聚,目标一致地从国家事业出发,深刻认识发动机发展规律,深刻认识航空发动机行业发展历史,研究当前世界航空发动机趋势,主动思考发动机研制发展模式如何建立,主动思考中国未来发动机行业发展道路。为发动机产业做强、做优、做大贡献智慧和动力,早日跻身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研究院之列
“既是航空人,就知责任重,既做新装备,就得多辛苦”,这是林左鸣董事长对航空人提出的要求,刘廷毅以此为座右铭,这也是他实际工作的真实写照。
动力所面对多型号交错并行的科研局面,刘廷毅带领全体职工超常拼搏,解决了发动机装备使用中的问题,攻克了发动机研制中的许多技术关键,在注重管理效能提升同时,统筹在役型号保障,在研型号研制和预研项目研究,推动了发动机产品系列化发展步伐。在涡轮院,刘廷毅带领班子成员认真分析研究,进一步挖掘了内部人力、财力、设备等有效资源,年度重点科研任务顺利完成,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试验效率大幅提升,高空台试验设备继续保持高效、安全运转,“岷山”、“九寨”等型发动机如期亮相珠海航展,绵阳试验基地建设工作顺利提速,基本达到了最初的计划目标。在动研所已完成发动机公司下达科研生产率的98.7%,非航空产品预计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贵发所开展厂所军三方现场工作交流会,推进型号研发和产品交付等措施,确保各项科研任务胜利完成。
面对未来,重任在肩的刘廷毅深刻思考航空发动机未来发展道路。他说,我们要坚定履行国家赋予的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神圣使命,面对航空发动机产业振兴的战略机遇,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以满足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对国产先进动力需求为目标,以提升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为根本,紧紧围绕军、民、燃三个动力产品领域,推进相关产业化发展,为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再立新功。
(转摘自:中国航空新闻网,/ww 。w.cannews.com.cn/2012/1128/)

附:刘廷毅校友简介
1983年本科毕业于北航发动机系;2009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12月,受聘为首届“吴大观英才班”企业导师。


既是研究院又是有限公司?继洪都之后中航工业又一个厂所/院合一的单位?

既是研究院又是有限公司?继洪都之后中航工业又一个厂所/院合一的单位?
这里的整合是什么意思?涡轮院之类以后就不存在了?
既是研究院又是有限公司?继洪都之后中航工业又一个厂所/院合一的单位?
没有厂,只有所
这里的整合是什么意思?涡轮院之类以后就不存在了?
在原来四个所之上加了个帽子
空天发动机。。。新成立的???
就是又多了几个萝卜坑而已。
风中tgv 发表于 2013-3-28 10:05
就是又多了几个萝卜坑而已。
不是的,北京有研究人员的,已经招了好几届博士生了
606、608、624和贵发等研究院所本来就因国发这些年发展进度缓慢、甚至拖了国产战斗机升级换代装备部队的后腿,如今又抽出人员物力财力搞空天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