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 打造陆海空天全方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21:42:48
“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 打造陆海空天全方位隐身


在各国竞相发展的隐形技术中,等离子体隐形可谓是一种另类。由于在理论上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军事强国对它都极为关注。但是也由于存在着一系列的技术难题,等离子隐形技术距实际应用尚有较大的距离。本篇将对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略作说明,并在此基础上谈谈个人的一点新思路。

(一) 何谓等离子体及等离子体隐形

等离子体是继固体、液体、气体之后的第四种特质形态,因而也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以水为例:正常条件下,当温度低于0度时水呈固态,也就是所谓的冰;当温度超过0度时,水呈液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水;当温度超过100度时水呈气态,也就是水蒸气;再将水蒸气继续加热至几千度水就进入了第四种形态,也就是等离子态。

等离子体根据温度的高低可分为热等离子体和冷等离子体。热等离子体温度可达几千、几万、甚至上亿摄氏度。冷等离子体的温度则接近于常温;从成因上看等离子体又何分为天然或者人造二种形式。地球环境中的等离子体主要是闪电、陨星再入所致。而在地球之外等离子体则大量存在,距地表几百公里的电离层就是一个等离子体层,太阳之类的恒星也是一个大等离子体,据称宇宙中97%的物质都是以等离子体的形式存在; 人类制造的等离子体也是多种多样,核弹爆炸会产生大量高温等离子体。而日常生活中的霓红灯、灯棒、等离子电视等也会产生等离子体。只是这些等离子体都是低温等离子体,主要是能过电离某些惰性气体而产生;所以,切莫以为等离子体距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它是无处不在,甚至每天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等离子体为什么具有隐形功能呢?这主要是因为等离子体对无线电波具有折射与吸收作用。对此可以引述一下相关的材料给予说明:“等离子体是一种特殊的滤波器,当雷达频率低于等离子体频率时,雷达波被全反射,等离子体能以电磁波反射体的形式对雷达进行电子干扰,即通过雷达波往返传播途径弯曲,雷达显示屏上出现的是攻击武器的虚像,而不是武器的真实位置。当雷达频率高于等离子体频率时,雷达波能进入等离子体被吸收,从而使雷达接受到的攻击武器的信号大为减弱。以上这些功能,使等离子体成为新型电子干扰和隐身物质,其中应用隐身技术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项技术。”

关于等离子体对于无线电波的吸收作用可以从卫星/飞船回收过程中所经历的“黑障区”有个直观的认识:当卫星/飞船以极高的速度返回大气层时,其表面的温度会因剧烈的空气摩擦急速上升到几千、上万摄氏度,此时卫星与飞船的表面空气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变成等离子体并将卫星/飞船严密包裹起来;由于等离子体对无线电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地面跟踪雷达将会因为没有回波信号丢失目标,无线通信也因等离子气团的包裹而无法进行。此时卫星/飞船与地面之间的一切联系将中断,即形成所谓的“黑障区”。只有等卫星/飞船速度下降、表面空气温度降低,等离子体消失之后雷达才能重新跟踪,通信也才能恢复正常。正是基于等离子体这种奇妙的电波吸收与屏蔽作用,军事强国都对等离子体隐形抱有极大的兴趣,试想:如果在己方的飞机、军舰、导弹等主战装备上也都包裹一层等离子体,那敌方的雷达岂不都成了睁眼瞎?

(二) 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发展的现状及优缺

关于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应用,目前以俄罗斯为先。俄罗斯发展等离子体隐形的主要思路是在飞机等主战装备表面形成等离子体气团,从而达到吸收、折射对方雷达波之目的;其具体思路是: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发生片、放射性同位素在主战装备表面形成一层等离子云,并设计等离子的特征参数(能量、电离度、振荡频率和碰撞频率等)满足特定要求。

俄罗斯及别的国家理论研究表明,等离子体隐形有几个突出的优点:

(1) 隐形效率高。

首先,等离子体可以达到99%的吸收或折射效果,这样的效率远远超过现有吸波材料,接近完全吸收;其次,等离子体具有很宽的吸收波段,基本可以对所有波段的雷达波进行吸收和干扰。而目前美国的隐形技术只对短波雷达有效,对于长波雷达效果却不甚理想。

(2) 不改变装备的外形结构。

传统吸波材料效率不是很高,所以要实现隐形主要是寄希望于外形设计,因此美国的隐形飞机与导弹都特别强调隐身外形,这对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等离子体由于具有极高的吸波效率,根本就不需要对装备有什么特别的外形要求,只要能在装备表面形成一层等离子体就完全可以达到目的。所以等离子体隐形可以保留装备的原有外形及战术、技术性能。

(3) 相对简单廉价。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如果能投入实际应用,其技术相对简单、成本也相对较低。比起传统的隐形技术,更便于大规模使用。


但是,目前这种在装备表面形成等离子体进行雷达隐形的思路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与困扰,正是由于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限制了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实用化。


(1)难以在装备表面形成均匀持续的等离子层。

对于飞机/巡航导弹这类高速飞行器而言,很难通过设置若干等离子体排放口的方式对飞行器进行完全屏蔽。这类飞行器的表面气流很快且非常紊乱,即便在飞机表面象筛子那样设几百个等离子体排放口也难以对飞机形成全屏蔽;对于军舰、坦克这类低速或时常静止的装备而言,在其表面形成均匀连续的等离子体层也是很困难的,这不仅需要在装备表面设置大量的等离子体排放口,还需要相应的鼓风系统,这需要功率极大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和电源系统;由此可见:等离子体制造技术是成熟的,但是如何在装备表面连续形成均匀的等离子体层才是确保隐形的关键,对于现代高性能雷达而言,只要有一处没有被屏蔽就会让装备马脚毕现,前功尽弃;现在即便是俄罗斯人也没有解决这个难题,所以俄国人现在所吹嘘的等离子体隐身只是“局部使用”:在进气道这类强反射部位使用等离子体隐形,而在其余部分则依然使用吸波涂料。这种隐形充其量只能说是混合隐身,不能算是全等离子体隐形,其效果也是有限的。

(2)等离子层在欺骗对方雷达的同时也会对自己屏蔽,从而使己方耳聋眼瞎。
假设未来技术发展能够在装备表面形成持续均匀的等子体团,但是这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被等离子体屏蔽的飞机、军舰、巡航导弹等战战装备的雷达也无法透过等离子体发现目标,无线电信号也无法穿过,其结果是在隐蔽自己的同时也让自己耳聋眼瞎!这种隐身的意义不大,也非常不利于现代信息化战争。

(3) 不利于多军兵种通用.
对于卫星、弹道导弹这类在外层高真空环境中活动的装备而言,在其外表形成等离子层的困难很大,或者说是不可能形成连续的等离子体;对于军舰和战车这类开放或半开放型装备而言,在周边形成连续长时间形成等离子体团对于其上的人员与技术装备也会有不利的影响;


上述问题表明:以俄罗斯为代表、在主战装备外表面制造等离子层实现雷达隐形的思路并不是很完美,因为这种思路所导致的一些问题很难解决或者无法解决!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途径对等离子体隐形技术补充和完善。在此,将我个人的“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作为参考思路略作说明。

所谓“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等离子体置于主战装备外表内,“内封闭”是与目前在外表以外制造等离子体相对而言的; 具体技术方案:“透波夹层+等离子体”。就是将传统飞机/导弹的单层蒙皮改作双层结构,最为外层采用玻璃钢透波材料制造。之后将等离子体罐充于双层蒙皮之间,从而达到雷达隐形之目的; 其隐形原理是:敌方入射的雷达波先穿透外层玻璃钢,接着进入透波夹层内的等离子层,此时雷达波将会被等离子体大量吸收和散射,从而使雷达难以接收到足够的回波无法发现目标;

技术要点:

(1) 透波材料
透波材料的技术要求是要有很高的透波率,以保证敌雷达波能尽可能多地穿过并进入夹层中的等离子体被吸收掉。这种透波材料可以使用与雷达整流罩相同的玻璃钢材料制作,现有技术下这类玻璃钢可以达到95%-99%的透波率;对于军舰和战车而言,还可以用透波材料制成夹层吸波瓦并在内部罐充等离子体达到良好的隐形目的,这在下面另述;

(2) 等离子体的形成

第一种:是用等离子体发生器制造等离子体,即使用高频电磁能将空气雪崩成等离子体。如果飞行器采用这种方式产生等离子体,需要有相应的“气体循环系统”进行支持,其作用是:将等离子体发生器制造的等离子体快速输送到夹层中,并将夹层中的等离子体再次循环至发生器进行再次生成。因为等离子体离开发生器后会很快恢复到正常的空气形态,只有反复经过发生器调制才能保证透波夹层中等离子体形态的稳定,始终维持良好的隐形效果。

第二种:通过给惰性气体充电的方式形成等离子体。这与电棒、霓红灯的原理一样:即将惰性气体充入透波夹层中,当给惰性气体通电时就形成等离子体状态,从而对入射的雷达波进行吸收和散射;这种方式具有很好的灵活性:需要隐形时只要通电就能将透波夹层中的惰性气体电离为等离子体,使之达到隐形目的。当断开电路时雷达又能发现目标。这种灵活的隐形选择既有利于战时隐身又有利于平时的航行管制;当然这种等离子体生成方式尽管在原理上电棒、霓红灯相同 ,但毕竟是以反雷达为目标而不是为了照明,因此可以采用措施防止生成等离子体的同时向外辐射可见光,比如可以在玻璃钢外壳上涂非透明油漆;

“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优点:

(1) 更易于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应用、降低技术难度。

大家都知道,普通空气是不良导电体,否则人会被空气传导的电流击死。普通空气除了被“高温化”之外很难通过通电的方式使之等离子体化,所以俄罗斯的等离子体隐形技术也是自带特种气体源,一旦特种气体用完了也就没法生成等离子了,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是在封闭的透波夹层中存放电性良好的特种气体,通过充电或者高频电磁能的作用非常容易生成等离子体。而且由于特种气体是存放于密封的透波夹层中,不存在气体泄露,因而也就不存在特种气体消耗殆尽的问题,有利于保证连续形成等离子体。也就是说,“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在技术上更加简单易行,更能长时间维持隐形状态;而且“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更能对等离子体参数(能量、电离度、振荡频率和碰撞频率等)灵活调制使之对不同的雷达进行最佳欺骗与干扰。

(2) 解决等离子体表面分布不均地难题。
对于飞机、巡航导弹这类高速飞行器而言,“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是将等离子体放置在透波层的内部,无论飞行器表面气流如何迅疾与紊乱,都不可能对夹层内的等离子体造成什么妨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夹层内的等离子体都可以形成均匀连续的等离子层,对装备形成完全的屏蔽;对于军舰、坦克这些低速或时常静止的装备而言,可以使用透波材料制造的、内部充有惰性气体的夹层吸波瓦在装备表面密集的铺设,当给这些吸波瓦通电时惰性气体就会形成等离子体并对军舰与战车表面形成密集的屏蔽从而躲过对方的雷达侦察。

(3) 不会对己方形成屏蔽和干扰。
由于等离子体全部在透波壳的内部,飞机、军舰、战车上的通信天线将不会被等离子体屏蔽,既隐藏了自己又不会堵塞了自己的耳朵;同时可以将飞机、巡航导弹的玻璃钢雷达罩设计成双层结构,内部充满惰性气体,当需要隐身时给雷达罩夹层中的惰性气体充电制造等离子体,需要开动雷达时就断开电源让雷达罩夹层中的等离子体消失,以利于己方雷达的探测。


(4) 有利于多军兵种使用。
对于弹道导弹、卫星这些在真空环境中运动的装备而言,在其外表面制造并维持等离子层是不可能的。但是“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则完全可以做到:在弹头或卫星表面先设置相应的透波夹层,在其内部充上惰性气体,通过通电控制随时制造等离子层让对方雷达失去目标。 这种技术的应用将会让美国正在发展的NMD/TMD完会失去效能,因为美国的各种导弹预警和跟踪雷达都将无法发现和跟踪被等离子体屏蔽的导弹弹头,而且这种技术比弹道变轨还要简单便宜;对于军舰、战车来说,传统的外表面制造等离子体的方法会对开放、并开放的空间中的人员及装备形成影响,但是“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不存在等离子体外泄,因而不会对人员与设备造成影响,有利于多军兵种的广泛应用。

(5) 维持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既有优点。
“内封闭型等离子体隐形”在具有独特优势的同时,也将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既有优点给予保持。如吸波频带宽,吸收率高,隐形效果好,不改变装备的外形、使用简便,使用时间长,价格便宜等等。

综上所述:等离子体隐形具有独特的优势及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目前发展的思路是在装备表面制造并维持等离子层,因此也导致的一些困难与不足,限制了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早日实用化;“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则从一种全新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它在保持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原有优点的同时又避免其不足;如果中国能将这种“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率先实用化,将有可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国防实力。

洪超飞




图示:

图一:采用“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巡航导弹,可以保持现有的导弹外形,因为等离子体具有极高的吸波效率,不必采用什么特殊性另的隐身外形。

图二:“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示意:最外层为透波体(黑色线条);内为惰性气体/等离子体(粉红色);再内为内壳;最里面是弹体

图三:SU30战机。如果采用“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它同样具有卓越的隐形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主要是采用透波夹层皮;SU30在保持现有气动外形的情况下隐身能力将有重大的飞越。

可能很多人以为等离子体很高深,很神密,其实它们就在我们身边。下面引述一些资料与图片大家细看一下


――――――――――――――――――――――――――――

等离子体的应用

  提到等离子这三个字,大家可能不会觉得太陌生,像等离子体彩电、等离子空调已逐渐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但到底什么是等离子体呢?

  自然界的物质有三种状态,那就是固态、液态和气态,例如随处可见的岩石、奔腾不息的河流,看不见摸不着但又一刻都不能少的空气就分别属于这三种形态。但实际上,物质还有第四态,那就是等离子态。

  在给物体加热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物体内部的粒子不断地获得越来越多的动能,物质结构便会发生变化,粒子之间的距离就会越变越大。固体会变成液体,液体会变成气体。如果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当气体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大于原子内电子的结合能时,气体原子便会因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离子,于是物体便转为等离子态。

  等离子体从生成原理来讲分为天然等离子体和人工等离子体。在地球以外,如围绕地球的电离层、太阳及其他恒星、太阳风、很多种星际物质,都是等离子体。天然的等离子体在地球上并不多见,但在宇宙间却是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它占宇宙间物质总量的绝大部分。

  地球上的等离子体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实验室中实现的,在真空管充入一些气体,然后放电,就可将气体变成等离子态。我们平常所使用的日光灯管、霓红灯等等的内部实际上都是低温等离子体。

  
  12月18日(周二)CCTV-10及WHTV-3《科技之光》前沿版节目将介绍“等离子体的应用”。(科技部)



――――――――――――――――――――――――――――
高频等离子体无极放电灯,简称高频无极灯,是综合应用功率电子学、等离子体学、磁性材料学等领域最新科技成果研制开发出来的高新技术产品。是一种代表照明技术高光效、长寿命、高显色性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型光源。照明专家将这种绿色照明新光源称为“照明领域新革命的开始”,它必将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节能照明光源换代产品。
工作原理: 传统电光源不论是白炽灯还是高、低压气体放电灯,都是由一个玻壳和一根灯丝组成,电能通过灯丝进入灯泡转换为光能。而高频无极灯则是通过把高频电磁能以感应方式耦合到灯泡内,使灯泡内的气体雪崩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受激原子返回基态时自发幅射出245nma的紫外线,灯泡内壁的荧光粉受紫外线激发而发出可见光。

上图为霓红灯的图片,霓红灯是通过给惰性气体通电使之成为等离子体;

下图为高频无极灯的图片。它是通过高频电磁能将气体雪崩为等离子体。它为中国广西一家厂商制造。
“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 打造陆海空天全方位隐身


在各国竞相发展的隐形技术中,等离子体隐形可谓是一种另类。由于在理论上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军事强国对它都极为关注。但是也由于存在着一系列的技术难题,等离子隐形技术距实际应用尚有较大的距离。本篇将对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略作说明,并在此基础上谈谈个人的一点新思路。

(一) 何谓等离子体及等离子体隐形

等离子体是继固体、液体、气体之后的第四种特质形态,因而也被称为物质的第四态。以水为例:正常条件下,当温度低于0度时水呈固态,也就是所谓的冰;当温度超过0度时,水呈液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水;当温度超过100度时水呈气态,也就是水蒸气;再将水蒸气继续加热至几千度水就进入了第四种形态,也就是等离子态。

等离子体根据温度的高低可分为热等离子体和冷等离子体。热等离子体温度可达几千、几万、甚至上亿摄氏度。冷等离子体的温度则接近于常温;从成因上看等离子体又何分为天然或者人造二种形式。地球环境中的等离子体主要是闪电、陨星再入所致。而在地球之外等离子体则大量存在,距地表几百公里的电离层就是一个等离子体层,太阳之类的恒星也是一个大等离子体,据称宇宙中97%的物质都是以等离子体的形式存在; 人类制造的等离子体也是多种多样,核弹爆炸会产生大量高温等离子体。而日常生活中的霓红灯、灯棒、等离子电视等也会产生等离子体。只是这些等离子体都是低温等离子体,主要是能过电离某些惰性气体而产生;所以,切莫以为等离子体距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它是无处不在,甚至每天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等离子体为什么具有隐形功能呢?这主要是因为等离子体对无线电波具有折射与吸收作用。对此可以引述一下相关的材料给予说明:“等离子体是一种特殊的滤波器,当雷达频率低于等离子体频率时,雷达波被全反射,等离子体能以电磁波反射体的形式对雷达进行电子干扰,即通过雷达波往返传播途径弯曲,雷达显示屏上出现的是攻击武器的虚像,而不是武器的真实位置。当雷达频率高于等离子体频率时,雷达波能进入等离子体被吸收,从而使雷达接受到的攻击武器的信号大为减弱。以上这些功能,使等离子体成为新型电子干扰和隐身物质,其中应用隐身技术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项技术。”

关于等离子体对于无线电波的吸收作用可以从卫星/飞船回收过程中所经历的“黑障区”有个直观的认识:当卫星/飞船以极高的速度返回大气层时,其表面的温度会因剧烈的空气摩擦急速上升到几千、上万摄氏度,此时卫星与飞船的表面空气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变成等离子体并将卫星/飞船严密包裹起来;由于等离子体对无线电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地面跟踪雷达将会因为没有回波信号丢失目标,无线通信也因等离子气团的包裹而无法进行。此时卫星/飞船与地面之间的一切联系将中断,即形成所谓的“黑障区”。只有等卫星/飞船速度下降、表面空气温度降低,等离子体消失之后雷达才能重新跟踪,通信也才能恢复正常。正是基于等离子体这种奇妙的电波吸收与屏蔽作用,军事强国都对等离子体隐形抱有极大的兴趣,试想:如果在己方的飞机、军舰、导弹等主战装备上也都包裹一层等离子体,那敌方的雷达岂不都成了睁眼瞎?

(二) 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发展的现状及优缺

关于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应用,目前以俄罗斯为先。俄罗斯发展等离子体隐形的主要思路是在飞机等主战装备表面形成等离子体气团,从而达到吸收、折射对方雷达波之目的;其具体思路是: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发生片、放射性同位素在主战装备表面形成一层等离子云,并设计等离子的特征参数(能量、电离度、振荡频率和碰撞频率等)满足特定要求。

俄罗斯及别的国家理论研究表明,等离子体隐形有几个突出的优点:

(1) 隐形效率高。

首先,等离子体可以达到99%的吸收或折射效果,这样的效率远远超过现有吸波材料,接近完全吸收;其次,等离子体具有很宽的吸收波段,基本可以对所有波段的雷达波进行吸收和干扰。而目前美国的隐形技术只对短波雷达有效,对于长波雷达效果却不甚理想。

(2) 不改变装备的外形结构。

传统吸波材料效率不是很高,所以要实现隐形主要是寄希望于外形设计,因此美国的隐形飞机与导弹都特别强调隐身外形,这对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等离子体由于具有极高的吸波效率,根本就不需要对装备有什么特别的外形要求,只要能在装备表面形成一层等离子体就完全可以达到目的。所以等离子体隐形可以保留装备的原有外形及战术、技术性能。

(3) 相对简单廉价。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如果能投入实际应用,其技术相对简单、成本也相对较低。比起传统的隐形技术,更便于大规模使用。


但是,目前这种在装备表面形成等离子体进行雷达隐形的思路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与困扰,正是由于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限制了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实用化。


(1)难以在装备表面形成均匀持续的等离子层。

对于飞机/巡航导弹这类高速飞行器而言,很难通过设置若干等离子体排放口的方式对飞行器进行完全屏蔽。这类飞行器的表面气流很快且非常紊乱,即便在飞机表面象筛子那样设几百个等离子体排放口也难以对飞机形成全屏蔽;对于军舰、坦克这类低速或时常静止的装备而言,在其表面形成均匀连续的等离子体层也是很困难的,这不仅需要在装备表面设置大量的等离子体排放口,还需要相应的鼓风系统,这需要功率极大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和电源系统;由此可见:等离子体制造技术是成熟的,但是如何在装备表面连续形成均匀的等离子体层才是确保隐形的关键,对于现代高性能雷达而言,只要有一处没有被屏蔽就会让装备马脚毕现,前功尽弃;现在即便是俄罗斯人也没有解决这个难题,所以俄国人现在所吹嘘的等离子体隐身只是“局部使用”:在进气道这类强反射部位使用等离子体隐形,而在其余部分则依然使用吸波涂料。这种隐形充其量只能说是混合隐身,不能算是全等离子体隐形,其效果也是有限的。

(2)等离子层在欺骗对方雷达的同时也会对自己屏蔽,从而使己方耳聋眼瞎。
假设未来技术发展能够在装备表面形成持续均匀的等子体团,但是这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被等离子体屏蔽的飞机、军舰、巡航导弹等战战装备的雷达也无法透过等离子体发现目标,无线电信号也无法穿过,其结果是在隐蔽自己的同时也让自己耳聋眼瞎!这种隐身的意义不大,也非常不利于现代信息化战争。

(3) 不利于多军兵种通用.
对于卫星、弹道导弹这类在外层高真空环境中活动的装备而言,在其外表形成等离子层的困难很大,或者说是不可能形成连续的等离子体;对于军舰和战车这类开放或半开放型装备而言,在周边形成连续长时间形成等离子体团对于其上的人员与技术装备也会有不利的影响;


上述问题表明:以俄罗斯为代表、在主战装备外表面制造等离子层实现雷达隐形的思路并不是很完美,因为这种思路所导致的一些问题很难解决或者无法解决!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途径对等离子体隐形技术补充和完善。在此,将我个人的“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作为参考思路略作说明。

所谓“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等离子体置于主战装备外表内,“内封闭”是与目前在外表以外制造等离子体相对而言的; 具体技术方案:“透波夹层+等离子体”。就是将传统飞机/导弹的单层蒙皮改作双层结构,最为外层采用玻璃钢透波材料制造。之后将等离子体罐充于双层蒙皮之间,从而达到雷达隐形之目的; 其隐形原理是:敌方入射的雷达波先穿透外层玻璃钢,接着进入透波夹层内的等离子层,此时雷达波将会被等离子体大量吸收和散射,从而使雷达难以接收到足够的回波无法发现目标;

技术要点:

(1) 透波材料
透波材料的技术要求是要有很高的透波率,以保证敌雷达波能尽可能多地穿过并进入夹层中的等离子体被吸收掉。这种透波材料可以使用与雷达整流罩相同的玻璃钢材料制作,现有技术下这类玻璃钢可以达到95%-99%的透波率;对于军舰和战车而言,还可以用透波材料制成夹层吸波瓦并在内部罐充等离子体达到良好的隐形目的,这在下面另述;

(2) 等离子体的形成

第一种:是用等离子体发生器制造等离子体,即使用高频电磁能将空气雪崩成等离子体。如果飞行器采用这种方式产生等离子体,需要有相应的“气体循环系统”进行支持,其作用是:将等离子体发生器制造的等离子体快速输送到夹层中,并将夹层中的等离子体再次循环至发生器进行再次生成。因为等离子体离开发生器后会很快恢复到正常的空气形态,只有反复经过发生器调制才能保证透波夹层中等离子体形态的稳定,始终维持良好的隐形效果。

第二种:通过给惰性气体充电的方式形成等离子体。这与电棒、霓红灯的原理一样:即将惰性气体充入透波夹层中,当给惰性气体通电时就形成等离子体状态,从而对入射的雷达波进行吸收和散射;这种方式具有很好的灵活性:需要隐形时只要通电就能将透波夹层中的惰性气体电离为等离子体,使之达到隐形目的。当断开电路时雷达又能发现目标。这种灵活的隐形选择既有利于战时隐身又有利于平时的航行管制;当然这种等离子体生成方式尽管在原理上电棒、霓红灯相同 ,但毕竟是以反雷达为目标而不是为了照明,因此可以采用措施防止生成等离子体的同时向外辐射可见光,比如可以在玻璃钢外壳上涂非透明油漆;

“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优点:

(1) 更易于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应用、降低技术难度。

大家都知道,普通空气是不良导电体,否则人会被空气传导的电流击死。普通空气除了被“高温化”之外很难通过通电的方式使之等离子体化,所以俄罗斯的等离子体隐形技术也是自带特种气体源,一旦特种气体用完了也就没法生成等离子了,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是在封闭的透波夹层中存放电性良好的特种气体,通过充电或者高频电磁能的作用非常容易生成等离子体。而且由于特种气体是存放于密封的透波夹层中,不存在气体泄露,因而也就不存在特种气体消耗殆尽的问题,有利于保证连续形成等离子体。也就是说,“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在技术上更加简单易行,更能长时间维持隐形状态;而且“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更能对等离子体参数(能量、电离度、振荡频率和碰撞频率等)灵活调制使之对不同的雷达进行最佳欺骗与干扰。

(2) 解决等离子体表面分布不均地难题。
对于飞机、巡航导弹这类高速飞行器而言,“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是将等离子体放置在透波层的内部,无论飞行器表面气流如何迅疾与紊乱,都不可能对夹层内的等离子体造成什么妨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夹层内的等离子体都可以形成均匀连续的等离子层,对装备形成完全的屏蔽;对于军舰、坦克这些低速或时常静止的装备而言,可以使用透波材料制造的、内部充有惰性气体的夹层吸波瓦在装备表面密集的铺设,当给这些吸波瓦通电时惰性气体就会形成等离子体并对军舰与战车表面形成密集的屏蔽从而躲过对方的雷达侦察。

(3) 不会对己方形成屏蔽和干扰。
由于等离子体全部在透波壳的内部,飞机、军舰、战车上的通信天线将不会被等离子体屏蔽,既隐藏了自己又不会堵塞了自己的耳朵;同时可以将飞机、巡航导弹的玻璃钢雷达罩设计成双层结构,内部充满惰性气体,当需要隐身时给雷达罩夹层中的惰性气体充电制造等离子体,需要开动雷达时就断开电源让雷达罩夹层中的等离子体消失,以利于己方雷达的探测。


(4) 有利于多军兵种使用。
对于弹道导弹、卫星这些在真空环境中运动的装备而言,在其外表面制造并维持等离子层是不可能的。但是“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则完全可以做到:在弹头或卫星表面先设置相应的透波夹层,在其内部充上惰性气体,通过通电控制随时制造等离子层让对方雷达失去目标。 这种技术的应用将会让美国正在发展的NMD/TMD完会失去效能,因为美国的各种导弹预警和跟踪雷达都将无法发现和跟踪被等离子体屏蔽的导弹弹头,而且这种技术比弹道变轨还要简单便宜;对于军舰、战车来说,传统的外表面制造等离子体的方法会对开放、并开放的空间中的人员及装备形成影响,但是“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不存在等离子体外泄,因而不会对人员与设备造成影响,有利于多军兵种的广泛应用。

(5) 维持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既有优点。
“内封闭型等离子体隐形”在具有独特优势的同时,也将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既有优点给予保持。如吸波频带宽,吸收率高,隐形效果好,不改变装备的外形、使用简便,使用时间长,价格便宜等等。

综上所述:等离子体隐形具有独特的优势及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目前发展的思路是在装备表面制造并维持等离子层,因此也导致的一些困难与不足,限制了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早日实用化;“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则从一种全新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它在保持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原有优点的同时又避免其不足;如果中国能将这种“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率先实用化,将有可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国防实力。

洪超飞




图示:

图一:采用“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巡航导弹,可以保持现有的导弹外形,因为等离子体具有极高的吸波效率,不必采用什么特殊性另的隐身外形。

图二:“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示意:最外层为透波体(黑色线条);内为惰性气体/等离子体(粉红色);再内为内壳;最里面是弹体

图三:SU30战机。如果采用“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它同样具有卓越的隐形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主要是采用透波夹层皮;SU30在保持现有气动外形的情况下隐身能力将有重大的飞越。

可能很多人以为等离子体很高深,很神密,其实它们就在我们身边。下面引述一些资料与图片大家细看一下


――――――――――――――――――――――――――――

等离子体的应用

  提到等离子这三个字,大家可能不会觉得太陌生,像等离子体彩电、等离子空调已逐渐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但到底什么是等离子体呢?

  自然界的物质有三种状态,那就是固态、液态和气态,例如随处可见的岩石、奔腾不息的河流,看不见摸不着但又一刻都不能少的空气就分别属于这三种形态。但实际上,物质还有第四态,那就是等离子态。

  在给物体加热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物体内部的粒子不断地获得越来越多的动能,物质结构便会发生变化,粒子之间的距离就会越变越大。固体会变成液体,液体会变成气体。如果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当气体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大于原子内电子的结合能时,气体原子便会因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离子,于是物体便转为等离子态。

  等离子体从生成原理来讲分为天然等离子体和人工等离子体。在地球以外,如围绕地球的电离层、太阳及其他恒星、太阳风、很多种星际物质,都是等离子体。天然的等离子体在地球上并不多见,但在宇宙间却是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它占宇宙间物质总量的绝大部分。

  地球上的等离子体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实验室中实现的,在真空管充入一些气体,然后放电,就可将气体变成等离子态。我们平常所使用的日光灯管、霓红灯等等的内部实际上都是低温等离子体。

  
  12月18日(周二)CCTV-10及WHTV-3《科技之光》前沿版节目将介绍“等离子体的应用”。(科技部)



――――――――――――――――――――――――――――
高频等离子体无极放电灯,简称高频无极灯,是综合应用功率电子学、等离子体学、磁性材料学等领域最新科技成果研制开发出来的高新技术产品。是一种代表照明技术高光效、长寿命、高显色性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型光源。照明专家将这种绿色照明新光源称为“照明领域新革命的开始”,它必将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节能照明光源换代产品。
工作原理: 传统电光源不论是白炽灯还是高、低压气体放电灯,都是由一个玻壳和一根灯丝组成,电能通过灯丝进入灯泡转换为光能。而高频无极灯则是通过把高频电磁能以感应方式耦合到灯泡内,使灯泡内的气体雪崩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受激原子返回基态时自发幅射出245nma的紫外线,灯泡内壁的荧光粉受紫外线激发而发出可见光。

上图为霓红灯的图片,霓红灯是通过给惰性气体通电使之成为等离子体;

下图为高频无极灯的图片。它是通过高频电磁能将气体雪崩为等离子体。它为中国广西一家厂商制造。
<P>J10:可以采用“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进行升级

升级的关键就是采用透波夹层蒙皮,内部充有惰性气体,通电时惰性气体就会变为等离子体,让雷达无法跟踪。

为了便于雷达探测也可以将雷达罩设计成夹层结构并在其内部充上惰性气体。要隐形时就将雷达罩夹层内的惰性气体充电使它变为等离子体;要开动雷达时就断开电路将雷达罩夹层中的惰性气体恢复正常以利于雷达的工作。

当然由于材料限制,一开始J10的重量为比较大且可能无法飞超音速。但是隐形第一。

此时我们宁可牺牲速度与载重也要搞出高性能全隐形军机,以便一旦与美国交手时能击落其预警机并将F22击毁于地面。
</P><P></P><P>“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 将可能让中国的军舰成为全雷达隐身舰。

目前各国发展的隐形军舰谈不上是真正的军舰,最多只能说是雷达反身面减少型军舰。就是一万吨级军舰反射面积减到5000吨级;3000吨级反射面减到几百吨级。但是雷达照样还是能发现它,导弹还是能捕捉到它。所以这样的隐身没有多大的意义。

如果采用等离子体将军舰表面包起来则军舰就可能从雷达上完全消失,对方导弹打来时也捕捉不到目标。

但是采用传统的思路在军舰的外表形成一层等离子体困难是很大的,而且对于人员及设备也不太有利。


“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 将可能让中国的军舰成为全雷达隐身舰。

下为171的演示:
主要是将夹层吸波瓦将军舰表面亚军的覆盖起来,给这些内部有惰性气体的吸波瓦通电时就会有一层等离子体将军舰包起来将军舰从雷达上消失。

用这各方法可以让中国的各种舰只都成为隐形舰,而且不必改动军舰的外形。</P><P></P><P>“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非常适于在太空环境中使用

对于某些高级间谍卫星而言需要有良好的雷达隐形能力能躲避对方的远程雷达的跟踪。由于太空环境是高真空,因此在卫星表面制造等离子体并长时间保存是不可能的事。

“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此时就非常适合:在卫星的外部设置相应的夹层吸波瓦,内部充有惰性气体,通电时一层等离子体就会将卫星包起来从而有效地躲过对方的雷达侦察</P><P></P><P>无论是美国的NMD、TMD、爱国者、宙斯盾,都是利用雷达对导弹实施探测与锁定

如果中国应用“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使用内含惰性气体的透波夹层弹头将弹头包起来,则通电时就会有一层等离子体将弹头屏蔽,对方的雷达将无法发现跟踪弹头。

这将让 NMD、TMD、爱国者、宙斯盾的反导能力完全报废</P><P> </P><P></P><P>“E8+长弓阿帕奇+狱火主动雷达寻的导弹”的超级组合对坦克装甲集群形成了致命的威胁。

但是如果坦克运用“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将夹层吸波瓦铺设于坦克表面,就会在必要之时形成一层等离子体对坦克进行全屏蔽。此时“E8+长弓阿帕奇”无法用雷达系统发现锁定坦克,狱火主动雷达寻的导弹发射后也无法找到目标。
</P><P></P><P>2208:使用“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可能如虎添翼

2208是一种采用隐形设计的导弹艇,但这种隐形中介减小雷达面积,对方的雷达仍然会发现它,对方的雷达寻的导弹仍然会击中它。

如果运用“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在艇的外表铺高一层夹层吸波瓦,则在需要之时给这些吸波瓦通电就会有一层等离子体将舰艇完全包裹起来。此时对方的无法发现目标,雷达寻的导弹也难以击中目标。
</P><P></P><P>以现代级为代表的中国主力军舰都是非隐形军舰,在现代战争中很容易被敌方雷达发现并受到雷达寻的导弹的攻击。这些军舰可以通过“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得到隐形能力的飞越。

运用“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在舰艇的外表铺高一层夹层吸波瓦,则在需要之时给这些吸波瓦通电就会有一层等离子体将舰艇完全包裹起来。此时对方的无法发现目标,雷达寻的导弹也难以击中目标。</P><P></P><P>Re:“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 打造陆海空天全方位隐身[图]





等离子体(我国台湾地区称为“电浆”)是宇宙中已知的五种基本物质形态之一,其他四种形态,除了大家熟悉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外还有超密态(如中子星物质)。从物理本质上来说,等离子体是一种宏观上处于电中性、但不是由分子而是由离子组成的气体,这决定了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而对新技术嗅觉比狗还灵敏的军事家们早已注意到这些独特性质在军事上巨大的应用潜力,他们认为等离子体技术为武器的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技术途径,率先掌握实用等离子体技术的国家将获得军事上的战略优势。现在世界各个军事大国都在积极展开相关技术研究,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等离子体技术的大部分研究仍然处在概念、理论和试验的初级发展阶段。

  基本原理

  人们通过研究发现了等离子体对于电磁波的传播有这样的特点:对于某种等离子体,当入射电磁波频率大于某个临界数值的时候,它可以进入等离子体传播,但是在传播过程中其能量将被等离子体吸收而不断衰减;而当入射电磁波频率小于这个数值时,电磁波通常将无法进入等离子层,在其表面即发生全反射,同时等离子体以电磁波反射体的形式对电磁波产生干扰作用,即使电磁波往返途径弯曲。这个临界数值的频率就叫作等离子体的截止频率。

  等离子体的这种独特的电磁学特性为其应用于雷达隐形展示了奇妙的前景:如果能够以等离子体层包覆飞行器,那么,当敌方雷达频率高于截止频率时,雷达波进出等离子体层后能量将严重衰减,使飞行器自身雷达反射信号大大减弱,而当敌方雷达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等离子体层将使雷达波传播途径发生弯曲,这将使雷达接收不到反射波,即使接收到了,雷达得到的也将是飞行器的虚像位置而不是实际位置(也不能得到目标真实的速度和尺寸信息),这时敌方如果依据所接收到的信息指挥进行空中拦截,那么拦截编队到达预定区域后将很可能找不到目标。这就是飞行器等离子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与传统的外形设计加吸波涂料的飞行器隐形设计方法相比较,等离子隐形的突出优越性在于它几乎不需要飞行器作任何结构和性能上的改变?也就是说,在现代飞行器的设计中可以不再将隐形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对于战斗机而言,就可以将其隐形、速度和机动3方面的设计考虑简化为速度和机动。此外,等离子体隐形还有吸收频带宽、吸收效果好、使用简便、维护费用低等优点,而且该技术还能用来实现红外隐形。

  研究情况

  于是,隐形技术一个新的分支?等离子体隐形技术(PST)开始发展起来。从目前已知的资料看,苏联和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秘密进行飞行器用等离子体隐形技术机理和使用方法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开始两国先后进入相关技术的试验阶段,通过对雷达散射特性确定的目标采用等离子隐形措施,证实了该技术具有雷达隐形作用。从已经公开的信息来看,两国目前的总体研究水平各有特色:俄罗斯在实际研究成果方面可能领先于美国,而美国则在等离子体隐形新的实现途径的研究方面领先于俄罗斯。西欧和我国也在开展一系列相关研究工作,但总体研究水平都落后于俄罗斯和美国。目前,已经公开报道的实现等离子隐形的方法有独立式等离子体发生器法和大气压局域放电法。

  独立式等离子体发生器是等离子隐形途径中研究得最早的。它在原理上与现代工业中已经广泛应用的多种等离子体发生器很相似(但后者无法直接用于飞行器隐形)。这种发生器通常由能够产生某种放电形式的工质、离子发生器和电源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源将工质在离子发生器内电离,然后利用压力差释放到飞行器外面形成等离子体层,从而实现飞行器雷达隐形。显然,这种独立式离子发生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维护便利等优点,但是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一是对电源要求高,电源要有较高的功率以电离工质;二是发生器必须根据每种飞行器的使用部位的特点来设计,缺乏足够的使用灵活性;三是发生器体积、重量和制造要求比较高;四是比较难以产生均匀的等离子体层,且难以在飞行器表面上大面积覆盖。

  由于独立式等离子体发生器技术相对简单,因此其研究成果也最明显。根据公开报道,俄罗斯克尔德什研究中心已经开发出两代等离子隐形产品,并经地面模拟试验和飞机试验证实了其实用性。其第二代产品是独立式等离子体发生器,重量不到100公斤,发生器中的工质为具有电晕放电形式的气体。俄罗斯对该产品的公开描述是“不仅能够减弱雷达反射信号,而且还能够向敌方雷达发射一些假信号,使敌方难以正确判断目标位置和速度”。最近的报道显示,苏-27IB“鸭嘴兽”将成为俄第一种采用等离子体隐形的作战飞机。不过该机在外形设计上,例如机头的棱边也有隐形考虑。此外。美国还认为俄罗斯已在某种空射巡航导弹上采用该技术。

  目前,已知的这种产品有俄罗斯克尔德什研究中心公布的其第一代等离子体隐形产品,即等离子发生片。这种发生片厚度为500~700微米,电压为数千伏(电流则为几百微安),贴在飞行器强散射部位使其周围空气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层以实现隐形。该产品同样可以提供出口,但是其技术细节也没有详细透露。此外,法国航空刊物2000年的一篇文章描述了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B-2A“幽灵”战略轰炸机的电空气动力学特性。它认为B-2A也采用了这种等离子体隐形技术。报道称B-2A飞翼前缘与尾喷管之间电位差高达1.5兆伏,从而电离周围空气,使整个飞机处于一个等离子体的包覆层内实现隐形。如果B-2A确实采用了这种隐形技术,那么最值得关注的是它如何做到保持等离子体层的均匀性及如何使自身的电子设备能够正常地工作。

  大气压局域放电法除了可以以上述在飞行器上设置电极的方法实现外,还可以采用在飞行器表面涂敷放射性涂层的方法来产生等离子体层。其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轰击空气分子使之电离,形成具有足够密度和厚度的等离子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容易实现密度较大、分布均匀的等离子体层,容易实现,易于控制等。美国20世纪70年代提出这种原理,90年代初已经进入研究高潮时期,但目前还没有飞行器实际试验和使用的报道;而俄罗斯的研究从公开报道看重点是在独立式等离子体发生器上。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公开刊物上每年发表的有关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的论文远远超过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国家。

  未来展望

  等离子隐形技术和等离子体雷达天线技术目前是等离子体最受关注的军事应用方向。不过,尽管这方面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目前对等离子隐形技术的价值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一些专家认为等离子隐形技术难度太大,并没有可以预见的实用价值;但另一些专家则支持它的研究与发展,认为它是最有发展前途的隐形技术,最终将带来飞行器隐形技术的一场革命。

  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如果说在应用上还存在问题,那么主要集中在能量和控制方面。除了涂敷放射性涂层,目前其他等离子体隐形途径所需要的能量太高,所以形成能包覆整个飞行器的离子层不太现实,只适合对重点强散射部位采用;而如果采用涂敷放射性涂层的方法,则显而易见这是一种难以控制的主动隐形途径,存在使用效益和使用安全性等问题。

  等离子体隐形技术使用在航空飞行器上,将导致飞机一体化设计朝更高的方向发展:如果采用涂敷放射性涂层的方法,则需要考虑气动、结构和隐形的综合设计;采用其他方法还必须考虑全机的电功率问题,与作战飞机多电、全电化的发展趋势及采用内置能束武器的发展趋势对飞机综合设计提出的要求相吻合。而无论采用哪种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可能都需要对飞行器的电空气动力学进行研究。

  与所有创新的工程技术概念在其研究阶段所遭遇的一样,等离子体隐形技术目前受到质疑是可以理解的,但从长远看,等离子隐形技术终将投入广泛实用。

  采用等离子体隐形技术,最重大的意义恐怕并不在于改变作战方式,而在于它可能极大地改变一些力量对比。目前,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都加强了包括该技术在内的多种主动隐形技术的研究力度。如果这些技术能够成熟并应用到EF2000“台风”这样的战斗机上,那么,在双方作战体系接近的情况下,从现在开始号称要统治天空40年的F/A-22“猛禽”在面对“台风”时,还会有什么难以逾越的决定性优势呢?

  来源:《当代军事文摘》
</P><P>武装直升机与运输直升机都能用此技术获得好的隐形能力
直升机的速度慢对于材料的要求低比高速战机更适合用此技术</P><P> </P><P></P><P>登陆舰非常需要实现隐形,不仅是因为它体积大速度慢
更主要的是它需要冲到对方的海滩或近岸去
执行这样的任务特别需要隐形
否则就会是对方反舰导弹的活靶子

如果采用此技术则大型登陆舰可以实现良好的雷达隐形能力
对方雷达很难发现,反舰导弹更难攻击

看下图:
如果现在这些登陆舰冲向台湾时对方反舰导弹会将舰群打得一塌糊涂
如果这些军舰全都有等离子体屏蔽对方的导弹发出来也难打得到</P><P></P>
作者:方啸(sjf72)  日期: 03-07 10:13  

Re:“内封闭等离子体隐形技术”: 打造陆海空天全方位隐身[图]


你的内封闭等离子隐型技术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目前在飞机上很难实现,道理很简单。内壳不可能是悬浮在外壳里的,内外壳间肯定有支柱支撑,且不说大过载状态,就是飞机起飞或降落时瞬间的力就足以使内外壳间的支撑折断,如果支撑过多也失去隐型能力了。大型舰艇也不太可能,因为体积太大了,结构的复杂使双层壳体难度大并且成本高。坦克装甲车等进程地面进攻性武器也不太可能,因为战场上一颗枪弹就足以击破隐型外壳,而要让玻璃钢足以抵御枪弹就太沉重了,再说攻击装甲目标还可以靠光学和目视。

但是,在我们的2208和巡航导弹上应该有可行性,特别是2208,只要在水线以上采用等离子双壳体就可以隐型,而外壳体上露几个电子天线对隐型影响不大,这个月我要去大船研究所,到时候我把你的设想跟他们设计人员谈谈,也算是对你的创意的支持,请继续努力。




作者:半瓶摇(gywyl)  日期: 03-05 22:45  

Re:霓红灯、灯棒、高频等离子体无极灯:都是制造等离子体的高手。[图][图]


技术性太强,看完学习了不少,但头也大了,呵呵

不过洪斑肯定花了大功夫,在此先谢过

与其说不出所以然,不如就说一下我知道的事情,没有经过考证,都是道听途说

仅供娱乐,一笑而过

一:中国此项技术发展的不错,在10号上试验过,效果不知道。好象在HQ4上装备运用,还有些别的导弹上

二:和人聊天时,听朋友说:02俄罗斯有个参观团到无锡,中途有俩名高科神秘“失踪”,结果不了了之,据说这俩人和等离子开发有关系
<P>雷达罩用什么内封闭等离子体,雷达不成瞎子了?</P>[em06][em06][em06][em06][em06]
難了點,我看不懂.........
无非是说不让等离子体跑掉嘛
<P>思路不错,不过这个东西太难控制,给飞机做一个夹层也很难,最关键的是把等离子这样关在飞机体内,后果就是飞机必然‘热’死。因为你把它封闭起来,那个空间基本上就是热平衡了,那个温度太高。但是放在外面吹,就不是热平衡,平均温度飞机是可以承受的。</P><P>这个东西国内也在做研究的。只不过细节大家都不知道罢了。</P>
技术上达不到吧
技术上太难了吧
写了好多字呀!
<P>不管如何,楼主精神绝对可嘉。</P><P>一次有一个极牛的老教授同我们座谈,讲到返回舱的黑障还有原理,然后就很认真地自责到‘我们当时就是笨呀,很多年前我们就知道这个等离子造成的黑障,但当时我们这么多人就是没人想到拿它来做飞机隐身?外国人就先想到了,我们就是笨,部队武器不好,我们这一辈人有责任,你们一定要放聪明了。’其实他是做纯理论物理的,军工不是他分内的事,但是人家就是有责任感。</P><P>不管方案可行与否,楼主都是放聪明的人,顶一把!</P>
对于导弹这类东东
外形设计上的隐形才是王道
根本不用搞什么等离子屏蔽

TVC加上大推力引擎,足以把战机外形上带来的气动缺失弥补回来了
搞什么等离子啊,苏联人鬼主义最多,所以就数他们死得最难看
F-22都成军了,毛子的"等离子隐身"还在本子上躺着呢
等毛子真做出来这种东东,美国人的飞机恐怕已经都不设驾驶舱了

中国人最喜欢超近路,老想超英赶美,跳过资本主义实现共产.弄到今天人均GDP只有鬼子的1/40.
踏踏实实下来学日本,学美国吧.F-22设计不出来,就先尝试设计F-117.慢慢来吧.
<B>以下是引用<I>sitem00n</I>在2005-3-10 17:44:00的发言:</B>
对于导弹这类东东
外形设计上的隐形才是王道
根本不用搞什么等离子屏蔽

TVC加上大推力引擎,足以把战机外形上带来的气动缺失弥补回来了
搞什么等离子啊,苏联人鬼主义最多,所以就数他们死得最难看
F-22都成军了,毛子的"等离子隐身"还在本子上躺着呢
等毛子真做出来这种东东,美国人的飞机恐怕已经都不设驾驶舱了

中国人最喜欢超近路,老想超英赶美,跳过资本主义实现共产.弄到今天人均GDP只有鬼子的1/40.
踏踏实实下来学日本,学美国吧.F-22设计不出来,就先尝试设计F-117.慢慢来吧.

<P>
<P>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不研究不论证怎么知道等离子不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就只能永远跟着。</P>
<P>选择共产主义不是为了抄近路,是因为蒋介石太搓。幸好实现了共产主义,要让资本主义统治,说不定更糟糕。</P>
<B>以下是引用<I>bluety</I>在2005-3-8 1:59:00的发言:</B>

<P>思路不错,不过这个东西太难控制,给飞机做一个夹层也很难,最关键的是把等离子这样关在飞机体内,后果就是飞机必然‘热’死。因为你把它封闭起来,那个空间基本上就是热平衡了,那个温度太高。但是放在外面吹,就不是热平衡,平均温度飞机是可以承受的。</P>
<P>这个东西国内也在做研究的。只不过细节大家都不知道罢了。</P>

<P>低温等离子提示可以做出来的,德国就有。
<P>这个设想得最难之处,我觉得是蒙皮强度</P>
作者有没有基本的无线电知识?
飞行日光灯??[em06][em06]
<P>楼主的意思说得简单点说是把日光灯做结实点当飞机和舰船的蒙皮 </P><P>我是外行  有一点不明白 这么玩 那蒙皮间的等离子的浓度够吗??</P>
<P>别的我就不说了,我非常关注作者的研究成果,也非常钦佩作者的才学,作者能否将该技术报告的参考书目和引用资料贴出来看一下。</P>
<B>以下是引用<I>bluety</I>在2005-3-9 0:04:00的发言:</B>

<P>不管如何,楼主精神绝对可嘉。</P>
<P>一次有一个极牛的老教授同我们座谈,讲到返回舱的黑障还有原理,然后就很认真地自责到‘我们当时就是笨呀,很多年前我们就知道这个等离子造成的黑障,但当时我们这么多人就是没人想到拿它来做飞机隐身?外国人就先想到了,我们就是笨,部队武器不好,我们这一辈人有责任,你们一定要放聪明了。’其实他是做纯理论物理的,军工不是他分内的事,但是人家就是有责任感。</P>
<P>不管方案可行与否,楼主都是放聪明的人,顶一把!</P>


你们这个教授是有点笨,光想雷达隐身了,没想到黑障条件下红外隐身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