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尖兵--林茂光将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23:28
http://www.fyjs.cn/viewarticle.php?id=865968

研制过能抵抗重磅爆破弹袭击的新型战机掩蔽库机库防护门和沿海某地下指挥所核电磁脉冲防护工程的林茂光
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建设局局长兼建筑安装大队大队长林茂光,在32年的军旅生涯中,以对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在国防工程建设史上写下一笔笔辉煌的记录:仅各类油罐就建造了800多座,总容量超过100万立方米,被军内外誉为“油罐大王”。他先后30多次立功受奖,其中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是享誉军内外的国防工程建设尖兵。


“誓死拿下大油罐”


今天的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局建筑安装大队,有着一流的装备和精干的队伍,“油罐大王”林茂光的名字,在很多单位眼中已成了信誉和实力的象征。然而,10年前,当林茂光带着安装大队的46名官兵进驻粤北山区承建大型洞库油罐建设工程时,人们投来的却是怀疑的目光。


这项工程是当时全军8个油库扩容工程中投资最高、容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差的工程,14个非标准型的5000立方米钢结构油罐,全部要在大山腹部的洞库里安装。这样大的工程量通常需要4年才能完成,而总部却要求在两年内交付使用。


作为8个工程中唯一由部队组织力量进行施工的工程,几乎没有人相信林茂光能完成任务。安装大队的46人中,只有1名铆工,3名焊工,几乎没有人见过直径比半个篮球场大、8层楼高的大型油罐,一半人甚至不知油罐为何物!在全军油库扩容会上,有人提出要换掉他们。林茂光急了:“如果不能按期完成任务,我林茂光就从当地最高的楼上跳下去!”


1990年春节刚过,林茂光就带着他的46个人登上了海拔1000米的洞库山口。80元钱稻草铺进一个废弃的牛棚,三块石头支起一口大铁锅,家就这样安好了。技术力量不足,干过14个工种的林茂光就白天率大家干活,晚上再给他们讲解如何制图、下料、焊接;没有经费、无法购置材料,他四处出击,找厂家赊到了上万吨急需的钢材和其他建筑材料;没有设备,就请来老师傅把破旧机械一台台修复。


在粤北山区人迹罕见的山洞里,在充满呛人的乙炔气体、铁锈微尘的味道,难以忍受的噪声和刺眼的电焊弧光的施工现场,林茂光和战友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为了提高安装速度,林茂光决定采用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罐顶局部成形等方法,使工效提高了数十倍。11月8日,第一个油罐只剩下了最后一圈板,眼看就要成功了。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由于一个定位拉杆受力过大被撑断,高20余米、重达100多吨的油罐突然旋转着砸了下来!一声巨大的炸响,洞内风沙弥漫,罐体把底层厚厚的钢板砸得卷了起来,变形的油罐位移2米多,把整个洞口堵死了!要不是有几根枕木顶住罐体,站在洞壁边的林茂光和几名战士就会被巨大的罐体与洞壁挤成肉饼。正在施工的20余人全部被扣在了罐体内!


几个月的心血和汗水,顷刻间变成了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废罐。一个个泥人先后从洞里摸索着爬出来。大家呆呆地站着,几个年轻的战士默默地流泪,在脸上冲出一道道泥沟。林茂光清点完人数,暗暗庆幸:竟然一个没少,甚至没有人受伤!


林茂光舒了一口气,对大家说:“我们开个誓师会,重整旗鼓,继续战斗!”他带领官兵们振臂高呼:“活着干,死了算,誓死拿下大油罐!”口号声响彻山谷,气吞山河。


在接下来的3天3夜中,林茂光带着官兵全力以赴,没有离开工地半步。为防止林茂光因疲劳过度从20余米高的罐顶摔下去,官兵们用绳子捆在他身上,轮流跟着他。林茂光和官兵们靠着超越体能极限的拼搏,终于将第一个油罐按时装成!黑暗的山腹中,管道井然,一座大油罐高不见顶……1991年3月5日,第二次来检查工作的总后工作组,看到几个月前连一块钢板都没有的山洞里,突然竖起了一座座大油罐,称赞这是全军油罐安装史上的奇迹———正常要30天才能安装好的5000立方米罐,你们10天就能装好!


艰难和危险铸成辉煌道路的起点,从此,“油罐大王”林茂光名声鹊起。


“产品就是人品,产品不合格就是人品不合格”林茂光懂得,同地方民用建筑相比,国防工程的质量要求更高———它直接关系到未来战争的胜利。因此,他常说:“产品就是人品,产品不合格就是人品不合格。”但是,他的目光没有仅仅停留在“合格”两字上。他要的不是100%的合格,而是100%的优质。为此,林茂光敢向用户大胆承诺:工程终生保修!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我军第三代机库防护门的诞生,就体现了林茂光的这种质量观。


新型战机放置在露天机场上,平时易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损坏,战时可能成为敌人袭击的首要目标。为此,空军决定率先为新型战机建造单机掩蔽库。掩蔽库建好了,可是作为关键环节的机库防护门却卡住了———爆破实验中,某工程队建造的防护门质量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林茂光率队迎难而上。能抵抗重磅爆破弹袭击,这样的要求在我军防护门的设计建造史上是首次提出。何况,由厚钢板和钢纤维混凝土构成的146吨重的机库防护门,还要达到开启灵活、平衡、无卡阻,即使损坏后也能用其他方式开启的要求,要做到这一切,谈何容易!


林茂光亲自担任项目经理,迎接新的挑战: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充实队伍;和专家们一道研究防护门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对原设计未考虑到的问题进行改进;亲自把关,筹集上百种加工件和精良的设备,采购优质钢纤维和高标号水泥……在施工中,作为集焊接、放样、下料、设计、绘图多面手的林茂光天天跟班作业,严抓每一个环节。
南国炎夏,钢板表面温度在烈日炙烤下温度达到六七十摄氏度,站在上面像站在火炉上一般,不少人中暑倒在机场上,林茂光始终坚持到场作业。经过上百次的反复调试和实弹爆破试验表明,机库防护门无论在防护能力、结构形式、启闭方法,还是在修复能力上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从一名普通战士到空军大校,32年来,林茂光走遍大半个中国,把一笔笔辉煌写在他艰难的国防工程建设之路上。在他所参加和负责完成的46项国家和军队重点工程项目质量评定结果上,写的全部是“优良”两字。其中还有近半数是获奖工程。“那都是他用心血熬出来的。”历数过去完成的一项项工程,与林茂光共事10余年的高级工程师黄春堂感慨不已。全军一流的上海崇明机场供油系统工程是在地质复杂,设计不完善的情况下建成的,优质率达100%;沿海某地下指挥所核电磁脉冲防护工程是一项全新的尖端科技工程,林茂光从一无所知起步,最终如期建成超过设计标准的防护装置,填补了我军这项工程施工的空白;他们新近建成的某师飞行员、地勤人员公寓,被空军确定为航空兵师公寓“样板工程”。


“国防工程是人才工程,对人才要真心呵护”


从当初不名一文到年产值逾7000万元,安装大队的实力有了成百倍的增长,而大队的人数却和当初组建时一样多。人虽然还是这么多,但这支队伍的素质却有了质的变化:当初大队只有4名技术人员,如今,30多名各类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构成了大队的主体。


林茂光常说:“国防工程是人才工程,对人才要真心呵护。”他担任安装大队大队长以来,将一颗赤诚之心,一腔关爱之情倾注在干部战士身上,视他们为亲兄弟,千方百计为他们着想。


高级工程师黄春堂到现在还觉得欠了林茂光一笔感情债。1992年,他母亲去世,林茂光闻讯,把自己仅有的4000元积蓄全部拿出来给他;第二年,他父亲患高血压病危,林茂光又想办法给他筹集1万元。事后,黄春堂要还钱,林茂光坚决不收。他对大队官兵们说:“黄春堂父母相继去世,可他硬是挺了过来。干国防工程就是需要这样的刚强汉子,但再刚强的汉子也需要呵护。安装大队就是我们的家,谁有困难,大队都会想着的。”


“而当时,他们一家5口也非常困难,家里只有3个凳子,吃饭时有两人还得站着。”黄春堂一说到这儿眼睛就发红。


1996年,志愿兵王建宇家里失火,家产几乎被烧光。林茂光得知后,先后以王建宇的名义汇去了6万元钱。王建宇的父亲知道儿子是个志愿兵,担心钱的来路不明,来信说:“你要是搞的昧心钱,我们可丢不起这个人!”当他得知内情后,深受感动,再次写信给王建宇:“在这样好的领导手下工作,你不好好干我不依你!”后来,林茂光还专门到浙江嵊县的乡下去看望王建宇的父母。在他的关怀和帮带下,王建宇这个年仅27岁,只有9年兵龄的志愿兵成了全大队的技术骨干,现已是在外负责数千万元工程的项目经理,被评为“军区空军优秀志愿兵标兵”,2次荣立二等功,6次荣立三等功。有多家公司想以重金挖他这个“油罐小王”,都被王建宇拒绝了,“我的事业和家都在安装大队”,他总是这样说。


被返聘回来当民工队长的罗庚臣永远忘不了发生在20年前的那一幕:一颗生锈的钉子扎进他的脚板,为了防止患破伤风,林茂光用嘴贴在他的脚板上吸出污血。“这件事,局长可能早就忘了,但是我今生今世也忘不了……”
在林茂光的精心带领和严格管理下,安装大队上下一心,以队为家,形成了一支献身国防的高素质人才队伍。10年来,安装大队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全大队44人中有70人次立功受奖。


1992年,家产不足10万元的安装大队由大山深处的洞库搬到广州。林茂光用茅竹和油毡盖了600平方米的工棚和仓库,家就这样成了。从此,在这个刮风漏风、下雨漏雨的棚屋里,全大队一住就是5年。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官兵们默默奉献,为国家献上了一项项优质国防工程。1998年,大队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并被总后勤部确定为全军油库设备更新改造、工程施工一级推荐单位。


今天,安装大队漂亮的办公楼和家属楼建成了,现代化厂房建成了,精密车床引进了,CAD建筑设计平台有了,网络中心成立了……过去要作一个月的施工预算,现在半小时就算好了;过去商量施工图纸要林茂光亲自跑来跑去,现在他坐在位于广州的办公室电脑前就可以实现“决胜千里之外”。能够独当一面的高素质人才和专业化的管理相结合,使他能够对多项工程同时实施管理,目前,他就同时对7项在建工程进行着不间断的管理控制……
作为一名与共和国同龄的军人,林茂光说,为构筑不可逾越的国防长城是我毕生的理想。

  林茂光,1968年入伍,现为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建设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少将军衔,广东省政协委员。入伍43年一直战斗在国防工程施工和科研一线,创新了军事工程和谐管理理念并用于实践,组织和参与完成160多项国家和军队重点工程,全部优质,创造了国防工程建设的“18个第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撰写专著5部,获发明专利17项;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带出了一支具有“茂光精神、茂光品格、茂光品牌”特色单位文化,被誉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奉献”的英模团队。个人先后50次获军以上单位奖励,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被评为空军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标兵,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批空军级专家,2003年、2005年两次被评为全军战备工程建设先进个人,2000年、2009年两次作为全国、全军重大典型宣传报道,被评为广东创业之星。被誉为“油罐大王”和“国防工程建设尖兵”。

  http://www.fyjs.cn/viewarticle.php?id=865968

研制过能抵抗重磅爆破弹袭击的新型战机掩蔽库机库防护门和沿海某地下指挥所核电磁脉冲防护工程的林茂光
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建设局局长兼建筑安装大队大队长林茂光,在32年的军旅生涯中,以对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在国防工程建设史上写下一笔笔辉煌的记录:仅各类油罐就建造了800多座,总容量超过100万立方米,被军内外誉为“油罐大王”。他先后30多次立功受奖,其中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是享誉军内外的国防工程建设尖兵。


“誓死拿下大油罐”


今天的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局建筑安装大队,有着一流的装备和精干的队伍,“油罐大王”林茂光的名字,在很多单位眼中已成了信誉和实力的象征。然而,10年前,当林茂光带着安装大队的46名官兵进驻粤北山区承建大型洞库油罐建设工程时,人们投来的却是怀疑的目光。


这项工程是当时全军8个油库扩容工程中投资最高、容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差的工程,14个非标准型的5000立方米钢结构油罐,全部要在大山腹部的洞库里安装。这样大的工程量通常需要4年才能完成,而总部却要求在两年内交付使用。


作为8个工程中唯一由部队组织力量进行施工的工程,几乎没有人相信林茂光能完成任务。安装大队的46人中,只有1名铆工,3名焊工,几乎没有人见过直径比半个篮球场大、8层楼高的大型油罐,一半人甚至不知油罐为何物!在全军油库扩容会上,有人提出要换掉他们。林茂光急了:“如果不能按期完成任务,我林茂光就从当地最高的楼上跳下去!”


1990年春节刚过,林茂光就带着他的46个人登上了海拔1000米的洞库山口。80元钱稻草铺进一个废弃的牛棚,三块石头支起一口大铁锅,家就这样安好了。技术力量不足,干过14个工种的林茂光就白天率大家干活,晚上再给他们讲解如何制图、下料、焊接;没有经费、无法购置材料,他四处出击,找厂家赊到了上万吨急需的钢材和其他建筑材料;没有设备,就请来老师傅把破旧机械一台台修复。


在粤北山区人迹罕见的山洞里,在充满呛人的乙炔气体、铁锈微尘的味道,难以忍受的噪声和刺眼的电焊弧光的施工现场,林茂光和战友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为了提高安装速度,林茂光决定采用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罐顶局部成形等方法,使工效提高了数十倍。11月8日,第一个油罐只剩下了最后一圈板,眼看就要成功了。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由于一个定位拉杆受力过大被撑断,高20余米、重达100多吨的油罐突然旋转着砸了下来!一声巨大的炸响,洞内风沙弥漫,罐体把底层厚厚的钢板砸得卷了起来,变形的油罐位移2米多,把整个洞口堵死了!要不是有几根枕木顶住罐体,站在洞壁边的林茂光和几名战士就会被巨大的罐体与洞壁挤成肉饼。正在施工的20余人全部被扣在了罐体内!


几个月的心血和汗水,顷刻间变成了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废罐。一个个泥人先后从洞里摸索着爬出来。大家呆呆地站着,几个年轻的战士默默地流泪,在脸上冲出一道道泥沟。林茂光清点完人数,暗暗庆幸:竟然一个没少,甚至没有人受伤!


林茂光舒了一口气,对大家说:“我们开个誓师会,重整旗鼓,继续战斗!”他带领官兵们振臂高呼:“活着干,死了算,誓死拿下大油罐!”口号声响彻山谷,气吞山河。


在接下来的3天3夜中,林茂光带着官兵全力以赴,没有离开工地半步。为防止林茂光因疲劳过度从20余米高的罐顶摔下去,官兵们用绳子捆在他身上,轮流跟着他。林茂光和官兵们靠着超越体能极限的拼搏,终于将第一个油罐按时装成!黑暗的山腹中,管道井然,一座大油罐高不见顶……1991年3月5日,第二次来检查工作的总后工作组,看到几个月前连一块钢板都没有的山洞里,突然竖起了一座座大油罐,称赞这是全军油罐安装史上的奇迹———正常要30天才能安装好的5000立方米罐,你们10天就能装好!


艰难和危险铸成辉煌道路的起点,从此,“油罐大王”林茂光名声鹊起。


“产品就是人品,产品不合格就是人品不合格”林茂光懂得,同地方民用建筑相比,国防工程的质量要求更高———它直接关系到未来战争的胜利。因此,他常说:“产品就是人品,产品不合格就是人品不合格。”但是,他的目光没有仅仅停留在“合格”两字上。他要的不是100%的合格,而是100%的优质。为此,林茂光敢向用户大胆承诺:工程终生保修!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我军第三代机库防护门的诞生,就体现了林茂光的这种质量观。


新型战机放置在露天机场上,平时易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损坏,战时可能成为敌人袭击的首要目标。为此,空军决定率先为新型战机建造单机掩蔽库。掩蔽库建好了,可是作为关键环节的机库防护门却卡住了———爆破实验中,某工程队建造的防护门质量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林茂光率队迎难而上。能抵抗重磅爆破弹袭击,这样的要求在我军防护门的设计建造史上是首次提出。何况,由厚钢板和钢纤维混凝土构成的146吨重的机库防护门,还要达到开启灵活、平衡、无卡阻,即使损坏后也能用其他方式开启的要求,要做到这一切,谈何容易!


林茂光亲自担任项目经理,迎接新的挑战: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充实队伍;和专家们一道研究防护门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对原设计未考虑到的问题进行改进;亲自把关,筹集上百种加工件和精良的设备,采购优质钢纤维和高标号水泥……在施工中,作为集焊接、放样、下料、设计、绘图多面手的林茂光天天跟班作业,严抓每一个环节。
南国炎夏,钢板表面温度在烈日炙烤下温度达到六七十摄氏度,站在上面像站在火炉上一般,不少人中暑倒在机场上,林茂光始终坚持到场作业。经过上百次的反复调试和实弹爆破试验表明,机库防护门无论在防护能力、结构形式、启闭方法,还是在修复能力上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从一名普通战士到空军大校,32年来,林茂光走遍大半个中国,把一笔笔辉煌写在他艰难的国防工程建设之路上。在他所参加和负责完成的46项国家和军队重点工程项目质量评定结果上,写的全部是“优良”两字。其中还有近半数是获奖工程。“那都是他用心血熬出来的。”历数过去完成的一项项工程,与林茂光共事10余年的高级工程师黄春堂感慨不已。全军一流的上海崇明机场供油系统工程是在地质复杂,设计不完善的情况下建成的,优质率达100%;沿海某地下指挥所核电磁脉冲防护工程是一项全新的尖端科技工程,林茂光从一无所知起步,最终如期建成超过设计标准的防护装置,填补了我军这项工程施工的空白;他们新近建成的某师飞行员、地勤人员公寓,被空军确定为航空兵师公寓“样板工程”。


“国防工程是人才工程,对人才要真心呵护”


从当初不名一文到年产值逾7000万元,安装大队的实力有了成百倍的增长,而大队的人数却和当初组建时一样多。人虽然还是这么多,但这支队伍的素质却有了质的变化:当初大队只有4名技术人员,如今,30多名各类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构成了大队的主体。


林茂光常说:“国防工程是人才工程,对人才要真心呵护。”他担任安装大队大队长以来,将一颗赤诚之心,一腔关爱之情倾注在干部战士身上,视他们为亲兄弟,千方百计为他们着想。


高级工程师黄春堂到现在还觉得欠了林茂光一笔感情债。1992年,他母亲去世,林茂光闻讯,把自己仅有的4000元积蓄全部拿出来给他;第二年,他父亲患高血压病危,林茂光又想办法给他筹集1万元。事后,黄春堂要还钱,林茂光坚决不收。他对大队官兵们说:“黄春堂父母相继去世,可他硬是挺了过来。干国防工程就是需要这样的刚强汉子,但再刚强的汉子也需要呵护。安装大队就是我们的家,谁有困难,大队都会想着的。”


“而当时,他们一家5口也非常困难,家里只有3个凳子,吃饭时有两人还得站着。”黄春堂一说到这儿眼睛就发红。


1996年,志愿兵王建宇家里失火,家产几乎被烧光。林茂光得知后,先后以王建宇的名义汇去了6万元钱。王建宇的父亲知道儿子是个志愿兵,担心钱的来路不明,来信说:“你要是搞的昧心钱,我们可丢不起这个人!”当他得知内情后,深受感动,再次写信给王建宇:“在这样好的领导手下工作,你不好好干我不依你!”后来,林茂光还专门到浙江嵊县的乡下去看望王建宇的父母。在他的关怀和帮带下,王建宇这个年仅27岁,只有9年兵龄的志愿兵成了全大队的技术骨干,现已是在外负责数千万元工程的项目经理,被评为“军区空军优秀志愿兵标兵”,2次荣立二等功,6次荣立三等功。有多家公司想以重金挖他这个“油罐小王”,都被王建宇拒绝了,“我的事业和家都在安装大队”,他总是这样说。


被返聘回来当民工队长的罗庚臣永远忘不了发生在20年前的那一幕:一颗生锈的钉子扎进他的脚板,为了防止患破伤风,林茂光用嘴贴在他的脚板上吸出污血。“这件事,局长可能早就忘了,但是我今生今世也忘不了……”
在林茂光的精心带领和严格管理下,安装大队上下一心,以队为家,形成了一支献身国防的高素质人才队伍。10年来,安装大队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全大队44人中有70人次立功受奖。


1992年,家产不足10万元的安装大队由大山深处的洞库搬到广州。林茂光用茅竹和油毡盖了600平方米的工棚和仓库,家就这样成了。从此,在这个刮风漏风、下雨漏雨的棚屋里,全大队一住就是5年。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官兵们默默奉献,为国家献上了一项项优质国防工程。1998年,大队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并被总后勤部确定为全军油库设备更新改造、工程施工一级推荐单位。


今天,安装大队漂亮的办公楼和家属楼建成了,现代化厂房建成了,精密车床引进了,CAD建筑设计平台有了,网络中心成立了……过去要作一个月的施工预算,现在半小时就算好了;过去商量施工图纸要林茂光亲自跑来跑去,现在他坐在位于广州的办公室电脑前就可以实现“决胜千里之外”。能够独当一面的高素质人才和专业化的管理相结合,使他能够对多项工程同时实施管理,目前,他就同时对7项在建工程进行着不间断的管理控制……
作为一名与共和国同龄的军人,林茂光说,为构筑不可逾越的国防长城是我毕生的理想。

  林茂光,1968年入伍,现为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建设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少将军衔,广东省政协委员。入伍43年一直战斗在国防工程施工和科研一线,创新了军事工程和谐管理理念并用于实践,组织和参与完成160多项国家和军队重点工程,全部优质,创造了国防工程建设的“18个第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撰写专著5部,获发明专利17项;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带出了一支具有“茂光精神、茂光品格、茂光品牌”特色单位文化,被誉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奉献”的英模团队。个人先后50次获军以上单位奖励,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被评为空军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标兵,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批空军级专家,2003年、2005年两次被评为全军战备工程建设先进个人,2000年、2009年两次作为全国、全军重大典型宣传报道,被评为广东创业之星。被誉为“油罐大王”和“国防工程建设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