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兵补充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2:20:48
尖兵系列中的返回式型号针对苏联及西欧的侦测,后期才开始大范围的对美侦查,以DF-5的服役为起点,我国假想敌开始真正的由苏联转向美国.FSW-1.jpgFSW-1B.jpgZY-2.jpg
 
总参谋部是真正用户

  尖兵系列卫星的决策与使用权同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其各个型号作为我军战略武器系统中结构功能的关键环节,担负着作战目标的发现、识别、定位以及打击毁伤效果评估等重要任务,据用户需求而立项研发,随技术进步而不断完善。
  返回式卫星老当益壮
  返回式胶片成像卫星为航天遥感事业首开先河,三十多年来发展了五个型号,技术成熟,成果斐然。 尖兵曾计划换装高温辐射防热系统。
  尖兵一号(FSW-0):第一代返回式照相普查卫星,1974-1987年间发射10次,9次成功发射与回收,在轨时间3-5天,胶片地面分辨率10米,用于地面固定目标的发现与识别。采用了棱镜扫描全景相机,获得第一批对地摄影相片,但解析度较低,且畸变严重。卫星采用模拟式三轴稳定控制系统,但没有轨道控制系统,因此轨道衰减较快,留轨时间短,亦影响了返回落点的精度。
  尖兵一号甲(FSW-1):第一代返回式照相测绘卫星,用于固定目标定位与制图。主要用途为摄影测绘。相比于要求高分辨率的照相侦察,摄影测绘所需的图像侧重较高的几何精度与较小的畸变,以符合定位与制作地图的要求,因此采用了画幅式大幅面相机,分辨率为10~20米。卫星采用数字式三轴稳定控制系统,但亦没有轨道控制系统。1987-1993年间发射5次,4次成功回收。在轨时间8天。目标定位精度百余米。该型号前两颗星获得的目标定位信息使得我国第一代战略武器(DF-3A、4A、5A)系统真正形成了战斗力。
  尖兵一号乙(FSW-2):第二代返回式照相普查及遥感卫星,采用直接扫描式全景相机或称为节点式全景相机,摄影分辨率达4米。并开始利用剩余的载荷能力搭载其它空间实验。卫星采用数字式三轴稳定控制系统,亦设有轨道控制系统,能每隔数天调整轨道,因此留轨时间得以延长,返回落点精度亦能提高。1992-1996年间发射3次,均成功回收。在轨时间15天,胶片地面分辨率2.5米,比第一代分辨率提高了三倍。该型号的任务已由尖兵三号传输型卫星接替。
  尖兵二号(FSW-4):第一代返回式照相详查卫星,2004-2005年间发射2次,均成功回收。在轨时间27天,胶片地面分辨率0.5米,实现了亚米级成像技术的飞跃。该型号卫星的任务已由尖兵六号传输型卫星接替。
  尖兵四号(FSW-3):第二代返回式照相测绘卫星,2003-2005年间发射3次,均成功回收。在轨时间18天,对地面固定目标定位精度十几米,满足了第二代战略导弹目标定位精度需求,该型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第二代战略武器(DF-5B、DF-31A、DH-10)系统形成实战能力。
  传输型卫星方兴未艾
  近年来,作为国防高新技术重点发展对象,尖兵家族中增添了不少新面孔。
  光电成像数据传输型遥感卫星,能够显著提高情报的实时性,延长卫星的工作寿命,随着CCD相机技术的进步,其地面分辨率接近回收胶卷型的水平,大有取代返回式卫星之势。
  尖兵三号(ZY-2):光电成像数据传输型普查卫星,2000-2004年间发射3次,全部成功,寿命两年,首发星地面分辨率3米,后续星达到1.5米,用以接替尖兵一号乙返回式普查卫星。
  尖兵六号(YG-2):光电成像数据传输型详查卫星,2007年5月发射一次,地面分辨率一米,计算机增强处理后图像地面分辨率0.6米,用以接替尖兵二号返回式详查卫星。
  雷达成像侦察卫星,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可全天候和全天时实时侦察,并能探测到对浅表地下水下目标,与光学成像卫星相比,优越性显而易见。
  尖兵五号(YG-1):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2006年4月发射,地面分辨率5米。
  尖兵七号(YG-3):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2007年11月发射,地面分辨率比尖兵五号有新的提高。
  天链卫星的光荣使命
  数据跟踪与中继卫星,传递地面站对中低轨道侦察卫星的跟踪测控信号,并对卫星获得的图像数据等信息进行中继传输,是实现全球侦察监视并为战略预警提供实时信息传送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全球天基综合信息网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天链一号将打着“为载人航天服务”的旗号发射升空,此后尖兵系列后续新型卫星强大侦察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在北斗二代导航系统指引下我新型导弹武器系统将实现对大纵深战略战役目标的远程实时精确打击。
  
  第二代返回式照相详查卫星,重量显著增加,分辨率大大提高,在轨时间成倍延长,将具备轨道机动能力,可回收更多有效载荷,胶片成像与数据传输并重,预计十一五期间可投入使用。


遥感卫星-1号为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军内代号为尖兵-5号。
遥感卫星-2号在酒泉发射场发射升空,卫星整流罩可以看出不同于遥感卫星1号,为光学成像传输型侦察卫星。军内代号尖兵-6号。

遥感卫星-3号为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类推代号应该为尖兵-7号。
====================================
尖兵-8在研,现在传闻该卫星系统为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星座系统,类似于2006年发射的德国 SAR-LUPE系统,由几颗卫星组成的雷达侦察卫星星座。
尖兵-9在研,是传说中的下一代在轨数字成像光学实时传输侦察卫星,地面分辨率小于0.1米级。

尖兵-10在研,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第三代返回式照相详查卫星,地面分辨率小于0.1米级。
  
中国历代返回式卫星主要参数比较
FSW-0 FSW-1 FSW-2 FSW-3
卫星质量(千克) 1800 2100 2800~3100  
卫星容积(立方米) 7.6 7.6 12.8  
返回有效载荷质量(千克) 260 260 400  
不返回有效载荷质量(千克) 340 450 500~600  
轨道运行时间(天) 3~5 8 15~17  
微重力量级(g) 10-3~10-5 10-3~10-5 10-3~10-5  
轨道倾角(度) 57~68 57~70 57~70  
近地点高度(千米) 172~180 200~210 175~200  
远地点高度(千米) 400~500 300~400 300~400  
轨道周期(分钟) 约90 约90 约90  
运载火箭型号 长征二号C 长征二号C 长征二号D 长征二号C或D

中国返回式卫星历次任务一览(按时间排列)
卫星序号 发射日期 返回日期 起飞质量(千克) 返回质量(千克) 近地点高度(千米) 远地点高度(千米) 轨道周期(分钟) 轨道倾角(度)
FSW-0-1 1974年11月5日 未入轨 1790 - - - - -
FSW-0-2 1975年11月26日 1975年11月29日 1790 600 181 495 91.2 63.0
FSW-0-3 1976年12月7日 1976年12月10日 1790 600 172 492 91.2 59.5
FSW-0-4 1978年1月26日 1978年1月29日 1810 650 169 488 91.2 57.0
FSW-0-5 1982年9月9日 1982年9月14日 1780 610 177 407 90.2 63.0
FSW-0-6 1983年8月19日 1983年8月24日 1840 630 175 404 90.2 63.3
FSW-0-7 1984年9月12日 1984年9月17日 1810 620 178 415 90.3 68.0
FSW-0-8 1985年10月21日 1985年10月26日 1810 620 175 409 90.2 63.0
FSW-0-9 1986年10月6日 1986年10月11日 1770 610 176 402 90.2 57.0
FSW-0-10 1987年8月5日 1987年8月10日 1810 650 172 410 90.2 63.0
FSW-1-1 1987年9月9日 1987年9月17日 2070 610 208 323 89.7 63.0
FSW-1-2 1988年8月5日 1988年8月13日 2130 640 208 326 89.7 62.8
FSW-1-3 1990年10月5日 1990年10月13日 2080 650 206 308 89.6 57.1
FSW-2-1 1992年8月9日 1992年8月25日 2590 640 175 353 89.1 63.1
FSW-1-4 1992年10月6日 1992年10月13日 2060 600 211 315 89.8 63.0
FSW-1-5 1993年10月8日 未按计划返回 2100 (650) 214 317 89.6 56.9
FSW-2-2 1994年7月3日 1994年7月18日 2760 770 178 333 89.5 62.9
FSW-2-3 1996年10月20日 1996年11月4日 2970 770 176 354 89.7 63.0
FSW-3-1 2003年11月3日 2003年11月21日  
FSW-3-2 2004年8月29日 2004年9月25日  
FSW-3-3 2004年9月27日 2004年10月15日  
FSW-3-4 2005年8月2日 2005年8月29日  
FSW-3-5 2005年8月29日 2005年10月17日  
SJ-8 2006年9月9日 2006年9月24日 3000  173 336 89.60 63.0尖兵系列中的返回式型号针对苏联及西欧的侦测,后期才开始大范围的对美侦查,以DF-5的服役为起点,我国假想敌开始真正的由苏联转向美国.FSW-1.jpgFSW-1B.jpgZY-2.jpg
 
总参谋部是真正用户

  尖兵系列卫星的决策与使用权同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其各个型号作为我军战略武器系统中结构功能的关键环节,担负着作战目标的发现、识别、定位以及打击毁伤效果评估等重要任务,据用户需求而立项研发,随技术进步而不断完善。
  返回式卫星老当益壮
  返回式胶片成像卫星为航天遥感事业首开先河,三十多年来发展了五个型号,技术成熟,成果斐然。 尖兵曾计划换装高温辐射防热系统。
  尖兵一号(FSW-0):第一代返回式照相普查卫星,1974-1987年间发射10次,9次成功发射与回收,在轨时间3-5天,胶片地面分辨率10米,用于地面固定目标的发现与识别。采用了棱镜扫描全景相机,获得第一批对地摄影相片,但解析度较低,且畸变严重。卫星采用模拟式三轴稳定控制系统,但没有轨道控制系统,因此轨道衰减较快,留轨时间短,亦影响了返回落点的精度。
  尖兵一号甲(FSW-1):第一代返回式照相测绘卫星,用于固定目标定位与制图。主要用途为摄影测绘。相比于要求高分辨率的照相侦察,摄影测绘所需的图像侧重较高的几何精度与较小的畸变,以符合定位与制作地图的要求,因此采用了画幅式大幅面相机,分辨率为10~20米。卫星采用数字式三轴稳定控制系统,但亦没有轨道控制系统。1987-1993年间发射5次,4次成功回收。在轨时间8天。目标定位精度百余米。该型号前两颗星获得的目标定位信息使得我国第一代战略武器(DF-3A、4A、5A)系统真正形成了战斗力。
  尖兵一号乙(FSW-2):第二代返回式照相普查及遥感卫星,采用直接扫描式全景相机或称为节点式全景相机,摄影分辨率达4米。并开始利用剩余的载荷能力搭载其它空间实验。卫星采用数字式三轴稳定控制系统,亦设有轨道控制系统,能每隔数天调整轨道,因此留轨时间得以延长,返回落点精度亦能提高。1992-1996年间发射3次,均成功回收。在轨时间15天,胶片地面分辨率2.5米,比第一代分辨率提高了三倍。该型号的任务已由尖兵三号传输型卫星接替。
  尖兵二号(FSW-4):第一代返回式照相详查卫星,2004-2005年间发射2次,均成功回收。在轨时间27天,胶片地面分辨率0.5米,实现了亚米级成像技术的飞跃。该型号卫星的任务已由尖兵六号传输型卫星接替。
  尖兵四号(FSW-3):第二代返回式照相测绘卫星,2003-2005年间发射3次,均成功回收。在轨时间18天,对地面固定目标定位精度十几米,满足了第二代战略导弹目标定位精度需求,该型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第二代战略武器(DF-5B、DF-31A、DH-10)系统形成实战能力。
  传输型卫星方兴未艾
  近年来,作为国防高新技术重点发展对象,尖兵家族中增添了不少新面孔。
  光电成像数据传输型遥感卫星,能够显著提高情报的实时性,延长卫星的工作寿命,随着CCD相机技术的进步,其地面分辨率接近回收胶卷型的水平,大有取代返回式卫星之势。
  尖兵三号(ZY-2):光电成像数据传输型普查卫星,2000-2004年间发射3次,全部成功,寿命两年,首发星地面分辨率3米,后续星达到1.5米,用以接替尖兵一号乙返回式普查卫星。
  尖兵六号(YG-2):光电成像数据传输型详查卫星,2007年5月发射一次,地面分辨率一米,计算机增强处理后图像地面分辨率0.6米,用以接替尖兵二号返回式详查卫星。
  雷达成像侦察卫星,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可全天候和全天时实时侦察,并能探测到对浅表地下水下目标,与光学成像卫星相比,优越性显而易见。
  尖兵五号(YG-1):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2006年4月发射,地面分辨率5米。
  尖兵七号(YG-3):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2007年11月发射,地面分辨率比尖兵五号有新的提高。
  天链卫星的光荣使命
  数据跟踪与中继卫星,传递地面站对中低轨道侦察卫星的跟踪测控信号,并对卫星获得的图像数据等信息进行中继传输,是实现全球侦察监视并为战略预警提供实时信息传送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全球天基综合信息网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天链一号将打着“为载人航天服务”的旗号发射升空,此后尖兵系列后续新型卫星强大侦察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在北斗二代导航系统指引下我新型导弹武器系统将实现对大纵深战略战役目标的远程实时精确打击。
  
  第二代返回式照相详查卫星,重量显著增加,分辨率大大提高,在轨时间成倍延长,将具备轨道机动能力,可回收更多有效载荷,胶片成像与数据传输并重,预计十一五期间可投入使用。


遥感卫星-1号为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军内代号为尖兵-5号。
遥感卫星-2号在酒泉发射场发射升空,卫星整流罩可以看出不同于遥感卫星1号,为光学成像传输型侦察卫星。军内代号尖兵-6号。

遥感卫星-3号为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类推代号应该为尖兵-7号。
====================================
尖兵-8在研,现在传闻该卫星系统为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星座系统,类似于2006年发射的德国 SAR-LUPE系统,由几颗卫星组成的雷达侦察卫星星座。
尖兵-9在研,是传说中的下一代在轨数字成像光学实时传输侦察卫星,地面分辨率小于0.1米级。

尖兵-10在研,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第三代返回式照相详查卫星,地面分辨率小于0.1米级。
  
中国历代返回式卫星主要参数比较
FSW-0 FSW-1 FSW-2 FSW-3
卫星质量(千克) 1800 2100 2800~3100  
卫星容积(立方米) 7.6 7.6 12.8  
返回有效载荷质量(千克) 260 260 400  
不返回有效载荷质量(千克) 340 450 500~600  
轨道运行时间(天) 3~5 8 15~17  
微重力量级(g) 10-3~10-5 10-3~10-5 10-3~10-5  
轨道倾角(度) 57~68 57~70 57~70  
近地点高度(千米) 172~180 200~210 175~200  
远地点高度(千米) 400~500 300~400 300~400  
轨道周期(分钟) 约90 约90 约90  
运载火箭型号 长征二号C 长征二号C 长征二号D 长征二号C或D

中国返回式卫星历次任务一览(按时间排列)
卫星序号 发射日期 返回日期 起飞质量(千克) 返回质量(千克) 近地点高度(千米) 远地点高度(千米) 轨道周期(分钟) 轨道倾角(度)
FSW-0-1 1974年11月5日 未入轨 1790 - - - - -
FSW-0-2 1975年11月26日 1975年11月29日 1790 600 181 495 91.2 63.0
FSW-0-3 1976年12月7日 1976年12月10日 1790 600 172 492 91.2 59.5
FSW-0-4 1978年1月26日 1978年1月29日 1810 650 169 488 91.2 57.0
FSW-0-5 1982年9月9日 1982年9月14日 1780 610 177 407 90.2 63.0
FSW-0-6 1983年8月19日 1983年8月24日 1840 630 175 404 90.2 63.3
FSW-0-7 1984年9月12日 1984年9月17日 1810 620 178 415 90.3 68.0
FSW-0-8 1985年10月21日 1985年10月26日 1810 620 175 409 90.2 63.0
FSW-0-9 1986年10月6日 1986年10月11日 1770 610 176 402 90.2 57.0
FSW-0-10 1987年8月5日 1987年8月10日 1810 650 172 410 90.2 63.0
FSW-1-1 1987年9月9日 1987年9月17日 2070 610 208 323 89.7 63.0
FSW-1-2 1988年8月5日 1988年8月13日 2130 640 208 326 89.7 62.8
FSW-1-3 1990年10月5日 1990年10月13日 2080 650 206 308 89.6 57.1
FSW-2-1 1992年8月9日 1992年8月25日 2590 640 175 353 89.1 63.1
FSW-1-4 1992年10月6日 1992年10月13日 2060 600 211 315 89.8 63.0
FSW-1-5 1993年10月8日 未按计划返回 2100 (650) 214 317 89.6 56.9
FSW-2-2 1994年7月3日 1994年7月18日 2760 770 178 333 89.5 62.9
FSW-2-3 1996年10月20日 1996年11月4日 2970 770 176 354 89.7 63.0
FSW-3-1 2003年11月3日 2003年11月21日  
FSW-3-2 2004年8月29日 2004年9月25日  
FSW-3-3 2004年9月27日 2004年10月15日  
FSW-3-4 2005年8月2日 2005年8月29日  
FSW-3-5 2005年8月29日 2005年10月17日  
SJ-8 2006年9月9日 2006年9月24日 3000  173 336 89.60 63.0
问个菜鸟问题,间谍卫星为什么要回收?为什么要提胶片?

难道图像不是数字化的?
原帖由 warz 于 2009-3-2 23:20 发表
问个菜鸟问题,间谍卫星为什么要回收?为什么要提胶片?

难道图像不是数字化的?


6,70年代就有照相侦察卫星咧,那时候有CCD咩?
土鳖国技术比较落后,CCD器件一直是瓶颈,所以只能用胶片咧.:D
最近情况有所改善
原帖由 zi_exnium 于 2009-3-2 23:30 发表
6,70年代就有照相侦察卫星咧,那时候有CCD咩?
土鳖国技术比较落后,CCD器件一直是瓶颈,所以只能用胶片咧.:D
最近情况有所改善


:L

无比惭愧
其实胶片得清晰度还是比CCD要高得,只是少以前相当一段时间是如此。美国很长时间都是数字照片与胶片互相辅助。另外我们在数字图像上技术差距还是很大的。
请注明原帖来源:虚幻航天版,《我国尖兵系列卫星发展脉络》,东方红,2008-03-26
http://www.war-sky.com/forum/htm_data/18/0803/249375.html
到现在,照相底片仍然有CCD无法取代的一些优势。别的不说,当前1亿像素对CCD是非常高的,对照相底片这算个啥?
航天飞机当时设计成现在这个样子,也是考虑了要有足够的侧滑能力,这样可以担负紧急侦察任务,上天转一圈就带着胶卷下来。

美国当初搞战略侦察的时候,返回式照相侦察卫星就象不要钱似的往天上猛打。
原帖由 mir-2 于 2009-3-2 22:05 发表
尖兵系列中的返回式型号针对苏联及西欧的侦测,后期才开始大范围的对美侦查,以DF-5的服役为起点,我国假想敌开始真正的由苏联转向美国.943400943401943402
 
总参谋部是真正用户

  尖兵系列卫星的决策与使用 ...


LZ转贴别人的原创文章就注明ZT,这样感觉像是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
ZT应该要注明。这是DFH老兄的作品。

加的第3幅图是FY-1吧

其实象现在KH的0.1m的能力,上过天的最好的胶片相机也不过如此了。航天飞机的那个能力是当年设计时的要求(70年代),实际也没用过
总之上次地震以后不能1天内提供卫星照片,说明国内间谍卫星基本属于白忙了。
原帖由 warz 于 2009-3-3 17:14 发表
总之上次地震以后不能1天内提供卫星照片,说明国内间谍卫星基本属于白忙了。

也不叫白忙
主要是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数量太少了(毕竟不是超级大国),轨道调整忙不过来
至于光学卫星,由于天气原因,各国实际上都是14日才拍到
原帖由 warz 于 2009-3-2 23:20 发表
问个菜鸟问题,间谍卫星为什么要回收?为什么要提胶片?

难道图像不是数字化的?

解析度啊。
本资料系多方来源汇编而成,本人难以一一找到出处,尽后定将详细列出,见谅.
       另,胶卷返回式卫星有造价低廉等长处,且胶卷的分辨率也不是数子成像能轻易超越的.
学习了
:D
实际上现在一流的光电成像侦查卫星已经接近当年胶片型侦查卫星的最高水平。美国的那个不谈了,法国的800km轨道上0.5m的太阳神2,新的民用GEOEYE等卫星都接近了当年的最好水平。再考虑到胶片型的局限,传输型占据主流的局面是不可能改变的。

焦平面上CCD器件的尺度是远大于胶片的像素,但是它可以把焦距做长啊。反正可以用好几年,花些钱也值得

胶片型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相对廉价和快速的拥有高分辨率能力,这个对有些国家,比如我国,还是有意义的。
原帖由 shh 于 2009-3-3 15:50 发表
ZT应该要注明。这是DFH老兄的作品。
加的第3幅图是FY-1吧
其实象现在KH的0.1m的能力,上过天的最好的胶片相机也不过如此了。航天飞机的那个能力是当年设计时的要求(70年代),实际也没用过

谁家的间谍卫星是老盯着自己的国土的?
原帖由 shh 于 2009-3-4 13:51 发表
实际上现在一流的光电成像侦查卫星已经接近当年胶片型侦查卫星的最高水平。美国的那个不谈了,法国的800km轨道上0.5m的太阳神2,新的民用GEOEYE等卫星都接近了当年的最好水平。再考虑到胶片型的局限,传输型占据主流 ...

美国人给阿波罗找登月着陆点的那些轨道器用的是星上冲洗传真下传,在离月面十来公里距离上拍的高清晰度画面,想想都很high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