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眼中的中国车 特约撰稿人试驾MG5和比亚迪G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03:53
我初次驾驶中国国产车是在2002年,当时驾驶的是吉利"豪情"。再前一年在上海国际车展上,我第一次遇见吉利的李书福董事长,当时他曾充满激情地对我说,总有一天能够生产出像日本车那样的汽车。不过,当时的"豪情"只是能够实现汽车载人和行驶的基本功能,给我感觉像是在恶劣环境下用了10年而且曾经发生过事故的日本二手车。

  后来,我成为《汽车之友》的撰稿人,试驾过几十台中国产的汽车。我的印象是,每年中国汽车都会进步。两年前在选择汽车之友年度优秀车型时,我试驾了吉利的"帝豪",与我10年前试驾的"豪情"感觉完全不同。同时试驾的奇瑞"风云2代"和长安"翔悦",也都在我预想的水平之上。

  我对一辆汽车的评价,都是从座位调整开始的。首先调整座椅前后位置,使刹车踏板踩到底时腿不用向前伸,然后调整座椅靠背角度,使操作方向盘时不用向前伸手。座位姿势调整是驾驶最基本的东西,能不能达到自己舒服的姿势,是我对一辆车最初的评价项目。有些车型,配备了很多座位调节机构,甚至还有方向盘位置调节功能,但都达不到我理想的驾驶姿势。近年来有不少这样的日本车出现。



  座椅调整完后,我就开始慢慢往前开。当大家遇到初次见面的人时,都会先打个招呼,握下手,然后慢慢观察对方的性格,汽车评价也是如此。慢慢踩下油门观察车速变化情况是否与自己想象的一致,在不同车速时加速感觉是否不一样。我会在时速60km/h以内,先熟悉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特性。

  接下来验证的是刹车。通过油门控制车速,然后踩下刹车,验证脚踩的力量和制动力的关系。同时验证方向盘转动角度和转动速度不同时车辆姿势的改变。现在大部分汽车都装有助力转向装置。但是有很多车在车速和方向盘转角变化时车辆的可操作性会有变化。同时,也有很多车由于车速不同引起助力大小的变化,使得车辆行驶路线和方向会有不同。

  在时速5-60km/h的范围内,重复这些基础操作,差不多就能认识到这辆车一半的特性。同时,在这种车速下,我也能够验证悬架的动作,以及获取减振器的伸缩、轮胎从路面受到的反作用力及车身振动等方面的信息。

  当对车子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后,我就开始慢慢加速。试驾过程中,会在山路、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等不同路况下进行测试。我在日本试驾时,会把车开回家3到4天,通过日常驾车来感受这辆车,如果有些小缺点,通过几天的驾驶就会习惯。换句话说,能够适应的缺点就不是什么大的缺点。但是,也有些汽车我从心里就适应不了。当在高速上行驶2小时后,你就能体会到设计得好的汽车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

  大众、宝马和奥迪等生产的汽车,都能够连续驾驶5小时以上,而保时捷在高速驾驶时基本上感觉不到疲劳,我觉得开着就是种享受。但日本车中,和大众汽车感觉接近的车型很少。我平时喜欢开马自达RX-8,但主要原因是信任马自达的技术,家里还有一辆Lotus,但平时开得很少。在日本大城市的拥堵路段上开Lotus真是有点痛苦。






  言归正传,这次试驾的比亚迪"G6"手动挡,听说是一款刚刚发售的车型。在坐姿调整方面,我基本没感到有什么不满,发动机在低速时感觉有力,慢慢踩下油门,扭矩就逐渐增加。一直测试到转速上限,感觉发动机素质相当不错,但是离合器的感觉不太好。刹车在轻轻踩下时作用很小,再用力踩下去时制动力才上来。当处于下坡山路车辆转弯等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控制车速会有一些小小的不安。






  经过2天的试驾,我对G6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车辆振动噪声比想象的要小,如果变速箱的齿轮加工精度更高的话会是一辆更好的车。目前的情况是,当驱动力消失(松开油门),发动机转速下降的振动会传递到方向盘和驾驶室内。日本车对这种振动噪声的处理已经很完善了。还有,轮胎的性能不太好。当汽车转弯比较大时踩下刹车,负重向前轮集中,这时感觉保持车辆正确前进方向的力不太够。




  但听说G6的销售价格在10万元左右,在这个价位上这车已经是很不错了。坐在上面感觉很柔软,悬架的行程也足够。车辆的行驶性能中,轮胎和减振各占一半,如果比亚迪每年都在轮胎的改良和减振的调整上更进一步的话,这个车会更好些。

  试驾的另一台车是MG5,听说是与大众高尔夫对抗的车型,我抱有很大的期待,但我试驾的是自动挡车型,感觉一般,可能的话想再试驾一下手动挡车型。


  这款车外形很不错。这是MG罗孚英国工作室的作品,紧绷的车体表面看上去表情非常好。室内的造型也很有魅力,坐在驾驶席上,感觉下半身被适度包入而上半身又是适度开放。调节操作也很简单,在短时间的试驾过程中也没发现座位有什么缺点。这些都是MG罗孚设计的经验所在。

  由于是开车,没能在副驾驶座位上体验一下,但从轮胎的反馈及副驾座位表面振动来看,舒适性可能不太好。现在车上装的是205/55 R16的玛吉斯轮胎(泥地和积雪路兼用),我觉得如果使用公路专用轮胎会使乘坐性更好一些。




  刹车系统也让人缺乏信赖感,没有调校好。

  刹车踏板刚踩下去一点时基本上没有制动力,再多踩点时制动力急剧上升。悬架装置和减振系统调整得不错,通过凹凸不平的路面时没有什么不愉快的感觉。







  比亚迪G6和名爵MG5都是刚开始生产的车型,细节改良都是要慢慢做起。不论日本车还是欧洲车,生产初期给人印象不好的车也有很多。我不知道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每年在多大程度上对在售车辆进行改进。如果能够得到良好的改进,成熟的G6和MG5应该会给人更好的印象。

  G6和4年前试驾的F3对比完成度要高得多。我最关心的是多年使用后的耐用性。日本车在用了7到8年后车况的恶化很明显,而大众高尔夫在用了10年后,在更换了减振器等部件后还是很好用。这是日本车与欧洲车、特别是德国车之间的差距。

  我就此事询问了日本汽车制造商的技术人员,他们说,高尔夫的车体造价较高,日本车没有那么高的预算用在这上面,非常羡慕高尔夫的开发环境。而每当问起德国的技术人员,他们一定会说,在德国高速公路有不限速区间,时速达到200km/h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想在时速200km/h时还有控制余量,在设计阶段就必须设想车速在200km/h以上。

  对汽车行驶性能影响最大的就是车体。中国国产车在车体的组装精度上还有欠缺,组装精度高就要求钢板的成型精度和焊接精度都要高。日本车在这个领域花了20年时间才能够确保精度。

  虽然这么说,考虑到与合资品牌的价格差异,G6和MG5已经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了。在没有使用日本车上那些较好的零部件的情况下,这两款车的组装精度和品质管理都是优秀的。欧洲车虽然设计很优秀,但零件价格比日本车要高不少。

  《汽车之友》的同行经常问我,要过多久中国国产车能够和日本车平起平坐?我的回答是,中国车已经在某些层面上和日本车处于平等地位了。时速80km/h以下时,两者的行驶性能并没有很大差别。虽然噪声和振动抑制方面日本车做得比较好,但作为汽车的基本性能来说基本是同一水平的。换句话说,日本车在这个水平上已经没有什么可进步的了。

  如果比亚迪能够让G6的生产成本上升,采用更高精度的零部件,提高车体的组装精度 ,就能在振动噪声方面与日本车并列。在这过程中最终价格会有20%到30%的上升,但在便宜的同时这款车就具备了汽车的魅力来吸引人。这样一来,G6应该能够成为本田"雅阁"的竞争对手。

  还有几年中国车能达到日本车的水平?虽然不能给出一个特别具体的时间,但认真考虑到汽车的精度水平,我估计大概还有3年。为了提高精度原有的生产设备也必须重新评估改进。外部采购的零件也都必须使用排名前两位的。如果中国汽车制造企业能够做到这些的话,将会把很多日本车逼入困境



http://auto.hexun.com/2013-02-21/151314319.html我初次驾驶中国国产车是在2002年,当时驾驶的是吉利"豪情"。再前一年在上海国际车展上,我第一次遇见吉利的李书福董事长,当时他曾充满激情地对我说,总有一天能够生产出像日本车那样的汽车。不过,当时的"豪情"只是能够实现汽车载人和行驶的基本功能,给我感觉像是在恶劣环境下用了10年而且曾经发生过事故的日本二手车。

  后来,我成为《汽车之友》的撰稿人,试驾过几十台中国产的汽车。我的印象是,每年中国汽车都会进步。两年前在选择汽车之友年度优秀车型时,我试驾了吉利的"帝豪",与我10年前试驾的"豪情"感觉完全不同。同时试驾的奇瑞"风云2代"和长安"翔悦",也都在我预想的水平之上。

  我对一辆汽车的评价,都是从座位调整开始的。首先调整座椅前后位置,使刹车踏板踩到底时腿不用向前伸,然后调整座椅靠背角度,使操作方向盘时不用向前伸手。座位姿势调整是驾驶最基本的东西,能不能达到自己舒服的姿势,是我对一辆车最初的评价项目。有些车型,配备了很多座位调节机构,甚至还有方向盘位置调节功能,但都达不到我理想的驾驶姿势。近年来有不少这样的日本车出现。



  座椅调整完后,我就开始慢慢往前开。当大家遇到初次见面的人时,都会先打个招呼,握下手,然后慢慢观察对方的性格,汽车评价也是如此。慢慢踩下油门观察车速变化情况是否与自己想象的一致,在不同车速时加速感觉是否不一样。我会在时速60km/h以内,先熟悉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特性。

  接下来验证的是刹车。通过油门控制车速,然后踩下刹车,验证脚踩的力量和制动力的关系。同时验证方向盘转动角度和转动速度不同时车辆姿势的改变。现在大部分汽车都装有助力转向装置。但是有很多车在车速和方向盘转角变化时车辆的可操作性会有变化。同时,也有很多车由于车速不同引起助力大小的变化,使得车辆行驶路线和方向会有不同。

  在时速5-60km/h的范围内,重复这些基础操作,差不多就能认识到这辆车一半的特性。同时,在这种车速下,我也能够验证悬架的动作,以及获取减振器的伸缩、轮胎从路面受到的反作用力及车身振动等方面的信息。

  当对车子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后,我就开始慢慢加速。试驾过程中,会在山路、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等不同路况下进行测试。我在日本试驾时,会把车开回家3到4天,通过日常驾车来感受这辆车,如果有些小缺点,通过几天的驾驶就会习惯。换句话说,能够适应的缺点就不是什么大的缺点。但是,也有些汽车我从心里就适应不了。当在高速上行驶2小时后,你就能体会到设计得好的汽车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

  大众、宝马和奥迪等生产的汽车,都能够连续驾驶5小时以上,而保时捷在高速驾驶时基本上感觉不到疲劳,我觉得开着就是种享受。但日本车中,和大众汽车感觉接近的车型很少。我平时喜欢开马自达RX-8,但主要原因是信任马自达的技术,家里还有一辆Lotus,但平时开得很少。在日本大城市的拥堵路段上开Lotus真是有点痛苦。






  言归正传,这次试驾的比亚迪"G6"手动挡,听说是一款刚刚发售的车型。在坐姿调整方面,我基本没感到有什么不满,发动机在低速时感觉有力,慢慢踩下油门,扭矩就逐渐增加。一直测试到转速上限,感觉发动机素质相当不错,但是离合器的感觉不太好。刹车在轻轻踩下时作用很小,再用力踩下去时制动力才上来。当处于下坡山路车辆转弯等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控制车速会有一些小小的不安。






  经过2天的试驾,我对G6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车辆振动噪声比想象的要小,如果变速箱的齿轮加工精度更高的话会是一辆更好的车。目前的情况是,当驱动力消失(松开油门),发动机转速下降的振动会传递到方向盘和驾驶室内。日本车对这种振动噪声的处理已经很完善了。还有,轮胎的性能不太好。当汽车转弯比较大时踩下刹车,负重向前轮集中,这时感觉保持车辆正确前进方向的力不太够。




  但听说G6的销售价格在10万元左右,在这个价位上这车已经是很不错了。坐在上面感觉很柔软,悬架的行程也足够。车辆的行驶性能中,轮胎和减振各占一半,如果比亚迪每年都在轮胎的改良和减振的调整上更进一步的话,这个车会更好些。

  试驾的另一台车是MG5,听说是与大众高尔夫对抗的车型,我抱有很大的期待,但我试驾的是自动挡车型,感觉一般,可能的话想再试驾一下手动挡车型。


  这款车外形很不错。这是MG罗孚英国工作室的作品,紧绷的车体表面看上去表情非常好。室内的造型也很有魅力,坐在驾驶席上,感觉下半身被适度包入而上半身又是适度开放。调节操作也很简单,在短时间的试驾过程中也没发现座位有什么缺点。这些都是MG罗孚设计的经验所在。

  由于是开车,没能在副驾驶座位上体验一下,但从轮胎的反馈及副驾座位表面振动来看,舒适性可能不太好。现在车上装的是205/55 R16的玛吉斯轮胎(泥地和积雪路兼用),我觉得如果使用公路专用轮胎会使乘坐性更好一些。




  刹车系统也让人缺乏信赖感,没有调校好。

  刹车踏板刚踩下去一点时基本上没有制动力,再多踩点时制动力急剧上升。悬架装置和减振系统调整得不错,通过凹凸不平的路面时没有什么不愉快的感觉。







  比亚迪G6和名爵MG5都是刚开始生产的车型,细节改良都是要慢慢做起。不论日本车还是欧洲车,生产初期给人印象不好的车也有很多。我不知道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每年在多大程度上对在售车辆进行改进。如果能够得到良好的改进,成熟的G6和MG5应该会给人更好的印象。

  G6和4年前试驾的F3对比完成度要高得多。我最关心的是多年使用后的耐用性。日本车在用了7到8年后车况的恶化很明显,而大众高尔夫在用了10年后,在更换了减振器等部件后还是很好用。这是日本车与欧洲车、特别是德国车之间的差距。

  我就此事询问了日本汽车制造商的技术人员,他们说,高尔夫的车体造价较高,日本车没有那么高的预算用在这上面,非常羡慕高尔夫的开发环境。而每当问起德国的技术人员,他们一定会说,在德国高速公路有不限速区间,时速达到200km/h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想在时速200km/h时还有控制余量,在设计阶段就必须设想车速在200km/h以上。

  对汽车行驶性能影响最大的就是车体。中国国产车在车体的组装精度上还有欠缺,组装精度高就要求钢板的成型精度和焊接精度都要高。日本车在这个领域花了20年时间才能够确保精度。

  虽然这么说,考虑到与合资品牌的价格差异,G6和MG5已经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了。在没有使用日本车上那些较好的零部件的情况下,这两款车的组装精度和品质管理都是优秀的。欧洲车虽然设计很优秀,但零件价格比日本车要高不少。

  《汽车之友》的同行经常问我,要过多久中国国产车能够和日本车平起平坐?我的回答是,中国车已经在某些层面上和日本车处于平等地位了。时速80km/h以下时,两者的行驶性能并没有很大差别。虽然噪声和振动抑制方面日本车做得比较好,但作为汽车的基本性能来说基本是同一水平的。换句话说,日本车在这个水平上已经没有什么可进步的了。

  如果比亚迪能够让G6的生产成本上升,采用更高精度的零部件,提高车体的组装精度 ,就能在振动噪声方面与日本车并列。在这过程中最终价格会有20%到30%的上升,但在便宜的同时这款车就具备了汽车的魅力来吸引人。这样一来,G6应该能够成为本田"雅阁"的竞争对手。

  还有几年中国车能达到日本车的水平?虽然不能给出一个特别具体的时间,但认真考虑到汽车的精度水平,我估计大概还有3年。为了提高精度原有的生产设备也必须重新评估改进。外部采购的零件也都必须使用排名前两位的。如果中国汽车制造企业能够做到这些的话,将会把很多日本车逼入困境



http://auto.hexun.com/2013-02-21/151314319.html
这哥们一向是个hkc。他要试驾了观致估计要吓尿。
看看日本人有多么居安思危 国产车争口气吧
BYD = 比Bi 亚Ya 迪Di
  的英文缩写,应该叫做是拼音缩写,更准确一点哦 ...
你的样子模胡了 发表于 2013-2-21 14:31
BYD = 比Bi 亚Ya 迪Di
  的英文缩写,应该叫做是拼音缩写,更准确一点哦 ...
反了,比亚迪是BYD的中文音译。
这哥们也是个德车粉啊
要说个人观点,我不认为德国车比日本车高明多少。
这个牧野茂雄 特别捧德国车, 把丰田踩的比日产还低,奇怪的家伙.
慈悲为怀 发表于 2013-2-21 15:43
这哥们也是个德车粉啊
要说个人观点,我不认为德国车比日本车高明多少。

由于理念不同 德国的东西日本做不到 日本的东西同样德国也做不到  但整体而言德车确实要比日车高明不少
哎?居然没吐槽MG5那软弱的动力么?


看看十年以后的可靠性比较。我就是没有在5年后及时把途安处理掉,才吃了不少苦头。
大众在5年以后有一个故障跃升。

看看十年以后的可靠性比较。我就是没有在5年后及时把途安处理掉,才吃了不少苦头。
大众在5年以后有一个故障跃升。
造汽 发表于 2013-2-21 16:34
看看十年以后的可靠性比较。我就是没有在5年后及时把途安处理掉,才吃了不少苦头。
大众在5年以后有一个故 ...
我就有一点没搞明白,难道说是大众的质量控制上出了问题?
就是说,缺乏日系车辆的“质量一致性”或者是“质量稳定性”这种情况……
因为之前家里的人接触过几辆大众的车(1994年款白色化油器版普通桑塔纳GLS,同时期奥迪100,早期批次桑塔纳3000,电喷版普通桑塔纳GLI),基本感觉(除了桑塔纳3000以外)还是不错的……
难道是大众的汽车对驾驶人的要求比较高么?
比如驾驶人要有较高的汽车保养和维护知识,同时经常检查维护汽车,对异动的部分进行检查调整甚至维修?
BYD希望你真的能毙外敌。
此人深知国内的车主喜欢听啥说话,不就是混饭吃嘛。

职院学生0803 发表于 2013-2-21 22:46
我就有一点没搞明白,难道说是大众的质量控制上出了问题?
就是说,缺乏日系车辆的“质量一致性”或者是 ...


不需要,大肆呕吐的质量问题是流程质量控制能力弱,片面依赖检验和返工,对供应商质量要求也不高。
例如,同样是康提能偷的传感器,给大众的质量标准就要明显低于这里各位提到的铃木和日产,让步接收
的几率更高,这大概跟我的ABS出问题的传感器有关联。

大肆呕吐的制造质量管理理念不是内建质量,也就是从流程的每一步把质量“造进去”,而是依赖最后的检验,
巴汽和本茨也基本是这样,有些地方还不如大肆呕吐,比如巴汽和本茨的返工区域基本上与制造区域一样大,
每辆车都要返工,而大肆呕吐还不至于如此,可能也因为不算所谓豪华车吧。虽然检验,如他们痴迷的高技术
检验方式,可以检验出缺陷,但是质量检验只能找到冰山的水上部分,其整体质量建立能力是远不如内建质量
体制的,虽然成本更高,但这种成本并不带来质量红利。

此外过于激进的技术堆砌也导致可靠性的下降,这一点,巴汽更严重。

这几个问题综合起来,可以理出为何大肆呕吐的质量水平比较低的头绪。

今天(23日)路过魔都南京路美术馆对面的破鞋4S店,居然看到店堂里高悬白色标语:“维权!“保尸捷”最要命,170万车子自燃!”
等我看完美术展览出来去开车,看见标语去掉了,估计与车主达成了一定的解决方案。
这不由得想起前几年业内的一个共识,保时捷约在10年前推行精益生产,其质量在JD Power等一系列评估中一路飙升,
进入第一梯队。但是我也看到这两年又出现滑坡,尤其是2012年,这与保时捷被大众收购,也许也存在着关联。
职院学生0803 发表于 2013-2-21 22:46
我就有一点没搞明白,难道说是大众的质量控制上出了问题?
就是说,缺乏日系车辆的“质量一致性”或者是 ...


不需要,大肆呕吐的质量问题是流程质量控制能力弱,片面依赖检验和返工,对供应商质量要求也不高。
例如,同样是康提能偷的传感器,给大众的质量标准就要明显低于这里各位提到的铃木和日产,让步接收
的几率更高,这大概跟我的ABS出问题的传感器有关联。

大肆呕吐的制造质量管理理念不是内建质量,也就是从流程的每一步把质量“造进去”,而是依赖最后的检验,
巴汽和本茨也基本是这样,有些地方还不如大肆呕吐,比如巴汽和本茨的返工区域基本上与制造区域一样大,
每辆车都要返工,而大肆呕吐还不至于如此,可能也因为不算所谓豪华车吧。虽然检验,如他们痴迷的高技术
检验方式,可以检验出缺陷,但是质量检验只能找到冰山的水上部分,其整体质量建立能力是远不如内建质量
体制的,虽然成本更高,但这种成本并不带来质量红利。

此外过于激进的技术堆砌也导致可靠性的下降,这一点,巴汽更严重。

这几个问题综合起来,可以理出为何大肆呕吐的质量水平比较低的头绪。

今天(23日)路过魔都南京路美术馆对面的破鞋4S店,居然看到店堂里高悬白色标语:“维权!“保尸捷”最要命,170万车子自燃!”
等我看完美术展览出来去开车,看见标语去掉了,估计与车主达成了一定的解决方案。
这不由得想起前几年业内的一个共识,保时捷约在10年前推行精益生产,其质量在JD Power等一系列评估中一路飙升,
进入第一梯队。但是我也看到这两年又出现滑坡,尤其是2012年,这与保时捷被大众收购,也许也存在着关联。
这个牧野茂雄 特别捧德国车, 把丰田踩的比日产还低,奇怪的家伙.
鬼子对丰田的感情貌似感觉一般,对宏达斯巴鲁什么的感觉倒是有些偏爱。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啊,我很好奇下面怎么这么多吐槽的
油和米 发表于 2013-2-22 01:14
鬼子对丰田的感情貌似感觉一般,对宏达斯巴鲁什么的感觉倒是有些偏爱。
本田原来在日本,差一点被其政府的日本版陈祖涛“三大三小”整合掉,因为当时其政府
觉得日本车公司太多了,要扶持长子(三菱日产)和大偏房的儿子(丰田),本田你原来是
做机器脚踏车的,不许你搞。后来本田想我干脆走出去,到海外成功了再说,结果它成功了,
再打回日本,站住脚。

这个可以给一些中国的外室生的野种公司一个很好的启迪,干脆走出去,变成长子无法比肩
的跨国公司,别成天想捐个中央委员。
造汽 发表于 2013-2-21 23:52
不需要,大肆呕吐的质量问题是流程质量控制能力弱,片面依赖检验和返工,对供应商质量要求也不高。
就是说这样的结果是苦了消费者……
很多的问题在一开始不会显现,但是日子一长很多之前潜在的缺斤短两行为就成了真的祸患了……这个是不是就是5万公里转折点出现的原因呢?
忽悠鬼 发表于 2013-2-21 23:24
BYD希望你真的能毙外敌。
这个解释不错 呵呵 第一次听到
本田原来在日本,差一点被其政府的日本版陈祖涛“三大三小”整合掉,因为当时其政府
觉得日本车公司太多 ...
原来这样啊,看来所谓长子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哪儿都一样,密刺鼻息现在基本被鬼子消费者抛弃,尼桑的高端车FUGA,天际线什么的还有点市场,销量最大的家用中低端感觉基本丰田宏达斯巴鲁还有铃木瓜分了。
最残酷的市场搏杀出来的就是不一样,祝国内走出去的厂子们好运。
油和米 发表于 2013-2-22 23:04
原来这样啊,看来所谓长子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哪儿都一样,密刺鼻息现在基本被鬼子消费者抛弃,尼桑的高 ...
日产再差也不是斯巴鲁铃木之流可以媲美的,一个versa系就能够完爆他们。

造汽 发表于 2013-2-22 08:25
本田原来在日本,差一点被其政府的日本版陈祖涛“三大三小”整合掉,因为当时其政府
觉得日本车公司太多 ...


MD是容的下 av   反正可以回头去收税

那谁能容的下TG呢   谁有能回头来收tg的税呢

在这个问题上   外室生的野种公司 是无解的  

世界上除了TG   别人家锅里的肉都看的紧的很  陌生外来人想来分被羹  基本没门
造汽 发表于 2013-2-22 08:25
本田原来在日本,差一点被其政府的日本版陈祖涛“三大三小”整合掉,因为当时其政府
觉得日本车公司太多 ...


MD是容的下 av   反正可以回头去收税

那谁能容的下TG呢   谁有能回头来收tg的税呢

在这个问题上   外室生的野种公司 是无解的  

世界上除了TG   别人家锅里的肉都看的紧的很  陌生外来人想来分被羹  基本没门
小表妖 发表于 2013-2-23 00:19
日产再差也不是斯巴鲁铃木之流可以媲美的,一个versa系就能够完爆他们。
在汽车上 的确差一个等级
yingtongl 发表于 2013-2-23 12:15
MD是容的下 av   反正可以回头去收税

那谁能容的下TG呢   谁有能回头来收tg的税呢
觉得那个观致可以这么搞 有以资能容易些 还有byd的腾势
yingtongl 发表于 2013-2-23 13:08
在汽车上 的确差一个等级
斯巴鲁跟铃木哪一点比日产强?
造汽 发表于 2013-2-21 23:52
不需要,大肆呕吐的质量问题是流程质量控制能力弱,片面依赖检验和返工,对供应商质量要求也不高。
过分的带情绪去评判的时候,容易降低你的说服力。请诫勉。
小表妖 发表于 2013-2-23 16:05
斯巴鲁跟铃木哪一点比日产强?
这 高吧 本菜的意识就是 日产汽车 强于 斯巴鲁跟铃木一当
yingtongl 发表于 2013-2-23 12:15
MD是容的下 av   反正可以回头去收税

那谁能容的下TG呢   谁有能回头来收tg的税呢
“世界上除了TG   别人家锅里的肉都看的紧的很  陌生外来人想来分被羹  基本没门”

这句话在理啊
牧野鹰扬1 发表于 2013-2-23 18:07
过分的带情绪去评判的时候,容易降低你的说服力。请诫勉。
接受,但我尽量给出更多的对需要对其破除迷信的大肆呕吐的内部观察和外部结果结合来谈。
我还是对大肆呕吐的内部是怎么回事有些了解的,从1992年开始到现在,也认识很多德国、美国、
中国的大肆呕吐的人。以后尽量不提途安的事,因为上周已经低价卖掉(5万),对于大肆呕吐
特定产品的个人经历表述到此为止,因为这辆途安是我最后一辆大肆呕吐产品。

yingtongl 发表于 2013-2-23 12:15
MD是容的下 av   反正可以回头去收税

那谁能容的下TG呢   谁有能回头来收tg的税呢


当年容得下日本,就不会有果仁

MD是西方最开放的空间需要我们去赚钱,走出去占世界一定要先占西方,占西方一定要先占美国,这应该成为一种国策。我这么说是有道理的。这里没有“不应”的选项,而不愿(心理障碍),不能(无能力),不敢(发怵)是另一回事。
yingtongl 发表于 2013-2-23 12:15
MD是容的下 av   反正可以回头去收税

那谁能容的下TG呢   谁有能回头来收tg的税呢


当年容得下日本,就不会有果仁

MD是西方最开放的空间需要我们去赚钱,走出去占世界一定要先占西方,占西方一定要先占美国,这应该成为一种国策。我这么说是有道理的。这里没有“不应”的选项,而不愿(心理障碍),不能(无能力),不敢(发怵)是另一回事。
日产再差也不是斯巴鲁铃木之流可以媲美的,一个versa系就能够完爆他们。
从市场表现来看,轻自动车这一级别铃木的wagon R,高一级别丰田的vitz,宏达的fit,紧凑级斯巴鲁的impreza都比同级别的日产车型表现要好,当然从总销量来说日产还是毫无疑问的前三,技术上也要强很多,高档车也是很有市场的。

造汽 发表于 2013-2-23 22:24
当年容得下日本,就不会有果仁

MD是西方最开放的空间需要我们去赚钱,走出去占世界一定要先占西方, ...


MD的 开放是有条件的 av 棒子  条顿  是可以去卖  

但是为什么高卢货 就不能去卖    不就是高炉喜欢和MD对着干 比如运黄金回法国 才MD的台  但是这个事情MD会 挂在嘴边 搞的自己小家气吗

TG凭什么能去MD卖      TG和MD是搞G   不是纯洁的男女关系   不成MD 会 把自己JJ割了? 还是TG 会 把自己JJ割了??

本菜认为 有写事情不是自己 就算做到最好就一定能成了   得你请我愿  

TG的车  首先做到 把TG国内的 黄军 为军 赶下台 这个没做到前  就不说去什么 占领偶美了

就算 分支主力去搞什么缅甸 都有一股哝哝 炮党味
造汽 发表于 2013-2-23 22:24
当年容得下日本,就不会有果仁

MD是西方最开放的空间需要我们去赚钱,走出去占世界一定要先占西方, ...


MD的 开放是有条件的 av 棒子  条顿  是可以去卖  

但是为什么高卢货 就不能去卖    不就是高炉喜欢和MD对着干 比如运黄金回法国 才MD的台  但是这个事情MD会 挂在嘴边 搞的自己小家气吗

TG凭什么能去MD卖      TG和MD是搞G   不是纯洁的男女关系   不成MD 会 把自己JJ割了? 还是TG 会 把自己JJ割了??

本菜认为 有写事情不是自己 就算做到最好就一定能成了   得你请我愿  

TG的车  首先做到 把TG国内的 黄军 为军 赶下台 这个没做到前  就不说去什么 占领偶美了

就算 分支主力去搞什么缅甸 都有一股哝哝 炮党味
yingtongl 发表于 2013-2-24 09:51
MD的 开放是有条件的 av 棒子  条顿  是可以去卖  

但是为什么高卢货 就不能去卖    不就是高炉喜欢 ...
高卢货,看看高卢货除了在中国热卖,还能买到除了马格里布和西欧以外的什么地方。
马格里布那也是老的小屁股标致

造汽 发表于 2013-2-24 17:43
高卢货,看看高卢货除了在中国热卖,还能买到除了马格里布和西欧以外的什么地方。
马格里布那也是老的小 ...


80年代末  90年代初的南棒子车 MD都接受了  可见MD也不是什么有节操的货  只要 献应勤  一概临幸

而那时候的高炉鸡的货 还是好上南棒子不少的吧

就算  高炉货 是次          MD看的恶心 不林幸    就高路和MD的关系  好歹还是背约集团内的  都尚且如此

那MD能放TG进来玩  ??   

本菜 认为 与其 花外交资源去得到MD去销售汽车的证书       还不如把自己家先清理好  


造汽 发表于 2013-2-24 17:43
高卢货,看看高卢货除了在中国热卖,还能买到除了马格里布和西欧以外的什么地方。
马格里布那也是老的小 ...


80年代末  90年代初的南棒子车 MD都接受了  可见MD也不是什么有节操的货  只要 献应勤  一概临幸

而那时候的高炉鸡的货 还是好上南棒子不少的吧

就算  高炉货 是次          MD看的恶心 不林幸    就高路和MD的关系  好歹还是背约集团内的  都尚且如此

那MD能放TG进来玩  ??   

本菜 认为 与其 花外交资源去得到MD去销售汽车的证书       还不如把自己家先清理好  

yingtongl 发表于 2013-2-24 18:25
80年代末  90年代初的南棒子车 MD都接受了  可见MD也不是什么有节操的货  只要 献应勤  一概临幸

...
当然,中国车企要出去制造,现在是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日韩在出去开厂之前都有过
一大阵子垫底的历史(日本几个厂好一些,现代起亚最典型,所以倒应该学学10年前垫底
的现代是如何上位的),那时候,除了油狗,现代是倒数第二(90年代最初)。

MD是西方国家对外国产品和不熟悉的品牌,以及低质低价的产品宽容度最高的,甚至要高于很多
第三世界国家,有些发展中国家(相比那些不发展中的穷国),眼光很高的,比如中国越南巴西俄国等。
所以日韩都选择了花大力气(不花还是不行的,美国人也有起码的要求和耐性)先进入美国,再打到
其它国家,发达的和发展中的。我始终认为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那么为什么不能只在国内先发展呢?那是长子们的天下,非中央体制的车企(地方和私有的)没有活路,
准确的说没有成长壮大甚至做好的空间,没有市场、时间、技术、人才的空间,干脆就把国内市场先让给
买办长子官僚资本,甩开崇洋媚外的国内群众,出去,到包括MD在内相对更公平的市场去开拓销售和制造,
等到做大了,成了跨国公司,再打回来,走本田的路。其它行业如工程机械中的三一等,也必须这样。

就跟人一样,你有后台,或者的确万分聪明,懂得钻营,或专业是非常小众而没有竞争的,如航天专业,
那就留在国内发展;不然,没有后台,人脑子也一般(地方和私营企业由于没有垄断资源,对人才的吸引力就差,
属于脑子一般的企业),专业又是大路专业(汽车太大众,竞争太激烈),最好干脆出国,至少混个有吃有喝再说。

造汽 发表于 2013-2-25 08:16
当然,中国车企要出去制造,现在是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日韩在出去开厂之前都有过
一大阵子垫底的历史(日 ...


TG汽车行业的发展 只关户几个大BOSS   老因  首富  舒服哥 等几个

至于他们手下有什么样的将 象 和兵  完全取决于他们几个自己

  他们自己的心态 能力  意识 决定了自己企业的发展

而不是什么嘴巴跑火车的MBA   

普通人可以 因为国内发展不易 去国外   但是这几个人不行  这几个人因为国内环境差就退却了那就证明他们只是普通人

就证明自己不配于自己TG汽车业BOSS


TG现阶段 并没限制谁一定不可以 谁一定可以   规则还是基本公平  只是没有对自主 多家保护而已

如果他们自己因为国内的环境险饿   盟生退却了  那没人能帮的了他们

如果他们自己如同旗帜一样  站在那里 那自然有人追随他们左右  

在现在TG国内汽车发展最火热的几年 考虑出去抢肉  本就是一种弱者 甚至失败着的心态  


造汽 发表于 2013-2-25 08:16
当然,中国车企要出去制造,现在是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日韩在出去开厂之前都有过
一大阵子垫底的历史(日 ...


TG汽车行业的发展 只关户几个大BOSS   老因  首富  舒服哥 等几个

至于他们手下有什么样的将 象 和兵  完全取决于他们几个自己

  他们自己的心态 能力  意识 决定了自己企业的发展

而不是什么嘴巴跑火车的MBA   

普通人可以 因为国内发展不易 去国外   但是这几个人不行  这几个人因为国内环境差就退却了那就证明他们只是普通人

就证明自己不配于自己TG汽车业BOSS


TG现阶段 并没限制谁一定不可以 谁一定可以   规则还是基本公平  只是没有对自主 多家保护而已

如果他们自己因为国内的环境险饿   盟生退却了  那没人能帮的了他们

如果他们自己如同旗帜一样  站在那里 那自然有人追随他们左右  

在现在TG国内汽车发展最火热的几年 考虑出去抢肉  本就是一种弱者 甚至失败着的心态  

yingtongl 发表于 2013-2-25 08:49
TG汽车行业的发展 只关户几个大BOSS   老因  首富  舒服哥 等几个

至于他们手下有什么样的将 象 和 ...
说国外多难多难,那出去抢肉为啥变成了弱者?到底国内难,还是国外难?
舒服稳根们都在思考走出去,他们自己说得很清楚目的,就是我所提到的。

造汽 发表于 2013-2-25 08:56
说国外多难多难,那出去抢肉为啥变成了弱者?到底国内难,还是国外难?
舒服稳根们都在思考走出去,他们 ...


现在 主力去国外必定失败    没有一个条件具备 我们汽车能去欧美抢饭吃  只能去做个有钱寓公

要户风唤雨的BOSS 免谈了   不过现在国内不少掉丝的价值观就是做个欧美有钱寓公  


   
舒服稳根 发展 遇到自己能力 意识上的天花板了  都在核心技术上难有突破  在产业内其他小弟的冲击下 有颓势展现

本菜依稀记得 当年 炮共两党内的失败则 都选择了去HK 或者国外 养老去了


造汽 发表于 2013-2-25 08:56
说国外多难多难,那出去抢肉为啥变成了弱者?到底国内难,还是国外难?
舒服稳根们都在思考走出去,他们 ...


现在 主力去国外必定失败    没有一个条件具备 我们汽车能去欧美抢饭吃  只能去做个有钱寓公

要户风唤雨的BOSS 免谈了   不过现在国内不少掉丝的价值观就是做个欧美有钱寓公  


   
舒服稳根 发展 遇到自己能力 意识上的天花板了  都在核心技术上难有突破  在产业内其他小弟的冲击下 有颓势展现

本菜依稀记得 当年 炮共两党内的失败则 都选择了去HK 或者国外 养老去了



现在阶段 谁能突破技术 谁就是老大  应为大家都没技术   物以稀为贵 突破者最稀  也最贵

等到大家的技术都具备了  那谁的东西最可靠 谁最贵

要是梁有决心 有能力 去啃柴油机  或者腋压件  本菜认为 梁是不会去提什么 国外发展的  

而梁要是能突破  那梁就能再领风骚20年

现在阶段 谁能突破技术 谁就是老大  应为大家都没技术   物以稀为贵 突破者最稀  也最贵

等到大家的技术都具备了  那谁的东西最可靠 谁最贵

要是梁有决心 有能力 去啃柴油机  或者腋压件  本菜认为 梁是不会去提什么 国外发展的  

而梁要是能突破  那梁就能再领风骚20年
yingtongl 发表于 2013-2-25 09:06
现在 主力去国外必定失败    没有一个条件具备 我们汽车能去欧美抢饭吃  只能去做个有钱寓公

要户风 ...
环境所逼,所以不是等到条件具备(如出口产品口碑,自己的最先进的管理体系,人才等)
才出去,而是要创造条件出去,这一点棒子比鬼子更出色,我们要做的比棒子还出色,
创建“第三种”管理,优于在国内的和在被投资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