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特首:内外交困的半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19:35
http://www.guancha.cn/Omena-K/2013_02_19_127344.shtml

最近,香港特首梁振英公布了他的首份施政报告,在舆论中再度引发激烈讨论。然而,连支持政府的派别都不得不承认,这份报告欠缺长远目标,其中部分新政策只能救一时之急,并未对本届政府余下的至少四年半任期作出具体评估和规划。例如产业政策。虽然建立了新机构“经济发展委员会”和“金融发展局”,但其发展目标仍不外以往的金融和专业服务比如法律认证,还有航运之类的固有优势产业,在上届特首曾荫权任内已经提出不止一次,并非崭新的、高瞻远瞩的经济转型宏图。

至于当下的燃眉之急,政府还是做了不少功夫的,譬如在报告发表先前敲定的“长者生活津贴”,针对老年人的贫穷问题,为符合资格的老年人每月发放2000多港元,受到社会各方称许。另一方面,为了给过高的土地成本降温,政府推出了“港人港地”等政策,限制热钱投机土地市场;在加强建房计划之余,又寻求各种增加土地供应的方法,包括大规模的填海,乃至考虑建立人工岛,是过往的施政报告中所没有的。然而,贫穷和土地问题虽是社会矛盾所在和压力的焦点,但其原因说到底是产业和人口问题,单单提供福利和着眼土地的话,则治标而不治本。

在1月21日的“香港发展论坛”施政报告研讨会上,有学者指出了部分原因:首先,“长者生活津贴”一下子增加了政府约63亿港元的开支,而政府能够承受的超支上限在75亿至90亿元之间,所以余款甚少,很多新政无从实现;其次,传统的暑假正是立法会休会之期,特首与政府官员能集中讨论施政蓝图,可是众所周知,香港社会一直处于泛政治的内耗之中,而政府没有一刻不在为平息民情,应付舆论,而疲于奔命,特首本人如同救火队长,根本难以酝酿实质政策。可以说,本届特区政府从来没有完整畅顺地运作过,下台之声四起,人人恐怕朝不保夕,不可能推出什么长远的计划。

而更大的背景是,香港的外向型经济转型正遭遇断层,进退维谷。

经济转型遭遇困境

香港当下最大的经济问题,当然是土地的供应不足,房租已经超过很多家庭支出的六成以上,与目前市民的收入水平很不相配。究其原因,主要是各方的热钱进行土地投机所造成的房价泡沫。虽是个大问题,却可以用行政手段和短期政策应付,比如施政报告的“港人港地”措施,还有考虑中的房产空置税,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相反,产业结构和劳动人口的问题,才是香港长远的经济症结,也是长期社会问题的根源。

香港本以轻工业起家,并支撑起主要劳动人口。可是上世纪90年代时,轻工业北移内地,香港剩下了金融业、少数专业服务业,吸纳了社会少数精英之后,已支撑不了很多就业人口,因而余下大量普通市民从事低技术服务业。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1世纪初的互联网浪潮后,香港目前的产业职位已饱和,可是“自由行”(港澳个人游)相关的零售服务业职位却越来越多,可以说,香港已经是大陆的一个免税店,十分依靠相关的政策来支撑就业。

这样的经济结构引起了两个问题。首先,低技术服务业欠缺前景,难以带来工作成就感,而香港青年一代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初港英政府挥霍储备造就的“玫瑰园时代”虚高经济常常被反对派阵营拿来“构筑天堂”,映射今日,结果很多青年心理上无法接受目前的服务业职位,正如俗语所说的“上山容易下山难”。截至2012年第三季,此类工作的空缺数接近7万,可是青年失业数却达到3.8万,失业率达11%,远高于整体的3.5%。这些不愿投入工作的青年,还有更多已进入服务业却多数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聚集起一股反对派的思潮。

在美国的“我们都是99%”运动中,很多高学历人士也控诉社会无法给予相应的职位,一些硕士、博士,只能做保姆和服务生,所谓的“McJob”。社会所聚积的不满促成了“占领华尔街”运动,控诉资本主义霸权。香港一年多前也有类似的“占领中环”活动,可是,纯粹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控诉并没有引起社会广泛的回响。在香港,长期的西方殖民统治带来了潜移默化的思维,脱离现代历史风浪的孤城造就缺乏民族国家观念的族群,激化了青年人的不满。

说起来,美国的问题和香港类似,也就是严重的去工业化。美国近一两年积极地吸引工业回流,虽然成败未知,但我们可以留意到美国所依赖的乃是雄厚的高端科技力量,以及全球金融控制权,美国有充分的主动权来改变世界产业链的结构,使之对自己有利。反观香港,除了金融业别无长技,而且需要预留大笔储备以维持联系汇率,保证港币汇率,这就使政府难以作出振兴产业所需的巨额投资。更不幸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目前的经济困境不期而遇,政府不得不腾出资金作转移支付,使其他方面的前瞻性建设更难以展开。

香港依靠祖国才有未来

反政府浪潮和经济上的困境,将继续制约香港的规划。政府如何面对这样的困境?

如上文所述,香港的反对派思潮是“荒谬”的。反对派有传媒工业在背后大笔洒钱,自然能够在各种制作上吸引青年人。然而,他们的理论是苍白无力的,主要靠表面的包装,嬉笑怒骂,只因为在港英年代,西方偏见和殖民思想在传媒、艺术等领域广泛传播,所以今日的反对派亦多来自这个界别。

因此,政府必须制订一套合适的宣传策略,加强手上的传媒力量,同时建构自己的理论,回应反对派的谬论。目前政府的做法,只是一味否认指控,左闪右避,比如新界东北开发,政府在替政策辩护时,只能被反对派牵着鼻子走,否认“深港融合”,而无法阐释“深港融合”的必然趋势和潜在的双赢机会,更不敢进一步表示内地和香港本是一家,人员的自由迁移是无法阻挡的。

理论的建构和宣传,与经济的转型是不可分割的。正如困扰香港的就业和房价问题,如果香港能跨出框框,鼓励一部分人到大陆工作和生活,必然能大大减轻社会压力。然而,如果香港一些青年人对大陆缺乏民族认同,又如何能够在内地发展?困守孤城,绝对不是香港长远的前景。另一方面,如果香港要完成经济转型,无异于再一次的工业化,需要大笔的启动资金,社会也必须有勒紧裤腰带的准备。当年新中国建设的年代,上一辈为了未来的愿景,咬紧牙关走过了整个青春年月。香港要再次起飞,必须再次由零开始,今日的年轻一代应该有这个准备。如果政府没有一面理论上、思想上的旗帜,又如何能够期望这些十年之内就要投入社会的市民,能一起共度时艰?

最近一两年,反政府阵营貌似声势浩大,不可一世。可是,为数更多的“沉默的大多数”只是忍而不发。最近半年,随着反对派的运动越来越过分,爱国爱港群众也开始挺身而出。近日也有团体发起签名运动支持特首,也十分成功。这些民间活动把原本分散各处,在反对派霸占媒体后不敢发声的各界群众结合起来,已经形成新的力量。在今年元旦反对派集会前,香港各界团体举办了支持政府的大游行,有接近1万市民参加。此外,长期被反对派主宰的网上传媒,也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了各种支持政府的声音。

形势已经开始逆转,香港普通市民需要真心干实事的特首和政府。而商界更不用说,非常期望社会的稳定和新商机的发展。香港目前的问题,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完全可以通过和平理性的协商和创造性的拓展来解决。只要政府对社会的主流支持声音有信心,相信日后的施政将会顺利得多,香港的发展也会更具前景。

(本文刊载于《社会观察》2013年第2期)


http://www.guancha.cn/Omena-K/2013_02_19_127344.shtml

最近,香港特首梁振英公布了他的首份施政报告,在舆论中再度引发激烈讨论。然而,连支持政府的派别都不得不承认,这份报告欠缺长远目标,其中部分新政策只能救一时之急,并未对本届政府余下的至少四年半任期作出具体评估和规划。例如产业政策。虽然建立了新机构“经济发展委员会”和“金融发展局”,但其发展目标仍不外以往的金融和专业服务比如法律认证,还有航运之类的固有优势产业,在上届特首曾荫权任内已经提出不止一次,并非崭新的、高瞻远瞩的经济转型宏图。

至于当下的燃眉之急,政府还是做了不少功夫的,譬如在报告发表先前敲定的“长者生活津贴”,针对老年人的贫穷问题,为符合资格的老年人每月发放2000多港元,受到社会各方称许。另一方面,为了给过高的土地成本降温,政府推出了“港人港地”等政策,限制热钱投机土地市场;在加强建房计划之余,又寻求各种增加土地供应的方法,包括大规模的填海,乃至考虑建立人工岛,是过往的施政报告中所没有的。然而,贫穷和土地问题虽是社会矛盾所在和压力的焦点,但其原因说到底是产业和人口问题,单单提供福利和着眼土地的话,则治标而不治本。

在1月21日的“香港发展论坛”施政报告研讨会上,有学者指出了部分原因:首先,“长者生活津贴”一下子增加了政府约63亿港元的开支,而政府能够承受的超支上限在75亿至90亿元之间,所以余款甚少,很多新政无从实现;其次,传统的暑假正是立法会休会之期,特首与政府官员能集中讨论施政蓝图,可是众所周知,香港社会一直处于泛政治的内耗之中,而政府没有一刻不在为平息民情,应付舆论,而疲于奔命,特首本人如同救火队长,根本难以酝酿实质政策。可以说,本届特区政府从来没有完整畅顺地运作过,下台之声四起,人人恐怕朝不保夕,不可能推出什么长远的计划。

而更大的背景是,香港的外向型经济转型正遭遇断层,进退维谷。

经济转型遭遇困境

香港当下最大的经济问题,当然是土地的供应不足,房租已经超过很多家庭支出的六成以上,与目前市民的收入水平很不相配。究其原因,主要是各方的热钱进行土地投机所造成的房价泡沫。虽是个大问题,却可以用行政手段和短期政策应付,比如施政报告的“港人港地”措施,还有考虑中的房产空置税,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相反,产业结构和劳动人口的问题,才是香港长远的经济症结,也是长期社会问题的根源。

香港本以轻工业起家,并支撑起主要劳动人口。可是上世纪90年代时,轻工业北移内地,香港剩下了金融业、少数专业服务业,吸纳了社会少数精英之后,已支撑不了很多就业人口,因而余下大量普通市民从事低技术服务业。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1世纪初的互联网浪潮后,香港目前的产业职位已饱和,可是“自由行”(港澳个人游)相关的零售服务业职位却越来越多,可以说,香港已经是大陆的一个免税店,十分依靠相关的政策来支撑就业。

这样的经济结构引起了两个问题。首先,低技术服务业欠缺前景,难以带来工作成就感,而香港青年一代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初港英政府挥霍储备造就的“玫瑰园时代”虚高经济常常被反对派阵营拿来“构筑天堂”,映射今日,结果很多青年心理上无法接受目前的服务业职位,正如俗语所说的“上山容易下山难”。截至2012年第三季,此类工作的空缺数接近7万,可是青年失业数却达到3.8万,失业率达11%,远高于整体的3.5%。这些不愿投入工作的青年,还有更多已进入服务业却多数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聚集起一股反对派的思潮。

在美国的“我们都是99%”运动中,很多高学历人士也控诉社会无法给予相应的职位,一些硕士、博士,只能做保姆和服务生,所谓的“McJob”。社会所聚积的不满促成了“占领华尔街”运动,控诉资本主义霸权。香港一年多前也有类似的“占领中环”活动,可是,纯粹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控诉并没有引起社会广泛的回响。在香港,长期的西方殖民统治带来了潜移默化的思维,脱离现代历史风浪的孤城造就缺乏民族国家观念的族群,激化了青年人的不满。

说起来,美国的问题和香港类似,也就是严重的去工业化。美国近一两年积极地吸引工业回流,虽然成败未知,但我们可以留意到美国所依赖的乃是雄厚的高端科技力量,以及全球金融控制权,美国有充分的主动权来改变世界产业链的结构,使之对自己有利。反观香港,除了金融业别无长技,而且需要预留大笔储备以维持联系汇率,保证港币汇率,这就使政府难以作出振兴产业所需的巨额投资。更不幸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目前的经济困境不期而遇,政府不得不腾出资金作转移支付,使其他方面的前瞻性建设更难以展开。

香港依靠祖国才有未来

反政府浪潮和经济上的困境,将继续制约香港的规划。政府如何面对这样的困境?

如上文所述,香港的反对派思潮是“荒谬”的。反对派有传媒工业在背后大笔洒钱,自然能够在各种制作上吸引青年人。然而,他们的理论是苍白无力的,主要靠表面的包装,嬉笑怒骂,只因为在港英年代,西方偏见和殖民思想在传媒、艺术等领域广泛传播,所以今日的反对派亦多来自这个界别。

因此,政府必须制订一套合适的宣传策略,加强手上的传媒力量,同时建构自己的理论,回应反对派的谬论。目前政府的做法,只是一味否认指控,左闪右避,比如新界东北开发,政府在替政策辩护时,只能被反对派牵着鼻子走,否认“深港融合”,而无法阐释“深港融合”的必然趋势和潜在的双赢机会,更不敢进一步表示内地和香港本是一家,人员的自由迁移是无法阻挡的。

理论的建构和宣传,与经济的转型是不可分割的。正如困扰香港的就业和房价问题,如果香港能跨出框框,鼓励一部分人到大陆工作和生活,必然能大大减轻社会压力。然而,如果香港一些青年人对大陆缺乏民族认同,又如何能够在内地发展?困守孤城,绝对不是香港长远的前景。另一方面,如果香港要完成经济转型,无异于再一次的工业化,需要大笔的启动资金,社会也必须有勒紧裤腰带的准备。当年新中国建设的年代,上一辈为了未来的愿景,咬紧牙关走过了整个青春年月。香港要再次起飞,必须再次由零开始,今日的年轻一代应该有这个准备。如果政府没有一面理论上、思想上的旗帜,又如何能够期望这些十年之内就要投入社会的市民,能一起共度时艰?

最近一两年,反政府阵营貌似声势浩大,不可一世。可是,为数更多的“沉默的大多数”只是忍而不发。最近半年,随着反对派的运动越来越过分,爱国爱港群众也开始挺身而出。近日也有团体发起签名运动支持特首,也十分成功。这些民间活动把原本分散各处,在反对派霸占媒体后不敢发声的各界群众结合起来,已经形成新的力量。在今年元旦反对派集会前,香港各界团体举办了支持政府的大游行,有接近1万市民参加。此外,长期被反对派主宰的网上传媒,也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了各种支持政府的声音。

形势已经开始逆转,香港普通市民需要真心干实事的特首和政府。而商界更不用说,非常期望社会的稳定和新商机的发展。香港目前的问题,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完全可以通过和平理性的协商和创造性的拓展来解决。只要政府对社会的主流支持声音有信心,相信日后的施政将会顺利得多,香港的发展也会更具前景。

(本文刊载于《社会观察》2013年第2期)


无源之水,嗟来之食,可持久否
期待中央取消对香港的特殊优惠政策,让香港和内地城市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

  要啥没啥, 不知香港前途何在




贱人就是矫情!
深(XI)表(WEN)遗(LE)憾(JIAN)
折腾,使劲折腾,折腾成死港臭港就老实了。
哥俩好 发表于 2013-2-26 20:23
折腾,使劲折腾,折腾成死港臭港就老实了。
我觉得不远了
现在海南明显是个旅游省
不是讲铺市民主自由平等么  好吧 国民平等吧
内外交困?

不是吧

听咱们论坛的凉粉贵宾介绍,香港的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也不是中好,而是大好呢

那些冷艳高傲的上等华人在英女王的怀抱里,过着美美的小日子,怎么会有困难呢?
要什么没什么 总以为比内地人牛X一点 看看不起这看不起那
靠着内地某些政策没有放开 做着投机倒把的生意怎么能长久
随着大陆越来越开放香港的地位会越来越下降
现在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SB,连税收都不要交,国防不要负担,好意思在地球上说内外交困。那不如死掉算了,浪费地球粮食。
香港在跟享受着比内地的上海北京深圳这些城市更优惠的政策的同时好歹也要给中央财政交点份子钱吧
这正是完蛋的节奏啊~~
这个特首什么的,就是哄着几百万港灿SB不哭的.
真平等了不知道香港还能活下去不
深(XI)表(WEN)遗(LE)憾(JIAN)


口胡。。。。民主的体制,完美的三权分立,完善的法律,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必须的私有制,万能的小政府大市场,没有军费负担,没有国税吸血的低税制,完善的英语教育,超强的高等院校,人类一切最美好最普世的香港都有,香港怎么会不会好,说香港不好的不准到香港买奶粉

口胡。。。。民主的体制,完美的三权分立,完善的法律,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必须的私有制,万能的小政府大市场,没有军费负担,没有国税吸血的低税制,完善的英语教育,超强的高等院校,人类一切最美好最普世的香港都有,香港怎么会不会好,说香港不好的不准到香港买奶粉
每次我签注到期了排着队过去的时候就觉得真作孽啊……
2016年就是大限之期,港人再不奋起,末日就要降临了。
香港依靠祖国,祖国依靠谁?

这篇文章的作者和楼上的同胞们真的相信祖国不但能顾得了自己还救得了香港啊?

香港的问题就是必须尽快推进政制改革,实行双普选,完善政党政治,以民主的力量打破地产霸权。应该说在港人的不断抗争下,已经有眉目了。

至于“祖国”,呵呵,熹宗说了,是是否“亡党亡国”的问题。

t步截尾 发表于 2013-2-27 21:39
香港依靠祖国,祖国依靠谁?

这篇文章的作者和楼上的同胞们真的相信祖国不但能顾得了自己还救得了香港啊 ...


嗯,是的,你说的完全正确,除了对同胞们的中国话的理解完全错误之外。
明显你连中国话都看不懂啊。
不过,你说的对,中国救不了香港啊。中国不应该救香港啊。
记得记得以后香港发生任何事,都不要想中国,更加不要想广东。还有你们的那些有钱人有权人什么的都不要来广东拉关系了,咱们中国人不欢迎你们。
所以香港人你好,香港人再见,右转离开论坛不送。
t步截尾 发表于 2013-2-27 21:39
香港依靠祖国,祖国依靠谁?

这篇文章的作者和楼上的同胞们真的相信祖国不但能顾得了自己还救得了香港啊 ...


嗯,是的,你说的完全正确,除了对同胞们的中国话的理解完全错误之外。
明显你连中国话都看不懂啊。
不过,你说的对,中国救不了香港啊。中国不应该救香港啊。
记得记得以后香港发生任何事,都不要想中国,更加不要想广东。还有你们的那些有钱人有权人什么的都不要来广东拉关系了,咱们中国人不欢迎你们。
所以香港人你好,香港人再见,右转离开论坛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