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党青年委员王炳忠:台湾未来在于中华民族复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3:53:48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柏涛】日前,新党青年委员会委员王炳忠接受了环球网专访,就新党的理念、两岸关系以及民共交流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全文如下:

  1. 您是新党青年委员会委员,作为80后年轻人,是什么吸引您加入新党,在新党您都做了哪些工作?

  我加入新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理念的结合。这要先说我的成长背景,我是1987年9月出生的,在台湾刚好是解严后一个多月,没过多久就开放大陆探亲,然后是蒋经国先生过世、李登辉继任。我从小就爱看历史书、看历史剧,妈妈从图书馆固定帮我借一系列的《陈姊姊说中国历史》,小学一年级和爸爸一起看台视八点档《唐太宗李世民》。潜移默化中我便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那已不仅是国族认同的层次,而是打从思想深处与中国价值观的契合。
小学时期并不懂政治,不知道那时(90年代后期)整个台湾的国家认同已发生剧烈的改变。直到1999年9月我上国中,才不知怎么地突然开了窍,通过和爸爸一起看“总统”大选期间的政论节目,对民进党操作族群、“台独”议题骗票的手法有了基本认识。后来陈水扁当选,校园里开始弥漫一股“去中国化”的风潮,好像搞“一边一国”就是流行,就是“进步”的。我爸爸来自台南乡下的本省贫穷家庭,只有初中毕业,但他有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怀及正义感,这种性格感染了我。那时我便开始写日记、开个人网站评论政治,藉由网站第一次和大陆、香港及海外的华人交流,实际体会到在台湾之外还有很多炎黄子孙,和我一样是中华儿女,那种感觉就像触电一般,永生难忘。

  我爸爸不讲表面的礼貌规矩,但灌输给我鲜明的是非观念,教导我一旦受欺负,就要勇敢地讨回来;看到别人以强欺弱,也要挺身而出扶助弱者。这种“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的精神,和新党的个性是一样的。2004年台湾大选前发生319枪击案,我当时已进入建国中学就读,凭借一股热情投身抗争,也第一次接触到新党的朋友,感觉他们比国民党有战力得多。但是,我并未刻意去加入政党,也没想过会从事政党工作。直到又过了几年,才在因缘际会下再次接触新党,并经朋友介绍,为2008年新党参选“立委”做助选义工,并在之后帮新党电台主持节目。

  马英九当选后,国民党一度如日中天,但马英九却连一句“我是中国人”也说不出口,还处处迎合绿营的意识型态。也有人劝我应加入到国民党里发展,但想到必须压抑、隐藏自己的中国心,搞得软趴趴的样子,我实在做不来。且国民党至今仍官僚得很,光看现在各派内斗的局面,“内斗内行、外斗外行”,我这样血气方刚的性子怎么待得下去?

  号称自由开放的台湾社会,难道一点“中国人的声音”都容不下?拼着这口气,我正式加入新党,在郁慕明主席的邀请下到党部担任助理。本来我只想做个媒体人,并无加入政党工作的企图,但比起时下媒体炒短线议题,小小的新党反而能在关键时候翻转时势。我想,因为新党一路走来始终如一,郁主席为人大度处事谨慎,所以才能有这样的“软实力”,也给我这样一个年轻人培养胸襟、累积历练的机会。

  我目前在新党主要负责文宣、媒体联络及青年组织工作,偶尔也会上电视节目宣扬新党理念。看如今局势,民进党也开始寻求与大陆交往,新党所坚持的道路并没有错!我们会继续努力唤醒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为将来两岸的统一、民族的复兴减少险阻,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

  2. 在台湾,目前与您持相同理念的年轻人好像不是很多,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此外,台湾的年青一代怎么看待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

  我并不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有识之士向来是少数,多数群众本来就是“西瓜偎大边”(台湾俗语,即附势之意),需要领袖去引导他们。当年孙中山的兴中会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才几十人,黄埔军校也仅依靠微小的硬实力统一中国。我曾经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无意间看到一句话:“思想产生信仰,信仰产生力量”。这句话深深感动了我。民进党可以一步步使非主流的“一边一国”思维变成主流,我们复兴中华的声音为何不行?

  而且我也陆续认识不少持相同理念的年轻人,只是因为大环境是偏安思维当道,他们隐藏在各地,无法集结起来,所以声音显得微弱。我尤其觉得自己是本省人,爸爸来自台南,妈妈来自台北万华(艋舺),都是很本土的地方,所以能够没有外省原罪感,大大方方地说出我的理念。且我这样的本省80后青年,没有国共情结的羁绊,更可以毫无包袱地去为两岸做些事。这样的身份弥足珍贵,使我有一种使命感,不能对不起上一代苦难的中国人。

  台湾多数年轻一代对两岸关系无感,知识分子、文艺青年多沉浸在肚脐眼以下的“私领域”,失去上一代感时忧国的传统。相信台湾能“独立”的少之又少,但多数人不愿面对统一的问题,对大陆又有一种奇妙的自卑及自傲混杂的心态。不过随着台湾经济景气愈来愈糟,相信年轻人首先会发觉大陆市场的重要性,虽很难在短期内重建中国认同,至少都会不得不地去维护两岸和平发展不被破坏。
3. 新党的郁慕明主席日前宣布新党“不再是蓝军”,呼吁台湾政坛脱离蓝绿恶斗,还提出对大陆全面开放的六点主张,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作为新党一份子,您对郁主席的这些宣示怎么理解?

  首先要说明一下,新党所讲的是打破蓝绿恶斗及“恐共”情结,所以并没有要和民进党结盟或者要斗争马英九的问题,很多还迷信“蓝色图腾”的年长支持者对此有些误解,特别要再解释一下。

  其实我们要说的很简单,就是不要被表面的符号所困,要看它背后的本质、代表的意涵。台湾有句话叫“蓝皮绿骨”,就说明了外皮的颜色不一定是其内心的想法。蓝本来应是认同三民主义、追求国家统一的,过去国共对立只是制度之争,大家都还是讲“一个中国”的。可是今天外表蓝色的国民党早就把“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束之高阁,国民党的市议员林奕华还说要和民进党的郭正亮一起“往中间靠”,把“中华民国”的概念等同于台湾,这样的蓝还是蓝吗?

  所以说到底,新党反而才是正蓝,虽然外表不是蓝,却是彻彻底底的蓝心蓝骨。而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本来泛蓝、泛绿就是2000年后媒体发明的词汇,主要是用来描述亲民党、“台联”各自成立后的局面。新党当时也强调蓝绿之别,为的是团结国、亲、新三党的泛蓝势力,共同压制绿营的“台独”气焰,为此新党还自己把人才送回国民党,以求壮大泛蓝集中力量。如今这个时期已过去,“台独”被证明是死路,蓝绿都企图以维持现状混日子,都不敢提出方向,自我堕落于无止尽的内斗内耗,且争吵的都是一些短线议题。继续如此下去,除了成全他们的政治利益,对人民有什么好处?

  日前大陆当局在护照里加入台湾的风景,马英九竟和民进党一样让发言人严词批判,且称这是“挑衅现状”,使我们纳闷:“九二共识”定义的现状不就是“两岸同属一中”吗?可见所谓蓝营已迷失中心思想,国家观念错乱到何等地步!

  新党不仅提出跳脱蓝绿恶斗,而且提出主张,就是必须对大陆全面开放。因为台湾的未来就在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政客表面禁止两岸进一步交流,自己却想独吞两岸交流的红利,剥夺台湾人民参与中国崛起的机会。政客用“反共仇中”的历史情结来绑死人民,但我们很清楚眼下应该用善意和大陆互相帮忙,不是刻意挑大陆的不好来说事,那是没有意义的。

  4. 台湾在2014年将迎来“七合一选举”,郁慕明主席表示届时新党将全面回归,那么,目前党内对这次选举有什么目标?新党目前在台湾的影响力大不如前,您觉得达到预期目标的希望有多大或者说面临什么样的困难?

  新党对自我的定位是“不求执政权,但要发言权”,所以我们在意的是在各直辖市的议会里有新党的议员,能够拥有民意代表的位置来替新党理念发声。现在新党在全台湾只有三个台北市议员,我们希望能突破这个数字。

  新党之所以在近期选举不太出色,主要还是和国民党区隔不够明确,使得对国民党不满的蓝营支持者嫌新党不够凶、转投亲民党;迷信国民党招牌的选民又继续投国民党。现在新党宣示要跳脱蓝绿,我相信能吸引一群坚定的支持者,因为亲民党虽也说要跳脱蓝绿,却和国民党一样回避统一问题,而新党明确提出我们的主张,可以满足真正追求民族复兴的有识之士。且将来会有愈来愈多人想在两岸关系上走得更超前一些,一旦受到蓝绿两党的阻挠,新党便可提供他们发展的平台。

  我对新党在2014年选举开枝散叶还是有信心的,因为眼看现在两岸发展的趋势,以及大家普遍对国民党的不满,新党的清廉形象及敢言敢干的表现能够吸引不少蓝营支持者青睐。最大的困难大概是我们汇聚的盟友不够多,所以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到各地宣扬理念。12月23日会先在台北举办“请问台湾人民”的演讲会,作为我们全面出击的第一站。
 5. 马英九当年携高人气让国民党在台湾重返执政,虽然在年初勉强连任,但岛内各项民调中马英九的满意度均屡创新低,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怪不得谁,只能怪他自己,现在蓝营对他的共识就是他不是坏、但是无能。他的问题不是方向错误,而是根本没有方向。从第一任开始,他就一味听信那些“自认为了解台湾人的台湾人”,给他一些要迎合台湾人就要淡化“中国”、要做“全民总统”就要讨好绿营意识型态的错误观念。事实上台湾人希望看到的是领导人有魄力,清楚告诉大家我们要往那边去,而不是做一个不做不错的“乖宝宝”。

  油电双涨、证所税、美国牛肉进口、年金制度等这些问题,当然是李登辉、陈水扁留下的债,而民进党藉题发挥。但是马英九大事不亲自说明,小事又频频亲上火线,民进党当然逮住机会闹。郁主席8月就建议他开“国是会议”,让朝野各党一起分担责任,可他没那个智慧,只以“民进党屡次受邀都拒绝参加,所以无法召开”响应。试问没有民进党就不能开会吗?怎么不主动先找其他党开会反将其一军呢?结果现在换蔡英文说要开“国是会议”,反倒变成他被动挨打了。

  大家说他用人都用“小圈圈”,我以为小圈圈不是问题,因为人都会习惯用自己熟悉的手下,但如果这个小圈圈的人方法都是错的,那就很麻烦了。偏偏这些人几乎都是留美自由派的斯文学者,相信他们那套不愠不火的“好学生”作风,而敢为蓝的正统价值观去冲锋陷阵的人又不被重用,最后就是“亲者痛仇者快”的结局。

  6. 有评论称,马英九在推动两岸关系上有些保守,而当前两岸关系又迈入了一个新时期,在您看来,在马英九的第二任期内,他在对推动两岸关系上还需要有哪些改进的地方?

  关键在马英九根本不承认两岸关系已进入新时期,他仍要以“不统不独”、“先经后政”那套偏安思维来处理两岸关系。日前他接受《亚洲周刊》专访,甚至说两岸签了这么多协议,表示两岸已经很和平了,和平协议没有谈的急迫性。这不是自己否定了之前将两岸和平协议放入黄金十年内容的作为吗?

  上个月“九二共识”20周年,海基会办研讨会,我也在场,听马英九到场化身“马教授”致词,巨细靡遗地叙述九二共识怎么产生。当时我就认为,马英九自己也提到1992年“国统会”通过“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决议文的历史,这就说明了“九二共识”尚需“国统纲领”作基础,意即“两岸都认为国家统一”是终极目标的前提。后来在北京的研讨会上,唐树备也提到了“国统会”在“九二共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但是,现在马政府不但不敢明确统一目标,甚至连“两岸同属一中”这个法理现状都想淡化、回避、否认(如对护照事件的反应),混淆两岸之间主权与治权的概念,说两岸有“主权”争议(按法理只有代表权之争,即政府承认问题)。如此下去,“九二共识”也快和“中华民国”一样成为魂不附体的空壳了!

  我们一直建议马英九要恢复“国统纲领”、明确统一目标、着手研究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的问题,但马英九似乎没有采纳的迹象。如今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已主动抛出和平协议及“协商国家统一前的特殊政治安排”的议题,台湾愈要回避,只会愈丧失主动权和话语权,这是希望为台湾在两岸协商中争取战略高度的我们所担忧的。
7. 民进党的谢长廷10月访问大陆,并提出了所谓“宪法共识”,民进党内部也对此看法不一。您认为,谢长廷的此次大陆之行对未来民进党与大陆的交流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于他提出的“宪法共识”,您怎么看?

  起到的作用就是证明“台独是绝路”,以后民进党要再像当年对付连战那样说“到大陆就是卖台”恐怕不容易了。因为谢也承认“两岸是兄弟”,也到大陆“认祖归宗”,也说两岸合作可以“一加一大于四”了。

  他所谓的“宪法共识”反映出绿营要从“一边一国”下台阶的困境,因为不愿意直接承认“九二共识”,只好绕来弯去扯一堆政治语言。如果你仔细听他的阐述,“宪法共识”的内涵就是用“两宪论”取代“两国论”,因为“中华民国宪法”目前有效适用的范围就在台澎金马,“宪法共识”只能是台湾内部的共识而不能作为和大陆的共识;而他又要强调两岸各自有宪法,企图将“分治”和“主权分裂”的概念混在一起。

  其实一般人民根本听不懂这些政治论述,务实的民进党基层支持者早就想和大陆进行交流,怕两岸红利都被国民党一党垄断。民进党上层政客则把两岸论述当政争工具,“台独基本教义派”藉此绑架蔡、苏、谢等几大天王。

  8. 民进党所谓对大陆机构坚持使用“中国事务委员会”的名称,被称为“自己堵上了对大陆交流的大门”,您怎么看待民进党目前在处理两岸议题上的这些动作?

  民进党还在玩小把戏,故意表现出多方势力谈判的姿态,最后是不得以妥协于“中国事务委员会”的名称,又将之定位为只是咨询机构,以此来向大陆传递“虚情假意”。

  说到底,民进党作为声称代表台湾本土利益的政党,实在对不起广大台湾人民。闹了老半天的“一边一国”,也不过是斗争国民党的工具,如今不敌两岸交流的大势,各个政客又没那个志气为台湾人争统一的话语权,只关心各自的利益,连替民进党未来想都谈不上。对付国民党或许可以靠这样继续口水战,但想以这套手法玩弄共产党,只怕最后会玩火自焚,断送子孙的未来。

http://taiwan.huanqiu.com/exclusive/2012-12/3361427_4.html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柏涛】日前,新党青年委员会委员王炳忠接受了环球网专访,就新党的理念、两岸关系以及民共交流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全文如下:

  1. 您是新党青年委员会委员,作为80后年轻人,是什么吸引您加入新党,在新党您都做了哪些工作?

  我加入新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理念的结合。这要先说我的成长背景,我是1987年9月出生的,在台湾刚好是解严后一个多月,没过多久就开放大陆探亲,然后是蒋经国先生过世、李登辉继任。我从小就爱看历史书、看历史剧,妈妈从图书馆固定帮我借一系列的《陈姊姊说中国历史》,小学一年级和爸爸一起看台视八点档《唐太宗李世民》。潜移默化中我便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那已不仅是国族认同的层次,而是打从思想深处与中国价值观的契合。
小学时期并不懂政治,不知道那时(90年代后期)整个台湾的国家认同已发生剧烈的改变。直到1999年9月我上国中,才不知怎么地突然开了窍,通过和爸爸一起看“总统”大选期间的政论节目,对民进党操作族群、“台独”议题骗票的手法有了基本认识。后来陈水扁当选,校园里开始弥漫一股“去中国化”的风潮,好像搞“一边一国”就是流行,就是“进步”的。我爸爸来自台南乡下的本省贫穷家庭,只有初中毕业,但他有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怀及正义感,这种性格感染了我。那时我便开始写日记、开个人网站评论政治,藉由网站第一次和大陆、香港及海外的华人交流,实际体会到在台湾之外还有很多炎黄子孙,和我一样是中华儿女,那种感觉就像触电一般,永生难忘。

  我爸爸不讲表面的礼貌规矩,但灌输给我鲜明的是非观念,教导我一旦受欺负,就要勇敢地讨回来;看到别人以强欺弱,也要挺身而出扶助弱者。这种“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的精神,和新党的个性是一样的。2004年台湾大选前发生319枪击案,我当时已进入建国中学就读,凭借一股热情投身抗争,也第一次接触到新党的朋友,感觉他们比国民党有战力得多。但是,我并未刻意去加入政党,也没想过会从事政党工作。直到又过了几年,才在因缘际会下再次接触新党,并经朋友介绍,为2008年新党参选“立委”做助选义工,并在之后帮新党电台主持节目。

  马英九当选后,国民党一度如日中天,但马英九却连一句“我是中国人”也说不出口,还处处迎合绿营的意识型态。也有人劝我应加入到国民党里发展,但想到必须压抑、隐藏自己的中国心,搞得软趴趴的样子,我实在做不来。且国民党至今仍官僚得很,光看现在各派内斗的局面,“内斗内行、外斗外行”,我这样血气方刚的性子怎么待得下去?

  号称自由开放的台湾社会,难道一点“中国人的声音”都容不下?拼着这口气,我正式加入新党,在郁慕明主席的邀请下到党部担任助理。本来我只想做个媒体人,并无加入政党工作的企图,但比起时下媒体炒短线议题,小小的新党反而能在关键时候翻转时势。我想,因为新党一路走来始终如一,郁主席为人大度处事谨慎,所以才能有这样的“软实力”,也给我这样一个年轻人培养胸襟、累积历练的机会。

  我目前在新党主要负责文宣、媒体联络及青年组织工作,偶尔也会上电视节目宣扬新党理念。看如今局势,民进党也开始寻求与大陆交往,新党所坚持的道路并没有错!我们会继续努力唤醒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为将来两岸的统一、民族的复兴减少险阻,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

  2. 在台湾,目前与您持相同理念的年轻人好像不是很多,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此外,台湾的年青一代怎么看待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

  我并不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有识之士向来是少数,多数群众本来就是“西瓜偎大边”(台湾俗语,即附势之意),需要领袖去引导他们。当年孙中山的兴中会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才几十人,黄埔军校也仅依靠微小的硬实力统一中国。我曾经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无意间看到一句话:“思想产生信仰,信仰产生力量”。这句话深深感动了我。民进党可以一步步使非主流的“一边一国”思维变成主流,我们复兴中华的声音为何不行?

  而且我也陆续认识不少持相同理念的年轻人,只是因为大环境是偏安思维当道,他们隐藏在各地,无法集结起来,所以声音显得微弱。我尤其觉得自己是本省人,爸爸来自台南,妈妈来自台北万华(艋舺),都是很本土的地方,所以能够没有外省原罪感,大大方方地说出我的理念。且我这样的本省80后青年,没有国共情结的羁绊,更可以毫无包袱地去为两岸做些事。这样的身份弥足珍贵,使我有一种使命感,不能对不起上一代苦难的中国人。

  台湾多数年轻一代对两岸关系无感,知识分子、文艺青年多沉浸在肚脐眼以下的“私领域”,失去上一代感时忧国的传统。相信台湾能“独立”的少之又少,但多数人不愿面对统一的问题,对大陆又有一种奇妙的自卑及自傲混杂的心态。不过随着台湾经济景气愈来愈糟,相信年轻人首先会发觉大陆市场的重要性,虽很难在短期内重建中国认同,至少都会不得不地去维护两岸和平发展不被破坏。
3. 新党的郁慕明主席日前宣布新党“不再是蓝军”,呼吁台湾政坛脱离蓝绿恶斗,还提出对大陆全面开放的六点主张,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作为新党一份子,您对郁主席的这些宣示怎么理解?

  首先要说明一下,新党所讲的是打破蓝绿恶斗及“恐共”情结,所以并没有要和民进党结盟或者要斗争马英九的问题,很多还迷信“蓝色图腾”的年长支持者对此有些误解,特别要再解释一下。

  其实我们要说的很简单,就是不要被表面的符号所困,要看它背后的本质、代表的意涵。台湾有句话叫“蓝皮绿骨”,就说明了外皮的颜色不一定是其内心的想法。蓝本来应是认同三民主义、追求国家统一的,过去国共对立只是制度之争,大家都还是讲“一个中国”的。可是今天外表蓝色的国民党早就把“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束之高阁,国民党的市议员林奕华还说要和民进党的郭正亮一起“往中间靠”,把“中华民国”的概念等同于台湾,这样的蓝还是蓝吗?

  所以说到底,新党反而才是正蓝,虽然外表不是蓝,却是彻彻底底的蓝心蓝骨。而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本来泛蓝、泛绿就是2000年后媒体发明的词汇,主要是用来描述亲民党、“台联”各自成立后的局面。新党当时也强调蓝绿之别,为的是团结国、亲、新三党的泛蓝势力,共同压制绿营的“台独”气焰,为此新党还自己把人才送回国民党,以求壮大泛蓝集中力量。如今这个时期已过去,“台独”被证明是死路,蓝绿都企图以维持现状混日子,都不敢提出方向,自我堕落于无止尽的内斗内耗,且争吵的都是一些短线议题。继续如此下去,除了成全他们的政治利益,对人民有什么好处?

  日前大陆当局在护照里加入台湾的风景,马英九竟和民进党一样让发言人严词批判,且称这是“挑衅现状”,使我们纳闷:“九二共识”定义的现状不就是“两岸同属一中”吗?可见所谓蓝营已迷失中心思想,国家观念错乱到何等地步!

  新党不仅提出跳脱蓝绿恶斗,而且提出主张,就是必须对大陆全面开放。因为台湾的未来就在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政客表面禁止两岸进一步交流,自己却想独吞两岸交流的红利,剥夺台湾人民参与中国崛起的机会。政客用“反共仇中”的历史情结来绑死人民,但我们很清楚眼下应该用善意和大陆互相帮忙,不是刻意挑大陆的不好来说事,那是没有意义的。

  4. 台湾在2014年将迎来“七合一选举”,郁慕明主席表示届时新党将全面回归,那么,目前党内对这次选举有什么目标?新党目前在台湾的影响力大不如前,您觉得达到预期目标的希望有多大或者说面临什么样的困难?

  新党对自我的定位是“不求执政权,但要发言权”,所以我们在意的是在各直辖市的议会里有新党的议员,能够拥有民意代表的位置来替新党理念发声。现在新党在全台湾只有三个台北市议员,我们希望能突破这个数字。

  新党之所以在近期选举不太出色,主要还是和国民党区隔不够明确,使得对国民党不满的蓝营支持者嫌新党不够凶、转投亲民党;迷信国民党招牌的选民又继续投国民党。现在新党宣示要跳脱蓝绿,我相信能吸引一群坚定的支持者,因为亲民党虽也说要跳脱蓝绿,却和国民党一样回避统一问题,而新党明确提出我们的主张,可以满足真正追求民族复兴的有识之士。且将来会有愈来愈多人想在两岸关系上走得更超前一些,一旦受到蓝绿两党的阻挠,新党便可提供他们发展的平台。

  我对新党在2014年选举开枝散叶还是有信心的,因为眼看现在两岸发展的趋势,以及大家普遍对国民党的不满,新党的清廉形象及敢言敢干的表现能够吸引不少蓝营支持者青睐。最大的困难大概是我们汇聚的盟友不够多,所以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到各地宣扬理念。12月23日会先在台北举办“请问台湾人民”的演讲会,作为我们全面出击的第一站。
 5. 马英九当年携高人气让国民党在台湾重返执政,虽然在年初勉强连任,但岛内各项民调中马英九的满意度均屡创新低,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怪不得谁,只能怪他自己,现在蓝营对他的共识就是他不是坏、但是无能。他的问题不是方向错误,而是根本没有方向。从第一任开始,他就一味听信那些“自认为了解台湾人的台湾人”,给他一些要迎合台湾人就要淡化“中国”、要做“全民总统”就要讨好绿营意识型态的错误观念。事实上台湾人希望看到的是领导人有魄力,清楚告诉大家我们要往那边去,而不是做一个不做不错的“乖宝宝”。

  油电双涨、证所税、美国牛肉进口、年金制度等这些问题,当然是李登辉、陈水扁留下的债,而民进党藉题发挥。但是马英九大事不亲自说明,小事又频频亲上火线,民进党当然逮住机会闹。郁主席8月就建议他开“国是会议”,让朝野各党一起分担责任,可他没那个智慧,只以“民进党屡次受邀都拒绝参加,所以无法召开”响应。试问没有民进党就不能开会吗?怎么不主动先找其他党开会反将其一军呢?结果现在换蔡英文说要开“国是会议”,反倒变成他被动挨打了。

  大家说他用人都用“小圈圈”,我以为小圈圈不是问题,因为人都会习惯用自己熟悉的手下,但如果这个小圈圈的人方法都是错的,那就很麻烦了。偏偏这些人几乎都是留美自由派的斯文学者,相信他们那套不愠不火的“好学生”作风,而敢为蓝的正统价值观去冲锋陷阵的人又不被重用,最后就是“亲者痛仇者快”的结局。

  6. 有评论称,马英九在推动两岸关系上有些保守,而当前两岸关系又迈入了一个新时期,在您看来,在马英九的第二任期内,他在对推动两岸关系上还需要有哪些改进的地方?

  关键在马英九根本不承认两岸关系已进入新时期,他仍要以“不统不独”、“先经后政”那套偏安思维来处理两岸关系。日前他接受《亚洲周刊》专访,甚至说两岸签了这么多协议,表示两岸已经很和平了,和平协议没有谈的急迫性。这不是自己否定了之前将两岸和平协议放入黄金十年内容的作为吗?

  上个月“九二共识”20周年,海基会办研讨会,我也在场,听马英九到场化身“马教授”致词,巨细靡遗地叙述九二共识怎么产生。当时我就认为,马英九自己也提到1992年“国统会”通过“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决议文的历史,这就说明了“九二共识”尚需“国统纲领”作基础,意即“两岸都认为国家统一”是终极目标的前提。后来在北京的研讨会上,唐树备也提到了“国统会”在“九二共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但是,现在马政府不但不敢明确统一目标,甚至连“两岸同属一中”这个法理现状都想淡化、回避、否认(如对护照事件的反应),混淆两岸之间主权与治权的概念,说两岸有“主权”争议(按法理只有代表权之争,即政府承认问题)。如此下去,“九二共识”也快和“中华民国”一样成为魂不附体的空壳了!

  我们一直建议马英九要恢复“国统纲领”、明确统一目标、着手研究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的问题,但马英九似乎没有采纳的迹象。如今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已主动抛出和平协议及“协商国家统一前的特殊政治安排”的议题,台湾愈要回避,只会愈丧失主动权和话语权,这是希望为台湾在两岸协商中争取战略高度的我们所担忧的。
7. 民进党的谢长廷10月访问大陆,并提出了所谓“宪法共识”,民进党内部也对此看法不一。您认为,谢长廷的此次大陆之行对未来民进党与大陆的交流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于他提出的“宪法共识”,您怎么看?

  起到的作用就是证明“台独是绝路”,以后民进党要再像当年对付连战那样说“到大陆就是卖台”恐怕不容易了。因为谢也承认“两岸是兄弟”,也到大陆“认祖归宗”,也说两岸合作可以“一加一大于四”了。

  他所谓的“宪法共识”反映出绿营要从“一边一国”下台阶的困境,因为不愿意直接承认“九二共识”,只好绕来弯去扯一堆政治语言。如果你仔细听他的阐述,“宪法共识”的内涵就是用“两宪论”取代“两国论”,因为“中华民国宪法”目前有效适用的范围就在台澎金马,“宪法共识”只能是台湾内部的共识而不能作为和大陆的共识;而他又要强调两岸各自有宪法,企图将“分治”和“主权分裂”的概念混在一起。

  其实一般人民根本听不懂这些政治论述,务实的民进党基层支持者早就想和大陆进行交流,怕两岸红利都被国民党一党垄断。民进党上层政客则把两岸论述当政争工具,“台独基本教义派”藉此绑架蔡、苏、谢等几大天王。

  8. 民进党所谓对大陆机构坚持使用“中国事务委员会”的名称,被称为“自己堵上了对大陆交流的大门”,您怎么看待民进党目前在处理两岸议题上的这些动作?

  民进党还在玩小把戏,故意表现出多方势力谈判的姿态,最后是不得以妥协于“中国事务委员会”的名称,又将之定位为只是咨询机构,以此来向大陆传递“虚情假意”。

  说到底,民进党作为声称代表台湾本土利益的政党,实在对不起广大台湾人民。闹了老半天的“一边一国”,也不过是斗争国民党的工具,如今不敌两岸交流的大势,各个政客又没那个志气为台湾人争统一的话语权,只关心各自的利益,连替民进党未来想都谈不上。对付国民党或许可以靠这样继续口水战,但想以这套手法玩弄共产党,只怕最后会玩火自焚,断送子孙的未来。

http://taiwan.huanqiu.com/exclusive/2012-12/3361427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