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J-10系列战机2013年正式双线扩产开始大量装备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1:08:42
猛龙十万斩阎罗——地面观察中国空军J-10系列战机2013年正式双线扩产开始全国拉网装备之紧急特情速报

    一切以数据排列推演结果做基础。
    详看图表,直入主题, 如有不足,欢迎指正。

    根据最新分析研究, 结合地面seeking后得出8大结论如下:

一、  全国拉网装备按基地化布局展开
     
     纵观最近中国空军的最大动作就是“师改旅”, 以及由此引发的全面“基地化”前的先行试点工作。
     任何一件事在做出拍板后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随之带来的将是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所有一切都在有计划的预谋进行, 前一件事为下一件事打下伏笔。

     基于目前中国周边局势有急速恶化的趋势,如何准确判断形势发展动向, 将决定今后十年是否能和平稳定发展。
     PLAAF 对此的决断就是: 时不我待,加速备战!

     现在情况已经明朗, “基地化”建设就是为大批高新技术主战装备全面拉网加速铺开打下坚实的指挥、软硬件后勤和部队人员编制保障基础。
     图示很清楚的表明, J-10系列2013年急速扩军的地方全囊括目前“基地化”的所有试点地, 全部是目前可能存在爆发冲突热点的高危不稳定板块

1.  南宁基地指向南海和东南亚半岛;
2.  大上海基地负责黄海、东海方向;
3.  长春基地很明显针对南北棒子;
4.   成都基地双向面对喜马拉雅和缅甸;
5.   北疆基地直接控制整个西北部。

     全部覆盖中国国土的外圆弧部分,成倍的加强圆弧的盾形密集力量, 封闭所有的空中航线机动防卫漏洞。

  二、  战略战术意图达成钳形攻势

      这次史无前例的“基地化扩军”第1个显著特点: 就是3年里让每个基地几乎都要具备两个方向的实战部署能力,  可以在负责的区域内不用增援直接达成TG 最惯用的 “钳形攻势”!

      同时还可以把TG的“四大猛龙王牌K-1/2/3/44”彻底从繁重枯燥的日常远距离战备奔袭中解脱出来:
      专心研究对手技战术规律,  有足够的时间磨合最新先进装备, 同时也尽量节省宝贵的进口部件的寿命资源, 保证主力尖刀王牌可以靠后布置, 避免敌先手攻击, 承当战备机动主力择机寻歼敌主力精锐或突击其侧翼薄弱方向!

     在每一个大方向上既具备双向侧翼打击, 又保存极具杀伤的主力精锐做最后致命一击, 形同一把巨大的高速三叉戟, 直接挤迫压制潜在不友好对手的挑衅和扩展空间!

   三、  实行新老飞机混合搭配部署

      第2个显著特点:  就是所有潜在预计装备的8个对象全部实行新老飞机混合搭配方式部署。   
      
      一来装备旧飞机,新接手部队可以放心使用原部队经过充分磨合的战机, 各种毛病特点规律在长年的记录统计中都已经十分熟悉, 原有澡盆曲线的左侧已经被经验丰富的高手顺利安全渡过;

     二来 可以充分利用先造批次飞机进行短时间却不间断的稳定训练, 让新飞机能保持良好的寿命小时应付突发的紧急战备。 保证多数普通飞行员技术状态保持,  更确保少数技战术尖子飞行员操纵新批次先进航电飞机以J-10 特有的“黄金锋芒期”最佳技术状态接敌反复拉锯恶战。

     三来可以方便各部队不同层次的飞行员互相移调交流, 扩大知识和认知面, 熟悉不同空情和不同对手实力。  你换到哪个部队都有相应技术状态的飞机留存供选择, 谁最擅长驾驶哪种批次的就上哪个批次, 以最熟悉的装备和稳定的技术保持状态接敌。  稳定压倒一切!
     这样就不用反复改装, 把时间精力浓缩在如何磨合精进现有设备状态的深度挖掘上, 充分调动每一个零件的潜在生命力。  让机器零件具备人性交融, 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

    最后也方便生产调度和验收交付, 部队以能够承受的能力分批换装, 让后勤和人员升级训练等同步划一。

   四、 优先强化一线,基本满足二线

      第3个显著特点:
    极力强化一线王牌的实力,实行大编制。  用新型的J-10B 强化综合任务使命能力, 同时还保留相当的J-10A机型, 方便其它部队优秀选手的临时加入和定期补充。
    32架可以组成两个16架的分队(4个中队), 轮换接替机动到战备方向增援加强, 而留守部队依然保持相当规模的二线战斗力(2个中队训练, 2个中队休整保养)。

     其它部队则适当缩小规模,实行小编制, 照顾整体面的铺开, 让尽可能多的部队有机会改装3代机, 把实力均摊到各块地域,小群多路部署。 变相的把保障能力扩展到全国各地。 20架的规模, 可保证1个教练中队,1个战备中队, 1个日常训练中队, 2个中队轮换检修保养。

   五、  加强装备更多双座机做多面手

     从图表的推演可知, 2013年前J-10A 与 J-10S(双座)的比率大致在2.8 :1 之间; 而2013年-2015年的扩产年中, 单双座机的比率将下降到2 :1下。 里面的因素多且复杂,一一简单分析:

    1.  充分弥补平衡现有高级教练机短缺的不足, 同时又要急速扩军的矛盾需求。 双座机可以用更少的编制维持较多的飞行员, 一次起落即可维持两名飞行员的状态, 费效比较佳。
    2.  充分发挥J-10 可以空中加油的特点, 维持较长的留空时间, 2名飞行员可以互相监督提醒轮流驾驶, 尤其是在跨海飞行时更是如此。  由此看海航的经验已经迅速反应到上层, 同时王牌部队诸如K-2S 等的实战经验也充分反馈—— 面对实力较弱或均衡的对手, 机动性并不是关键, 长时间反复的留空牵制压制是和平制敌的重要手段。
      既和平期J-10S 双座机更适合打消耗战拖垮对手。

    3.   最关键一点:  虽然J-10系列目前毫无争议的成为维系中国空军空优头号主力的地位, 但无情的现实是: 猛龙部队却还要承担部分对地攻击的角色, 弥补Q-5系列快速退伍的现实。
       由于在信息整合互联化和航程机动性能上的劣势, Q-5 已经不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急需一种战机弥补空缺。  FBC-1A/B飞豹 受产能限制、采购策略和高层喜好妥协平衡的极大制约, 独木难支。 又由于空军的体系建设以西方体系为目标标准。  找来找去, 论质量和数量也只有J-10  系列最理想和有潜力。

     论作战半径和载弹量, J-10 比Q-5 至少强2倍以上,至于雷达航电信息化等更不可相提并论。  所以, 100架 双座J-10S 的对地攻击效能认可等效于300架Q-5 甚至之上。  故PLAAF 的打算很精明, 一机多用。
     空地兼优,知道TG 空军臂标印J-10 的道理了吧……

     在后续空战有尖刀王牌驾驶的更强悍J-10B 保障(J-20也不远了), 还有什么必要过分浪费数量在空优上?  把能力转到对地攻击更能让杀敌效能最大化, 尽快实现攻防兼备的目标不是更好吗!
     让二线的基地化部队承担更多的但素质要求相对低一些的对地压制任务, 也是让其人机尽用, 执行侧翼部署攻击的潜在领会要求。

     当然,最后的单双比率推演在 2.5 :1 互相靠拢平衡。

   六、  CF生产能力特点:总量控制,稳定规模

     从图表推演看,  CF 的生产能力还是相对控制得很稳健保守。  这些年的生产曲线呈波浪型起伏, 很有规律, 既能保持产量不低, 也适当缓解生产线的负荷压力, 可以定期加强质量整治和管控。
     配合空军的采购策略, 尤其是发动机的进口使用把控极佳,  使用比率稳定控制在78% , 在相当一段时间后,既存有相当规模的储备量。

     推演中出现了惊人巧合的一幕: 目前共进口476台AL-31FN系列供J-10各型使用,  截止2013年前为止, 空军留存238架J-10战机, 意味着即使2013年停产, 之前生产的J-10 机体和发动机比率竟准确定格在 1 :2 ——  足够保障J-10在其近15年的机体寿命内维持每年近150小时的高训练强度!
     (发动机中途需翻新1-2次, TG完全具备这种能力)
      即使双线扩产, 储备也完全可以保证5年规模不减,  一直死撑到2018年国发彻底成熟升级。 期间还能够承受完全战损60架J-10的一次中等强度战争!
      (全力用1年就可生产弥补回来)

       我想, 除了正面直接和MD 硬碰, 没有哪个国家蠢到敢独自单挑PLAAF。 除非对手脑子烧坏鸟, 彻底翻脸去组团、还要组大团, 那样战争性质早以不能用现在的模式估算。
地球上估计没哪个国家敢入伙!
―――――――――――――――――

      说到这, 有人一定会问, 凭什么认为CF 的年产能可以达到近60架?
      2011年和2012年是非常特殊的两年, 网友透露出J-10 这两年很少交付, 但飞机已经生产出来了,但不是一年内。 确实也是,之前有帖子按编号的排列确认共生产了60架。  这和图表推演排列的基本一致。
      有网友透露是在搞质量整改, 个人却认为是在技改和生产线调整模拟演练同时进行, 为2013年的扩产做模拟预演试运行!  对CF 各方面的保障做预先推演和计算, 看哪方面会出问题, 目前看按时间节点完成, CF 的管理成效极高!

     生产组装出来不是难事, 但最后的“验收调整试飞交付” 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最大瓶颈。 CF 之前没有做过1年交付50架以上的经验,  只好策略性的放在2012年集中试行运转交付验收程序。     
     这也是我认为2013年将会扩产的最大动机原因之一。

     当然产能不会按最大能力进行, 需要循序渐进的开展, 保质保量的平衡运转, 保留些许冗余能力应急。  何况从2013年J-20A 也开始正式批量迈上历史舞台。
      任重道远的CF 忙啊……!

    七、    发动机3大军令状节点   

      看图表推算, 对J-10制约最重要的发动机节点有以下几个:
     2015年——  毫无疑问, TG的采购年度目前看到此为止, 毛子的产能也达到上限了。 当然J-10 的扩产也只能暂时排到2015再以观后效。 但在2015之前是绝对不会停产的, 无论如何都要把“量”产出来达到400, 完成“钳形攻势”的战略战术意图!
     至于2015后再继续投产无论A或B型, WS-10A 是否彻底成熟将至关重要。

     2018年—— 看图表计算, 到2012年为止,之前的4批发动机合同的储备量在90台左右, 即使换掉05年前最初一批, 也还有近60的结余。  和前面说的, 可以承受60架的战损;   
     如果扩产的几年里出现意外, J-10B的99M1 遭遇毛子不能如期供货, 结余的老批次发动机也将能顶替救急用, 按150小时的强度可以坚持使用到首翻期800小时到来的5年后, 也就是2018年。

     换句话说, TG在2013后的5年内要做好投产准备自主强行生产99M1(WS-10BII/C) 的能力
TG是主要投资方,大股东, 完全有资格自行生产而不受技术专利框架制约。

     2022年——  这涉及到J-20 的正式型号。 即使毛发正常履约, J-20A 在2015年如期以低级别状态服役, 那它的发动机寿命按正常推算同样在7年后结束, 此时只能靠二代国发维持(WS-15)。 不然, J-20 项目就很危险了, TG 这些年累积的空中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所以,  3大时间节点, 在国家大力扶持的基础上, 3大发动机研发和生产的头目和项目负责人必须要立下军令状:
      2015年WS-10A
            2018年WS-10BII/C
            2022年WS-15
    必须彻底成熟, 到时不行就拉出去墙壁! 尤其是吹牛吹得老响的。

   八、  双线生产局势带来的不利影响
      
      扩产有利有弊, 猛龙也不是完美龙, 简单探讨。

      目前的推演形势基本明朗,  CF以其在设计之初就极有预见的正中迎合PLAAF 全面向西方高尖端体系靠拢的远大理想,  时至今日到未来3年,J-10 系列将毫无争议的以质量和数量追上并稳居PLAAF 空优主力头把交椅, 甚至对地攻击也占有极大一席话语权。   
而且整体大部分居于装备寿命壮年期,极具杀伤力。
     但双线扩产带来另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将是: 这一切将划分掉大部分的装备预算, 对空军另一主力J-11系的生存将产生深远影响。

    这边棍子集体全面铺开, 另一边筷子却在不断群体老化挣扎, 数据推演上就已经做不到“等质同量”的展开, 可预见结果将会:
   1.  SU/J-11系大部分开始加速老化, 得不到全面而细  致的升级保养改进, 大改计划被延后推迟, 整体规模妥善数量成批酌减。
   2.  新研制的配套打击武器无法匹配, 不能充分发挥效能, 失去优先获得交战机会, 不能首战出场谈何必胜。
   3.   新入飞行员也极力要求转飞J-10系, 因为驾驶   J-11 系设备落后,体系不兼容,胜率不高, 与敌对抗落下风闹心窝火等等都会普遍出现。
   4.   原11系部队飞行员士气遭打击低落, 进一步对技战术战法研究松懈怠慢,从而差距越拉越远。
   5.   研发机构逐步丢掉采购,丢掉市场和资金来源,丧失口碑和信任, 大规模深度研发将被迫终止, 进而没落……

     目前嘘炒得腐烂无比的外购SU-35 话题与其说是毛子推销的月经手段, 不如说是PLAAF 对内表达不满情绪的一种定期发作敲打某处的症状。 买或不买都不重要, 但信任和口碑却在持续性的非议中可怕的一点点流失。
     根据零星但极可靠消息, 然后在纸面上自由推演J-10和J-11, 无论如何都得不出两者齐头并进的愉悦。 一边可预见的排版出极大篇幅, 另一边却少得可怜, 屈指可数后再无处下手。
     痛并快乐着! 痛隐隐发作, 而快乐却不尽不彻。

           结 束 语

      文章写到最后, 亲爱的同志们,无论将来如何, 请在此和我一道全体起立, 向保卫祖国的伟大中国空军, 向锐意进取的伟大成飞,  向冲天狂啸的伟大猛龙挥手致以最高敬意!
      向曾经默默奉献但仍苦苦挣扎中的其它兄弟单位热情呐喊、 鼓励助威!

      此去成台招旧部, 猛龙十万斩阎罗!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7/1302/864274.html猛龙十万斩阎罗——地面观察中国空军J-10系列战机2013年正式双线扩产开始全国拉网装备之紧急特情速报

    一切以数据排列推演结果做基础。
    详看图表,直入主题, 如有不足,欢迎指正。

    根据最新分析研究, 结合地面seeking后得出8大结论如下:

一、  全国拉网装备按基地化布局展开
     
     纵观最近中国空军的最大动作就是“师改旅”, 以及由此引发的全面“基地化”前的先行试点工作。
     任何一件事在做出拍板后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随之带来的将是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所有一切都在有计划的预谋进行, 前一件事为下一件事打下伏笔。

     基于目前中国周边局势有急速恶化的趋势,如何准确判断形势发展动向, 将决定今后十年是否能和平稳定发展。
     PLAAF 对此的决断就是: 时不我待,加速备战!

     现在情况已经明朗, “基地化”建设就是为大批高新技术主战装备全面拉网加速铺开打下坚实的指挥、软硬件后勤和部队人员编制保障基础。
     图示很清楚的表明, J-10系列2013年急速扩军的地方全囊括目前“基地化”的所有试点地, 全部是目前可能存在爆发冲突热点的高危不稳定板块

1.  南宁基地指向南海和东南亚半岛;
2.  大上海基地负责黄海、东海方向;
3.  长春基地很明显针对南北棒子;
4.   成都基地双向面对喜马拉雅和缅甸;
5.   北疆基地直接控制整个西北部。

     全部覆盖中国国土的外圆弧部分,成倍的加强圆弧的盾形密集力量, 封闭所有的空中航线机动防卫漏洞。

  二、  战略战术意图达成钳形攻势

      这次史无前例的“基地化扩军”第1个显著特点: 就是3年里让每个基地几乎都要具备两个方向的实战部署能力,  可以在负责的区域内不用增援直接达成TG 最惯用的 “钳形攻势”!

      同时还可以把TG的“四大猛龙王牌K-1/2/3/44”彻底从繁重枯燥的日常远距离战备奔袭中解脱出来:
      专心研究对手技战术规律,  有足够的时间磨合最新先进装备, 同时也尽量节省宝贵的进口部件的寿命资源, 保证主力尖刀王牌可以靠后布置, 避免敌先手攻击, 承当战备机动主力择机寻歼敌主力精锐或突击其侧翼薄弱方向!

     在每一个大方向上既具备双向侧翼打击, 又保存极具杀伤的主力精锐做最后致命一击, 形同一把巨大的高速三叉戟, 直接挤迫压制潜在不友好对手的挑衅和扩展空间!

   三、  实行新老飞机混合搭配部署

      第2个显著特点:  就是所有潜在预计装备的8个对象全部实行新老飞机混合搭配方式部署。   
      
      一来装备旧飞机,新接手部队可以放心使用原部队经过充分磨合的战机, 各种毛病特点规律在长年的记录统计中都已经十分熟悉, 原有澡盆曲线的左侧已经被经验丰富的高手顺利安全渡过;

     二来 可以充分利用先造批次飞机进行短时间却不间断的稳定训练, 让新飞机能保持良好的寿命小时应付突发的紧急战备。 保证多数普通飞行员技术状态保持,  更确保少数技战术尖子飞行员操纵新批次先进航电飞机以J-10 特有的“黄金锋芒期”最佳技术状态接敌反复拉锯恶战。

     三来可以方便各部队不同层次的飞行员互相移调交流, 扩大知识和认知面, 熟悉不同空情和不同对手实力。  你换到哪个部队都有相应技术状态的飞机留存供选择, 谁最擅长驾驶哪种批次的就上哪个批次, 以最熟悉的装备和稳定的技术保持状态接敌。  稳定压倒一切!
     这样就不用反复改装, 把时间精力浓缩在如何磨合精进现有设备状态的深度挖掘上, 充分调动每一个零件的潜在生命力。  让机器零件具备人性交融, 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

    最后也方便生产调度和验收交付, 部队以能够承受的能力分批换装, 让后勤和人员升级训练等同步划一。

   四、 优先强化一线,基本满足二线

      第3个显著特点:
    极力强化一线王牌的实力,实行大编制。  用新型的J-10B 强化综合任务使命能力, 同时还保留相当的J-10A机型, 方便其它部队优秀选手的临时加入和定期补充。
    32架可以组成两个16架的分队(4个中队), 轮换接替机动到战备方向增援加强, 而留守部队依然保持相当规模的二线战斗力(2个中队训练, 2个中队休整保养)。

     其它部队则适当缩小规模,实行小编制, 照顾整体面的铺开, 让尽可能多的部队有机会改装3代机, 把实力均摊到各块地域,小群多路部署。 变相的把保障能力扩展到全国各地。 20架的规模, 可保证1个教练中队,1个战备中队, 1个日常训练中队, 2个中队轮换检修保养。

   五、  加强装备更多双座机做多面手

     从图表的推演可知, 2013年前J-10A 与 J-10S(双座)的比率大致在2.8 :1 之间; 而2013年-2015年的扩产年中, 单双座机的比率将下降到2 :1下。 里面的因素多且复杂,一一简单分析:

    1.  充分弥补平衡现有高级教练机短缺的不足, 同时又要急速扩军的矛盾需求。 双座机可以用更少的编制维持较多的飞行员, 一次起落即可维持两名飞行员的状态, 费效比较佳。
    2.  充分发挥J-10 可以空中加油的特点, 维持较长的留空时间, 2名飞行员可以互相监督提醒轮流驾驶, 尤其是在跨海飞行时更是如此。  由此看海航的经验已经迅速反应到上层, 同时王牌部队诸如K-2S 等的实战经验也充分反馈—— 面对实力较弱或均衡的对手, 机动性并不是关键, 长时间反复的留空牵制压制是和平制敌的重要手段。
      既和平期J-10S 双座机更适合打消耗战拖垮对手。

    3.   最关键一点:  虽然J-10系列目前毫无争议的成为维系中国空军空优头号主力的地位, 但无情的现实是: 猛龙部队却还要承担部分对地攻击的角色, 弥补Q-5系列快速退伍的现实。
       由于在信息整合互联化和航程机动性能上的劣势, Q-5 已经不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急需一种战机弥补空缺。  FBC-1A/B飞豹 受产能限制、采购策略和高层喜好妥协平衡的极大制约, 独木难支。 又由于空军的体系建设以西方体系为目标标准。  找来找去, 论质量和数量也只有J-10  系列最理想和有潜力。

     论作战半径和载弹量, J-10 比Q-5 至少强2倍以上,至于雷达航电信息化等更不可相提并论。  所以, 100架 双座J-10S 的对地攻击效能认可等效于300架Q-5 甚至之上。  故PLAAF 的打算很精明, 一机多用。
     空地兼优,知道TG 空军臂标印J-10 的道理了吧……

     在后续空战有尖刀王牌驾驶的更强悍J-10B 保障(J-20也不远了), 还有什么必要过分浪费数量在空优上?  把能力转到对地攻击更能让杀敌效能最大化, 尽快实现攻防兼备的目标不是更好吗!
     让二线的基地化部队承担更多的但素质要求相对低一些的对地压制任务, 也是让其人机尽用, 执行侧翼部署攻击的潜在领会要求。

     当然,最后的单双比率推演在 2.5 :1 互相靠拢平衡。

   六、  CF生产能力特点:总量控制,稳定规模

     从图表推演看,  CF 的生产能力还是相对控制得很稳健保守。  这些年的生产曲线呈波浪型起伏, 很有规律, 既能保持产量不低, 也适当缓解生产线的负荷压力, 可以定期加强质量整治和管控。
     配合空军的采购策略, 尤其是发动机的进口使用把控极佳,  使用比率稳定控制在78% , 在相当一段时间后,既存有相当规模的储备量。

     推演中出现了惊人巧合的一幕: 目前共进口476台AL-31FN系列供J-10各型使用,  截止2013年前为止, 空军留存238架J-10战机, 意味着即使2013年停产, 之前生产的J-10 机体和发动机比率竟准确定格在 1 :2 ——  足够保障J-10在其近15年的机体寿命内维持每年近150小时的高训练强度!
     (发动机中途需翻新1-2次, TG完全具备这种能力)
      即使双线扩产, 储备也完全可以保证5年规模不减,  一直死撑到2018年国发彻底成熟升级。 期间还能够承受完全战损60架J-10的一次中等强度战争!
      (全力用1年就可生产弥补回来)

       我想, 除了正面直接和MD 硬碰, 没有哪个国家蠢到敢独自单挑PLAAF。 除非对手脑子烧坏鸟, 彻底翻脸去组团、还要组大团, 那样战争性质早以不能用现在的模式估算。
地球上估计没哪个国家敢入伙!
―――――――――――――――――

      说到这, 有人一定会问, 凭什么认为CF 的年产能可以达到近60架?
      2011年和2012年是非常特殊的两年, 网友透露出J-10 这两年很少交付, 但飞机已经生产出来了,但不是一年内。 确实也是,之前有帖子按编号的排列确认共生产了60架。  这和图表推演排列的基本一致。
      有网友透露是在搞质量整改, 个人却认为是在技改和生产线调整模拟演练同时进行, 为2013年的扩产做模拟预演试运行!  对CF 各方面的保障做预先推演和计算, 看哪方面会出问题, 目前看按时间节点完成, CF 的管理成效极高!

     生产组装出来不是难事, 但最后的“验收调整试飞交付” 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最大瓶颈。 CF 之前没有做过1年交付50架以上的经验,  只好策略性的放在2012年集中试行运转交付验收程序。     
     这也是我认为2013年将会扩产的最大动机原因之一。

     当然产能不会按最大能力进行, 需要循序渐进的开展, 保质保量的平衡运转, 保留些许冗余能力应急。  何况从2013年J-20A 也开始正式批量迈上历史舞台。
      任重道远的CF 忙啊……!

    七、    发动机3大军令状节点   

      看图表推算, 对J-10制约最重要的发动机节点有以下几个:
     2015年——  毫无疑问, TG的采购年度目前看到此为止, 毛子的产能也达到上限了。 当然J-10 的扩产也只能暂时排到2015再以观后效。 但在2015之前是绝对不会停产的, 无论如何都要把“量”产出来达到400, 完成“钳形攻势”的战略战术意图!
     至于2015后再继续投产无论A或B型, WS-10A 是否彻底成熟将至关重要。

     2018年—— 看图表计算, 到2012年为止,之前的4批发动机合同的储备量在90台左右, 即使换掉05年前最初一批, 也还有近60的结余。  和前面说的, 可以承受60架的战损;   
     如果扩产的几年里出现意外, J-10B的99M1 遭遇毛子不能如期供货, 结余的老批次发动机也将能顶替救急用, 按150小时的强度可以坚持使用到首翻期800小时到来的5年后, 也就是2018年。

     换句话说, TG在2013后的5年内要做好投产准备自主强行生产99M1(WS-10BII/C) 的能力
TG是主要投资方,大股东, 完全有资格自行生产而不受技术专利框架制约。

     2022年——  这涉及到J-20 的正式型号。 即使毛发正常履约, J-20A 在2015年如期以低级别状态服役, 那它的发动机寿命按正常推算同样在7年后结束, 此时只能靠二代国发维持(WS-15)。 不然, J-20 项目就很危险了, TG 这些年累积的空中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所以,  3大时间节点, 在国家大力扶持的基础上, 3大发动机研发和生产的头目和项目负责人必须要立下军令状:
      2015年WS-10A
            2018年WS-10BII/C
            2022年WS-15
    必须彻底成熟, 到时不行就拉出去墙壁! 尤其是吹牛吹得老响的。

   八、  双线生产局势带来的不利影响
      
      扩产有利有弊, 猛龙也不是完美龙, 简单探讨。

      目前的推演形势基本明朗,  CF以其在设计之初就极有预见的正中迎合PLAAF 全面向西方高尖端体系靠拢的远大理想,  时至今日到未来3年,J-10 系列将毫无争议的以质量和数量追上并稳居PLAAF 空优主力头把交椅, 甚至对地攻击也占有极大一席话语权。   
而且整体大部分居于装备寿命壮年期,极具杀伤力。
     但双线扩产带来另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将是: 这一切将划分掉大部分的装备预算, 对空军另一主力J-11系的生存将产生深远影响。

    这边棍子集体全面铺开, 另一边筷子却在不断群体老化挣扎, 数据推演上就已经做不到“等质同量”的展开, 可预见结果将会:
   1.  SU/J-11系大部分开始加速老化, 得不到全面而细  致的升级保养改进, 大改计划被延后推迟, 整体规模妥善数量成批酌减。
   2.  新研制的配套打击武器无法匹配, 不能充分发挥效能, 失去优先获得交战机会, 不能首战出场谈何必胜。
   3.   新入飞行员也极力要求转飞J-10系, 因为驾驶   J-11 系设备落后,体系不兼容,胜率不高, 与敌对抗落下风闹心窝火等等都会普遍出现。
   4.   原11系部队飞行员士气遭打击低落, 进一步对技战术战法研究松懈怠慢,从而差距越拉越远。
   5.   研发机构逐步丢掉采购,丢掉市场和资金来源,丧失口碑和信任, 大规模深度研发将被迫终止, 进而没落……

     目前嘘炒得腐烂无比的外购SU-35 话题与其说是毛子推销的月经手段, 不如说是PLAAF 对内表达不满情绪的一种定期发作敲打某处的症状。 买或不买都不重要, 但信任和口碑却在持续性的非议中可怕的一点点流失。
     根据零星但极可靠消息, 然后在纸面上自由推演J-10和J-11, 无论如何都得不出两者齐头并进的愉悦。 一边可预见的排版出极大篇幅, 另一边却少得可怜, 屈指可数后再无处下手。
     痛并快乐着! 痛隐隐发作, 而快乐却不尽不彻。

           结 束 语

      文章写到最后, 亲爱的同志们,无论将来如何, 请在此和我一道全体起立, 向保卫祖国的伟大中国空军, 向锐意进取的伟大成飞,  向冲天狂啸的伟大猛龙挥手致以最高敬意!
      向曾经默默奉献但仍苦苦挣扎中的其它兄弟单位热情呐喊、 鼓励助威!

      此去成台招旧部, 猛龙十万斩阎罗!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7/1302/864274.html
弄了半天是楼主分析出来的双线扩产?白高兴一场。。。
LZ要转帖的话,请在题目前加上转帖的字样。
此文,在hkc某厂的基础上,也不忘例行的攻击另一方,而且用的消息都是没什么水准的编瞎话。这是我的感觉
这种文章看看就可以了!!歼10一年交付量也就30左右。
那是不是成飞又要开始大规模生产10了?
我觉得是好文来自: iPhone客户端
fhlx 发表于 2013-2-16 15:49
LZ要转帖的话,请在题目前加上转帖的字样。
此文,在hkc某厂的基础上,也不忘例行的攻击另一方,而且用的消 ...
结尾有链接
全篇都是臆想。
噱头 发表于 2013-2-16 16:03
结尾有链接
我说的是在标题上,例如:【转帖】什么什么之类的,才是发帖的标准
hyphon 发表于 2013-2-16 15:56
我觉得是好文
这篇文章肯定会有叫好的,因为合胃口
写了这么多,楼主有什么比较靠谱的根据出处?不会是自己瞎猜的吧。
repulse123 发表于 2013-2-16 16:09
写了这么多,楼主有什么比较靠谱的根据出处?不会是自己瞎猜的吧。
点击链接
噱头 发表于 2013-2-16 16:11
点击链接
网上的帖子能算靠谱的根据出处?
repulse123 发表于 2013-2-16 16:18
网上的帖子能算靠谱的根据出处?
见仁见智
很适合休闲畅谈区的好帖子
空军自己认为重四a状态就行了,不要重型空优三代半(就算要,增推三代矢量发动机哪里来?)
老马一上台就摆出要SU35的架子来,没确定买前,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

至于th,th就不是可靠性问题,很简单,31f、31fn出过多少事故了,从10年到现在2年了,th又出过多少事故了?th的问题是性能方面,这个除非重新做一款新三代大推,从核心机开始重做,否则th的性能无解
lee_manson 发表于 2013-2-16 16:23
很适合休闲畅谈区的好帖子
我觉得最好还是科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