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峡商女后庭花,谁知伊是唐昭阳——评伊能静博客赋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50:45
      看到CD有人发贴谈伊能静博客赋诗,读了几遍,百度了一下伊的博客和微博以及相关诗句。博客上没有相关内容,微博不太清楚(我没有什么微博号,不清楚伊发表的具体时间);对相关诗句百度时,看到有些人在各个论坛转载讨论。

诗句如下:
冬雪漫漫,雾霭茫茫,草木寂寂,日头长长。
春日迟迟,风声苍苍,孤鸟鸣鸣,寒夜凉凉。
独坐静静,泪湿斑斑,故囯远远,心亦凄凉。
叹!
谁知妾心似昭阳,商女独唱恨国亡。

      全诗,先写景,其后述人,最后言志。
      全诗以四言为主,杂以七言,还有一句“叹!”似乎是现代新诗格式。
      写景一段,以诗人的耳闻目睹,以音乐的节奏,展现出一种孤独寂莫愁的心理状态。个人认为,是最具特色的地方。比如,“日头长长”一句,冬日本是一年中最短的时间,却言长,还是长长,从相对论的角度看,是心理悉苦,度日如年;又比如“草木寂寂”,无声胜有声。草木位下,冬日居上,风声鸟鸣耳闻,其余目睹,又有雪雾冬春昼夜的时间变化,是一种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孤独寂莫愁。是一种去岁今春,耳闻目睹,饱受刺激的心理状态。

      最后的两句七言,是诗人言志之句。我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呢?因为,公开发表的诗,诗人在写的时候,肯定清楚会有读者。表面上这两句既可以理解为诗人的自言自语,自问自答,也可以理解为是别人问诗人的回答(注:问题在诗文没有提及,两句七言是诗人的回答,或者还要加上一句“叹!”)
      且不去讲诗人最后两句是真是假,是好是坏。只是以前几句给读者好印象,借好印象之机,期读者借给声势,以众人声势压迫他人达到诗人的目的。至少是达到宣扬个人不知真假的志向的目的。
     所以,我不喜欢。      看到CD有人发贴谈伊能静博客赋诗,读了几遍,百度了一下伊的博客和微博以及相关诗句。博客上没有相关内容,微博不太清楚(我没有什么微博号,不清楚伊发表的具体时间);对相关诗句百度时,看到有些人在各个论坛转载讨论。

诗句如下:
冬雪漫漫,雾霭茫茫,草木寂寂,日头长长。
春日迟迟,风声苍苍,孤鸟鸣鸣,寒夜凉凉。
独坐静静,泪湿斑斑,故囯远远,心亦凄凉。
叹!
谁知妾心似昭阳,商女独唱恨国亡。

      全诗,先写景,其后述人,最后言志。
      全诗以四言为主,杂以七言,还有一句“叹!”似乎是现代新诗格式。
      写景一段,以诗人的耳闻目睹,以音乐的节奏,展现出一种孤独寂莫愁的心理状态。个人认为,是最具特色的地方。比如,“日头长长”一句,冬日本是一年中最短的时间,却言长,还是长长,从相对论的角度看,是心理悉苦,度日如年;又比如“草木寂寂”,无声胜有声。草木位下,冬日居上,风声鸟鸣耳闻,其余目睹,又有雪雾冬春昼夜的时间变化,是一种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孤独寂莫愁。是一种去岁今春,耳闻目睹,饱受刺激的心理状态。

      最后的两句七言,是诗人言志之句。我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呢?因为,公开发表的诗,诗人在写的时候,肯定清楚会有读者。表面上这两句既可以理解为诗人的自言自语,自问自答,也可以理解为是别人问诗人的回答(注:问题在诗文没有提及,两句七言是诗人的回答,或者还要加上一句“叹!”)
      且不去讲诗人最后两句是真是假,是好是坏。只是以前几句给读者好印象,借好印象之机,期读者借给声势,以众人声势压迫他人达到诗人的目的。至少是达到宣扬个人不知真假的志向的目的。
     所以,我不喜欢。
搞文字狱的时代过去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大唐刀客 发表于 2013-2-14 15:18
搞文字狱的时代过去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大唐的时代过去了,刀客的时代过去了
不喜欢不需要理由,既然一定要说理由,还是给我等看的,我等便可回答道:
爱喜欢不喜欢!
文采确实不错哦
碧海云帆 发表于 2013-2-14 16:48
文采确实不错哦
这也能叫文采,打油诗吧。
有典故的
既然是商女就该直接说后庭花多少钱钱,废话这么多我也没看到关键,所以我不喜欢

x9han 发表于 2013-2-14 16:27 大唐的时代过去了,刀客的时代过去了
刀客就是侠客名字不同而已,大唐现在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x9han 发表于 2013-2-14 16:27 大唐的时代过去了,刀客的时代过去了
刀客就是侠客名字不同而已,大唐现在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岸不是说民国没亡么,这恨的是哪门子国亡?
什么时候我们众多德艺双馨的那些艺术家们写出这样的打油诗就好了!比如汤灿 15的月亮姐 辣妹子等等这些
文采确实不错哦
文采很一般,不过比起本坛里面大多人还是在五十步前面的。举例来说:「风声苍苍,孤鸟鸣鸣,寒夜凉凉。

独坐静静,泪湿斑斑,故囯远远」很明显的白话,更重要的是遣词用字不精雅,文法修辞谬误等,随便查一下字典即可知,声音是不会苍苍的;孤鸟鸣鸣,寒夜凉凉,独坐静静,泪湿斑斑,故囯远远,这几句的修辞法有问题,即便是白话也没这。些古怪的用法。倒是开头一段和最后一段尚可,尤其这句「商女独唱恨国亡」可谓点睛之笔,很是出彩,不过前一句「谁知妾心似昭阳」却又犯了修辞法的错误,昭阳是汉宫名,心可比之汉宫女,但心无法直接似汉宫,故修辞错误。一言弊之,瑕过于瑜。多说一句,别迷信什么中华文化在台湾说法,更别臆想台湾人就更有古典文化的修养,一些过去的老头老太除外,说句难听的,近数十年很多垃圾文化包括网络语言等都是港台传过来的。
后庭花 伊能静 这题目吸引人啊。
诗不错,有点古典味道,想学李清照,但是文采跟不上。有很多现代体的味道,不过总体来说,不错了。


这文采对于懂古典诗词的人来说,水平在中下,拼凑的,还那么多叠字,叠字多在《诗经》里面有,但是《诗经》叠字就是有味道,现代人叠的四不像。

改下,一韵到底,还不叠字。

1、冬雪和雾霭能否并存,目前不知道,我不是气象学家,就依原诗可以并存。但是“雾霭”和“日头长长”是不能并存的,如果雾霭说的是沙尘暴,又似乎与冬雪不符。雾霭被我改成“远霭”了,这样即使天马行空乱写,别人抓都不到把柄。

写诗天马行空可以,但是违返一些自然界规律、社会规律、生活规律,不是一个擅长写诗的人做的。

本想把后两句的诗意也改改,后来想想,算了,这是她的诗思,又不是我的诗思。我不过是从诗词用字用词上改改而已。

------------------------

冬雪漫道,远霭苍茫,草木眠寂,日头影长。
春日迟照,风声含伤,孤鸟鸣树,寒夜凄凉。
独坐聆静,泪湿薄裳,故园路远,心在那乡。
叹!
谁知侬心似昭阳,商女独唱后庭殇。




这文采对于懂古典诗词的人来说,水平在中下,拼凑的,还那么多叠字,叠字多在《诗经》里面有,但是《诗经》叠字就是有味道,现代人叠的四不像。

改下,一韵到底,还不叠字。

1、冬雪和雾霭能否并存,目前不知道,我不是气象学家,就依原诗可以并存。但是“雾霭”和“日头长长”是不能并存的,如果雾霭说的是沙尘暴,又似乎与冬雪不符。雾霭被我改成“远霭”了,这样即使天马行空乱写,别人抓都不到把柄。

写诗天马行空可以,但是违返一些自然界规律、社会规律、生活规律,不是一个擅长写诗的人做的。

本想把后两句的诗意也改改,后来想想,算了,这是她的诗思,又不是我的诗思。我不过是从诗词用字用词上改改而已。

------------------------

冬雪漫道,远霭苍茫,草木眠寂,日头影长。
春日迟照,风声含伤,孤鸟鸣树,寒夜凄凉。
独坐聆静,泪湿薄裳,故园路远,心在那乡。
叹!
谁知侬心似昭阳,商女独唱后庭殇。


日经贴了。不就是她有个日本爹吗……
只是路过 不发表意见
这个,和律体诗以及唐宋词、元曲都不沾边。按字数看,感觉在模仿古诗十九首,但缺少蕴藉,学诗经又缺少文法。从用字措辞看只能算现代新诗!
这种拼凑打油诗也叫文采啊.....

不如题目“伊能静与后庭花”来得直接有力,颇有风之古韵...哈哈
撸主,你的语文老师让你背诵100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
故国(书面语)
名词
gùguó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
[motherland]∶祖国,本国
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南朝梁· 丘迟 《 与陈伯之书 》
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native countryside]∶ 故乡 ,家乡
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杜甫《上白帝城诗》
[old capital]∶旧都。南宋时指汴京
[old haunt]∶指旧地;古战场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 。——宋·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
[Have destroyed the country]∶已经灭亡的国家;前代王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 李煜 《虞美人》
[old feudalism]∶从前的封邑
光 复为御史大夫,二月为丞相,复故国 博山侯。——《汉书·孔光传》
----------
以上内容复制自百度百科,忍不住想吐要喷的请找准目标。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这个,和律体诗以及唐宋词、元曲都不沾边。按字数看,感觉在模仿古诗十九首,但缺少蕴藉,学诗经又缺少文法 ...
点评独到,一击中的!蕴藉、修辞法,正是这两样东西,而这样东西是需要下功夫的,前者需要积累历练、后者需要培育文言基础。
这文采对于懂古典诗词的人来说,水平在中下,拼凑的,还那么多叠字,叠字多在《诗经》里面有,但是《诗经》 ...
改的基本上还不错,不过独坐这句正确的文法是独坐静聆,还有叹字可用噫或呜呼,心似昭阳的修辞还是不对,商女独唱恨国亡到不用改,改后反不如初。
lotus99 发表于 2013-2-14 20:55
这文采对于懂古典诗词的人来说,水平在中下,拼凑的,还那么多叠字,叠字多在《诗经》里面有,但是《诗经》 ...
好文采!这么一改,修辞更加有韵味,韵律也更为和谐,整首诗的意境一下上了个层次

yfwghost 发表于 2013-2-15 00:59
改的基本上还不错,不过独坐这句正确的文法是独坐静聆,还有叹字可用噫或呜呼,心似昭阳的修辞还是不对, ...


“恨国亡”感情过于直白强烈,用典太明显,更重要的是与整首诗幽怨的氛围不和

“心似昭阳”或可改为“心入昭阳”
yfwghost 发表于 2013-2-15 00:59
改的基本上还不错,不过独坐这句正确的文法是独坐静聆,还有叹字可用噫或呜呼,心似昭阳的修辞还是不对, ...


“恨国亡”感情过于直白强烈,用典太明显,更重要的是与整首诗幽怨的氛围不和

“心似昭阳”或可改为“心入昭阳”
lotus99 发表于 2013-2-14 20:55
这文采对于懂古典诗词的人来说,水平在中下,拼凑的,还那么多叠字,叠字多在《诗经》里面有,但是《诗经》 ...
改的好多了
无相 发表于 2013-2-14 22:21
这个,和律体诗以及唐宋词、元曲都不沾边。按字数看,感觉在模仿古诗十九首,但缺少蕴藉,学诗经又缺少文法 ...
楼主贴的那首是杂言诗,用韵杂乱,音节呆板(就是平仄不太顺),牵强叠字,虽是如此还是比一些不懂诗词的人写的好的。

杂言诗,只要求用韵外,似乎没有别的要求,故杂言诗是古体诗词中最简单的一种。杂言诗用韵要求一韵到底,或是过长的话,中间可以顺延着转韵,但不能跳韵,一会东韵,一会西韵,楼主贴的那首诗,明显的乱韵,虽然看起来押了韵。平脚过多,全诗读起来气息不合。

举首非常棒的杂言诗,比如李白的《秋风词》:

秋风清,
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
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
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
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
何如当初莫相识。
yfwghost 发表于 2013-2-15 00:59
改的基本上还不错,不过独坐这句正确的文法是独坐静聆,还有叹字可用噫或呜呼,心似昭阳的修辞还是不对, ...
兄弟,聆静中的“静”字是对前面八句景物描述的总结,并且仄脚收尾比平脚收尾要好一点儿,就象你家的对联,上联仄脚入,下联平脚收,虽然杂言诗不要求什么平仄的,但是对于严格的诗词爱好者来说,不改改,心中这个气息不舒坦。


不懂不发表意见
lotus99 发表于 2013-2-15 14:16
兄弟,聆静中的“静”字是对前面八句景物描述的总结,并且仄脚收尾比平脚收尾要好一点儿,就象你家的对联 ...
要符合文法,不止英语有语法汉语也有,聆静这样的构词不止古文就算白话也没这样的说法。至于平仄,只要不是律诗都不拘平仄的。对联依近体诗格律,平起仄收,显然拘于律诗格律。再者,诗词重在蕴藉,律诗固然朗朗上口,然而古来佳作不多,而反观魏晋作品,传世虽稀,但精品不可胜数,可见形式并非第一要素,要之,也须火候才行,不然则受其羁累。

yfwghost 发表于 2013-2-15 15:38
要符合文法,不止英语有语法汉语也有,聆静这样的构词不止古文就算白话也没这样的说法。至于平仄,只要不 ...


“格律困住诗作发挥”------抱着如此观点,真的很难沟通。

律诗:简单的说就是八句的;有押韵;平仄要求,分“首、颔、颈、尾”联,其中“颔、颈”联必须对仗的诗体。超过八句,依然遵循以上规则的,称为长律。

近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长律

词:近体诗的变体的组合,也叫长短句,也叫诗余,有平仄、押韵要求、偶尔有对仗要求。每一首词都有曲子和词牌,不过曲子已经散失了,只留下了格律,词牌就是那首词的格律。

曲:有平仄、有押韵的要求。比词俚、俗、粗,韵,象词又不是词。

古体诗:有押韵或是没有押韵的诗体,但普遍押韵。比如:五言古风、七言古风、五言古体绝句、七言古体绝句、杂言诗、歌、行等等。

现代诗:就是现代的那些无韵无律的诗。

古典诗词里面,除了古体诗对格律要求少,不严格外。近体诗、词、曲对格律都有严格要求。

喜欢近体诗的人,总在锤炼诗句上下功夫,已经忘了格律;不喜欢近体诗的人,总在抱怨近体诗的格律困住了发挥。

五笔打的熟的人,肯定已经记不住键位字根了。打拼音的抱怨五笔字根表怎么那么难记,还是拼音输入来的快。

另外,如果你读下《古诗源》,会发现不符合语法的很多。不要用现代汉语语法来衡量古典诗词或古典文学。
yfwghost 发表于 2013-2-15 15:38
要符合文法,不止英语有语法汉语也有,聆静这样的构词不止古文就算白话也没这样的说法。至于平仄,只要不 ...


“格律困住诗作发挥”------抱着如此观点,真的很难沟通。

律诗:简单的说就是八句的;有押韵;平仄要求,分“首、颔、颈、尾”联,其中“颔、颈”联必须对仗的诗体。超过八句,依然遵循以上规则的,称为长律。

近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长律

词:近体诗的变体的组合,也叫长短句,也叫诗余,有平仄、押韵要求、偶尔有对仗要求。每一首词都有曲子和词牌,不过曲子已经散失了,只留下了格律,词牌就是那首词的格律。

曲:有平仄、有押韵的要求。比词俚、俗、粗,韵,象词又不是词。

古体诗:有押韵或是没有押韵的诗体,但普遍押韵。比如:五言古风、七言古风、五言古体绝句、七言古体绝句、杂言诗、歌、行等等。

现代诗:就是现代的那些无韵无律的诗。

古典诗词里面,除了古体诗对格律要求少,不严格外。近体诗、词、曲对格律都有严格要求。

喜欢近体诗的人,总在锤炼诗句上下功夫,已经忘了格律;不喜欢近体诗的人,总在抱怨近体诗的格律困住了发挥。

五笔打的熟的人,肯定已经记不住键位字根了。打拼音的抱怨五笔字根表怎么那么难记,还是拼音输入来的快。

另外,如果你读下《古诗源》,会发现不符合语法的很多。不要用现代汉语语法来衡量古典诗词或古典文学。
遇小乔流水 发表于 2013-2-14 18:12
对岸不是说民国没亡么,这恨的是哪门子国亡?
呆泥棒蝗国1945年8月15日无条件投降鸟,呆丸蝗民们恨国亡啦
lotus99 发表于 2013-2-15 16:10
“格律困住诗作发挥”------抱着如此观点,真的很难沟通。

律诗:简单的说就是八句的;有押韵;平仄 ...
我说的是文言文法!
lotus99 发表于 2013-2-15 16:10
“格律困住诗作发挥”------抱着如此观点,真的很难沟通。

律诗:简单的说就是八句的;有押韵;平仄 ...
‘不合文法的古诗很多’?请举证!
lotus99 发表于 2013-2-15 16:10
“格律困住诗作发挥”------抱着如此观点,真的很难沟通。

律诗:简单的说就是八句的;有押韵;平仄 ...
《古诗源》我倒没怎么读,毛诗、乐府、建安诗集亦颇有涉猎。唐宋诗词则是最初学诗之时接触的,现在已经不在读诗之列了,总之,隋唐之后的这些滥诗是初学者学习的,而非深造之选。愚以为诗之最佳者《诗经》无异冠首,其次乐府建安诗,其次南朝诗,其次初唐诗,然后才是盛唐诗,唐以后诗属最后。
yfwghost 发表于 2013-2-15 16:51
《古诗源》我倒没怎么读,毛诗、乐府、建安诗集亦颇有涉猎。唐宋诗词则是最初学诗之时接触的,现在已经不 ...
真是难以沟通。

《诗经》不可说是冠首,因为和律诗是不同的诗体,不可比较。敢问你读过几首诗经里面的诗,知道诗经分哪几部,每一部又侧重于描写什么,每一部又有多少首,哪部是民歌,哪部祭礼之用,哪部是对贵族的批判。诗经都说300首,具体是300几十首?至于诗经,今人很难再创作出佳品,个人认为:一是道德已经跟不上,二是社会环境、物质文明相差的太遥远。

最工律诗的是哪几位诗人,最浪漫的古风诗人是哪位,最工词的是哪几位?

以上不要百度,你能立刻答出来,说明你真的比较了解诗词发展。

古风不能和律诗比,律诗不能和词比,词不能和绝句比,因为是不同的诗词体裁。

这下面是我个人给古典诗词创作体裁的难亦度的顺序,从难到易:

律诗—词—曲—绝句—古风

至于举证什么语法的,拿你最拿手的《诗经》看看,几乎篇篇没有语法。
真是难以沟通。   《诗经》不可说是冠首,因为和律诗是不同的诗体,不可比较。敢问你读过几首诗经里面的 ...
“诗经没有语法”?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还拿些入门的东西来论,有干货就举证,没干货就自习《古代汉语》,通读三传诸子史汉建安竹林,然后再来和本人论道,连文言文法都不懂的人,恕不奉陪。说句大话,就目前所见到的这个坛子里的文言水平(经史子集诗词文赋)而言,还没有一位能让本人正眼相看的呢,包括阁下。

yfwghost 发表于 2013-2-15 20:57
“诗经没有语法”?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还拿些入门的东西来论,有干货就举证,没干货就自习《古代汉语》, ...


诚实的说,诗经我阅读理解过一些,有几十篇吧,背诵过一些,差不多有10篇吧,诗经分“风、雅(大雅、小雅)、颂”四部,主要了解的风部(各地的民歌),诗经的文化介绍我也读过一些,也研究过诗经中各种植物长具体的什么样,基本上诗经中各种奇怪的植物被我了解的七七八八,并且自己也创作过几首,不太理想。

我能将古典诗词体裁从诗经、古体绝句、古风、柏梁体、律绝、律诗、词的格律与特点给你详详细细讲个遍,能给你讲平仄,能给你讲押韵,能给你讲韵书,也能给你讲如何创作一首好诗的经验与技巧。

现举例一首诗经里面按着现代汉语来看,你完全理解不了的诗经里面的诗,为啥举这首,因为以前正好背过,有点印象。

《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百度译意:
漫步城东门,美女多若天上云。虽然多若云,非我所思人。唯此素衣绿头巾,令我爱在心。
漫步城门外,美女多若茅花白。虽若茅花白,亦非我所怀。唯此素衣红佩巾,可娱可相爱。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直译:素衣绿头巾,令我爱在心。其实意是穿着素衣扎着绿头巾的那个美女,才是我心中爱的那一个。用现代语法理解:岂不是变成了,男方似乎是在想买素衣绿头巾,因为其中根本就没有主语,而且女主也没有在前面出现。

同理“缟衣茹藘,聊可与娱。”或按现代语法去理解,是不是男子要买素衣红敝膝。实意是,那个穿着白衣红敝膝的女子。

噢,对了,如果你想明白这首《出其东门》,你还得有汉民族服装演变史的知识,要不美女穿的啥样你都不知道。你还得有点儿城廓屋室的知识,否则你不明白男主走在哪里。

再不多举了,快到睡觉时间了。回详细点吧,会要几十分钟,不回详细点吧,一掌又拍不到位。


yfwghost 发表于 2013-2-15 20:57
“诗经没有语法”?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还拿些入门的东西来论,有干货就举证,没干货就自习《古代汉语》, ...


诚实的说,诗经我阅读理解过一些,有几十篇吧,背诵过一些,差不多有10篇吧,诗经分“风、雅(大雅、小雅)、颂”四部,主要了解的风部(各地的民歌),诗经的文化介绍我也读过一些,也研究过诗经中各种植物长具体的什么样,基本上诗经中各种奇怪的植物被我了解的七七八八,并且自己也创作过几首,不太理想。

我能将古典诗词体裁从诗经、古体绝句、古风、柏梁体、律绝、律诗、词的格律与特点给你详详细细讲个遍,能给你讲平仄,能给你讲押韵,能给你讲韵书,也能给你讲如何创作一首好诗的经验与技巧。

现举例一首诗经里面按着现代汉语来看,你完全理解不了的诗经里面的诗,为啥举这首,因为以前正好背过,有点印象。

《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百度译意:
漫步城东门,美女多若天上云。虽然多若云,非我所思人。唯此素衣绿头巾,令我爱在心。
漫步城门外,美女多若茅花白。虽若茅花白,亦非我所怀。唯此素衣红佩巾,可娱可相爱。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直译:素衣绿头巾,令我爱在心。其实意是穿着素衣扎着绿头巾的那个美女,才是我心中爱的那一个。用现代语法理解:岂不是变成了,男方似乎是在想买素衣绿头巾,因为其中根本就没有主语,而且女主也没有在前面出现。

同理“缟衣茹藘,聊可与娱。”或按现代语法去理解,是不是男子要买素衣红敝膝。实意是,那个穿着白衣红敝膝的女子。

噢,对了,如果你想明白这首《出其东门》,你还得有汉民族服装演变史的知识,要不美女穿的啥样你都不知道。你还得有点儿城廓屋室的知识,否则你不明白男主走在哪里。

再不多举了,快到睡觉时间了。回详细点吧,会要几十分钟,不回详细点吧,一掌又拍不到位。

lotus99 发表于 2013-2-15 14:01
楼主贴的那首是杂言诗,用韵杂乱,音节呆板(就是平仄不太顺),牵强叠字,虽是如此还是比一些不懂诗词的 ...
律诗不许换韵,古风不仅杂言,而且可以押仄韵,可以换韵。比如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