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鲜为人知的中国大型轰炸机工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04:34
中国海军很早就提出了改装轰6改型设想,但由于“文革”的严重冲击,研制工作被迫暂停,直到1975年9月才恢复。该机翼下各挂一枚由反舰导弹改进而成的大型空舰导弹,增加了导弹火控系统、自动领航系统,结构做了加强。1981年8月,轰6丁首飞成功,随后进行了导弹发射试验,成功发射多枚导弹,其中包括双发齐射2枚。
为了满足空军加大轰6飞机航程和提高发动机使用寿命要求,西飞1970年6月提出将轰6原装的两台涡喷8发动机换装成四台英国 “斯贝”512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改型方案,经批复同意后,1971年2月开始设计,1977年完成总装,1978年1月改型机首飞。

改型机保持了轰6原型机的外形,在机翼根部原涡喷8发动机处改装两台“斯贝”涡扇发动机,在左右机翼各加挂一台 “斯贝” 涡扇发动机。经过半年试飞证明,由于换装了油耗低\推重比大的涡扇发动机,起飞\着陆、爬升性能和航程等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最大航程从6 000千米增加到了8 000千米,提高40%;海平面最大爬升率提高40%,达到了原定设计的要求,跨入了远程轰炸机的行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只改装了一架。

“远轰”的遗憾

因载荷、航程有限,轰6难以执行远程战略轰炸任务,于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空军提出了发展远程战略轰炸机的设想。1973年,空军正式向有关研究单位下达了设计远程轰炸机的任务。

当时提出的主要设计要求是:以满足战略轰炸要求为主,也可以做战役或战术轰炸使用;可以载核弹、空地导弹或常规炸弹,轰炸敌后方政治\经济\军事等战略要地,或者轰炸敌坦克群\炮兵群、海上舰队和大型舰艇等战术目标;以中高空、高亚音速飞行,可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使用为基本要求,可在电子干扰的掩护下突破敌人防线;有必要的机动能力和自卫武器。

有关研制单位很快拿出了设计方案,采用放大的轰6机身,后掠式中单翼,圆截面蜂腰形机身。机身有前后密封舱和后设备舱,机身中段有炸弹舱(8.6X1.8x2.72米’),炸弹舱前后都有油箱。机长48.50米,机高13.85米,翼展46.47米,机翼面积293米’。空机重量65吨,正常起飞重量155吨,最大起飞重量163吨;正常载弹量7吨,最大载弹量15吨。

远程轰炸机的动力装置是吊在翼下的4台国产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地面推力为11 000千克。备用方案采用6台进口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地面推力为8 150千克。飞机最大平飞速度1 00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800~-850千米/小时,升限达13 000—14 000米,载弹7吨时最大航程达到11 000千米。

乘员由6人组成:正\副驾驶、领航员、雷达领航员位于前密封舱,射击员和通讯员位于后密封舱。

攻击武器可载1~3枚空地导弹,弹舱最大可载18吨炸弹,可挂载100~9 000千克各种口径的炸弹,可投放核弹。自卫武器有上炮塔、尾炮塔以及一系列警戒干扰设备。

虽然这种远程轰炸机的航程\载弹量均小于美国B-52战略轰炸机,但从中国基地起飞,已经足以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各重要政治、经济和军事基地实施战略核反击。

将轰6放大成为远程战略轰炸机,技术难度和风险不大,成本也不高。以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实力,可以解决发动机、机载电子设备、工艺、机载武器等问题,远程轰炸机应该是可以研制成功的。几乎在发展“远轰”的同时,中国成功研制出运10大型客机,证明中国确实有这样的技术实力。

但由于“文革”的影响,该项目最终下马。
ht tp://www.plaaf.net/Air-Force-History/Weapons-history/201004/228.html中国海军很早就提出了改装轰6改型设想,但由于“文革”的严重冲击,研制工作被迫暂停,直到1975年9月才恢复。该机翼下各挂一枚由反舰导弹改进而成的大型空舰导弹,增加了导弹火控系统、自动领航系统,结构做了加强。1981年8月,轰6丁首飞成功,随后进行了导弹发射试验,成功发射多枚导弹,其中包括双发齐射2枚。
为了满足空军加大轰6飞机航程和提高发动机使用寿命要求,西飞1970年6月提出将轰6原装的两台涡喷8发动机换装成四台英国 “斯贝”512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改型方案,经批复同意后,1971年2月开始设计,1977年完成总装,1978年1月改型机首飞。

改型机保持了轰6原型机的外形,在机翼根部原涡喷8发动机处改装两台“斯贝”涡扇发动机,在左右机翼各加挂一台 “斯贝” 涡扇发动机。经过半年试飞证明,由于换装了油耗低\推重比大的涡扇发动机,起飞\着陆、爬升性能和航程等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最大航程从6 000千米增加到了8 000千米,提高40%;海平面最大爬升率提高40%,达到了原定设计的要求,跨入了远程轰炸机的行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只改装了一架。

“远轰”的遗憾

因载荷、航程有限,轰6难以执行远程战略轰炸任务,于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空军提出了发展远程战略轰炸机的设想。1973年,空军正式向有关研究单位下达了设计远程轰炸机的任务。

当时提出的主要设计要求是:以满足战略轰炸要求为主,也可以做战役或战术轰炸使用;可以载核弹、空地导弹或常规炸弹,轰炸敌后方政治\经济\军事等战略要地,或者轰炸敌坦克群\炮兵群、海上舰队和大型舰艇等战术目标;以中高空、高亚音速飞行,可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使用为基本要求,可在电子干扰的掩护下突破敌人防线;有必要的机动能力和自卫武器。

有关研制单位很快拿出了设计方案,采用放大的轰6机身,后掠式中单翼,圆截面蜂腰形机身。机身有前后密封舱和后设备舱,机身中段有炸弹舱(8.6X1.8x2.72米’),炸弹舱前后都有油箱。机长48.50米,机高13.85米,翼展46.47米,机翼面积293米’。空机重量65吨,正常起飞重量155吨,最大起飞重量163吨;正常载弹量7吨,最大载弹量15吨。

远程轰炸机的动力装置是吊在翼下的4台国产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地面推力为11 000千克。备用方案采用6台进口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地面推力为8 150千克。飞机最大平飞速度1 00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800~-850千米/小时,升限达13 000—14 000米,载弹7吨时最大航程达到11 000千米。

乘员由6人组成:正\副驾驶、领航员、雷达领航员位于前密封舱,射击员和通讯员位于后密封舱。

攻击武器可载1~3枚空地导弹,弹舱最大可载18吨炸弹,可挂载100~9 000千克各种口径的炸弹,可投放核弹。自卫武器有上炮塔、尾炮塔以及一系列警戒干扰设备。

虽然这种远程轰炸机的航程\载弹量均小于美国B-52战略轰炸机,但从中国基地起飞,已经足以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各重要政治、经济和军事基地实施战略核反击。

将轰6放大成为远程战略轰炸机,技术难度和风险不大,成本也不高。以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实力,可以解决发动机、机载电子设备、工艺、机载武器等问题,远程轰炸机应该是可以研制成功的。几乎在发展“远轰”的同时,中国成功研制出运10大型客机,证明中国确实有这样的技术实力。

但由于“文革”的影响,该项目最终下马。
ht tp://www.plaaf.net/Air-Force-History/Weapons-history/201004/228.html
什么都推到文革头上



当时文革这么多年,国内经济、科研一塌糊涂,根本不足以解决此型轰炸机所需要的材料、工艺、机载设备及武器等问题
27_49980_28ebe1e470af831.jpg27_131390_2c501bee3274732.jpg27_131390_63dcc8a3b5549d9.jpg
东拉西扯,有可信度吗?除了轰六改有这么回事,其它都是扯。用某位说的:如果论设计方案,中国搞过的方案恐怕是世界最多的了。
六发的奇葩……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只改装了一架。
尸首何在?
改装的一架在哪呢
大轰估计会圆梦
挺好的改进,成本也不高,为啥放弃了?
隐轰是不是可以考虑用无人机了?
是不是可以考虑从二毛那里弄架逆火过来山寨下?
mxn517 发表于 2013-2-2 23:15
什么都推到文革头上
文革确实几乎毁掉了整个中国的传承,这有啥好掩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