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天基战略武器系统,扭转传统战略武器威慑力不足的局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02:37


      目前传统的战略威慑是指三位一体的核战略:由洲际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组成的战略威慑体系。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说,这三种战略威慑方式都存在比较大的弊端。
   
      就洲际弹道导弹来说,我们需要一万五千公里的射程才能对全球构成威慑,而且需要相当数量才能保证二次反击的有效性。这无疑使得导弹需要更多的燃料、更大的体积而载荷更小,需要更庞大的设施和复杂的后勤支持。在目前全球实时监视体系和快速打击体系面前,行动迟缓的路基弹道导弹系统生存能力较低而反击能力越来越弱。不得已我们在内陆搞了庞大的地下工程用于保护自己的战略反击力量。这方面的投入远远大于对战略武器本身的投入,效费比不高。而从战略防御的一面讲,对手抵近我们的沿海可以迅速发展起助推段拦截技术,除非我们的常规力量能将对手驱离沿岸3000公里以外,否则不能保证我们的路基战略导弹在助推段不被拦截。可是就在去年美国的航空母舰还在黄海进行军演。路基战略导弹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将对手的战略打击目标集中于自己的本土,一旦开战,自己的本土将遭受力度极高的打击,这是同归于尽的战略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我们目前的安全需要之一应该是将战争推离本土。

      实现快速和隐蔽的战略威慑的主要手段过去是依靠战略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目前看来,中国没有能用于全球威慑的战略轰炸机,未来20年也不可能形成完整的全球空中战略打击体系。即便拥有了先进的战略轰炸机,在对手全球布防,抵近我们沿岸的完整的防御体系面前突防的概率很低,在抵达对手战略目标之前就会遭到多次攻击,生存能力连路基战略导弹都不如。而对手的战略轰炸机在进入我们的领空之前遇到有效拦截的可能性很小。即便是同样的战机,在差别如此大的地缘态势面前使用效果也有天壤之别。战略核潜艇也是如此。我们东部沿海大陆架水浅,潜艇容易别发现遭到攻击。即便在自己的舰队护卫下发射了导弹,也很容易在助推段遭到拦截并迅速遭到核打击。而进入深海仍然容易被跟踪,还失去自己舰队的保护。我们并不能对等的在对手沿海实施严密监控,因此同样的战略威慑手段效果完全不同。

      而目前打破战略威慑弱势的唯一道路在太空。虽然太空和海洋一样属于公共区域,但是太空中并没有和海洋上固定的关键区域类似的概念。对手可以靠岛链、海峡和前沿军事存在在海洋方面限制我们,太空中则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各个轨道相对来说都是平等的且无法实现排他性存在。可以说,只有在太空中我们才能实现和对手在战略态势上的真正平衡。影响平衡的唯一因素就是你在轨道上的投入。目前美国在海基和空中战略威慑力量方面遥遥领先,陆基核力量基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另外发展天基威慑力量的动力不足。美国现在的想法是用更先进的常规武器建立可使用的威慑,太空武器化进程缓慢。俄国目前投入明显不足,维持住太空存在是现在的主要任务。对我们来说,这正是我们发展太空力量的大好时机。

      发展太空威慑力量需要建立空间监测、空间定位、空间点防御、大规模空间运输补给和空间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其核心是空间动力系统。只要解除了天地运输的成本和量的制约,建立太空威慑力量是水到渠成的事。太空战略威慑的优势主要有:速度快、反应迅速灵活、难以防御、几乎是永久性的轨道存在。当然发展这一体系还有不少技术难题,但是现在并不存在关键性的技术障碍。而且从成本上说,用于挖洞和发展战略轰炸机、战略核潜艇以及配套系统的数万亿投入用于发展太空威慑力量要有效得多。后面我还要谈关键的关键:太空核动力和发展太空技术的蝴蝶效应。
(未完待续)

      目前传统的战略威慑是指三位一体的核战略:由洲际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组成的战略威慑体系。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说,这三种战略威慑方式都存在比较大的弊端。
   
      就洲际弹道导弹来说,我们需要一万五千公里的射程才能对全球构成威慑,而且需要相当数量才能保证二次反击的有效性。这无疑使得导弹需要更多的燃料、更大的体积而载荷更小,需要更庞大的设施和复杂的后勤支持。在目前全球实时监视体系和快速打击体系面前,行动迟缓的路基弹道导弹系统生存能力较低而反击能力越来越弱。不得已我们在内陆搞了庞大的地下工程用于保护自己的战略反击力量。这方面的投入远远大于对战略武器本身的投入,效费比不高。而从战略防御的一面讲,对手抵近我们的沿海可以迅速发展起助推段拦截技术,除非我们的常规力量能将对手驱离沿岸3000公里以外,否则不能保证我们的路基战略导弹在助推段不被拦截。可是就在去年美国的航空母舰还在黄海进行军演。路基战略导弹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将对手的战略打击目标集中于自己的本土,一旦开战,自己的本土将遭受力度极高的打击,这是同归于尽的战略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我们目前的安全需要之一应该是将战争推离本土。

      实现快速和隐蔽的战略威慑的主要手段过去是依靠战略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目前看来,中国没有能用于全球威慑的战略轰炸机,未来20年也不可能形成完整的全球空中战略打击体系。即便拥有了先进的战略轰炸机,在对手全球布防,抵近我们沿岸的完整的防御体系面前突防的概率很低,在抵达对手战略目标之前就会遭到多次攻击,生存能力连路基战略导弹都不如。而对手的战略轰炸机在进入我们的领空之前遇到有效拦截的可能性很小。即便是同样的战机,在差别如此大的地缘态势面前使用效果也有天壤之别。战略核潜艇也是如此。我们东部沿海大陆架水浅,潜艇容易别发现遭到攻击。即便在自己的舰队护卫下发射了导弹,也很容易在助推段遭到拦截并迅速遭到核打击。而进入深海仍然容易被跟踪,还失去自己舰队的保护。我们并不能对等的在对手沿海实施严密监控,因此同样的战略威慑手段效果完全不同。

      而目前打破战略威慑弱势的唯一道路在太空。虽然太空和海洋一样属于公共区域,但是太空中并没有和海洋上固定的关键区域类似的概念。对手可以靠岛链、海峡和前沿军事存在在海洋方面限制我们,太空中则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各个轨道相对来说都是平等的且无法实现排他性存在。可以说,只有在太空中我们才能实现和对手在战略态势上的真正平衡。影响平衡的唯一因素就是你在轨道上的投入。目前美国在海基和空中战略威慑力量方面遥遥领先,陆基核力量基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另外发展天基威慑力量的动力不足。美国现在的想法是用更先进的常规武器建立可使用的威慑,太空武器化进程缓慢。俄国目前投入明显不足,维持住太空存在是现在的主要任务。对我们来说,这正是我们发展太空力量的大好时机。

      发展太空威慑力量需要建立空间监测、空间定位、空间点防御、大规模空间运输补给和空间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其核心是空间动力系统。只要解除了天地运输的成本和量的制约,建立太空威慑力量是水到渠成的事。太空战略威慑的优势主要有:速度快、反应迅速灵活、难以防御、几乎是永久性的轨道存在。当然发展这一体系还有不少技术难题,但是现在并不存在关键性的技术障碍。而且从成本上说,用于挖洞和发展战略轰炸机、战略核潜艇以及配套系统的数万亿投入用于发展太空威慑力量要有效得多。后面我还要谈关键的关键:太空核动力和发展太空技术的蝴蝶效应。
(未完待续)
      现在限制太空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极低的有效运载量和高昂的成本。美国曾经发展航天飞机这种先进的运载系统但是也最终放弃。其根本原因是化学燃料难以担负大运载量低成本的重任。有些国家曾经搞的超然冲压发动机也因技术难度太大而进展缓慢。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核动力引擎。乍一听似乎核动力火箭更不靠谱。其实不是这样。目前的核反应堆确实存在核辐射防护问题,安全性也值得人们担心。那是因为两方面原因:一是现有的使用铀或者钚为燃料的核反应过程产生大量放射性废料,核反应过程也需要层层防护;二是核反应过程为自持性的,很难快速停止反应。虽然如此,核动力在核战舰核潜艇上也照样使用了几十年。用于飞船并没有难以克服的障碍。即便需要更大更重的防护设备也完全可以靠远为强大的动力弥补。而我要说的是目前正在发展的第四代反应堆之一——钍基熔盐反应堆系统能够实现更安全和高效,他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核反应堆的劣势,用于太空系统优势非常明显。

      钍基熔盐反应堆使用钍作燃料。钍必须吸收中子变成铀233才能开始裂变反应,所以一旦反应堆出现问题只要切断中子源核反应就会停止,过热的熔盐可以排入另外的容器冷却,不会出现像福岛核电站那样的问题。另外钍基核反应产生的放射性核废料只有现在核反应堆的1/100不到,反应可以在常温、常压环境下进行,不需要庞大笨重的防护设施。另外钍无需浓缩既可用于核反应,地壳中的资源比铀要丰富得多,成本优势非常明显。钍基熔盐本身即是燃料也是冷却剂,这就使得反应堆可以更紧凑更轻便,而且能量利用效率比现在的核反应堆要高50%以上。用于空间发射任务的核动力飞船,只需要外挂用于装载推动工质的燃料箱即可,有效载荷有望从现在的15%一举提高到75%以上。另外核动力产生的强大电力也可为发展真正的太空战舰奠定基础。电磁炮、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能够逐渐走向实用化。

      核动力太空战舰能够实现无限制的变轨机动,几十分钟内可以抵达世界任意地方的上空,利用激光武器防御动能攻击,利用多种重返大气层武器发动攻击。这种武器出现的一天,就意味着对手精心打造的地缘战略优势将不复存在。我们的安全才真正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