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真的严重依赖中国吗?(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4:29:57
此稿转自FT中文网,作者为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蔡成平(新浪财经日本站站长)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7368?page=1
上周,一位好友从国内返回东京,聚餐时问及回国感受,他感叹道,“别提了,国内的人还在热议钓鱼岛呢,哪怕是一些有学识、文化的人都觉得,中国要打日本,那就像打着玩儿似的,随便一捏就把小日本捏死了。很多人陶醉在对日经济战的‘胜利果实’中,觉得日本严重依赖中国,离开了中国,日本经济就垮了。”

中国国内弥漫的这一氛围,即使没回国,笔者也深切地感受得到。随着中日关系日趋紧张,中国国内不分左右、不分庙堂江湖,各路专家呼吁“对日经济战”的声音不绝于耳,且自告奋勇地出谋划策,大谈该如何打才能确保“击敌要害、勿伤自己”。

为迫使日本让步,中国在换届之后是否会打出“经济牌”还需要观察。但至少截至目前来看,政府层面的动作并未过多涉及经济领域,9月上旬局部地区出现了强化日本产品通关检查等,但很难称得上是“经济制裁”,政府方面也予以否认。

准确地说,所谓“对日经济战”的论调基本上仍限于民间,其思维逻辑不外乎,日本经济严重依赖中国,上升期的中国只要抱定“杀敌一千”的决心,以承受部分损失来换取“让日本经济倒退20年”(人民日报语),同时寄望于受损的日本财界向政界施压。



那么,弥漫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的所谓“日本经济严重依赖中国”是否属实呢?这股在中国悄然兴起的论调如同“地球绕着太阳转”一般不容置疑。当笔者在微博上写“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存度几乎可忽略不计”时,认同者只是极少数,这些认同者们也纠结“该如何让打着鸡血、盲目自信心爆棚的国人接受这一事实”。不过,大部分还是质疑声,而且很多人调侃“博主没喝醉吧”。

但是,面对毫不怀疑地相信所谓“日本经济严重依赖中国”论调的人,当笔者询问“依据是什么”时,几乎得不到让人信服的回答。对方要么回答不上来,要么想当然地称“中国市场这么大”、“在华日企这么多”,有的则直接拿媒体报道的所谓日系企业在华生产、销售出现减少来说事。一些专家学者回复的答案中,最关键的依据也无非是两条: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出口国、而且有望成为日本最大的海外市场。

这些依据自然有一些道理,但恐怕忽略了一点:若因为“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出口国,且有望成日本最大海外市场”,就推导出“日本经济严重依赖中国”这一结论的话,恐怕需要一个基本的事实前提,即日本经济严重依赖出口或外部市场,换句话说,日本是所谓的“贸易立国”或“外向型经济”。



那么,日本是“贸易立国”吗?日本经济对出口或外部市场的依赖度到底有多高?事实上,长期以来,中国就存在一种解读,把日本的经济崛起归结为“贸易立国”路线的成功,这一观点深入人心、根深蒂固,但其实存在认知误区。

中日两国的经济崛起之路极为不同,日本在经济崛起过程中,有三大中国崛起没有的成绩——建立了健全的社保制度、培育了成熟的中产阶级、造就了扎实的汽车、电子等基础工业,这些因素注定了日本经济崛起的动力主要来自个人消费、公共投资及企业设备投资,而绝非出口贸易。



一国经济对出口的依存度高还是低,都是相对而言的。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韩国是典型的出口型国家,1967年的出口依存度只有11%,如今为50%左右;德国在1970年只有16.4%,如今维持在40%,甚至50%以上;中国经济的出口依存度在1993年达到19.6%,1994年达到21.3%后就一直高于20%,2006年升至最高的39.1%。

反观日本经济,从1960年至今,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一年是2007年,达17.6%,大部分年份为10%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63个国家中,日本经济的出口依存程度排第158位。事实上,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10年也公开承认,“日本经济的出口依存度实际上较低”。

为何日本给外界的印象是“出口型”国家呢?实际上,这一始于1980年代的印象恐怕与当时的特殊背景有关。日本在1980年代前期,出口依存度相对较高(13%-15%),当时盛赞“日本第一”(Japan as No.1),加上日本GDP基数庞大导致日本的出口额显得很大,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也非今日可比,且与欧美等国存在巨大顺差,以致贸易摩擦不断。而且,日本的出口业多为大型跨国企业垄断,其动向分外惹人关注。

但事实上,日本根本就算不上是“出口依赖型”经济体,而是与美国相同,归根结底是内需型经济模式。“无对华贸易,日本经济将破裂”、“中国应贸易制裁日本”等说法都言过其实。



那么,被反复引述的所谓“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达20%,中国对日本只有9%,日本对中国依赖性更高”的说法是否正确呢?

不妨看下最新的2011年度中日贸易统计。数据显示,日本2011年对华贸易总额为3449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14.3%,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量的20.6%。其中,对华进口为1834亿美元,同比增加20%,占其进口总量的21.5%;对华出口为1615亿美元,同比增加8.3%,占其出口总量的19.7%,对华贸易为赤字。但鉴于日本对华贸易有一部分经由香港,若一并算入的话,日本2011年对华贸易约黑字111.7亿美元。

这些数据显示,“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达20%”的说法大致属实,但由此得出“日本对中国依赖性更高”的结论还为时过早。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经济的贸易依存度相差巨大。从两国贸易对各自GDP的影响来看,结论绝非“20%”和“9%”这般悬殊。2011年中日贸易额(3449亿美元)只占日本GDP(6.53万亿美元)的5.28%,占中国GDP(7.49亿美元)的4.6%,日本对华出口(1615亿美元)约占日本GDP的2.47%,中国对日出口(1834亿美元)占中国GDP的2.45%。

可以说,向对方国家的出口,对本国GDP的贡献度大致相同,极端点说,若双方停止贸易往来,对彼此经济的打击基本上一样大,甚至是中国遭受的影响会更大,原因就在于中日两国的贸易构成大为不同。

日本对华出口以成品或半成品为主,对华出口品中过半数(约52%)为协助生产其他产品、服务的“资本品”(Capital Goods),而非“消费品”(Consumer Goods)。在2011年的对华出口中约70%为会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正常运营的机械和零部件,代替性相对不高,有些核心部件甚至根本无替代品,中国面向欧美的出口品中,实际上很大部分需要借助从日本进口的中间产品或部件才能完成整个制造生产。



中国对日出口仍主要为原料或生活类初级品,生活类初级品的替代性不言而喻,即使在原料进口方面,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也远没有媒体宣传得那么大,占日本原料进口最大比重的是中东地区,而非中国。包括稀土在内,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其实是短期的,长远来看远没有媒体渲染得那么严重,更何况就连稀土在内,中国都无法做到长期禁运,中国若对稀土长期禁运,日本若无法短期内保证稀土供应,势必造成日本国内精密部件生产不足,而这势必将影响含中国在内的中下游生产链(注:稀土问题比较复杂,另撰文分析)。

靠“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达20%、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国”、“中国对日贸易依存度只有9%,日本只是中国第三大贸易国”这样过于简单的表面逻辑,并不能反映复杂的中日贸易实情,及其对彼此经济的影响。



那么,中国媒体所谓的“若离开了中国市场,日本经济将难以自立”,属实吗?

首先看下日本在华企业数。对此,中国媒体的报道在数据上是混乱的,2万家、3万家、5万家等说法不一。拥有亚洲最大企业资信数据库的日本帝国数据银行(TDB)9月27日发布的统计显示,截止8月底,进驻中国市场的日企总数为14394家,其中制造业居首位,共5951家,其次为批发业,共5057家,这些企业构成了日本对华投资的主体。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中国则是日本第三大投资对象国。日本JETRO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余额从1999年至今一直处于增长中,截至2011年末约为834亿美元,这一数额不可谓不庞大。

但是,如果做下比较便知,这实际上与日本对荷兰的直接投资余额(849.5亿美元)大抵相当,是日本对亚洲直接投资余额的32%、对美直接投资余额(2755亿美元)的30%、海外直接投资总余额(9647亿美元)的8.6%、日本GDP的1%。极端点说,抛开波及效应和中国的损失不谈,即使日本一夜之间丧失在华全部投资,日本约1%的GDP直接受影响。

其次,媒体对日系企业受损的计算严重失切。比如有报道称,以日产汽车等为首的日系汽车厂商在“918”期间的停产损失约为2.5亿美元,其计算方式是停产造成减产1.4万辆,日系品牌车平均每辆1.8万美元(1.4×1.8=2.52)。这种计算简单但粗糙,因为忽略了这些打着“日系品牌”的汽车实际上多为“中国制造”,而且中日汽车领域的合资多为五五对半出资,因产量和销售减少造成的损失,中方企业一样承受损失,而由此造成的税收减少更多地转嫁到了中国身上。中方企业承受的压力和损失之所以没有表面化,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日媒会大加报道日企的受损,中方企业的受损却无人关注,在敏感的民粹情绪面前,中方企业才是真的“哑巴吃黄连”。

对日企而言,中国市场是一块骨头,既是骨头就需要啃,而不是放在嘴里嚼一下就能吃的,能啃得了骨头就自然能吃得了肉。日本中央大学战略经营研究科教授服部健治在4日的日本华人教授会议上称,“日企应兼及进军其他市场,但无法在中国市场上成功的企业,去别的市场也不能成功。在艰难的中国市场上经受酸甜苦辣是积累海外市场经验的捷径。”他预测,“截止2013年底,日企转向他国的可能性比较低,但2014年将迎来经营大转换,日企在维持在华业务现状的前提下,会大举开始进入拥有5亿人口的东南亚、12亿人口的印度,以及巴西和俄罗斯等市场。”
中国无疑是日企重要的海外市场,但若过高评估这一重要性的程度,甚至拔高认为“离开中国市场日企无法存活”,那就未免言过其实。

总体上讲,在经济制抵问题上,中日的看法截然相反。中国认为日本将受严重打击,日本则认为中国受损更大。日本拓殖大学教授朱炎曾总结称,“日本实际的反应与中国的想法存在错位。在华日企遭受一些损失,对日本整体经济的影响实际上并不大。日本国内认为,这些企业多为现地生产,而且这么多年已获利甚丰,因此并不持同情态度。与过去财界被誉为‘经济内阁’时代比,日企的话语权已大大削弱。日本相信中方在得不偿失的情况下只能主动放弃反制。”

笔者认为,讨论所谓的“经济战”、以及“哪方受损更大”,实际上是完全没有理解全球化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实态,更没有认清中日经济仍具有极强的互补性这一基本事实。在中日两国仍存在短期无法解决的政治、历史、领土等问题的情况下,为防止政治纷争走向全面冲突,提升经济对政治的抑制力更显得尤为必要。此稿转自FT中文网,作者为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蔡成平(新浪财经日本站站长)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7368?page=1
上周,一位好友从国内返回东京,聚餐时问及回国感受,他感叹道,“别提了,国内的人还在热议钓鱼岛呢,哪怕是一些有学识、文化的人都觉得,中国要打日本,那就像打着玩儿似的,随便一捏就把小日本捏死了。很多人陶醉在对日经济战的‘胜利果实’中,觉得日本严重依赖中国,离开了中国,日本经济就垮了。”

中国国内弥漫的这一氛围,即使没回国,笔者也深切地感受得到。随着中日关系日趋紧张,中国国内不分左右、不分庙堂江湖,各路专家呼吁“对日经济战”的声音不绝于耳,且自告奋勇地出谋划策,大谈该如何打才能确保“击敌要害、勿伤自己”。

为迫使日本让步,中国在换届之后是否会打出“经济牌”还需要观察。但至少截至目前来看,政府层面的动作并未过多涉及经济领域,9月上旬局部地区出现了强化日本产品通关检查等,但很难称得上是“经济制裁”,政府方面也予以否认。

准确地说,所谓“对日经济战”的论调基本上仍限于民间,其思维逻辑不外乎,日本经济严重依赖中国,上升期的中国只要抱定“杀敌一千”的决心,以承受部分损失来换取“让日本经济倒退20年”(人民日报语),同时寄望于受损的日本财界向政界施压。



那么,弥漫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的所谓“日本经济严重依赖中国”是否属实呢?这股在中国悄然兴起的论调如同“地球绕着太阳转”一般不容置疑。当笔者在微博上写“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存度几乎可忽略不计”时,认同者只是极少数,这些认同者们也纠结“该如何让打着鸡血、盲目自信心爆棚的国人接受这一事实”。不过,大部分还是质疑声,而且很多人调侃“博主没喝醉吧”。

但是,面对毫不怀疑地相信所谓“日本经济严重依赖中国”论调的人,当笔者询问“依据是什么”时,几乎得不到让人信服的回答。对方要么回答不上来,要么想当然地称“中国市场这么大”、“在华日企这么多”,有的则直接拿媒体报道的所谓日系企业在华生产、销售出现减少来说事。一些专家学者回复的答案中,最关键的依据也无非是两条: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出口国、而且有望成为日本最大的海外市场。

这些依据自然有一些道理,但恐怕忽略了一点:若因为“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出口国,且有望成日本最大海外市场”,就推导出“日本经济严重依赖中国”这一结论的话,恐怕需要一个基本的事实前提,即日本经济严重依赖出口或外部市场,换句话说,日本是所谓的“贸易立国”或“外向型经济”。



那么,日本是“贸易立国”吗?日本经济对出口或外部市场的依赖度到底有多高?事实上,长期以来,中国就存在一种解读,把日本的经济崛起归结为“贸易立国”路线的成功,这一观点深入人心、根深蒂固,但其实存在认知误区。

中日两国的经济崛起之路极为不同,日本在经济崛起过程中,有三大中国崛起没有的成绩——建立了健全的社保制度、培育了成熟的中产阶级、造就了扎实的汽车、电子等基础工业,这些因素注定了日本经济崛起的动力主要来自个人消费、公共投资及企业设备投资,而绝非出口贸易。



一国经济对出口的依存度高还是低,都是相对而言的。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韩国是典型的出口型国家,1967年的出口依存度只有11%,如今为50%左右;德国在1970年只有16.4%,如今维持在40%,甚至50%以上;中国经济的出口依存度在1993年达到19.6%,1994年达到21.3%后就一直高于20%,2006年升至最高的39.1%。

反观日本经济,从1960年至今,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一年是2007年,达17.6%,大部分年份为10%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63个国家中,日本经济的出口依存程度排第158位。事实上,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10年也公开承认,“日本经济的出口依存度实际上较低”。

为何日本给外界的印象是“出口型”国家呢?实际上,这一始于1980年代的印象恐怕与当时的特殊背景有关。日本在1980年代前期,出口依存度相对较高(13%-15%),当时盛赞“日本第一”(Japan as No.1),加上日本GDP基数庞大导致日本的出口额显得很大,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也非今日可比,且与欧美等国存在巨大顺差,以致贸易摩擦不断。而且,日本的出口业多为大型跨国企业垄断,其动向分外惹人关注。

但事实上,日本根本就算不上是“出口依赖型”经济体,而是与美国相同,归根结底是内需型经济模式。“无对华贸易,日本经济将破裂”、“中国应贸易制裁日本”等说法都言过其实。



那么,被反复引述的所谓“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达20%,中国对日本只有9%,日本对中国依赖性更高”的说法是否正确呢?

不妨看下最新的2011年度中日贸易统计。数据显示,日本2011年对华贸易总额为3449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14.3%,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量的20.6%。其中,对华进口为1834亿美元,同比增加20%,占其进口总量的21.5%;对华出口为1615亿美元,同比增加8.3%,占其出口总量的19.7%,对华贸易为赤字。但鉴于日本对华贸易有一部分经由香港,若一并算入的话,日本2011年对华贸易约黑字111.7亿美元。

这些数据显示,“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达20%”的说法大致属实,但由此得出“日本对中国依赖性更高”的结论还为时过早。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经济的贸易依存度相差巨大。从两国贸易对各自GDP的影响来看,结论绝非“20%”和“9%”这般悬殊。2011年中日贸易额(3449亿美元)只占日本GDP(6.53万亿美元)的5.28%,占中国GDP(7.49亿美元)的4.6%,日本对华出口(1615亿美元)约占日本GDP的2.47%,中国对日出口(1834亿美元)占中国GDP的2.45%。

可以说,向对方国家的出口,对本国GDP的贡献度大致相同,极端点说,若双方停止贸易往来,对彼此经济的打击基本上一样大,甚至是中国遭受的影响会更大,原因就在于中日两国的贸易构成大为不同。

日本对华出口以成品或半成品为主,对华出口品中过半数(约52%)为协助生产其他产品、服务的“资本品”(Capital Goods),而非“消费品”(Consumer Goods)。在2011年的对华出口中约70%为会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正常运营的机械和零部件,代替性相对不高,有些核心部件甚至根本无替代品,中国面向欧美的出口品中,实际上很大部分需要借助从日本进口的中间产品或部件才能完成整个制造生产。



中国对日出口仍主要为原料或生活类初级品,生活类初级品的替代性不言而喻,即使在原料进口方面,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也远没有媒体宣传得那么大,占日本原料进口最大比重的是中东地区,而非中国。包括稀土在内,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其实是短期的,长远来看远没有媒体渲染得那么严重,更何况就连稀土在内,中国都无法做到长期禁运,中国若对稀土长期禁运,日本若无法短期内保证稀土供应,势必造成日本国内精密部件生产不足,而这势必将影响含中国在内的中下游生产链(注:稀土问题比较复杂,另撰文分析)。

靠“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达20%、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国”、“中国对日贸易依存度只有9%,日本只是中国第三大贸易国”这样过于简单的表面逻辑,并不能反映复杂的中日贸易实情,及其对彼此经济的影响。



那么,中国媒体所谓的“若离开了中国市场,日本经济将难以自立”,属实吗?

首先看下日本在华企业数。对此,中国媒体的报道在数据上是混乱的,2万家、3万家、5万家等说法不一。拥有亚洲最大企业资信数据库的日本帝国数据银行(TDB)9月27日发布的统计显示,截止8月底,进驻中国市场的日企总数为14394家,其中制造业居首位,共5951家,其次为批发业,共5057家,这些企业构成了日本对华投资的主体。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中国则是日本第三大投资对象国。日本JETRO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余额从1999年至今一直处于增长中,截至2011年末约为834亿美元,这一数额不可谓不庞大。

但是,如果做下比较便知,这实际上与日本对荷兰的直接投资余额(849.5亿美元)大抵相当,是日本对亚洲直接投资余额的32%、对美直接投资余额(2755亿美元)的30%、海外直接投资总余额(9647亿美元)的8.6%、日本GDP的1%。极端点说,抛开波及效应和中国的损失不谈,即使日本一夜之间丧失在华全部投资,日本约1%的GDP直接受影响。

其次,媒体对日系企业受损的计算严重失切。比如有报道称,以日产汽车等为首的日系汽车厂商在“918”期间的停产损失约为2.5亿美元,其计算方式是停产造成减产1.4万辆,日系品牌车平均每辆1.8万美元(1.4×1.8=2.52)。这种计算简单但粗糙,因为忽略了这些打着“日系品牌”的汽车实际上多为“中国制造”,而且中日汽车领域的合资多为五五对半出资,因产量和销售减少造成的损失,中方企业一样承受损失,而由此造成的税收减少更多地转嫁到了中国身上。中方企业承受的压力和损失之所以没有表面化,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日媒会大加报道日企的受损,中方企业的受损却无人关注,在敏感的民粹情绪面前,中方企业才是真的“哑巴吃黄连”。

对日企而言,中国市场是一块骨头,既是骨头就需要啃,而不是放在嘴里嚼一下就能吃的,能啃得了骨头就自然能吃得了肉。日本中央大学战略经营研究科教授服部健治在4日的日本华人教授会议上称,“日企应兼及进军其他市场,但无法在中国市场上成功的企业,去别的市场也不能成功。在艰难的中国市场上经受酸甜苦辣是积累海外市场经验的捷径。”他预测,“截止2013年底,日企转向他国的可能性比较低,但2014年将迎来经营大转换,日企在维持在华业务现状的前提下,会大举开始进入拥有5亿人口的东南亚、12亿人口的印度,以及巴西和俄罗斯等市场。”
中国无疑是日企重要的海外市场,但若过高评估这一重要性的程度,甚至拔高认为“离开中国市场日企无法存活”,那就未免言过其实。

总体上讲,在经济制抵问题上,中日的看法截然相反。中国认为日本将受严重打击,日本则认为中国受损更大。日本拓殖大学教授朱炎曾总结称,“日本实际的反应与中国的想法存在错位。在华日企遭受一些损失,对日本整体经济的影响实际上并不大。日本国内认为,这些企业多为现地生产,而且这么多年已获利甚丰,因此并不持同情态度。与过去财界被誉为‘经济内阁’时代比,日企的话语权已大大削弱。日本相信中方在得不偿失的情况下只能主动放弃反制。”

笔者认为,讨论所谓的“经济战”、以及“哪方受损更大”,实际上是完全没有理解全球化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实态,更没有认清中日经济仍具有极强的互补性这一基本事实。在中日两国仍存在短期无法解决的政治、历史、领土等问题的情况下,为防止政治纷争走向全面冲突,提升经济对政治的抑制力更显得尤为必要。


强大的AV产业表示中国对日依存度100%

强大的AV产业表示中国对日依存度100%


坂上之云你也来了哈!你的头像已经暗示你的立场了! 其实日本真如何!我脚的离开大陆!日子是难抗的! 大陆离开日本呢,刚好给民族资本腾个地儿!

坂上之云你也来了哈!你的头像已经暗示你的立场了! 其实日本真如何!我脚的离开大陆!日子是难抗的! 大陆离开日本呢,刚好给民族资本腾个地儿!
扣成平民的小白 发表于 2013-1-16 20:19
坂上之云你也来了哈!你的头像已经暗示你的立场了!
首先声明,这篇文章的观点并不全部赞同,有些也与事实不符,只是给大家参考阅读。
再者,最烦你这样的回复,毫无技术含量。
理科生经济学无力。不过WEIBO上关注的日本一大叔总是津津乐道又买到了多便宜便宜的东西,通货紧缩万岁之类的。。。如果经济不出问题的国家不会是这种状态吧。
就汽车市场来说,脚盆的汽车企业,是严重依赖我兔这个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的。而对于兔子们来说,脚盆的车却不是最好的,也不是不可替代的选择!
狗屁不通的文章,日本对中国香港台湾(钓鱼岛之战影响周边经济)的出口占总出口量的百分之30左右,日本出口中国的产品全可替代(欧美韩),中国出口日本的不可替代,蔬菜农产品。
连空老师都知道要依靠什么了,真心为这些砖家的秀下限捉鸡!
我还真的希望脚盆别依赖,跟不肯反省历史问题的国家最好各走各路。。。
arctichare 发表于 2013-1-16 20:23
理科生经济学无力。不过WEIBO上关注的日本一大叔总是津津乐道又买到了多便宜便宜的东西,通货紧缩万岁之类的 ...
FT上有个回帖也提到了你说的这点,并且系统的反驳了这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可惜只能在IPAD上看,没法在电脑上看到,所以不能把那些观点放出来共享了。
拿数据说话的态度是值得表扬的。

不过很奇怪日粉们时刻变动的态度。

当说到日本经济实力的时候,他们说因为日本跨国公司很多,所以GDP被严重低估。

当说到外贸依存度的时候,又调转枪口转而只按国门进出来计算了。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丰田(美国)的制造和销售有没有算入日本的外贸呢?

有是有的,不过只是少数零件而已,所以这个部分没有算入外贸依存。但是是不是就是说丰田作为一个日本的跨国企业在美国的成败对日本经济或者日本政治没有影响呢?抛开表面的数据,你要我们相信一个资源贫瘠的岛国不依赖外贸,是要用白马非马的诡辩来挑战基本规律吗?

相信这种博文的都是见风就是雨不仔细思考的,还在看山不是山的境界上炫耀智商优越感呢。
这是来约战的吧。
从新闻上看来的观点说一说
首先鬼子对华出口的最高价值部分是芯片和发动机之类的。但是这些东西只能卖给兔子的工厂,如果这部分工厂不买他卖不了其他人。除非再出个几百亿钱在外国建一个代工厂并建立一个供货体系,把东西在卖给那边。同时还要承担市场流失的问题。
而兔子卖给鬼子都是生活用品,他门不买可以卖给其他国家这些东西不愁买家。
随便看了一下作者信息


蔡成平

蔡成平生于齐鲁,长于沂河蒙山间。2010年,作为唯一通过选拔的外国人,进入“日本政界摇篮”松下政经塾研修。曾专访过鸠山由纪夫、竹中平藏等政商领袖无数,现运营亚太政经调研机构,并为多家海内外媒体撰文,只求保持理性与情感的平衡。客居东瀛,我思故我在。
最新报道更多>>
最新观点

·图片:日系汽车为何难以取代? (2013-01-09 09:41:44)
·日本启示录:中日企业创新力究竟差在哪? (2012-12-07 13:51:10)
·图片:日本学生营养午餐少块鸡都算重大责任事故 (2012-11-28 10:34:15)
·图片:稀土是生意而非对日经济战的武器 (2012-11-20 10:14:50)
·图片:唱衰日本电子业还为时过早 (2012-11-08 14:05:40)
·图片:出井伸之:日企不应急于从中国撤资 (2012-10-30 19:46:57)
相关博文更多>>
·转载蔡成平:日本产业转移为何避开中国? (2012-09-03 17:13:43)
·转载:蔡成平中国版“收入倍增计划”的隐忧 (2012-08-27 20:41:05)
·转载蔡成平:《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是利好之举》 (2012-05-31 21:18:44)
·蔡成平--在日本看炫富 (2012-03-29 08:33:15)
·蔡成平:中国并未吸取日本泡沫崩溃的教训 (2011-11-21 10:06:33)
·蔡成平:日本产业转移为何避开中国? (2011-11-02 10:25:00)
既然如此,日本就如它所想的“转向东南亚、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去吧,日本经济离开中国仍然可以生存,这没问题。中国人也没必要关心日本经济离开中国是生是死,抓住中日交恶的机会,减少对日经济依存度,完成自身产业升级。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吧。
认真回复楼主的帖子!我工作过的日本公司!曾经因为中国的一张单子而活过来,否则早已倒闭了!
偶记得港资才是大陆最大的投资方啊~~~难道错了~~
以前还经常上FT看新闻,但看多了发现FT在中外关系上所有问题都是这个叙述模式“表明上中国似乎占了便宜,实际上中国在……方面吃了哑巴亏,某国才是受益者。根本原因是中国不MZ的政治体制”云云——什么德性,国际政治博弈难道民主国家每战必胜?
由钓鱼岛引发的经济问题,我们从来不觉得会一点不受损失。高层也会有相应的统计。在付出一定的成本后,我们要让倭寇知道,我们的态度!
  我只知道要玩就玩全套,不管有用没用,用了再说!我的总结是贸易战总有效果的,政冷经冷,天经地义!
  至于这文章,我总结四个字,胡说八道!文章充满逻辑陷阱,就拿所谓汽车来说吧,日本车不好卖,其他车就好卖,反正需求总有,你不好我好,我不好他好,反正该造的还在中国造,该白菜价的还得白菜价,怎么就能分析称兔子吃亏了呢?
今天怎么那么多日粉出来洗地啊?是不是看到兔子申出獠牙了啊!我就说一句,请全体日本企业,资本全部撤离中国以后都不回来了,也请日本不进口中国的蔬菜,食品,看看是谁损失大!
严重依赖不好说,相对依赖吧。毕竟日本没有中国大市场的话,他就得花心思去开拓新市场。成不成功还为可知。
真的不依赖,但我就是不想用日货
bushiwotaishuai 发表于 2013-1-16 20:34
这是来约战的吧。
从新闻上看来的观点说一说
首先鬼子对华出口的最高价值部分是芯片和发动机之类的。但是 ...
本来就是转载,也并不全部赞同,所以抛砖引玉,何来约战一说?
首先鬼子对华出口的最高价值部分是芯片和发动机之类的。但是这些东西只能卖给兔子的工厂,如果这部分工厂不买他卖不了其他人。除非再出个几百亿钱在外国建一个代工厂并建立一个供货体系,把东西在卖给那边。同时还要承担市场流失的问题。
现在小日本就是这么打算的,东南亚和印度有不亚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市场,虽然配套现在还远远比不上中国,但是日本已经着手去布局了。
而兔子卖给鬼子都是生活用品,他门不买可以卖给其他国家这些东西不愁买家。
生活用品是怎么做出来的?打个比方塑料生活用品,现在好点的注塑机,大部分都是日本进口的,差的注塑机做出来的东西达不到出口要求。还有很多模具精加工的机械都是日本制造的。
吉祥堕天 发表于 2013-1-16 20:35
既然如此,日本就如它所想的“转向东南亚、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去吧,日本经济离开中国仍然可以生存,这没 ...
恩,赞同,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不过产业升级还真是不容易啊,唉
这些因素注定了日本经济崛起的动力主要来自个人消费、公共投资及企业设备投资,而绝非出口贸易。


看到这句话,就不忍心继续看下去了。此文作者已精神错乱,胡言乱语,恐怕是嗑药太多太久了。
文章作者的观点很白痴!日本车撤了中国也不会减少税收,很简单的道理,就是这几百万辆车的市场空白马上有欧美韩及自主品牌来填补,反之日系品牌能去哪找一年几百万辆车的市场?
十二管炮 发表于 2013-1-16 20:42
本来就是转载,也并不全部赞同,所以抛砖引玉,何来约战一说?
首先鬼子对华出口的最高价值部分是芯片和 ...
“好点的注塑机,大部分都是日本进口的”

“好点”是指做什么生活用品的?

“大部分”是指百分之几?

不用精确,给我个大体概念就行。
骑驴看账本,走着瞧吧
不仅日本依赖中国,知不知道中国是世界工厂?没了中国制造的衣服,美国人马上就得冻死!{:soso_e120:}


一看作者资料就知道这文章是个什么玩意,还好意思提制成品和原材料,制成品受制于成本问题,有个边际效应的概念,只有达到一定的产量才能保证利润,对市场的依赖只会更高,日本汽车如果不在中国卖,过不了几年基本完蛋

一看作者资料就知道这文章是个什么玩意,还好意思提制成品和原材料,制成品受制于成本问题,有个边际效应的概念,只有达到一定的产量才能保证利润,对市场的依赖只会更高,日本汽车如果不在中国卖,过不了几年基本完蛋
hehaozhi 发表于 2013-1-16 20:47
“好点的注塑机,大部分都是日本进口的”

“好点”是指做什么生活用品的?
不管什么生活用品,哪怕是一个塑料杯子,都可以从材料做工上做出好坏之分。你可以拿超市里卖的塑料收纳柜和iris的塑料收纳柜做个对比,能感觉到不同。
至于你要的那些数据,都是可以卖钱的,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海天称,“2008年所有种类的进口塑料机械占中国总销售的52%,而到2009年,这一比例骤减至30%。”但是,由于很多小企业用的都是二手的日本注塑机,所以根本统计不出精确的数据,但是大部分是毫无疑问的。
king11909 发表于 2013-1-16 20:18
强大的AV产业表示中国对日依存度100%
还好都是免费的!
十二管炮 发表于 2013-1-16 20:42
本来就是转载,也并不全部赞同,所以抛砖引玉,何来约战一说?
首先鬼子对华出口的最高价值部分是芯片和 ...
我不赞同你的看法。

你是在偷换概念。
笑死人了,标准书呆子!脚盆鸡的农副产品怎么办?没日本车我们有其他国家的车最糟糕还有国产车,没副食脚盆吃什么?光吃主食?还是吃小家电?或者吃汽车?抑或吃相机镜头?别说什么光有主食就可以了,苏联到解体也一样不缺主食,但是没有副食大家真过不下去了,怨声载道的;也别说什么脚盆自己养,地方太小人口密度过高;进口副食,好主意,但是超市里和吃相关的东西全体涨价50%-100%脚盆鸡吃得消?我们少了脚盆鸡没什么,脚盆鸡真少了我们,日子都过不下去!壮哉我大吃货帝国!全世界吃货联合起来!!
蔡成平这个人在关心日本评论的人心里,早就被贴上某个标签了。
十二管炮 发表于 2013-1-16 20:21
首先声明,这篇文章的观点并不全部赞同,有些也与事实不符,只是给大家参考阅读。
再者,最烦你这样的回 ...
这篇文章很早很早以前就转过了,好像还不止一次。
和日本人论调高度一致啊   

是骡子是马骝骝就知道了   
  我会说松下已经穷的卖自己的大楼了吗 ?
文化层次,理解能力,思维方式不同,只有包容,谦和,客观才能深入讨论,否则就是嘴架!不懂的多学学,尤其是专业的网站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权威的,要反驳就很有力度,知识深厚点同志多科普一点不也是体现价值么,况且你心中一直坚守的东西还真不一定正确,没必要一副不屑,所谓事实越辩越明!没必要什么东西都预先设定立场就一个喷字决,超大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现实中很多不同层次的人对话可能性很小,珍惜学习的机会,不要经常出现一帮初中高中层次的硬是把几十年从业经验的博士在本专业喷的blabla,扯这么多,紧想听到更多理性分析,数据佐证,提升超大学习价值!
我也听央视的评论员说日本贸易依存度不到10%,远低于中国。当时也觉得很不可思议的。
那就请日本给中国一个教训,教训教训中国那些不买日货的人,告诉他们没有日本商品中国人就活不下去,以后不再敢制抵日货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