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对俄军购,一样的开始 不一样的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32:22
核心提示: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俄罗斯就要认真的考虑停止对西方国家采购的“西北风”,改为面向中国的“东南风”了。至于南亚的神牛……我们真诚的祝愿印度人民早日实现自立自强。

近期,俄罗斯军贸部门挺高兴,中国,印度和俄国先后签订了多个项目的“框架性协议”,未来的几年里俄罗斯军工厂有活干了。

但这消息让一部分中国人不高兴,“我们都开始造四代机了,为什么还要问俄国买飞机?我们的航母都服役了,为什么还要向俄国买潜艇?”“现在我们怎么还要向俄国买武器?我们不是世界工厂吗?”甚至于有人因此半夜里突然惊醒,上网发个这样的微博:“我们该不会是又在经历一个‘洋务运动’吧?”

然而在笔者看来,中俄和中印军贸,不可一概而论。如果把近期中印,中俄军贸的消息连缀起来细细体味其中的味道,不难看出些门道。

首先让我们看看印度向俄国买装备买来了什么结果。

印俄新近签署的军贸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印度购买42架新苏-30MKI战斗机、全面维修改造现役苏-30MKI和据说多达970台各型航空发动机,购买飞机的价格为29亿美元,交易总金额达75亿美元。

曾几何时,中国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这样的消息:俄罗斯对中国军事出口“留一手”,卖给印度的苏-30要比卖给中国的更先进。

这个传言大概是1996年前后开始流传的,到了现在,情况如何呢?

中国当年引进的苏-30MKK在空军高强度训练使用之下已经即将寿终。中国将用国产三代半重型歼击机替换。而印度,放弃了自行生产苏-30MKI的尝试,宣布再向俄进口数十架苏-30MKI,并称最总将装备多达350架俄罗斯生产的苏-30。

印度这只“孙猴子”在俄罗斯这个“如来佛”的手掌里折腾了半天,最终还是被一座名为“苏-30MKI”的大山给压了个结实。

印度自研新飞机问题上的进展依然保持“印度速度”。

印度自行研制的LCA战斗机经过20多年的研制,至今仍然毫无开始生产和装备的迹象。

此后,印度积极向俄国要求参与苏-47研制,结果在被忽悠了大量的美元后才发现,这架飞机不过是俄国的一个验证机项目。备受打击的印度人随后又开始追随俄国的T-50项目,尽管该飞机并不符合五代机的4S标准,但毫不影响2011年印度人载歌载舞庆祝一架俄罗斯飞机试飞成功。

印度什么时候能实现国防自主呢?据说某位俄印军贸的俄方重要人物曾在对莫斯科的报告中说:“别担心,印度人相信轮回。”

那么,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贸易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俄两国目前已经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何以见得?看看最近传闻中的“俄向中国出售‘拉达’级潜艇”消息的情况吧。

“拉达”级潜艇的交易目前已有俄高官证实,笔者认为这一交易成交的可能性不小。只是中俄两国签署的新潜艇协议严格来说并非“俄向中国出口潜艇”,而是“中俄联合研制”新一代潜艇。

俄方研制“拉达”级潜艇实际上已经有多年了,难产的原因是苏联解体后俄一直未能研制成功不依赖空气动力系统。没有它,“拉达”造出来了也不会比其前辈“基洛”级有本质性的提高。

而中国已经成功突破了这一技术。在最新的“元”级潜艇上已经正式使用了AIP动力,该艇可在水下活动数个星期不必浮出水面。

另一方面,中国的“元”级潜艇沿用苏联和我国潜艇传统的“双壳体”技术,也就是外壳分为耐压和非耐压艇体两层。这一技术建造的艇体相对西方潜艇现在常用的“单壳体”笨重不少。俄“拉达”采用“单双壳体混合”技术,引进后可大大节约我国吃透潜艇壳体技术的时间和投入。

同时,“拉达”的艇艏声呐系统也是苏联时代水声技术的“集大成者”,水声技术需要大量的试验和实践经验,没有十年二十年的积累是不行的。而引进“拉达”级可以为我吸收苏联在这一领域的遗产打开大门。

那么一方面,中国希望俄罗斯向我们敞开苏联时代积累的庞大数据库和资料的大门,俄罗斯则需要中国的技术经济援助完成搁浅多年的潜艇项目。双方一拍即合,互利共赢。

但还是有读者觉得不放心,说你合作研制潜艇倒是没什么,但为什么在我们自己的四代机都满天飞了之后还要去买个俄罗斯的苏-35呢?据说这个飞机也不比我们自己的歼-11B强多少啊。

这就要涉及到中俄军贸的两个重要背景了:

首先,中国军工技术长足进步和短板并存。

军事工业技术从来就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够脱胎换骨的,它从来都是一个国家全部重工业部门的皇冠上的宝石。中国目前在工业技术领域仍然存在短板,一些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技术还没有转化为产品、一些关键性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仍有困难。这就导致中国的尖端技术领域可以走的非常远,但同时军队仍然有很多部队装备着上一代甚至上两代的装备。这一矛盾在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得到解决。

在战斗机领域,我国目前生产先进的三代战斗机的基地就是南北两家。由于三代机生产的复杂性,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这两家的产能不现实。同时,这两家都各自研制了四代机。此外,未来的几年内他们还都要从现役主力三代机生产转为改进型三代半战机生产,这个过程中,新飞机生产速度降低是很难避免的。

同时,部队面临早期购买和制造的三代机开始退役的问题,由于我军早期的三代机使用强度很高,它们甚至可能比歼-8战斗机更早退役。

上述因素相加,我军在未来的几年内将出现一个新战斗机生产低谷和老战斗机退役高峰叠加的现象。如果不寻求一个解决方案,可能会导致我军短期内主力装备数量下降的现象,也会影响部队替换老式飞机的预定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采购部分俄罗斯先进飞机弥补产能下降,替换部分早期三代机是很合理的选择。

其次,中国是精明的商人。

俄方军贸部门不止一次表示,与印度“小男孩进了玩具店”一样花大价钱购买俄国自身都尚未完成研制的武器装备的行为不同,中国的军购代表团是非常精明的商人。在与俄罗斯的军事贸易中,我国不仅收获了能够满足我军急迫需要的先进的武器,更全面考察了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实力,吸收了许多前苏联的遗产,大大加快了我国自己的技术进步速度。

从历史来看,中国只有确信俄最终能够按期交付装备的时候才会正式签署协议。俄方如果不能按时交付装备,按合同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在去年的运输机交易中,俄方不得不将本国装备的伊尔-76运输机直接交付中国以免违约。在俄自身目前已经部分装备苏-35的情况下,似乎也不必担心俄方无法按时完成合同的问题。

而同时我国选择的贸易伙伴,俄罗斯共青城飞机制造厂多年来将通过中俄军贸获得的资金投入再生产,维持了较高的生产组织水平。何况,目前它生产的苏-35是俄罗斯本国也要大量装备的新飞机,俄军选择该机,说明其生产能力还是有一定的保证的。签这个合同,中方对于俄按时交付一事心中还是有底的。

更何况,“框架性协议”并非最终成交。整个交易最后能否完成,实际上还是要看我国内自己的战斗机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究竟如何。如果我国两家战机企业转产后生产速度可以满足我军换装的要求和填补老三代机退役的空缺,那么购买苏-35确实显得有些多余。那时已经预先向俄支付的经费,肯定就当做我方考察苏-35生产线和相关技术的“学费”了。这对于俄国来说也并非没有好处,至少他们也获得了经费。俄方在这次的谈判中特别谈到了知识产权的问题可以作为上述说法的佐证。

观察者网的专栏作者施洋先生在中俄苏-35交易新闻传出的时候发表了《中国采购苏-35?俄罗斯的自我安慰》一文,分析中俄军工现状后认为中国采购苏-35的消息可能有假。但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继续采购俄制武器并非没有根据。尽管我国近年来在军工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并不代表俄罗斯武器在我军的未来装备体系中就没有一席之地。毕竟,即使是天下第一的美国,也向英国,比利时等许多国家进口主力装备或仿制他国的装备。更重要的是,苏联留下的科技遗产至今仍值得我们积极争取。

军购涉及到政治,军事,工业,资本各方面的博弈。每一个重大项目背后都不简单。本文的观点是作者通过已有的资料做出的判断,肯定也有不准确的地方。但中国高速发展和俄罗斯看不到尽头的缓慢衰落的趋势却是难以扭转的。在民用贸易领域已经出现了俄罗斯成为资源出口国,中国成为工业制成品输出国的转变。

今日,俄军民用载重卡车等大型机电设备大多为中国制造,这在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在军事技术领域,中国拥有了完整4S特性的四代机为代表的尖端技术,是俄无法企及的,而苏联的遗产也终有卖完的一天。俄罗斯今天碍于“面子”,在本国已经难以恢复军工生产元气的情况下开始寻求向西方国家购买武器。但真正理性和合理的选择却是转向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中国战斗机产能暂时还未大幅度超越俄罗斯,并在某些领域受制于人。但中国的军用舰艇,精确制导弹药,地面车辆等装备的产能凭借庞大的民用工业却远超过俄罗斯,性价比远比西方武器更适合俄罗斯。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俄罗斯就要认真的考虑停止对西方国家采购的“西北风”,改为面向中国的“东南风”了。至于南亚的神牛……我们真诚的祝愿印度人民早日实现自立自强。


http://mil.m4.cn/2012-12/1195906_3.shtml



zz008957086dd3f70d0fa1.jpg (52.55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12-28 22:53 上传

核心提示: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俄罗斯就要认真的考虑停止对西方国家采购的“西北风”,改为面向中国的“东南风”了。至于南亚的神牛……我们真诚的祝愿印度人民早日实现自立自强。

近期,俄罗斯军贸部门挺高兴,中国,印度和俄国先后签订了多个项目的“框架性协议”,未来的几年里俄罗斯军工厂有活干了。

但这消息让一部分中国人不高兴,“我们都开始造四代机了,为什么还要问俄国买飞机?我们的航母都服役了,为什么还要向俄国买潜艇?”“现在我们怎么还要向俄国买武器?我们不是世界工厂吗?”甚至于有人因此半夜里突然惊醒,上网发个这样的微博:“我们该不会是又在经历一个‘洋务运动’吧?”

然而在笔者看来,中俄和中印军贸,不可一概而论。如果把近期中印,中俄军贸的消息连缀起来细细体味其中的味道,不难看出些门道。

首先让我们看看印度向俄国买装备买来了什么结果。

印俄新近签署的军贸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印度购买42架新苏-30MKI战斗机、全面维修改造现役苏-30MKI和据说多达970台各型航空发动机,购买飞机的价格为29亿美元,交易总金额达75亿美元。

曾几何时,中国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这样的消息:俄罗斯对中国军事出口“留一手”,卖给印度的苏-30要比卖给中国的更先进。

这个传言大概是1996年前后开始流传的,到了现在,情况如何呢?

中国当年引进的苏-30MKK在空军高强度训练使用之下已经即将寿终。中国将用国产三代半重型歼击机替换。而印度,放弃了自行生产苏-30MKI的尝试,宣布再向俄进口数十架苏-30MKI,并称最总将装备多达350架俄罗斯生产的苏-30。

印度这只“孙猴子”在俄罗斯这个“如来佛”的手掌里折腾了半天,最终还是被一座名为“苏-30MKI”的大山给压了个结实。

印度自研新飞机问题上的进展依然保持“印度速度”。

印度自行研制的LCA战斗机经过20多年的研制,至今仍然毫无开始生产和装备的迹象。

此后,印度积极向俄国要求参与苏-47研制,结果在被忽悠了大量的美元后才发现,这架飞机不过是俄国的一个验证机项目。备受打击的印度人随后又开始追随俄国的T-50项目,尽管该飞机并不符合五代机的4S标准,但毫不影响2011年印度人载歌载舞庆祝一架俄罗斯飞机试飞成功。

印度什么时候能实现国防自主呢?据说某位俄印军贸的俄方重要人物曾在对莫斯科的报告中说:“别担心,印度人相信轮回。”

那么,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贸易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俄两国目前已经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何以见得?看看最近传闻中的“俄向中国出售‘拉达’级潜艇”消息的情况吧。

“拉达”级潜艇的交易目前已有俄高官证实,笔者认为这一交易成交的可能性不小。只是中俄两国签署的新潜艇协议严格来说并非“俄向中国出口潜艇”,而是“中俄联合研制”新一代潜艇。

俄方研制“拉达”级潜艇实际上已经有多年了,难产的原因是苏联解体后俄一直未能研制成功不依赖空气动力系统。没有它,“拉达”造出来了也不会比其前辈“基洛”级有本质性的提高。

而中国已经成功突破了这一技术。在最新的“元”级潜艇上已经正式使用了AIP动力,该艇可在水下活动数个星期不必浮出水面。

另一方面,中国的“元”级潜艇沿用苏联和我国潜艇传统的“双壳体”技术,也就是外壳分为耐压和非耐压艇体两层。这一技术建造的艇体相对西方潜艇现在常用的“单壳体”笨重不少。俄“拉达”采用“单双壳体混合”技术,引进后可大大节约我国吃透潜艇壳体技术的时间和投入。

同时,“拉达”的艇艏声呐系统也是苏联时代水声技术的“集大成者”,水声技术需要大量的试验和实践经验,没有十年二十年的积累是不行的。而引进“拉达”级可以为我吸收苏联在这一领域的遗产打开大门。

那么一方面,中国希望俄罗斯向我们敞开苏联时代积累的庞大数据库和资料的大门,俄罗斯则需要中国的技术经济援助完成搁浅多年的潜艇项目。双方一拍即合,互利共赢。

但还是有读者觉得不放心,说你合作研制潜艇倒是没什么,但为什么在我们自己的四代机都满天飞了之后还要去买个俄罗斯的苏-35呢?据说这个飞机也不比我们自己的歼-11B强多少啊。

这就要涉及到中俄军贸的两个重要背景了:

首先,中国军工技术长足进步和短板并存。

军事工业技术从来就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够脱胎换骨的,它从来都是一个国家全部重工业部门的皇冠上的宝石。中国目前在工业技术领域仍然存在短板,一些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技术还没有转化为产品、一些关键性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仍有困难。这就导致中国的尖端技术领域可以走的非常远,但同时军队仍然有很多部队装备着上一代甚至上两代的装备。这一矛盾在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得到解决。

在战斗机领域,我国目前生产先进的三代战斗机的基地就是南北两家。由于三代机生产的复杂性,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这两家的产能不现实。同时,这两家都各自研制了四代机。此外,未来的几年内他们还都要从现役主力三代机生产转为改进型三代半战机生产,这个过程中,新飞机生产速度降低是很难避免的。

同时,部队面临早期购买和制造的三代机开始退役的问题,由于我军早期的三代机使用强度很高,它们甚至可能比歼-8战斗机更早退役。

上述因素相加,我军在未来的几年内将出现一个新战斗机生产低谷和老战斗机退役高峰叠加的现象。如果不寻求一个解决方案,可能会导致我军短期内主力装备数量下降的现象,也会影响部队替换老式飞机的预定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采购部分俄罗斯先进飞机弥补产能下降,替换部分早期三代机是很合理的选择。

其次,中国是精明的商人。

俄方军贸部门不止一次表示,与印度“小男孩进了玩具店”一样花大价钱购买俄国自身都尚未完成研制的武器装备的行为不同,中国的军购代表团是非常精明的商人。在与俄罗斯的军事贸易中,我国不仅收获了能够满足我军急迫需要的先进的武器,更全面考察了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实力,吸收了许多前苏联的遗产,大大加快了我国自己的技术进步速度。

从历史来看,中国只有确信俄最终能够按期交付装备的时候才会正式签署协议。俄方如果不能按时交付装备,按合同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在去年的运输机交易中,俄方不得不将本国装备的伊尔-76运输机直接交付中国以免违约。在俄自身目前已经部分装备苏-35的情况下,似乎也不必担心俄方无法按时完成合同的问题。

而同时我国选择的贸易伙伴,俄罗斯共青城飞机制造厂多年来将通过中俄军贸获得的资金投入再生产,维持了较高的生产组织水平。何况,目前它生产的苏-35是俄罗斯本国也要大量装备的新飞机,俄军选择该机,说明其生产能力还是有一定的保证的。签这个合同,中方对于俄按时交付一事心中还是有底的。

更何况,“框架性协议”并非最终成交。整个交易最后能否完成,实际上还是要看我国内自己的战斗机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究竟如何。如果我国两家战机企业转产后生产速度可以满足我军换装的要求和填补老三代机退役的空缺,那么购买苏-35确实显得有些多余。那时已经预先向俄支付的经费,肯定就当做我方考察苏-35生产线和相关技术的“学费”了。这对于俄国来说也并非没有好处,至少他们也获得了经费。俄方在这次的谈判中特别谈到了知识产权的问题可以作为上述说法的佐证。

观察者网的专栏作者施洋先生在中俄苏-35交易新闻传出的时候发表了《中国采购苏-35?俄罗斯的自我安慰》一文,分析中俄军工现状后认为中国采购苏-35的消息可能有假。但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继续采购俄制武器并非没有根据。尽管我国近年来在军工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并不代表俄罗斯武器在我军的未来装备体系中就没有一席之地。毕竟,即使是天下第一的美国,也向英国,比利时等许多国家进口主力装备或仿制他国的装备。更重要的是,苏联留下的科技遗产至今仍值得我们积极争取。

军购涉及到政治,军事,工业,资本各方面的博弈。每一个重大项目背后都不简单。本文的观点是作者通过已有的资料做出的判断,肯定也有不准确的地方。但中国高速发展和俄罗斯看不到尽头的缓慢衰落的趋势却是难以扭转的。在民用贸易领域已经出现了俄罗斯成为资源出口国,中国成为工业制成品输出国的转变。

今日,俄军民用载重卡车等大型机电设备大多为中国制造,这在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在军事技术领域,中国拥有了完整4S特性的四代机为代表的尖端技术,是俄无法企及的,而苏联的遗产也终有卖完的一天。俄罗斯今天碍于“面子”,在本国已经难以恢复军工生产元气的情况下开始寻求向西方国家购买武器。但真正理性和合理的选择却是转向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中国战斗机产能暂时还未大幅度超越俄罗斯,并在某些领域受制于人。但中国的军用舰艇,精确制导弹药,地面车辆等装备的产能凭借庞大的民用工业却远超过俄罗斯,性价比远比西方武器更适合俄罗斯。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俄罗斯就要认真的考虑停止对西方国家采购的“西北风”,改为面向中国的“东南风”了。至于南亚的神牛……我们真诚的祝愿印度人民早日实现自立自强。


http://mil.m4.cn/2012-12/1195906_3.shtml



比较客观
似乎发过吧,要不就是别的版
是自我安慰还是真相 只能坐等后续消息了。。
先放到世界上比下烂,然后再叫叫穷/产能论解释下为什么要买,最后再安慰鼓励下群众,完美的公关文。
我还是觉得买飞机并不是中俄交易的中心目的,顶多是个用行动安抚俄方或者算是个添头。
30MKK应该还没到寿吧?那玩意延寿后怎么也能到6000小时啊。
适当的技术吸收是必须的,被人当成阿三就傻X了
买一点俄罗斯武器也没啥吧?一是维护两国关系,二是弥补产能不足。
我一直觉得购买少量SU35是兔熊之间关于未授权生产J11B矛盾以及全面引进117S发动机的一个解决方案!
估计兔子即使买的前提也是全面提供117S的技术,授权在兔子生产117S吧
lz只是在为观点生拉硬扯堆砌论据罢了
汤姆哥 发表于 2012-12-29 11:57
我一直觉得购买少量SU35是兔熊之间关于未授权生产J11B矛盾以及全面引进117S发动机的一个解决方案!
只要上了钩,毛子的胃口岂是区区二十四架苏35可以打发的,看看印度就知道了
别拿阿三和我们比。我们从来没拿他当根葱。
上述因素相加,我军在未来的几年内将出现一个新战斗机生产低谷和老战斗机退役高峰叠加的现象。如果不寻求一个解决方案,可能会导致我军短期内主力装备数量下降的现象,也会影响部队替换老式飞机的预定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采购部分俄罗斯先进飞机弥补产能下降,替换部分早期三代机是很合理的选择。--------就采购那么几十架就能支持以上论据?
数据啊 有钱 也要花时间堆啊 真的好伤心
lg172672 发表于 2012-12-29 19:09
估计兔子即使买的前提也是全面提供117S的技术,授权在兔子生产117S吧
这个怎么可以?我们买了那么多三姨夫,也没有授权,117更不可能
tedorg 发表于 2012-12-29 08:57
先放到世界上比下烂,然后再叫叫穷/产能论解释下为什么要买,最后再安慰鼓励下群众,完美的公关文。
我还是 ...
偶也觉得这是安慰军迷的软文。
三锅的军购向来以“手攥两块钱,心怀五百万”开始,以“狂砸五百万,整部桑塔纳”结束。
购买-仿制-自造-自主-合作-共赢。。。不是我们比阿三更聪明,是我们比阿三更明白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