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9号,我国重型运载火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04:51
我国重型、巨型运载火箭研制列入发展规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 20:2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八月五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五日在此间披露,承担神舟八号飞船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二期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等,目前研制进展都“非常顺利”,同时,重型和巨型运载火箭的研制也均列入到该院发展规划之中。

  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十多名藏族师生应邀参加的“情系航天 圆梦北京”航天夏令营,当天在该院中华航天博物馆开营,梁小虹在开营仪式后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上述信息。

  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七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享有“神箭”之誉,根据任务需求,从神舟八号开始,将对“神箭”进行技术改进,研制“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承担发射任务。梁小虹说,“神箭”的技术改进,主要从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方面进行相应修改,时间短、难度大,目前研制进展非常顺利,研制成功后的“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将完全满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二期对运载火箭的需求。

  俗称“大火箭”的中国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目标在二0一四年首飞。梁小虹称,新一代运载火箭目前研制进展同样非常顺利,在天津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建设正按计划稳步推进,这也为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研制创造良好条件,并赢得了时间。他表示,新一代运载火箭二0一四年在海南航天发射场实现首飞后,将在运载火箭技术领域,推动中国与航天强国“比翼齐飞”。

  这位权威航天专家指出,随着宇航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开展深空探测的运载需求,中国未来也要研制起飞推力超过一千吨的重型运载火箭,以及起飞推力更大的巨型运载火箭,目前,重型、巨型火箭已列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路线图。
我国重型、巨型运载火箭研制列入发展规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 20:2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八月五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五日在此间披露,承担神舟八号飞船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二期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等,目前研制进展都“非常顺利”,同时,重型和巨型运载火箭的研制也均列入到该院发展规划之中。

  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十多名藏族师生应邀参加的“情系航天 圆梦北京”航天夏令营,当天在该院中华航天博物馆开营,梁小虹在开营仪式后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上述信息。

  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七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享有“神箭”之誉,根据任务需求,从神舟八号开始,将对“神箭”进行技术改进,研制“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承担发射任务。梁小虹说,“神箭”的技术改进,主要从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方面进行相应修改,时间短、难度大,目前研制进展非常顺利,研制成功后的“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将完全满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二期对运载火箭的需求。

  俗称“大火箭”的中国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目标在二0一四年首飞。梁小虹称,新一代运载火箭目前研制进展同样非常顺利,在天津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建设正按计划稳步推进,这也为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研制创造良好条件,并赢得了时间。他表示,新一代运载火箭二0一四年在海南航天发射场实现首飞后,将在运载火箭技术领域,推动中国与航天强国“比翼齐飞”。

  这位权威航天专家指出,随着宇航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开展深空探测的运载需求,中国未来也要研制起飞推力超过一千吨的重型运载火箭,以及起飞推力更大的巨型运载火箭,目前,重型、巨型火箭已列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路线图。

七天参政议事 认真履职尽责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位党的十八大代表谈参会感受 
□ 本报记者 杨蕾 刘淮宇 见习记者 崔恩慧


上图为张济、马兴瑞、田维平(从左至右)在驻地合影,下图依次为张伟文、朱芝松 宿东 刘淮宇 崔恩慧 摄

    11月8日早上,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出发了。沉着应对过无数次航天发射大考的他,今天感到肩上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因为他知道,假如把人民大会堂看做中国的政治历史底片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7天里,他将和两千多名代表停留在这张底片上,见证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历史瞬间。
    对于集团公司的五位参会代表来说,这是不平凡的7天,是参政、谋局、议事的7天,也是逐渐明晰航天事业未来发展方向的7天。为此,他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快速进入“代表角色”
    党的十八大代表、五院510所所长兼党委副书记张伟文告诉记者,11月5日,兰州市的甘肃省十八大代表就进行了集体学习,重温党的章程;6日下午,学习、熟悉十八大会务文件;7日上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七中全会上作的重要讲话。
    和张伟文一样,十八大代表、八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朱芝松来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自己快速进入“代表角色”,做好各项参会的准备工作。“这几天我和其他代表就认真对大会信息进行了了解,有时还聚在一起,就如何履行好代表职责展开热烈讨论。”
    在这几天的学习中,十八大代表、七院7105厂党委书记张济说,“我万万没想到自己在会前有机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近距离地接触。”7日上午,他在参加四川代表团的全体会议时见到了前来慰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当习副主席握着我的手时,我故意停顿了一下说,‘我是来自四川的航天系统代表’”张济告诉记者,他想让习副主席知道他是航天人,那是一份荣耀。
    十八大代表、四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田维平强调自己是带着该院几万航天职工的殷切嘱托来的。“作为基层党代表参加这次盛会,无疑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田维平说,“我不能辜负大家的重托,除了如实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还要把大会精神带回去。”




    宏伟蓝图的崭新起笔
    11月8日,十八大胜利开幕。当看到大会报告中对以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为代表的航天科技发展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的那一刻,马兴瑞说自己“真的很激动”。
    当天下午,马兴瑞在中央企业在京代表团的讨论会上,就上午聆听报告后的认识和体会作了发言。
    “十八大的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崭新的蓝图,也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有两个方面的体会,第一是成就振奋人心。”马兴瑞说,自己深刻体会到,十六大以来的10年正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最快、成就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和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
    “第二是目标催人奋进。”马兴瑞根据大会报告为集团公司规划了一个明晰的目标,“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全力实施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任务;超前谋划部署载人登月、重型运载火箭等重大前沿领域,力争到2020年,建成我国自主的载人空间站、我国北斗全球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形成完备的军事航天装备和空间基础设施,拥有强大的进出空间能力,不断增强我国航天科技和国防装备的实力水平,为巩固提升我国的大国地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他话音刚落,在座代表就用掌声表达了赞许。
    田维平说,报告的第九部分“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让他感触最深,其中一条是“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的发展路子”。他兴奋地说:“十八大报告的提法非常明确,为我们航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更加要求我们航天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的工作水平,从而推动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从事了多年党务工作的张济对报告中加强党建方面的内容尤其关注。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第一点就提到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让正在推进航天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的张济备感振奋。
    “十八大报告响亮地回答了未来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张伟文说,报告的很多内容都需要自己再进一步消化并融入到日后工作中。
    11月8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上海代表团听取代表讨论。朱芝松作代表发言,汇报了近10年特别是近5年来八院在航天装备、武器装备以及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方面取得的成绩。习近平听了之后频频点头,又询问了八院航天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朱芝松详细回答了习近平的问题,同时就八院在航天自主创新和军民融合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介绍,获得习近平的肯定。
    夜幕降临,如此沉甸甸的一天结束了。“接下来的6天,我们将依然以饱满的热情履行职责,完成使命。”张济说。  
http://210.82.31.84:9000/rp/fs/cp/98/36/20121109/1/content_1.htm
宏伟蓝图的崭新起笔
    11月8日,十八大胜利开幕。当看到大会报告中对以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为代表的航天科技发展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的那一刻,马兴瑞说自己“真的很激动”。
    当天下午,马兴瑞在中央企业在京代表团的讨论会上,就上午聆听报告后的认识和体会作了发言。
    “十八大的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崭新的蓝图,也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有两个方面的体会,第一是成就振奋人心。”马兴瑞说,自己深刻体会到,十六大以来的10年正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最快、成就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和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
    “第二是目标催人奋进。”马兴瑞根据大会报告为集团公司规划了一个明晰的目标,“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全力实施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任务;超前谋划部署载人登月、重型运载火箭等重大前沿领域,力争到2020年,建成我国自主的载人空间站、我国北斗全球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形成完备的军事航天装备和空间基础设施,拥有强大的进出空间能力,不断增强我国航天科技和国防装备的实力水平,为巩固提升我国的大国地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他话音刚落,在座代表就用掌声表达了赞许。
“超前谋划部署载人登月、重型运载火箭等重大前沿领域”,提前载人登月技术储备。不过2020年前不会立项
200吨级氢氧发动机是未来重型运载火箭芯级的主发动机,综合国内外发动机发展情况,目前国内在推力室制造、喷管延伸段制造、涡轮泵及阀门制造等方面存在差距。另外,重型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以及大型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也是必须突破的技术关键。       数字化快速制造:从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可以看出,未来运载火箭的制造需要全面实现数字化,工艺管理要实现信息化。目前运载火箭尚处于由二维研制向三维研制的过渡阶段,还未全面打通产品的三维制造链路,需要沿着信息化机械化复合发展的道路不断向前发展。
200吨级氢氧发动机是未来重型运载火箭芯级的主发动机
=====
那就要登月了
有600煤油的报道吗
200氢氧不知是分级的不 估计还是燃气发生器
预研十年,研制十年,肯定要到2030年了
jeciq 发表于 2012-12-23 23:04
有600煤油的报道吗
变500了吧
看来2020年是空间站的时间节点,而2025前后才是载人登月的时候!
重型运载两型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面对以高强密度发射、高密集交付和多型号并举为特点的繁重任务,该院创新发动机研制工作模式,于今年2月成立了重型运载发动机IPT工作室。
    IPT工作室的成立,旨在充分发挥计算机仿真、数字化协同设计的优势,让工艺人员提前参与设计工作,以实现三维图纸下厂生产,避免设计、工艺的反复,缩短发动机研制周期。
    IPT工作室成立后,该所重型运载发动机项目组加强顶层设计,首先从研制策划着手,进行各组件研制策划大纲的编制和研制技术流程及计划流程的设计。在总体方案及各组合件方案详细论证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化协同平台的优势,开展并行研制,减少方案的反复,提升设计效率。与此同时,聚焦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精心梳理,对筛选出的关键技术提前启动专题研制。
    目前,IPT工作室已完成重型运载发动机多轮系统静态参数平衡计算及启动过程动态仿真、13项数字化设计规范制定、发动机骨架模型的建立发布和三维数字化模型及主要组件的接口尺寸初步确定等7大项重点工作。(李莅)




航天7103厂倾力打造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木模样机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2/06/18

班组名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7103厂34车间工艺组主要承担着常规运载、液煤等型号铸件交付任务,班组共有组员11人,先后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好班组、厂级先进班组以及院级模范班组荣誉称号。

  这个班组11个成员中,除了3位60后,其余清一色的80后,就是一个这样的团队向“优质、低耗、高产、高效”的生产管理目标迈进,推动航天液体动力事业铸造工艺技术飞速发展。这个团队所凝练出的特有精神一如他们亲手设计、生产的发动机铸件,经得住考验,值得信赖。

  打时间差:挑战基础实力

  2011年6月20日,对7103厂34车间工艺组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

  这天,从院里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六院顺利通过集团公司组织的某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方案评审。此刻,铸造工艺组全体成员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成功立项这其中也饱含他们的一份付出与汗水,  2010年12月的一天,组长高怀胜从院里接到一张UG模型图,希望他和他的团队能在不影响现有工作的前提下,将图纸上的发动机制造成木模样机,为后续大运载发动机研制工作做前期准备。

  “展开图一看,我顿时心里直打鼓,数米高的庞然大物,可以说建厂至今,我们没有做过这么大的工程,还得做出两个,复杂我们不怕,最主要是它超出了我们的加工能力,这简直是一个巨大挑战。”

  大脑快速转动之余,他紧急给组里的技术“大拿”——国家特级技师王海打电话。火急火燎赶来的王海对着图纸沉默了好一会儿,这两个在一线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兵,深知承接这项工作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其过程必然充满艰难和曲折,结果也充满了不确定性。王海抬头表态:“只要院里有需要,厂里有支持,技术细节我来做,整体协调你来跑,再难也得做!”果然,他的想法和高怀胜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俩就这样把一个毫无头绪的难题带回了工艺组。

    34车间作为7103厂唯一的铸造车间,近几年生产任务量飞速攀升,再腾出人手做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让这个本来就因人员不足而制约生产能力的车间更显得“捉襟见肘”。

  当他俩带着图纸,脸上写满了因私接“军令状”将给车间带来更重任务的歉意表情去向车间主任杨欢庆汇报时,杨欢庆立即给予支持:“咱车间人,就是要有这样善于挑战、勇于承担的自信和气魄!不过——”他话锋一转,“仅有热情是不够的,我们要把它当作考验我们基础工作的测试,要做就做得漂亮!”

  杨欢庆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除了这张UG图,他们连一张图纸都没有,以往也没有类似经验,技术储备实在有限。这样的浩大工程,首先要分体“解剖”成零部件的图纸,而发动机的各类管道都是带角度的,没有足够大的原材料,设计的图纸无法转换制作,再有,木头材质不具备金属类材质的强度,要保证使用安全,连接方式也难以用普通粘合剂解决。接二连三的问题,使初期工作陷入僵局。

  王海,这个有着丰富木模研制经验的专家,作为样机研制项目技术负责人,带领这支80后组成的年轻工艺攻关团队。发起了冲击。

  涛走云飞,冬去春来,时间过得很快。“技术上的难题我们不怕,生产能力上的问题确实很头疼,2011年3月在加工发动机喷管的那段日子,眼看着交付日期一天天临近,我们一切准备就绪,但加工车位腾不出来,不停地协调,不停地等,甚至折磨得我有点儿后悔接任务。”回想当初,高怀胜仍感慨颇深。

  在整个样机研制过程中,除了喷管,其余所有零部件都是铸造车间自行设计、制造、组装的,因为喷管实在太大了,整体弧度手工操作根本没办法控制,必须先在机加车床上先磨出来才能继续手工打磨。

  这也只是他们遇到众多难题的一小部分,后来粗略统计了一下,在整个样机研制过程中,他们设计分解了58段弯管,使用了20立方的木料,设计制造的各类零部件近千件,在正式组装样机那天,这些零部件就铺满整整3大卡车。

  “期间,院长谭永华来到组装现场,对我们的工作很肯定,第二天,很多老专家都被它岿然宏伟的气势震撼了,纷纷赞叹。”高怀胜笑了笑,“2012年我们重点工作还是回归自然,回归基础,不过这次从任务完成过程来看,我们问心无愧,即使发挥的作用只有一点点,再苦再累,值!”

  打信息差:立足技术高地

  不为传统模式制约,不为常规眼光局限,不为已有经验羁绊,这是工艺组为每一位成员提供的最好的创新平台。“组里新来的年轻人,我们的思路不是狠灌技术,让他们立即开展工作,而是鼓励大家突破思维上限,关注前沿理论,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从交流中寻求共识,培养一种全新的、具有前瞻性的思考方式,从而达到内心相互认同,行为相互影响的良好氛围。”高怀胜对车间这种全新的管理育人方式很有信心。

  除了常规运载、液煤等型号铸件交付任务,34车间还承担着负载特性发动机模拟件的生产任务。根据某型号运载火箭总体要求,需要用旧品发动机进行负载特性试验和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由于组件旧品数量较少,无法满足交付任务,组里从工艺实现难易程度、加工成本等角度综合考虑,确定了主要采用铸造工艺方法,制造负载特性发动机模拟的方案。

  经过车间领导和工艺组反复沟通,最终决定由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小伙子纪艳卿担当重任,组成了一支完全由80后铸造工艺技术骨干构成的攻坚队伍。“我们没担心过是否能完成任务,工艺装备落后、资源紧缺这都不是阻碍,因为关键时刻,总会有领导和师傅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只要踏实工作,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这是纪艳卿这位新生技术骨干代表工艺组所有年轻人道出的心声。此次要交付的负载特性发动机模拟件的铸件占总任务的80%,铸件既要保证外形又要保证质心不变,在保证现有工作量的基础上,还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扎实的技术基础、丰富的学科理论加上不断锤炼的实践经验,让这支青春的团队逐渐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顺利完成一年交付8套发动机的工作目标。(孙丁玲 范丽苏 张燕)

w ww.spacechina.com/n25/n144/n206/n216/c262359/content.html
航天科技六院十一所积极进行300吨和60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预研论证,六院北京十一所也在论证200吨级推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研究,航天科技四院则积极展开360吨、500吨级推力固体发动机的研制,并对千吨级固体发动机进行预研。
各个型号上了很多,估计10年后就会出成果。
形势一片大好。
国之栋梁。
梁小虹这话反复抄了三年了。
这两张图直观反映了我国长征九型运载火箭配套的YF660发动机的结构,该发动机采用单涡轮泵结构,同轴布置,涡轮泵位于两喷管中央位置。推力室上方应该是最重要的泵后摇摆软管。
希望比能源号还重
BKC, 50吨的YF77还没搞定吧? 要拖长征5号的后腿了.
网上看到的图
发展航空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ks2001 发表于 2012-12-28 06:57
BKC, 50吨的YF77还没搞定吧? 要拖长征5号的后腿了.


你这也太out了,今年不是早就报道YF77通过全程试车测试。。。
如果长征5拖延,也并非就是YF-77导致的,研制火箭可不只是个发动机,要测试的项目多去了。

另外,YF77跟长征9又有什么关系?影响长征9最大的因素是需求和投入。
ks2001 发表于 2012-12-28 06:57
BKC, 50吨的YF77还没搞定吧? 要拖长征5号的后腿了.


你这也太out了,今年不是早就报道YF77通过全程试车测试。。。
如果长征5拖延,也并非就是YF-77导致的,研制火箭可不只是个发动机,要测试的项目多去了。

另外,YF77跟长征9又有什么关系?影响长征9最大的因素是需求和投入。
电火箭那个靠谱吗?
巨型火箭开始了吗,有需求吗
铁血地球 发表于 2012-12-29 19:07
电火箭那个靠谱吗?
电火箭或者电推是卫星深空探测器用的,和这里的长征火箭不是一回事
那大推力固推呢?重型火箭用大固推很划得来
yigua 发表于 2012-12-29 21:55
电火箭或者电推是卫星深空探测器用的,和这里的长征火箭不是一回事
谢谢,那也就是说,长征火箭目前还是走化学燃料的路子?
铁血地球 发表于 2012-12-29 22:10
谢谢,那也就是说,长征火箭目前还是走化学燃料的路子?
那是肯定的。全世界都是这样
作为一个半吊子,简单的胡说几句:
目前国内的长征火箭发动机,前两级基本用的是偏二甲肼一类的化学燃料。由于有毒,所以在研发无毒燃料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比如液氧煤油发动机,氢氧火箭发动机,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等等。
火箭发动机需要考虑两个因素:推力和比冲。推力越大能够带动的质量越大这个比较好理解,但是推力越大的发动机效率不见得越高。而比冲就是描述效率的,简单理解为比冲越大,在携带相同质量的燃料(工质)情况下,对有效载荷能够提供越大的速度增量(就是较大的动量增量)。所以第一级火箭考虑推力更多一点;而上面级考虑比冲更多一点。
电推力发动机的特点就是:推力极小,比冲很大。推力往往就几牛顿,连个茶杯都撑不住,但是工作长时间后能够带来很大的速度增量。因此在地面发射时根本用不上。但是在太空失重环境下连续工作几天乃至几个月,慢慢把载荷的速度提高。
俺是小马甲 发表于 2012-12-29 22:03
那大推力固推呢?重型火箭用大固推很划得来
不是提到了规划千吨级的固推吗?
CZ-9的设想之一就是芯级若干台650+捆绑千吨固推啊
兔子的土星五号吗 嘿嘿
支持一个,希望早日看到长征9起飞
zxphony 发表于 2012-12-29 11:14
你这也太out了,今年不是早就报道YF77通过全程试车测试。。。
如果长征5拖延,也并非就是YF-77导致的, ...
YF77通过全程试车测试----------这个是500秒的测试, 还有一个1000秒的测试?

500秒的测试搞过3次了, 1000秒的测试还没有吧?  1000秒的测试通过才算搞定.

YF77是50吨氢氧发动机, 是上面级, 工作时间400多秒, 要过两倍时间的测试通过才算搞定. 500秒的测试, 2008年就过了, 1000秒的测试好象有困难, 一直没做.
土星-5高度达到110米,而这个长征-9才88米,形象上丢分啊。
ks2001 发表于 2012-12-30 15:12
YF77通过全程试车测试----------这个是500秒的测试, 还有一个1000秒的测试?

500秒的测试搞过3次了, 10 ...
多次全程测试都没问题,就说明基本上没什么技术障碍,根据八股的说法也是这样,双倍测试只是早晚的事而已,实际上本来YF77的研制的难度也远不如YF100大。
http://210.82.31.84:9000/rp/fs/cp/98/36/20120905/2/content_2.htm

YF77也不是上面级发动机,而是芯一级发动机。

事实上倒是很多箭体方面的测试进度要拖后的多,这些跟发动机完全没关系。
zxphony 发表于 2012-12-30 15:38
多次全程测试都没问题,就说明基本上没什么技术障碍,根据八股的说法也是这样,双倍测试只是早晚的事而已 ...
个人看法, YF77的1000秒测试过了, 才算合格. 反复做500秒测试, 还没做(???)1000秒测试, 有点担心.

YF100的双倍测试(单, 双摆)都已过了, YF77还差了一点.


ks2001 发表于 2012-12-30 17:18
个人看法, YF77的1000秒测试过了, 才算合格. 反复做500秒测试, 还没做(???)1000秒测试, 有点担心.

YF1 ...


这只是一个流程罢了,先后那是根据研制计划安排进行的,YF77比YF100的研制难度小多了,没有任何证据说明YF77拖了长征5的后腿,人家研制单位都已经说了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你就是不愿意相信那就没办法了。


而且YF77跟长征9的研制也没有任何必然联系,长征9最大的问题是需求和投入。
ks2001 发表于 2012-12-30 17:18
个人看法, YF77的1000秒测试过了, 才算合格. 反复做500秒测试, 还没做(???)1000秒测试, 有点担心.

YF1 ...


这只是一个流程罢了,先后那是根据研制计划安排进行的,YF77比YF100的研制难度小多了,没有任何证据说明YF77拖了长征5的后腿,人家研制单位都已经说了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你就是不愿意相信那就没办法了。


而且YF77跟长征9的研制也没有任何必然联系,长征9最大的问题是需求和投入。
gohorse 发表于 2012-12-23 22:12
200吨级氢氧发动机是未来重型运载火箭芯级的主发动机
=====
那就要登月了
到月球去挖矿,我们不学苏联和老美
Bearcat 发表于 2012-12-30 15:20
土星-5高度达到110米,而这个长征-9才88米,形象上丢分啊。
就看谁粗大啊
Archangel乂户 发表于 2012-12-28 13:40
网上看到的图
什么时候看到实物照片啊
gohorse 发表于 2012-12-31 19:43
就看谁粗大啊
长征-9直径据说是9米,也不如土星-5的10米,真是又短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