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日交锋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25:45


      最近在凤凰书城买了一本《忽必烈用兵日本》,正巧在天涯国观上也看到一篇帖子《[大国战略]史实说话:中国人瞧不起日本因为日本从未战胜过中国(转载)》,虽然标题有些YY,但值得我们对历史重新审视一番
    历史上,日本和中国有过多次交锋,但直到中日甲午战争前的一系列交手,日本都是败多胜少,而且即使胜利了也是惨胜,往往导致日本政局的剧烈动荡和政权更迭。这里我就节选一部分该贴内容,给大家分享,但这并不代表我完全赞同作者的评论观点,另外请各位读者注意我在引用的内容里附加的评论,谢谢!

    中国人瞧不起日本,只有无知的中国人才以为日本强。两千年过去了,中国仍是世界顶级强国,多次堂堂正正的彻底打败日本。而两千年前,日本是孙子,今天仍是孙子。

  不信请看历史:

  1,公元前50年到公元500年,日本趁着朝鲜半岛三国内战,入侵其中最弱小的新罗30余次,4次围攻新罗首都,皆告失败。日本一度趁新罗忙于应付百济与高句丽的威胁,在朝鲜半岛南部的任那取得了一小片立脚点,建立“日本府”,但最终一个偌大的日本还是不敌小小新罗,公元562年新罗灭“日本府”彻底驱逐日本势力。日本举国深以为耻。

  2,公元400年,新罗要求中国东北的地方政权高句丽援助,高句丽以五万大军击倭,大破日本

  当时朝鲜陷于三国战乱。今天韩国一带,分布着新罗与百济两个国家,北方今朝鲜地区,则是中国的高句丽政权。三国中,百济最富、最文明,高句丽最强,新罗最弱,但以新罗最为亲华。而日本从百济汲取了大量中原的文化艺术和技术,百济则依靠日本的武力保障,一起打击亲华的新罗。

  因此新罗惨遭倭灾,全国总是“倭满其中”,倭兵虽然凶悍嚣张,但并未接触到中国大陆先进的军事文明,从未受过有组织、高水平的正规训练。比起高句丽这个经验老道、深受中原军队交手历练的军事强国,日本军队仅是一群乌合之众。

  高句丽大兵一到,如摧枯拉朽,战斗变成了屠杀,日寇一触即溃,一败涂地,惨败逃命。高句丽一直追了七里百,直杀到今天韩国最南端的“任那伽罗,从拔城,城即归服”,日本在韩国南部建立的据点被完全捣毁。

  4年后,日本不服,又骚扰高句丽南疆带方地界,中国的高句丽再次出击,日本仍不堪一击,大败亏输,被中国的高句丽军队“斩煞无数”,从此再不敢生北望之心。最后新罗的力量也上来了,于公元562年收复全部领土,攻占任那,灭“日本府”。

  日本在朝鲜半岛经营了长达6个世纪,最终仍以完败告终。尤其是与朝鲜半岛的第一强国、中国东北的政权高句丽两度交锋,日本更是不堪一击!堪称一千年前的诺门罕之战!

  当时高句丽使者在日本态度极度傲慢和骄横!而日本朝廷只能忍气吞生,日本人在他们的史书上,留下了对高句丽使者恨恨不平的记载

  3,公元663年,日本企图救援被中国大唐灭亡的百济国,先后派出四个梯队5万多日军入驻百济,抵抗唐军和新罗军。

  唐高宗当机立断,将日本赴华使团全部扣押,并严令驻在海外的唐军打击日本。

  唐三品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以少胜多,大破日军于百济之古沙夫里城,一举克城。唐高宗为纪念这次胜利,特将这块位于今韩国公州附近的重镇赐其名为“平倭县”。

  随后,唐将刘仁轨又仅以170艘运粮战舰,大破日本1000多条战舰于今韩国之白村江,杀得日本人“海水尽赤”,焚日舰400余,万余日本人丧命大海。战后,日本在半岛之陆军闻风丧胆,纷纷逃回

  驻百济抵抗中心-----周留城的日本军队,全部向唐军投降(关于这段历史,《战争史》期刊之特别专题:《一衣带水,千年纠葛 中日第一战:唐日白村江之战》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叙述)
  这一仗,比苏联教训日本关东军的诺门罕之战更厉害-----日本从此900多年不敢欺负朝鲜

    蒙元是败给了“战无不胜的大日本武士”,还是败给了大自然??

  4,公元十三世纪,蒙元两度进征日本,如果单论战役而非整个远征,日本皆告负,如果不是有如神助般的台风重创了元军水师舰队,日本恐怕早就沦陷于元军铁蹄下了。

  第一次征倭军队,以汉族军队为绝对多数,一共3万余人,一出发即连克日本对马、壹歧等各岛,全歼岛上日军。

  日本方面<<日莲圣人注画赞>>中是这样描述的:“文永十一年十月五日.....申刻,对马西佐寸浦,异国兵船四百五十艘,三万余人乘寄来.六日辰刻,合战;守护代资国等,虽伐取蒙古,资国子息等悉伐死.同十四日壹歧岛押寄,守护代平内左卫门景隆等构城廓,虽御战,蒙古乘乱入间,景隆自杀.二岛百姓等,男或杀,或擒;女集一所,彻手结附舷,虏者无一人不害.肥前国松浦党数百人,或伐或虏.此国百姓男女等,如壹歧,对马”

  日本方面聚集了少贰、大友、西许、户次、菊池及松浦、原田、儿玉党以及神社、寺庙的武装人员。总兵力据日本史料称:“所驰集者凡十万二千余骑”。

  这支庞大的日军以少贰、大友俩人为大将。

  蒙汉军队驶往博多的主力在箱崎上岸,与严阵以待的日军发生激战.

  以汉族军队占绝对数量的蒙汉军对恃众来攻的日军使用密集对形,以弓箭和火器打击日军骑兵,日军虽多,却分批作战,对打击力极强的火器又是第一次见到,因而前仆后继,死亡相枕,受到毁灭性打击.

  日本<<八番愚童训>>记录的日军败状:“蒙古数万人,毒箭雨射,中则立毙;为画一备,以承我冲击,左右迥围之,协力合击,无一人得生脱者”

  最终10万日军不敌3万蒙汉军,当时朝鲜正逢高丽王朝时代,高丽人史料也记载,百道源战场,日本军队在汉族军队为主力的蒙汉人屠杀下“伏尸如麻”

  日本史承认:“战自已始,日既没,诸将畏蒙古之势,欲退入水城,更为防御之图.士卒见贼至,望风逃匿”

  蒙汉军追至水城,俘走日本百姓妇女1500人。因天色已晚,返回船上休息,夜中风暴突来,打沉蒙军船只不少,导致蒙汉军队被迫撤军。

  第二次征日,元朝已经建立。

  元军依然势如破竹,连陷日本对马、壹歧、隐歧、平户、鹰岛等各岛,随后在九州登陆,与日方集结在此处的各路军队激战

  日方集结了九州各藩部队:守护大友宗贞、少贰觉惠、岛津久经(岛津义弘的前辈)、秋月种宗、菊池武房、竹崎季长等部爆发恶战,日军仍然伤亡惨重。

  日本统帅少贰觉惠、河野通时均被元军打死。元军长驱直入,一部抵达长门浦,控制了关门海峡

  夜间,日本各藩出动数千小船,如蚁密聚,齐趁夜攻打元军舰队。

  元军将兵船集中,用木排连住,以为海上据点,并用火器轰击日军,使来袭日军蒙受巨大伤亡。《八番愚童训》记载:“草野某夜袭贼船,获二十余级,于是贼皆用铁锁约船,为环营外响,巨舰置石弩,俟薄击乃发.我船轻且小,莫不为之破碎矣.前后斫营者千万人,咸战殁.”

  日本的《镇西要略》记载更详:“弘安四年六月....七月二日,松浦党,彼户,千叶,高木,龙造寺等率兵数万,防战于壹歧,濑户浦,破之.贼登船楼,发火炮,我兵披靡,多死创”

  如果不是台风刮跑了元军,日本早就覆灭了,当时日本京都市场上,大米已被抢购一空,举国丧胆。

    个人注:腊六丸的《忽必烈用兵日本》里对日元两次大规模交手均有细致的研究和描述,并以中日两国相关历史典籍为引用依据。此战日本虽然总体上获得了胜利,但胜利的代价非常高昂,元军所犯地域的人口损失难以计数,经济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举目荒芜凋敝。元朝这两次大规模入侵更间接导致了本来就已十分虚弱的镰仓幕府日后被各地豪强贵族所灭。而对于蒙元而言,这不过是一场虽不成功但对自身国力影响不大的远征。元朝遂将征服的重点转向了亚洲其他地方。


     大明援朝驱倭之战,中国再度完胜日本,倭军死亡人数是明军4倍多

  5,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朝鲜正逢李氏朝鲜时期,国内党争不断,政治衰朽,极端腐败

  日本以15万大军征朝鲜,连陷朝鲜三京,但随即在海上完败于朝鲜的李舜臣,300多条日本战舰被摧毁,数以万计的日本人丧生。

  而明军亦大举来援助,仅以4万辽东驻军,就大破10万多日军,连续收复平壤,开京,汉城.其中平壤之役,仅一天就拿下,日军承认此役死亡多达11300多人,而明军资料记载,明军阵亡仅790余人

  碧蹄之战,李如松轻敌冒进,误陷日军数万人包围中,此役打的惊天动地,血海尸山,3000明军(到战斗即将结束时增至5000)与十几倍的日军激战一昼夜,李如松家精心蓄养的一千百家丁大发神威,大量杀伤日军,再以骑兵的短促出击消灭逼近的足轻步兵,击退了日军一次次潮水般的进攻

  最后明军1千骑兵来援,,日军经过一昼夜激战伤亡惨重,已成强弩之末,误认为明军主力发起总攻,遂仓惶撤回王京此战,明军伤亡2500余人,日本有史料记载,日本方面补充兵力超过8000人,可见日军减员之惨。据日本《立花家传》、《武将列传》记载,日军阵亡将领包括:   

  野成幸 十时连久 池边永晟 安东幸贞  小川成重 安东常久 久野重胜 横山景义 桂五左卫门 内海鬼之丞 伽罗间弥兵卫 手岛狼之助 汤浅新右卫门 吉田太左卫门 波罗间乡左卫门 一昼夜交战阵亡将领高达十五员之多

  此战,日本军的铁炮无法与明军的大炮、火箭等重火器抗衡,也无法与经过严格训练的明军骑兵对敌,日本军的非正规军的本质暴露无遗。

  碧蹄馆一役后,8万之众的日军竟龟缩汉城,面对3万明军的逼进,竟再不敢出城野战!日本人吹嘘的所谓“武士道精神”在中国军队的刀锋面前,竟是如此卑微和懦弱!

  明军随即攻袭日本龙山大仓,将日本积存的数十万石粮食物资全部焚毁,日军士气低落,被迫不战放弃汉城

  第二次援朝,明军先破日军于稷山,次破之于青山.随后又大败日军于蔚山,克之。仅攻岛山因杨镐指挥无方,导致未克。撤退中受日军袭击,丢弃了许多军用物资,但仍然基本歼灭了日军在岛山的兵力。
  此役,据朝鲜人与明朝原始资料考证,明军实际牺牲不过一千数百人,总伤亡三到四千人。

  而日本人仅被明军斩首即达1200余人,被焚溺、饥渴而亡者数倍于此。由于被明军包围十一天,城内成了人间地狱。按照亲历此役的大河内秀元(守将太田一吉的部下)在《朝鲜记》中所记,当时的蔚山城成了一座人间地狱,每天都有大批军兵因为饥渴倒毙。城中的干涸的蓄水池里堆满了尸体,原本不食畜肉的日军官兵因为饥饿难忍,将城中为数不多的牛马全部吃光。日本俘虏承认,日本守军二万大半被歼。  

  经此一役,日军士气更加低落,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最后丰臣秀臣因朝鲜战场失利抑郁病死,临死下令“勿使我十万师化作海外之鬼”

  日本各军纷纷从朝鲜败逃,明军却并不饶恕这群强盗,大明水师与朝鲜联军在露梁截击日军,大破之,毁其450余舰,万余日军丧命。

  明军总兵邓子龙,与朝鲜名将李舜臣两位民族英雄,并肩作战,互相援助,一起壮烈殉国。

  遭受明军打击最重的,是日本大名加藤正清, 小西行长与岛津义弘

  后来日本著名内战:关原之战时,加藤正清因主力被明军歼灭,无力参战

  原本实力强大的小西行长,仅能拿出4000人

  而号称日本头号名将,因狡诈而有“鬼岛津”之名的岛津义弘(萨摩藩大名,日本人战力最强,最残暴凶顽的藩,攻占琉球、屠杀南京人、日本少壮派军官均出于此)在此关键会战中更只能拿出1500人

  可见日本方面在朝鲜失败之惨

  这里还有一个让国人大快人心的资料,关于明朝出兵援救朝鲜,打败日本军队的事

  看看日本人自己承认的伤亡:

  正文: 旧陆军の朝鲜役研究 日本军14万も死ねば国が倾くのはむしろ当然だよ 明军仅か3万じゃさすがに灭ばないよ ,三成の秀吉の报告书に具体的な数字を持って 第1军小西军60%死亡。第2军の加藤清正军は被害が37%、 锅岛军も36%死亡。3军の黒田军は54%死亡、4军岛津军は60%死亡。5军も40%死亡、6军は44%死亡。しんがりの7军の毛利军で43%死亡
  と报告しているけどな。

  翻译:旧陆军的朝鲜战役研究 日本军死亡超过14万,倾动全国之力,明军仅仅死亡不到3万,从三成给秀吉的报告书里可看到具体的数字:第一军小西军死亡60%,第二军加藤清正军被害37%,锅岛军也有36%死亡,三军的黑田军死亡54%,四军岛津军死亡60%,五军也有40%死亡,六军44%死亡。7军的毛利军也有43%的死亡报告。

  这个数字,来自旧日本陆军参谋部编写的《朝鲜の役》

  要知道,那可是日本军国主义最狂热、民族主义达到顶峰的时候哦,那个时代,日本人尚且老老实实承认他们损失惨重的败给了明军

  何况,即使是明军死三万这个数字,仍是日本人YY,最多死了一万五千。

  6,李氏朝鲜在强盛时,亦曾攻打日本,攻占对马岛,毁其屋宇巢穴.更古一些的新罗,高丽海盗亦曾攻打日本,杀毁日本极惨

  女真人也曾入侵日本,日本历史上称作"刀伊入侵",杀日本人无算,掳走日本平民达1200余众 (关于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可参见《战争史研究——高山丽水与白山黑水:戎衣辛苦曷懒甸》,里面有顺带提到女真的“刀尹入侵”,但当时女真海盗的航海水平有限,船只也不是很大,所以影响较小)   


     以上文字内容引用链接: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637975.shtml

      最近在凤凰书城买了一本《忽必烈用兵日本》,正巧在天涯国观上也看到一篇帖子《[大国战略]史实说话:中国人瞧不起日本因为日本从未战胜过中国(转载)》,虽然标题有些YY,但值得我们对历史重新审视一番
    历史上,日本和中国有过多次交锋,但直到中日甲午战争前的一系列交手,日本都是败多胜少,而且即使胜利了也是惨胜,往往导致日本政局的剧烈动荡和政权更迭。这里我就节选一部分该贴内容,给大家分享,但这并不代表我完全赞同作者的评论观点,另外请各位读者注意我在引用的内容里附加的评论,谢谢!

    中国人瞧不起日本,只有无知的中国人才以为日本强。两千年过去了,中国仍是世界顶级强国,多次堂堂正正的彻底打败日本。而两千年前,日本是孙子,今天仍是孙子。

  不信请看历史:

  1,公元前50年到公元500年,日本趁着朝鲜半岛三国内战,入侵其中最弱小的新罗30余次,4次围攻新罗首都,皆告失败。日本一度趁新罗忙于应付百济与高句丽的威胁,在朝鲜半岛南部的任那取得了一小片立脚点,建立“日本府”,但最终一个偌大的日本还是不敌小小新罗,公元562年新罗灭“日本府”彻底驱逐日本势力。日本举国深以为耻。

  2,公元400年,新罗要求中国东北的地方政权高句丽援助,高句丽以五万大军击倭,大破日本

  当时朝鲜陷于三国战乱。今天韩国一带,分布着新罗与百济两个国家,北方今朝鲜地区,则是中国的高句丽政权。三国中,百济最富、最文明,高句丽最强,新罗最弱,但以新罗最为亲华。而日本从百济汲取了大量中原的文化艺术和技术,百济则依靠日本的武力保障,一起打击亲华的新罗。

  因此新罗惨遭倭灾,全国总是“倭满其中”,倭兵虽然凶悍嚣张,但并未接触到中国大陆先进的军事文明,从未受过有组织、高水平的正规训练。比起高句丽这个经验老道、深受中原军队交手历练的军事强国,日本军队仅是一群乌合之众。

  高句丽大兵一到,如摧枯拉朽,战斗变成了屠杀,日寇一触即溃,一败涂地,惨败逃命。高句丽一直追了七里百,直杀到今天韩国最南端的“任那伽罗,从拔城,城即归服”,日本在韩国南部建立的据点被完全捣毁。

  4年后,日本不服,又骚扰高句丽南疆带方地界,中国的高句丽再次出击,日本仍不堪一击,大败亏输,被中国的高句丽军队“斩煞无数”,从此再不敢生北望之心。最后新罗的力量也上来了,于公元562年收复全部领土,攻占任那,灭“日本府”。

  日本在朝鲜半岛经营了长达6个世纪,最终仍以完败告终。尤其是与朝鲜半岛的第一强国、中国东北的政权高句丽两度交锋,日本更是不堪一击!堪称一千年前的诺门罕之战!

  当时高句丽使者在日本态度极度傲慢和骄横!而日本朝廷只能忍气吞生,日本人在他们的史书上,留下了对高句丽使者恨恨不平的记载

  3,公元663年,日本企图救援被中国大唐灭亡的百济国,先后派出四个梯队5万多日军入驻百济,抵抗唐军和新罗军。

  唐高宗当机立断,将日本赴华使团全部扣押,并严令驻在海外的唐军打击日本。

  唐三品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以少胜多,大破日军于百济之古沙夫里城,一举克城。唐高宗为纪念这次胜利,特将这块位于今韩国公州附近的重镇赐其名为“平倭县”。

  随后,唐将刘仁轨又仅以170艘运粮战舰,大破日本1000多条战舰于今韩国之白村江,杀得日本人“海水尽赤”,焚日舰400余,万余日本人丧命大海。战后,日本在半岛之陆军闻风丧胆,纷纷逃回

  驻百济抵抗中心-----周留城的日本军队,全部向唐军投降(关于这段历史,《战争史》期刊之特别专题:《一衣带水,千年纠葛 中日第一战:唐日白村江之战》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叙述)
  这一仗,比苏联教训日本关东军的诺门罕之战更厉害-----日本从此900多年不敢欺负朝鲜

    蒙元是败给了“战无不胜的大日本武士”,还是败给了大自然??

  4,公元十三世纪,蒙元两度进征日本,如果单论战役而非整个远征,日本皆告负,如果不是有如神助般的台风重创了元军水师舰队,日本恐怕早就沦陷于元军铁蹄下了。

  第一次征倭军队,以汉族军队为绝对多数,一共3万余人,一出发即连克日本对马、壹歧等各岛,全歼岛上日军。

  日本方面<<日莲圣人注画赞>>中是这样描述的:“文永十一年十月五日.....申刻,对马西佐寸浦,异国兵船四百五十艘,三万余人乘寄来.六日辰刻,合战;守护代资国等,虽伐取蒙古,资国子息等悉伐死.同十四日壹歧岛押寄,守护代平内左卫门景隆等构城廓,虽御战,蒙古乘乱入间,景隆自杀.二岛百姓等,男或杀,或擒;女集一所,彻手结附舷,虏者无一人不害.肥前国松浦党数百人,或伐或虏.此国百姓男女等,如壹歧,对马”

  日本方面聚集了少贰、大友、西许、户次、菊池及松浦、原田、儿玉党以及神社、寺庙的武装人员。总兵力据日本史料称:“所驰集者凡十万二千余骑”。

  这支庞大的日军以少贰、大友俩人为大将。

  蒙汉军队驶往博多的主力在箱崎上岸,与严阵以待的日军发生激战.

  以汉族军队占绝对数量的蒙汉军对恃众来攻的日军使用密集对形,以弓箭和火器打击日军骑兵,日军虽多,却分批作战,对打击力极强的火器又是第一次见到,因而前仆后继,死亡相枕,受到毁灭性打击.

  日本<<八番愚童训>>记录的日军败状:“蒙古数万人,毒箭雨射,中则立毙;为画一备,以承我冲击,左右迥围之,协力合击,无一人得生脱者”

  最终10万日军不敌3万蒙汉军,当时朝鲜正逢高丽王朝时代,高丽人史料也记载,百道源战场,日本军队在汉族军队为主力的蒙汉人屠杀下“伏尸如麻”

  日本史承认:“战自已始,日既没,诸将畏蒙古之势,欲退入水城,更为防御之图.士卒见贼至,望风逃匿”

  蒙汉军追至水城,俘走日本百姓妇女1500人。因天色已晚,返回船上休息,夜中风暴突来,打沉蒙军船只不少,导致蒙汉军队被迫撤军。

  第二次征日,元朝已经建立。

  元军依然势如破竹,连陷日本对马、壹歧、隐歧、平户、鹰岛等各岛,随后在九州登陆,与日方集结在此处的各路军队激战

  日方集结了九州各藩部队:守护大友宗贞、少贰觉惠、岛津久经(岛津义弘的前辈)、秋月种宗、菊池武房、竹崎季长等部爆发恶战,日军仍然伤亡惨重。

  日本统帅少贰觉惠、河野通时均被元军打死。元军长驱直入,一部抵达长门浦,控制了关门海峡

  夜间,日本各藩出动数千小船,如蚁密聚,齐趁夜攻打元军舰队。

  元军将兵船集中,用木排连住,以为海上据点,并用火器轰击日军,使来袭日军蒙受巨大伤亡。《八番愚童训》记载:“草野某夜袭贼船,获二十余级,于是贼皆用铁锁约船,为环营外响,巨舰置石弩,俟薄击乃发.我船轻且小,莫不为之破碎矣.前后斫营者千万人,咸战殁.”

  日本的《镇西要略》记载更详:“弘安四年六月....七月二日,松浦党,彼户,千叶,高木,龙造寺等率兵数万,防战于壹歧,濑户浦,破之.贼登船楼,发火炮,我兵披靡,多死创”

  如果不是台风刮跑了元军,日本早就覆灭了,当时日本京都市场上,大米已被抢购一空,举国丧胆。

    个人注:腊六丸的《忽必烈用兵日本》里对日元两次大规模交手均有细致的研究和描述,并以中日两国相关历史典籍为引用依据。此战日本虽然总体上获得了胜利,但胜利的代价非常高昂,元军所犯地域的人口损失难以计数,经济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举目荒芜凋敝。元朝这两次大规模入侵更间接导致了本来就已十分虚弱的镰仓幕府日后被各地豪强贵族所灭。而对于蒙元而言,这不过是一场虽不成功但对自身国力影响不大的远征。元朝遂将征服的重点转向了亚洲其他地方。


     大明援朝驱倭之战,中国再度完胜日本,倭军死亡人数是明军4倍多

  5,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朝鲜正逢李氏朝鲜时期,国内党争不断,政治衰朽,极端腐败

  日本以15万大军征朝鲜,连陷朝鲜三京,但随即在海上完败于朝鲜的李舜臣,300多条日本战舰被摧毁,数以万计的日本人丧生。

  而明军亦大举来援助,仅以4万辽东驻军,就大破10万多日军,连续收复平壤,开京,汉城.其中平壤之役,仅一天就拿下,日军承认此役死亡多达11300多人,而明军资料记载,明军阵亡仅790余人

  碧蹄之战,李如松轻敌冒进,误陷日军数万人包围中,此役打的惊天动地,血海尸山,3000明军(到战斗即将结束时增至5000)与十几倍的日军激战一昼夜,李如松家精心蓄养的一千百家丁大发神威,大量杀伤日军,再以骑兵的短促出击消灭逼近的足轻步兵,击退了日军一次次潮水般的进攻

  最后明军1千骑兵来援,,日军经过一昼夜激战伤亡惨重,已成强弩之末,误认为明军主力发起总攻,遂仓惶撤回王京此战,明军伤亡2500余人,日本有史料记载,日本方面补充兵力超过8000人,可见日军减员之惨。据日本《立花家传》、《武将列传》记载,日军阵亡将领包括:   

  野成幸 十时连久 池边永晟 安东幸贞  小川成重 安东常久 久野重胜 横山景义 桂五左卫门 内海鬼之丞 伽罗间弥兵卫 手岛狼之助 汤浅新右卫门 吉田太左卫门 波罗间乡左卫门 一昼夜交战阵亡将领高达十五员之多

  此战,日本军的铁炮无法与明军的大炮、火箭等重火器抗衡,也无法与经过严格训练的明军骑兵对敌,日本军的非正规军的本质暴露无遗。

  碧蹄馆一役后,8万之众的日军竟龟缩汉城,面对3万明军的逼进,竟再不敢出城野战!日本人吹嘘的所谓“武士道精神”在中国军队的刀锋面前,竟是如此卑微和懦弱!

  明军随即攻袭日本龙山大仓,将日本积存的数十万石粮食物资全部焚毁,日军士气低落,被迫不战放弃汉城

  第二次援朝,明军先破日军于稷山,次破之于青山.随后又大败日军于蔚山,克之。仅攻岛山因杨镐指挥无方,导致未克。撤退中受日军袭击,丢弃了许多军用物资,但仍然基本歼灭了日军在岛山的兵力。
  此役,据朝鲜人与明朝原始资料考证,明军实际牺牲不过一千数百人,总伤亡三到四千人。

  而日本人仅被明军斩首即达1200余人,被焚溺、饥渴而亡者数倍于此。由于被明军包围十一天,城内成了人间地狱。按照亲历此役的大河内秀元(守将太田一吉的部下)在《朝鲜记》中所记,当时的蔚山城成了一座人间地狱,每天都有大批军兵因为饥渴倒毙。城中的干涸的蓄水池里堆满了尸体,原本不食畜肉的日军官兵因为饥饿难忍,将城中为数不多的牛马全部吃光。日本俘虏承认,日本守军二万大半被歼。  

  经此一役,日军士气更加低落,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最后丰臣秀臣因朝鲜战场失利抑郁病死,临死下令“勿使我十万师化作海外之鬼”

  日本各军纷纷从朝鲜败逃,明军却并不饶恕这群强盗,大明水师与朝鲜联军在露梁截击日军,大破之,毁其450余舰,万余日军丧命。

  明军总兵邓子龙,与朝鲜名将李舜臣两位民族英雄,并肩作战,互相援助,一起壮烈殉国。

  遭受明军打击最重的,是日本大名加藤正清, 小西行长与岛津义弘

  后来日本著名内战:关原之战时,加藤正清因主力被明军歼灭,无力参战

  原本实力强大的小西行长,仅能拿出4000人

  而号称日本头号名将,因狡诈而有“鬼岛津”之名的岛津义弘(萨摩藩大名,日本人战力最强,最残暴凶顽的藩,攻占琉球、屠杀南京人、日本少壮派军官均出于此)在此关键会战中更只能拿出1500人

  可见日本方面在朝鲜失败之惨

  这里还有一个让国人大快人心的资料,关于明朝出兵援救朝鲜,打败日本军队的事

  看看日本人自己承认的伤亡:

  正文: 旧陆军の朝鲜役研究 日本军14万も死ねば国が倾くのはむしろ当然だよ 明军仅か3万じゃさすがに灭ばないよ ,三成の秀吉の报告书に具体的な数字を持って 第1军小西军60%死亡。第2军の加藤清正军は被害が37%、 锅岛军も36%死亡。3军の黒田军は54%死亡、4军岛津军は60%死亡。5军も40%死亡、6军は44%死亡。しんがりの7军の毛利军で43%死亡
  と报告しているけどな。

  翻译:旧陆军的朝鲜战役研究 日本军死亡超过14万,倾动全国之力,明军仅仅死亡不到3万,从三成给秀吉的报告书里可看到具体的数字:第一军小西军死亡60%,第二军加藤清正军被害37%,锅岛军也有36%死亡,三军的黑田军死亡54%,四军岛津军死亡60%,五军也有40%死亡,六军44%死亡。7军的毛利军也有43%的死亡报告。

  这个数字,来自旧日本陆军参谋部编写的《朝鲜の役》

  要知道,那可是日本军国主义最狂热、民族主义达到顶峰的时候哦,那个时代,日本人尚且老老实实承认他们损失惨重的败给了明军

  何况,即使是明军死三万这个数字,仍是日本人YY,最多死了一万五千。

  6,李氏朝鲜在强盛时,亦曾攻打日本,攻占对马岛,毁其屋宇巢穴.更古一些的新罗,高丽海盗亦曾攻打日本,杀毁日本极惨

  女真人也曾入侵日本,日本历史上称作"刀伊入侵",杀日本人无算,掳走日本平民达1200余众 (关于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可参见《战争史研究——高山丽水与白山黑水:戎衣辛苦曷懒甸》,里面有顺带提到女真的“刀尹入侵”,但当时女真海盗的航海水平有限,船只也不是很大,所以影响较小)   


     以上文字内容引用链接: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637975.shtml
2012-12-23 17:16 上传

2012-12-23 17:16 上传

2012-12-23 17:19 上传

2012-12-23 17:21 上传

2012-12-23 17:22 上传

2012-12-23 17:23 上传

2012-12-23 17:24 上传

日本的骑兵本来就很菜,明朝的骑兵虽然算不上好,但虐鬼子却是足够了。
另外明军的水师一直以来都不错。
夏风 发表于 2012-12-23 18:15
日本的骑兵本来就很菜,明朝的骑兵虽然算不上好,但虐鬼子却是足够了。
另外明军的水师一直以来都不错。
那是自然,另外鬼子的骑兵还是太少,武田家灭亡以后,骑兵就更不是主流了,还是以足轻铁炮为主,只有将领骑马,出兵朝鲜的骑兵,大概就跟《勇敢的心》里苏格兰那种级别差不多吧,只能做助攻用,而无法做主攻,数量太少。
当我不懂瞎说啊,少将多指点
fbi1982426 发表于 2012-12-23 18:24
那是自然,另外鬼子的骑兵还是太少,武田家灭亡以后,骑兵就更不是主流了,还是以足轻铁炮为主,只有将领 ...
差不多就你说的这样。另外武田家所谓三千赤背实际上是三千穿红色涂漆铠甲的军队,而非三千赤备骑兵,骑兵只是其中的少数
另外刀伊入寇主要发生在越州(日本的,也就是上杉兼信的老家)主要是当时东北的游牧民入侵日本,似乎为日本的军事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骑兵?)
灰白那提斯 发表于 2012-12-23 18:32
另外刀伊入寇主要发生在越州(日本的,也就是上杉兼信的老家)主要是当时东北的游牧民入侵日本,似乎为日本 ...
刀伊入寇当时的影响不是太大,而且后来女真?契丹海盗就没怎么来过了(记得《战史研究》上关于高丽历史的这个“编外篇”顺带提了一下)我看腊六丸的《忽必烈用兵日本》里说刀伊入侵的是契丹,而其他文献说的则是女真,是因为史家说法不一,难以考证?还是其中有一方说错了呢?
fbi1982426 发表于 2012-12-23 18:39
刀伊入寇当时的影响不是太大,而且后来女真?契丹海盗就没怎么来过了(记得《战史研究》上关于高丽历史的 ...
日本史料不明,中方这边当时有不是我们的领土,那些民族又没有文字记载。所以很难判断,只能靠当时始发地区的的控制权是哪一方来判断吧
网野善彦先生在其《蒙古袭来》一书中对日本人对“神战”“神风”的依赖造成的影响作了这样的评论:

“……这一次外寇,通过一夜暴风便告了结。这一点在实际的意义上对于日本人来说,果真是“幸运”的吗?牺牲确实是少了些,说这是一个幸运也没有错。但是这样不彻底的结果却将名为‘神风’的幻想作为遗产流传后世,使日本在很久以后还依然被这个魔咒束缚着。从这个意味上来说,将虽然失败但是依旧抗战到底的三别抄的历史铭记下来的朝鲜民族,才是体会到了只有苦战才能得到救赎这一真正的‘幸运’所在。我们日本人在近五十年之前,还迷信着七百年前的一次偶然的‘幸运’,对此,自己不得不感到深深的羞耻”。

对此我想为先生接一句:结果就是,1945年,命运之神再也没能眷顾日本,美国人毫无悬念地彻底粉碎了日本的抵抗,送给日本2颗“河蟹”,最终让天皇屈服,日本投降,帝国灭亡,“神国”金身被破,美军登陆占领日本本土,日本从此沦为美国的半殖民地。

fbi1982426 发表于 2012-12-23 21:03
网野善彦先生在其《蒙古袭来》一书中对日本人对“神战”“神风”的依赖造成的影响作了这样的评论:

“… ...
网野善彦是日本中世史的权威呢,我有一本他的书,写得很好看


我一直在想,两次蒙元入侵,中日双方的损失情况对比,特别是第二次入侵,蒙元方面多少人死伤,以比较客观的史家估计的话,除2万南宋新附军降卒得以幸免,七千到一万东路军成建制撤回国内外,其余被困日本未及撤出的由蒙古、女真、高丽、北方汉人(也可能是契丹人)组成的残军都被屠杀殆尽,当然也包括死于台风海难军队,14万征日大军死亡人数最少应在五万以上。第一次入侵蒙元军队损失要比第二次小得多,是因为没有遭遇什么后来那样的大风浪,并且日军不习惯蒙古军战法,损失远高于蒙古军。日剧《北条时宗》里都承认第一次入侵日本死者达数千人,伤者应该也不少。
再从史家描述的日本损失来看,两次蒙古入寇造成的日本死最少也有几万。对马、壹歧、隐歧、平户、鹰岛等外围岛屿上没能逃走的人几被屠杀殆尽,足见屠杀之恐怖惨烈。
当然,这场忽必烈蒙古发起的不得人心的侵略战争最终是以失败而告终,入侵军队的下场同样很悲惨。忽必烈以10万南宋新附军为第二次征伐日本的主力,初衷未必是想借刀杀人,(即如果打赢了就安排就地屯田,打输了正好借此一劳永逸地消除这些不可靠的宋人)但这场战争的结果却是间接消除了南宋降军将来可能反水的隐患。
自然力才是帮助日本胜利的最大功臣,几乎一大半的蒙元军队损失都是那场可怕的台风造成的。
关于第二次蒙古入侵是否十万军皆死,仅有三人得还的谬传,腊六丸的《忽必烈用兵日本》“归来的人们”一章做了一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元军虽然遭遇了台风打击,但四千五百艘战船仍至少有数百艘得以平安撤回国内,除了在台风袭击中就已经葬身鱼腹的上万兵士外,困在日本陆地的大军也没有全部被杀,除了留在日本成为部民的外,还有些人后来思乡心切,在几十年里陆续零散设法返回国内。

日本真正和中国交锋损失惨重的还是白村江之战和后来的万历朝鲜战争,最后日本和中国军队的损失完全不成正比,日本方面的死伤人数都是中国的几倍。


我一直在想,两次蒙元入侵,中日双方的损失情况对比,特别是第二次入侵,蒙元方面多少人死伤,以比较客观的史家估计的话,除2万南宋新附军降卒得以幸免,七千到一万东路军成建制撤回国内外,其余被困日本未及撤出的由蒙古、女真、高丽、北方汉人(也可能是契丹人)组成的残军都被屠杀殆尽,当然也包括死于台风海难军队,14万征日大军死亡人数最少应在五万以上。第一次入侵蒙元军队损失要比第二次小得多,是因为没有遭遇什么后来那样的大风浪,并且日军不习惯蒙古军战法,损失远高于蒙古军。日剧《北条时宗》里都承认第一次入侵日本死者达数千人,伤者应该也不少。
再从史家描述的日本损失来看,两次蒙古入寇造成的日本死最少也有几万。对马、壹歧、隐歧、平户、鹰岛等外围岛屿上没能逃走的人几被屠杀殆尽,足见屠杀之恐怖惨烈。
当然,这场忽必烈蒙古发起的不得人心的侵略战争最终是以失败而告终,入侵军队的下场同样很悲惨。忽必烈以10万南宋新附军为第二次征伐日本的主力,初衷未必是想借刀杀人,(即如果打赢了就安排就地屯田,打输了正好借此一劳永逸地消除这些不可靠的宋人)但这场战争的结果却是间接消除了南宋降军将来可能反水的隐患。
自然力才是帮助日本胜利的最大功臣,几乎一大半的蒙元军队损失都是那场可怕的台风造成的。
关于第二次蒙古入侵是否十万军皆死,仅有三人得还的谬传,腊六丸的《忽必烈用兵日本》“归来的人们”一章做了一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元军虽然遭遇了台风打击,但四千五百艘战船仍至少有数百艘得以平安撤回国内,除了在台风袭击中就已经葬身鱼腹的上万兵士外,困在日本陆地的大军也没有全部被杀,除了留在日本成为部民的外,还有些人后来思乡心切,在几十年里陆续零散设法返回国内。

日本真正和中国交锋损失惨重的还是白村江之战和后来的万历朝鲜战争,最后日本和中国军队的损失完全不成正比,日本方面的死伤人数都是中国的几倍。
小鬼子治史还是挺有科学精神的,也不晓得这句话是夸还是损?
元代的征伐虽然失败,但双方实际上打了个平手,元朝并未因此征动摇根基,日本也未从胜利中获得些什么实际利益,反而加剧了幕府的统治危机,并最终导致了北条氏政权的覆灭,足利氏取而代之。
朝鲜壬辰战争期间,由于这次是日本劳师远征,所以不再有两百年前的天时地利优势,加上中国的军力和战力依然明显高于日本,这回该轮到日本人惨输了,在朝鲜半岛丢下四五万尸体灰溜溜撤回本土继续内战,然后由德川统一全国,开始闭关锁国。
fbi1982426 发表于 2012-12-24 03:03
朝鲜壬辰战争期间,由于这次是日本劳师远征,所以不再有两百年前的天时地利优势,加上中国的军力和战力依然 ...
所谓劳师远征不靠谱,而是日本水军实在太烂。拥有火炮的铁甲安宅无法远洋,而德川炮船那时候还没建造。单靠安宅,关船回船这样只有火枪的战船,根本无法形成对朝鲜战船的优势,朝鲜陆军很糟糕,但是水军在李舜臣的带领下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尤其是朝鲜的战船火炮数量极多,虽然多为东方式火炮,射程不远,但是比起口径最大只有大筒的日本,足矣
灰白那提斯 发表于 2012-12-24 10:28
所谓劳师远征不靠谱,而是日本水军实在太烂。拥有火炮的铁甲安宅无法远洋,而德川炮船那时候还没建造。单 ...
秀吉临死前不是说过“勿让我十万师做海外鬼!”么,要不是朝明联军推进谨慎,情报没完全做好,庆长之役在朝鲜半岛的十万师很可能真的都做海外鬼了。
另外,跟元军入侵日本时一样,没来的及跑掉的日本平民和兵士都做了明军和朝鲜军民的刀下鬼。
fbi1982426 发表于 2012-12-24 11:25
秀吉临死前不是说过“勿让我十万师做海外鬼!”么,要不是朝明联军推进谨慎,情报没完全做好,庆长之役在 ...
这是因为制海权几乎完全被明朝联军给堵住了,几场海战日本的那些战船次次都损失惨重。吨位也是原因,朝鲜实录里面就记载到明朝战船直接用冲撞就把矮小的日本船撞沉
灰白那提斯 发表于 2012-12-24 11:30
这是因为制海权几乎完全被明朝联军给堵住了,几场海战日本的那些战船次次都损失惨重。吨位也是原因,朝鲜 ...
日本虽然是个四面临海的国家,但海军和海战水平长期不如中国朝鲜,有此惨败,毫不意外。直到近代明治维新后,才确立起在东亚地区的海权。
      楼主总体说的不错,但是关于朝鲜战争对后来关原之战的影响,有偏颇之处。加藤清正不参战,是由于丰臣系统“文治”、“武断”两派的争端,并非他没有这个实力;岛津家远在九州,关原这种战役他只带了职业士兵,没有征发农兵,所以看上去兵力不多。
路过支持一下
关键是未来之战。。。。
fbi1982426 发表于 2012-12-24 12:03
日本虽然是个四面临海的国家,但海军和海战水平长期不如中国朝鲜,有此惨败,毫不意外。直到近代明治维新 ...
历史上倭奴其实不是个海洋国家,丫就都是些海岛农民;P
srjz 发表于 2012-12-27 03:18
历史上倭奴其实不是个海洋国家,丫就都是些海岛农民
是中国裔的农民= =
公元前50年到公元500年,日本趁着朝鲜半岛三国内战,入侵其中最弱小的新罗30余次


公元前50年的日本有什么能力入侵半岛?
FriedrichIV 发表于 2012-12-27 11:40
公元前50年的日本有什么能力入侵半岛?
能,日本和半岛靠得比跟大陆近多了,就隔着对马、壹歧等一些小岛,即使古代生产力不发达,但他们造的船渡海过去还是比较方便的。日本历史上和半岛人交流频繁,大陆的许多先进事物都是从韩半岛传过去的
楼主的资料不错,古代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强,只不过近代日本首先实现了工业化和国家机器强力运作才给人一些深刻的印象
天朝威武!倭奴必败!
其实忽必烈当时也不用登陆日本本土,就把日本离朝鲜半岛最近的对马、壹歧等小岛扫荡到寸草不生,不能住人就OK了,这些岛日本人搬回来一次元军杀一次,看日本人敢不敢再回岛上来住。如果他们不想老百姓被杀,就必然会纠集武士来主动出击,那时候元军就可以借助靠近朝鲜半岛的便利以逸待劳,将战船落后,战法落后的日本武士小船一网打尽,搞死他们几万人,那最好不过了,这招引蛇出洞日本人绝对会上钩。大批武士被打死以后,日本岛的防御就大大削弱了,那时忽必烈再打也不迟。
拜读文章,就觉得日本虽为岛国,奉行的却是大陆军主义。一个岛国,顽冥不化的坚持大陆政策几千年。即使文明开化之后,陆军和陆权仍是主流,海权还在其次。只能说是受中国影响太深了,走不出那个框框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3-1-17 13:08
拜读文章,就觉得日本虽为岛国,奉行的却是大陆军主义。一个岛国,顽冥不化的坚持大陆政策几千年。即使文明 ...
没错,日本对大陆土地的迷恋还是超过了对海权的重视。
fbi1982426 发表于 2013-1-17 15:37
没错,日本对大陆土地的迷恋还是超过了对海权的重视。
客观来说,中国领有东亚最肥沃最优良的土地,少有台风与海啸之天灾,倭寇流口水也是情理之中。
如果日本全境没那么多山,像英格兰一样适合农牧,又有充足的煤铁资源,倭寇可能会改变战略~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3-1-17 16:33
客观来说,中国领有东亚最肥沃最优良的土地,少有台风与海啸之天灾,倭寇流口水也是情理之中。
如果日本 ...
是啊,说得有道理哦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3-1-17 16:33
客观来说,中国领有东亚最肥沃最优良的土地,少有台风与海啸之天灾,倭寇流口水也是情理之中。
如果日本 ...
这是,
要啥没啥,
发展不起来,
可不要向大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