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夜巡辽宁舰:机电舱温高40℃ 锚链舱要穿棉大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39:12
http://news.ifeng.com/mil/specia ... 26/19525618_0.shtml
原标题:航母凯旋之夜“不眠人”

向下,向下,再向下……

沿着舱内迷宫般的通道,记者跟随“辽宁舰”夜查组一起,不知不觉来到了位于10甲板的二号电站机舱。

此刻,是25日0时30分。这是“辽宁舰”的凯旋之夜。24日白天,官兵们顺利完成了歼-15飞机上舰起降飞行试验;此刻,大多数人都带着成功的喜悦酣然入梦。

10甲板,就是航母主甲板下负10层。甲板数字越大代表离舰面飞行甲板越远,意味着条件越艰苦。

此刻,上士葛呈华正专心致志给装备部件刷油漆,如果不是值班战友提醒,他压根没察觉到我们的到来。

这里是航母的电源“心脏”之一,机舱内噪音震耳,温度高达40℃,人和人说话即便贴在耳边也很难听清楚,连比划带猜才能进行沟通交流。

“为什么晚上干活?累不累?”小葛抹一抹脸上的汗水,凑近记者耳朵大声说:“机电兵干活不分白天黑夜,一天三班倒,除了吃饭休息就是值更干活。习惯了,感觉不到累。”

这时,舱内电话响了。记者循声看去,为了抵消噪音,机舱电话上居然加装了扩音器。小葛凑近电话,边拧扩音器音量开关,边大声喊着回话。

真没想到,打电话居然变成了如此辛苦的事。

紧接着,记者来到隔壁的造水机舱室。偌大的舱室里,只见给水兵徐江一人戴着防噪音的耳塞,静静地坐在木凳上。

他比划着告诉记者,他要定时观察玻璃孔里海水翻腾的情况,查看气压是否稳定,保证造水设备正常运转。

“平时能听上歌吗?”记者指着耳塞问。徐江摇了摇头。当都市年轻人塞着耳机享受音乐的美妙时,他却因职业需要而远离了音乐。

“白天看到歼-15飞机着舰了吗?”小徐还是摇了摇头:“夜里值班,当时在补觉。”

望着眼前这张淳朴的脸庞,记者心中不禁感慨:当我们仰望天空,将赞美给予英雄的舰载机飞行员时,千万不能忘了这份成功的背后,还有航母上那些像小徐一样普通战士的付出。

左转,右拐……夜巡组来到位于2甲板舰艏的锚链舱。与机电舱的热形成鲜明对比,这里冷得就像“冰窖”。值班的下士韩云鹏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戴着皮手套。他告诉记者,夜间通常每半小时就要观察一次锚链方向,如果风浪大,则随时观察,确保锚链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回答记者的时候,韩云鹏依旧紧绷神经,丝毫不敢懈怠。

随后,记者来到7甲板电罗经室。密闭的空间里,宗家俊中士正在学习罗经知识。“新装备信息化含量越来越高,不学不行啊。今天夜里事少,充充电。”宗家俊质朴的话语,折射着“辽宁舰”官兵学习新装备、驾驭新战舰的紧迫感。

1时43分,记者来到机电集控室。这是全舰夜班最集中的地方,集控室按工作职责划分为动力、电力、舱段三大功能区,值更官兵各司其职。机电值更官刘冬说,这里就像是“应急抢修中心”,一旦出现问题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

在一处通道,记者看到墙上挂着这样的标语:“在舰上,只有我们,没有你们,更没有他们。”

这是“辽宁舰”官兵自己总结的“管理哲学”——带队巡查的王干事对记者说:“辽宁舰”上有3000多间舱室,数万台(套)装设备,系统庞大,结构复杂,如果不充分发挥官兵的协作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就很难管理得好。

夜查组去舰岛部位巡查,途中路过夜餐餐厅。虽然已是凌晨2时,这里依然聚集着10多名吃夜餐的官兵,他们大多是换班的执勤人员。

打卤面、蔬菜粥、蛋炒饭、饺子……夜餐很丰盛。四班炊事员李振向记者介绍,他们4人负责做夜餐,从晚上9时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5时,保障数百人用餐,工作量很大。

“只要把值夜班的战友保障好,我们累一点没关系。”李振用自信的表情告诉记者,虽然炊事班不能执掌核心装备,但却是航母战斗力整体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2时30分,从舰岛的驾驶室、气象卫星设备室等舱室巡查下来,夜查组走向了飞行甲板。

海面上,寒风呼啸。灯光下,甲板警戒巡逻更穿着厚厚的大衣,在寒风中穿行,察看着甲板上的航空设备……

航母之夜并不宁静,从底层的机电舱,到飞行甲板,再到舰岛的上层建筑,每个战位都有官兵在默默坚守——

那一个个枕戈待旦的身影,是这座“海上钢铁城堡”最忠实的守护者。

(本报“辽宁舰”11月25日电)
:解放军报http://news.ifeng.com/mil/specia ... 26/19525618_0.shtml
原标题:航母凯旋之夜“不眠人”

向下,向下,再向下……

沿着舱内迷宫般的通道,记者跟随“辽宁舰”夜查组一起,不知不觉来到了位于10甲板的二号电站机舱。

此刻,是25日0时30分。这是“辽宁舰”的凯旋之夜。24日白天,官兵们顺利完成了歼-15飞机上舰起降飞行试验;此刻,大多数人都带着成功的喜悦酣然入梦。

10甲板,就是航母主甲板下负10层。甲板数字越大代表离舰面飞行甲板越远,意味着条件越艰苦。

此刻,上士葛呈华正专心致志给装备部件刷油漆,如果不是值班战友提醒,他压根没察觉到我们的到来。

这里是航母的电源“心脏”之一,机舱内噪音震耳,温度高达40℃,人和人说话即便贴在耳边也很难听清楚,连比划带猜才能进行沟通交流。

“为什么晚上干活?累不累?”小葛抹一抹脸上的汗水,凑近记者耳朵大声说:“机电兵干活不分白天黑夜,一天三班倒,除了吃饭休息就是值更干活。习惯了,感觉不到累。”

这时,舱内电话响了。记者循声看去,为了抵消噪音,机舱电话上居然加装了扩音器。小葛凑近电话,边拧扩音器音量开关,边大声喊着回话。

真没想到,打电话居然变成了如此辛苦的事。

紧接着,记者来到隔壁的造水机舱室。偌大的舱室里,只见给水兵徐江一人戴着防噪音的耳塞,静静地坐在木凳上。

他比划着告诉记者,他要定时观察玻璃孔里海水翻腾的情况,查看气压是否稳定,保证造水设备正常运转。

“平时能听上歌吗?”记者指着耳塞问。徐江摇了摇头。当都市年轻人塞着耳机享受音乐的美妙时,他却因职业需要而远离了音乐。

“白天看到歼-15飞机着舰了吗?”小徐还是摇了摇头:“夜里值班,当时在补觉。”

望着眼前这张淳朴的脸庞,记者心中不禁感慨:当我们仰望天空,将赞美给予英雄的舰载机飞行员时,千万不能忘了这份成功的背后,还有航母上那些像小徐一样普通战士的付出。

左转,右拐……夜巡组来到位于2甲板舰艏的锚链舱。与机电舱的热形成鲜明对比,这里冷得就像“冰窖”。值班的下士韩云鹏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戴着皮手套。他告诉记者,夜间通常每半小时就要观察一次锚链方向,如果风浪大,则随时观察,确保锚链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回答记者的时候,韩云鹏依旧紧绷神经,丝毫不敢懈怠。

随后,记者来到7甲板电罗经室。密闭的空间里,宗家俊中士正在学习罗经知识。“新装备信息化含量越来越高,不学不行啊。今天夜里事少,充充电。”宗家俊质朴的话语,折射着“辽宁舰”官兵学习新装备、驾驭新战舰的紧迫感。

1时43分,记者来到机电集控室。这是全舰夜班最集中的地方,集控室按工作职责划分为动力、电力、舱段三大功能区,值更官兵各司其职。机电值更官刘冬说,这里就像是“应急抢修中心”,一旦出现问题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

在一处通道,记者看到墙上挂着这样的标语:“在舰上,只有我们,没有你们,更没有他们。”

这是“辽宁舰”官兵自己总结的“管理哲学”——带队巡查的王干事对记者说:“辽宁舰”上有3000多间舱室,数万台(套)装设备,系统庞大,结构复杂,如果不充分发挥官兵的协作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就很难管理得好。

夜查组去舰岛部位巡查,途中路过夜餐餐厅。虽然已是凌晨2时,这里依然聚集着10多名吃夜餐的官兵,他们大多是换班的执勤人员。

打卤面、蔬菜粥、蛋炒饭、饺子……夜餐很丰盛。四班炊事员李振向记者介绍,他们4人负责做夜餐,从晚上9时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5时,保障数百人用餐,工作量很大。

“只要把值夜班的战友保障好,我们累一点没关系。”李振用自信的表情告诉记者,虽然炊事班不能执掌核心装备,但却是航母战斗力整体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2时30分,从舰岛的驾驶室、气象卫星设备室等舱室巡查下来,夜查组走向了飞行甲板。

海面上,寒风呼啸。灯光下,甲板警戒巡逻更穿着厚厚的大衣,在寒风中穿行,察看着甲板上的航空设备……

航母之夜并不宁静,从底层的机电舱,到飞行甲板,再到舰岛的上层建筑,每个战位都有官兵在默默坚守——

那一个个枕戈待旦的身影,是这座“海上钢铁城堡”最忠实的守护者。

(本报“辽宁舰”11月25日电)
:解放军报
感觉在舰上走了一次,谢谢楼主
“我们的军功章也有你们的一半”
炊事员李振向记者介绍,他们4人负责做夜餐,从晚上
9时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5时,保障数百人用餐

没有夜训或其他夜间任务,也有这么多人晚上要工作?
越来越有范儿了!
ship2007 发表于 2012-11-26 13:40
炊事员李振向记者介绍,他们4人负责做夜餐,从晚上
9时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5时,保障数百人用餐
有些设备不分昼夜运转
如临其境。
机电舱必须要配个饮水机或者冷饮机,不然值班的水兵会脱水,记得战研上介绍神之大和的那篇文章上讲,说即使大和号上淡水也一样是有限的,只有一个地方用水不限量,那就是锅炉房?机电舱?因为温度太高士兵必须不停地喝水,否则就有可能因出太多汗而虚脱掉。
我觉得大辽这上面也得考虑这个问题,或者给值班的水兵配一套特制的降温服(MD就给坦克乘员和未来士兵系统搞过水冷降温服,TB也给在高寒地区/东北极寒边境的边防战士开发过电暖靴等特殊产品)
ship2007 发表于 2012-11-26 13:40
炊事员李振向记者介绍,他们4人负责做夜餐,从晚上
9时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5时,保障数百人用餐
设备可是不分昼夜运转的
大舰就是这样子啦~~~
信息量不小 带我们转了一圈



感谢这些可敬的战士
ship2007 发表于 2012-11-26 13:40
炊事员李振向记者介绍,他们4人负责做夜餐,从晚上
9时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5时,保障数百人用餐
航海、机电、机务、导弹、雷达这些部门肯定是24h
向一线官兵致敬。辛苦了。。
想一想甲板下面,就觉得神奇
向默默奉献的一线官兵致敬!!
就不能搞个抽风把热空气抽走吗
一个军舰里经历春夏秋冬四季{:soso_e100:}
人民子弟兵素质都是刚刚的
锅炉控制室没空调?
倒,现在又不是一百年前,海水淡化装置早就成熟可靠经济了,连民船都可以满足正常要求。
还有机舱的设备都能遥控操作,甚至无人机舱,哪还需要人24小时监控设备运转?
不是无人值守机舱吗?
致敬 向这些看似低调 其实重要的岗位!
看样子还是毛子的老船,自动化程度很低啊。不过我也只知道民船的轮机舱早就实现无人值守了,军舰的还真不知道,哪位大神出来说说?比如尼米兹、戴高乐,他们的轮机舱都到什么水平了。
士兵们真辛苦,真不容易
lgyyuuki 发表于 2012-11-26 19:29
倒,现在又不是一百年前,海水淡化装置早就成熟可靠经济了,连民船都可以满足正常要求。
还有机舱的设备都 ...
我估计是战舰,所以需要有人,不然的话损管没法做。
上次看军事纪实记录潜艇兵的也是一艇4季 难道我们航母都有了就不能改善一下官兵的工作条件。噪音那么大 遇到紧急事件万一沟通不上怎么办?如果这是真的这就是设计者的失职
powerzaurus 发表于 2012-11-26 19:59
看样子还是毛子的老船,自动化程度很低啊。不过我也只知道民船的轮机舱早就实现无人值守了,军舰的还真不知 ...
民船基本上不存在被鱼雷炸了的可能性,航母就不一定了
ship2007 发表于 2012-11-26 13:40
炊事员李振向记者介绍,他们4人负责做夜餐,从晚上
9时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5时,保障数百人用餐
这还用问,没人干活,没水没电,没通指,没后勤保障........舰上没人了吧?
docliu 发表于 2012-11-26 20:30
我估计是战舰,所以需要有人,不然的话损管没法做。
一旦发生报警,遥控感应会自动激发报警的,当然,军船也可以在战时或紧急情况下需要船员就地操作,这样相当于用人实地操作来作为遥控的备份。
这么多的人估计还是各个子系统的操作人员和航母联队的通信指挥人员等。
想默默奉献的军人致敬!!!
以前有篇写黑鱼的文章,好象还是木边那种,记者从这个舱走到那个舱就象经历了春夏秋冬。
向工作在辽宁号上的全体官兵致敬~~~~~~~!
最可爱的人。
炊事员李振向记者介绍,他们4人负责做夜餐,从晚上  9时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5时,保障数百人用餐  
当然啊……
我口水这个伙食啊啊啊啊啊!!!
感觉好累的说!
tb的新武器必须要开始注重人机功效了
ship2007 发表于 2012-11-26 13:40
炊事员李振向记者介绍,他们4人负责做夜餐,从晚上
9时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5时,保障数百人用餐
和化工厂类似

24小时值班
powerzaurus 发表于 2012-11-26 19:59
看样子还是毛子的老船,自动化程度很低啊。不过我也只知道民船的轮机舱早就实现无人值守了,军舰的还真不知 ...
无人时相对的,人员必须间隔一段时间记录、监控与巡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