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2:习近平参观圣拉菲尔生物医药科技园谈中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03:47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1-06/06/content_8177654.htm

  夏日米兰,雨后的圣拉菲尔生物医药科技园清新而宁静。

  科技园有着一流的医院和一流的研究团队、先进的产业转化机制,将这三者无缝对接,
集多行业之力,保护人类生命健康,提高民生质量的创新理念和实践,使科技园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当地时间6月4日9时许,正在意大利正式访问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专程来到米兰郊区,带着对
高科技发展和对民生问题的重视走进了园区。一个小时的短暂参观,折射了中国领导人关注以科技
创新服务民生的执政理念。

  91岁高龄的科技园创始人威尔则先生在门口亲自迎候。他说,您不辞辛劳,率一个伟大国度的
代表团来园区考察了解,显示出您了解世界科技潮流,心里装的是亿万民众的健康问题,令人感佩。

  习副主席说,确保千家万户的健康是一项崇高的事业。生物医药科技是意大利的优势产业,也
是中意合作的重要领域。

  新模式 科技服务民生

  园区会议室,负责人介绍着一组组数字:科技园每年治愈5万余位病人,诊断急救800余万次;
多项研究成果在欧洲乃至世界领先……

  桌上的屏幕吸引了习副主席的目光,一个旋转的治疗仪器,图像清晰显示。研究员说,这项新成
果已运用于临床,可对癌症精确诊断、持续监控。

  威尔则说,园区也在儿童的遗传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新成果。

  挽救一个生命、减少一份病痛,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习副主席赞叹道:“这项事业对
人类很有意义。”

  有意义的事业,背后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模式。

  圣拉菲尔生命与健康大学校长卢易季・维尔泽告诉习副主席:“1971年园区成立以来,我们探索
出了一条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新模式,进行迁移性研究、开创性治疗。”医院临床人员每天要与研究人
员碰头,及时收集一线病况病例,结合实际进行研究。

  科技部部长万钢补充道,园区下设中小型公司,及时推广研究成果。可以说,园区的模式是产、
学、研、用“四位一体”。

  习副主席认真倾听,并且表示“我们愿身临其境来此感受学习。”

  新领域 发展绿色合作

  科技园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融洽。

  来自科技园各研究部的研究员先后发言。他们都渴望抓住这个珍贵的机会,说一说研究成果,
谈一谈合作意愿。

  陪同习副主席参观的意大利卫生部部长法齐奥,从医药交流领域提出合作;经济和财政部长特
雷蒙蒂,畅谈从经济财政角度支持中意合作。

  “近年来通过中意政府委员会和中意卫生合作委员会等平台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习副主席
意味深远地说:“我们愿意在卫生、医药、生物等领域继续加强中意合作。这也是昨晚我在中意工商
晚宴讲到的,‘要开拓中意合作的新领域’。”

  一席话,在会场每个人心中,激起强烈共鸣。

  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和总理贝卢斯科尼,都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意方希望进一步加强
与中国的全面合作。中意之间,新领域的合作已结出累累硕果。在罗马举行的签字仪式上,两国签
署了16项合作协议。生物医疗、环保、高新技术等“绿色”合作,成了其中的重头戏。

  “绿色”的中医,在亚平宁半岛绽放出了新的枝芽。

  在罗马,中医国际合作大会反响热烈;在天津,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落地开花。万钢说,意
大利积极参与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习副主席说,“中医历史悠久,疗效独特,但机理研究还较薄弱。希望今后同意大利加强国际
合作,在这个领域能有所突破。”


  古老而悠久的中华文明瑰宝,也可以走进合作“新领域”。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增长点。在生物医药科技先
进的欧洲,习副主席通过参观部分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园,把规划纲要的思路变成了拓展
国际合作的具体内容。

  新交流 深化民众友谊

  在卢易季・维尔泽校长的带领下,习副主席走进一间实验室。

  在科技园做访问学者的中国助理研究员王磊,正埋头实验。又意外、又惊喜。他即兴为习副主
席演示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香蕉和草莓的汁液,加入洗涤剂、食盐,再倒入酒精,会产生什么?

  习副主席饶有兴致地期待着。

  试管里,混浊物渐渐沉淀,层次渐渐清晰。“中间白色的物质是DNA,即脱氧核糖核酸。DNA是
生命的密码。”

  习副主席幽默地说,“你好像变了一个魔术,但展示了生命的奥秘。”

  他亲切地问,“你来园区多久了?研究方向是什么?”

  “我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到这儿才四个月。我在遗传与细胞生物学系,主要从事细胞和
基因研究。”王磊朗声回答。

  喜欢这里的创新氛围、喜欢研究和临床无缝链接、喜欢和同事在交流中探寻真知……静静聆听王
磊的留学感悟,习副主席颔首赞许。

  年轻的中国面孔,在这儿并不陌生。意大利的“马可波罗计划”和“图兰朵计划”,吸引了近万名中
国留学生在意学习。

  科技园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部主任西提亚说:“科技园和中科院四年前就开始了密切合作。感谢
中国给我们输入了很多优秀人才。”

  习副主席说,“也要感谢你们,感谢意大利,为中国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积极支持。”

  是的,积极的贡献、人才的交流和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这里交流、交汇、交融。

  扩大两国人才交流,成为两国不谋而合的愿望。习副主席在会见意大利外长弗拉蒂尼时,后者表
示,意大利愿采取便利措施扩大两国人员交往,大幅增加在意中国留学生名额。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智慧的交融、心灵的沟通,在中意之间搭起一座愈走愈宽阔的友谊之桥…… 

  记者钱彤 王星桥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1-06/06/content_8177654.htm

  夏日米兰,雨后的圣拉菲尔生物医药科技园清新而宁静。

  科技园有着一流的医院和一流的研究团队、先进的产业转化机制,将这三者无缝对接,
集多行业之力,保护人类生命健康,提高民生质量的创新理念和实践,使科技园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当地时间6月4日9时许,正在意大利正式访问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专程来到米兰郊区,带着对
高科技发展和对民生问题的重视走进了园区。一个小时的短暂参观,折射了中国领导人关注以科技
创新服务民生的执政理念。

  91岁高龄的科技园创始人威尔则先生在门口亲自迎候。他说,您不辞辛劳,率一个伟大国度的
代表团来园区考察了解,显示出您了解世界科技潮流,心里装的是亿万民众的健康问题,令人感佩。

  习副主席说,确保千家万户的健康是一项崇高的事业。生物医药科技是意大利的优势产业,也
是中意合作的重要领域。

  新模式 科技服务民生

  园区会议室,负责人介绍着一组组数字:科技园每年治愈5万余位病人,诊断急救800余万次;
多项研究成果在欧洲乃至世界领先……

  桌上的屏幕吸引了习副主席的目光,一个旋转的治疗仪器,图像清晰显示。研究员说,这项新成
果已运用于临床,可对癌症精确诊断、持续监控。

  威尔则说,园区也在儿童的遗传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新成果。

  挽救一个生命、减少一份病痛,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习副主席赞叹道:“这项事业对
人类很有意义。”

  有意义的事业,背后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模式。

  圣拉菲尔生命与健康大学校长卢易季・维尔泽告诉习副主席:“1971年园区成立以来,我们探索
出了一条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新模式,进行迁移性研究、开创性治疗。”医院临床人员每天要与研究人
员碰头,及时收集一线病况病例,结合实际进行研究。

  科技部部长万钢补充道,园区下设中小型公司,及时推广研究成果。可以说,园区的模式是产、
学、研、用“四位一体”。

  习副主席认真倾听,并且表示“我们愿身临其境来此感受学习。”

  新领域 发展绿色合作

  科技园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融洽。

  来自科技园各研究部的研究员先后发言。他们都渴望抓住这个珍贵的机会,说一说研究成果,
谈一谈合作意愿。

  陪同习副主席参观的意大利卫生部部长法齐奥,从医药交流领域提出合作;经济和财政部长特
雷蒙蒂,畅谈从经济财政角度支持中意合作。

  “近年来通过中意政府委员会和中意卫生合作委员会等平台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习副主席
意味深远地说:“我们愿意在卫生、医药、生物等领域继续加强中意合作。这也是昨晚我在中意工商
晚宴讲到的,‘要开拓中意合作的新领域’。”

  一席话,在会场每个人心中,激起强烈共鸣。

  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和总理贝卢斯科尼,都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意方希望进一步加强
与中国的全面合作。中意之间,新领域的合作已结出累累硕果。在罗马举行的签字仪式上,两国签
署了16项合作协议。生物医疗、环保、高新技术等“绿色”合作,成了其中的重头戏。

  “绿色”的中医,在亚平宁半岛绽放出了新的枝芽。

  在罗马,中医国际合作大会反响热烈;在天津,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落地开花。万钢说,意
大利积极参与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习副主席说,“中医历史悠久,疗效独特,但机理研究还较薄弱。希望今后同意大利加强国际
合作,在这个领域能有所突破。”


  古老而悠久的中华文明瑰宝,也可以走进合作“新领域”。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增长点。在生物医药科技先
进的欧洲,习副主席通过参观部分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园,把规划纲要的思路变成了拓展
国际合作的具体内容。

  新交流 深化民众友谊

  在卢易季・维尔泽校长的带领下,习副主席走进一间实验室。

  在科技园做访问学者的中国助理研究员王磊,正埋头实验。又意外、又惊喜。他即兴为习副主
席演示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香蕉和草莓的汁液,加入洗涤剂、食盐,再倒入酒精,会产生什么?

  习副主席饶有兴致地期待着。

  试管里,混浊物渐渐沉淀,层次渐渐清晰。“中间白色的物质是DNA,即脱氧核糖核酸。DNA是
生命的密码。”

  习副主席幽默地说,“你好像变了一个魔术,但展示了生命的奥秘。”

  他亲切地问,“你来园区多久了?研究方向是什么?”

  “我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到这儿才四个月。我在遗传与细胞生物学系,主要从事细胞和
基因研究。”王磊朗声回答。

  喜欢这里的创新氛围、喜欢研究和临床无缝链接、喜欢和同事在交流中探寻真知……静静聆听王
磊的留学感悟,习副主席颔首赞许。

  年轻的中国面孔,在这儿并不陌生。意大利的“马可波罗计划”和“图兰朵计划”,吸引了近万名中
国留学生在意学习。

  科技园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部主任西提亚说:“科技园和中科院四年前就开始了密切合作。感谢
中国给我们输入了很多优秀人才。”

  习副主席说,“也要感谢你们,感谢意大利,为中国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积极支持。”

  是的,积极的贡献、人才的交流和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这里交流、交汇、交融。

  扩大两国人才交流,成为两国不谋而合的愿望。习副主席在会见意大利外长弗拉蒂尼时,后者表
示,意大利愿采取便利措施扩大两国人员交往,大幅增加在意中国留学生名额。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智慧的交融、心灵的沟通,在中意之间搭起一座愈走愈宽阔的友谊之桥…… 

  记者钱彤 王星桥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
中医走向实验室,这才是正道.
把宣传阴阳五行的那些全砍了吧.
Cathay 发表于 2012-11-23 13:34
中医走向实验室,这才是正道.
把宣传阴阳五行的那些全砍了吧.
嗯,个人觉得那个金木水火土应该仔细通过大规模
实验来定义。其实叫金木水火土或者叫ABCDE都行,这只是
在某种概略程度上对脏器系统进行分类。要做的是通过大量实验
弄清这些系统中哪些是比较集中起一类作用的,哪些是被不科学的分类
合进来的,几类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种种概念要进行现代科学意义上的
定义,而不是要拿全拿来,要丢全丢掉
又是八股文
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是古人建立在对自然现象的简单理理解基础上的。

木生火很容易理解,金生水则是为了什么理论看上去完美而强做的胡诌了。

5x233.jpg
T62 发表于 2012-11-23 13:49
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是古人建立在对自然现象的简单理理解基础上的。

木生火很容易理解,金生水则是为 ...
五行这里面的水是指流动物体,而不仅仅化学意义上的H2O
T62 发表于 2012-11-23 13:49
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是古人建立在对自然现象的简单理理解基础上的。

木生火很容易理解,金生水则是为 ...
我是将其看成一类作用近似的、相互之间联系比较强的脏器分类,
谁生谁这类说辞应该通过实验进行检定。老百姓觉得阴阳五行这类说法
荒谬主要是因为算命之类的神神叨叨,但实际上中医的阴阳五行和
算命风水里面的还不一样。

最古老的中医书黄帝针灸、神农本草、素女脉诀,分别引领中医最古老的
三个流派。对这三个流派的这三本最古老的医书,历史上在周秦两汉、
汉魏之后、北宋至金元、明清以降这几个时期分阶段重新引起医学讨论。

诸子百家里面也是有医家的。及到春秋战国时候,医者发现必须给出一个对
人体的系统认识,两千年前他们没有现代科学仪器来细致检测活人,
于是他们将人体系统的运转和当时他们所认识宇宙系统的运转联系起来,按照当
时所见各种病症治疗中涉及到的人体各部以及无数次解剖后得到的人体脏腑的大
小、结构和坚硬程度等性质、血管循环的长短、动静脉血液的色泽变化、血液胆汁
精液等各种体液的计量体积、消化系统中胃、肠、肾的外形和长短、观察得到的肺
循环、体循环等过程,还有当时总结的不同病症下人体异常的诊断方式等等等等,诸
如此类的资料汇总,然后由前前后后的名医家著成医经派的医经七篇,现在由于遗失
只剩一篇《黄帝内经》,分为《灵枢》《素问》两部分。

现在被诟病的阴阳五行就是素问中的分类方式。比如人体外为阳内为阴,腹为阴背
为阳,五脏为阴 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为阳。这个是对脏器和循环系统进行的最概
括的分类,一方面阳主阴副的原始概念在这里表述不同人体部分,以此决定了中医以
循环系统为阳、单独脏器为阴,奠定了中医通过激发人体自身向正常循环方向转化为主,
单治特定器官为辅的医疗思想,一方面把人体各部份的异常可以通过阴阳的不协调也就
是人体各部分的异常和综合表现出的病症之间的关系来解释。之后的五行只是在这个基
础上按照天之五时:春夏秋冬以及正中间的长夏 五个具有明显气候特征的时节来描述人
体在一年中不同时间的变化。也就是说,所谓阴阳五行实际上是一个包含人体和外部气
候关系在不同情况下的表征的分类方式而已,它叫做阴阳金木水火土还是叫做ABcdefg有
关系吗?之后的三阴三阳更是把整体的阴类或者阳类进行性质上更细致的分类而已。

中医在发展过程中解剖过得人的实体比一般观念中的要多的多,有人统计过
仅唐以前的没流失的各地医书、县志等资料里解剖的人体就多达一百七十多万具。主要
来源是战争中死亡的士兵、战俘、叛乱中的失败者家族、囚犯、瘟疫中病死的患者。灵枢、
难经中都有非常详细的各部分尺寸结构描述。反对王莽的翟义党被镇压后,那些人的尸体
被解剖探测心脏重量,并且用细竹丝串通血管,来探索血管的起止。

几千年的发展,中医出现偏经文的医经派、偏实践得来药方的经方派、以五运六气理
论治疗火热病症发家的河间派、以五运六气治疗脏腑脾胃见长的易水派、出了药王
孙思邈的伤寒学派、主攻瘟疫防治的温热学派、以及清末开始把眼光投向西医作了
不少中西医医理异同阐述,并提出不少和西医一起发展方案的汇通学派,每一派都没
有什么政权背景,都是靠涌出的名医不断总结和发展医理形成的。要是中医无效,支
撑起这么些学派无数医师和弟子的患者都是猪头?而且中医发展出的脏腑学、病机学、
诊法学、治则学、本草学、方剂学这些基础理论不都是从治疗中摸爬滚打出来,还有
中医的临床学说比如杂病学、妇科学、儿科学、外科学、眼科学、喉科学哪一样不是
靠临床经验总结的?

中国没有自发的现代化进程,因此中医没有赶上随着近代科学发展这班车而
已,现在摸索中的中西医结合甚至都没来得及有系统的医理整理。这离定义中医无效
或者过时还差得远了。病还是那些病,有多少新病啊?中医要走的不是全盘否决,而
是在每种病的治疗上考虑和西医怎样互补能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疗效,并在现代仪器的
使用和大规模临床实验中发展出更细致的医理。


心火 发表于 2012-11-23 14:06
五行这里面的水是指流动物体,而不仅仅化学意义上的H2O


如果是指流动物体,水(王水)也可以克金、高压水还可以切割金属(类似于金克木),古人显然没有这种见识。

木生火是较正确的(没认识到还需氧气),火生土则是错误认识,木材燃烧的产物绝大部分是二氧化碳、水蒸汽,很少部分才是变成灰(土)。

五行理论是描述这个世界一个有缺陷的模型。认识到物质之间的转化算是进步意义,用来作为基础理论指导中医,则是很可笑了。

错误的理论是不可能指导医学取得进步的。
心火 发表于 2012-11-23 14:06
五行这里面的水是指流动物体,而不仅仅化学意义上的H2O


如果是指流动物体,水(王水)也可以克金、高压水还可以切割金属(类似于金克木),古人显然没有这种见识。

木生火是较正确的(没认识到还需氧气),火生土则是错误认识,木材燃烧的产物绝大部分是二氧化碳、水蒸汽,很少部分才是变成灰(土)。

五行理论是描述这个世界一个有缺陷的模型。认识到物质之间的转化算是进步意义,用来作为基础理论指导中医,则是很可笑了。

错误的理论是不可能指导医学取得进步的。
T62 发表于 2012-11-23 14:26
如果是指流动物体,水(王水)也可以克金、高压水还可以切割金属(类似于金克木),古人显然没有这种见识 ...
肯定不符合现在的科学,我这只不过说说这个而已...
另外按他们的理论金生水,也可以说水泄金,其实和火克金作用差不多,都代表金这个物质的损耗,PS:我只是阐述他们的观点,并不代表我赞同...
中医现行理论深奥了点,普通人难理解
T62 发表于 2012-11-23 13:49
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是古人建立在对自然现象的简单理理解基础上的。

木生火很容易理解,金生水则是为 ...
原版的说法是金属上容易结露
T62 发表于 2012-11-23 14:26
如果是指流动物体,水(王水)也可以克金、高压水还可以切割金属(类似于金克木),古人显然没有这种见识 ...
等于欧版占星术和古代西医,方舟子做过一对一的比较。
有好几个观点不一的帖子了,又准备吵架了……“中医狗屎论”又开始泛起来了吗?
就咱所接触和知道的老中医,除了咱外公,还有好些手段高明的老中医,比如其中一个对慢性鼻炎就相当专长,经他治愈的(以不复发为标准)患者相当多,西医现在对慢性鼻炎有什么好的治愈手段么?
反正我感冒时一定会喝板蓝根。
过去能被国家外派给其他国家领导人治疗疾病的‘名师’已基本上没有了,只有高徒这一称谓,其中中医有145人,计划让他们再带上一批具有一定中医水平的中年中医,总数达到500人。”骆诗文谈道。

  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必须有4年以上医学院校的学历者,方能参加资格考试。 凡是师傅带徒弟的,基本上是学徒出身,没有这种学历,一律不能考执业医师,也就无法行医。仅有一条狭窄之门,允许七八十岁的带五六十岁的,五六十岁的带四五十岁的。如此以来,只有提高,没有继承。

  “我在中医药局好几年,问老中医:‘你带了几个徒弟?’他说上面给安排的,又不是我自己带徒弟。如果是我自己带徒弟,肯定会像亲生儿子一样教他。现在我都七八十岁了,徒弟五六十岁,他都形成自己观点了,能跟我学什么?什么也学不了!’中医这不是等死吗?前年我写了调查文章,有领导批示我反映的问题很好,要允许中医带徒弟,可惜下到执行层面就不了了之。”

  吕柄奎被誉为中医泰斗,他的儿子吕嘉戈告诉记者:“从中医人数上的变化,就能说明问题。西医人数,从1950年到2004年,增长了70多倍,达157万人。而中医从1950年的27万-30万人,达到2004年的27万人,实现了零增长!况且这27万人和55年前的那27万人,医疗水平无法相比。”

  自从清末太医院被废止,中医药就开始走上了不被重视之路,经过“现代化”的洗礼,如今更是日渐风雨飘摇。

  “中药现代化没错,只是我们的路走错了!”著名专家张吉林认为:“中药要走自己的现代化之路,而不是全盘西药化。”

  一位药工批评说:“现在该研究的不研究。比如传统硫黄熏蒸加工方式有不足的一面,但农民收的鲜药不处理无法卖出,怎么解决?没有人管。”

  欧盟药典委员会草药专家组组长格哈德·弗兰兹,数年来研究中草药。今年7月,在世界中联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上,他表示“西方的植物药偏重于对已知化学成分的研究;而中草药则是基于对‘阴阳’理论的研究。中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过来的,西药则是纯粹的化合物。因此,我们在尝试让中药和西药达到统一,结合两者的长处做一些整合工作。”

  一位评论者提供了另一个思考角度:“目前西医、中医,西药、中药,谁更科学,以我们目前人类的认知能力,无法做出判断。所以最关键的不是谁先压倒谁,而是先保护,不要让两大体系中的一个先行消亡。”
1ggy 发表于 2012-11-23 17:07
中医的有效性现在还受到一个关键问题的制约,炮制技术。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11-16/15 ...
咱一个助手患有慢性鼻炎,求医问药几年也没能治愈,上唇手术揭开过进行鼻腔清理,现在仍然成天揩鼻涕和吸鼻子,吭吭的吸鼻子声音大老远就能听到。
可惜那个老中医好些年前就去世了,也不知道是否有传人,否则咱同事或许还有治愈的机会。
说到中药,咱家小子和丫头,婴儿的时候常用“通屋奇应丸”(鬼子的产品,粤港一带不难找到),适用于很多婴儿常见的症状,服用方便,效果也相当好。
我国古方“六神丸”,日本拿去改造后,开发出“救心丹”,曾一度风靡全球,被誉为“救命神药”,年销售额1亿多美元。日本老牌的汉方药“正露丸”,也已经返销中国。在向中国申请中药专利的国家里,以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最热衷。2006年底,葡萄牙国立波尔图大学正式开设中医专业,并招收了首批27名学生。来中国研读自然科学的外国留学生中,学习中医药的人数位居第一。

  中医药在全世界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这一切,都与中国无关。我国的贡献,仅在于为日韩等国的汉方药提供原材料。

  一位老中医则告诫说:“我们的中医药界要自尊自爱,不能始终靠‘外力’来带动。国外重视了一下,就急急忙忙去研究。国外没什么动静了,立刻视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藏为敝屣。”
superdirex 发表于 2012-11-23 17:12
咱一个助手患有慢性鼻炎,求医问药几年也没能治愈,上唇手术揭开过进行鼻腔清理,现在仍然成天揩鼻涕和吸 ...
我也慢性鼻炎,不过我就是每天早上凉水捧起来往鼻子里冲一下,外加每天三遍易筋经。。。
superdirex 发表于 2012-11-23 17:12
咱一个助手患有慢性鼻炎,求医问药几年也没能治愈,上唇手术揭开过进行鼻腔清理,现在仍然成天揩鼻涕和吸 ...
下面那篇文章里有个喷剂,你可以让他找找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