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34:30
<P>


第四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

兵器工业集团展出的新型近程防空导弹

全固态雷达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展出的SLC-2远程火炮雷达模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展出的YLC-6两坐标警戒雷达
  <b>◎国内历年规模最大的国防电子展精华搜秘</b>
  <b>第四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 新鲜报道</b>
 <b> ◎国产高技术雷达及信息作战设备首度惊人亮相</b>
  2004年5月25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在北京淅沥的小雨中拉开帷幕。据组织者介绍,此次国防电子展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参展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有来自中国、美国、以色列、德国、英国、日本、乌克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家单位参展。而记者感到,此次展会更像一个中国国内国防电子企业的盛会,无论是在参展单位数量还是在参展展品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国外公司。实际上,国外公司不仅参展产品数量少,而且在展品上更倾向于电子元器件、相关仪器和测试设备等军民两用产品,与大家感兴趣的产品相去甚远。
 <b> ¤雷达产品</b>
  雷达系统是本届展览的重点。此次国防电子展展出的雷达系统包括地面中远程警戒雷达、火控雷达、炮位侦校雷达、舰载三坐标雷达、舰载多用途雷达等品种,涵盖了从米波到厘米波的频段,但美中不足的是全新的产品不多,毕竟一种新型雷达的研制不是一两年的事,但是原来老产品的改进提高幅度不少,不少参数也公开了。其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阵容强大,集团内的数家研究所展出了自己的产品。南京第三十八研究所展出了一些雷达模型,几乎代表了中国同类雷达的最高水平。其中包括LSS-1高机动低空战术雷达、JY-9F低空警戒雷达、JY-27远程警戒雷达、JY-21全固态航管雷达、SLC-2远程火炮定位雷达等产品模型。LSS-1高机动低空战术雷达性能先进,它采用了相控阵天线,对雷达反射截面积为2平米的目标最大发现距离达到300公里,可靠性高,撤收架设时间短。而JY-27远程警戒雷达则是用现代先进雷达技术提升米波雷达性能的典范。该雷达为全固态米波雷达,虽然米波雷达在精度、分辨率等方面存在固有缺陷,但是米波雷达理论上能够较为有效地探测隐身目标,并能抗反辐射导弹攻击(因为天线尺寸原因,目前现役的反辐射导弹导引头很难覆盖米波波段)。有消息称由于美国施压,捷克已经停止向我国出口“维拉”反隐身雷达,我想这种米波雷达可以暂时弥补我国在反隐身飞机方面的不足。
  SLC-2远程火炮定位雷达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它采用大型相控阵天线,不仅可以定位普通火炮,而且还能定位战术地地导弹的发射阵地,在对软件稍加改动后能发现低空飞行的飞机和直升机,说明该雷达的速度探测范围相当大,恐怕可以用作防空用途了。
  该集团的第二十研究所也展出了部分舰载雷达,但是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坦言,这些雷达多用于出口,比较国内使用的类似型号而言,不少性能参数进行了下调,可称是中国的“猴式”出口品。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也展出了一些舰载雷达。例如海鸥系列舰载对空对海搜索、目标指示及舰舰、舰空导弹攻击多功能雷达系统,该雷达对空中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80公里,目前主要用于出口舰艇上,其装于国内舰艇的同类雷达性能更高。
  除了中电集团外,兵器工业公司所属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也展出了BL-904地面炮位侦校雷达、AF-902防空火控系统等产品。这两型雷达均已经问世多年,其中炮位侦校雷达还随155毫米榴弹炮系统一起出口中东。该雷达对122毫米榴弹炮、155毫米流弹炮的定位距离分别大于16公里和18公里,性能可能较SLC-2差,但是它是成熟产品。AF-902防空火控系统也已经多次展出,它主要由X波段搜索雷达、C波段跟踪雷达、Ka波段跟踪雷达和电视跟踪系统组成,用于控制35毫米、37毫米高炮及弹炮合一系统。
  一些国产雷达从外观上看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内在品质不断提高,比如说雷达最重要的参数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以前很多国产雷达的MTBF不足100小时,给部队作战使用带来很大麻烦,需要经常维护。而此次展出的雷达MTBF大多达到数百小时,有的成熟产品更达到了2000小时。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国产雷达尽管运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在一些性能上不逊色于俄式产品,但是很多雷达的关键、基础部件,如发射机高占空比的大功率管、高性能铁氧体移相器,国内做不了(或者产品性能参数偏低),只能依赖进口,这一点不改变,中国就难称得上雷达强国。
 <b> ¤光电产品</b>
  光电产品涉及面比较广,大到光电跟踪仪,小到冲锋枪激光瞄具都有展出。
  展场内最引人瞩目的一件实物展品就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汉光机械厂研制的OT-3光电跟踪仪。该跟踪仪具有红外热成像跟踪、电视跟踪、激光测距、瞄准线闭环稳定功能。它可安装在水面舰艇、军用车辆或侦察飞机、直升机上。据悉,该光电跟踪仪目前主要用于国外客户。
  与OT-3光电跟踪仪唱对台戏的则是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的OFC-3光电跟踪仪,该仪同OT-3在外形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的四个传感器窗分两组并列布置,而后者呈左3右1的方式布置,另外该光电跟踪仪也用于国产730近程反导高炮系统。笔者认为两者的性能应在伯仲之间,毕竟采用的技术都是相似的。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还展出了C701电视末制导光学仓和FL-10电视末制导光学仓,后者更是进行了现场闭环演示。
  除了大型光电产品外,小型夜视夜瞄系统也呈遍地开花之势,不少单位都展出了相关仪器。从展品看,目前基本淘汰了老式主动红外夜视仪,而主要以三代或者超二代微光夜视仪和红外热成像系统为主,有单位还展出了4代微光夜视仪。主要研制生产单位包括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无锡夜视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北方湖光光电有限公司、武警观测器材研发中心以及专门生产红外热成像仪的武汉高德公司。从展品看,目前国内企业的二代和超二代、三代微光夜视仪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各公司相继研制出一大批微光观察镜、瞄准器,不过大多数公司处于同一水平,但也有鹤立鸡群者,如BIM第4代微光夜视仪,其性能较二代和三代微光夜视仪有较大提高。</P>

<P>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展出的YJ-11中低空三坐标雷达

浪潮公司展出的手持式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15瓦。

海鸥S型多功能舰载雷达。

火炮定位定向系统。

热成像仪现场演示

西光集团的飞行员头盔夜视仪。
  比较而言,江苏北方湖光光电公司的各种夜视夜瞄器材不仅水平较高,而且种类齐全,赢得了不少国内市场。例如该公司研制的采用超二代(据说性能超过国外三代像增强夜视仪)像增强管的各型枪用微光瞄准镜已经配合5.8毫米枪族装备部队,这类器材在无月星光条件下可识别(注意是识别,而不仅仅是探测)280米处的站立人员。此外该公司还生产各种坦克装甲车用观察仪,我国目前大多数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轮式突击炮上都有该公司的产品。其中一种履带步兵战车车长瞄准镜颇耐人寻味,该瞄准镜可供车长操纵100毫米火炮、30毫米机炮及7.62毫米机枪,想必这应该是最新型步兵战车的配套产品。
  武汉高德公司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了大量非制冷焦平面列阵红外热像仪产品,比较微光夜视仪,红外成像夜视仪优势明显,如该公司展出的枪瞄式红外热像仪可在600米内透过烟雾识别观察人员目标,而在无月星光条件下同类微光夜视仪只能识别300米内目标,但是红外成像器材价格昂贵,目前还不能普及。另外,尽管国内热成像技术的理论水平不低,但是无法形成规模生产,核心器件需要进口,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除了夜视仪器外,相关单位也展出了大量激光瞄准器和指示器。例如上述武警观测器材研发中心同北京某公司合作研制的激光指示器以及北方公司的79微冲激光瞄准具。总的来看,国内光电产业在引进技术、自主研发相互推动下,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b> ¤加固计算机系统</b>
  随着现代战场环境越来越恶劣,苛刻战场条件下对计算机加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笔者了解到国内绝大多数军用信息产品研发单位都有自己的加固科室,主要负责本单位产品的加固工作。当然,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方式很难提高计算机系统加固技术的水平,很多单位的加固简直就是“把一个重3公斤的工控机增加到7公斤”。从这次展览看,国内的计算机加固领域正逐步走上专业化道路。国营785厂、浪潮计算机公司等不少单位都推出了水平较高的计算机系统加固产品。785厂的第三研究所是我国老牌的军用加固技术研制单位。他曾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军用加固CRT显示器、第一台PDP平板显示终端,并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了适合军用计算机的加固LCD显示器。其产品包括各种加固平板显示器、加固显示终端、加固计算机系统以及加固打印机等,产品已经批量装备部队,内在品质得到充分肯定,但其外表较为粗糙。浪潮公司的加固产品也很全面,其金刚系列加固便携机各种性能均佳,而且工艺性好。更为可喜的是,目前国内苛刻环境计算机业已经制定了行业标准,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b>¤通讯导航及单兵信息系统</b>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不少导航通讯器材及单兵信息系统。军用无线电通信设备对抗干扰能力和保密性有很高要求。目前在无线电台方面采用的最广泛的技术就是跳频技术。但是侦察、干扰机也能进行跟随。如果无线电通信产生了20%的误码率,那么这个通信将是很不稳定了。因此,现在跳频电台和干扰机正在跳频速度上展开竞赛。国外电子对抗领域的专家提出必须研制每秒上万跳的跳频电台,但是技术极为复杂。此次展览展出了武汉中原电子集团公司的系列超短波跳频电台,该系列电台可以进行定频加密通信和跳频保密通信,非常适合特种部队使用,跳频速度中速。而由新维电信有限公司引进的澳大利亚科麦克公司的HF-90便携式短波电台则采用了独特的边带隐含式跳频技术,与传统纯数字式跳频电台比较,这种电台有不易被侦察等优点,代表了当今跳频电台的先进技术。
  展会也展出了几套“单兵信息系统”。例如采用美国技术的广州龙泰公司的单兵信息系统,深圳威迪通信技术公司展示的图像采集传输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将视频图像传送到后方,有的则组成了无线网络。客观讲,称这些系统为单兵信息作战系统还有些言过其辞,其主要用途还停留在视频传输上,离真正的网络化信息作战系统还有不少差距。不过其不少技术,如微视显示器可以在以后的单兵信息系统上采用。
  展会在导航定位系统方面除了展出大量广为人知的GPS定位系统外,还展出了北斗双星定位系统的用户机。目前,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已经相当成熟。由于其特殊的定位原理, 它兼具通信指挥功能。但是由于采用有源方式,用户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而遭到打击,在定位精度、对平台动态要求方面,也无法同现有GPS定位系统相比。军方是该系统的主要用户了,因为使用国外的东西,到了战时会受制于人的。据说,目前有关单位正在考虑发展一个“大北斗”计划,发射十几到数十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进行全球定位。笔者判断这个计划可能抛弃了双星定位原理,因为如果使用双星定位原理,只需要6到7颗卫星即可进行全球除两极区域的定位。此外,它也会受到欧洲的伽利略计划的影响,因为如果中国在伽利略计划中能够取得较为重要的地位,就没有很大必要耗巨资研发自己的“大北斗”了。
 <b> ¤结语</b>
  虽然此次国际国防电子展出国外参展商较少,成为展会的一大遗憾。但是通过展览,国内各企业开阔了眼界,促进了交流。展会上常常看到各类技术人员分发名片、交流技术产品、经验的场面,为日后的合作交流创造了机会。此次展会毫无疑问将对我国国防电子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通过此次国防电子展,记者深深感到我国的国防电子行业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很多产品都达到了当今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但我们仍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的基础工业较为薄弱,很多基础的电子产品器件仍需进口,这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此外,现有产品仍有改进发展的余地。只有想不到,没有作不到,只要中国电子业技术人员奋发图强,不懈努力,相信我国的国防电子工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次展览展出了各种通用、专用显示控制台、雷达显示终端。可以说,其中不少产品的主要性能均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无论是外观还是操纵性能均数一流。但是需要冷静看到,目前这类显示控制台、雷达显示终端的技术难度并不大,其关键技术如高分辨率加固显示器、加固控制计算机、编写软件等都相当成熟。这也是造成目前国内此类产品“过盛”的原因。由于各个研发单位采用的开发平台和编写语言并不统一,所以很多显示控制台、雷达终端并不能通用,只能针对某一厂家的某种产品。因此,在这一领域应尽快制定军用标准,解决此类产品局面较为混乱的问题。</P><P>


第四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

兵器工业集团展出的新型近程防空导弹

全固态雷达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展出的SLC-2远程火炮雷达模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展出的YLC-6两坐标警戒雷达
  <b>◎国内历年规模最大的国防电子展精华搜秘</b>
  <b>第四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 新鲜报道</b>
 <b> ◎国产高技术雷达及信息作战设备首度惊人亮相</b>
  2004年5月25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在北京淅沥的小雨中拉开帷幕。据组织者介绍,此次国防电子展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参展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有来自中国、美国、以色列、德国、英国、日本、乌克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家单位参展。而记者感到,此次展会更像一个中国国内国防电子企业的盛会,无论是在参展单位数量还是在参展展品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国外公司。实际上,国外公司不仅参展产品数量少,而且在展品上更倾向于电子元器件、相关仪器和测试设备等军民两用产品,与大家感兴趣的产品相去甚远。
 <b> ¤雷达产品</b>
  雷达系统是本届展览的重点。此次国防电子展展出的雷达系统包括地面中远程警戒雷达、火控雷达、炮位侦校雷达、舰载三坐标雷达、舰载多用途雷达等品种,涵盖了从米波到厘米波的频段,但美中不足的是全新的产品不多,毕竟一种新型雷达的研制不是一两年的事,但是原来老产品的改进提高幅度不少,不少参数也公开了。其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阵容强大,集团内的数家研究所展出了自己的产品。南京第三十八研究所展出了一些雷达模型,几乎代表了中国同类雷达的最高水平。其中包括LSS-1高机动低空战术雷达、JY-9F低空警戒雷达、JY-27远程警戒雷达、JY-21全固态航管雷达、SLC-2远程火炮定位雷达等产品模型。LSS-1高机动低空战术雷达性能先进,它采用了相控阵天线,对雷达反射截面积为2平米的目标最大发现距离达到300公里,可靠性高,撤收架设时间短。而JY-27远程警戒雷达则是用现代先进雷达技术提升米波雷达性能的典范。该雷达为全固态米波雷达,虽然米波雷达在精度、分辨率等方面存在固有缺陷,但是米波雷达理论上能够较为有效地探测隐身目标,并能抗反辐射导弹攻击(因为天线尺寸原因,目前现役的反辐射导弹导引头很难覆盖米波波段)。有消息称由于美国施压,捷克已经停止向我国出口“维拉”反隐身雷达,我想这种米波雷达可以暂时弥补我国在反隐身飞机方面的不足。
  SLC-2远程火炮定位雷达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它采用大型相控阵天线,不仅可以定位普通火炮,而且还能定位战术地地导弹的发射阵地,在对软件稍加改动后能发现低空飞行的飞机和直升机,说明该雷达的速度探测范围相当大,恐怕可以用作防空用途了。
  该集团的第二十研究所也展出了部分舰载雷达,但是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坦言,这些雷达多用于出口,比较国内使用的类似型号而言,不少性能参数进行了下调,可称是中国的“猴式”出口品。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也展出了一些舰载雷达。例如海鸥系列舰载对空对海搜索、目标指示及舰舰、舰空导弹攻击多功能雷达系统,该雷达对空中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80公里,目前主要用于出口舰艇上,其装于国内舰艇的同类雷达性能更高。
  除了中电集团外,兵器工业公司所属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也展出了BL-904地面炮位侦校雷达、AF-902防空火控系统等产品。这两型雷达均已经问世多年,其中炮位侦校雷达还随155毫米榴弹炮系统一起出口中东。该雷达对122毫米榴弹炮、155毫米流弹炮的定位距离分别大于16公里和18公里,性能可能较SLC-2差,但是它是成熟产品。AF-902防空火控系统也已经多次展出,它主要由X波段搜索雷达、C波段跟踪雷达、Ka波段跟踪雷达和电视跟踪系统组成,用于控制35毫米、37毫米高炮及弹炮合一系统。
  一些国产雷达从外观上看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内在品质不断提高,比如说雷达最重要的参数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以前很多国产雷达的MTBF不足100小时,给部队作战使用带来很大麻烦,需要经常维护。而此次展出的雷达MTBF大多达到数百小时,有的成熟产品更达到了2000小时。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国产雷达尽管运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在一些性能上不逊色于俄式产品,但是很多雷达的关键、基础部件,如发射机高占空比的大功率管、高性能铁氧体移相器,国内做不了(或者产品性能参数偏低),只能依赖进口,这一点不改变,中国就难称得上雷达强国。
 <b> ¤光电产品</b>
  光电产品涉及面比较广,大到光电跟踪仪,小到冲锋枪激光瞄具都有展出。
  展场内最引人瞩目的一件实物展品就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汉光机械厂研制的OT-3光电跟踪仪。该跟踪仪具有红外热成像跟踪、电视跟踪、激光测距、瞄准线闭环稳定功能。它可安装在水面舰艇、军用车辆或侦察飞机、直升机上。据悉,该光电跟踪仪目前主要用于国外客户。
  与OT-3光电跟踪仪唱对台戏的则是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的OFC-3光电跟踪仪,该仪同OT-3在外形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的四个传感器窗分两组并列布置,而后者呈左3右1的方式布置,另外该光电跟踪仪也用于国产730近程反导高炮系统。笔者认为两者的性能应在伯仲之间,毕竟采用的技术都是相似的。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还展出了C701电视末制导光学仓和FL-10电视末制导光学仓,后者更是进行了现场闭环演示。
  除了大型光电产品外,小型夜视夜瞄系统也呈遍地开花之势,不少单位都展出了相关仪器。从展品看,目前基本淘汰了老式主动红外夜视仪,而主要以三代或者超二代微光夜视仪和红外热成像系统为主,有单位还展出了4代微光夜视仪。主要研制生产单位包括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无锡夜视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北方湖光光电有限公司、武警观测器材研发中心以及专门生产红外热成像仪的武汉高德公司。从展品看,目前国内企业的二代和超二代、三代微光夜视仪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各公司相继研制出一大批微光观察镜、瞄准器,不过大多数公司处于同一水平,但也有鹤立鸡群者,如BIM第4代微光夜视仪,其性能较二代和三代微光夜视仪有较大提高。</P>

<P>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展出的YJ-11中低空三坐标雷达

浪潮公司展出的手持式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15瓦。

海鸥S型多功能舰载雷达。

火炮定位定向系统。

热成像仪现场演示

西光集团的飞行员头盔夜视仪。
  比较而言,江苏北方湖光光电公司的各种夜视夜瞄器材不仅水平较高,而且种类齐全,赢得了不少国内市场。例如该公司研制的采用超二代(据说性能超过国外三代像增强夜视仪)像增强管的各型枪用微光瞄准镜已经配合5.8毫米枪族装备部队,这类器材在无月星光条件下可识别(注意是识别,而不仅仅是探测)280米处的站立人员。此外该公司还生产各种坦克装甲车用观察仪,我国目前大多数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轮式突击炮上都有该公司的产品。其中一种履带步兵战车车长瞄准镜颇耐人寻味,该瞄准镜可供车长操纵100毫米火炮、30毫米机炮及7.62毫米机枪,想必这应该是最新型步兵战车的配套产品。
  武汉高德公司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了大量非制冷焦平面列阵红外热像仪产品,比较微光夜视仪,红外成像夜视仪优势明显,如该公司展出的枪瞄式红外热像仪可在600米内透过烟雾识别观察人员目标,而在无月星光条件下同类微光夜视仪只能识别300米内目标,但是红外成像器材价格昂贵,目前还不能普及。另外,尽管国内热成像技术的理论水平不低,但是无法形成规模生产,核心器件需要进口,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除了夜视仪器外,相关单位也展出了大量激光瞄准器和指示器。例如上述武警观测器材研发中心同北京某公司合作研制的激光指示器以及北方公司的79微冲激光瞄准具。总的来看,国内光电产业在引进技术、自主研发相互推动下,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b> ¤加固计算机系统</b>
  随着现代战场环境越来越恶劣,苛刻战场条件下对计算机加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笔者了解到国内绝大多数军用信息产品研发单位都有自己的加固科室,主要负责本单位产品的加固工作。当然,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方式很难提高计算机系统加固技术的水平,很多单位的加固简直就是“把一个重3公斤的工控机增加到7公斤”。从这次展览看,国内的计算机加固领域正逐步走上专业化道路。国营785厂、浪潮计算机公司等不少单位都推出了水平较高的计算机系统加固产品。785厂的第三研究所是我国老牌的军用加固技术研制单位。他曾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军用加固CRT显示器、第一台PDP平板显示终端,并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了适合军用计算机的加固LCD显示器。其产品包括各种加固平板显示器、加固显示终端、加固计算机系统以及加固打印机等,产品已经批量装备部队,内在品质得到充分肯定,但其外表较为粗糙。浪潮公司的加固产品也很全面,其金刚系列加固便携机各种性能均佳,而且工艺性好。更为可喜的是,目前国内苛刻环境计算机业已经制定了行业标准,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b>¤通讯导航及单兵信息系统</b>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不少导航通讯器材及单兵信息系统。军用无线电通信设备对抗干扰能力和保密性有很高要求。目前在无线电台方面采用的最广泛的技术就是跳频技术。但是侦察、干扰机也能进行跟随。如果无线电通信产生了20%的误码率,那么这个通信将是很不稳定了。因此,现在跳频电台和干扰机正在跳频速度上展开竞赛。国外电子对抗领域的专家提出必须研制每秒上万跳的跳频电台,但是技术极为复杂。此次展览展出了武汉中原电子集团公司的系列超短波跳频电台,该系列电台可以进行定频加密通信和跳频保密通信,非常适合特种部队使用,跳频速度中速。而由新维电信有限公司引进的澳大利亚科麦克公司的HF-90便携式短波电台则采用了独特的边带隐含式跳频技术,与传统纯数字式跳频电台比较,这种电台有不易被侦察等优点,代表了当今跳频电台的先进技术。
  展会也展出了几套“单兵信息系统”。例如采用美国技术的广州龙泰公司的单兵信息系统,深圳威迪通信技术公司展示的图像采集传输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将视频图像传送到后方,有的则组成了无线网络。客观讲,称这些系统为单兵信息作战系统还有些言过其辞,其主要用途还停留在视频传输上,离真正的网络化信息作战系统还有不少差距。不过其不少技术,如微视显示器可以在以后的单兵信息系统上采用。
  展会在导航定位系统方面除了展出大量广为人知的GPS定位系统外,还展出了北斗双星定位系统的用户机。目前,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已经相当成熟。由于其特殊的定位原理, 它兼具通信指挥功能。但是由于采用有源方式,用户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而遭到打击,在定位精度、对平台动态要求方面,也无法同现有GPS定位系统相比。军方是该系统的主要用户了,因为使用国外的东西,到了战时会受制于人的。据说,目前有关单位正在考虑发展一个“大北斗”计划,发射十几到数十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进行全球定位。笔者判断这个计划可能抛弃了双星定位原理,因为如果使用双星定位原理,只需要6到7颗卫星即可进行全球除两极区域的定位。此外,它也会受到欧洲的伽利略计划的影响,因为如果中国在伽利略计划中能够取得较为重要的地位,就没有很大必要耗巨资研发自己的“大北斗”了。
 <b> ¤结语</b>
  虽然此次国际国防电子展出国外参展商较少,成为展会的一大遗憾。但是通过展览,国内各企业开阔了眼界,促进了交流。展会上常常看到各类技术人员分发名片、交流技术产品、经验的场面,为日后的合作交流创造了机会。此次展会毫无疑问将对我国国防电子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通过此次国防电子展,记者深深感到我国的国防电子行业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很多产品都达到了当今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但我们仍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的基础工业较为薄弱,很多基础的电子产品器件仍需进口,这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此外,现有产品仍有改进发展的余地。只有想不到,没有作不到,只要中国电子业技术人员奋发图强,不懈努力,相信我国的国防电子工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次展览展出了各种通用、专用显示控制台、雷达显示终端。可以说,其中不少产品的主要性能均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无论是外观还是操纵性能均数一流。但是需要冷静看到,目前这类显示控制台、雷达显示终端的技术难度并不大,其关键技术如高分辨率加固显示器、加固控制计算机、编写软件等都相当成熟。这也是造成目前国内此类产品“过盛”的原因。由于各个研发单位采用的开发平台和编写语言并不统一,所以很多显示控制台、雷达终端并不能通用,只能针对某一厂家的某种产品。因此,在这一领域应尽快制定军用标准,解决此类产品局面较为混乱的问题。</P>
顶你一下 虽然没什么特别的新东西
沙发   看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10 10:57:3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