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带科幻色彩的中国军事文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19:27
有人看过吗?
我觉得不错
里边的一些东东,在今后几十年完全可以实现
不妨找来看看!![em00]有人看过吗?
我觉得不错
里边的一些东东,在今后几十年完全可以实现
不妨找来看看!![em00]
到哪找?请教。
红色舰队 作者:宗良煜 第一章 不要向我祈祷第一节 多情的热带阳光抚摸着他们的军服,令其肩章上自豪的金星灿灿闪烁。 一双双刚刚被激浪和生死之战浸泡过的眸子里,透出的目光格外茫然。 就连劳埃德也没听到那声可怕的巨响,他和她脚下都是一滑,同时重重地摔在甲板上。 美国太平洋舰队将无法避免与中国海军的正面冲突,并有可能升级,如果中国海军不及时改变行为方式和话。 第一节 后来,这场战争被称作”上帝之约”。 许多像上帝一样高瞻远瞩的人在这场战争结束后,眼盯着南太平洋蓝天一样莹莹。 平展的海水,愕然它的颜色缘何还是那么纯净,似乎创世纪以来这儿就只Y 一代又一代的鱼群游过,人类的足迹从未划下任何痕迹,包括人类苦心创造并苦心经营的那些威风凛凛的战舰。 于是,深邃的天穹之下,辽远的海面之上的一切都愈显苍白。 更加愕然的,是参与并指挥了这场战争的一些多情的热带阳光抚摸着他们考究的军服,令其肩章上自豪的金星灿灿闪烁;他们的眼睛像真正的水手那样眯逢着,一双双刚刚被激浪和生死之战浸泡过的眸子里,透出的目光格外茫然。他们慢慢环顾国周,对着南太平洋神秘的辽阔耸肩一笑,仿佛只有永恒的海水才能解释清楚这儿发生过的一切。 当时,站在美国”海王”号航空母舰舰桥上的阿布索伦·阿克顿少将就是这等心境。他希望几百海里外的中国海军少将郝海良此刻正站在”新郑和”号航空母舰的舰桥上,如他一样的姿态,一样的心境。 海鸥和军舰鸟分别列队结群,从远远的马克萨斯群岛依然原始的峡谷中飞来,豪无战争意识地绕着巨大无比的’’海王’’号盘旋,以为它也像那些远洋商船一样能够提给它们充足的美食;几只胆子更大经验更丰富的海鸥,竟然在甲板上整齐排列的战斗飞机肚皮底下贴着那些可怕的导弹穿梭翻飞…..无忧无虑的啼叫声使阿布索伦倏然记起,上个世纪的海鸥有着同样洁白的翅膀同样优美的飞翔;还有那些矫健的军舰鸟,大概自从人类创造出军舰的同时,它们就有了这个响亮的名字吧。 当然,阿布索伦倏然记起的还有一件依稀往事。这件往事正随着战争的结束而越来越尖利地刺激着他的大脑神经,以至于他凝视着南太平洋上一簇簇不知从哪里来更不知到哪里去的浪花,喃喃发问:”上帝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没有谁他回答这位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的王牌舰长。 只有上帝在笑。 第二节 事实上,当这场令全世界注目的海战刚刚结束,就有许多人倏然记起了这件远在十五年前的旧事,并使得不少颇有职业道德且机智灵敏的新闻记者顿足懊恼。这些记者们在全球最有影响的各大报刊连篇累牍地往事重提、深刻或浅薄地分析导致这场战争的最始起因时,几乎所有在二十世纪就很关心国际局势并健康跨越了世纪的人们,无不千方百计查找到了1995年的有关报刊和电脑信息。那些报刊的纸业已是发黄衰老了,电脑信息也显得笨拙陈旧,但它们所记载的某些消息,直到2010年的今天才在人们的心目占据了合适的位置。 一时间,整个地球都在感叹。 这些令下世纪初整个世界感叹的信息,当时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远没有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大厦被炸、日本发生了地铁毒倒众人事件、俄罗斯发生大地震、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刚刚结束不久的海湾战争和连绵不息的波黑战争的消息更具吸引力。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它的价值还是存在的,至少那些颇有影响的军事刊物肯多给它些版面。比如美国的《防务周刊》1995年2月8日就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很是权威性地刊登了这个信息。它的题目似乎也很能招惹人们的视线。 《中国在模拟战争中击败美国》 去年春末,8名美国海军上将、大约40名上校和一些政策分析家聚集罗得岛纽波特海军军事学院,目睹军事上富有革新精神、技术先进的中国武装部队在模拟战争中击败美国海军的情况。 这一年是2010年,根据这次保密的军事学习方案,由于北京对华盛顿的对抗到了这样的地步,所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舰只及其支持部队在中国沿海游弋。 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部署在海岸上和水下的遥控、精确制导巡航导弹随时做好准备。 参加这次演习或分析这次演习结果的美国人士说,战争机器人和空间武器------包括能削弱美国确定目标的能力的反卫星武器------加强了中国部队部署能力并促使美国溃退。 一名参加演习者1月23日接受记者采访说:”我们的航空母舰从未开到离他们很近的地方。(中国人)发射这种导弹,并能够击沉我们的水面舰只,甚至在航空母舰来不及防御之前就把其击沉。” 另一名参加者指出,中国军事能力之所以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是由于中国的国防开支不断增加以及中国经济增长从未间断。 同一位人士1月25日说:”参加演习的中国军队打得很漂亮,而美国军队就打得不那么好。人们认为原因是美国的技术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中国的技术有了飞速发展,因此可以完全撇开部署航空母舰的主张。” 五角大楼官员拒绝谈论这次军事演习的情况,甚至不肯证实曾举行过这样的演习。 五角大楼发言人、海军陆战队少校史蒂夫·曼纽尔说:”那不是可以随便谈论的领域。” …… 据政府和学术界人士说,以中国为的每次军事演习均取得相似的结果。 五角大楼一位官员说:”说明的问题是相同的。它表明我们军事能力可能被另一个大国所超越,因为它有钱、有根据实验做出的革新和采用未来作战行动概念的精神状态。”这位官员说,现在正把从这些演习和其他演习取得的经验教训加以提炼并归纳为一系列措施,国防部、参谋长联系会议、各军种和国家实验室都应认真执行。 …… 五角大楼实际估计处主任安迪·马歇尔于1994年夏季提出的题为《近期的中国情况》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军方的军事开支将大大增加,从而使它能够具有打核战争的能力、建立两栖部队、空中机动迅速反应部队和一支能够显示其力量的海军。 …… 而作为这场模拟战争的幸运者,拥有十二亿人口的中国,对此的反应如何呢?绝大多数人没收有反应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个消息。 当时,整个中国大地正沉浸在汹涌如潮的经济改革中,人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谁还有心思去暇顾只是模拟的未来战争呢?充其量,有些人因对电脑有研究便知道它对当代模拟战争所起的作用,仅此而已。那时”电脑”这个名词正在想尽办法拼命挤进人们的视野,以期在这片辽阔的疆土上拥有自己的地位,可在许多中国人看来还是十分陌生的,城市中出现的一些电脑”发烧友”,十分相信计算机有这种推测模拟能力,但他们唯一关注的,是电脑如此神奇的作用而非未来的战争。又有谁会相信十五年后果然发生了一场中美之战呢? 毕竟,中国官方或军方对此是有反应的,这似乎应该归属于两国之间的政治观点和涉及的国际影响。1995年5月出版的中国最畅销军事刊物《世界军事》杂志,以《一场幻的模拟战争》为题,转载了美国《防务周刊》的那篇文章,并在文章之前写下了这样的话: 。。。。。。。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情景,美国有些人却十分当真。指出中国获胜的奥秘在于”由于中国国防开支的不断增加以及经济增长从未间断”等。为此《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中国军费开支合成美元只有73亿,不到美国2743亿美元的1/37,即使再过15年,中国与美国的军费相比,也仍是区区小数,把军费当中国军队”获胜”的原因是荒唐可笑的。至于”中国经济增长从未间断”,只能反映他们的一种恐惧心理。美国某些人士制造上述情节,无非是为所谓”中国威胁论”造舆论,离间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以遏制中国的发展。说白了,似乎只遏中国落后贫困,受欺凌,才会使某些人放心。所以,中国被美国某些人视作”假想敌”就不足为怪了。事实证明,中美两国修好则互利,交恶则两伤。纺织天方夜谭式的故事是左右不了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趋势的。 普通的美国人正确性浪漫,富有想力以很现实。他们可以目睹大街的抢劫和杀人而理解成是拍电影或开玩笑,当然不会对什么电脑军事预测、作战模拟有足够的兴起,何况他们手中那些越来越先进的电脑,能够模拟出数百种上千种十分复杂,比海湾战争更为宏大、更有意思的未来战争。那些紧张工作和玩乐之余对政治还有些了解的人,此时大多还沉浸于海湾战争的辉煌胜利中。至少他们相信美国高新电子技术在海湾战争中无与伦比的作用和美国今后的高新电子技术、海上霸主地位更无与伦比的估算。 如果有谁对美国败于中国稍感意外而在交谈时涉及此事,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只关心我是否能顺利活到二十一世纪。” “上帝之约”战争结束后,美国亚特兰大州的一项权威性的调查结果很是有趣:在被接受调查的上世纪过来的人中,80%见过这次模拟战争的消息,但其中95%的人对此不感兴趣,而这95%中的67%却记住了同时间”亚特兰大日报”上刊载的一篇文章同,认为当时此文的影响远远胜过那次战争模拟。调查人员曾怀着极大的兴趣找到了此文,一看题目便哑然失笑。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这个发现归功于这次调查。不过他们倒不否认被调查者的看法,这篇《罕见的天才》中的主人公的确是个天才。 ??? 1994年6月,年仅10岁的安德斯·布莱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南亚拉巴马大学,获人类学学士学位。他将有两项世界之最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他6岁进入大学,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0岁成为世界年龄最小的大学毕业生。 这位少年无疑是世上罕见的天才,他有许多不同于常人之处: 根据对同龄儿童进行的智商测试,智商达到170已属罕见,而安德斯·布莱的智商水平竟达到325. 他的父亲说,安德斯4个月就会说话,问”晚餐吃什么?” …… 安德斯3岁开始自学数学,有一天父亲下班回到家,看到安德斯捧着厚厚的数学书正在专心研读,并且同父亲讨论方程式和公式,令父亲大吃一惊。安德斯已读完1000多本书,其中许多是经典之作。 …… 安德斯只用了3年时间便完成了小学至高中全部课程。6岁进入加州圣罗莎初级学院,尚未开课便读完了一个学期的全部课程…… 后来由于父亲工作调动,他又转入南亚拉巴马大学。他的父母说,之所以让他选修文学,是因为数学和自然科学对他来说太简单了。 ……安德斯的父亲卢希恩·布莱现在是美国海军某舰队的计算机工作专家,母亲是日裔美国人,两人的智商都比较高。 …… ……多数儿童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安德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15至16岁,到那时看他能否依照自己的聪明才智有所创造,从少年天才转变为成年天才…… …… 现在是2010年,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没人能说出这位十五年后的少年天才身居何处。有一点所有人的意见是一致的:在全美著名年轻科学家的排名和这场”上帝之约”行动的参战者名单中,都找不到”安德斯·布莱”这么个名字。 而不少知道此项调查结果的人认为,美国从不缺少天才,他们中某一个的死与活并不比一般公民更重要,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纳税人。 安德斯·布莱还活着。这位二十世纪的少年天才和二十一世纪的成年罪犯,从”上帝之约”战争的开始至结束,一直以上帝的身份笑着……笑到最后。 第三节 劳埃德·凯斯特勒是个引人注目的年轻人,这起码是他给”凯斯特勒”号邮船上所有乘客的印象。那些像他一样年轻的女乘客们则进一步强调:”劳埃德太有魅力了,就连魔鬼也不能不喜欢他”。他从不拒绝这些赞誉。 “凯斯特勒”号上没有魔鬼。此刻,他的身边正依偎着一位年轻的女乘客,他像天使。 这是公元2010年12月1日,温馨浪漫的南太平洋午夜。 “凯斯特勒”号邮船正行驶在去往巴拿马城的航线上。它的航速极慢,保持在10节左右,看上去很像个不在乎花钱来游山玩水的大亨,趾高气扬去不失体面地于夜色中占有着南太平洋特具的魅力。因此,夜幕降临后进入角色的大型晚宴,便一直浸透在这安详优美的氛围中。 “这真是个上帝的宴会。你不这样认为吗,劳埃德?”穆丽尔·梅拉德轻轻地举杯碰着另一只手里的杯子,这两只精美的高脚酒杯里,装着上个世纪酿制的法国葡萄酒。 劳埃德·凯斯特勒将杯子放在微笑着的唇边:”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亲爱的,在这艘船上,我就是上帝。” 穆丽尔轻轻笑起来,像洋面上吹来的热带微风。好想没有人会反对他这种说法。在半个地球都知道,这艘全美国乃至全世界最豪华的邮船今天正式落在了劳埃德的名下,是父亲老凯斯特勒送儿子二十五岁的生日礼物。 这是在”凯斯特勒”号高耸的驾驶台左侧船桥,下面几层甲板彩灯的热烈气氛一览无余。驾驶台里因使用了自动舵而愈显宁静,各种航海仪器的指示灯闪闪烁烁,连两侧船桥都映射出几分朦胧的神秘。 这个特殊的日子特殊的时刻,没有劳埃德的允诺,船长也不敢离开驾驶台半步,他的薪水从下月起就是劳埃德支付了。但船长一直很知趣地呆在雷达旁,既可以全神贯注地工作,以不至于影响门外劳埃德二人的谈话
他当然知道除了劳埃德外,其他乘客是不允许长时间逗留在船桥观风赏景的,他当然也知道劳埃德在这个航次里是第一次带姑娘来船桥,尽管他担保所有的女乘客都希望有这种幸运。这次谈话显然重要。 谈话并没什么重要内容,劳埃德和穆丽尔都这么认为。但很融洽,很愉快。这也许是由于二人各自独特的气质所决定的。每当一阵温煦的夜风从他们并排着的肩臂之间吹过,穆丽尔总要敏感地去想,我与他同行的这个选择是否正确呢? 穆丽尔·梅拉德这个姓名很是美国化,但她的血统并不太地道。 十八年前父亲为研究南太平洋社会群岛的生态平衡问题落脚塔希提岛,并与一位美丽的波利尼西亚姑娘结合生下了她。她一直很有理由地认为自己是地道的波利尼西亚人,而且把岛屿星罗的社会群岛当作了祖国。她随父母去过几次美国,很是感叹世界的发达但急于回到塔希提的面包果树下,跟那些身穿帕利欧短裙脖挂栀子花环的男女伙伴们去跳草裙舞。她像大多波利尼西亚人一样,随着社会群岛越来越多地与外界接触,愈加怀念已经失去的原始并固守传统的生活习性。 当然,她与众不同,起码在父母的安排下,她在塔希提岛有自己的美国家庭教师并多年接受着美国式的各种教育。她讨厌这些美国教师的傲慢和一本正经,井以为所有跨越了二十世纪的当代美国人都像他们一样学识渊博但缺少温情。 一星期前在塔希提的沙滩上遇着劳埃德·凯斯特勒,她迅速改变了这种观点。 那当然是个美妙的塔希提黄昏,穆丽尔·梅拉德约了几个女伴去参加已是少见了的篝火晚会。这种波利尼西亚人上个世纪还经常进行的娱乐,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就极稀罕了。人们忙于奔向现代文明,多少年轻人早已西装革履,再不也屑于绣花图案的帕利欧,沙滩上热情奔放的草裙舞便也常常只为远道而来又非常尊贵的客人展示了。这次的篝火晚会即是为来自美国的“凯斯特勒”号。 一抹黄昏的金色中,穆丽尔和女伴们沿街边的棕榈树跳着唱着,去维纳斯角的沙滩。虽然穆丽尔是迈着七、八岁的步于走进这个世纪的,可帕皮提的一切在她眼里依然有着旧日的痕迹和亲切:大洋深处吹来的蓝色气息,珊瑚礁上飞溅的白色泡沫,殖民时代样式的新建房屋被绿荫浓郁的面包果树簇拥着,远比几座豪华高耸的大酒店神气,空气中含满了热带花的郁香,古老教堂的尖顶上闪烁着鲜艳的红光……还有路旁毗邻着邮箱似的房子,青藤顶盖下摆了法式长面包和消毒牛奶,以及鲜嫩的当地水果。公共汽车、小轿车、摩托车在宽阔发烫的街道上自由自在奔驰,一些纯粹的波利尼西亚姑娘身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衣裙在树荫下走,笑声美得像来自天上的某个地方。穆丽尔的皮肤浅棕透着白皙,而她们却一色棕红,长长黑发在背上流畅地跃动,如一曲曲婉约的歌。 依然到处都是法国人和华人开的店铺。这在穆丽尔心目中永远是无解的谜。那些充满了异国情调的手工艺品展示着原始与现代的水乳交融。一只椰壳雕成的独木舟,也能让人联想到人类第一次下海。在塔希提不到十万的人口中,华人占五分之一,大部分开杂货店、水果铺、洗衣坊和餐馆,生意都还是蛮不错的。穆丽尔很想知道,多少年前,这些华人们的祖辈是怎样乘了木舟小筏,漂过漫漫大洋,驻足此处。他们是来寻找原始,还是来逃避文明?他们生存了下来,这是事实。这个事实常使得穆尔丽联想到那些千方百计去往东方或西方的波利尼西亚人,这些现代人是去寻找文明,还是去逃避原始? “我喜欢原始。’她说。 “为什么?”劳埃德·凯斯特勒微笑着。 “在这个世界上,建一座摩天大楼实在太容易了,要保持一寸土地的贞洁却难。” “原始的贞洁是带有一定愚昧色彩的,渗透了文明的原始才是现代人追求的理想的贞洁,你说呢,小姑娘?” 劳埃德手中的杯子碰了下另一只杯子,然后两只杯子一饮而尽。穆丽尔相信他的话是正确的。跟他上到“凯斯特勒”号之前之后,她对他的话已是深信不移。 在穆丽尔和其他人眼里,劳埃德是个典型的美国现代青年。他刚刚毕业于哈佛大学,但你很难相信他的学识仅仅局限于法学专业。他对世界和美国历史的精通,像对哲学和文学的钻研一样令人敬佩;他讲起军事的起源和现代的发展,像说起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及世界航海史一样地道;他熟悉过去和现在的所有船舶型号和年代,如同对美国海军各类舰艇的了如指掌;他对华尔街的金融市场很感兴趣,而谈起政治他常常令他的国会议员父亲瞠目结舌;他将会很快创造一笔可观的财富且必定会有一笔可以买下半个纽约城的遗产可以继承,可他显然不是个挥金如土的花花公子,更不是个吝啬之徒;他的身边美女如云,垂手可得,但他往往是饱餐秀色却绝不随便带哪一个上床;他很注重自己的仪表,总是那么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可你永远也不会认为他缺少热情和幽默,而且从不摆出那种不可一世的架子“……” 他很有可能成为哪一届的美国总统,很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无以取代的科学家,很有可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富豪……他应该是整个美国的自豪。 “凯斯特勒”号上的乘客们很关心这位新船主下一步的打算和今后的前途,几位随船的美国一流记者整天围着他转,都渴望能就此做做文章上报纸的头条,他总是简单地笑着耸耸肩:“天知道。” 穆丽尔知道。劳埃德对她说:“我下一步唯一要做的,就是带你去周游世界,直到你说累了。” 穆丽尔眼下还不累。她的目光从这个朦胧了的英俊面孔上移开,掠过驾驶台和喧闹的甲板,铺向幽静悠远的南太平洋。 前面是个未知的世界,神秘的海水使她的内心充满了对三天前才离开的塔希提岛的眷恋。船头指向的黑色水天线上,那个热烈的篝火晚会正冉冉浮现: ……篝火将半个夜空渲染成血色,远处的“凯斯特勒”号邮船成了一片巨大剪影。所有人都是席地而坐。月光下的维纳斯角如梦似幻,沙滩柔若轻纱,嵌着干干净净的银色。邮船上的乘客和船员们坐成了圆圈,便似围住一轮大大的圆月。圆月中,篝火之上架了几只乳猪,用厚厚的泥裹了娇嫩的身驱,诱人的香气正穿越泥土弥漫开来。一张二十几米的长条桌上,堆满了其他食物,芋头、甘薯、红香蕉、面包果,木瓜、椰子、菠萝,以及炸鲜鱼、腌蛤蜊、蒸龙虾、烤海蟹、熏山鸡;还有椰子酒、棕榈酒、葡萄酒、法国白兰地、英国威士忌……那才是一个上帝的盛宴。 “劳埃德,我有个请求,你能答应吗?’穆丽尔回转目光,热切地期待着。 劳埃德用手指指天幕:“你是要我去摘下那颗星?” “你真好……我只是想到甲板上跳跳舞……跳那种草裙舞……为你的生日。” “那我们还等什么?” 劳埃德把两只酒杯放在了船桥的挡风板上,一只胳膊轻轻揽住穆丽尔的肩头。自从相识,这是他们最亲呢的接近了。穆丽尔一阵感激的冲动,身子不由更贴近了这个高大健美的身躯。 二人转身下船桥,船长很适宜地拉开驾驶台的密封门:“劳埃德先生,你有什么吩咐吗?” “哦……穆丽尔,刚才你不是想看看驾驶台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吗?我想现在船长先生大概不会拒绝你这个请求的。”劳埃德说。 “噢,太好了,我会驾驶独木舟,还从来没进过任何大船的驾驶台呢。” “请吧,小姐,你不会失望的!”船长的口吻里充满了凯斯特勒家族式的自豪
他来自法国,受雇于凯斯特勒船公司已近二十年了,是个技术高超的航海家。 宽阔的驾驶台里,气派豪华。无疑,那些雷达之类的导航仪器都是二十一世纪最先进的。这里的每一颗螺丝钉都无愧于凯斯特勒家族美国的高科技。为了确保这艘船的航行安全,老凯斯特勒先生两年前在“凯斯特勒”号下水处女航之前,就专门租下了一颗美国的军事气象卫星,来供它全天候接受卫星导航。卫星的租金和船的造价曾很令全球吃惊了一阵子,乃至世界各大报刊主动为它作广告说:“这艘邮船的先进和安全,足以令它航行到世界的末日!” “它可以看到方圆一百多海里的所有水上或水下的异常物,小姐,就差分辨鱼和鸟的性别了。”船长指着带有激光等扫描设施的雷达屏幕告诉穆丽尔。 “瞧,这是什么?’穆丽尔指着扫描出来的一个亮点大惊小怪。 “是一艘在我们右前方的过路船,半小时后你就会见到它的形象了。”劳埃德内行地说着,随即,更内行地指指雷达最边缘一个模糊的条形回波,“船长先生,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是一艘军事潜艇。我想我们的卫星也会对它做出反应的。” “是的,卫星也一直在提醒我们注意这个回波。但我想它不是冲我们来的,所以……” 劳埃德轻松一笑;“我们热爱和平。我想大概是美国太平洋舰队进行军事演习时,这艘可爱的潜艇掉队或迷路了吧。穆丽尔,我们是否该到甲板去欣赏你的舞姿了?’ “凯斯特勒’号排水量为十五万吨,长三百九十米,宽六十四米,可载两千多名游客,被誉为“海上皇宫”。有幸搭乘过它的人们一致认为;它拥有你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 这个纽约——巴拿马——塔希提航次,完全没有赢利目的,是专为庆贺新船主劳埃德的生日而进行的海上交接仪式。乘客也都是凯斯特勒家族的亲朋好友,或者是可以像他们一样享受免费的达官贵人。八百名客人使船舱显得空落,但其中几十位劳埃德专门邀请 的好莱坞影视明星、歌星舞星和时装名模等人士,令这次航行很是充实,每个脚落都荡漾着欢快的笑声和动人的倩影。 从驾驶台来到上层甲板,穆丽尔着实被感动了。眼前的场景是她再熟悉不过的。那些老老少少的高贵客人都化了妆,装束完全是波利尼西亚式的。他们密麻地围坐在甲板上,中央堆起一团浓烈的火焰,多象沙滩上的篝火。   “天哪,劳埃德,这是你专门为我安排的吗?” “我不希望你带着失落远离塔希提。而且只有这种环境才配得上你的舞姿。” 二人的出现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他们中有些人已经等不及了。 但人们还是等了几分钟,以便穆丽尔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自己的波利尼西亚装扮。 这应该是塔希提岛才有的场景:随着一声激昂的号角,一群人不知从何处钻出来。打头的是几位打扮成酋长式的人物,半裸上身,下着古朴的柏利欧,通体威严,满面岁月,如同刚刚走出原始森林。他们在长条桌前落了座,十几个换了衣着的时装模特儿披着火光冉冉飘来,每位头戴花冠,脖悬花环。花冠、花环一色用塔希提著名的栀子花镶成,花瓣的雪白被火光映得红透,上面滚动着金子般的露珠,香气四溢。她们的躯体看上去是那么单纯,超短草裙高悬于膝盖之上,饱满的胸脯前只垂了几片青青的露兜树叶.她们朝大伙灿灿微笑时,在场的人大都惘然在了时光的邃道里。她们是谁?此处是咫尺现在,还是迢遥过去? 几个同样头戴花冠,脖悬花环的小伙子已经弹起了六弦琴,敲起了木鼓,少女们轻柔地摇起来,是那种如梦似幻的摇,篝火的闪烁反倒显得真实. 穆丽尔正是从这簿火的闪烁中走进了其他姑娘围成的圆圈里,她像她们一样穿着单薄,只是脖子里的红色花环显得与众不同。伴着优美的六弦琴和木鼓声,少女们摇摆的节奏在加快,更快.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穆丽尔,她的摇摆呈现出一派粗犷、古老的急促,手脚的飞舞令人目不暇接。那不是现代舞的随心所欲,一招一式都仿佛埋藏着深奥的哲理.她的腰肢是那么的柔软,协调而有力的扭动使得草裙在飞旋,像一顶诞生于远古时代的香菇;胸部的绿叶动得却是轻飘,如一棵棵小树在迎风生长,栀于花环竟是纹丝不动的,无论少女们怎样激烈地动作,花瓣依然凝固着一种美丽的执著,于歌舞中笑吐芬芳. 劳埃德大口喝着椰于酒,目光一刻也不肯离开穆丽尔,这情景恰如维纳斯角的那个夜晚
当时他就是这样凝视着美丽动人的穆面尔,并打定了主意要带她去周游世界,而最终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他在人群里找到了穆丽尔的父亲,那位颇有成就的人类学专家.在那之前,他们已经快活地谈过了人类学方面的许多问题,穆丽尔的父亲对这位美国青年的博学多才大为赞赏。他像劳埃德一样欣赏女儿的舞蹈,听说劳埃德要带女儿去周游世界,他着实犹豫了一番. ‘我很希望她能去周游世界,长长见识,塔希提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但……” “但你从没想到会是我邀她去,是不是?可这有什么不合适吗?”劳埃德潇洒一笑。 父亲终于哈哈大笑起来:“年轻人,波利尼西亚人有一个传统习俗我是很欣赏的,那就是你喜欢哪个姑娘,应该先想办法让她喜欢你,而不要去问她的父母。祝你好运。” 劳埃德的运气不错。当他洒脱地跑进舞圈,操着优美的舞姿同穆丽尔对跳时她的微笑已让他的自信得到了回报……· 眼下,劳埃德扔掉酒杯,准备去跟穆丽尔一道分享这个舞会的愉悦。其他化了妆的人们也纷纷站起身,笑着叫着跳了起来,一时间,五彩灯光再加篝火笼罩的甲板上一片欢腾……以至于船身突然发生大幅度震颠时,没有谁能预感到死神已经来到了他们身畔。 就连劳埃德也没听到那声可怕的巨响。他刚刚将穆丽尔拥在胸前,打算问问她什么时候同意嫁给他。他和她脚下都是一滑,同时重重地摔在了甲板上。 “天哪,这是怎么啦I”穆丽尔紧紧抓住了劳埃德的肩头,劳埃德将她死死搂在怀里。 “没什么,亲爱的,噢,上帝,这是怎么啦——。 劳埃德没听完自己说的最后一句话…… 此刻,“凯斯特勒”号的位置是西经129’02/,南纬 11’20,。 第四节 2010年12月2日凌晨1时25分,“玛丽娅娜’号远洋轮距“凯斯特勒’号仅五十海里。半小时前,在“凯斯特勒”号的雷达荧光屏上,它被劳埃德·凯斯特勒当做了一艘替普通通的商船。 这次劳埃德只说对了一半。"玛丽娅娜”的另一半功能令整个航海界胆战心惊.这艘极现代化的远洋船,从事着最古老的犯罪职业。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特拉维斯船长已使它成为当今海洋上最成功的海盗船。 一个月前,“凯斯特勒”号在纽约港启航不久,“玛丽娅娜”号就忠实地尾随着它了。用特拉维斯的话来说,这次他要做一件大事业,让全世界着实热闹一番。 四天前,“凯斯德勒’号仍然停泊在塔希提岸边码头,尽兴享受着这座著名岛屿上的最后一天美妙时光,“玛丽娅娜’号却很辛苦地离开了那里.朝着巴拿马航行了四天后,特拉维斯突然下令转舵一百八十度,迎着心情愉快的“凯斯特勒’号驶来。 按照特拉维斯的精确计算,他的船将于12月2日凌晨2时与“凯斯特勒”号相遇。 一切如"上帝所料”。 “凯斯德勒’号潇潇洒洒地出现在“玛丽娅娜”雷达扫描线上的时候,特拉维斯笑了:“嗅,上帝真聪明!”特拉维斯可不是个肯轻易相信上帝的人。 十年前,也就是上个世纪的最后一个年头,特拉维斯还在珍珠港服役,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名小水兵。他在夏威夷温暖的海水里泡了三年,学会一身航海技术,结交了十几个当地姑娘.但在“突击者”号航空母舰的三千余名官兵中,他普通得像一滴海水.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第一个月,他突然名声大噪,并因面成为一个在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过程其实很简单:他在夏威夷的女友中有一位名叫玛丽娅娜的混血姑娘,因是个绝色美人而令他结交的格外深了些.一次周末郊游时,亲热过后她郑重告知,她已经怀孕两个月了,他是这个孩子唯一的父亲并有义务同她结婚.他愕然于自己的这个创造井埋怨她的避孕措施太不可靠,难道二十一世纪她还在用中世纪的方法阻挡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后来在激烈的争吵中他得知,这个聪明的女孩子根本没打算避孕,她的目的像创世纪时一样原始:让他退役后心甘情愿地带她和孩子去美国。 她这样做的后果却是,他带她游进了深海,在温馨湛蓝的海水中溺死了面带幸福微笑的她和他们的孩子。等他往岸上游着大脑渐渐清醒后,发现自己眼下最好的选择就是返回身去,游向谁也肯容纳的茫茫大海而逃避军事法庭。 他这样做了,一直游了三天三夜,在他庆幸自己的耐力且悲哀自己再也坚持不住的时候,一艘豪华游艇救起了他。一顿豪华的晚餐过后,游艇的头儿同他进行了一番简短的谈话。 “下面你要回答我几个问题。我首先希望你记住的是,每一个回答都将关系到你的生,或死,”头儿说。 “我希望我的每一句回答都与生有关。”特拉维斯早已看出了这艘游艇的不同寻常.他当然是个很关心自己死活的人。 “你为什么要参加海军?”问。 “我相信你也听说过这句老话:每个海港都有美丽的姑娘。”答。 “那么,你有妻子吗?”问。 “我刚刚杀死一位有可能成为妻子的姑娘。”答。 “如果需要的话,你还能杀死更多的姑娘或者男人吗?”问。 “我没有理由手软。”答。 “你还打算跟谁结婚吗?”问。 “五十年后再说吧,如果我能有幸活到那个时候。”答。 “你当然知道‘海盗’是怎么回事吧?”问。 “海盗是继卖淫和行医之后,人类第三个最古老的职业。”答。 “你欣赏这个古老的职业吗?”问。 “他们都是些能够杀坏蛋也能杀好人的好人。”答。 头儿终于哈哈大笑起来,拍着他的肩膀称他是好样的,并问他是否乐意跟着他从事这项好人的职业。 特拉维斯轻松一笑: “难道我还被允许有别的选择吗?” 从此,这艘名叫“死神’的海盗船上又多了一位精通业务的干将。他干得比在航空母舰上要出色得多。 一年后,在加勒比海,发生了一件震惊全球的悲剧;索马里注册的六万吨级远洋货轮“阿童尼斯”号突然失踪,三十几个船员无一幸存,从此该船不知所在,成为古老海洋里的一个新谜语。 这是特拉维斯的杰作。 特拉维斯的杰作更在后面。在几个国家联合组成的调查船队搜索方圆几百海里水面时,他早已指挥着这艘失踪的货轮斜插北上,安稳地停泊在了亚速尔群岛附近一个荒凉的岛湾里。 亚速尔群岛是一个很久远的法属殖民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它便朝着败落加速发展,以至于那个荒凉的岛湾除去盛产毒蛇,连个像样的野兽都懒得生存,特拉维斯和他的船就算是自这个岛诞生以来驻留的唯一客人了。岛湾小得可怜,三面岩石仅仅能够挡住“阿童尼斯”号的桅杆,最大的优点在于谁也想象不到它的存在。特拉维斯和他的二十四名海盗伙伴靠着船上充足的食物淡水,在这儿不声不响地生活了三个月。 在抢劫“阿童尼斯”号的同时,那艘豪华的“死神”号海盗游艇便同它的原主人一起,沉在了深不可测的海底.
那个头儿待特拉维斯不薄.最信得过这位干练敏捷的漂亮小伙子厂并使他很快成为头儿之外的最高指挥。他指挥得不错,深得众弟兄的信任。 在决定抢劫“阿童尼斯”号时,特拉维斯召集起几个心腹,以充足的理由让他们相信,唯独他有能力让未来的“阿童尼斯”号成为历史上最了不起的海盗船,跟着他的人将会享受到人世间的所有快乐。所以,他和这几个弟兄几乎没费什么气力,便让那艘游艇和绑在驾驶椅上的头儿消声匿迹在了加勒比海连绵的波涛中。 在荒凉岛湾的三个月里及后来这十年的漂泊中,特拉维斯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指挥才能和创造才华。 为了追念那位放荡却很美艳的夏威夷姑娘,他将“阿童尼斯”号改名为“玛丽娅娜”号,井以此代替了他对上帝的忏悔。他教育他的部下要成为最文明的现代海盗,所以在辽阔和海洋上,从此出现了一艘温文尔雅的货轮。实际上,没有谁知道它装载什么货物,也没有谁去问过它停靠哪些港口。它有多种国籍但又从不属于哪个国家。用特拉维特的话来说; “玛丽娅娜”属于全世界,它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至少有一点可以确信;如果谁知道了这艘海盗船的装备,惊愕的嘴巴肯定能钻进条飞鱼。 这些年里,特拉维斯网罗了十几位军事高科技犯罪能手,并让他们把自己的全部才智甩在了改造这艘商船上。事实证明他这个主童实在不错。 从流线型的轮廓和船壳的颜色看,它依然是艘标准的远洋货轮,但打开那六个大大的货舱便会发现,这些硕大舶空间里,那些代替货物的家伙足可以使特拉维斯打赢一场不大不小的战争。 当然,他和伙伴们弄不到二十一世纪的最尖端武器,但现有的装备说起来也够吓人的了:二十世纪美国驱逐舰上的“鱼又”式舰舰导弹,俄罗斯巡洋舰上的100毫米舰炮,英国驱逐舰上的3联装反潜鱼雷发射装置、日本驱逐舰上的“阿斯洛直”反潜火箭,以及从手枪到机关炮的名牌常规武器,还有多种先进的导航仪器和电子干扰设施、反卫星激光装置……如果不是怕太暴露,特拉维斯会把船的主甲板按航空母舰的格式改造成战斗机飞行甲板的。 这一切大都应该归功于他手下的那帮天才,他们除了摘不下人造卫星驾驶不了宇宙飞船,什么都能干得赢。比如说为了得到“鱼叉”式舰舰导弹,特拉维斯命令一位刚加盟的前俄罗斯空军少校,从中东某个俄盟国偷走了一架俄刚刚试飞的新一代垂直/短距歼击机,并顺利地将它开到东欧某个美国的盟国,换回了他所需要东西而且让对方精心地装置在了“玛丽娅娜”号上…… 自然,要干成这些事必须花很多钱。特拉维斯最不缺少的就是钱。那些豪华的邮船及装载着贵重物品的货轮是他的流动银行,从它们那儿得到足够的钱他连支票都不用。 为了真正成为文明海盗,他对自己和部下的要求很是严格。除了偶尔动用一下常规武器,他从没用过那些大家伙。在海上拦截到猎物时,他总是用悦耳可亲的声音在甚高频无线电话上与对方联系,用商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要求。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西班牙语,那种客客气气的态度真能让对方感到他不是在索取而是付出。他的要求一般都能让对方接受,觉得只要他不伤害旅客或船员,事情都好商量。如若真有哪位不知趣的船长小瞧他,他会微笑着汇报一下“玛丽娅娜”号上的武器装备,并操纵一下自己的电子干扰设备让对方船上的雷达、卫星导航等设施暂时失控或失灵,或进而破坏掉对方船上的通讯工具,然后对方就开始商量以什么方式交货交款再不讨价还价。 自从有了“玛丽娅娜”号,特拉维斯没杀过一个人,也没摧毁过一艘船舶,每每提起这事,他深被自己的高尚所感动。 然而,美丽的“凯斯特勒”号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特拉维斯不想从它那儿索取什么。他只是要完成一份使命。这份使命的伟大之处在于无利可图却可令世界震惊。 这是一份上帝的使命。 “我只不过是想给上帝帮个小忙罢了。”他谦虚地。 上帝说:“这个世界太寂寞了,我要让它再热闹一阵子。” 于是,在这个12月2日的凌晨1时30分,与“凯斯特勒”号相距只有四十五海里的时候,一颗委屈寂寞了多年的“鱼叉”式导弹从“玛丽妊娜”号饱含激情地飞出。 一刻钟后,特拉维斯轻松地命令他的报务员:“用密码告诉上帝,现在海面已经恢复平静。” 这位“上帝”是特拉维斯最佩服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安德斯·布莱。 至于出现在“凯斯特勒”号雷达荧光屏上的那个条形阴影,劳埃德·凯斯特勒和他的雷达、卫星则完全判断错了。它不是参加军事演习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潜艇,也不是哪个国家巡航的潜艇,甚至它根本就不是什么潜艇。 没有谁知道它到底是什。.但它却至关重要。 因为对它做出错误判断的,不仅仅劳埃德一个人。 第五节 阿布索伦·阿克顿将军从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会有什么失误,至少,自从五年前被提升为海军少将井担任了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第一航母大队司令后,他从没失误过。 12月2日凌晨1时45分,第一航母大队自动化指挥系统中心送来的最新电子卫星侦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阿布索伦的自信:一个他坚持了整整十年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而且马上就会得到足够的证明! 这个观点是:2010年,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将无法避免与中国海军的正面冲突,而且至少这是一场海上局部战争,并有可能升级,如果中国海军不及时改变行为方式的话。 最新的电子卫星侦察结果是:12月2日凌晨l时30分,一艘巨轮在南太平洋西经129‘、南纬11’附近海面遭重创沉没,当时其附近四十海里左右有一艘轮船、八十海里左右水下有一潜艇的明显回波。 “毫无疑问,是它干的,是那艘我们一直寻找的‘海龙’号潜艇干的。请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第七舰队总司令部,并进一步查明那艘遇难船舶的国籍。我十分钟后赶到!” 阿布索伦在模拟式保密电话上对着值班少校下达命令。他有一个可怕的预感,这艘遇难船肯定是美国籍。 关闭电话,阿布索伦才来得及下床.妻子还在酣睡着,漆黑的头发散乱在枕头上,这种时候她总是比醒着还美。他俯身吻吻她,然后用半分钟穿戴整齐。他的军装一向严肃地守候在床头,二十几年如一日。他正了正左肩上的肩章,想到这身一本正经的军服昨晚肯定看到了自己和妻子那份狂热的床上亲呢,他抿嘴乐了。这种爱使他感到五十岁的丈夫和三十五岁的妻子仍像十几年前新婚燕尔一样亲密无间。当然,身为一个责任重大的军人,他一直觉得愧对妻子。二十一世纪的进步并没能改变军人的天职.特别是近来一段时间,那艘中国潜艇搅得他连跟妻子吃顿饭的功夫都难挤了。 “要爆发世界大战了吗,亲爱的?”妻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止住了他正走向门口的步子。他转回身,尽量平淡地笑了笑: “继续做你的梦吧,苏珊娜,离世界末日还早着呢。” “今天是你的休息日,亲爱的,上帝给的时间。” “真抱歉,苏珊娜,又不能陪你了。不过,上帝可从没施舍给军人休息。” “但愿你不是去赴‘上帝之约’……”阿布索伦不置可否地耸耸肩。 “我正是要去赴‘上帝之约’呢,苏珊娜I”发动着汽车的时候,阿布索伦喃喃自语。 “上帝之约,上帝之约!”他浑身的每个细胸都在呼喊着这几个记忆了十年的大字。 “上帝之约”10年前就成了太平洋第七舰队的一个军事术语,但它一直是绝密,知道它内容的人,加上美国总统大概也超不过一个水兵连。当然,包括他的妻子。他因十分的信任而让她知道了这个秘密,不过他又成功地让她相信了这仅仅是一个电脑病毒的恶作剧,就像上帝根本不存在一样。 在这个“上帝”却要出现的凌晨,妻子突然想到了这个术语,他想大概是与她的血统有关.自从她知道了“上帝之约”是一场美国与中国的海上大战,便像恐怖世界末日似地关注着这次“约会”。 在成为他的妻子之前,苏珊娜一直是个地道的中国人.至于现在她的身上渗透了多少美国情结,他说不清楚.不过,阿布索伦时常认真地说: “亲爱的,我们俩的传奇故事,足可以写一部畅销书了。” 在这个12月的夏威夷凌晨,美国太平洋第七艘队第一航母大队的司令官先生是来不及想这部畅销书的内容了。他双手熟练地操纵着汽车方向盘,清晰的大脑里跃动着’上帝之约”这几个更清晰的字,一种临战前的冲动深深刺激着他全身的每一根神经。 他知道,这种感觉已是久违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那场著名的海湾战争中,就是这种感觉支撑着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海军指挥官。 整个海军军事基地一派安详,静谧的夜色柔柔地笼罩着酣睡的舰艇和近海。微风悄悄吹来海的咸涩和舰艇的金属气息,阿布索伦便嗅出了一种熟透的亲切。 眼下,驻守基地的只有他所串的第一航母大队半个编队了,其他舰艇随别的舰队或者巡航或者演习。照惯例他和舰队应该休整一个阶段的。刚刚听到的卫星消息使他觉得自己休整得已经太久了。 在被称作‘战列舰大街”的航道上,依次排列着“新世纪”号导弹巡洋舰、“新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天使”号导弹护卫舰和“迈阿密”号核潜艇。当然,雄峙在航道尖端的,是第一航母大队的旗舰、阿布索伦最心爱的“海王”号航空母舰。它是海中之王。不过,此荆令他格外关注的,却是那艘风度翩翩的“新亚利桑那”号。 在奔驰的汽车里,他的眼前浮现出上个世纪”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身影及现在亚利桑那博物馆的身姿,喉咙便觉出有些干燥,耳边传来敌机可怕的吼叫,夹杂着震天的爆炸声.他熟读了世界战史的每一页,再也没有什么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记载更令他刻骨铭心了.
尽管二十年后他才出生,可自从有了记忆,他就牢记下了这次令整个美国历史感到耻辱的灾难: 公元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在远隔3500英里的珍珠港,以损失29架飞机、5艘特种潜艇的代价,炸沉炸伤太平洋舰队各种舰船40余艘、摧毁450架飞机并令4500名美军伤亡……太干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绝不能让历史重复I’这句话在上个世纪阿布索伦第一次以军人的身份踏上夏威夷的时候,心中已经重复过不知多少次了。此时在耳边响起,却分外柔弱. 他瞪大眼睛从行驶着的车窗望出去。 朦胧夜色中,“新亚利桑那’号的庞大身驱幻化成了亚利桑那纪念堂。那座形状酷似军舰的纪念堂,就是战后建在早已沉没了的‘亚利桑那’号上面的。从上个世纪至今,它那副安宁肃穆的样子在向一个一个的参观者不厌其烦地诉说着一个悲惨的事实: 在那次日本人偷袭中,太平洋舰队最早遭到灭顶之灾的是‘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当空袭的警报响起后,舰上的官兵们都以为是谁在星期天早上睡迷糊了跟他们开玩笑呢。然而,一颗装甲弹穿透了战舰的钢板,引起弹药库的爆炸。有些官兵夹在爆炸物中投向半空,数百吨重的炮塔也不翼而飞。黑色的浓烟融合着血色的火焰与战舰和它的1177名官兵沉在曾是那么纯净的蓝色海水中,永远地消失了……阿布索伦赶紧将目光掉开,仿佛“新亚利桑那”号也会在几秒钟内消失一样。 值班少校已经在第一航母大队司令部门前恭候了。他为阿布索伦打开车门然后一同走进戒备森严的建筑。走廊宽绰而幽静,灯光柔柔地洒满隔音极强的空间,如同阳光在热带海洋上的折光,透着蔚蓝色的晶莹。 “是个跟姑娘约会的好天气,对吗?”阿布索伦的声音比他的脸色和步子要轻松得多。 值班少校可不敢结合这种玩笑,口吻像刚才电话上一样紧张;“长官,我想我们先去指挥中心,也许得到的情报会比我向你汇报的更清楚些。” “你以为我这是去哪呢?” 阿布索伦的口气严厉了起来。他瞥了眼年轻的少校,突然想到二十年前自己肩上也扛着同样的军衔,所起到的作用却不像眼前这位一样只会跟着司令官走来走去。遇到今天这样的情况,恐怕他早就写好了一份详细的报告递在长官眼前了。 他一向不守旧,但却不能不时时感叹二十一世纪成长起来的当代美国军人与他仿佛隔了整整一百年。从未经历过战争的考验,这是他们永远也成不了真正军人的根本原因。 第一航母大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指挥中心当然设在同一建筑里。途中的一个拐角处,阿布索伦习惯地瞟了眼墙上自动显示着的电子日历钟:2010年12月2日1时55分03秒。 多年来,阿布索伦对数字的反应是极为敏感的,这使得他行动敏捷且做事果断。可这一瞬间,电子钟上的数字反射进他脑海,却奇怪地生成了这样一排字码: 1941年12月7日. 他嘎然止步,几乎要叫出声来:“这是上帝的安排!" 几分钟前阿布索伦还在仇恨着这个年月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间。此刻与六十九年前的那个日子只差5天。5天,恰恰可以让他的航母大队有充足的时间赶到南太平洋西经129‘、南纬11’附近海域,并在那里干些什么。就像十五年来,那台精密的电子计算机一直提醒他“上帝之约”一战必打,眼下这个日期令他相信就是战斗的开始。他感到了周身的兴奋,尽管同时觉得这种兴奋有点莫名其妙. 阿布索伦的步子显然加快了,值班少校小跑才能跟得上去. 遥远的1979年,美国在《国防报告》中正式使用C3I这个军事术语。如今,这个术语已永载世界军事史. C31是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组合,它的同义语是“自动化指挥系统”。美国五角大楼对它的正式定义很严谨:指挥系统由人、设备和在计划、指挥、控制军事力量时,起辅助作用的情报系统组成.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必需能增强进攻和防卫部队所固有的威慑能力,必需能为各级指挥官提供准确、实时和可靠的信息,并提供处理、显示和评价数据的工具。此外,还必需为指挥官提供向己方部队和武器系统发送命令和决策的能力…… 当然,在更遥远的1958年,美国就研制成功了半自动化的“赛其”指挥系统,然后许多国家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事这项研究。《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给这个指挥系统所下的定义是:指在司令部工作中建立和应用电子计算机及与之相配合的高效率技术设备的过程,目的在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准备和指挥效能…… 这种系统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功绩斐然.1991年令整个美国自豪的海湾战争和1983年令整个世界悲哀的苏联击落韩国民航客机,都充分显示了这个系统的重要和优越。 人类总是不断地在用自己发明的东西对付自己,这是外星人也难企及的大聪明。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阿布索伦还是‘邦克山’号导弹巡洋舰上一个年轻中校的时候,他对C31的认识就颇具将军气魄了; “三位一体的战略进攻力量中,一个有足够抗毁性的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本身和洲际导弹、舰载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一样,都是国家威慑力量的一部分.在这方面,美国同样应该走在世界最前列!” 二十一世纪初,刚刚做了将军的阿布索伦则进一步强调了对C3I的认识,他认为这个系统总的功能结构,无非是由信息处理和决策两大支柱构成,而指挥员的最终决策永远是这个系统中的主导因素. 所以他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一旦面对着它提供的情报,就必须做出百分之百的正确判断和切实可行的最终决策。 事实正在不断印证着他的这种能力。 第一航母大队C3I指挥中心的灯光永远亮着.这里,岁月的每分每秒都是由各种精密仪器和精明人员组成的网络伴陪着度过。有时走进来,阿布索伦会产生这样的幻觉:许多仪器指示灯都在眨着多姿多彩但又疲惫不堪的眼睛向他发问,仿佛实在不明白将它们安排在这儿一年到头在忙些什么。他真想大声告诉它们:亲爱的,你们关系到整个舰队的生死存亡呢! 中心的负责人是迈克尔上校,一位学识渊博的计算机专家。他年长阿布索伦几岁,但在司令官面前总是那么毕恭毕敬。当年他从哈佛大学被聘来主持这里的工作时,阿布索伦已经是太平洋第七舰队总司令部自动化指挥中心的总负责人,管辖着五个航母大队的C31,实际经验显然比他丰富得多。他比阿布索轮少将早进门二十分钟,司令部值班少校得到的情报分析就是由他提供的。 “我已经通过计算机网络查找到了那艘遇难船舶的有关情况,不幸得很,司令官先生,它是一艘美国邮船,我想‘凯斯特勒’号这个名字你大概不陌生吧。”迈克尔递给阿布索伦一份复杂的计算数据。 何止是不陌生。“凯斯特勒”号邮船像“海王”号航空母舰一样在全球享有盛誉,这已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事实。半年前,凯斯特勒议员和儿子劳埃德乘“凯斯特勒”号来夏威夷享受美丽的海滩风光,在民用码头逗留了一个礼拜,之前,太平洋第七舰队总司令部接到到五角大楼的命令,被要求保证“凯斯特勒”号及凯斯特勒议员的安全。舰队总司令亨特中将把这个使命交给了第一航母大队。 期间,阿布索伦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使命并成为了“凯斯特勒”号的座上宾。他多次陪老少凯斯特勒先生游览观光,并邀请他们来海军基地做客,在“海王”号上参观留连,交往颇为愉快。 凯斯特勒是老资格的国会议员了,他的政绩在美国公众中褒贬不一,但至少在美国海军中声誉不低。2000年,在国会讨论是否需要继续削减国防开支、缩小军队规模时,凯斯特勒议员提出了一个很有影响但颇有争议的理论;保持现役部队的人数、增加军费开支,并进一步加强美国海军的力量。 “因为,”他在发言中强调指出:“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每年都在大量减少军费开支、缩小现役部队,去年,也就是1999年,军费开支已经降至五十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现役部队的总人数减到了不足135万。我认为,要想保住美国第一军事强国的地位,这已是最低下限。我提醒大家不要忘了,苏联解体后,只是在短时间内减弱了与我们的军事对抗,而现在,俄罗斯已经恢复并超越了前苏联的军事水平,足以对我们构成强大的威胁;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更不容我们忽视,目前他们拥有世界一流的军事专家、军事装备和军队,他们虽然声称并且确实做到了反对战争、不当军事霸主,但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不会因世界事务的分歧与美国形成军事对抗…… 我所说的加强军费开支,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将国民所纳的税用于空洞的军事演习,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部队的高科技研究和军人素质,使他们完全适应高技术下的未来战争,保持世界最优秀部队的荣誉…… 美国是一个海洋国家,而且不论何时我们都是一个大陆岛国,我相信在座的不会反对这种以往的说法,那就是美国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诲上。事实证明,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历史传统,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所进行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绝大部分发生在海外,这就自然形成了海军在未来战争中更加重要的地位。 我们必须使我们的海军永远控制海洋,这样,我们才能在战争或冲突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要加强海军的建设,包括拥有最强大的航空母舰编队和最尖端的高科技武器和进攻、防御系统…… 在这里,我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根据近年中国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和海军力量的增强,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有足够的国力和能力与美国海军进行势均力敌的对抗了……” 阿布索伦刚拿到手里的材料证明,老凯斯特勒的话可谓不幸而言中了。而更不幸的是,十年前他不会想到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的对抗是从他的儿子和他的邮船下手的。
。 阿布索伦同样很喜欢劳埃德.这位富足青年的学识和风度令他看到了美国的希望。然而,现在“凯斯特勒”号惨遭中国潜艇攻击沉投,劳埃德生存的可能性已是零.阿布索伦联想到了那些牺牲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中的美国官兵,眼里燃起战争的硝烟。 透过硝烟这双眼睛看到几分钟前分析出来的电子卫星最新侦察结果是:南太平洋西经129’、南纬11附近海域,那艘轮船正朝向复活节岛行驶,无异常表现,那艘潜艇的回波无明显移动迹象,但客轮沉没后的这段短时间内,回波有明显的减弱现象。 “它跑不掉的!”阿布索伦冷笑着说。 “我想,—司令官先生,”迈克尔指指阿布索伦手中一张带有图像的资料,“也许我的这种提醒是投必要的,你看,离出事地点三千零五十海里处,有三艘正在航行的军舰。当然……” “当然你我都知道,这是‘新郑和’号它的航母编队,最近它们可是整个世界的报纸都肯出重要版面的新闻角色。哦,不,等等……嗅,上帝,‘海龙’号潜艇正是这个编队的成员……” “可各种迹象已经表明,‘新郑和’编队的确像新闻报道的那样,是在对三个国家进行友好访问,现在他们要去的最后一个港口是秘鲁的卡亚俄,走南太平洋航线很正常,它们并没有偏离航线,而且距那个潜艇回波三千多海里呢。” “我在这里能指挥印度洋里的军舰向谁发射导弹,尽管隔了大半个地球!”阿布索伦看看手表,2时零5分,“少校,5分钟之内你必须与亨特中将取得联系,半小时以后我到总司令部向他作详细汇报.另外通知各舰值班室,做好启航准备。” “你知道,长官,亨特中将昨晚差一刻零点才从华盛顿返回,也许他需要休息。”少校小心翼翼地提醒阿布索伦。 “我担保他现在最需要的是最新的确切情报。” “遵命,长官,我马上与他联系。” 值班少校转身走出指挥中心办公室。从少将的表情上,他完全明白局势的严重性了。这之前,他还以为一切仍旧是那个“上帝之约”在开玩笑呢。 少将的第六感觉在说:“现在‘上帝之约’要证明这些年来它不是在开玩笑了。”他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对迈克尔说,“上校,我想从现在起,你再也不会那么反感‘上帝之约’了吧。” “那是个天大的恶作剧,司令官先生,我不会改变这个观点的。” 迈克尔上校还是这么回答令阿布索伦多少有些吃惊。想到大多书生气十足的科学家都具备偏执狂,他耸了耸肩,直为军队生活没能使迈克尔变得更聪明些感到遗憾。 “陪我去信息处理室吧,迈克尔先生,我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查阅10月份‘海龙’号突然失踪和近期中国海军的活动情况,还有‘新郑和’号编队出访以来的所有监视资料,然后去向亨特中将作详尽的汇报。当然,我还要说服他相信‘上帝之约’不是恶作剧。” 这次,是迈克尔上校耸了耸肩。 可以说,除了阿布索伦·阿克顿少将,所有知情者都持有与迈克尔上校同样的观点:“上帝之约”无非是一个电脑病毒制造的恶作剧,只不过这个恶作剧的发明者十分高明、神秘莫测罢了。 “上帝之约”的第一次出现,是2000年1月1日零点1分1秒,二十一世纪起始之瞬。 是阿布索伦第一个发现它的。当时,身为上校的他还是太平洋第七舰队总司令部自动化指挥中心负责人。像地球上许许多多的人一样,为了醒着跨进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他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不同的是,他大睁的眼睛凝视着C3I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屏幕,从二十世纪的最后一秒走进二十一世纪的第一秒. 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天,夏威夷美丽的街道上四处可见轻松快乐的海军官兵,伴着喷吐泡沫的香槟和溢漫芬芳的鲜花,不知多少更美丽的姑娘把世纪末的爱情献给了远离故乡的军人,蓝天蓝海都笑得明媚。 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部c3I指挥中心值班人员却无权享受这一切.本来,阿布索伦是有资格陪着妻子和刚从华盛顿赶回来的女儿在金色沙滩上快活一天的,女儿回来之前在电话上就是这样要求他的:“爸爸,这一天太重要了,你不认为它关系到我们整个二十一世纪的平安吉祥吗?’阿布索伦是这样认为的,他一向认为跟温柔的妻子和漂亮的女儿共度时光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然而,他最终还是一丝不苟地呆在军人应该呆的位置上,虽说那儿没有灿烂的阳光和悦耳的笑声。 实际上,指挥中心的气氛比平日要轻松得多,大概没有谁会认为在新世纪的开端就发动什么战争或惹事生非.信息处理室里,甚至有几个小伙子还大了胆,当着长官的面谈起了昨晚与情人相会的情景,绘声绘色的描述令阿布索伦也觉得这个世界和平太美好。 巨大的显示屏幕上,不断地出现网络送来的信息。这个网络是海军部专用的,绝密,运用了世界上最尖端的仪器和最先进的电子技术,谁要想钻进来破坏它的正常运行或窃取点什么,那比到太空去寻找外星人还难。 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信息,魔鬼也在度假。但阿布索伦还是死盯着屏幕,他要记下这个世纪第一分钟的信息.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他不止一次地想,这对他的军人生涯来说也许是量重要的一分钟了。 这一分钟发生了什么呢? 计算机屏幕上的电子时间刚刚跳过2000:00;00这些数字,也就是说,二十世纪刚剐结束最后一秒开始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秒,整个显示屏就突然被一片柔和的蓝色占据了,像一片纯厚的热带海洋。所有的数据统统溶化了似的不知踪影.随之而来的是悦耳的音乐在房间里蔓延,清亮凝重,似乎伸手就能抓住几个沉甸甸的音符。谁都听得出,这是教堂圣曲《上帝颂》。伴着绵绵乐句,屏幕的蓝色深处缓缓推出了一幅三维立体画.这幅画的内容阿布索伦更不陌生:十字架上正在受难的耶稣基督。画面是那么的逼真,仿佛就要走出屏幕来亲吻每一个有幸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人。是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双臂在用力地颤抖着,每一条透明的青筋都绷得紧紧,像是要挣脱几千年的束缚来拥抱他所创造的一切;他的嘴巴不停地蠕动,是要告诫人类些什么?当他和十字架终于在蓝色的屏幕中央立定时,一串串英文字母便鱼贯由他嘴巴里吐出。英文是古老的罗马字体,给人的感觉它们就生活在基督的同时代.字母们优美地旋转着,旋转着,最后三五成群集合起来,在十字架下站成了几排血色的句子.句子有着立体的背影,是黑色的,犹如死亡的阴影在闪闪烁烁。这时,耶稣基督和他的十字架风化般地解体了,完全破碎但迅速凝聚成了一行竖立的英文字母.这行字母是金色的,格外触目,不用仔细去看,就会发现字母的笔划全是由一个个极小极小的骷髅连接而成,每一双跟洞里都在喷出一股股灼人的火,遥人视线。于是,巨大的计算机显示屏上,蓝色的衬托下,人们读出了这些血铸一般的话: 上 帝 之 约 2010年你们将与中国海军血战南太平洋它给你们的启示是:这应该是人类的最后一场战争 我创造了万物,但从来没有创造过战争。不要向我祈祷 一种排山倒海的力量压进阿布索伦的心室,他的双眼不知怎么就闭死了,极度的震撼中他没有了呼吸,脑海一片如雪的洁白。 这是死亡。是意识的死亡。他的目光重返人世时,计算机显示屏上那些再现的数据跳跃着,欢快如初,刚刚结束了一次短暂而又意义的旅行似的,根本没有丢失什么。 阿布索伦缓缓起立,一扭头,身后十几个值班人员个个伸长着脖子,视线还牢牢地吸在屏幕上,架式真像耶稣脚下的那些古罗马字母。 “你们……看到了什么?”阿布索伦问。 “上帝之约!”异口同声。 “记住,你们什么也没看见,这是我的命令!” “你是说,长官……” “我说这是我的命令,你们什么也没看见!还要我再重复一启遍吗?” “是,长官,我们什么也没看见!”是他们在重复。 然而,阿布索伦相信,这一瞬间,所有在场的人都会倏然记起1994年那次八名海军上将参加的模拟战争。战争的结果是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败于中国海军,时间是2010年。看来,现在上帝提前十年来为这次战争约会了。 一年后,2001年1月1日零时零分零1秒,耶稣基督又背负十字架,在教堂音乐优美的旋律中,从一片凝重的海蓝色中走出,古罗马体的英文字母还是以那种形式组成了“上帝之约”和那些话…… 一年后,2002年零时1月1日零时零分零1秒 一年后,2003年…… 一年后…… 整整十年,一次次地更换信息处理设备,新了又新的计算机屏幕却始终无法拒绝上帝背负着十字架来访,无法拒绝“上帝之约”。耶稣基督和那些古罗马英文字母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第七舰队第一航母大队的常客·、 阿布索伦与上帝和“上帝之约”成了老友。 红色舰队第二章 死亡创造者 第一节 2010年12月2日凌晨1时25分,“玛丽娅娜”号远洋轮距“凯斯特勒”号仅五十海里。半小时前,在“凯斯特勒”号的雷达荧光屏上,它被劳埃德·凯斯特勒当做了一艘替普通通的商船。 这次劳埃德只说对了一半。“玛丽娅娜”的另一半功能令整个航海界胆战心惊.这艘极现代化的远洋船,从事着最古老的犯罪职业。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特拉维斯船长已使它成为当今海洋上最成功的海盗船。 一个月前,“凯斯特勒”号在纽约港启航不久,“玛丽娅娜”号就忠实地尾随着它了。用特拉维斯的话来说,这次他要做一件大事业,让全世界着实热闹一番。 四天前,“凯斯德勒’号仍然停泊在塔希提岸边码头,尽兴享受着这座著名岛屿上的最后一天美妙时光,“玛丽娅娜’号却很辛苦地离开了那里.朝着巴拿马航行了四天后,特拉维斯突然下令转舵一百八十度,迎着心情愉快的“凯斯特勒’号驶来。
按照特拉维斯的精确计算,他的船将于12月2日凌晨2时与“凯斯特勒”号相遇。 一切如"上帝所料”。 “凯斯德勒”号潇潇洒洒地出现在“玛丽娅娜”雷达扫描线上的时候,特拉维斯笑了:“嗅,上帝真聪明!”特拉维斯可不是个肯轻易相信上帝的人。 十年前,也就是上个世纪的最后一个年头,特拉维斯还在珍珠港服役,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名小水兵。他在夏威夷温暖的海水里泡了三年,学会一身航海技术,结交了十几个当地姑娘.但在“突击者”号航空母舰的三千余名官兵中,他普通得像一滴海水.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第一个月,他突然名声大噪,并因面成为一个在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过程其实很简单:他在夏威夷的女友中有一位名叫玛丽娅娜的混血姑娘,因是个绝色美人而令他结交的格外深了些.一次周末郊游时,亲热过后她郑重告知,她已经怀孕两个月了,他是这个孩子唯一的父亲并有义务同她结婚.他愕然于自己的这个创造井埋怨她的避孕措施太不可靠,难道二十一世纪她还在用中世纪的方法阻挡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后来在激烈的争吵中他得知,这个聪明的女孩子根本没打算避孕,她的目的像创世纪时一样原始:让他退役后心甘情愿地带她和孩子去美国。 她这样做的后果却是,他带她游进了深海,在温馨湛蓝的海水中溺死了面带幸福微笑的她和他们的孩子。等他往岸上游着大脑渐渐清醒后,发现自己眼下最好的选择就是返回身去,游向谁也肯容纳的茫茫大海而逃避军事法庭。 他这样做了,一直游了三天三夜,在他庆幸自己的耐力且悲哀自己再也坚持不住的时候,一艘豪华游艇救起了他。一顿豪华的晚餐过后,游艇的头儿同他进行了一番简短的谈话。 “下面你要回答我几个问题。我首先希望你记住的是,每一个回答都将关系到你的生,或死。”头儿说。 “我希望我的每一句回答都与生有关。”特拉维斯早已看出了这艘游艇的不同寻常.他当然是个很关心自己死活的人。 “你为什么要参加海军?”问。 “我相信你也听说过这句老话:每个海港都有美丽的姑娘。”答。 “那么,你有妻子吗?”问。 “我刚刚杀死一位有可能成为妻子的姑娘。”答。 “如果需要的话,你还能杀死更多的姑娘或者男人吗?”问。 “我没有理由手软。”答。 “你还打算跟谁结婚吗?”问。 “五十年后再说吧,如果我能有幸活到那个时候。”答。 “你当然知道‘海盗’是怎么回事吧?”问。 “海盗是继卖淫和行医之后,人类第三个最古老的职业。”答。 “你欣赏这个古老的职业吗?”问。 “他们都是些能够杀坏蛋也能杀好人的好人。”答。 头儿终于哈哈大笑起来,拍着他的肩膀称他是好样的,并问他是否乐意跟着他从事这项好人的职业。 特拉维斯轻松一笑: “难道我还被允许有别的选择吗?” 从此,这艘名叫“死神’的海盗船上又多了一位精通业务的干将。他干得比在航空母舰上要出色得多。 一年后,在加勒比海,发生了一件震惊全球的悲剧;索马里注册的六万吨级远洋货轮“阿童尼斯”号突然失踪,三十几个船员无一幸存,从此该船不知所在,成为古老海洋里的一个新谜语。 这是特拉维斯的杰作。 特拉维斯的杰作更在后面。在几个国家联合组成的调查船队搜索方圆几百海里水面时,他早已指挥着这艘失踪的货轮斜插北上,安稳地停泊在了亚速尔群岛附近一个荒凉的岛湾里。 亚速尔群岛是一个很久远的法属殖民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它便朝着败落加速发展,以至于那个荒凉的岛湾除去盛产毒蛇,连个像样的野兽都懒得生存,特拉维斯和他的船就算是自这个岛诞生以来驻留的唯一客人了。岛湾小得可怜,三面岩石仅仅能够挡住“阿童尼斯”号的桅杆,最大的优点在于谁也想象不到它的存在。特拉维斯和他的二十四名海盗伙伴靠着船上充足的食物淡水,在这儿不声不响地生活了三个月。 在抢劫“阿童尼斯”号的同时,那艘豪华的“死神”号海盗游艇便同它的原主人一起,沉在了深不可测的海底。那个头儿待特拉维斯不薄.最信得过这位干练敏捷的漂亮小伙子厂并使他很快成为头儿之外的最高指挥。他指挥得不错,深得众弟兄的信任。 在决定抢劫“阿童尼斯”号时,特拉维斯召集起几个心腹,以充足的理由让他们相信,唯独他有能力让未来的“阿童尼斯”号成为历史上最了不起的海盗船,跟着他的人将会享受到人世间的所有快乐。所以,他和这几个弟兄几乎没费什么气力,便让那艘游艇和绑在驾驶椅上的头儿消声匿迹在了加勒比海连绵的波涛中。 在荒凉岛湾的三个月里及后来这十年的漂泊中,特拉维斯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指挥才能和创造才华。 为了追念那位放荡却很美艳的夏威夷姑娘,他将“阿童尼斯”号改名为“玛丽娅娜”号,井以此代替了他对上帝的忏悔。他教育他的部下要成为最文明的现代海盗,所以在辽阔和海洋上,从此出现了一艘温文尔雅的货轮。实际上,没有谁知道它装载什么货物,也没有谁去问过它停靠哪些港口。它有多种国籍但又从不属于哪个国家。用特拉维特的话来说: “玛丽娅娜”属于全世界,它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至少有一点可以确信:如果谁知道了这艘海盗船的装备,惊愕的嘴巴肯定能钻进条飞鱼。 这些年里,特拉维斯网罗了十几位军事高科技犯罪能手,并让他们把自己的全部才智甩在了改造这艘商船上。事实证明他这个主童实在不错。 从流线型的轮廓和船壳的颜色看,它依然是艘标准的远洋货轮,但打开那六个大大的货舱便会发现,这些硕大舶空间里,那些代替货物的家伙足可以使特拉维斯打赢一场不大不小的战争。 当然,他和伙伴们弄不到二十一世纪的最尖端武器,但现有的装备说起来也够吓人的了:二十世纪美国驱逐舰上的“鱼又”式舰舰导弹,俄罗斯巡洋舰上的100毫米舰炮,英国驱逐舰上的3联装反潜鱼雷发射装置、日本驱逐舰上的“阿斯洛直”反潜火箭,以及从手枪到机关炮的名牌常规武器,还有多种先进的导航仪器和电子干扰设施、反卫星激光装置……如果不是怕太暴露,特拉维斯会把船的主甲板按航空母舰的格式改造成战斗机飞行甲板的。 这一切大都应该归功于他手下的那帮天才,他们除了摘不下人造卫星驾驶不了宇宙飞船,什么都能干得赢。比如说为了得到“鱼叉”式舰舰导弹,特拉维斯命令一位刚加盟的前俄罗斯空军少校,从中东某个俄盟国偷走了一架俄刚刚试飞的新一代垂直/短距歼击机,并顺利地将它开到东欧某个美国的盟国,换回了他所需要东西而且让对方精心地装置在了“玛丽娅娜”号上…… 自然,要干成这些事必须花很多钱。特拉维斯最不缺少的就是钱。那些豪华的邮船及装载着贵重物品的货轮是他的流动银行,从它们那儿得到足够的钱他连支票都不用。 为了真正成为文明海盗,他对自己和部下的要求很是严格。除了偶尔动用一下常规武器,他从没用过那些大家伙。在海上拦截到猎物时,他总是用悦耳可亲的声音在甚高频无线电话上与对方联系,用商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要求。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西班牙语,那种客客气气的态度真能让对方感到他不是在索取而是付出。他的要求一般都能让对方接受,觉得只要他不伤害旅客或船员,事情都好商量。如若真有哪位不知趣的船长小瞧他,他会微笑着汇报一下“玛丽娅娜”号上的武器装备,并操纵一下自己的电子干扰设备让对方船上的雷达、卫星导航等设施暂时失控或失灵,或进而破坏掉对方船上的通讯工具,然后对方就开始商量以什么方式交货交款再不讨价还价。 自从有了“玛丽娅娜”号,特拉维斯没杀过一个人,也没摧毁过一艘船舶,每每提起这事,他深被自己的高尚所感动。 然而,美丽的“凯斯特勒”号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特拉维斯不想从它那儿索取什么。他只是要完成一份使命。这份使命的伟大之处在于无利可图却可令世界震惊。 这是一份上帝的使命。 “我只不过是想给上帝帮个小忙罢了。”他谦虚地。 上帝说:“这个世界太寂寞了,我要让它再热闹一阵子。” 于是,在这个12月2日的凌晨1时30分,与“凯斯特勒”号相距只有四十五海里的时候,一颗委屈寂寞了多年的“鱼叉”式导弹从“玛丽妊娜”号饱含激情地飞出。 一刻钟后,特拉维斯轻松地命令他的报务员:“用密码告诉上帝,现在海面已经恢复平静。” 这位“上帝”是特拉维斯最佩服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安德斯·布莱。 至于出现在“凯斯特勒”号雷达荧光屏上的那个条形阴影,劳埃德·凯斯特勒和他的雷达、卫星则完全判断错了。它不是参加军事演习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潜艇,也不是哪个国家巡航的潜艇,甚至它根本就不是什么潜艇。 没有谁知道它到底是什。但它却至关重要。 因为对它做出错误判断的,不仅仅劳埃德一个人 第二节 “上帝之约”航母特混编队郑重启航时,夏威夷岛一片阳光灿烂。 当然,与以往的出海巡航或军事演习没什么两样。军用码头上没有送行的人群,没有鲜花,没有战争年代那种令人肝肠寸断的吻别和泪水。只有海鸥的盘旋呜叫作为一种陆地的象征,久久地回蔼在战舰官兵们的眼前耳畔。 他们知道,这些善良美丽的海鸟会代替妻子情人一直陪舰艇走完近海,而当进入深海之前它们倦飞返航的时候,那种对陆地的期盼才会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 阿布索伦·阿克顿少将的感觉例外。 他迈着自信的步伐,直接从第七舰队司令总部享特中将那里来了码头。走在通往“海王”号甲板的舷梯上,倏然有种什么东西牵他回了回头,便发现那辆精美的“希拉”牌轿车依依滞留在二十几米开外。车窗紧闭着,深色的玻璃掩盖着车厢里的一切。 于是,他分外感觉到了这次行动的不同寻常,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他的心中悄悄罩了一层淡淡阴影。 他高抬起右臂向车厢里的人致意。一声抑郁的喇叭声过后,“希拉”刷地驶离了码头,很快连熟悉的身影也不留给他了。他轻摇着头轻叹口气,目光自正在下落的右腕上略过,然后这只手腕如同经过了长途跋涉来到他的眼前。 眼前是一块旧式的自动手表,银色的表体已让他的汗水浸出斑斑锈色。指针在忠实地前进着,每次的移动仿佛都在告诉着他些什么,他皱起眉头,嘟哝了一句连自己也没听懂的话,转身继续朝向甲板大步走去。只是他的左手很是在乎地拽了拽右臂的衣袖,怕让别人或者再让自己看见似的。 这块已被将军服衣袖掩遮住的手表,产自中国上海,1994年出品。是苏珊娜1998年送他的。他们正热恋中,它是那时这位美丽的中国姑娘身上唯一的纪念品。 阿布索伦从“上海”牌手表上看到的时间是:2001年12月2日11时整。 半小时前,他与正在家为他准备午餐的妻子通了个电话。得知他要带舰队去南太平洋进行“军事演习”,电话可视屏上苏珊娜的神情顿时黯然。他自作聪明地解释说这是一次常规巡航演习,不是去赴“上帝之约”。 苏珊娜对着屏幕上的他笑笑,笑得好看,但冷漠:“亲爱的,上帝可是从来不照顾那些喜欢战争的人……” “我很快就会回来的……你知道,自从上个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还没有任何一艘航空母舰沉掉呢。” “……” “亲爱的,我在等你祝福的话呢。或许,你要等到为我送行时再说?” “……这是唯一一次我不能去为你送行的出航。”顿了顿,苏琚娜突然提高了声音,“亲爱的,你知道我在想什么?我想起了我还有个中国名字,叫做李丽华。” 今天早些时候缠绵在阿布索伦的怀抱时,她还发誓做个美国将军的好妻子呢。此刻,丈夫尽量让自己笑出点轻松。 “再见,李丽华女士,如果遇上了中国军舰,我会代你向他们问好的。” “是用导弹,还是鱼雷?” “放心吧,亲爱的……你看,这真是个出海的好天气。” “可未必是个出海的好日子。” 阿布索伦心头一寒,再无话说
李丽华女士毕竟还是开车来码头为他送行,这是一个美国将军的好妻子至少应该做的。他欣慰。 12时整,阿布索伦少将站在旗舰“海王”号上庄严宣布: “‘上帝之约’行动开始,各舰启航!” 阿布索伦如愿以偿。 凌晨2时30分,阿布索伦在太平洋第七舰队司令亨特中将的办公桌上摆下了足够的信息资料以期证明;击沉美国邮船“凯斯特勒”号的是一艘中国海军潜艇。这艘名叫“海龙”号的核动力潜艇恰恰是10月以来第一航母大队受命监视的重点目标。 10月,五角大楼获知中国海军在中国南海有一次规模宏大的军事演习,要求海军部进行全面监视,并将详尽的文字、图象资料分析报告整理出来。海军部将此任务下达给了太平洋第七舰队,并指令菲律宾美空军基地协同行动。第七舰队司令亨特中将要求第一航母舰队的C3I指挥中心全面负责此事。阿布索伦少将和他的C3I系统是亨特中将最信赖的。事实证明他们干得很出色。 在这次长达一个月的军事演习中,菲律宾美军基地每天派出两架无人驾驶电子侦察机在南海上空盘旋,持续拍摄下了包括两艘航母参加的这次中国海军演习。然后,阿布索伦根据这些资料综合C3I获取到的卫星资料进行准确的分析估算,及时由亨特将军汇报给海军部和五角大楼,包括这次演习的舰只数量、编队、所要达到的军事目的等等。 阿布索伦是管理C3I的专家,又是海军舰艇行家,在中国海军演习的最初一个星期里,他所获得和分析出来的情报,已经使得五角大楼、海军部颇为满意。后来的进一步分析和估算,都没有再能超出阿布索伦最初的结论。 军事演习以两艘航母为核心组成了“双航母战斗群”,配有十艘军舰,其中四艘导弹巡洋舰、两艘导弹反潜驱逐舰,两艘护卫舰和两艘核潜艇。从活动范围和演习形式上看不出明显实际军事动机,应属常规性的训练或展示实力性质的巡航,不会对任何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 作为拥有十四个航母编队的美国海军,确实没必要对中国的一次近海常规性军事演习大惊小怪。 然而,在演习结束的前一天,阿布索伦面对着一份无人电子侦察机送来的图像,几乎要否定掉自己的所有判断:午夜时分,参加军事演习的两艘核潜艇之一的“海龙”号突然失踪了。紧接着,有能力在深夜从海下一万五千米获取图像资料的全天候雷达成相侦察卫星,竟也对这艘潜艇的消失毫无反应。仿佛它从来都投有在海里出现过。 这不正常。 这个不正常的消息立时引起了海军总部和五角大楼国家指挥中心的重视。以往和现在所有的数据、资料都在证明着这样一个事实:拥有下潜能力一万五千米以下的潜艇目前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俄罗斯;而在任何情况下都有隐蔽能力不让最新型美式海洋侦察卫星发现的舰艇,目前任何国家不存在。 这个事实使阿布索伦得到了这样一道指令:必须找到失踪的潜艇,除非他能拿出足够的证据说明那个钢铸铁浇一万八千吨位的大家伙已经被南中国海海水融化了。 遗憾的是海水无法融化潜艇,否则世界上早已没有了现代战争, 进入11月后,阿布索伦在他的C3I指挥中心耗去了大量时间,从各种信息网络中搜索潜艇的蛛丝马迹。直到今天凌晨“凯斯特勒”号遭袭击覆没之前,他一无所获。从阿布索伦的感情来说,拿一艘世界最豪华邮船和凯斯特勒议员儿子的生命换取那个可恶的潜艇回波,代价实在太昂贵了。 “如果你拿不出更充分的材料说明这个回波就是失踪的‘海龙’号,我认为还不如相信‘凯斯特勒’号是被飞碟击沉得好呢。” 从阿布索伦提供的材料上移开目光后,亨特中将是这样说的。 阿布索伦坚定地摇头:“‘凯斯特勒’号有非凡的防卫能力,它的甲板除非巡航导弹可以钻进去,而且凯斯特勒议员先生总不至于放个定时炸弹让自己的儿子和船一起沉到海底吧。” “自从上个世纪有了精密的侦察设备,海洋已经跟人类开过不少次玩笑了。阿布索伦,你大概不会忘记五年前大西洋舰队的那次行动吧,它可是让美国海军丢尽了面子。” 阿布索伦当然记得那件事情。当时,美国大西洋舰队组成的航母特混舰队与英国海军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在亚速尔群岛附近海域,美国最先进的舰载电子侦察设备突然发现就在演习圈中央深水下,有一明显的潜艇回波,而此时参加演习的两国四艘潜艇正大大方方地航行在水面上。这个发现使所有官兵大惊失色。 美国五角大楼迅速得到了这个情报并及时与英国海军部达成共识:如果那艘带有明显挑畔行为的潜艇不听从警告的话,可以作为一个极大的威胁而进行自卫予以清除。 于是,这场联合演习成了一场与那艘潜艇的周旋战斗。英美的潜艇搜索到了深水万米以下,回波依旧却不见那艘潜艇的身影。 ……所有警告方法用尽而且着实无法摆脱掉这个回波的情况下,美国航母怒气冲冲地投下了威力强大、命中率极佳的反潜导弹。 平静的海面顿时浊浪翻滚,水柱钻天。等大海和人们都冷静下来再看,潜艇回波依然潇潇洒洒地伫立在雷达的屏幕上,闪闪烁烁地戏弄着满面惊讶的“海上之王”们。 最后,一小队潜水员将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地潜至水下……他们传来的通话及后来浮上甲板后提供的所有信息是:什么都没发现。潜水员们记功一次,演习继续进行。美国一家对军事很关心的大报刊登了一则评论员文章称: “面对什么也没有,人类最强大的武器也显得无可奈何。我们这个世界麻烦已经够多了,何必还要无中生有呢?” “我从来不想无中生有,亨特将军,”阿布索伦轻皱着眉头,“你总不能让我去想是那艘离‘凯斯特勒’号四十海里的‘玛丽妊娜’号商船击沉了它吧。哦,如果商船都装备上了导弹,那世界可真是到了末日。” 亨特中将沉吟着踱步,他思考的问题自然要比阿布索伦少将更深更全面。何况几小时前刚从华盛顿返回,他的大脑里装着最高决策机构的最新战略意图。 “当然,如果把这件事与‘新郑和’号航母编队的行动联系起来看,也许你的根据就有些道理了。”他说。 “这正是我要提醒你格外注意的,中将,你比我更清楚,虽说它们离现场足足三干多海里,可指挥一艘自己编队的潜艇去干点什么事是很轻松的……” 亨特中将拧立在墙壁上镶嵌着的巨大电子军事海图前,久久不语。 南太平洋通往秘鲁的航线上,一红两绿电子小灯正快活地迎着他的目光闪烁。这是“新郑和”号和它的编队在前进。浓缩了的南太乎洋上,还闪动着许多五颜六色的灯,这是商船或捕鱼船的显示,亨特中将从来对它们不屑一顾。 亨特中将的心思与目光是相悖的。所以当阿布索伦一语道破时,他的感情马上向这位得力助手的逻辑靠近了一大步。阿布索伦脱口说出的话是: “亨特中将,你正在回忆十五年前那次具有国际影响的模拟战争演习吧。如果电子计算机提供的时间是对的,那么,我想它的计算结果肯定弄错了,美国海军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败在中国海军手下。你说呢?” 亨特中将什么都没说。是的,他的思绪已经回到了上个世纪,94年春末,在美国罗得岛纽波特晦军军事学院,他参加了那次争议不大却颇有影响的模拟战争演习。在场的八名美国海军上将、四十几名上校和二十几个政策分析家中,他是上校之一,并以其博学和高见令他人注目。 当然,十五年的光阴不算太久,却已是两个世纪之隔。在外界人们对这次模拟战争渐渐淡漠甚至已经完全忘掉的时候,前亨特上校眼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那个令在场人震惊的结局:在南中国海,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两艘航母组成的特混编队被中国海岸发射的具有人工智能的精密制导巡航导弹打得散了形,而他们的反卫星武器和神秘莫测的电子干扰技术使得美国军舰的自动化指挥系统整个失灵……一艘航母两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壮烈牺牲沉海,而谁也不知道中国方面到底损失了什么。或者说,他们什么都没损失,包括世界舆论…… 毫无疑问,这只是一场与2010年有关的模拟战争,而现在恰恰到了2010年,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几乎人类的全部创造都是靠着想象和模拟去逐步实现的,没有它们人类还不至于走到今天。战争就是人类的一大创造。 但有一点亨特中将可以肯定:2010年的最后一个月里,美国海军是不会同中国海军在中国沿岸发生冲突或战争的。就是在他刚刚参加完的华盛顿高级军事会议上,也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说明五角大楼的首脑们短时间内会派太平洋第七舰队或任何其他舰队到中国近海去游弋。 这次国防部长亲自出席、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主持的会议,云集了美国各军种中将以上的高级将领,可以说是规模极为罕见。 亨特中将不难明白,这次会议的重点是2011年的事情,似乎谁都忘了2010年还有三十天才过去,或者是因为今年全球范围内没有什么大的冲突和事件而平庸得不值再提。 他还敏感地注意到,1994年领导那次针对中国海军模拟战争演习的国防部长先生,似乎从来不知道它的最后结果和2010年这个时间,而大谈来年美国军队在世界范围内要起的作用。 至于涉及海军方面的打算,亨特中将没听出有多少新鲜东西,基本上还保持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军部以白皮书形式提出的“从海上”的战略构想,而实际上这十几年来,美国海军基本上已使构想变成了行动:主要作战已转变为对付第三世界海军;主要作战空间由深海转变为沿海地区;主要作战目标由夺取制海权转变为夺取陆岸控制权;主要作战样式由海军作战转变为海、空、地一体作战,并突出了三种作战样式,即远征作战,联合作战和合同作战。 当然,这诸多转变和样式都是在没有真正的战争情况下完成的,有些将领感到遗憾,只有战争,哪怕是具有规模的局部战争,也可以从实践上印证这些构想的合理正确。 “现在是高度文明的二十一世纪了,谁要想为了印证一种东西而去发动战争,那可是太愚蠢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说,“事实上,近年来我们的各项部署有效地制止了中东和中非几次地区冲突的升级,比打赢几场战争更有说服力。” 而会议对亚洲地区事务和中国的军事发展等方面没有过多评价。似乎,从国防部长到联席会议主席,都不愿意过多地涉及。 与过去一样,没有谁问美国海军各舰队每年都在世界多个海域游弋巡航,在许多国家的近海展示着自己雄厚的军事技术和力量,为什么中国海域很少靠近,仅有的行动就是派几艘军舰去拜访人家;当然,也不会有谁去回答这个问题。 亨特中将的思考也许能代表许多同行的想法:中国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经历了跨世纪前后二十几年的革新发展,其政治、经济面貌和国家整体实力,已如大海的浩翰一般不容否认;而且大脑一向聪明的中国人在科技领域的开拓,成就斐然,军事技术力量就美国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已是一个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谁敢保证中国军队没有秘密武器抵御未来发生的战争呢? 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就足以证明一个国家的强大: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末,多少中国人渴望得到一张美国绿卡;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有多少持美国绿卡的中国人回归祖国,到最适应自己生存的环境中发挥才智和能力。 亨特中将不是个亲华派,也不像阿布索伦少将那样拥有一个美丽温柔的中国妻子;阿布索伦在“凯斯特勒”号事件上的态度令亨特看到了美国海军将领至少要具备的忠诚:为美国利益拥有海洋的绝对权威。与这个信仰相比,妻子只能是一滴海水罢了,不管这滴海水多么美丽。 享特中将也不是个好战派。事实上,自从上个世纪这位越战入伍的小兵在湄公河上吃过一颗枪子后,就再也没对战争产生过感情。他官至中将威风八面,统辖着一个赫赫有名的海军舰队,但他承认自己只因为是军人才必须履行军人的义务,如同一个屠夫因为职业需要才必须去杀戮牲畜。 凌晨3时整。亨特、阿布索伦和几个高级参谋来到第七舰队C3I系统指挥中心。 进门之前,亨特中将满脑子里旋转的一个问题是:如果那个阿布索伦认为的潜艇回波还在,他是否就可以接受少将的观点,向海军部申请派第一航母大队去该海域“例行巡航”或“常规演习”?而阿布索伦少将则抱定着一个信念:去严惩那艘“海龙”号潜艇,是历史赋予他的使命,跟中国海军舰队较量一番,是上帝的安排。 的确,上帝真的在成全阿布索伦的虔诚和执著了。 在C3I系统指挥中心,亨特中将看到的是这样一副景象:所有信息处理器的大小屏幕上,此刻都在不约而同地显?/p
还有吧?
发完呀
好帮,真有人找到啦!!!!!!
感谢地狱冥王
很无聊的,水平很次,出版社竟然中中国农业出版社
不管怎么说,是个好的开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