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境候鸟在贵州遭大规模杀戮 已形成地下产业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5:07:28
过境候鸟在贵州遭大规模杀戮 已形成地下产业链


2012年10月30日  来源:贵阳晚报 





农贸市场内鸟贩兜售的野生死鸟(网友提供)


志愿者从捕鸟人手上解救的猴面鹰(网友提供)

  黔东南州黎平县有群不法捕鸟人——
  候鸟过境 遭遇杀戮网
  当地悄然形成捕鸟、杀鸟、售鸟的地下产业链;禁猎之路仍漫长
  黔东南州黎平县,在洲际候鸟南迁的世界地图上,处于云贵高原进口的“飞行要道”之一。候鸟,在这里被称作“爬山鸟”,它们每年都要从此过境,飞往贵州威宁等温暖湿润的高原腹地过冬。然而,一张张“杀戮网”却拦住了它们的去路……
[url=http://adsame.chinanews.com/c?z=chinanews&la=0&si=1&cg=3&c=30&ci=401&or=161&l=508&bg=508&b=546&u=http://as.kejet.net/afaclick?u/MDE3MDU1NjUyQUU3MkIy/o/MzI2MEY0MTE2REU4MTEy/m/NENBNUM0QTI5ODRDNUZG?http://www.cib.com.cn/netbank/cn/index.html]
[/url]

[/td]

  连日来,记者在黎平县城走访发现,大量野生鸟类在市场被贩卖。当地人说,吃“野味”在黎平并不稀奇,无论是捕鸟、杀鸟、售鸟,一系列的产业链近年悄然形成。
  “鸟贩”菜场兜售幼鸟
  10月29日上午8时,黎平县下着小雨,市中心平街路附近的农贸市场里,商贩李秀菊(化名)坐在路边台阶上,不时向路人叫卖。她面前的两个箩筐里,一些被扒光羽毛的小鸟已断气,李秀菊不时挥手驱赶苍蝇。她说,这种鸟5元钱一只,买得多可以便宜点。
  李秀菊自称是该县中潮镇人,丈夫捕鸟已有十余年。农闲时,她每天乘坐第一躺班车赶来县城,卖完昨日捕来的百余只野鸟后就回家。“以前我们也卖活鸟,但好多人嫌宰杀麻烦,要商贩杀好了再卖。”她特意翻动死鸟演示其并没有开肠破肚,“杀鸟时都是活体拔毛,鸟儿自然会断气。”
  此时,和李秀菊一起来卖鸟的乡邻凑过来询问要不要活的“大鸟”。听记者想买,他拉开身后的麻布口袋,3只鸟立即动起来,其中两只嘴长而尖,腿部和嘴都有血迹。
  菜场附近的店主称,像李秀菊这样的鸟贩还有不少,其中一些青年男子并非本地人,他们手头的鸟更多,都是去该县各村落收购得来,但商贩们自己也不知道卖的鸟到底叫什么名。
  餐馆里“野味”十足
  随后,记者走访了黎平县的部分餐馆。
  在该县五开南路,不少餐馆打出“野味”招牌,记者走进的其中一家。其菜单上近40种野生鸡、蛇、青蛙等菜品,价格一栏全为面议,记者询问是否有野生鸟类,老板热情地说,现在只有“山雀”,煲汤的滋补功效明显,售价为98元每斤。老板表示,9月份时,野生鸟类最多,其中“大鸟”就有好几种。
  在紧邻的另一家餐馆,厨师见记者拎着野生鸟进来,仔细看了看说,其中两只嘴长的是鸬鹚幼鸟,另一只则为野生斑鸠,“加工的话,做成汤收100元,做菜120元。”不过,厨师很快推销自家的原料。“我们家的野鸟也不少,你可以试试。”他说。
  10月29日中午,记者来到城郊八舟山风景区将3只幼鸟放生。
  “杀戮网”藏深山
  记者通过走访得知,候鸟南迁和秋收的自然规律叠加,使黎平不少山区农户成为“职业猎人”。大多居住在离县城较近的城关镇、中潮镇等地,只要有人“下单”,依鸟的种类区分,他们便能捕到“交货”。
  中潮镇的平坝村距离县城21公里,海拔600余米左右,农田被低矮的小山环抱。村民郭永贵(化名)指着远方茂密的树林说,寨子里用来捕鸟的网就在山坡上,除非下网人带路,其他人不可能找到。
  通过郭永贵介绍,记者见到了寨子里20余岁的猎人“小郭强”。这个曾在广东打工的年轻人得知广东人喜好吃野味,从去年起,他返家后便在深山里扎起网兜,开始“职业”捕鸟。“一只鸟1元钱批发价,熟客可打8折,一周能捕到2000余只各类鸟。”他说,运气好时“周薪”可达3000元,全部卖给广东老板。
  每天凌晨3点以前,和“小郭强”一样的捕鸟人会用竹竿架起2米多高的围网加上灯光或者声音对鸟类进行诱捕,一旦有鸟类进入,便会用“竹篙”将鸟敲晕装入袋中。为了加强击打准确性,捕鸟人采用类似于打棒球的形式,抛果子练习。
  “小郭强”说,进入10月后,由于迁徙期接近尾声,能捕到的候鸟不多,但像猫头鹰、猴面鹰等本地鸟常可捕到,有时两天能捕到半麻袋,收入数百元。
  禁猎之路仍漫长
  来自黎平县林业局资料显示,黎平,其丰富的水土资源带来物种的繁荣,在云贵高原缓冲地带,独特的气候和植被面积成为南迁候鸟进食补给的优良“客栈”。每年春季和秋季,途经黎平境内的候鸟种类约有40多种,数量尚难估计。此时也是非法捕猎最为猖獗的时候,其中野鸭、雁等候鸟在以往均发现被非法贩卖,而留鸟中,猫头鹰、猴面鹰等时有发现。
  黎平县森林公安局副局长穆显优介绍,自今年9月以来,森林公安民警几乎每天都要对境内重点区域进行巡逻防控,并联合工商等部门对市场酒店进行清查。当地政府也通过电视、海报、入户宣传的方式向村民普及相关的野生动物法律法规,但仍难以全面清除非法捕猎行为。“捕鸟者一般都在半山腰活动。”穆称,由于捕鸟的活动在晚10点到凌晨3点之间进行,10余名森林公安民警,要徒步翻越树木茂密的丛林,才能找到这些捕鸟人。但找到地方了,网兜已经拆除,打击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历史原因,当地宴请朋友都会特意准备一道‘野味’,人们动物保护意识淡漠是很大成因。”黎平县林业局副局长吴昌茂说,非法捕鸟除经济利益驱动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黎平村民一直都有捕鸟的风俗习惯,很多村民将捕鸟看做一种娱乐消遣活动。其二,本地很多人喜欢吃鸟,因此非法捕鸟、卖鸟有一定的市场。
  今年9月,黎平县森林公安局联合工商等部门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仅一夜之间,便在城郊城关镇、中潮镇范围查获30余个非法捕鸟点,收缴各类野生鸟200余只。(实习记者 代晓龙 本报记者 朱海)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2/10-30/4288574.shtml

过境候鸟在贵州遭大规模杀戮 已形成地下产业链


2012年10月30日  来源:贵阳晚报 





农贸市场内鸟贩兜售的野生死鸟(网友提供)


志愿者从捕鸟人手上解救的猴面鹰(网友提供)

  黔东南州黎平县有群不法捕鸟人——
  候鸟过境 遭遇杀戮网
  当地悄然形成捕鸟、杀鸟、售鸟的地下产业链;禁猎之路仍漫长
  黔东南州黎平县,在洲际候鸟南迁的世界地图上,处于云贵高原进口的“飞行要道”之一。候鸟,在这里被称作“爬山鸟”,它们每年都要从此过境,飞往贵州威宁等温暖湿润的高原腹地过冬。然而,一张张“杀戮网”却拦住了它们的去路……
[url=http://adsame.chinanews.com/c?z=chinanews&la=0&si=1&cg=3&c=30&ci=401&or=161&l=508&bg=508&b=546&u=http://as.kejet.net/afaclick?u/MDE3MDU1NjUyQUU3MkIy/o/MzI2MEY0MTE2REU4MTEy/m/NENBNUM0QTI5ODRDNUZG?http://www.cib.com.cn/netbank/cn/index.html]
[/url]

[/td]

  连日来,记者在黎平县城走访发现,大量野生鸟类在市场被贩卖。当地人说,吃“野味”在黎平并不稀奇,无论是捕鸟、杀鸟、售鸟,一系列的产业链近年悄然形成。
  “鸟贩”菜场兜售幼鸟
  10月29日上午8时,黎平县下着小雨,市中心平街路附近的农贸市场里,商贩李秀菊(化名)坐在路边台阶上,不时向路人叫卖。她面前的两个箩筐里,一些被扒光羽毛的小鸟已断气,李秀菊不时挥手驱赶苍蝇。她说,这种鸟5元钱一只,买得多可以便宜点。
  李秀菊自称是该县中潮镇人,丈夫捕鸟已有十余年。农闲时,她每天乘坐第一躺班车赶来县城,卖完昨日捕来的百余只野鸟后就回家。“以前我们也卖活鸟,但好多人嫌宰杀麻烦,要商贩杀好了再卖。”她特意翻动死鸟演示其并没有开肠破肚,“杀鸟时都是活体拔毛,鸟儿自然会断气。”
  此时,和李秀菊一起来卖鸟的乡邻凑过来询问要不要活的“大鸟”。听记者想买,他拉开身后的麻布口袋,3只鸟立即动起来,其中两只嘴长而尖,腿部和嘴都有血迹。
  菜场附近的店主称,像李秀菊这样的鸟贩还有不少,其中一些青年男子并非本地人,他们手头的鸟更多,都是去该县各村落收购得来,但商贩们自己也不知道卖的鸟到底叫什么名。
  餐馆里“野味”十足
  随后,记者走访了黎平县的部分餐馆。
  在该县五开南路,不少餐馆打出“野味”招牌,记者走进的其中一家。其菜单上近40种野生鸡、蛇、青蛙等菜品,价格一栏全为面议,记者询问是否有野生鸟类,老板热情地说,现在只有“山雀”,煲汤的滋补功效明显,售价为98元每斤。老板表示,9月份时,野生鸟类最多,其中“大鸟”就有好几种。
  在紧邻的另一家餐馆,厨师见记者拎着野生鸟进来,仔细看了看说,其中两只嘴长的是鸬鹚幼鸟,另一只则为野生斑鸠,“加工的话,做成汤收100元,做菜120元。”不过,厨师很快推销自家的原料。“我们家的野鸟也不少,你可以试试。”他说。
  10月29日中午,记者来到城郊八舟山风景区将3只幼鸟放生。
  “杀戮网”藏深山
  记者通过走访得知,候鸟南迁和秋收的自然规律叠加,使黎平不少山区农户成为“职业猎人”。大多居住在离县城较近的城关镇、中潮镇等地,只要有人“下单”,依鸟的种类区分,他们便能捕到“交货”。
  中潮镇的平坝村距离县城21公里,海拔600余米左右,农田被低矮的小山环抱。村民郭永贵(化名)指着远方茂密的树林说,寨子里用来捕鸟的网就在山坡上,除非下网人带路,其他人不可能找到。
  通过郭永贵介绍,记者见到了寨子里20余岁的猎人“小郭强”。这个曾在广东打工的年轻人得知广东人喜好吃野味,从去年起,他返家后便在深山里扎起网兜,开始“职业”捕鸟。“一只鸟1元钱批发价,熟客可打8折,一周能捕到2000余只各类鸟。”他说,运气好时“周薪”可达3000元,全部卖给广东老板。
  每天凌晨3点以前,和“小郭强”一样的捕鸟人会用竹竿架起2米多高的围网加上灯光或者声音对鸟类进行诱捕,一旦有鸟类进入,便会用“竹篙”将鸟敲晕装入袋中。为了加强击打准确性,捕鸟人采用类似于打棒球的形式,抛果子练习。
  “小郭强”说,进入10月后,由于迁徙期接近尾声,能捕到的候鸟不多,但像猫头鹰、猴面鹰等本地鸟常可捕到,有时两天能捕到半麻袋,收入数百元。
  禁猎之路仍漫长
  来自黎平县林业局资料显示,黎平,其丰富的水土资源带来物种的繁荣,在云贵高原缓冲地带,独特的气候和植被面积成为南迁候鸟进食补给的优良“客栈”。每年春季和秋季,途经黎平境内的候鸟种类约有40多种,数量尚难估计。此时也是非法捕猎最为猖獗的时候,其中野鸭、雁等候鸟在以往均发现被非法贩卖,而留鸟中,猫头鹰、猴面鹰等时有发现。
  黎平县森林公安局副局长穆显优介绍,自今年9月以来,森林公安民警几乎每天都要对境内重点区域进行巡逻防控,并联合工商等部门对市场酒店进行清查。当地政府也通过电视、海报、入户宣传的方式向村民普及相关的野生动物法律法规,但仍难以全面清除非法捕猎行为。“捕鸟者一般都在半山腰活动。”穆称,由于捕鸟的活动在晚10点到凌晨3点之间进行,10余名森林公安民警,要徒步翻越树木茂密的丛林,才能找到这些捕鸟人。但找到地方了,网兜已经拆除,打击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历史原因,当地宴请朋友都会特意准备一道‘野味’,人们动物保护意识淡漠是很大成因。”黎平县林业局副局长吴昌茂说,非法捕鸟除经济利益驱动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黎平村民一直都有捕鸟的风俗习惯,很多村民将捕鸟看做一种娱乐消遣活动。其二,本地很多人喜欢吃鸟,因此非法捕鸟、卖鸟有一定的市场。
  今年9月,黎平县森林公安局联合工商等部门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仅一夜之间,便在城郊城关镇、中潮镇范围查获30余个非法捕鸟点,收缴各类野生鸟200余只。(实习记者 代晓龙 本报记者 朱海)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2/10-30/4288574.shtml

严厉打击   应该对造成生态环境巨大灾难的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