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自飞扬 关于j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28:19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7/1209/772204.html
转帖自飞扬 关于j10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7/1209/772204.html
转帖自飞扬 关于j10
这算不算泄密了。。。


2012年秋天的寒流来得格外短暂、迅速、准确。

    也许这些年地球的气候在不断恶化, 但不得不公平地说,今年中国大势上却似乎比前几年气候稍显缓和, 至少我们这里四季又回归分明, 并没有什么特别恶劣的风雨大灾光临; 更可喜的, 这里本该干枯季节水位急降的河流目前依然清水富足, 坦然、缓慢平静的流向东海。  
    老天很公平, 当然人类的努力更宝贵。 感谢当地政府和人民的付出, 没有被money就是一切困扰, 这几年尽量保护了城市上游的森林和植被, 给子孙们留下了一片能微调局部环境的小小绿色空间。
    如果全中国都能这样, 那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将是多么的郁郁葱葱啊!  又何惧一波接一波西伯利亚寒流的猛烈侵袭?
    用人类爱护大自然的力量去抗衡大自然的暴力才是真正的和谐之道。


            主   题

   作为中国空军目前夺取战场空中优势的两大主力3代机之一, J-10公开曝光并真正形成集群战斗力已经近6年多。
   “不负众望、出乎意料、令人信服” 这12个字足以简单概括J-10在这几年里的总体表现。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号称国产第一款真正3代机——J-10正式服役安装的却是:进口的俄制的AL-31Fn 发动机。  
   在这6年里, 这款“外国心脏” 究竟真实的表现情况如何? 对中国空军战斗力的成长起着什么样的影响?  借此通过多年地面Civilian  alone观察统计,从非官方的角度稍做整理并汇总一些心得,环请全国网友们评判, 欢迎指正。


   汇总( 1 ):  俄制心脏AL-31FN“虎头、马身、骡尾”。

①  AL-31FN 发动机的最大特点:“技术成熟、成本低”。  (俄国人说的), 但它确实又是里面一款难得的好发动机。
     得益于前苏联时期战略战术研究的极强针对性、 设计基础扎实、 工业制造完备的优势,AL-31FN 的表现按当时的标准可以说有目共睹: 反应快、推力足、保障体系完善、技术提升空间留有余地等。

    对比中国空军这些年初期的使用, 确实并非浪得虚名。观察中,但凡新装备J-10的部队, 无一不是开足马力使劲飞, 记录中曾经可以持续定期飞行训练3个月不中断(2-3天/飞)。 巨大的轰鸣连续响彻每一个适合飞行的好天气, 其飞行的爆发力绝对反应当时在座飞行员那颗初驾欢快沸腾的心。
    过去空军曾经很少地面能看见的机动动作, 即使在起飞不久就酣畅淋漓的展现: 大坡度侧转,小半径盘旋爬升, 大角度拉升, 不同半径、不同速度多机同时快速加入并线编队等。
   “欢快的使劲蹦跶”是最直观的写照, 由此可见那颗西伯利亚的雄心还真是名副其实、虎虎生威!  可谓“虎头”。

②  随着飞行时间的累加和损耗, 以及标准训练大纲的拟  定, 地面监控配套设施的完善。 J-10 的飞行变得理性和规范得多, 当然,出勤率因各种战备战术计划的调整需要也变得不规范起来,  偶尔也有较长时间的趴窝或修整期。
     抛开过年以及长时间雨水季节不计, 短的在十几天很正常, 长的趴窝期一般在一个月,大概有3-4次,最长的一次将近4个月,这些趴窝期基本都在2009年末以前, 2007年似乎基本没有, 2008年较多,2009年少部分。 期间出现过坠机,迫降等重大事件。

    综合各方面的消息, 抛开人为主观失误因素,相当一部分故障出在部分原装俄制零件长时间使用后老化所致(寿命不达标,质量不佳), 部分国产替代品的融合也有待改进。  
    对于涉及发动机相关的机械问题, 一般应对的措施就是反复摸排, 花更多的时间仔细检查排故,更加频繁的更换易损耗的零配件, 加大抽排的控制力度,使用更高标准的油液,使用质量品质更高的零配替代件等。 所谓“要想马儿跑得好, 哪有不吃草, 还要吃得好”。

    在这段时间跨度、力度都相当重要的中间阶段, 除了科学理性的操控, “大量高质精心的维护投入”成为决定J-10 持久有效出勤飞行成败的关键因素。 任何偷工减料和低劣的替代品都会造成微小却隐蔽致命的隐患定期爆发、 随之繁琐复杂的排故程序多次启动, 严重影响训练和士气、信心等。
    为了尽量减少对俄方的依赖, 中国空军尽量提高自给零部件国产化率, 部分寿命到期后尽量使用本国产品, 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痛苦的磨合调整。
    地勤保障这一块做到位了,  AL-31FN 在它不太长的一期有效寿命期内依然可以得到稳健、迅猛的可靠发挥。 “天马行空” 般既跑得快,也跑得更久一些。

③  当使用时间进入到一定阶段, 除了一些核心部件外,国产零备件开始占稳主力位置后, 就会形成一种奇怪的状态,此时用面目全非形容也不为过, AL-31FN 基本演变成中华国标版。  好似驴-马杂交后产生的“骡”品种, TG尽各种可能再延长主机的使用寿命, 保证维持基本的训练不至中断, 维持机体寿命内的最大利用价值(不换发情况下)。

    此时的性能应该比之前下降部分,  从训练的强度和出勤率都可大致反应出来。 但由于这几年技术的突飞猛进, 国产件还是表现出应有的水准, 暂时可支撑中低强度的需要, 满足符合空军的达标要求。
    当然这一切得益于这些年长期反复摸排、替换、训练策略转变上积累下的丰富经验, 对比巨资进口的“俄心”, 这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

     汇总( 2 ):  J-10部队战斗力300小时黄金成型期!

    前面探讨了根据观察中推理出的AL-31FN使用状态, 现在进而推演TG空军J-10部队战斗力形成的特点。

    最重要的结论:“ 300小时黄金期 ”!
         
    由于原装AL-31FN 在有效寿命早期的表现确实优秀, 所以能够让飞行员完全了解摸熟每架飞机具体的微性能, 能够尽量彻底发挥J-10机动性优势也就集中在这一阶段。  
    抛开前期出厂试飞检验,基本练习消耗的小时数50-100h,  一期接近寿命末段的100小时,  中间的300飞行小时绝对至关重要!

    300飞行小时换算成大概就是2年的时间。 换句话说: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 如果能找到窍门努力把飞机性能、操控等完全摸熟拿捏到位, 对机载电子设备使用相当熟练, 技战术战法理解透彻, 能把自身承载能力顺利融入到飞出各种高G极限状态—— 意味着“战斗力完全生成”, 日后再辅以各种高阶经验进展, 就可以有机会迈入“ 一流选手” 行列。

    但2年内如没能做到, 日后随着飞机性能逐步减弱, 部队对高过载飞行的加大限制, 将极大制约操控能力的上升; 而此前训练留下的习惯也将很难改变, 继而战斗力水平基本定型,随后流于一般。

    举实例:
         
    中国空军J-10战斗实力一流的部队,如K-2S,  K-44S就是典型代表,  它们基本在2年内就形成从格斗到超视距的熟练掌握, 把J-10性能充分掌握, 继而制定出适合发挥其长处的战术机动和斗争策略,  从而在内部一系列对抗中连续获得佳绩。
    K-3S略晚了一点,但现在也能做到跟上。 而其余如K-1S、K-9S、 K-24S等则居于2流, 暂时还达不到第一集团水平。

    外界绝对很难想到的, 这其中还隐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就是—— 换机!
    对,……没错!  

    K-2S,  K-44S装备J-10较早, 形成战斗力也快, 进而获得高层青睐,得到再改装的优先权, 基本在2009-2010又换到更先进的J-10A。  利用之前在老J-10打下的坚实基础,换新机后部队更是如虎添翼, 重新获得可靠优秀的机动性能保证, 战斗力再上一大层, 迅速向过去空军不可想象的空中连续加油、跨昼夜,远距离转场作战飞速迈进!
    所以, 为什么K-2S,  K-44S 在这两年的内部顶级对抗中横扫一切对手, 无非不是丰富的经验加上新飞机优秀的性能爆发, 采用老练的针对性战术, 飚别人不敢做的高机动瞬间将对手拿下!

    而同期也都得到J-10A 的部队表现则远不如上述2家(基本还在拿新飞机练手), 差距可见。 而之前K-2S,  K-44S用过的老J-10转给后来的部队则也再没有出现过如此高度的战斗力表现(不敢那么拼命的飞了)。
    所以, 不是装备了新战机后就有战斗力。 如果不能在特定的时间内提升, 日后装备一旦老化, 其客观因素将部分极大制约后续发展! 这也是全世界所有“进口货”带来的现实恶果。
―――――――――――――

    汇总( 3 ):  J-10部队战斗力轨迹及应对之策

    如图示:   通过对比TG空军装备的序列以及采购合同, 基本每2-3年就是一个台阶, 而这也恰巧印证  2年/300 小时 的关键黄金期。
    2009年是道坎, 之前早就装备J-10的部队在经历2年的急速磨练后, 实力得到迅速提升, 继而在09年后又优先换装更先进的J-10A,   这也间接证实符合“普京”透露的: 2010年K-2S领衔,  2011年K-44S武林盟主这类江湖传言。
    “经验 + 装备”实则游走险恶江湖之决定性因素啊!

     K-3S 由于地处敏感高危战备边缘,对手实力强大,经过前两家实战对抗检验得出结论, 必须要装备更先进的战机才能夺取战场优势, 进而也部分换装先进的J-10A以主动压制对手。 (这一切都是非常符合常理的)
     把部分小时数损耗较多, 不再适应连续大过载机动的飞机交由二线部队磨练以发挥余热。 既优先保证前线接敌战备, 又经济实惠应付一般基础训练,培养储存后备人才.
          高明之极!

     继续解毒: 其实现阶段空军受俄制心脏困扰的弊端并不算太明显,还有几年可以容得迂回回旋的余地, 只要不和世界第一直接对抗正面爆捶, 我们还是可以按部就班的稳定快速增长。
     如何解决之后的问题, 如何解决突然爆发的高强度战备问题?  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拿出定夺方案的关键议题。

     也许某些方面俄国人是对的, 战斗机的发动机500小时就够了。  连续的高强度大过载的反复快速推拉,  任何宝贝都会保不准很快就会垮掉, 但至少的底线, 我们无论如何都要自己解决这500小时内的绝对自给自足的能力。

    解决办法1: 合理组训,科学调度。 该爆跃推拉就毫不含糊咬牙猛插, 该省点力气就平稳磨合,忍耐轻推柔送; 该趴窝修整就安心趴窝养性; 该出手时就狠下杀手!
           300小时后谁行谁先上(换新家伙), 优先保证顶级精锐部队装备先进不落伍; 二线部队先部分给予照顾激励士气, 后面劝说其忍气接受二手机完成建制, 耐心磨合。

    解决办法2: 除了核心机仿不了或不能公开仿之外, 任何边缘重要部件都要想办法暗仿、延寿, 或者拿出可靠的替代件出来, 质量和精度、纯度都要严格控制, 只许高不许低。

    解决办法3: 加大地勤维护的保障力度, 不能省的坚决不能省,能尽量多买原装件就买。 不行就把“骡马”化的工作做得扎实, 实在不行就一进来就拆原件, 换国产替代件,关键时候再换装回去。

    解决办法4: 上国产心。 对老弱病残需要心脏搭桥的强行塞国发。  首要解决国发的爆发期可靠性问题, 继而是保证飞行性能达标, 最后才是使用耐久度和经济性。

    解决办法5: (最关键) 再建造一条战斗航发生产线。

    为什么“太行” 现在依然不能双向供应?  那是因为这几年苏系/歼-11系 已经被J-10 打怕打醒了。 过去大数量的机体设备老化, 新造机性能又不稳定,功能未被合理发掘, 一遍遍的被小一号的兄弟狂踩……
    为了扭转颓势, 歼-11系开始拼命崛起,奋力反扑,加大使用频率和力度, 导致本来就不太过硬的“太行”频频吃不消, 心有余量不足。  现在兔子总算明白当年红军钢铁洪流的意义了吧!  只有展开另一条生产线才是最现实和长远打算的办法。无论如何都要拿得出足够的数让“想练、敢练、会练、什么都练”的家伙使劲蹦跶, 才能克服“300小时”的心理压迫阴影。
    没有这300 h的顾虑, 多等两年, 我们的王牌精锐尖刀就能迅速翻番。  唉……随手就可以放200的爆兵狂冲对方主基地狂虐!
     ―――――――――――――――――

      结 束 语
   
    最后个人简单总结: 6年来俄制AL-31FN的总体表现得分:

    原装俄版500h内: 80分    参照对比:F-135:        94分
    中华马版500h外: 70分              F-119:        91分
    中华骡版800h内: 65分              F-110 ( F100 ) :85分
    ( 太行:68分 )
      
      观察中要求不高, 只求咱的“战斗机航发”能像中国顶级特种部队战士一样, 每一发都能将最佳状态保持2年就行。 如果每一机都能保证多条腿走路, 反复让新的心脏血液充实身体……
   抬望眼,天马行空就不是奢望, 气吞万里如虎才显英雄本色!

   END
      感谢浏览,祝大家佳节愉快!                                                                                                    2012-9-28色色里





转自飞扬   感谢原作者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7/1209/772204.html

2012年秋天的寒流来得格外短暂、迅速、准确。

    也许这些年地球的气候在不断恶化, 但不得不公平地说,今年中国大势上却似乎比前几年气候稍显缓和, 至少我们这里四季又回归分明, 并没有什么特别恶劣的风雨大灾光临; 更可喜的, 这里本该干枯季节水位急降的河流目前依然清水富足, 坦然、缓慢平静的流向东海。  
    老天很公平, 当然人类的努力更宝贵。 感谢当地政府和人民的付出, 没有被money就是一切困扰, 这几年尽量保护了城市上游的森林和植被, 给子孙们留下了一片能微调局部环境的小小绿色空间。
    如果全中国都能这样, 那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将是多么的郁郁葱葱啊!  又何惧一波接一波西伯利亚寒流的猛烈侵袭?
    用人类爱护大自然的力量去抗衡大自然的暴力才是真正的和谐之道。


            主   题

   作为中国空军目前夺取战场空中优势的两大主力3代机之一, J-10公开曝光并真正形成集群战斗力已经近6年多。
   “不负众望、出乎意料、令人信服” 这12个字足以简单概括J-10在这几年里的总体表现。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号称国产第一款真正3代机——J-10正式服役安装的却是:进口的俄制的AL-31Fn 发动机。  
   在这6年里, 这款“外国心脏” 究竟真实的表现情况如何? 对中国空军战斗力的成长起着什么样的影响?  借此通过多年地面Civilian  alone观察统计,从非官方的角度稍做整理并汇总一些心得,环请全国网友们评判, 欢迎指正。


   汇总( 1 ):  俄制心脏AL-31FN“虎头、马身、骡尾”。

①  AL-31FN 发动机的最大特点:“技术成熟、成本低”。  (俄国人说的), 但它确实又是里面一款难得的好发动机。
     得益于前苏联时期战略战术研究的极强针对性、 设计基础扎实、 工业制造完备的优势,AL-31FN 的表现按当时的标准可以说有目共睹: 反应快、推力足、保障体系完善、技术提升空间留有余地等。

    对比中国空军这些年初期的使用, 确实并非浪得虚名。观察中,但凡新装备J-10的部队, 无一不是开足马力使劲飞, 记录中曾经可以持续定期飞行训练3个月不中断(2-3天/飞)。 巨大的轰鸣连续响彻每一个适合飞行的好天气, 其飞行的爆发力绝对反应当时在座飞行员那颗初驾欢快沸腾的心。
    过去空军曾经很少地面能看见的机动动作, 即使在起飞不久就酣畅淋漓的展现: 大坡度侧转,小半径盘旋爬升, 大角度拉升, 不同半径、不同速度多机同时快速加入并线编队等。
   “欢快的使劲蹦跶”是最直观的写照, 由此可见那颗西伯利亚的雄心还真是名副其实、虎虎生威!  可谓“虎头”。

②  随着飞行时间的累加和损耗, 以及标准训练大纲的拟  定, 地面监控配套设施的完善。 J-10 的飞行变得理性和规范得多, 当然,出勤率因各种战备战术计划的调整需要也变得不规范起来,  偶尔也有较长时间的趴窝或修整期。
     抛开过年以及长时间雨水季节不计, 短的在十几天很正常, 长的趴窝期一般在一个月,大概有3-4次,最长的一次将近4个月,这些趴窝期基本都在2009年末以前, 2007年似乎基本没有, 2008年较多,2009年少部分。 期间出现过坠机,迫降等重大事件。

    综合各方面的消息, 抛开人为主观失误因素,相当一部分故障出在部分原装俄制零件长时间使用后老化所致(寿命不达标,质量不佳), 部分国产替代品的融合也有待改进。  
    对于涉及发动机相关的机械问题, 一般应对的措施就是反复摸排, 花更多的时间仔细检查排故,更加频繁的更换易损耗的零配件, 加大抽排的控制力度,使用更高标准的油液,使用质量品质更高的零配替代件等。 所谓“要想马儿跑得好, 哪有不吃草, 还要吃得好”。

    在这段时间跨度、力度都相当重要的中间阶段, 除了科学理性的操控, “大量高质精心的维护投入”成为决定J-10 持久有效出勤飞行成败的关键因素。 任何偷工减料和低劣的替代品都会造成微小却隐蔽致命的隐患定期爆发、 随之繁琐复杂的排故程序多次启动, 严重影响训练和士气、信心等。
    为了尽量减少对俄方的依赖, 中国空军尽量提高自给零部件国产化率, 部分寿命到期后尽量使用本国产品, 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痛苦的磨合调整。
    地勤保障这一块做到位了,  AL-31FN 在它不太长的一期有效寿命期内依然可以得到稳健、迅猛的可靠发挥。 “天马行空” 般既跑得快,也跑得更久一些。

③  当使用时间进入到一定阶段, 除了一些核心部件外,国产零备件开始占稳主力位置后, 就会形成一种奇怪的状态,此时用面目全非形容也不为过, AL-31FN 基本演变成中华国标版。  好似驴-马杂交后产生的“骡”品种, TG尽各种可能再延长主机的使用寿命, 保证维持基本的训练不至中断, 维持机体寿命内的最大利用价值(不换发情况下)。

    此时的性能应该比之前下降部分,  从训练的强度和出勤率都可大致反应出来。 但由于这几年技术的突飞猛进, 国产件还是表现出应有的水准, 暂时可支撑中低强度的需要, 满足符合空军的达标要求。
    当然这一切得益于这些年长期反复摸排、替换、训练策略转变上积累下的丰富经验, 对比巨资进口的“俄心”, 这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

     汇总( 2 ):  J-10部队战斗力300小时黄金成型期!

    前面探讨了根据观察中推理出的AL-31FN使用状态, 现在进而推演TG空军J-10部队战斗力形成的特点。

    最重要的结论:“ 300小时黄金期 ”!
         
    由于原装AL-31FN 在有效寿命早期的表现确实优秀, 所以能够让飞行员完全了解摸熟每架飞机具体的微性能, 能够尽量彻底发挥J-10机动性优势也就集中在这一阶段。  
    抛开前期出厂试飞检验,基本练习消耗的小时数50-100h,  一期接近寿命末段的100小时,  中间的300飞行小时绝对至关重要!

    300飞行小时换算成大概就是2年的时间。 换句话说: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 如果能找到窍门努力把飞机性能、操控等完全摸熟拿捏到位, 对机载电子设备使用相当熟练, 技战术战法理解透彻, 能把自身承载能力顺利融入到飞出各种高G极限状态—— 意味着“战斗力完全生成”, 日后再辅以各种高阶经验进展, 就可以有机会迈入“ 一流选手” 行列。

    但2年内如没能做到, 日后随着飞机性能逐步减弱, 部队对高过载飞行的加大限制, 将极大制约操控能力的上升; 而此前训练留下的习惯也将很难改变, 继而战斗力水平基本定型,随后流于一般。

    举实例:
         
    中国空军J-10战斗实力一流的部队,如K-2S,  K-44S就是典型代表,  它们基本在2年内就形成从格斗到超视距的熟练掌握, 把J-10性能充分掌握, 继而制定出适合发挥其长处的战术机动和斗争策略,  从而在内部一系列对抗中连续获得佳绩。
    K-3S略晚了一点,但现在也能做到跟上。 而其余如K-1S、K-9S、 K-24S等则居于2流, 暂时还达不到第一集团水平。

    外界绝对很难想到的, 这其中还隐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就是—— 换机!
    对,……没错!  

    K-2S,  K-44S装备J-10较早, 形成战斗力也快, 进而获得高层青睐,得到再改装的优先权, 基本在2009-2010又换到更先进的J-10A。  利用之前在老J-10打下的坚实基础,换新机后部队更是如虎添翼, 重新获得可靠优秀的机动性能保证, 战斗力再上一大层, 迅速向过去空军不可想象的空中连续加油、跨昼夜,远距离转场作战飞速迈进!
    所以, 为什么K-2S,  K-44S 在这两年的内部顶级对抗中横扫一切对手, 无非不是丰富的经验加上新飞机优秀的性能爆发, 采用老练的针对性战术, 飚别人不敢做的高机动瞬间将对手拿下!

    而同期也都得到J-10A 的部队表现则远不如上述2家(基本还在拿新飞机练手), 差距可见。 而之前K-2S,  K-44S用过的老J-10转给后来的部队则也再没有出现过如此高度的战斗力表现(不敢那么拼命的飞了)。
    所以, 不是装备了新战机后就有战斗力。 如果不能在特定的时间内提升, 日后装备一旦老化, 其客观因素将部分极大制约后续发展! 这也是全世界所有“进口货”带来的现实恶果。
―――――――――――――

    汇总( 3 ):  J-10部队战斗力轨迹及应对之策

    如图示:   通过对比TG空军装备的序列以及采购合同, 基本每2-3年就是一个台阶, 而这也恰巧印证  2年/300 小时 的关键黄金期。
    2009年是道坎, 之前早就装备J-10的部队在经历2年的急速磨练后, 实力得到迅速提升, 继而在09年后又优先换装更先进的J-10A,   这也间接证实符合“普京”透露的: 2010年K-2S领衔,  2011年K-44S武林盟主这类江湖传言。
    “经验 + 装备”实则游走险恶江湖之决定性因素啊!

     K-3S 由于地处敏感高危战备边缘,对手实力强大,经过前两家实战对抗检验得出结论, 必须要装备更先进的战机才能夺取战场优势, 进而也部分换装先进的J-10A以主动压制对手。 (这一切都是非常符合常理的)
     把部分小时数损耗较多, 不再适应连续大过载机动的飞机交由二线部队磨练以发挥余热。 既优先保证前线接敌战备, 又经济实惠应付一般基础训练,培养储存后备人才.
          高明之极!

     继续解毒: 其实现阶段空军受俄制心脏困扰的弊端并不算太明显,还有几年可以容得迂回回旋的余地, 只要不和世界第一直接对抗正面爆捶, 我们还是可以按部就班的稳定快速增长。
     如何解决之后的问题, 如何解决突然爆发的高强度战备问题?  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拿出定夺方案的关键议题。

     也许某些方面俄国人是对的, 战斗机的发动机500小时就够了。  连续的高强度大过载的反复快速推拉,  任何宝贝都会保不准很快就会垮掉, 但至少的底线, 我们无论如何都要自己解决这500小时内的绝对自给自足的能力。

    解决办法1: 合理组训,科学调度。 该爆跃推拉就毫不含糊咬牙猛插, 该省点力气就平稳磨合,忍耐轻推柔送; 该趴窝修整就安心趴窝养性; 该出手时就狠下杀手!
           300小时后谁行谁先上(换新家伙), 优先保证顶级精锐部队装备先进不落伍; 二线部队先部分给予照顾激励士气, 后面劝说其忍气接受二手机完成建制, 耐心磨合。

    解决办法2: 除了核心机仿不了或不能公开仿之外, 任何边缘重要部件都要想办法暗仿、延寿, 或者拿出可靠的替代件出来, 质量和精度、纯度都要严格控制, 只许高不许低。

    解决办法3: 加大地勤维护的保障力度, 不能省的坚决不能省,能尽量多买原装件就买。 不行就把“骡马”化的工作做得扎实, 实在不行就一进来就拆原件, 换国产替代件,关键时候再换装回去。

    解决办法4: 上国产心。 对老弱病残需要心脏搭桥的强行塞国发。  首要解决国发的爆发期可靠性问题, 继而是保证飞行性能达标, 最后才是使用耐久度和经济性。

    解决办法5: (最关键) 再建造一条战斗航发生产线。

    为什么“太行” 现在依然不能双向供应?  那是因为这几年苏系/歼-11系 已经被J-10 打怕打醒了。 过去大数量的机体设备老化, 新造机性能又不稳定,功能未被合理发掘, 一遍遍的被小一号的兄弟狂踩……
    为了扭转颓势, 歼-11系开始拼命崛起,奋力反扑,加大使用频率和力度, 导致本来就不太过硬的“太行”频频吃不消, 心有余量不足。  现在兔子总算明白当年红军钢铁洪流的意义了吧!  只有展开另一条生产线才是最现实和长远打算的办法。无论如何都要拿得出足够的数让“想练、敢练、会练、什么都练”的家伙使劲蹦跶, 才能克服“300小时”的心理压迫阴影。
    没有这300 h的顾虑, 多等两年, 我们的王牌精锐尖刀就能迅速翻番。  唉……随手就可以放200的爆兵狂冲对方主基地狂虐!
     ―――――――――――――――――

      结 束 语
   
    最后个人简单总结: 6年来俄制AL-31FN的总体表现得分:

    原装俄版500h内: 80分    参照对比:F-135:        94分
    中华马版500h外: 70分              F-119:        91分
    中华骡版800h内: 65分              F-110 ( F100 ) :85分
    ( 太行:68分 )
      
      观察中要求不高, 只求咱的“战斗机航发”能像中国顶级特种部队战士一样, 每一发都能将最佳状态保持2年就行。 如果每一机都能保证多条腿走路, 反复让新的心脏血液充实身体……
   抬望眼,天马行空就不是奢望, 气吞万里如虎才显英雄本色!

   END
      感谢浏览,祝大家佳节愉快!                                                                                                    2012-9-28色色里





转自飞扬   感谢原作者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7/1209/772204.html
楼主你这个参照对比物也太不给三姨夫面子了。
图中显示坠毁六架?
纳尼??才300架?我还和恐日症患者吹嘘有500架来着。
意思是太行还是不太行?
几个BKC点:

如果300小时是2年,则每年150小时。如果一机一飞飞,飞行小时算良好。

但是和MD比,飞飞每年180小时,飞机和飞飞比例1:1.5多,每架飞机每年300小时。

如果兔子也1机1.5飞,那么飞行小时就低很多了。
H9S啥时候换的歼10啊??!!
原作者很强。
看到J10表现我裤衩迅速红透了。看到太行的表现我的裤衩瞬间透明了
图表中的数据有很多不准确之处.
好像是说J10B是用三姨夫啊
太行68分,刚刚及格,唉!
作者游戏打多了。
好帖要顶,十号在军内的表现跟口碑可以让本光明使无视任何无聊口水~~
好贴,学习到了很多没有接触过的概念


太行800小时68分 pk al31f500小时80分  得分没差别

太行800小时68分 pk al31f500小时80分  得分没差别
海航9师?
总共350驾歼十吗。好像挺合适的。
AL31FN的寿命太短,有800小时的原装稳定期,J10和J10A部队不会这么尴尬
同问海航9师有J10 ?? 没见过报道。
透明了,KC
泄密啦!!!!
成飞的那些照片显示第六批歼10都已经36架了
2师和44师已经用10B了?
啥也不懂的时候以为空三师多牛呢,原来还是二流部队啊
2010-2012 H9换歼10 了?
呀咩嗲……哦吔 发表于 2012-9-29 21:45
纳尼??才300架?我还和恐日症患者吹嘘有500架来着。
你小学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不是说今年要同时生产两个团的棍子么,巴铁订了40根,成飞生产压力不小~~~~~话说棍B试飞这么久了,为什么还不替换棍A进入战斗行列唉
原作者其实强调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战斗力持久性的问题,楼上的很多CDer都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任何装备的寿命周期里,状态都会是一个抛物线,那么如何尽力延长巅峰就会显得很关键!

TG的引进、吸收、山寨、自创的路,并不是只有厂家在做,军队更在做,而且从作者的行文来看,军队内部可能做得更深入,更透彻,我深信这支从一开始就被不断封锁、不断攻击的军队,绝对有经验,有办法去应付这样的局面,在根据地时期如此、在延安时期如此、在建国后更如此,那么他们没有理由不能在如今这么好的局面下,应付不来!
海南肯定没有十号,写原帖的从哪给海航又弄了20架?
但是总量基本差不多,加上原型机总量不超过260架。
某些人信誓旦旦滴说什么100%的超过300架,不知道他的自信来自何方。
记不清是10年还是11年,生产线因质量整顿停了大半年。
这个表我怎么觉得问题那么多呢。。。
10B入役了?不等TH了?
海航9师啥时候有的棍子?
H9的新玩意也快出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