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伊 万诺维奇·马卡罗夫 老人家,您可以瞑目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29:08
 停靠中国大连港快十年的废旧航母“瓦良格”号经过改造后将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当各国媒体为此品头论足之际,我们不应忘记当年打造出这一“伟大奇迹”的苏联国防工业之星——今归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南岸黑海造船厂,而该厂的掌门人——尤里·伊万诺维奇·马卡罗夫可算是亲手为“瓦良格”号接生的人。
编辑本段
被誉“时间冠军”

  1934年,马卡罗夫出生于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敖德萨港,他从小就被进进出出的船舶所吸引,下决心投身造船事业。1958年,马卡罗夫如愿进入黑海造船厂,担任组装车间副主任。由于工作出色,并总能超前完成任务,被誉为“时间冠军”。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马卡罗夫工作的年代正值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最激烈的冷战时期,苏联领导核心投入大量国力发展“把红旗插遍五大洋”的海军,黑海造船厂每年的军船建造任务排得满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1143.5工程”,也就是如今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和“瓦良格”号航母。
  但要承建大型航母,黑海造船厂就必须对船台生产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同时又不能影响工厂现有的生产秩序。面对如此高难度的工作,老厂长甘克维奇再次想到了马卡罗夫。
  1976年9月,马卡罗夫被任命为黑海造船厂总工程师,全权负责造船厂改造与建造方法革新工作。改造的重点是厂区内面积最大的0号船台,过去所采用的“分段式装配造船法”只能在一条船造好离开后,下一条船的零部件才能送入台上,然后从头开始建造,严重制约产能提高。
  在马卡罗夫极力倡导下,苏联造船工业部特意为黑海造船厂买来芬兰科尼公司生产的两座起重能力达900吨的天车,它们的跨度不但覆盖0号船台,就连船台旁新搭建的平台也囊括在内,这座平台面积达1.8万平方米,承载能力与船台相当(即相当于4万吨的重量)。有了这两部超级天车,附带船台旁平台的0号船台就能对“1143.5工程”这样的大型舰艇进行模块化组件生产——也就是说超大型造船组件通过天车往来传送,方便实施流水化生产。
  当第一艘航母组装完毕下水后,以天车为核心的起吊设备就能像传送带一样把下一艘航母已装配好的大型组件整体吊装到空出来的位置上,节省大量建造时间,显著提高船台使用效率。
编辑本段
“流水线”造航母

  1979年9月,马卡罗夫因其卓越的工作能力被任命为黑海造船厂厂长,也正在这个时候,黑海造船厂建造航母的工作也进入快车道,0号船台成为全苏联乃至全欧洲最忙碌的造船基地。
  按照马卡罗夫的设想,崭新的“大型总段造船法”被应用于0号船台“流水化建造航母”的伟大事业中。1983年2月22日,黑海造船厂在0号船台为苏联海军第一代大型航空母舰——“1143.5工程”首舰“第比利斯”号(开建不久便更名为“勃列日涅夫”号,后又相继更名为“第比利斯”号和“库兹涅佐夫”号,而当初厂内代码为“105产品”)举行龙骨铺设仪式。
  当“第比利斯”号工程稳步推进时,黑海造船厂在0号船台旁边搭建起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平台,它的承载能力与船台相当,在这个平台上同时进行“库”号姊妹舰“里加”号(即后来的“瓦良格”号,当时厂内代码为“106产品”)的大型船体总段装配。等到“第比利斯”号于1985年12月结束船台装配并下水时,“里加”号的24个超大型总段(它们大多长32米,宽38米,高约13米,重约1400吨)已在船台旁的平台上装配好了,只等两台芬兰造天车和数十台龙门吊协作搬进船台里面。
  这还不算完,“里加”号航母的总段与总段间的对接缝线长达500多米,但马卡罗夫等造船巨匠们考虑极为周全,事先用经纬仪测量数据加工过的对接缝净尺寸精确到0.1毫米,以至把总段依次吊上船台后,焊工们就能按部就班地将安装对接缝逐一衔接起来!
  马卡罗夫对待工作却极其严格,绝不允许有任何疏漏。由于对造船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他绝不允许一些技术不精的领导负责设计工作,就连那些习惯照本宣科、不思进取的干部都会被他踢走。在建造“里加”号时,整艘航母上拥有超过3500间舱室,所有舱室都布满各种设备、电缆和其他系统,如果到每间舱室停留1分钟,就需要60小时。
  作为厂长,马卡罗夫每天早上6时就来到办公室,用半小时处理文件,然后在机库里召集车间主任和建造师们登上“里加”号,对那些必须始终处于监督之下的地方走一遍。在8时左右,大家一起在航母机库里召开十几分钟的现场会,就现场发现的问题或疏漏进行检讨,该谁负责的,谁就会遭到“责骂”。久而久之,厂里的头头脑脑都把追随厂长视察的路线称为“马卡罗夫大道”,在这条“大道”上充满了一丝不苟的严谨,以及对国家任务的忠诚。
编辑本段
“瓦良格”离故乡

  1991年苏联解体,黑海造船厂失去了国家订货的对象,马卡罗夫也失去了事业的重心。三易其名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被俄海军匆忙开走,而还没有完成舾装的“瓦良格”号则瘫痪在厂区外的南布格河口,成为黑海造船厂乃至苏联的“纪念碑”。
  1993年,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海军总司令格罗莫夫在时任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黑海造船厂,探讨把“瓦良格”号建造完毕并移交给俄海军的可能性。乌克兰要求俄方支付全部造价,可是俄方认为只需支付当初苏联政府未付的30%货款,双方闹得不可开交。目睹这一切的马卡罗夫有失礼貌地插话说:“‘瓦良格’号不可能完工了……”大家问道:“为了让航母完工,工厂需要什么?”马卡罗夫回答道:“只有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经不存在了。”
  1995年,已成为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决定将“瓦良格”号航母的命运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置,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心力交瘁的马卡罗夫宣布退休,迁居到离船厂不远的沃洛什沙洲别墅,以便每天都能看见自己曾倾注无数心血的“瓦良格”号。
  2000年6月14日,和“瓦良格”号告别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按照协议,香港创律公司雇佣的荷兰拖船将已拆卸一空的“瓦良格”号拖往遥远的东方。身患重病的马卡罗夫坐在距船厂15公里外的别墅边,遥望“瓦良格”号,泪流满面。两年后,马卡罗夫在郁郁中走向生命终点。停靠中国大连港快十年的废旧航母“瓦良格”号经过改造后将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当各国媒体为此品头论足之际,我们不应忘记当年打造出这一“伟大奇迹”的苏联国防工业之星——今归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南岸黑海造船厂,而该厂的掌门人——尤里·伊万诺维奇·马卡罗夫可算是亲手为“瓦良格”号接生的人。
编辑本段
被誉“时间冠军”

  1934年,马卡罗夫出生于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敖德萨港,他从小就被进进出出的船舶所吸引,下决心投身造船事业。1958年,马卡罗夫如愿进入黑海造船厂,担任组装车间副主任。由于工作出色,并总能超前完成任务,被誉为“时间冠军”。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马卡罗夫工作的年代正值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最激烈的冷战时期,苏联领导核心投入大量国力发展“把红旗插遍五大洋”的海军,黑海造船厂每年的军船建造任务排得满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1143.5工程”,也就是如今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和“瓦良格”号航母。
  但要承建大型航母,黑海造船厂就必须对船台生产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同时又不能影响工厂现有的生产秩序。面对如此高难度的工作,老厂长甘克维奇再次想到了马卡罗夫。
  1976年9月,马卡罗夫被任命为黑海造船厂总工程师,全权负责造船厂改造与建造方法革新工作。改造的重点是厂区内面积最大的0号船台,过去所采用的“分段式装配造船法”只能在一条船造好离开后,下一条船的零部件才能送入台上,然后从头开始建造,严重制约产能提高。
  在马卡罗夫极力倡导下,苏联造船工业部特意为黑海造船厂买来芬兰科尼公司生产的两座起重能力达900吨的天车,它们的跨度不但覆盖0号船台,就连船台旁新搭建的平台也囊括在内,这座平台面积达1.8万平方米,承载能力与船台相当(即相当于4万吨的重量)。有了这两部超级天车,附带船台旁平台的0号船台就能对“1143.5工程”这样的大型舰艇进行模块化组件生产——也就是说超大型造船组件通过天车往来传送,方便实施流水化生产。
  当第一艘航母组装完毕下水后,以天车为核心的起吊设备就能像传送带一样把下一艘航母已装配好的大型组件整体吊装到空出来的位置上,节省大量建造时间,显著提高船台使用效率。
编辑本段
“流水线”造航母

  1979年9月,马卡罗夫因其卓越的工作能力被任命为黑海造船厂厂长,也正在这个时候,黑海造船厂建造航母的工作也进入快车道,0号船台成为全苏联乃至全欧洲最忙碌的造船基地。
  按照马卡罗夫的设想,崭新的“大型总段造船法”被应用于0号船台“流水化建造航母”的伟大事业中。1983年2月22日,黑海造船厂在0号船台为苏联海军第一代大型航空母舰——“1143.5工程”首舰“第比利斯”号(开建不久便更名为“勃列日涅夫”号,后又相继更名为“第比利斯”号和“库兹涅佐夫”号,而当初厂内代码为“105产品”)举行龙骨铺设仪式。
  当“第比利斯”号工程稳步推进时,黑海造船厂在0号船台旁边搭建起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平台,它的承载能力与船台相当,在这个平台上同时进行“库”号姊妹舰“里加”号(即后来的“瓦良格”号,当时厂内代码为“106产品”)的大型船体总段装配。等到“第比利斯”号于1985年12月结束船台装配并下水时,“里加”号的24个超大型总段(它们大多长32米,宽38米,高约13米,重约1400吨)已在船台旁的平台上装配好了,只等两台芬兰造天车和数十台龙门吊协作搬进船台里面。
  这还不算完,“里加”号航母的总段与总段间的对接缝线长达500多米,但马卡罗夫等造船巨匠们考虑极为周全,事先用经纬仪测量数据加工过的对接缝净尺寸精确到0.1毫米,以至把总段依次吊上船台后,焊工们就能按部就班地将安装对接缝逐一衔接起来!
  马卡罗夫对待工作却极其严格,绝不允许有任何疏漏。由于对造船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他绝不允许一些技术不精的领导负责设计工作,就连那些习惯照本宣科、不思进取的干部都会被他踢走。在建造“里加”号时,整艘航母上拥有超过3500间舱室,所有舱室都布满各种设备、电缆和其他系统,如果到每间舱室停留1分钟,就需要60小时。
  作为厂长,马卡罗夫每天早上6时就来到办公室,用半小时处理文件,然后在机库里召集车间主任和建造师们登上“里加”号,对那些必须始终处于监督之下的地方走一遍。在8时左右,大家一起在航母机库里召开十几分钟的现场会,就现场发现的问题或疏漏进行检讨,该谁负责的,谁就会遭到“责骂”。久而久之,厂里的头头脑脑都把追随厂长视察的路线称为“马卡罗夫大道”,在这条“大道”上充满了一丝不苟的严谨,以及对国家任务的忠诚。
编辑本段
“瓦良格”离故乡

  1991年苏联解体,黑海造船厂失去了国家订货的对象,马卡罗夫也失去了事业的重心。三易其名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被俄海军匆忙开走,而还没有完成舾装的“瓦良格”号则瘫痪在厂区外的南布格河口,成为黑海造船厂乃至苏联的“纪念碑”。
  1993年,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海军总司令格罗莫夫在时任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黑海造船厂,探讨把“瓦良格”号建造完毕并移交给俄海军的可能性。乌克兰要求俄方支付全部造价,可是俄方认为只需支付当初苏联政府未付的30%货款,双方闹得不可开交。目睹这一切的马卡罗夫有失礼貌地插话说:“‘瓦良格’号不可能完工了……”大家问道:“为了让航母完工,工厂需要什么?”马卡罗夫回答道:“只有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经不存在了。”
  1995年,已成为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决定将“瓦良格”号航母的命运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置,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心力交瘁的马卡罗夫宣布退休,迁居到离船厂不远的沃洛什沙洲别墅,以便每天都能看见自己曾倾注无数心血的“瓦良格”号。
  2000年6月14日,和“瓦良格”号告别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按照协议,香港创律公司雇佣的荷兰拖船将已拆卸一空的“瓦良格”号拖往遥远的东方。身患重病的马卡罗夫坐在距船厂15公里外的别墅边,遥望“瓦良格”号,泪流满面。两年后,马卡罗夫在郁郁中走向生命终点。
身板还是那个身板,血统已是兔子了。
向老船长
老船长死不瞑目啊,自己养的孩子,后来参加别人的队伍了
汉上飞龙2011 发表于 2012-9-28 15:57
老船长死不瞑目啊,自己养的孩子,后来参加别人的队伍了
跟着自己会饿死,让他跟着能养活他的人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
limeng2510 发表于 2012-9-28 16:09

跟着自己会饿死,让他跟着能养活他的人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
对的,在死亡和离别之间选择寄养是是无奈的也是唯一的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比停着生锈好啊
老厂长只能欣慰吧,没从他的话语里感到其对苏联大树倒下的失落么,唉
这"孩子"出生到现在.经历真多坎坷!
汉上飞龙2011 发表于 2012-9-28 15:57
老船长死不瞑目啊,自己养的孩子,后来参加别人的队伍了
继续跟着的下场就是乌里扬诺夫斯克。。。
绝对是经历坎坷。
老厂长那几句话是深刻地说明什么国家才有能力造辽宁号那种航母。也说明了他一个强国的倒塌的落寞!毕竟国运即厂运即舰运!估计他当时可能已经预见大白猪会越混越差。
每当看到“瓦良格”,噢不,是“辽宁”,我就想起老鬼子广濑武夫的那句名言:“尊敬的马卡罗夫,我一定会回来找你的……”
解体后 没一个国家混得好的。。现在俄毛才凭借强大丰富的自然资源慢慢回复元气了。其他国家只能永远二流三流不入流下去了。。
汉上飞龙2011 发表于 2012-9-28 15:57
老船长死不瞑目啊,自己养的孩子,后来参加别人的队伍了
这是老瓦可能得到的最好归宿啊
马卡洛夫活到今天该多好。
饿死还是送人,每个父亲都会做出正确选择
看着毕生心血化为泡影,人生的悲哀莫过于此。
这一生的意义是什么?老爷子估计临终前都没有想明白。
生在蒸蒸日上的祖国真是幸福。
不历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向老船长致敬了
他和刘华清都没能看到今天,可惜啊!话说咱们当时就没想过找他们的家属一起来剪彩?好像老美有这习惯吧。
向老厂长致敬!
观天下 发表于 2012-9-28 19:40
每当看到“瓦良格”,噢不,是“辽宁”,我就想起老鬼子广濑武夫的那句名言:“尊敬的马卡罗夫,我一定会回 ...
广濑武夫成军神的时候马卡罗夫还没到旅顺吧?
wangzhaohang 发表于 2012-9-28 15:02
身板还是那个身板,血统已是兔子了。
血统是兔子,但是文中提到的马卡洛夫一丝不苟的精神保证了辽宁舰的身体素质过硬,还是要感谢这位爱岗爱国敬业的老同志
嗯,前人指路,以躯铺就,后人至此,当停致敬


老马同志可以瞑目了。
的荣光,将由
继承


老马同志可以瞑目了。

20090701200131-1423935186.jpg (15.6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9-29 02:23 上传

的荣光,将由

161606.gif (9.5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9-29 02:23 上传

继承
limeng2510 发表于 2012-9-28 16:09
跟着自己会饿死,让他跟着能养活他的人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
这才是最大的痛苦,自己家的孩子居然跟着别人姓了。
苏联解体对别的国家是好事,对苏联人来说绝对如丧考批。
中国的朋友,中国的同志们,你们把它买回去吧,你们把它造下去,我们也去中国和你们一起把它造下去,别让这个“儿子”死了,要让它活着,让它能够在保卫世界和平力量中发挥作用。我们也看到了这条舰确实很好,回来以来就提了建议,但领导层里似乎没有直接反对的,但也没有确定要买的。
abrahamleon 发表于 2012-9-28 22:20
看着毕生心血化为泡影,人生的悲哀莫过于此。
这一生的意义是什么?老爷子估计临终前都没有想明白。
老爷子比谁都明白,你看他说的那句“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制造它”。国家都没了,其它的就都只能是泡影
冷月孤星·剑 发表于 2012-9-29 09:06
郑明:我不知道确切的时间。我只能告诉你我亲历的事。1992年,乌克兰造船学院主动和中国哈尔滨造船学院联 ...
当年刚刚进入伟大的和平年代,何曾想过航母的紧迫感。

真正下了决心,还是屡次被人抽嘴巴之后。
有没有人搬那年那兔的视频
在未来的超级大国获得重生的机会而不是当废铁回炉老人应该含笑九泉了。
limeng2510 发表于 2012-9-28 16:09
跟着自己会饿死,让他跟着能养活他的人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
马卡罗夫流泪是因为瓦良格的夭折,但个人猜想国家解体才是他心中最失落的事情,所以即便航母在中国再生,他还是一样的死不瞑目,但是至少多了几分慰藉。
      他说的那个强大国家把它建造完成了
一个大国衰落,另一个大国崛起,瓦舰也算是历经坎坷,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兵熊 发表于 2012-9-28 19:32
老厂长那几句话是深刻地说明什么国家才有能力造辽宁号那种航母。也说明了他一个强国的倒塌的落寞!毕竟国运 ...
老瓦和老马的经历充分证明了“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就没有家”的至理名言!
悼念老马,还有那个拖船上的水手
红色的五星缓缓从红场上降落!牢不可破得神圣联盟四分五裂!老马等为之奋斗的红色国家瓦解!没有什么比这个打击更大!
苍茫云海间 发表于 2012-9-28 19:40
解体后 没一个国家混得好的。。现在俄毛才凭借强大丰富的自然资源慢慢回复元气了。其他国家只能永远二流三流 ...
如果MD对国际油价气价还向冷战时那样压得利害,现在大毛的日子一样是更难过。
这份让红色海军威震四海的光荣与梦想,这位黑海造船厂的二公主,还有这红色的旗帜,现在通通都交到我们的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