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建中国邮储银行 将成我第五大银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12:53
■银监会首先破题
<P>       上周五,银监会结束了2005年工作会议。在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银监会将推进邮政储蓄改革,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并将其依法纳入银行监管体系。这番话勾勒出未来邮政储蓄银行的美好前景。
<P>       在此后的会议简报中也提到,新的一年里,要“抓紧实施邮政储蓄体制改革”。这是邮政储蓄银行热议七八年后得到的首次明确表态。
<P>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央行就曾制定出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方案,并上报国务院,但至今没有结果。
<P>       邮政储蓄已演变成为国家执行金融政策的一大包袱。1986年,我国设立邮政储蓄,长期只吸储,不贷款,吸收到的社会存款均转存到央行,由后者支付高于储蓄利率的利息,邮政坐收利差收益。
<P>    ■信产部也已表态
<P>      事实上,邮政储蓄系统的改革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P>      去年12月,原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在一个国际论坛上明确表态,邮政储蓄存款要进入市场。从2003年9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要求: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中国人民银行的部分,年利率降低为1.89%,邮政储蓄不再享有利差收益。与此同时,邮政储蓄机构获准自主运用邮储资金,进入银行间市场。
<P>      目前,除银监会最近作出明确表态外,记者还获悉,信息产业部已经研究了银监会上报国务院的《关于加快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请示》研究,并与国家邮政局沟通后,向银监会提出了正式意见。
<P>    ■邮政储蓄已占1/10
<P>       面对市场化的压力,在过去的一年里,邮政储蓄资金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呈现爆发性活跃。国家邮政储汇局在该市场的结算量接近1700亿元,几乎是2003年的4倍。在进入该市场的千余家机构中,国家邮政储汇局的排名高居第28位。
<P>       与此同时,邮政储蓄的“雪球”越滚越大。国家邮政局内部的统计数字显示,到2004年年底,全国邮政储蓄共有3.2万个邮储网点、2.6亿个账户、邮政绿卡7000万张,储蓄余额达1.07万亿元,占全国储蓄余额的近十分之一。
<P>      然而,邮政储蓄机构的定位与监管的不明确依然束缚其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家邮政局和信息产业部对该问题均有发言权。去年上半年,业界盛传邮政储蓄银行即将仿效德国的模式从邮政中分离出来,有望改制成类似于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但至今仍无动静。</P>■银监会首先破题
<P>       上周五,银监会结束了2005年工作会议。在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银监会将推进邮政储蓄改革,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并将其依法纳入银行监管体系。这番话勾勒出未来邮政储蓄银行的美好前景。
<P>       在此后的会议简报中也提到,新的一年里,要“抓紧实施邮政储蓄体制改革”。这是邮政储蓄银行热议七八年后得到的首次明确表态。
<P>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央行就曾制定出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方案,并上报国务院,但至今没有结果。
<P>       邮政储蓄已演变成为国家执行金融政策的一大包袱。1986年,我国设立邮政储蓄,长期只吸储,不贷款,吸收到的社会存款均转存到央行,由后者支付高于储蓄利率的利息,邮政坐收利差收益。
<P>    ■信产部也已表态
<P>      事实上,邮政储蓄系统的改革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P>      去年12月,原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在一个国际论坛上明确表态,邮政储蓄存款要进入市场。从2003年9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要求: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中国人民银行的部分,年利率降低为1.89%,邮政储蓄不再享有利差收益。与此同时,邮政储蓄机构获准自主运用邮储资金,进入银行间市场。
<P>      目前,除银监会最近作出明确表态外,记者还获悉,信息产业部已经研究了银监会上报国务院的《关于加快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请示》研究,并与国家邮政局沟通后,向银监会提出了正式意见。
<P>    ■邮政储蓄已占1/10
<P>       面对市场化的压力,在过去的一年里,邮政储蓄资金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呈现爆发性活跃。国家邮政储汇局在该市场的结算量接近1700亿元,几乎是2003年的4倍。在进入该市场的千余家机构中,国家邮政储汇局的排名高居第28位。
<P>       与此同时,邮政储蓄的“雪球”越滚越大。国家邮政局内部的统计数字显示,到2004年年底,全国邮政储蓄共有3.2万个邮储网点、2.6亿个账户、邮政绿卡7000万张,储蓄余额达1.07万亿元,占全国储蓄余额的近十分之一。
<P>      然而,邮政储蓄机构的定位与监管的不明确依然束缚其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家邮政局和信息产业部对该问题均有发言权。去年上半年,业界盛传邮政储蓄银行即将仿效德国的模式从邮政中分离出来,有望改制成类似于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但至今仍无动静。</P>
<P>我国第5大? 顶个什么用</P>
先搞好它的定位再说其它,是政策性的还是商业性的?不要象现在让商业性机构去干政策性的东西,政策性机构去干商业性的活动.
邮政储蓄机构的绝大多数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在04年国务院对农民发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的工作中,积极与地方财政部门配合,将“两补”顺利地发农民的手中,证明邮政储蓄以服务三农为口号,正在积极探索对农民提供力所能及的金融服务。离家外出打工的农民,绝大多数都使用邮政储蓄绿卡(银联),邮储完全可以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
当前国家对农村的金融扶持有两个表象,其一为农村信用社,其二为农业发展银行。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存款规模大但可信贷资金少的现象,国家同意其贷款利息提高,对一个以农业为主要贷款对象的金融机构来说,这能说是在扶持农业吗?扶持农业的发展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自身也是资不抵债,早可以破产,谈何帮助农民?农发行更不用谈了,很多农民听都没听说有农业发展银行这个机构,它服务什么可想而知。所以,如果国家想为农业做长远规划,应该注意到邮政储蓄遍布全国城乡的庞大规模。
存款规模是企业实力的最好说明。由一个准金融机构,或者说是金融边缘人变成一家正规银行,邮政储蓄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在于中国邮政的经营困难。1998年,邮政独立运营后,为了养活全国50万邮政大大小小的干部职工,全国邮政部门把经营的主要精力和成本用于发展邮政储蓄业务,其他的业务要么停滞,要么下滑,总之普遍亏损。
邮政储蓄是邮政50万职工吃饭的业务,也是整整一代邮政人为之奋斗的事业,更是邮政独立运营后唯一的一项成绩,有关部门岂能说把它从邮政手上夺走就夺走的?不解决邮政人吃饭的问题,邮政肯定是抓住邮政储蓄业务不松手的。
有关部门想把邮政养大的儿子夺走,所有的道理其实都不很充分。有关部门的理由无非有两点:一是邮储妨碍金融政策的执行。那请问,哪个金融机构没有妨碍国家金融政策的执行呢?正因为有妨碍,才会有调控的政策出台。如果说某个金融机构妨碍了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调控力度,那只能证明政策本身有不足。邮储对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关联度到底有多大呢?
<P>二是邮储系邮政的业务之一,监管难度大。这个理由是典型的因噎废食逃避主义,其真实思想是抢劫。邮政的儿子大了,可以赚钱养家糊口了,有人眼红了,你邮政凭什么介入银行业务,跟哥们抢饭碗?邮政不能搞邮储,因为不好管。先生,邮政50万职工吃饭的东西,你一句不好管就给别人砸了。怎么有点象网上发布的城管砸下岗女工小摊子的镜头??</P>
<P>邮政储蓄的改革非搞不可,但确实需要与整个银行金融体系的改革统筹安排。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相继股份制,是不是说今后清算的时候国家仅以所出的股份为最大责任?普通储户的利益除了日常的监管,还有没有其他的救济手段?国家资本是不是在银行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普通的储户,存点小钱养老,想想有些后怕。因为国家作为合伙人,它不再是我们利益的守护神,而是利润的榨取者。</P>
楼上兄弟是业内人士吗
储户的资金放在银行,主要是有两个用途.其一为储蓄以备不虞,其一为增殖和赢利。商业银行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他的本性是追求利润,所以他将负债用于风险投资是毫不奇怪的。同样,他的亏损也是毫不奇怪的,正如他会赢利一样。有这个认识,我们对商业银行的巨额亏损也就可以理解了。任何人不要将国有商业银行的亏损拔高到非商业的层面来认识和指责。
既然商业银行的赢利和亏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那么作为普通的老百姓,我们可以可以找到一家储蓄所,钱放在那里就象把钱象放在家里的储钱罐一样保险呢??国家作为普通公民利益的维护者,有没有建立这样一家储蓄所的责任呢?答案都应该是肯定的。如果让所有的资金都参加追求利润,那只能是对部分资金所有者意志的强奸,那也是对社会整个金融构筑的赌博。如果中国没有强大到可以在整个世界用武力来维持国内金融构筑的稳定,国家最好建立一个金融缓冲区。
中国大陆为什么要在1985年恢复开办邮政储蓄呢?个中原因也许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受日本国办邮政储蓄的影响。当时的日本确实是中国学习的一个楷模,经济持续发展,影响遍布全球。我们的前辈比我们有志气,也比我们谦虚。在中国没有想出一个好的模式的时候,前辈们宁可摹仿。其实整个近代到现代的中国史就是一个模仿当代文明史。
在日本,由于记不清具体的数据,在印象中是整个居民储蓄的80%在邮政储蓄。
既然如此,国内制订邮储政策的大人先生们,为什么不深入研究一下邮政储蓄对日本金融业的影响呢?是利,利在何方?是弊,弊出何因?邮储不仅关系到国家的脸面行业邮政,它也关系到整个国家金融业的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啊。兹体关乎甚大,岂可不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