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需要挑战极限 战胜自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09:15
<P>【格瑞贝斯环球财经报道】</P>
<P>2004年的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诸多因素的制约后,GDP的增长仍将保持在9%以上。回顾2004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人民币存款9年来首度加息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同时中国利率9年来的首次提高也标志着中国利率向正常化的进程迈进。加息表明中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中国经济调控将向市场化方向运行,与国际接轨并为促进中国长期稳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为此我们预期在两年中,中国将会继续采取加息的方式平衡中国经济,以加速推进中国社会和经济的结构性调整顺利进行。虽然目前27个基点的利率上升并不能对中国的经济和需求产生质的改变,但对市场的影响更多地来自于心理层面。预期中国政府在未来一段时期将会推出更多的基于市场化的经济调控措施,其中汇率的调整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加息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目前仍需要观察,我们从两个视角去分析房地产价格的走势,首先中国政府在努力抑制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但同时又需要小心奕奕地维护市场的运行,因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如果调控出现偏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同时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国际资本的介入也将有利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保持繁荣和稳定。
同时关于加息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目前看短线的压力是存在的,短期分析加息对上市公司明年业绩的影响尚需要观察,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对整体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若以温和方式加息,逐步进行调整将不会对市场造成较大的波动,其影响有限。虽然中国加息主要目的在于为经济降温而并非阻止经济增长,中国能否利用加息的机会进行合理的经济结构调整我们将保持密切的关注。一旦形成连续加息的局面,投资者就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很差的预期,市场也会因此存在一定的下跌风险。我们认为另一个促使中国政府下决心加息的主要原因是物价上涨的因素。从公布的三季度数据看,物价仍然明显上涨,为此中国应该是在充分地考虑物价方面的压力后而决定加息。以粮食、能源价格上升为主的消费价格上升成为中国政府决定是否再次加息的判断标准。目前中国9年来的降息周期已经结束,加息周期已经开始,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是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关注市场数据的微妙变化。
综合分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推动力,可以确认中国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增长周期大约为10-12年。首先房地产业和汽车业的发展标志着中国消费结构的升级,然而中国目前的许多投资行为缺乏理性,虽然中国政府力求由政府向市场、企业转移,政府预算内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在明显下降以及市场导向的民间投资比重在上升,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如何引导投资,区域性的投资规划如何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投资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依然严重,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拉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高速增长。新城市在发展建设中缺乏严谨的科学设计,例如城市的生活区和工业区经常混合在一起,而且问题比较严重,最终结果是制约了各自的发展。中国经济已告别短缺经济,总体上供大于求,有过剩经济的危机。在当前高增长、低通胀时期,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应更多地考虑解决供给管理。中国如何拉动内部消费十分关键,目前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与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矛盾十分突出,简单地评估是否应该控制物价是不理性的,中国市场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是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
中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所有关注中国经济的人士都非常希望了解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研判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时,我们必须客观地分析中国经济目前的状态和问题。首先,中国目前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水平,增长的人均基数较小,年增长10%GDP才增加100美元。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物质消费的满足,因此物质产品的生产和建设将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人工成本为欧美国家的1/40,随着教育的发展,中国将会成为人力资本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的城市化建设直接拉动从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向城市社会和非农业的经济结构转型及其人口迁移,为此中国的新城市建设、交通建设以及城市人口增加和消费增加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后,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所引发的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问题十分严重。我们对比美国和中国发现,美国人均GDP大约3.3万美元,中国目前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水平。以居民日常食品消费为例,美国人年平均消费是1500美元,而目前中国居民年平均消费是600美元,实际上这种现象已经涉及到居民生活中的许多领域,对中国经济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经济近20多年的发展已经极大地缩小了比较消费的差距,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经济已经出现过剩。中国本土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成本管理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中国政府已经看到问题的所在,中国加入WTO将加快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必须看到,虽然中国人口众多,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任何产业都有可观的市场需求规模,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中国产业将本土市场作为回旋空间的几率几乎为零,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无法回避国际市场,例如中国目前的能源问题就必须站在全球的战略高度进行解决。
中国经济要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首先需要放眼全球经济,从新能源战略的制定、中国企业的改造、经济结构的转型、城市化建设到教育体系的改造都需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客观地分析中国经济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经济发展成功的希望在于挑战极限,战胜自我,并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和信心。</P><P>【格瑞贝斯环球财经报道】</P>
<P>2004年的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诸多因素的制约后,GDP的增长仍将保持在9%以上。回顾2004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人民币存款9年来首度加息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同时中国利率9年来的首次提高也标志着中国利率向正常化的进程迈进。加息表明中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中国经济调控将向市场化方向运行,与国际接轨并为促进中国长期稳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为此我们预期在两年中,中国将会继续采取加息的方式平衡中国经济,以加速推进中国社会和经济的结构性调整顺利进行。虽然目前27个基点的利率上升并不能对中国的经济和需求产生质的改变,但对市场的影响更多地来自于心理层面。预期中国政府在未来一段时期将会推出更多的基于市场化的经济调控措施,其中汇率的调整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加息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目前仍需要观察,我们从两个视角去分析房地产价格的走势,首先中国政府在努力抑制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但同时又需要小心奕奕地维护市场的运行,因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如果调控出现偏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同时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国际资本的介入也将有利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保持繁荣和稳定。
同时关于加息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目前看短线的压力是存在的,短期分析加息对上市公司明年业绩的影响尚需要观察,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对整体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若以温和方式加息,逐步进行调整将不会对市场造成较大的波动,其影响有限。虽然中国加息主要目的在于为经济降温而并非阻止经济增长,中国能否利用加息的机会进行合理的经济结构调整我们将保持密切的关注。一旦形成连续加息的局面,投资者就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很差的预期,市场也会因此存在一定的下跌风险。我们认为另一个促使中国政府下决心加息的主要原因是物价上涨的因素。从公布的三季度数据看,物价仍然明显上涨,为此中国应该是在充分地考虑物价方面的压力后而决定加息。以粮食、能源价格上升为主的消费价格上升成为中国政府决定是否再次加息的判断标准。目前中国9年来的降息周期已经结束,加息周期已经开始,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是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关注市场数据的微妙变化。
综合分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推动力,可以确认中国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增长周期大约为10-12年。首先房地产业和汽车业的发展标志着中国消费结构的升级,然而中国目前的许多投资行为缺乏理性,虽然中国政府力求由政府向市场、企业转移,政府预算内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在明显下降以及市场导向的民间投资比重在上升,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如何引导投资,区域性的投资规划如何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投资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依然严重,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拉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高速增长。新城市在发展建设中缺乏严谨的科学设计,例如城市的生活区和工业区经常混合在一起,而且问题比较严重,最终结果是制约了各自的发展。中国经济已告别短缺经济,总体上供大于求,有过剩经济的危机。在当前高增长、低通胀时期,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应更多地考虑解决供给管理。中国如何拉动内部消费十分关键,目前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与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矛盾十分突出,简单地评估是否应该控制物价是不理性的,中国市场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是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
中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所有关注中国经济的人士都非常希望了解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研判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时,我们必须客观地分析中国经济目前的状态和问题。首先,中国目前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水平,增长的人均基数较小,年增长10%GDP才增加100美元。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物质消费的满足,因此物质产品的生产和建设将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人工成本为欧美国家的1/40,随着教育的发展,中国将会成为人力资本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的城市化建设直接拉动从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向城市社会和非农业的经济结构转型及其人口迁移,为此中国的新城市建设、交通建设以及城市人口增加和消费增加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后,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所引发的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问题十分严重。我们对比美国和中国发现,美国人均GDP大约3.3万美元,中国目前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水平。以居民日常食品消费为例,美国人年平均消费是1500美元,而目前中国居民年平均消费是600美元,实际上这种现象已经涉及到居民生活中的许多领域,对中国经济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经济近20多年的发展已经极大地缩小了比较消费的差距,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经济已经出现过剩。中国本土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成本管理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中国政府已经看到问题的所在,中国加入WTO将加快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必须看到,虽然中国人口众多,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任何产业都有可观的市场需求规模,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中国产业将本土市场作为回旋空间的几率几乎为零,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无法回避国际市场,例如中国目前的能源问题就必须站在全球的战略高度进行解决。
中国经济要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首先需要放眼全球经济,从新能源战略的制定、中国企业的改造、经济结构的转型、城市化建设到教育体系的改造都需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客观地分析中国经济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经济发展成功的希望在于挑战极限,战胜自我,并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和信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