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那些红透全国的“知青典型”的最终结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34:45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知青 > 正文 2012年09月11日 16:16
来源:党史纵横 作者:孔力
核心提示:现在卢忠阳每月拿着1000多元的退休金。薛喜梅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信息研究所所长,2006年退休……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11/17527542_0.shtml


本文摘自《党史纵横》2012年第7期,作者:孔力,原题:那些年,我们一起崇拜过的知青典型

上世纪50年代,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因毛泽东的亲笔批示而享誉全国,后来更名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在那股波及全国的知青上山下乡的洪流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成为中国知青运动的“圣地”。来自北京、郑州等地的知青源源不断地涌向这里,从这里走出了全国党代表和中央候补委员卢忠阳、全国人大常委薛喜梅、中共十大代表杜银娣、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黄法娃等风云人物。

虽然,昔日闻名全国的知青典型早已黯然谢幕,他们的生活也归于沉寂。但是,那段火红的岁月和点燃了一代年轻人热情的知青记忆永远不会被湮没。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1954年夏天,河南郏县大李庄乡大李庄、邱庄、吴堂、杨庄四个村组织32名知识青年回村参加农业合作社,有效地解决了合作社缺乏会计和记工员的问题。这一举动在全国开了青年知识分子参加农村工作的先例。随后,大李庄乡的做法引起了许昌地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指派专人对这一典型进行挖掘整理,写成了《大李庄乡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刊登在1955年9月4日许昌地委农村工作部主办的第15期《互助合作》上,印发全区并上报河南省委。

当年10月,党的七届六中(扩大)全会召开,许昌地委书记赵天锡通过中央农工部副部长廖鲁言将第15期《互助合作》转呈到毛泽东手中。正在运筹中国农业全面合作化的毛泽东,对其中一段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乡在贫农和下中农里面,有7个没升学的中学生和25个高小毕业生。把两个中学生分配到老社,其余的全部分配到7个‘社架子’去,以解决会计和记工员不够的困难”。毛泽东兴奋地用草体竖行写下了“本书编者按”:“这也是一篇好文章,可作各地参考,其中提到组织中学生和高小毕业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特别注意。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就这样,毛泽东的批示作为《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编者按”,连同《大李庄乡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收入该书,题目改为《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

随后,《河南日报》先后在重要版面刊登了郏县大李庄、杨庄、吴堂三个大队回乡知识青年事迹的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贯彻毛主席的批示精神,经河南省革委会、许昌革委会批准,郏县革委会决定把原属大李庄乡的大李庄、杨庄、吴堂三个大队10个自然村、25个生产队单独建立一个人民公社,定名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成为全国名字最长的人民公社。

知青运动的发源地

在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中,毛泽东亲笔批示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自然成为知青向往的“圣地”。当地干部拿着盖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公章的介绍信一路畅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的名气甚至盖过了郏县。

1968年8月24日,这里迎来首批70名郑州的下乡知识青年。当时郑州举行20万人参加的欢送大会,知青沿途受到许昌、襄城、郏县数十万群众的夹道欢迎。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新指示。以此为标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被推向高潮,并迅速席卷全国。在那股洪流中,全国有1800万知青上山下乡。

在此背景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又陆续接待三批知识青年。到1978年的10年间,一个只有6000人口的地方,共接受北京、郑州、许昌等地下乡、回乡知青800多名。

那是一段火红澎湃的青春岁月。
广阔天地人民公社地处汝河北侧,遇洪水沿岸的农田和村庄就会被淹没。为防治洪患,1975年,公社党委组织知青和群众利用两个冬春,先后筑成两座大坝,而且又淤沙造田280亩。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公社水利灌溉条件很差。按照规划,知青们利用农闲季节,在每50亩土地上打一眼水井,5天便将全乡所有土地灌溉一遍。知青们引进良种,深翻土地,施足底肥,提倡科学种田,粮食生产连年取得大丰收。在知青帮助下,公社创办了砂轮厂、造纸厂、小化工厂等集体企业。

1970年,公社党委决定为知青盖房子,在大邱庄、杨庄等地为他们盖起了红墙红瓦的二层楼房。1973年冬和1974年春,中央新闻电影纪录制片厂专门赶赴这里,拍摄了《广阔天地育新人》新闻纪录片。豫剧《朝阳沟》创作组也多次深入到这里的农家和知青点体验生活,收集素材。1974年1月28日,江青在给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知青的信中,祝他们“坚持乡村的伟大胜利”。

红透全国的知青典型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广阔天地人民公社诞生了几个闻名全国的知青典型。他们分别是:两届中央候补委员卢忠阳,四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知青工作五人领导组成员薛喜梅,中共十大代表杜银娣和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黄法娃。卢忠阳和薛喜梅两人的名气是知青典型中比较大的,他们二人与红遍大江南北的邢燕子、董家耕、侯隽、柴春泽等成为知识青年的标签人物,成为那个时代的典型和青年标兵。

1958年在郏县第一中学上完高一,卢忠阳听从村里干部的召唤回到农村,他也是回乡知青中学历最高的一个。1958年到1968年10年间,卢忠阳从记工员的位置干到了大队支部书记,并被树为回乡知青的典型。1968年8月下旬,省革委会安排卢忠阳到省会郑州作报告。据卢忠阳回忆,稿子是县里的人写的,讲农村的水利化、电器化,讲农村的发展方向,讲农村知识分子少,需要知识分子,还讲了回乡知青跟农民的亲密关系。让卢忠阳没有想到的是,5000名青年学生听完报告后热血沸腾,争先恐后报名要到毛主席批示过的农村去。

由于广阔天地公社范围太小,卢忠阳只向省领导要了70个名额。由于报名人数太多,省、市领导同学校领导一起进行挑选。接下来,卢忠阳的人生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乡亲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像泥土一样质朴的一个回乡青年,日后竟代表千万知青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成为候补中央委员、河南省委常委。

1970年,卢忠阳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学习了两年水利,另一位跟他一起被推荐上学的同学进了许昌地区水利局。学业结束后,卢忠阳回到了农村。1973年8月至1978年12月,他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党委书记,郏县县委书记,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省委常委等职。从1969年到1978年,卢忠阳先后担任中国共产党第九次、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这是他人生的巅峰。

1978年12月,卢忠阳先后担任郏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后来从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职位上退下来后,卢忠阳搬回了农村老家。现在卢忠阳每月拿着1000多元的退休金。提起那段时光,今年76岁的卢忠阳感慨万千。

当年,卢忠阳在郑州所做的报告让郑州市第18中学的初中毕业生薛喜梅热血沸腾。她联合几个同样积极进取的同学,以大字报的形式向学校表达决心:要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去建设农村。很快,经过层层批示,薛喜梅顶住家庭的压力,注销了自己的城市户口。

1968年8月24日,薛喜梅和郑州其他知青来到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后,在村里搞村办小学、建果园。经过一番努力,薛喜梅所在的板场村上交“爱国粮”最多,年年评为典型。几年的辛劳奋斗,乡亲们结束了吃“半年红薯粮”的日子。薛喜梅也被推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知青工作五人领导组成员、团省委副书记、公社党委副书记等职。

1975年1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广阔天地喜气洋洋》的文章说:“1月19日晚上,下乡知识青年们团团围坐在收音机旁。特别是听到这个公社下乡知识青年薛喜梅参加了会议主席团和当选为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时候,青年们更是心情振奋,欢喜雀跃。许多青年含着激动的泪花,畅谈体会和感想……”“参加河南省知识青年代表会的代表卢忠阳和杜银娣说:‘知识青年参加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中央领导同志欢聚一堂,商讨国家大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毛主席对我们整个青年一代的信任和关怀。’”

在北京开完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以后,省里通知薛喜梅去美国考察农业,与她一同去的9位全部是中国农业科学方面的专家。这是中美关系解冻以后,中国派出的第一个农业科学考察团。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薛喜梅跌入了人生的低谷。1980年,当了12年“农民”的薛喜梅回到了郑州,组织批准她到河南农业大学深造。两年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后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信息研究所所长,2006年退休。

2006年4月24日,时隔27年后,薛喜梅在郑州见到了邢燕子,她们两个曾是闻名全国的知青女英雄。邢燕子是天津人,曾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她先后5次受到毛泽东接见、13次受到周恩来接见,中共九大至十三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今年75岁的黄法娃1954年回乡任记工员,是最早的一批返乡知青,当过5年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自1970年担任邱庄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黄法娃一干就是42年。
红极一时的广阔天地人民公社,在历史的发展中慢慢落寞。1984年1月,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撤社建乡,更名为“大李庄乡”。随着最后一批知青返城,这里结束了知青插队劳动的历史。

1993年8月24日是河南省首批知识青年下乡25周年纪念日,大李庄乡再度更名为“广阔天地乡”。在修建的纪念馆里,收藏着1974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广阔天地乡拍的纪录片,还有不少照片和实物。卢忠阳、薛喜梅等著名知青楷模参加劳动的情景依稀可见。毛泽东的女儿李讷与丈夫、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张玉凤与丈夫也曾来此参观并题字。1975年,在毛泽东的编者按发表20周年之际,经许昌地委同意,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兴建了一块毛泽东手迹碑。如今,这块手迹碑立在广阔天地乡政府院内。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知青 > 正文 2012年09月11日 16:16
来源:党史纵横 作者:孔力
核心提示:现在卢忠阳每月拿着1000多元的退休金。薛喜梅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信息研究所所长,2006年退休……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11/17527542_0.shtml


本文摘自《党史纵横》2012年第7期,作者:孔力,原题:那些年,我们一起崇拜过的知青典型

上世纪50年代,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因毛泽东的亲笔批示而享誉全国,后来更名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在那股波及全国的知青上山下乡的洪流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成为中国知青运动的“圣地”。来自北京、郑州等地的知青源源不断地涌向这里,从这里走出了全国党代表和中央候补委员卢忠阳、全国人大常委薛喜梅、中共十大代表杜银娣、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黄法娃等风云人物。

虽然,昔日闻名全国的知青典型早已黯然谢幕,他们的生活也归于沉寂。但是,那段火红的岁月和点燃了一代年轻人热情的知青记忆永远不会被湮没。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1954年夏天,河南郏县大李庄乡大李庄、邱庄、吴堂、杨庄四个村组织32名知识青年回村参加农业合作社,有效地解决了合作社缺乏会计和记工员的问题。这一举动在全国开了青年知识分子参加农村工作的先例。随后,大李庄乡的做法引起了许昌地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指派专人对这一典型进行挖掘整理,写成了《大李庄乡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刊登在1955年9月4日许昌地委农村工作部主办的第15期《互助合作》上,印发全区并上报河南省委。

当年10月,党的七届六中(扩大)全会召开,许昌地委书记赵天锡通过中央农工部副部长廖鲁言将第15期《互助合作》转呈到毛泽东手中。正在运筹中国农业全面合作化的毛泽东,对其中一段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乡在贫农和下中农里面,有7个没升学的中学生和25个高小毕业生。把两个中学生分配到老社,其余的全部分配到7个‘社架子’去,以解决会计和记工员不够的困难”。毛泽东兴奋地用草体竖行写下了“本书编者按”:“这也是一篇好文章,可作各地参考,其中提到组织中学生和高小毕业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特别注意。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就这样,毛泽东的批示作为《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编者按”,连同《大李庄乡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收入该书,题目改为《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

随后,《河南日报》先后在重要版面刊登了郏县大李庄、杨庄、吴堂三个大队回乡知识青年事迹的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贯彻毛主席的批示精神,经河南省革委会、许昌革委会批准,郏县革委会决定把原属大李庄乡的大李庄、杨庄、吴堂三个大队10个自然村、25个生产队单独建立一个人民公社,定名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成为全国名字最长的人民公社。

知青运动的发源地

在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中,毛泽东亲笔批示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自然成为知青向往的“圣地”。当地干部拿着盖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公章的介绍信一路畅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的名气甚至盖过了郏县。

1968年8月24日,这里迎来首批70名郑州的下乡知识青年。当时郑州举行20万人参加的欢送大会,知青沿途受到许昌、襄城、郏县数十万群众的夹道欢迎。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新指示。以此为标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被推向高潮,并迅速席卷全国。在那股洪流中,全国有1800万知青上山下乡。

在此背景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又陆续接待三批知识青年。到1978年的10年间,一个只有6000人口的地方,共接受北京、郑州、许昌等地下乡、回乡知青800多名。

那是一段火红澎湃的青春岁月。
广阔天地人民公社地处汝河北侧,遇洪水沿岸的农田和村庄就会被淹没。为防治洪患,1975年,公社党委组织知青和群众利用两个冬春,先后筑成两座大坝,而且又淤沙造田280亩。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公社水利灌溉条件很差。按照规划,知青们利用农闲季节,在每50亩土地上打一眼水井,5天便将全乡所有土地灌溉一遍。知青们引进良种,深翻土地,施足底肥,提倡科学种田,粮食生产连年取得大丰收。在知青帮助下,公社创办了砂轮厂、造纸厂、小化工厂等集体企业。

1970年,公社党委决定为知青盖房子,在大邱庄、杨庄等地为他们盖起了红墙红瓦的二层楼房。1973年冬和1974年春,中央新闻电影纪录制片厂专门赶赴这里,拍摄了《广阔天地育新人》新闻纪录片。豫剧《朝阳沟》创作组也多次深入到这里的农家和知青点体验生活,收集素材。1974年1月28日,江青在给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知青的信中,祝他们“坚持乡村的伟大胜利”。

红透全国的知青典型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广阔天地人民公社诞生了几个闻名全国的知青典型。他们分别是:两届中央候补委员卢忠阳,四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知青工作五人领导组成员薛喜梅,中共十大代表杜银娣和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黄法娃。卢忠阳和薛喜梅两人的名气是知青典型中比较大的,他们二人与红遍大江南北的邢燕子、董家耕、侯隽、柴春泽等成为知识青年的标签人物,成为那个时代的典型和青年标兵。

1958年在郏县第一中学上完高一,卢忠阳听从村里干部的召唤回到农村,他也是回乡知青中学历最高的一个。1958年到1968年10年间,卢忠阳从记工员的位置干到了大队支部书记,并被树为回乡知青的典型。1968年8月下旬,省革委会安排卢忠阳到省会郑州作报告。据卢忠阳回忆,稿子是县里的人写的,讲农村的水利化、电器化,讲农村的发展方向,讲农村知识分子少,需要知识分子,还讲了回乡知青跟农民的亲密关系。让卢忠阳没有想到的是,5000名青年学生听完报告后热血沸腾,争先恐后报名要到毛主席批示过的农村去。

由于广阔天地公社范围太小,卢忠阳只向省领导要了70个名额。由于报名人数太多,省、市领导同学校领导一起进行挑选。接下来,卢忠阳的人生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乡亲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像泥土一样质朴的一个回乡青年,日后竟代表千万知青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成为候补中央委员、河南省委常委。

1970年,卢忠阳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学习了两年水利,另一位跟他一起被推荐上学的同学进了许昌地区水利局。学业结束后,卢忠阳回到了农村。1973年8月至1978年12月,他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党委书记,郏县县委书记,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省委常委等职。从1969年到1978年,卢忠阳先后担任中国共产党第九次、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这是他人生的巅峰。

1978年12月,卢忠阳先后担任郏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后来从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职位上退下来后,卢忠阳搬回了农村老家。现在卢忠阳每月拿着1000多元的退休金。提起那段时光,今年76岁的卢忠阳感慨万千。

当年,卢忠阳在郑州所做的报告让郑州市第18中学的初中毕业生薛喜梅热血沸腾。她联合几个同样积极进取的同学,以大字报的形式向学校表达决心:要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去建设农村。很快,经过层层批示,薛喜梅顶住家庭的压力,注销了自己的城市户口。

1968年8月24日,薛喜梅和郑州其他知青来到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后,在村里搞村办小学、建果园。经过一番努力,薛喜梅所在的板场村上交“爱国粮”最多,年年评为典型。几年的辛劳奋斗,乡亲们结束了吃“半年红薯粮”的日子。薛喜梅也被推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知青工作五人领导组成员、团省委副书记、公社党委副书记等职。

1975年1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广阔天地喜气洋洋》的文章说:“1月19日晚上,下乡知识青年们团团围坐在收音机旁。特别是听到这个公社下乡知识青年薛喜梅参加了会议主席团和当选为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时候,青年们更是心情振奋,欢喜雀跃。许多青年含着激动的泪花,畅谈体会和感想……”“参加河南省知识青年代表会的代表卢忠阳和杜银娣说:‘知识青年参加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中央领导同志欢聚一堂,商讨国家大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毛主席对我们整个青年一代的信任和关怀。’”

在北京开完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以后,省里通知薛喜梅去美国考察农业,与她一同去的9位全部是中国农业科学方面的专家。这是中美关系解冻以后,中国派出的第一个农业科学考察团。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薛喜梅跌入了人生的低谷。1980年,当了12年“农民”的薛喜梅回到了郑州,组织批准她到河南农业大学深造。两年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后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信息研究所所长,2006年退休。

2006年4月24日,时隔27年后,薛喜梅在郑州见到了邢燕子,她们两个曾是闻名全国的知青女英雄。邢燕子是天津人,曾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她先后5次受到毛泽东接见、13次受到周恩来接见,中共九大至十三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今年75岁的黄法娃1954年回乡任记工员,是最早的一批返乡知青,当过5年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自1970年担任邱庄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黄法娃一干就是42年。
红极一时的广阔天地人民公社,在历史的发展中慢慢落寞。1984年1月,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撤社建乡,更名为“大李庄乡”。随着最后一批知青返城,这里结束了知青插队劳动的历史。

1993年8月24日是河南省首批知识青年下乡25周年纪念日,大李庄乡再度更名为“广阔天地乡”。在修建的纪念馆里,收藏着1974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广阔天地乡拍的纪录片,还有不少照片和实物。卢忠阳、薛喜梅等著名知青楷模参加劳动的情景依稀可见。毛泽东的女儿李讷与丈夫、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张玉凤与丈夫也曾来此参观并题字。1975年,在毛泽东的编者按发表20周年之际,经许昌地委同意,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兴建了一块毛泽东手迹碑。如今,这块手迹碑立在广阔天地乡政府院内。
混的还算不错啊
要是去这个公社能诞生如此多的高级干部,我也会挣破头去当下乡知青。。。。。今天吃苦明天享受嘛。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文革抄家批斗整死不少人,除了那些不痛不痒避重就轻的回忆,我从没见过那些现在已奔六十的红卫兵公开道歉忏悔过,他们真的那么心安理得?
leelek 发表于 2012-9-15 01:06
文革抄家批斗整死不少人,除了那些不痛不痒避重就轻的回忆,我从没见过那些现在已奔六十的红卫兵公开道歉忏 ...
当然。
所谓新中国教育从来就没有人性这两个字。
人在做,天在看
leelek 发表于 2012-9-15 01:06
文革抄家批斗整死不少人,除了那些不痛不痒避重就轻的回忆,我从没见过那些现在已奔六十的红卫兵公开道歉忏 ...
人家会把原因主要归结于时代的悲哀 就像今天JY体文字不论什么社会问题都要扯到庙堂之上一样
leelek 发表于 2012-9-15 01:06
文革抄家批斗整死不少人,除了那些不痛不痒避重就轻的回忆,我从没见过那些现在已奔六十的红卫兵公开道歉忏 ...
因为在社会与心理上都有一种“稀释”作用,作孽的又不是我一个,而是全国上下千百万,稀释到每个人的头上的责任或罪恶感基本上就等于零了。
回国的日本二战老兵,也有这种心理,对自己造的孽毫无忏悔内疚,许多都心安理得的活到八九十岁。
qqweee 发表于 2012-9-28 14:51
人家会把原因主要归结于时代的悲哀 就像今天JY体文字不论什么社会问题都要扯到庙堂之上一样
这还真不是JY的错。
本朝奉行的大政府主义,社会问题还真全部归各行政部门管理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一禁死,一放乱的原因,不在庙堂的高度上谈,就只能靠领导关心指示的解决模式了。
超大2008 发表于 2012-9-29 11:43
这还真不是JY的错。
本朝奉行的大政府主义,社会问题还真全部归各行政部门管理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一禁 ...
那美国校园枪击案频发是不是也说明庙堂之上问题大大的?
顶起来  学习中
leelek 发表于 2012-9-15 01:06
文革抄家批斗整死不少人,除了那些不痛不痒避重就轻的回忆,我从没见过那些现在已奔六十的红卫兵公开道歉忏 ...
突然想起了《三题》中的一段……
leelek 发表于 2012-9-15 01:06
文革抄家批斗整死不少人,除了那些不痛不痒避重就轻的回忆,我从没见过那些现在已奔六十的红卫兵公开道歉忏 ...

如果那个年代你亲眼见过, 你可以指出来谁做了那样的事情(如果你认识的话),如果只是听到的,那就听听而已。
从文中得知,还在XX期间,国家就开始与美国交流来往了。
zhepro 发表于 2012-9-11 20:32
混的还算不错啊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薛喜梅跌入了人生的低谷。

从经历看,她是靠着自己的实力走上领导的位置,但1976年某事后照样受到不公正对待。

其实在1976年以后受到过不公正对待的人有很多,她算幸运的,有人至死都觉得没错,至死国家都没有给说法。
youfenyu 发表于 2012-11-2 14:17
如果那个年代你亲眼见过, 你可以指出来谁做了那样的事情(如果你认识的话),如果只是听到的,那就听听 ...
   几乎每一个中国家庭都对那个年代都有深刻的记忆,除非他们因为某种原因把头埋在沙子里。我原来单位有一内蒙有名的造反派 凭心而论他也算是个有能力的人,文革时折腾得太列害内蒙借三线建设之名把他派到湖北。 后来东山再起做到单位高层为人很高调谁都敢骂可见了我父母他一个脏字也不敢吐。为啥?因为他想起了他心中的痛,他欠我祖父好友一条命!他还想把我祖父打成内人党结果两件事让他没能如愿,一是中央下了不再追究内人党问题的 文件,二是我父亲有一帮一起练武术的兄弟。文革后被害的那个人亲属把他们抓回内蒙直接凶手在看守所自杀 才把他放了回来。你说他心里不悔?
youfenyu 发表于 2012-11-2 14:17
如果那个年代你亲眼见过, 你可以指出来谁做了那样的事情(如果你认识的话),如果只是听到的,那就听听 ...
我也没亲眼见过纳粹的集中营和南京大屠杀
思想的幽灵 发表于 2012-11-3 19:34
几乎每一个中国家庭都对那个年代都有深刻的记忆,除非他们因为某种原因把头埋在沙子里。我原来单位有一 ...
谢谢你的发言.

从中可以看出, 文.革后这段历史时期的很多事情现在还没被正式公开, 比如你描述的那些事情, 我是第一次见到.  


思想的幽灵 发表于 2012-11-3 19:34
几乎每一个中国家庭都对那个年代都有深刻的记忆,除非他们因为某种原因把头埋在沙子里。我原来单位有一 ...


瞎扯.广大农民基本没影响.

你觉得所谓例子,能代表占最广大数量的农民?

思想的幽灵 发表于 2012-11-3 19:34
几乎每一个中国家庭都对那个年代都有深刻的记忆,除非他们因为某种原因把头埋在沙子里。我原来单位有一 ...


瞎扯.广大农民基本没影响.

你觉得所谓例子,能代表占最广大数量的农民?
newding 发表于 2012-11-6 19:04
瞎扯.广大农民基本没影响.

你觉得所谓例子,能代表占最广大数量的农民?
   小季,又有新衣服了?;P
思想的幽灵 发表于 2012-11-6 19:10
小季,又有新衣服了?
几千万下岗工人的血泪,比几十万个所谓的知识份子苦多了.

是不是也要一个个列出来控诉改革开放.
newding 发表于 2012-11-6 19:19
几千万下岗工人的血泪,比几十万个所谓的知识份子苦多了.

是不是也要一个个列出来控诉改革开放.
  你下过岗吗?
这只是一部分
思想的幽灵 发表于 2012-11-6 19:21
你下过岗吗?
如果只有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控诉的话,我就只能控诉我家楼下的小店少给我找了1快2毛钱了。
他们已经算幸运儿了


广大农民基本没影响? 我岳父当年差点饿死,到现在,他还牢牢记住一位阿姨给了他一碗糠,让他活了下来,在往后的日子里,他认了这位阿姨做干姐姐,并送她终老。
广大农民只是默默忍在自己心里,不会象知青那样把自己的经历通过文字分享出来而已。
改革开放谁先走出第一步的? 是城里的知青?
是某人口中基本没受影响的农民,如果不是被逼急了,会走这近乎反革命的一步?



广大农民基本没影响? 我岳父当年差点饿死,到现在,他还牢牢记住一位阿姨给了他一碗糠,让他活了下来,在往后的日子里,他认了这位阿姨做干姐姐,并送她终老。
广大农民只是默默忍在自己心里,不会象知青那样把自己的经历通过文字分享出来而已。
改革开放谁先走出第一步的? 是城里的知青?
是某人口中基本没受影响的农民,如果不是被逼急了,会走这近乎反革命的一步?



懒得多说了

自从鸟有之乡完蛋后CD就涌入了大批那种人

每个帖子都好好的和那种货色辩论太累

嗡嗡嗡余孽和境外敌对势力、独运轮一样是敌我矛盾,和一般的嘴炮JY公知比,JY公知简直是统一战线的盟友

余孽们,太平洋没加盖,鸭绿江也没加盖

乃么的高级版本中革中央刚在美利坚召开了胜利的大会,批判了X修叛徒,选举了新的革命领导人,乃么还不去朝贺庆祝?去了美利坚也许哪天乃么就可以和王师一起回来解放淫民哦{:soso_e119:} {:soso_e119:} {:soso_e119:}

懒得多说了

自从鸟有之乡完蛋后CD就涌入了大批那种人

每个帖子都好好的和那种货色辩论太累

嗡嗡嗡余孽和境外敌对势力、独运轮一样是敌我矛盾,和一般的嘴炮JY公知比,JY公知简直是统一战线的盟友

余孽们,太平洋没加盖,鸭绿江也没加盖

乃么的高级版本中革中央刚在美利坚召开了胜利的大会,批判了X修叛徒,选举了新的革命领导人,乃么还不去朝贺庆祝?去了美利坚也许哪天乃么就可以和王师一起回来解放淫民哦{:soso_e119:} {:soso_e119:} {:soso_e119:}
FriedrichIV 发表于 2012-11-27 01:30
懒得多说了

自从鸟有之乡完蛋后CD就涌入了大批那种人
还有这种群体在美国?
youfenyu 发表于 2012-11-6 06:27
谢谢你的发言.

从中可以看出, 文.革后这段历史时期的很多事情现在还没被正式公开, 比如你描述的那些事 ...
小说《交锋三十年》,有一些这方面的东西,很是触目惊心。作者是青年报的高级记者
如果那个年代你亲眼见过, 你可以指出来谁做了那样的事情(如果你认识的话),如果只是听到的,那就听听 ...
你亲眼见过日本搞南京大屠杀了?
newding 发表于 2012-11-6 19:19
几千万下岗工人的血泪,比几十万个所谓的知识份子苦多了.

是不是也要一个个列出来控诉改革开放.
没有改革开放,这两三千万下岗工人连八十年代那个好时光都没有
红透了的,政治嗅觉超级灵敏.{:soso_e197:}
伟大的猪头大侠 发表于 2012-11-26 20:26
广大农民基本没影响? 我岳父当年差点饿死,到现在,他还牢牢记住一位阿姨给了他一碗糠,让他活了下来,在往 ...
改革开放谁先走出第一步的?是农民吗?
我爱花生酱 发表于 2013-1-7 15:37
你亲眼见过日本搞南京大屠杀了?
不要混淆概念,南京大屠杀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40年前的事嘛, 周围亲历的还是有一堆的人.

f22 发表于 2013-1-7 16:31
没有改革开放,这两三千万下岗工人连八十年代那个好时光都没有


历史不能假设.

但有一点, 中美缓和的大局使得中国逐渐增加民生投入成为可能.  而这本来是第三个五年计划就准备做的事情.


矿工们的那些变成石头的肺

http://xk.2000y.net/110380/index ... ws&NewsID=12025

北戴河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的老主任车审言也用自己的眼睛和手术刀,见证了尘肺病在中国的发展史。

    她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各矿务局每年夏天都往北戴河送疗养员,这是当时煤炭系统的一项传统福利。矿工们来疗养时,常常有人找到医生,说自己咳嗽、胸闷,要求借疗养的机会顺便治病。经过检查,他们几乎都患上了同一种病——尘肺病。

    1988年之后,随着煤炭行业的体制改革和整体不景气,很少有矿务局再送工人过来疗养了。北戴河疗养院只能重新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车审言很清楚,对矿工来说,最迫切、最需要的当然是治疗尘肺病。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监察司司长宋元明断言,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现在煤矿工人的收入标准其实大大降低了。过去,一个煤矿工人养活一家人富富有余,而现在许多井下一线煤矿工人年收入不足1万元,家中的生活相当困难。

f22 发表于 2013-1-7 16:31
没有改革开放,这两三千万下岗工人连八十年代那个好时光都没有


历史不能假设.

但有一点, 中美缓和的大局使得中国逐渐增加民生投入成为可能.  而这本来是第三个五年计划就准备做的事情.


矿工们的那些变成石头的肺

http://xk.2000y.net/110380/index ... ws&NewsID=12025

北戴河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的老主任车审言也用自己的眼睛和手术刀,见证了尘肺病在中国的发展史。

    她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各矿务局每年夏天都往北戴河送疗养员,这是当时煤炭系统的一项传统福利。矿工们来疗养时,常常有人找到医生,说自己咳嗽、胸闷,要求借疗养的机会顺便治病。经过检查,他们几乎都患上了同一种病——尘肺病。

    1988年之后,随着煤炭行业的体制改革和整体不景气,很少有矿务局再送工人过来疗养了。北戴河疗养院只能重新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车审言很清楚,对矿工来说,最迫切、最需要的当然是治疗尘肺病。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监察司司长宋元明断言,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现在煤矿工人的收入标准其实大大降低了。过去,一个煤矿工人养活一家人富富有余,而现在许多井下一线煤矿工人年收入不足1万元,家中的生活相当困难。
nalanmm 发表于 2013-1-7 20:06
改革开放谁先走出第一步的?是农民吗?
不是吗?
我怎么记得是小岗村啊?
难道跟石家庄一样,只是个名字看起来很土的城市?
伟大的猪头大侠 发表于 2013-1-8 09:06
不是吗?
我怎么记得是小岗村啊?
难道跟石家庄一样,只是个名字看起来很土的城市?
改开是邓走的吧。大范围改乡承包是中央下的文件吧。
要说地方不是小渔村深圳吗?
知青没几个好下场滴
nalanmm 发表于 2013-1-8 12:07
改开是邓走的吧。大范围改乡承包是中央下的文件吧。
要说地方不是小渔村深圳吗?
;P好像是哦,扔掉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