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毛泽东主席有关支持日本重占琉球讲话的几点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06:33


这是2006年写的老帖,和这几天东海的形势有点关联,现重贴在此。
                         司马长空2012.9.11

《我对毛泽东主席有关支持日本重占琉球讲话的几点看法》




  这几天在网上流传一篇据说是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章《日本重占琉球的历史教训》,文中说“毛、周不放过任何一个场合宣扬‘冲绳’属于日本,旨在离间日美关系。这种缺乏远见的弱势外交其实正中日本下怀,为东京“冲绳返还”造势”,“在间接的方面,尽管苏联的军事压力已经迫使北京向华盛顿靠拢,毛周仍然拘泥于狭隘的意识形态利益,全力支持北越和越共强化和扩大越南战争,使得美国在越南的泥潭越陷越深,被迫讨好日本,没有经过其他战胜国同意以及琉球公民投票就将“冲绳”私相授受,廉价售还日本。”
  对此我谈谈几点看法:

  一、我们当时支持日本要求归还冲绳现在看来不是一个好的结果。如果当时我们的声明只是支持日本人民“要求撤除一切美国军事基地和撤走美国武装部队,要求废除日美‘安全条约’”,而不是还有“要求归还日本的领土冲绳”的内容,今天我们在与日本就东海问题的斗争要更为主动一些,但此一时,彼一时,看问题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


  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周边形势恶化。


  1、美国阴谋制造一中一台。

  当时对于中国领土主权而言,这是最主要、最紧迫、最危险的问题,在我国的军事力量无法越过台湾海峡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远远超过的琉球问题。


  美国压台湾放弃金、马,接下来谋求台湾独立,制造一中一台,为此我方于1958年8月炮击金门。1959年毛泽东谈到台湾问题时说:“我们打金、马是为了帮助蒋介石,因为美国想把金、马让给我们,自己占据台湾。我们放弃金、马,都给蒋介石。蒋介石一困难,我们就打金、马,美国就可以让蒋介石继续做总统。”

  2、中苏分歧。

  3、西藏叛乱.

  4、中印领土争端。

  5、蒋介石阴谋反攻大陆。

  6、美日安全条约。

  7、美国入侵越南。

  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列强,千方百计企图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于摇篮之中,这是老牌帝国主义对于一个在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反应,与意识形态无关。

  那时我国最根本的战略目标或难点是:面对上述诸多危险、面对国力超出自己数倍、甚至十倍的美国及其仆从国,如何捍卫国家主权及民族尊严,可以说:换成一个平庸的领导人,我们恐怕绝不仅仅是口头“失掉”了琉球,毛泽东和他领导的政府做到了所能做到的一切,无愧于后人!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对于他们的努力、对于他们在极端困难险恶的形势下表现出的非凡胆略和气魄,今天我们这些后人应该为我们对美日斗争时表现出的软弱动摇感到羞愧。

  三、分析我国当时支持日本重占琉球的原因:

  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反对美日安保条约;促使美国从日本撤军;中间地带理论。

  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反对《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该条约是一九五一年九月八日在旧金山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条约以维持日本“安全”为由,规定美国有权在日本驻扎军队和建立军事基地。1960年1月,日美修改了该条约,重新签订了《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主要内容是:发展日本“抵抗武装进攻的能力”;在“应付共同危险”时,日本负有保护驻日美军的义务;美国继续有权在日本驻军和使用军事基地;“鼓励两国经济合作”等。(《毛泽东文集》)

  对于“美日安全条约”,毛泽东十分关注和忧虑,他于1960年5月对来访的蒙哥马利说:“日本就是在美国的帮助下才占了大半个中国。日本没有铁,没有石油,煤也很少。这三样东西都是美国源源不断地给日本送去的。但是,美国扶植了一个力量,却造成了一个珍珠港事件”。  “还有点怕,因为美国扶植日本的军国主义”。  “美国在东方的主要基地是日本。本月十九日,日本在国会中强行通过了同美国的军事同盟条约”。  “日美条约把中国沿海地区,也包括在日本所解释的远东范围之内”。

  因此毛泽东分别于1960年5月对来访的日本日中友好协会、工会总评议会等代表团发表了《坚决支持日本人民反对日本军事同盟条约的斗争》;于1960年6月对来访的日本文学代表团发表了《美帝国主义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于1961年1月对来访的日本社会党国会议员黑田寿男时发表了《日本人民斗争的影响是很深远的》讲话。

  在这几个讲话中,毛泽东反复强调:“新的日美‘安全条约’是为了压迫日本广大人民,是以中苏为敌、以亚洲人民为敌的侵略性的军事同盟条约,它对亚洲和世界和平是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必将把严重的灾难带来给日本人民。中日两国人民和亚洲人民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应当反对日美军事同盟条约。美帝国主义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日本有美国的军事基地,过去人们对它没有办法,既苦恼,又不能去打它。现在你们日本人民想出来一个好办法,就是进行全民性的群众斗争,除了美帝国主义和它的代理人以外,其他所有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对美帝国主义和它的代理人进行斗争。中国过去基本上也是用这种办法。中国曾经还有武装斗争。”
  “日本人民在日本各地行动起来了,比如写标语来反对‘安全条约’,要求取消军事基地、撤回U-2型飞机,提出美国佬GUN回去,甚至冲绳人民起来当面质问美国人:‘你们究竟还要占领多久?’”
  “把美国军事基地取消,‘安全条约’取消,日本的独立与和平是有保证的,亚洲的和平也有保证。祝贺你们取得的胜利。”
  为了树立日本反抗美帝国主义的占领,反对“安全条约”的信心,毛泽东一再鼓励他们:“我看一个国家的人民,没有外力的压迫是不会觉悟的。”“是日本军阀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因此教育了中国人民,不然中国人民不会觉悟,不会团结。”“就是因为日本‘皇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别无出路,才觉悟起来,才武装起来进行斗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所以日本军阀、垄断资本干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谢的话,我宁愿‘感谢’日本军阀。”(后来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反华小丑,根据这些只言片语,断章取义,污蔑毛、周感谢日本侵略。)   历史的发展证明,毛泽东、周恩来对日本民族的期望过高了,这个民族太自私了,太狭隘了。换句话说:日本并没有走毛、周为他们指出的脱离美帝国主义、与亚洲人民和睦相处的正确之路;并没有深刻反省,接受历史教训;反而重新走向了一条以邻为壑、穷兵黩武的不归之路,——这样也好!

  四、中间地带理论

  (这个问题比较大,我掌握的资料不多,希望能和感兴趣的网友共同探讨)。

  “中间地带的思想是50年代后期毛泽东反复思考的一个重要国际问题,其观点较之以前有根本的变化,也成为毛泽东观察这一时期国际问题和确定中国外交方针的基本出发点。中间地带理论是毛泽东在1946年同美国记者斯特朗(Anna Louis Strong)的谈话中提出的。毛泽东当时认为,中间地带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前途无非两种:不是倒向资本主义的一方,便是倒向社会主义的一方。”

  “毛泽东对民族主义国家的性质作了新的判断和分析,从而改变了他以前的看法。毛泽东在1958年9月的一次谈话中指出,中间地带上的一些国家,‘不是帝国主义国家,也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民族主义国家。拉丁美洲有许多这样的国家,将来还会多……这些国家既不站在帝国主义的一边,也不站在社会主义的一边,而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参加双方的集团,这是适合于它们现在的情况的’。而‘第三种立场可以维持相当的时期,维持到还有必要的时候’”(《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和中苏关系》文/戴超武)

  “相当数量的民族主义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之后,继续保持其中间立场,表现出独立的政治要求,成为两大阵营之间的中间力量,显示出民族主义国家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中同社会主义阵营有着一致的利益。正是国际局势的变化和这些国际重大事件引起毛泽东对民族主义国家的政治性质、地位和发展前途等问题进行新思考。”(同上)

  毛泽东1959年2月同非洲国家青年代表谈话时说:“整个非洲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跟着帝国主义走的人,而不是反对资本主义,不是建立社会主义。在非洲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要犯错误。事实是帝国主义依靠它的走狗,联合非洲的一部分人压迫非洲。目前非洲这种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非洲当前的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搞民族解放运动,不是共产主义问题,而是民族解放问题。”“各国人民,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已经独立了的国家,一定要帮助、支持你们。你们需要支持,我们也需要支持,而且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需要支持。谁来支持我们?还不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这是支持我们的最主要的力量。支持我们的还有西欧的工人阶级。所以是相互的支持。你们那里的反帝运动就是支持我们。”

  我认为:毛泽东的中间地带思想实际上是统一战线思想在国际反帝斗争中的运用,是一种新形势下的“农村包围城市”。中间地带理论是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前身。毛泽东认为要想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离不开中间地带人民的斗争。毛泽东1960年5月同非洲十二个国家的代表谈话时说:“我们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我们完全同情你们,完全支持你们。同时我们认为,你们的斗争支持了我们,帮助了我们。我们还认为,古巴的斗争帮助了我们,整个拉丁美洲的斗争帮助了我们,南朝鲜、土耳其、南越、日本这些国家的斗争也帮助了我们,整个亚洲人民都帮助了我们。”

  我个人认为:毛泽东对日本民众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支持,对于他们反对美国军事基地的支持,乃至于支持日本要求归还琉球等表态,与毛泽东的中间地带理论有很大关系。

  现在看来:美日安全条约、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至今仍然存在,从这一点来说,中间地带的斗争并没有成功,但是从没有发生针对我国的大规模战争(当时我国的国力还比较弱),以及最终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一结果看,中间地带理论不无成效。


  五、美国“归还”琉球的动机:

  1、《日本重占琉球的历史教训》文中说“毛周仍然拘泥于狭隘的意识形态利益,全力支持北越和越共强化和扩大越南战争,使得美国在越南的泥潭越陷越深,被迫讨好日本。正是因为‘美国因越战大耗财力’,才使得日本乘虚而入,以3亿2000多万美元的低廉价格‘赎买’了琉球。”这一观点是十分荒唐可笑的。

  1969年11月,日本总理佐藤荣作访美,与尼克松总统发表联合声明, 定于1972年把冲绳行政权交还日本。1971年6月,日美签订《冲绳归还协 定》,规定美国放弃对冲绳的施政权。

  1970年、1971年、1972年,美国GDP总量分别是10155亿美圆、11027亿美圆、12128亿美圆;美国债务总量分别是3891亿美圆、4241亿美圆、4492亿美圆。稍有头脑的读者不难看出区区3亿多美圆对于美国当时无论是GDP总量,还是债务总量都是微不足道的,美国绝对不会为了这3亿美圆“出卖”琉球。

  2、美国赶在1972年归还琉球施政权的真正动机是为了维系其在亚太的军事存在。

  “当1969年一向以反共立场著称的尼克松总统宣誓就职后,他开始用全球战略眼光来看待中国。  美国当时最主要的担忧是来自苏联的威胁,在它看来,苏联利用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困境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在60年代中期重建了其全球实力。而越南战争使美国开始意识到自身力量的有限性,并促使美国领导人重新评价美国在全球中的地位。此时,尼克松政府着手调整外交战略,希望通过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来获得对付苏联的更大的实力,并推动苏联在同美国缓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并于1969年10月表示将停止自1950年6月起开始的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的巡逻。”(《中美关系之轨》作者周琪)

  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当然明白:以中国的一贯立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提是美国从台湾撤军。既然尼克松决心改善中美关系,那么他就必须下决心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并为从台湾撤出的军队找到“归宿”,而且必须为台湾这艘“不沉的航母”找到替代品。

  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因此美国绝对不会把琉球归还给台湾,只能交给听话的奴才手里,这样才能够确保其在琉球的继续驻军。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的话:假设中美没有实现关系正常化;假设中国同意美国在两国关系正常化之后在台湾(包括琉球)仍然无条件驻军;假设中国和日本一样向美国献媚争宠,那么美国或许不会将琉球施政权交给日本。那么请问:这个假设对今天的我们是不是更有利呢?!

  六、重开琉球争议的机会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反而留有伏笔:

  虽然我国的六十年代支持过日本重占琉球,但这仅仅是“舆论上”的支持,当时中日两国处在“不正常状态”(直到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才宣告结束),中日两国无官方关系。在具有法律效应的1972年签订的《中日联合声明》及1978年8月签订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均没有提到琉球的归属问题,相反,却有“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的内容。

  1971年6月,日美签订《冲绳归还协定》,规定美国放弃对冲绳的施政权。注意:美国移交给日本的是“施政权”,不是主权,因此日本目前对琉球的军事占领已经涉及到了对琉球主权的侵犯,这就是在“谋求霸权”;同时由于日本利用其“施政权”允许美国在琉球建立军事基地,即违反了《中日联合声明》第七条和《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第二条关于“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这一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对《中日联合声明》及《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的理解,我们完全有理由得出日本已经违反了上述两个法律文件基本原则的结论,因此中国完全有权在琉球问题上采取相应的行动。



                  2006.4.18

这是2006年写的老帖,和这几天东海的形势有点关联,现重贴在此。
                         司马长空2012.9.11

《我对毛泽东主席有关支持日本重占琉球讲话的几点看法》



  这几天在网上流传一篇据说是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章《日本重占琉球的历史教训》,文中说“毛、周不放过任何一个场合宣扬‘冲绳’属于日本,旨在离间日美关系。这种缺乏远见的弱势外交其实正中日本下怀,为东京“冲绳返还”造势”,“在间接的方面,尽管苏联的军事压力已经迫使北京向华盛顿靠拢,毛周仍然拘泥于狭隘的意识形态利益,全力支持北越和越共强化和扩大越南战争,使得美国在越南的泥潭越陷越深,被迫讨好日本,没有经过其他战胜国同意以及琉球公民投票就将“冲绳”私相授受,廉价售还日本。”
  对此我谈谈几点看法:

  一、我们当时支持日本要求归还冲绳现在看来不是一个好的结果。如果当时我们的声明只是支持日本人民“要求撤除一切美国军事基地和撤走美国武装部队,要求废除日美‘安全条约’”,而不是还有“要求归还日本的领土冲绳”的内容,今天我们在与日本就东海问题的斗争要更为主动一些,但此一时,彼一时,看问题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


  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周边形势恶化。


  1、美国阴谋制造一中一台。

  当时对于中国领土主权而言,这是最主要、最紧迫、最危险的问题,在我国的军事力量无法越过台湾海峡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远远超过的琉球问题。


  美国压台湾放弃金、马,接下来谋求台湾独立,制造一中一台,为此我方于1958年8月炮击金门。1959年毛泽东谈到台湾问题时说:“我们打金、马是为了帮助蒋介石,因为美国想把金、马让给我们,自己占据台湾。我们放弃金、马,都给蒋介石。蒋介石一困难,我们就打金、马,美国就可以让蒋介石继续做总统。”

  2、中苏分歧。

  3、西藏叛乱.

  4、中印领土争端。

  5、蒋介石阴谋反攻大陆。

  6、美日安全条约。

  7、美国入侵越南。

  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列强,千方百计企图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于摇篮之中,这是老牌帝国主义对于一个在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反应,与意识形态无关。

  那时我国最根本的战略目标或难点是:面对上述诸多危险、面对国力超出自己数倍、甚至十倍的美国及其仆从国,如何捍卫国家主权及民族尊严,可以说:换成一个平庸的领导人,我们恐怕绝不仅仅是口头“失掉”了琉球,毛泽东和他领导的政府做到了所能做到的一切,无愧于后人!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对于他们的努力、对于他们在极端困难险恶的形势下表现出的非凡胆略和气魄,今天我们这些后人应该为我们对美日斗争时表现出的软弱动摇感到羞愧。

  三、分析我国当时支持日本重占琉球的原因:

  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反对美日安保条约;促使美国从日本撤军;中间地带理论。

  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反对《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该条约是一九五一年九月八日在旧金山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条约以维持日本“安全”为由,规定美国有权在日本驻扎军队和建立军事基地。1960年1月,日美修改了该条约,重新签订了《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主要内容是:发展日本“抵抗武装进攻的能力”;在“应付共同危险”时,日本负有保护驻日美军的义务;美国继续有权在日本驻军和使用军事基地;“鼓励两国经济合作”等。(《毛泽东文集》)

  对于“美日安全条约”,毛泽东十分关注和忧虑,他于1960年5月对来访的蒙哥马利说:“日本就是在美国的帮助下才占了大半个中国。日本没有铁,没有石油,煤也很少。这三样东西都是美国源源不断地给日本送去的。但是,美国扶植了一个力量,却造成了一个珍珠港事件”。  “还有点怕,因为美国扶植日本的军国主义”。  “美国在东方的主要基地是日本。本月十九日,日本在国会中强行通过了同美国的军事同盟条约”。  “日美条约把中国沿海地区,也包括在日本所解释的远东范围之内”。

  因此毛泽东分别于1960年5月对来访的日本日中友好协会、工会总评议会等代表团发表了《坚决支持日本人民反对日本军事同盟条约的斗争》;于1960年6月对来访的日本文学代表团发表了《美帝国主义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于1961年1月对来访的日本社会党国会议员黑田寿男时发表了《日本人民斗争的影响是很深远的》讲话。

  在这几个讲话中,毛泽东反复强调:“新的日美‘安全条约’是为了压迫日本广大人民,是以中苏为敌、以亚洲人民为敌的侵略性的军事同盟条约,它对亚洲和世界和平是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必将把严重的灾难带来给日本人民。中日两国人民和亚洲人民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应当反对日美军事同盟条约。美帝国主义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日本有美国的军事基地,过去人们对它没有办法,既苦恼,又不能去打它。现在你们日本人民想出来一个好办法,就是进行全民性的群众斗争,除了美帝国主义和它的代理人以外,其他所有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对美帝国主义和它的代理人进行斗争。中国过去基本上也是用这种办法。中国曾经还有武装斗争。”
  “日本人民在日本各地行动起来了,比如写标语来反对‘安全条约’,要求取消军事基地、撤回U-2型飞机,提出美国佬GUN回去,甚至冲绳人民起来当面质问美国人:‘你们究竟还要占领多久?’”
  “把美国军事基地取消,‘安全条约’取消,日本的独立与和平是有保证的,亚洲的和平也有保证。祝贺你们取得的胜利。”
  为了树立日本反抗美帝国主义的占领,反对“安全条约”的信心,毛泽东一再鼓励他们:“我看一个国家的人民,没有外力的压迫是不会觉悟的。”“是日本军阀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因此教育了中国人民,不然中国人民不会觉悟,不会团结。”“就是因为日本‘皇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别无出路,才觉悟起来,才武装起来进行斗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所以日本军阀、垄断资本干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谢的话,我宁愿‘感谢’日本军阀。”(后来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反华小丑,根据这些只言片语,断章取义,污蔑毛、周感谢日本侵略。)   历史的发展证明,毛泽东、周恩来对日本民族的期望过高了,这个民族太自私了,太狭隘了。换句话说:日本并没有走毛、周为他们指出的脱离美帝国主义、与亚洲人民和睦相处的正确之路;并没有深刻反省,接受历史教训;反而重新走向了一条以邻为壑、穷兵黩武的不归之路,——这样也好!

  四、中间地带理论

  (这个问题比较大,我掌握的资料不多,希望能和感兴趣的网友共同探讨)。

  “中间地带的思想是50年代后期毛泽东反复思考的一个重要国际问题,其观点较之以前有根本的变化,也成为毛泽东观察这一时期国际问题和确定中国外交方针的基本出发点。中间地带理论是毛泽东在1946年同美国记者斯特朗(Anna Louis Strong)的谈话中提出的。毛泽东当时认为,中间地带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前途无非两种:不是倒向资本主义的一方,便是倒向社会主义的一方。”

  “毛泽东对民族主义国家的性质作了新的判断和分析,从而改变了他以前的看法。毛泽东在1958年9月的一次谈话中指出,中间地带上的一些国家,‘不是帝国主义国家,也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民族主义国家。拉丁美洲有许多这样的国家,将来还会多……这些国家既不站在帝国主义的一边,也不站在社会主义的一边,而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参加双方的集团,这是适合于它们现在的情况的’。而‘第三种立场可以维持相当的时期,维持到还有必要的时候’”(《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和中苏关系》文/戴超武)

  “相当数量的民族主义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之后,继续保持其中间立场,表现出独立的政治要求,成为两大阵营之间的中间力量,显示出民族主义国家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中同社会主义阵营有着一致的利益。正是国际局势的变化和这些国际重大事件引起毛泽东对民族主义国家的政治性质、地位和发展前途等问题进行新思考。”(同上)

  毛泽东1959年2月同非洲国家青年代表谈话时说:“整个非洲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跟着帝国主义走的人,而不是反对资本主义,不是建立社会主义。在非洲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要犯错误。事实是帝国主义依靠它的走狗,联合非洲的一部分人压迫非洲。目前非洲这种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非洲当前的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搞民族解放运动,不是共产主义问题,而是民族解放问题。”“各国人民,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已经独立了的国家,一定要帮助、支持你们。你们需要支持,我们也需要支持,而且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需要支持。谁来支持我们?还不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这是支持我们的最主要的力量。支持我们的还有西欧的工人阶级。所以是相互的支持。你们那里的反帝运动就是支持我们。”

  我认为:毛泽东的中间地带思想实际上是统一战线思想在国际反帝斗争中的运用,是一种新形势下的“农村包围城市”。中间地带理论是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前身。毛泽东认为要想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离不开中间地带人民的斗争。毛泽东1960年5月同非洲十二个国家的代表谈话时说:“我们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我们完全同情你们,完全支持你们。同时我们认为,你们的斗争支持了我们,帮助了我们。我们还认为,古巴的斗争帮助了我们,整个拉丁美洲的斗争帮助了我们,南朝鲜、土耳其、南越、日本这些国家的斗争也帮助了我们,整个亚洲人民都帮助了我们。”

  我个人认为:毛泽东对日本民众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支持,对于他们反对美国军事基地的支持,乃至于支持日本要求归还琉球等表态,与毛泽东的中间地带理论有很大关系。

  现在看来:美日安全条约、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至今仍然存在,从这一点来说,中间地带的斗争并没有成功,但是从没有发生针对我国的大规模战争(当时我国的国力还比较弱),以及最终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一结果看,中间地带理论不无成效。


  五、美国“归还”琉球的动机:

  1、《日本重占琉球的历史教训》文中说“毛周仍然拘泥于狭隘的意识形态利益,全力支持北越和越共强化和扩大越南战争,使得美国在越南的泥潭越陷越深,被迫讨好日本。正是因为‘美国因越战大耗财力’,才使得日本乘虚而入,以3亿2000多万美元的低廉价格‘赎买’了琉球。”这一观点是十分荒唐可笑的。

  1969年11月,日本总理佐藤荣作访美,与尼克松总统发表联合声明, 定于1972年把冲绳行政权交还日本。1971年6月,日美签订《冲绳归还协 定》,规定美国放弃对冲绳的施政权。

  1970年、1971年、1972年,美国GDP总量分别是10155亿美圆、11027亿美圆、12128亿美圆;美国债务总量分别是3891亿美圆、4241亿美圆、4492亿美圆。稍有头脑的读者不难看出区区3亿多美圆对于美国当时无论是GDP总量,还是债务总量都是微不足道的,美国绝对不会为了这3亿美圆“出卖”琉球。

  2、美国赶在1972年归还琉球施政权的真正动机是为了维系其在亚太的军事存在。

  “当1969年一向以反共立场著称的尼克松总统宣誓就职后,他开始用全球战略眼光来看待中国。  美国当时最主要的担忧是来自苏联的威胁,在它看来,苏联利用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困境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在60年代中期重建了其全球实力。而越南战争使美国开始意识到自身力量的有限性,并促使美国领导人重新评价美国在全球中的地位。此时,尼克松政府着手调整外交战略,希望通过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来获得对付苏联的更大的实力,并推动苏联在同美国缓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并于1969年10月表示将停止自1950年6月起开始的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的巡逻。”(《中美关系之轨》作者周琪)

  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当然明白:以中国的一贯立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提是美国从台湾撤军。既然尼克松决心改善中美关系,那么他就必须下决心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并为从台湾撤出的军队找到“归宿”,而且必须为台湾这艘“不沉的航母”找到替代品。

  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因此美国绝对不会把琉球归还给台湾,只能交给听话的奴才手里,这样才能够确保其在琉球的继续驻军。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的话:假设中美没有实现关系正常化;假设中国同意美国在两国关系正常化之后在台湾(包括琉球)仍然无条件驻军;假设中国和日本一样向美国献媚争宠,那么美国或许不会将琉球施政权交给日本。那么请问:这个假设对今天的我们是不是更有利呢?!

  六、重开琉球争议的机会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反而留有伏笔:

  虽然我国的六十年代支持过日本重占琉球,但这仅仅是“舆论上”的支持,当时中日两国处在“不正常状态”(直到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才宣告结束),中日两国无官方关系。在具有法律效应的1972年签订的《中日联合声明》及1978年8月签订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均没有提到琉球的归属问题,相反,却有“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的内容。

  1971年6月,日美签订《冲绳归还协定》,规定美国放弃对冲绳的施政权。注意:美国移交给日本的是“施政权”,不是主权,因此日本目前对琉球的军事占领已经涉及到了对琉球主权的侵犯,这就是在“谋求霸权”;同时由于日本利用其“施政权”允许美国在琉球建立军事基地,即违反了《中日联合声明》第七条和《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第二条关于“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这一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对《中日联合声明》及《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的理解,我们完全有理由得出日本已经违反了上述两个法律文件基本原则的结论,因此中国完全有权在琉球问题上采取相应的行动。



                  2006.4.18
虽然我国的六十年代支持过日本重占琉球,但这仅仅是“舆论上”的支持,当时中日两国处在“不正常状态”(直到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才宣告结束),中日两国无官方关系。在具有法律效应的1972年签订的《中日联合声明》及1978年8月签订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均没有提到琉球的归属问题,相反,却有“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