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征稿,希望超大的兄弟去占领主流平面媒体的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42:25
<B>环球时报征“国际论坛”稿件,稿费千字300元! </B><B><p></p></B></P>
<B> </B><B> </B><B><p></p></B></P>
<B>《环球时报》是《人民日报》的子报,期发行量二百万份,是中国最具权威的国际时政媒体之一。其中“国际论坛”版,每个星期一、三、五出版,在15版。 </B><B><p></p></B></P>
<B> </B><B> </B><B><p></p></B></P>
<B>《环球时报》的言论/评论稿件,一定要求首发,不转载国内报刊的稿子!文章类似国内《新京报》评论/来信/言论版、《南方周末》众议/视点版上的文章风格,但要求其主要议题来自于国际时事,或讨论中国与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局势热点、焦点,文章观点新颖,有突破。 </B><B><p></p></B></P>
<B> </B><B> </B><B><p></p></B></P>
<B>专栏: </B><B><p></p></B></P>
<B>1、大势 </B><B><p></p></B></P>
<B>2、一己之见 </B><B><p></p></B></P>
<B>3、纵横 </B><B><p></p></B></P>
<B>4、参与 </B><B><p></p></B></P>
<B>5、热点热评 </B><B><p></p></B></P>
<B>6、讨论 </B><B><p></p></B></P>
<B>…… </B><B><p></p></B></P>
<B>稿件请发到:liuyun@globaltimes.com.cn </B><B><p></p></B></P>
<B>别忘了留下你的电话号码和邮寄地址,海外投稿稿费和样报可邮寄到国内亲友处。 </B><B><p></p></B></P>
<B>2004年曾经发过的文章: </B><B><p></p></B></P>
  <p></p></P>
<B>1</B><B>、“脱美国化”</B><B> ----</B><B>中国:应向美国学什么?</B><B> </B><p></p></P>
2004年11月24日  发表于环球时报 18版“国际论坛” <p></p></P>
    ■我们依然需要向美国学习,但不再是“追星族”式的学习,而是自主的学习,是中华民族主体意识复兴背景下的学习。这种学习意味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不丧失自我、又要取长补短 <p></p></P>
    ■作为一个民族,中国最应该向美国学习的,应该是美国的独立精神。亦步亦趋地跟在美国后面,是永远学不到美国的独立精神的。只有做到脱美国化,才能真正学到值得从美国身上学习的东西 <p></p></P>
   许多传世的观念,最初都是出自新闻记者之手。如世界流行语“全球化”,在中国思想界人气渐旺的“新左派”,最先都是由记者说出来的。最近,人民日报记者丁刚先生发明了一个新词汇―――脱美国化,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新概念。 <p></p></P>
    初见丁刚先生在《环球时报》上的文章《脱美国化―――不可回避的问题》(2004年9月13日“国际论坛”),眼前一亮。一口气读完,心中感慨万千。蓦然回首,“脱美国化”不正是我及我们这一代人十多年来的心路历程吗? <p></p></P>
    美国化,合情合理地发生着 <p></p></P>
    我是七七级的大学生。“文革”结束,国门打开,给我们这代人的震撼实在太大了。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里,我们像海里的鱼群,头都朝着一个方向,那就是美国。大家相互嘲笑说谁谁是“出国迷”,可往往是说别人最起劲的那位,自己最先去了美国。在20多年里,我们把好奇、羡慕,进而崇拜的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似乎一切真、善、美的东西都属于美国,美国成了新的“理想国”。丁刚所说,美国化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确非虚言。屈指数来我们被美国洗礼已逾廿载。 <p></p></P>
    为什么被“美国化”?因为落后了!国门顿开,“外面的世界真精彩”,齐秦的这首歌,时常回荡在我们耳边。开放造成的压力,转化为巨大的学习的欲求和动力。这20年,是我们民族最为虚心的20年,我们如吸墨纸般吸吮着美国的经验。 <p></p></P>
    美国化,就这样合情合理地发生了。美国化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美国。然而,就在一切顺乎自然地发展着的同时,我们对美国的看法却悄悄地在发生变化。 <p></p></P>
    中国无法变成第二个美国 <p></p></P>
    我们发现,美国不少好东西搬到中国后变味儿了。开放之初,最令我们羡慕的是,美国的汽车、美国人的大房子,当然还有“可乐”、炸鸡、汉堡包……今天这些都被我们学来了。但是,当汽车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在城市里挤作了一团,空气也变得混浊不堪;当房子越来越宽敞的时候,原本辽阔的田野却日益显得局促狭窄,倒是尽情享受“可乐”、炸鸡、汉堡包的新一代的体形,越发膨胀起来。 <p></p></P>
    我们发现,美国并非如想像的那样友好。我们诚恳乃至谦恭地学习美国,但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却越来越骄横,越来越不客气,以至越来越敌对。 <p></p></P>
    我们发现,美国是个“己所不欲,偏施于人”的国家。自80年代以来,美国向发展中国家大力推销“新自由主义”,软硬兼施迫使它国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让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放松管制。从美国自由主义的“大本营”训练出来的“芝加哥弟子”,终于在2001年搞垮了拉丁美洲经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使拉丁美洲像战争中不设防的城市,被国际垄断资本肆意搜刮,一夜回到了“起飞”前。而美国却对自己的经济严加管理,调控措施细致入微。为防范金融危机,2001年美联储调整利率11次,而“管得越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却是美国学界灌输给发展中国家永远的教条。 <p></p></P>
    我们终于意识到,美国的生活方式与其生产方式,乃至建立在其上的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整体。零敲碎打,只能学些皮毛,不能取其精神。但是,我们能把美国作为整体搬来吗?美国以其占世界5%的人口,消耗了世界石油产量的30%;一个美国儿童的资源消耗量大约是中国儿童的30倍;以美元象征的金融霸权,每年为美国从全球转移着无法确切估算的财富。中国要变成美国,至少还需要另外两个地球。我们向美国学习,最新的也许是最终的结论是,中国无法变成另一个美国,美国也不会允许中国变成另一个美国。 <p></p></P>
    要学习美国的独立精神 <p></p></P>
    20多年的学习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有些令人沮丧,但如果这意味着我们终于意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走自己路,中国的现代化不能照搬任何国家的经验,那么,我们为学习西方、为学习美国付出的辛苦和代价就没有白费,就是值得的。在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都需要学习,但学生总要毕业,不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脱美国化,恰恰说明我们的学习取得了成效,说明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在走向成熟。能够提出脱美国化的概念,反映了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与觉悟! <p></p></P>
    脱美国化,是符合规律的。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为摆脱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为求得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为追赶世界,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奋斗和探索。在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先贤们曾“以俄为师”,向苏维埃俄国学习救国救民的真理,并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指引下掀起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当时,也曾提出过“布尔什维克化”的口号。但是,“布尔什维克化”使革命遭遇了挫折。经历挫折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自己的道路,独立自主地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赢得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可见,中国革命的胜利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脱苏俄化的结果。 <p></p></P>
    脱美国化,并不意味着我们从此骄傲自大,不再谦虚。谦虚,本是中国人普遍具有的美德,倒是在美国化的过程中丢掉了不少。我们依然需要学习,包括向美国学习。但这种学习不再是“追星族”式的学习,不再是把自己对象化式的学习,而是自主的学习,是中华民族主体意识复兴背景下的学习。这种学习自然意味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不丧失自我的学习、又取长补短的学习。 <p></p></P>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只有做到脱美国化,才能真正学到值得从美国身上学习的东西。美国原本不是一个国家,这块由移民建立的殖民地却具有极其强烈的独立精神。1987年,我在美国进修时,学校特意为我们请了一位老教授讲授“美国文化”课。这位颇有风度,鹤发童颜的老教授在课堂上总是意气风发,特别是当他讲到美国的独立精神时更是激情四溢。回想起来,他念“Independent”(独立)的铿锵之声,犹在耳际。凭着伟大的独立精神,美国脱胎于欧洲母国,横空出世。我以为,我们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最值得向美国学习的,就是这种伟大的独立精神。而亦步亦趋地跟在美国后面,永远也学不到美国的独立精神! <p></p></P>
脱美国化,是一个了不起的、值得欣慰的概念,我们的民族获得这样的意识不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容易。为此,我们付出了20多年的辛苦。庆幸之余,自然也不能忘记,我们仅仅是获得了这个概念,要把概念化为行动,变为现实,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还有待于全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认知和共识。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男子汉?中华民族要走过多少路,才能实现伟大复兴?答案,在我们心中。▲(作者:房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p></p></P>
<B> <p></p></B></P>
<B>2 </B><B>、 </B><B>中国复兴开启新历史</B><B>   </B><B>“中国崛起”说法要商榷</B><B> </B><p></p></P>
  《环球时报》 2004 年 08 月 30 日 第二十六版 <p></p></P>
   中国一直是一个世界大国。中国从 1840 年以来再也不是一个封闭的国度,东亚也不是一个封闭的、只接受中国影响的地区了西方的历史以及其对国际事务的统治,在美国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下,似乎正在经历一个关键的阶段,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中国有潜力在未来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和政治经济发展道路。中国不能光顾着向美国和 <p></p></P>
西欧看齐,它应该提供出一套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p></p></P>
  自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快速提高,国际上响起了“中国崛起”的声音。但是从长远的历史角度来看,“中国崛起”这个说法值得商榷。正如毛泽东主席曾说过的,中国一直是一个世界大国。只不过在过去 100 多年里,由于各种综合因素,中国衰弱了,而西方崛起了。在西方列强及日本在世界舞台上争权夺利的时候,中国成了他们的战利品和牺牲品。在那个列强争霸的年代,中华民族经受了深重的民族危机和国家危机,由此而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省和探索国家重新富强道路的努力。这个努力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算是告一段落。 20 世纪 50 年代初的朝鲜战争让西方从 19 世纪中叶以来第一次认识到,中国又是他们需要认真对待的国家了。 <p></p></P>
  所以,中国从 1949 年后,特别是从 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应该更确切地称为中国的“复兴”。中国政府的官方文件和声明也普遍把当代中国的发展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有灿烂的文明,向心力和凝聚力。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古代的中国不光是一个灿烂的文明,更是一个强盛富饶的大国。若按照现在标准的计算国家实力的方法,衡量历史上中国的平均实力,中国无疑是一个“一流大国”,当然那时的实力是区域性的,中国的影响力主要是在东亚。 <p></p></P>
  为什么“中国崛起”由西方人提出? <p></p></P>
  “中国崛起”这个说法缘起西方不难理解。西方历史上没有一个可以与中华文明的持久性相媲美的文明。希腊文明虽然辉煌,但并不持久。所以在西方历史上国家的发展一般都是崛起,而不是复兴。古代中国的一个特殊性在于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其中虽然有分分合合,它仍能保持并扩展自己的版图。 <p></p></P>
  或许把现代中国的发展和古代中国的历史道路作个比较,就能更形象地理解当代中国在历史上的位置。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朝代的更替和帝国的重新统一,少则几十年,多至几百年。一个朝代的衰弱和崩溃不免造成暂时的动乱和民生不安,但是下一个朝代常常能建立起全面的国家机器,维持稳定,安抚民生,发展经济。中华文明也能经常被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比如从三国到南北朝这 400 年的时间里,中国是处于分裂状态的。但是经过了这段时期的民族融合之后,隋唐不光重新统一了中国,而且扩展了版图,并扩大了中国在周边的影响。从长远的历史角度来看,很少有人会把从三国到南北朝这 400 年的时间说成是中华文明的衰弱期。 <p></p></P>
  虽然历史环境有巨大的差异,但是从 1840 年到 1949 年的中国也可以被看成是处于中国历史上分分合合的那个“分”的、衰弱的时期。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又在走上“合”和向前发展的道路。当然中国的封建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正是要由中国的复兴来摸索。 <p></p></P>
  过去 500 年的世界史是西方兴起的历史 <p></p></P>
  把中国过去 150 年内忧外患的历史看成是“改朝换代”的动乱时期,能有助于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代中国的发展问题,但世界历史在过去 500 年的发展改变了这个时期的性质。也就是说,它再也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封建时代王朝兴替的问题了。中国从 1840 年以来再也不是一个封闭的国度,东亚也不是一个封闭的、只接受中国影响的地区了。这个问题的实质或许可以被称为早期的“全球化”:工业化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国家实力的影响和作用能超越区域的限制,达到全球。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这个由西欧引发的、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是密切相关的。封建时代的中国基本上只需考虑国内的、最多东亚的问题,虽然那时中国经济文化的影响力也远及中东和地中海。但是从 19 世纪以后,中国必须考虑到自己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 <p></p></P>
  夸张一点讲,过去 500 年世界历史是西方兴起的历史。从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列强争霸、两次世界大战、美苏争霸,直到今天美国一极世界的建立,西方给世界历史的发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对西方在这一时期的作用和影响的评价历来也是褒贬不一的。冷战后由美国打造的世界一极体系的建立,至少在西方和亲西方的国家看来,是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繁荣和发展的。 <p></p></P>
  但是西方的历史以及其对国际事务的统治,在美国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下,似乎正在经历一个关键的阶段,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虽然现在说“美国衰弱”还为时尚早,但在布什政府影响下,美国在世界上领导权威的下降,还是有根据的。首先,由于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和狭隘的国家利益思维,美国正在失去世界的尊重。其次,伊拉克情报错误的披露降低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可信度。最后,在经历了美国士兵虐待伊拉克囚犯事件后,美国在世界上的道德权威成了问号。 <p></p></P>
  中国为世界提供一套新的现代化模式 <p></p></P>
  中国复兴的历史意义在于,在经过了将近 150 年的消沉期后,中华民族又将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它的作用。在 5000 年左右的中华历史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实力一直是领先于世界水平的。从西汉以来的 2000 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不仅是东亚的领导者,它的影响力更远及于中东和欧洲。现在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标示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而这次中国的强盛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发生的,所以其意义将比以前更加深远。 <p></p></P>
  中国有潜力在未来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和政治经济发展道路。在过去 500 年的时间里,世界的现代化是由西方来定义的。在很多地方现代化就等同于西方化。冷战刚结束后,西方甚至有学者把自由民主制度的全球普及论证成为“历史的终结”。但是现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非西方国家可以现代化而不采用西方整套的政治经济制度。日本、新加坡等东亚国家都在成功地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保留了自己本身的文化和其他社会特色。而中国凭借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中华文化在东亚及世界的影响力,有能力为世界提供一种政治经济发展的崭新思维和模式。正如伦敦经济学院政府系多米尼哥?列文教授 (DominicLieven) 所说,中国不能光顾着向美国和西欧看齐,它应该提供出一套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p></p></P>
  从很多方面讲,在现行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下,中国是一个受益者。但是在古代,西方又何尝不是中国四大发明的受益者呢?然而从 1500 年以后它就利用中国的技术和经验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旅程。中国当然不需要征服任何地方,但是它有责任为世界探索出一条自己定义的发展道路。而且,正是由于过去半个世纪,东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兴起,东亚,以及作为其中最主要国家的中国,正越发为世界所关注。 <p></p></P>
  <p></p></P>
以上两篇都是比较大的稿子,也可以写一些短小精悍的小评论,但要国际方面的内容,最好同中国的前途和出路有关系,要正面的,但绝不是人云亦云。 <p></p></P>
多支持,拜托了<p></p></P>
<p></p></P><B>环球时报征“国际论坛”稿件,稿费千字300元! </B><B><p></p></B></P>
<B> </B><B> </B><B><p></p></B></P>
<B>《环球时报》是《人民日报》的子报,期发行量二百万份,是中国最具权威的国际时政媒体之一。其中“国际论坛”版,每个星期一、三、五出版,在15版。 </B><B><p></p></B></P>
<B> </B><B> </B><B><p></p></B></P>
<B>《环球时报》的言论/评论稿件,一定要求首发,不转载国内报刊的稿子!文章类似国内《新京报》评论/来信/言论版、《南方周末》众议/视点版上的文章风格,但要求其主要议题来自于国际时事,或讨论中国与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局势热点、焦点,文章观点新颖,有突破。 </B><B><p></p></B></P>
<B> </B><B> </B><B><p></p></B></P>
<B>专栏: </B><B><p></p></B></P>
<B>1、大势 </B><B><p></p></B></P>
<B>2、一己之见 </B><B><p></p></B></P>
<B>3、纵横 </B><B><p></p></B></P>
<B>4、参与 </B><B><p></p></B></P>
<B>5、热点热评 </B><B><p></p></B></P>
<B>6、讨论 </B><B><p></p></B></P>
<B>…… </B><B><p></p></B></P>
<B>稿件请发到:liuyun@globaltimes.com.cn </B><B><p></p></B></P>
<B>别忘了留下你的电话号码和邮寄地址,海外投稿稿费和样报可邮寄到国内亲友处。 </B><B><p></p></B></P>
<B>2004年曾经发过的文章: </B><B><p></p></B></P>
  <p></p></P>
<B>1</B><B>、“脱美国化”</B><B> ----</B><B>中国:应向美国学什么?</B><B> </B><p></p></P>
2004年11月24日  发表于环球时报 18版“国际论坛” <p></p></P>
    ■我们依然需要向美国学习,但不再是“追星族”式的学习,而是自主的学习,是中华民族主体意识复兴背景下的学习。这种学习意味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不丧失自我、又要取长补短 <p></p></P>
    ■作为一个民族,中国最应该向美国学习的,应该是美国的独立精神。亦步亦趋地跟在美国后面,是永远学不到美国的独立精神的。只有做到脱美国化,才能真正学到值得从美国身上学习的东西 <p></p></P>
   许多传世的观念,最初都是出自新闻记者之手。如世界流行语“全球化”,在中国思想界人气渐旺的“新左派”,最先都是由记者说出来的。最近,人民日报记者丁刚先生发明了一个新词汇―――脱美国化,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新概念。 <p></p></P>
    初见丁刚先生在《环球时报》上的文章《脱美国化―――不可回避的问题》(2004年9月13日“国际论坛”),眼前一亮。一口气读完,心中感慨万千。蓦然回首,“脱美国化”不正是我及我们这一代人十多年来的心路历程吗? <p></p></P>
    美国化,合情合理地发生着 <p></p></P>
    我是七七级的大学生。“文革”结束,国门打开,给我们这代人的震撼实在太大了。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里,我们像海里的鱼群,头都朝着一个方向,那就是美国。大家相互嘲笑说谁谁是“出国迷”,可往往是说别人最起劲的那位,自己最先去了美国。在20多年里,我们把好奇、羡慕,进而崇拜的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似乎一切真、善、美的东西都属于美国,美国成了新的“理想国”。丁刚所说,美国化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确非虚言。屈指数来我们被美国洗礼已逾廿载。 <p></p></P>
    为什么被“美国化”?因为落后了!国门顿开,“外面的世界真精彩”,齐秦的这首歌,时常回荡在我们耳边。开放造成的压力,转化为巨大的学习的欲求和动力。这20年,是我们民族最为虚心的20年,我们如吸墨纸般吸吮着美国的经验。 <p></p></P>
    美国化,就这样合情合理地发生了。美国化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美国。然而,就在一切顺乎自然地发展着的同时,我们对美国的看法却悄悄地在发生变化。 <p></p></P>
    中国无法变成第二个美国 <p></p></P>
    我们发现,美国不少好东西搬到中国后变味儿了。开放之初,最令我们羡慕的是,美国的汽车、美国人的大房子,当然还有“可乐”、炸鸡、汉堡包……今天这些都被我们学来了。但是,当汽车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在城市里挤作了一团,空气也变得混浊不堪;当房子越来越宽敞的时候,原本辽阔的田野却日益显得局促狭窄,倒是尽情享受“可乐”、炸鸡、汉堡包的新一代的体形,越发膨胀起来。 <p></p></P>
    我们发现,美国并非如想像的那样友好。我们诚恳乃至谦恭地学习美国,但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却越来越骄横,越来越不客气,以至越来越敌对。 <p></p></P>
    我们发现,美国是个“己所不欲,偏施于人”的国家。自80年代以来,美国向发展中国家大力推销“新自由主义”,软硬兼施迫使它国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让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放松管制。从美国自由主义的“大本营”训练出来的“芝加哥弟子”,终于在2001年搞垮了拉丁美洲经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使拉丁美洲像战争中不设防的城市,被国际垄断资本肆意搜刮,一夜回到了“起飞”前。而美国却对自己的经济严加管理,调控措施细致入微。为防范金融危机,2001年美联储调整利率11次,而“管得越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却是美国学界灌输给发展中国家永远的教条。 <p></p></P>
    我们终于意识到,美国的生活方式与其生产方式,乃至建立在其上的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整体。零敲碎打,只能学些皮毛,不能取其精神。但是,我们能把美国作为整体搬来吗?美国以其占世界5%的人口,消耗了世界石油产量的30%;一个美国儿童的资源消耗量大约是中国儿童的30倍;以美元象征的金融霸权,每年为美国从全球转移着无法确切估算的财富。中国要变成美国,至少还需要另外两个地球。我们向美国学习,最新的也许是最终的结论是,中国无法变成另一个美国,美国也不会允许中国变成另一个美国。 <p></p></P>
    要学习美国的独立精神 <p></p></P>
    20多年的学习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有些令人沮丧,但如果这意味着我们终于意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走自己路,中国的现代化不能照搬任何国家的经验,那么,我们为学习西方、为学习美国付出的辛苦和代价就没有白费,就是值得的。在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都需要学习,但学生总要毕业,不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脱美国化,恰恰说明我们的学习取得了成效,说明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在走向成熟。能够提出脱美国化的概念,反映了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与觉悟! <p></p></P>
    脱美国化,是符合规律的。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为摆脱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为求得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为追赶世界,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奋斗和探索。在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先贤们曾“以俄为师”,向苏维埃俄国学习救国救民的真理,并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指引下掀起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当时,也曾提出过“布尔什维克化”的口号。但是,“布尔什维克化”使革命遭遇了挫折。经历挫折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自己的道路,独立自主地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赢得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可见,中国革命的胜利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脱苏俄化的结果。 <p></p></P>
    脱美国化,并不意味着我们从此骄傲自大,不再谦虚。谦虚,本是中国人普遍具有的美德,倒是在美国化的过程中丢掉了不少。我们依然需要学习,包括向美国学习。但这种学习不再是“追星族”式的学习,不再是把自己对象化式的学习,而是自主的学习,是中华民族主体意识复兴背景下的学习。这种学习自然意味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不丧失自我的学习、又取长补短的学习。 <p></p></P>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只有做到脱美国化,才能真正学到值得从美国身上学习的东西。美国原本不是一个国家,这块由移民建立的殖民地却具有极其强烈的独立精神。1987年,我在美国进修时,学校特意为我们请了一位老教授讲授“美国文化”课。这位颇有风度,鹤发童颜的老教授在课堂上总是意气风发,特别是当他讲到美国的独立精神时更是激情四溢。回想起来,他念“Independent”(独立)的铿锵之声,犹在耳际。凭着伟大的独立精神,美国脱胎于欧洲母国,横空出世。我以为,我们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最值得向美国学习的,就是这种伟大的独立精神。而亦步亦趋地跟在美国后面,永远也学不到美国的独立精神! <p></p></P>
脱美国化,是一个了不起的、值得欣慰的概念,我们的民族获得这样的意识不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容易。为此,我们付出了20多年的辛苦。庆幸之余,自然也不能忘记,我们仅仅是获得了这个概念,要把概念化为行动,变为现实,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还有待于全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认知和共识。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男子汉?中华民族要走过多少路,才能实现伟大复兴?答案,在我们心中。▲(作者:房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p></p></P>
<B> <p></p></B></P>
<B>2 </B><B>、 </B><B>中国复兴开启新历史</B><B>   </B><B>“中国崛起”说法要商榷</B><B> </B><p></p></P>
  《环球时报》 2004 年 08 月 30 日 第二十六版 <p></p></P>
   中国一直是一个世界大国。中国从 1840 年以来再也不是一个封闭的国度,东亚也不是一个封闭的、只接受中国影响的地区了西方的历史以及其对国际事务的统治,在美国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下,似乎正在经历一个关键的阶段,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中国有潜力在未来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和政治经济发展道路。中国不能光顾着向美国和 <p></p></P>
西欧看齐,它应该提供出一套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p></p></P>
  自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快速提高,国际上响起了“中国崛起”的声音。但是从长远的历史角度来看,“中国崛起”这个说法值得商榷。正如毛泽东主席曾说过的,中国一直是一个世界大国。只不过在过去 100 多年里,由于各种综合因素,中国衰弱了,而西方崛起了。在西方列强及日本在世界舞台上争权夺利的时候,中国成了他们的战利品和牺牲品。在那个列强争霸的年代,中华民族经受了深重的民族危机和国家危机,由此而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省和探索国家重新富强道路的努力。这个努力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算是告一段落。 20 世纪 50 年代初的朝鲜战争让西方从 19 世纪中叶以来第一次认识到,中国又是他们需要认真对待的国家了。 <p></p></P>
  所以,中国从 1949 年后,特别是从 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应该更确切地称为中国的“复兴”。中国政府的官方文件和声明也普遍把当代中国的发展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有灿烂的文明,向心力和凝聚力。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古代的中国不光是一个灿烂的文明,更是一个强盛富饶的大国。若按照现在标准的计算国家实力的方法,衡量历史上中国的平均实力,中国无疑是一个“一流大国”,当然那时的实力是区域性的,中国的影响力主要是在东亚。 <p></p></P>
  为什么“中国崛起”由西方人提出? <p></p></P>
  “中国崛起”这个说法缘起西方不难理解。西方历史上没有一个可以与中华文明的持久性相媲美的文明。希腊文明虽然辉煌,但并不持久。所以在西方历史上国家的发展一般都是崛起,而不是复兴。古代中国的一个特殊性在于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其中虽然有分分合合,它仍能保持并扩展自己的版图。 <p></p></P>
  或许把现代中国的发展和古代中国的历史道路作个比较,就能更形象地理解当代中国在历史上的位置。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朝代的更替和帝国的重新统一,少则几十年,多至几百年。一个朝代的衰弱和崩溃不免造成暂时的动乱和民生不安,但是下一个朝代常常能建立起全面的国家机器,维持稳定,安抚民生,发展经济。中华文明也能经常被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比如从三国到南北朝这 400 年的时间里,中国是处于分裂状态的。但是经过了这段时期的民族融合之后,隋唐不光重新统一了中国,而且扩展了版图,并扩大了中国在周边的影响。从长远的历史角度来看,很少有人会把从三国到南北朝这 400 年的时间说成是中华文明的衰弱期。 <p></p></P>
  虽然历史环境有巨大的差异,但是从 1840 年到 1949 年的中国也可以被看成是处于中国历史上分分合合的那个“分”的、衰弱的时期。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又在走上“合”和向前发展的道路。当然中国的封建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正是要由中国的复兴来摸索。 <p></p></P>
  过去 500 年的世界史是西方兴起的历史 <p></p></P>
  把中国过去 150 年内忧外患的历史看成是“改朝换代”的动乱时期,能有助于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代中国的发展问题,但世界历史在过去 500 年的发展改变了这个时期的性质。也就是说,它再也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封建时代王朝兴替的问题了。中国从 1840 年以来再也不是一个封闭的国度,东亚也不是一个封闭的、只接受中国影响的地区了。这个问题的实质或许可以被称为早期的“全球化”:工业化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国家实力的影响和作用能超越区域的限制,达到全球。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这个由西欧引发的、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是密切相关的。封建时代的中国基本上只需考虑国内的、最多东亚的问题,虽然那时中国经济文化的影响力也远及中东和地中海。但是从 19 世纪以后,中国必须考虑到自己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 <p></p></P>
  夸张一点讲,过去 500 年世界历史是西方兴起的历史。从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列强争霸、两次世界大战、美苏争霸,直到今天美国一极世界的建立,西方给世界历史的发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对西方在这一时期的作用和影响的评价历来也是褒贬不一的。冷战后由美国打造的世界一极体系的建立,至少在西方和亲西方的国家看来,是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繁荣和发展的。 <p></p></P>
  但是西方的历史以及其对国际事务的统治,在美国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下,似乎正在经历一个关键的阶段,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虽然现在说“美国衰弱”还为时尚早,但在布什政府影响下,美国在世界上领导权威的下降,还是有根据的。首先,由于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和狭隘的国家利益思维,美国正在失去世界的尊重。其次,伊拉克情报错误的披露降低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可信度。最后,在经历了美国士兵虐待伊拉克囚犯事件后,美国在世界上的道德权威成了问号。 <p></p></P>
  中国为世界提供一套新的现代化模式 <p></p></P>
  中国复兴的历史意义在于,在经过了将近 150 年的消沉期后,中华民族又将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它的作用。在 5000 年左右的中华历史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实力一直是领先于世界水平的。从西汉以来的 2000 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不仅是东亚的领导者,它的影响力更远及于中东和欧洲。现在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标示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而这次中国的强盛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发生的,所以其意义将比以前更加深远。 <p></p></P>
  中国有潜力在未来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和政治经济发展道路。在过去 500 年的时间里,世界的现代化是由西方来定义的。在很多地方现代化就等同于西方化。冷战刚结束后,西方甚至有学者把自由民主制度的全球普及论证成为“历史的终结”。但是现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非西方国家可以现代化而不采用西方整套的政治经济制度。日本、新加坡等东亚国家都在成功地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保留了自己本身的文化和其他社会特色。而中国凭借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中华文化在东亚及世界的影响力,有能力为世界提供一种政治经济发展的崭新思维和模式。正如伦敦经济学院政府系多米尼哥?列文教授 (DominicLieven) 所说,中国不能光顾着向美国和西欧看齐,它应该提供出一套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p></p></P>
  从很多方面讲,在现行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下,中国是一个受益者。但是在古代,西方又何尝不是中国四大发明的受益者呢?然而从 1500 年以后它就利用中国的技术和经验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旅程。中国当然不需要征服任何地方,但是它有责任为世界探索出一条自己定义的发展道路。而且,正是由于过去半个世纪,东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兴起,东亚,以及作为其中最主要国家的中国,正越发为世界所关注。 <p></p></P>
  <p></p></P>
以上两篇都是比较大的稿子,也可以写一些短小精悍的小评论,但要国际方面的内容,最好同中国的前途和出路有关系,要正面的,但绝不是人云亦云。 <p></p></P>
多支持,拜托了<p></p></P>
<p></p></P>
<P>要说脱美国化啊,还是30年代的日本皇道派、统制派做的最彻底,英语教学被废除,爵士乐、西装被废止,禁止妇女烫头,甚至连来自英文的“咖喱饭”都要改成日文的“加辣汁饭”。</P><P>因此中国也有必要走一遍当年日本的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