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领导人的口味:毛泽东爱臭豆腐 周恩来喜茅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33:44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2012年08月21日 09:06
来源:老年生活报 作者:南十方
核心提示: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就对火宫殿的臭豆腐情有独钟……而茅台声名鹊起,更是总理一手扶持。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21/16965199_0.shtml
本文摘自:《老年生活报》2102年8月17日第4版,作者:南十方,原题:《揭秘国家领导人的口味》

毛泽东与臭豆腐

据闻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就对火宫殿的臭豆腐情有独钟,还曾与李立三在此商讨安源罢工。激情燃烧的岁月总是难忘,1958年,主席视察湖南,在周小舟和黄克诚的陪同下专程到火宫殿吃饭,并提笔留下最高指示:“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火宫殿声名鹊起,成为湘菜界的名牌。

尽管从食客的角度看,毛实在谈不上是会吃之人,一生嗜辣,挚爱不过是不加酱油的红烧肉而已,搞得生活颇为讲究的江青不得不跟他分灶吃饭。但是,只要领导喜欢,都能流行起来。这些年湘菜在各地攻城略地,几乎家家都把主席的照片供在堂前,一些跟他沾亲带故的人,如张玉凤、孔冬梅、毛小青等人,更是撑起了毛家菜的大旗,甚至还有人因为“毛家饭店”的商标打起官司,结果输的一方直接把店更名为“毛家湾饭店”,一屁股坐到永远健康的林副主席那边,倒也是高明的营销手段。

周恩来与茅台

毛主席在饮食方面与周总理相比,那还是小巫见大巫。总理是淮安人,虽然自幼离家,转战全国乃至东瀛西欧,却始终酷爱淮扬风味,尤喜清炖狮子头。在他看来,各大菜系中,唯淮扬菜能兼容各地之长,适应海内宾客的口味。于是自1949年开国第一宴始,淮扬菜就成为国宴的基本配置,四菜一汤的规制,也自那时延续至今。

周总理定下的规矩,对四川老领导来说,就不见得是好事情了。于是1959年,在朱德、陈毅等川籍老帅提议下,周恩来总理批准并亲自定名创办四川饭店,店名由乐山人郭沫若题写,作为服务川籍领导的高档会所,饭店日常运营由四川省委办公厅负责,大小事都得由“西南王”李井泉亲自过问,规格之高令人瞠目。不过也因此,四川饭店在文革时被冠以“大走资派串联的裴多菲俱乐部”、“李井泉的情报站和联络站”的恶名。

而茅台声名鹊起,更是总理一手扶持。民国时,贵州地处边陲,又是地方割据,土陶坛子装的粗酒,根本入不了国民政府大员的法眼。那年月,蒋委员长家乡的绍兴黄酒和法国香槟才是正宗,即使后来退守台湾,绍兴酒也跟着横渡海峡,在台湾埔里落地生根,现在还是台湾当局的宴会用酒。

周总理之所以钟爱茅台,除个人口味之外,大概与红军长征有关,据说抗战末期,周恩来在重庆曾经对作家姚雪垠说:“1935年,我们长征到茅台镇时,当地群众捧出茅台酒来欢迎,战士们用茅台酒擦洗脚腿伤口,止痛消炎,喝了可以治疗泻肚子,暂时解决了我们当时缺医少药的一大困难。红军长征胜利了,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劳。”也许正是茅台的“革命贡献”,奠定了它的尊贵地位。但平心而论,很多人并不习惯茅台酒浓烈的酱香气,就连颇能品鉴美酒的金正日将军,都曾经表示:“茅台酒虽说是中国的国酒,但从香气上来说,我还是喜欢五粮液。而如果不从酒的香气说,我则喜欢二锅头,而且是红星二锅头。”说罢这一席话,驻朝使馆宴请朝方或是送礼时,也常常拿出二锅头。

邓小平与川菜

改革开放之后,三度出山的邓公与撒切尔夫人会谈时,还说起:“我本身很喜欢川菜,中国是以川菜和粤菜最为著名。”至于作为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总设计师没有提及。不过自那以后,川菜、粤菜倒真的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了神州大地,特别是川菜,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扬名海内外。

撒切尔夫人倒表示自己更喜欢苏州菜的风味,这大概是由于她五年前访华时,到苏州等地参观留下的印象。然而,撒切尔夫人终究不是中国人的领导,所以她的话,也就不作数了,苏帮菜自然也就没能流行起来。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2012年08月21日 09:06
来源:老年生活报 作者:南十方
核心提示: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就对火宫殿的臭豆腐情有独钟……而茅台声名鹊起,更是总理一手扶持。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21/16965199_0.shtml
本文摘自:《老年生活报》2102年8月17日第4版,作者:南十方,原题:《揭秘国家领导人的口味》

毛泽东与臭豆腐

据闻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就对火宫殿的臭豆腐情有独钟,还曾与李立三在此商讨安源罢工。激情燃烧的岁月总是难忘,1958年,主席视察湖南,在周小舟和黄克诚的陪同下专程到火宫殿吃饭,并提笔留下最高指示:“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火宫殿声名鹊起,成为湘菜界的名牌。

尽管从食客的角度看,毛实在谈不上是会吃之人,一生嗜辣,挚爱不过是不加酱油的红烧肉而已,搞得生活颇为讲究的江青不得不跟他分灶吃饭。但是,只要领导喜欢,都能流行起来。这些年湘菜在各地攻城略地,几乎家家都把主席的照片供在堂前,一些跟他沾亲带故的人,如张玉凤、孔冬梅、毛小青等人,更是撑起了毛家菜的大旗,甚至还有人因为“毛家饭店”的商标打起官司,结果输的一方直接把店更名为“毛家湾饭店”,一屁股坐到永远健康的林副主席那边,倒也是高明的营销手段。

周恩来与茅台

毛主席在饮食方面与周总理相比,那还是小巫见大巫。总理是淮安人,虽然自幼离家,转战全国乃至东瀛西欧,却始终酷爱淮扬风味,尤喜清炖狮子头。在他看来,各大菜系中,唯淮扬菜能兼容各地之长,适应海内宾客的口味。于是自1949年开国第一宴始,淮扬菜就成为国宴的基本配置,四菜一汤的规制,也自那时延续至今。

周总理定下的规矩,对四川老领导来说,就不见得是好事情了。于是1959年,在朱德、陈毅等川籍老帅提议下,周恩来总理批准并亲自定名创办四川饭店,店名由乐山人郭沫若题写,作为服务川籍领导的高档会所,饭店日常运营由四川省委办公厅负责,大小事都得由“西南王”李井泉亲自过问,规格之高令人瞠目。不过也因此,四川饭店在文革时被冠以“大走资派串联的裴多菲俱乐部”、“李井泉的情报站和联络站”的恶名。

而茅台声名鹊起,更是总理一手扶持。民国时,贵州地处边陲,又是地方割据,土陶坛子装的粗酒,根本入不了国民政府大员的法眼。那年月,蒋委员长家乡的绍兴黄酒和法国香槟才是正宗,即使后来退守台湾,绍兴酒也跟着横渡海峡,在台湾埔里落地生根,现在还是台湾当局的宴会用酒。

周总理之所以钟爱茅台,除个人口味之外,大概与红军长征有关,据说抗战末期,周恩来在重庆曾经对作家姚雪垠说:“1935年,我们长征到茅台镇时,当地群众捧出茅台酒来欢迎,战士们用茅台酒擦洗脚腿伤口,止痛消炎,喝了可以治疗泻肚子,暂时解决了我们当时缺医少药的一大困难。红军长征胜利了,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劳。”也许正是茅台的“革命贡献”,奠定了它的尊贵地位。但平心而论,很多人并不习惯茅台酒浓烈的酱香气,就连颇能品鉴美酒的金正日将军,都曾经表示:“茅台酒虽说是中国的国酒,但从香气上来说,我还是喜欢五粮液。而如果不从酒的香气说,我则喜欢二锅头,而且是红星二锅头。”说罢这一席话,驻朝使馆宴请朝方或是送礼时,也常常拿出二锅头。

邓小平与川菜

改革开放之后,三度出山的邓公与撒切尔夫人会谈时,还说起:“我本身很喜欢川菜,中国是以川菜和粤菜最为著名。”至于作为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总设计师没有提及。不过自那以后,川菜、粤菜倒真的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了神州大地,特别是川菜,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扬名海内外。

撒切尔夫人倒表示自己更喜欢苏州菜的风味,这大概是由于她五年前访华时,到苏州等地参观留下的印象。然而,撒切尔夫人终究不是中国人的领导,所以她的话,也就不作数了,苏帮菜自然也就没能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