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两栖进入新时代,共军究竟差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7:55:34
<P><b>转载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观点。</b></P>

<P>
图:LPD 17 Raytheon is the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or for the LPD17 Amphibious Assault Ship.</P>
<P>1.两栖战舰使命的转变 </P>
<P>西方传统海上强国在经历信息革命后,与传统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与财富上的差距加大了。因此,他们可以通过经济、传媒和军事威慑等手段对这些国家形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传统作战武器面临任务形式多样化,一舰多用,军民任务交叉的情况,此时,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以及潜艇等各类作战舰艇由于用途单一,临时改做他用的成本十分高昂。 </P>
<P>以前的两栖战舰主要用于海上作业,它在防空、反潜力量护卫的情况下以最快速度登陆。而冷战结束之后,在解决各种国际冲突中面临着许多不同于过去的任务。世界主要海军力量已经重新认识到新的两栖战能力以及反恐怖、救灾和维和任务等多种角色的转变。两栖力量正是执行上述任务的重要角色。90年代新建的两栖舰已经开始体现这一时期的建造特点。 </P>
<P>
2.技术趋同与走向联合的西欧两栖舰 </P>
<P>法国海军正在促进(BIP)多用途两栖舰概念,它有4个改型,从大型BIP19(190米长,19000吨),到小型BIP8(102米,8000吨,目标是经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海军),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 BIP13和BIP10。其概念设计为具有垂直短距起飞/着陆(VSTOL)战斗机、直升机、气垫登陆艇和两栖攻击车的部署能力,另外该舰还装备作战和指挥系统以使指挥官实施全面的空中指挥。BIP除两栖战能力外,还有战略海运能力。该舰可以承担各种载荷的运送任务,并在舰内灵活地转送甲板上混装的各种车辆、直升机或其他军事装备及物资。BIP也可以在长度不足的小型码头上,甚至在系泊状态也可以迅速装/卸载。因此该舰可以最大限度地在和平时期使用。 </P>
<P>未来欧洲各国的合作对多国两栖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一向不向国外派出军队的德国海军出于合作的目的也将需要多用途两栖战舰,德国海军试图进行一项19200吨LPD两栖坞式运输舰的计划。该舰装备有直升机,主要用于接收伤员和联合指挥控制人员的能力。 </P>
<P>意大利海军决定采用NUM(新式大型舰)设计方案。依此方案,该舰即可作为轻型航母,也可作为一艘两栖攻击舰(在增加指挥设施后)。其一为排水量 22000吨,可携载20架“海鹞”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和少量EH-l0l直升机,有10个飞机起降平台,可容纳180名海军陆战队员。舰上的指挥、通信和侦察系统可满足作为作战编队旗舰和输送两栖作战分队、指挥登陆作战的需要。其二是12000吨的LHD/LPD设计,有坞井和直通甲板用于起降 EH101大小的直升机。意大利芬坎蒂尼希望该舰的几个新型号进入出口市场。 </P>
<P>而意大利在1987一1994年建造的3艘“圣乔治奥”级 (San Giorgio)小型两栖攻击舰,即“圣乔治奥”号、“圣马可”号与“圣乔士多”号的设计思想是典型的“平战结合”型,既能进行两栖战,又能用于海难救灾。特别是其第二艘“圣马可”号由意大利内务部出资建造,主要任务是救灾,舰上医疗设备较齐全。而“圣乔士多”号则主要作训练舰使用。 </P>
<P>英国两艘新的LPD Albion号和Bulwark号计划于2002和2003年服役,每艘标准排水量为14600吨,采用柴电推进系统,航速大约17节。舰员325人,载 305名士兵(最多至405名),可载6辆主战坦克和36辆运输车,内部坞井可容纳4艘新型登陆艇或Mk10滚装登陆艇;吊艇架上可放置4艘LCVP Mk5登陆艇。该舰没有机库设施,但后部的飞行甲板可供2架中型直升机同时起降(可停放第3架)。作战管理系统包括3个部分:ADAWS1指挥系统;两栖作战提供中长期计划和决策支持的指挥支援系统;显示舰艇所在环境数据的信息系统。 </P>
<P>12750吨的“鹿特丹”号两栖舰(LPD)是荷兰与西班牙联合设计的结果,具有很多的共同点,该舰由荷兰皇家谢尔德船厂设计建造。该船厂在建成“鹿特丹”号舰后又开发出出口型的改进“鹿特丹”,即已知的“实施者”(Enforcer)号,这是一型以高度模块化为基础设计的两栖舰,有4种尺寸,“实施者”3000、4000、5000和6000(满载排水量分别为9180吨、10790吨、12400吨和14000吨)。模块化概念包括预先设计出可供客户任意选择的各种坞井、车库、飞行甲板与机库、住舱、推进系统和作战装备的方案。该舰飞行甲板最大为58X25米,可供两架EH101直升机同时起飞,机库达48X15米,住舱可居住613名或更多士兵。该舰还能装备尾部横向推进器以提供在近海和受限水域中两栖作业时的机动性和定位能力。一些欧洲和亚太国家已经表示出对“实施者”概念的兴趣。 </P>
<P>西班牙海军的第二艘伽里西亚级两栖攻击舰与荷兰“鹿特丹”号出自同一设计。该舰拥有一个海军作战中心和一个两栖战指挥中心,因此可以作为旗舰使用。第三艘为一型全通甲板两栖攻击舰(LHD),其舰壳基于伽里西亚级,排水量为13815吨,可载4架NH-90尺寸的直升机或6架EH101中型直升机。典型配备为 190名舰员,32名的飞行员,一个56人的两栖作战部和468名海军陆战队员。装备垂直发射的改进海麻雀导弹(ESSM)舰艇防御系统,采用商船标准建造。巴赞也提供伽里西亚级衍生型设计用于出口。 </P>
<P>西欧国家的两栖舰品种多,但相差并不大,各国舰种之间多有借鉴。 </P>
<P>美国“圣安东尼奥”级多用途两栖船坞运输舰是美国面向21世纪设计的作战舰艇之一,是构成未来美国海军舰队,特别是两栖作战舰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于2002年投入使用。 </P>
<P>总共12艘25000吨级的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舰,预算为107亿美元(平均每艘7.45亿美元)。采用柴油机做动力。该舰应用商业流行设备和标准,便于在其40年的服役期内不断升级,并有良好的全寿命期可承受性。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NAVSEA)已要求扩充圣安东尼奥级计划,增加第13艘和第14 艘舰,以代替现有的两艘联合指挥舰(LCC)——“兰岭”和“惠特尼山”号。 </P>
<P>设计LPD17的目的是用一型舰代替美国海军现已过时的4级两栖舰。包括奥斯汀级两栖坞式运输舰、安克雷奇级坞式登陆舰、新港级坦克登陆舰和查尔斯顿级两栖货运船。这样LPD17除两栖登陆外也作为救灾、撤离和参予地区冲突任务的关键力量。其先进的医疗设施(包括4个手术室,一个124床位病房),可在上述情况下担任重要角色。该舰可容纳72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有舰员495名,3个车辆甲板(2323平方米);两个货舱(708平方米);在坞井中可停放2艘大型气垫登陆艇(LCAC);飞行甲板可供CH53、UH- 1/AH-W、CH46或MV-22等机型的起飞、降落与维修和存放。该舰有先进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C4I)系统;舰载自卫系统。该舰还具有与其它作战部队和舰只良好的合作能力。 </P>
<P>另外,美国船厂也没忘记从其它国家获取经济利益,英格尔斯船厂提出一种出口型两栖舰的设计方案。有 2个型号(13000吨和17000吨),舰员均只有60人,分别可搭载最多500和1000名士兵,采用集装箱搭载概念,最多装载102个40英尺标准集装箱。舰上起重机可以在舷侧自动装/卸集装箱。该设计也备有首门和跳板,边门用于滚装装卸。登陆艇、气垫船从坞井中开出。直升机设施包括一个机库、飞行甲板和服务区,可提供给有限数量的中型直升机。作战和通信系统可按照客户要求进行选择,包括一个位于舰桥前的模块化前主炮,尾部一门近程防卫系统和可选择的雷达、火控和电子侦察手段/电子对抗系统。 </P>
<P>“大隅”号是日本海上自卫队迄今吨位最大的两栖舰只,该舰为全通飞行甲板、上层建筑偏在右侧。标准排水量8900吨。飞行甲板可承受CH-53、CH-47等重型直升机的起降,后部坞舱内携带2艘LCAC气垫登陆艇。除135名舰员外,该舰还可以运载1000名登陆人员。舰体两舷都开有舷门,并配有跳板,当有码头停靠时,坦克、车辆、人员、物资等均从舷门出入。坦克舱的两舷设有大量居住舱室,在地震、台风等大规模灾害发生时,可转为灾民的避难场所,还可进行医疗、供给等救助活动。 </P>
<P>
3.快速货船 </P>
<P>展望未来,最新一代的商用快速渡船在尺寸和载运能力上迅速增加,并将很快成为具备新型货运能力的海军后勤船只。 </P>
<P>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充分暴露出当时美国海军海运能力的弱点,适合的船型太少,速度太慢。当时美国有8艘“快速”海运船,但其航速仅达20节。之后的新型快速海运船也不过24节。与新型的商业船只相比仍嫌太慢。 </P>
<P>美国因此决定购买一种新型高运载力的集装箱船。它可在4天内横跨大西洋。从美国中西部运送货物到中欧的门对门服务仅用7天。当初开发该型船的目的是用于运送市场上高附加值、时间性强的货物,但美国海军被其优良的快速性所吸引。对商业客户提供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样也可以提供给军事后勤。该船航速为40节,可运送1432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货物装卸速度比目前的普通集装箱装卸系统快四倍。船壳为半潜水翼壳体,总长265米,40米宽,10米吃水,船首为深V型,可高速穿过波浪。该船入级为挪威船级社(DNV)。每艘价格为2.20亿美元。其费用大大超出一艘同等能力的典型超巴拿马级集装箱船,但速度几乎快一倍。 </P>
<P>加拿大军队海上指挥部正在开发一种多用途海上补给和运输船。其建造将采用商业标准。有5项任务:伴随支援,对近岸部队的战区内支援、海运、人权行动和主权实施和监督。该船设计排水量为28000吨,飞行甲板可运载6架直升机,接近2000米的滚装车道。该船可设立联合作战中心以作为远征部队的指挥部。 </P>
<P>澳大利亚军方租用国际双体船公司(InCat)建造的“塔斯马尼亚”号高速、穿浪型双体船用于运送军队,以提高澳大利亚海军的快速部署能力。该艘穿浪船总长86米,航速43节,排水量380吨,其设计能力可载800余名乘客和200辆汽车,并有装载4辆类似民用大客车的大型车辆的空间。用于军事目的时,该船可载5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另外可装载轻型轮式装甲车。该船如果适当增强结构强度,在加装一定的设施后则有可能装载直升机。 </P>
<P>由于两栖战舰的优点使人们不把它仅仅用于冲突中。现在世界各国对两栖战舰和快速货船的兴趣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亚太地区,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都希望或正在得到此类舰,以具有通过海运部署部队的能力。</P><P><b>转载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观点。</b></P>

<P>
图:LPD 17 Raytheon is the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or for the LPD17 Amphibious Assault Ship.</P>
<P>1.两栖战舰使命的转变 </P>
<P>西方传统海上强国在经历信息革命后,与传统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与财富上的差距加大了。因此,他们可以通过经济、传媒和军事威慑等手段对这些国家形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传统作战武器面临任务形式多样化,一舰多用,军民任务交叉的情况,此时,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以及潜艇等各类作战舰艇由于用途单一,临时改做他用的成本十分高昂。 </P>
<P>以前的两栖战舰主要用于海上作业,它在防空、反潜力量护卫的情况下以最快速度登陆。而冷战结束之后,在解决各种国际冲突中面临着许多不同于过去的任务。世界主要海军力量已经重新认识到新的两栖战能力以及反恐怖、救灾和维和任务等多种角色的转变。两栖力量正是执行上述任务的重要角色。90年代新建的两栖舰已经开始体现这一时期的建造特点。 </P>
<P>
2.技术趋同与走向联合的西欧两栖舰 </P>
<P>法国海军正在促进(BIP)多用途两栖舰概念,它有4个改型,从大型BIP19(190米长,19000吨),到小型BIP8(102米,8000吨,目标是经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海军),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 BIP13和BIP10。其概念设计为具有垂直短距起飞/着陆(VSTOL)战斗机、直升机、气垫登陆艇和两栖攻击车的部署能力,另外该舰还装备作战和指挥系统以使指挥官实施全面的空中指挥。BIP除两栖战能力外,还有战略海运能力。该舰可以承担各种载荷的运送任务,并在舰内灵活地转送甲板上混装的各种车辆、直升机或其他军事装备及物资。BIP也可以在长度不足的小型码头上,甚至在系泊状态也可以迅速装/卸载。因此该舰可以最大限度地在和平时期使用。 </P>
<P>未来欧洲各国的合作对多国两栖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一向不向国外派出军队的德国海军出于合作的目的也将需要多用途两栖战舰,德国海军试图进行一项19200吨LPD两栖坞式运输舰的计划。该舰装备有直升机,主要用于接收伤员和联合指挥控制人员的能力。 </P>
<P>意大利海军决定采用NUM(新式大型舰)设计方案。依此方案,该舰即可作为轻型航母,也可作为一艘两栖攻击舰(在增加指挥设施后)。其一为排水量 22000吨,可携载20架“海鹞”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和少量EH-l0l直升机,有10个飞机起降平台,可容纳180名海军陆战队员。舰上的指挥、通信和侦察系统可满足作为作战编队旗舰和输送两栖作战分队、指挥登陆作战的需要。其二是12000吨的LHD/LPD设计,有坞井和直通甲板用于起降 EH101大小的直升机。意大利芬坎蒂尼希望该舰的几个新型号进入出口市场。 </P>
<P>而意大利在1987一1994年建造的3艘“圣乔治奥”级 (San Giorgio)小型两栖攻击舰,即“圣乔治奥”号、“圣马可”号与“圣乔士多”号的设计思想是典型的“平战结合”型,既能进行两栖战,又能用于海难救灾。特别是其第二艘“圣马可”号由意大利内务部出资建造,主要任务是救灾,舰上医疗设备较齐全。而“圣乔士多”号则主要作训练舰使用。 </P>
<P>英国两艘新的LPD Albion号和Bulwark号计划于2002和2003年服役,每艘标准排水量为14600吨,采用柴电推进系统,航速大约17节。舰员325人,载 305名士兵(最多至405名),可载6辆主战坦克和36辆运输车,内部坞井可容纳4艘新型登陆艇或Mk10滚装登陆艇;吊艇架上可放置4艘LCVP Mk5登陆艇。该舰没有机库设施,但后部的飞行甲板可供2架中型直升机同时起降(可停放第3架)。作战管理系统包括3个部分:ADAWS1指挥系统;两栖作战提供中长期计划和决策支持的指挥支援系统;显示舰艇所在环境数据的信息系统。 </P>
<P>12750吨的“鹿特丹”号两栖舰(LPD)是荷兰与西班牙联合设计的结果,具有很多的共同点,该舰由荷兰皇家谢尔德船厂设计建造。该船厂在建成“鹿特丹”号舰后又开发出出口型的改进“鹿特丹”,即已知的“实施者”(Enforcer)号,这是一型以高度模块化为基础设计的两栖舰,有4种尺寸,“实施者”3000、4000、5000和6000(满载排水量分别为9180吨、10790吨、12400吨和14000吨)。模块化概念包括预先设计出可供客户任意选择的各种坞井、车库、飞行甲板与机库、住舱、推进系统和作战装备的方案。该舰飞行甲板最大为58X25米,可供两架EH101直升机同时起飞,机库达48X15米,住舱可居住613名或更多士兵。该舰还能装备尾部横向推进器以提供在近海和受限水域中两栖作业时的机动性和定位能力。一些欧洲和亚太国家已经表示出对“实施者”概念的兴趣。 </P>
<P>西班牙海军的第二艘伽里西亚级两栖攻击舰与荷兰“鹿特丹”号出自同一设计。该舰拥有一个海军作战中心和一个两栖战指挥中心,因此可以作为旗舰使用。第三艘为一型全通甲板两栖攻击舰(LHD),其舰壳基于伽里西亚级,排水量为13815吨,可载4架NH-90尺寸的直升机或6架EH101中型直升机。典型配备为 190名舰员,32名的飞行员,一个56人的两栖作战部和468名海军陆战队员。装备垂直发射的改进海麻雀导弹(ESSM)舰艇防御系统,采用商船标准建造。巴赞也提供伽里西亚级衍生型设计用于出口。 </P>
<P>西欧国家的两栖舰品种多,但相差并不大,各国舰种之间多有借鉴。 </P>
<P>美国“圣安东尼奥”级多用途两栖船坞运输舰是美国面向21世纪设计的作战舰艇之一,是构成未来美国海军舰队,特别是两栖作战舰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于2002年投入使用。 </P>
<P>总共12艘25000吨级的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舰,预算为107亿美元(平均每艘7.45亿美元)。采用柴油机做动力。该舰应用商业流行设备和标准,便于在其40年的服役期内不断升级,并有良好的全寿命期可承受性。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NAVSEA)已要求扩充圣安东尼奥级计划,增加第13艘和第14 艘舰,以代替现有的两艘联合指挥舰(LCC)——“兰岭”和“惠特尼山”号。 </P>
<P>设计LPD17的目的是用一型舰代替美国海军现已过时的4级两栖舰。包括奥斯汀级两栖坞式运输舰、安克雷奇级坞式登陆舰、新港级坦克登陆舰和查尔斯顿级两栖货运船。这样LPD17除两栖登陆外也作为救灾、撤离和参予地区冲突任务的关键力量。其先进的医疗设施(包括4个手术室,一个124床位病房),可在上述情况下担任重要角色。该舰可容纳72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有舰员495名,3个车辆甲板(2323平方米);两个货舱(708平方米);在坞井中可停放2艘大型气垫登陆艇(LCAC);飞行甲板可供CH53、UH- 1/AH-W、CH46或MV-22等机型的起飞、降落与维修和存放。该舰有先进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C4I)系统;舰载自卫系统。该舰还具有与其它作战部队和舰只良好的合作能力。 </P>
<P>另外,美国船厂也没忘记从其它国家获取经济利益,英格尔斯船厂提出一种出口型两栖舰的设计方案。有 2个型号(13000吨和17000吨),舰员均只有60人,分别可搭载最多500和1000名士兵,采用集装箱搭载概念,最多装载102个40英尺标准集装箱。舰上起重机可以在舷侧自动装/卸集装箱。该设计也备有首门和跳板,边门用于滚装装卸。登陆艇、气垫船从坞井中开出。直升机设施包括一个机库、飞行甲板和服务区,可提供给有限数量的中型直升机。作战和通信系统可按照客户要求进行选择,包括一个位于舰桥前的模块化前主炮,尾部一门近程防卫系统和可选择的雷达、火控和电子侦察手段/电子对抗系统。 </P>
<P>“大隅”号是日本海上自卫队迄今吨位最大的两栖舰只,该舰为全通飞行甲板、上层建筑偏在右侧。标准排水量8900吨。飞行甲板可承受CH-53、CH-47等重型直升机的起降,后部坞舱内携带2艘LCAC气垫登陆艇。除135名舰员外,该舰还可以运载1000名登陆人员。舰体两舷都开有舷门,并配有跳板,当有码头停靠时,坦克、车辆、人员、物资等均从舷门出入。坦克舱的两舷设有大量居住舱室,在地震、台风等大规模灾害发生时,可转为灾民的避难场所,还可进行医疗、供给等救助活动。 </P>
<P>
3.快速货船 </P>
<P>展望未来,最新一代的商用快速渡船在尺寸和载运能力上迅速增加,并将很快成为具备新型货运能力的海军后勤船只。 </P>
<P>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充分暴露出当时美国海军海运能力的弱点,适合的船型太少,速度太慢。当时美国有8艘“快速”海运船,但其航速仅达20节。之后的新型快速海运船也不过24节。与新型的商业船只相比仍嫌太慢。 </P>
<P>美国因此决定购买一种新型高运载力的集装箱船。它可在4天内横跨大西洋。从美国中西部运送货物到中欧的门对门服务仅用7天。当初开发该型船的目的是用于运送市场上高附加值、时间性强的货物,但美国海军被其优良的快速性所吸引。对商业客户提供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样也可以提供给军事后勤。该船航速为40节,可运送1432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货物装卸速度比目前的普通集装箱装卸系统快四倍。船壳为半潜水翼壳体,总长265米,40米宽,10米吃水,船首为深V型,可高速穿过波浪。该船入级为挪威船级社(DNV)。每艘价格为2.20亿美元。其费用大大超出一艘同等能力的典型超巴拿马级集装箱船,但速度几乎快一倍。 </P>
<P>加拿大军队海上指挥部正在开发一种多用途海上补给和运输船。其建造将采用商业标准。有5项任务:伴随支援,对近岸部队的战区内支援、海运、人权行动和主权实施和监督。该船设计排水量为28000吨,飞行甲板可运载6架直升机,接近2000米的滚装车道。该船可设立联合作战中心以作为远征部队的指挥部。 </P>
<P>澳大利亚军方租用国际双体船公司(InCat)建造的“塔斯马尼亚”号高速、穿浪型双体船用于运送军队,以提高澳大利亚海军的快速部署能力。该艘穿浪船总长86米,航速43节,排水量380吨,其设计能力可载800余名乘客和200辆汽车,并有装载4辆类似民用大客车的大型车辆的空间。用于军事目的时,该船可载5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另外可装载轻型轮式装甲车。该船如果适当增强结构强度,在加装一定的设施后则有可能装载直升机。 </P>
<P>由于两栖战舰的优点使人们不把它仅仅用于冲突中。现在世界各国对两栖战舰和快速货船的兴趣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亚太地区,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都希望或正在得到此类舰,以具有通过海运部署部队的能力。</P>
这种设计其实是在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权条件下的一种低成本解决方案,只要对方有数架能突破防空体系的战斗机/导弹甚至是快艇出现,就可以对它进行致命性的攻击.
<P>其实三位一体更为合理,孤军奋战总是不行的</P><P>不过还是支持两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