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印象 之 从二道桥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06:07
到了乌鲁木齐,就一定要去二道桥。如果不去二道桥,好比到了武汉不去江汉路。不,江汉路不贴切,换成花楼街,铜人像更贴切。江汉路是给游人看的,花楼街,铜人像里演绎才是真正的武汉人的生活。虽然它们相隔只有那么一点点距离。

第一次听说二道桥,还是听带队的王导说的。她是在说起新疆的烤肉时提到二道桥的,她说真正的新疆烤肉应该是用红柳枝烤的。但是,因为红柳在新疆起着防风固沙的作用,不许砍伐,于是真正用红柳枝烤的羊肉就见不到了,乌鲁木齐唯一可以见到红柳枝烤羊肉的地方就是二道桥了。我们齐问为什么,她说二道桥是WZ聚居区,根本就没有人会管到那。哦,和我们内地很像嘛。她又很神秘地压低嗓门说,汉人们都私底下称二道桥为“敌占区”。这可更撩动人的神经了。

王导带的团在新疆最后一站就是“大巴札”,而“大巴札”就在二道桥。其他人买东西时,我就是看了看,没打算买,因为就在前一天,王导带我们去吐鲁番葡萄沟时,领我们去一农家,一顿忽悠后,大家竞相买起了一百六十块一公斤的葡萄干。我告诉表姐们时,把她们笑得合不拢嘴。这次带我们来“大巴札”,还用说吗,就等着我们离去后,找商家拿回扣去吧。我离开“大巴札”,走到街上,想看看二道桥到底是一副什么模样。

哦,果然,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些“西域”的风情。大街上汉人不多,满眼望去,真像是出了国。店铺里也放着欢快的乐曲,可惜全听不懂,有一首歌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快乐的跳吧》,这名字是我后来知道的。街上男人的特点就是头上那顶小帽,白色的占少许,花的居多。最有特点的是女人。最常见的是将头发系或者盘在脑后,用一块纱巾包住头发。再进一步,就是用纱巾从头顶系下来,还是能看得见脸。更进一步,就在脸上再蒙一块纱巾,只露出眼睛,这就很像电视中的中东风味了。有意思。

街边有一座QZS,大门上写着“南大寺”,看风格,却有着浓郁的汉族风格,那飞檐,那梁柱,特别是栋梁和墙壁上的壁画,真会让人误以为是中原建筑。应该是中土与西域文化碰撞的结果。

其他人就在大巴札结束了新疆之旅,他们进了新疆,去过了吐鲁番,上过天山天池,去过南山牧场,来过乌鲁木齐,逛过五一夜市,来过二道桥。回去可以和别人说到过新疆了。

我留下了,新疆还有好多亲戚,为了完成妈妈交待的任务,不能走,而且我还想去喀那斯呢,说不定能看到湖怪。

我住在二舅家,听他讲他当年在新疆各地勘探的故事。别的故事已经淡忘了,只有一个记得很清楚,做为今天的结束:

他们地质队有一个民族同志,有一样东西特别吸引人,大家都说他那下面的玩意有七根火柴长,久而久之,“七根火柴”就成了他的代称。一次,地质队在外野营,帐篷外是没膝的草。晚上,“七根火柴”要起夜,为了避人,就走到草丛深处。然后,大家就听到他的惨叫,有人跑过去看,原来草丛中长着俗称为“羊蝎子草”的一种草,听这名字就知道了,碰到人的皮肤有剧烈的刺痛感。我在天池旁接触过这种草,还是隔着牛仔裤,都觉得很痛苦。地质队员们本来都是穿着马靴,和厚厚的工装裤,按理不怕这种草,偏偏这位“七根火柴”脱下厚厚的工装裤,在草丛中撒尿时,他那长长的“七根火柴”垂下来,居然就碰到“羊蝎子草”了。什么感受,大家猜吧,反正,二舅说,他们听那人叫了一晚上。

到了乌鲁木齐,就一定要去二道桥。如果不去二道桥,好比到了武汉不去江汉路。不,江汉路不贴切,换成花楼街,铜人像更贴切。江汉路是给游人看的,花楼街,铜人像里演绎才是真正的武汉人的生活。虽然它们相隔只有那么一点点距离。

第一次听说二道桥,还是听带队的王导说的。她是在说起新疆的烤肉时提到二道桥的,她说真正的新疆烤肉应该是用红柳枝烤的。但是,因为红柳在新疆起着防风固沙的作用,不许砍伐,于是真正用红柳枝烤的羊肉就见不到了,乌鲁木齐唯一可以见到红柳枝烤羊肉的地方就是二道桥了。我们齐问为什么,她说二道桥是WZ聚居区,根本就没有人会管到那。哦,和我们内地很像嘛。她又很神秘地压低嗓门说,汉人们都私底下称二道桥为“敌占区”。这可更撩动人的神经了。

王导带的团在新疆最后一站就是“大巴札”,而“大巴札”就在二道桥。其他人买东西时,我就是看了看,没打算买,因为就在前一天,王导带我们去吐鲁番葡萄沟时,领我们去一农家,一顿忽悠后,大家竞相买起了一百六十块一公斤的葡萄干。我告诉表姐们时,把她们笑得合不拢嘴。这次带我们来“大巴札”,还用说吗,就等着我们离去后,找商家拿回扣去吧。我离开“大巴札”,走到街上,想看看二道桥到底是一副什么模样。

哦,果然,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些“西域”的风情。大街上汉人不多,满眼望去,真像是出了国。店铺里也放着欢快的乐曲,可惜全听不懂,有一首歌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快乐的跳吧》,这名字是我后来知道的。街上男人的特点就是头上那顶小帽,白色的占少许,花的居多。最有特点的是女人。最常见的是将头发系或者盘在脑后,用一块纱巾包住头发。再进一步,就是用纱巾从头顶系下来,还是能看得见脸。更进一步,就在脸上再蒙一块纱巾,只露出眼睛,这就很像电视中的中东风味了。有意思。

街边有一座QZS,大门上写着“南大寺”,看风格,却有着浓郁的汉族风格,那飞檐,那梁柱,特别是栋梁和墙壁上的壁画,真会让人误以为是中原建筑。应该是中土与西域文化碰撞的结果。

其他人就在大巴札结束了新疆之旅,他们进了新疆,去过了吐鲁番,上过天山天池,去过南山牧场,来过乌鲁木齐,逛过五一夜市,来过二道桥。回去可以和别人说到过新疆了。

我留下了,新疆还有好多亲戚,为了完成妈妈交待的任务,不能走,而且我还想去喀那斯呢,说不定能看到湖怪。

我住在二舅家,听他讲他当年在新疆各地勘探的故事。别的故事已经淡忘了,只有一个记得很清楚,做为今天的结束:

他们地质队有一个民族同志,有一样东西特别吸引人,大家都说他那下面的玩意有七根火柴长,久而久之,“七根火柴”就成了他的代称。一次,地质队在外野营,帐篷外是没膝的草。晚上,“七根火柴”要起夜,为了避人,就走到草丛深处。然后,大家就听到他的惨叫,有人跑过去看,原来草丛中长着俗称为“羊蝎子草”的一种草,听这名字就知道了,碰到人的皮肤有剧烈的刺痛感。我在天池旁接触过这种草,还是隔着牛仔裤,都觉得很痛苦。地质队员们本来都是穿着马靴,和厚厚的工装裤,按理不怕这种草,偏偏这位“七根火柴”脱下厚厚的工装裤,在草丛中撒尿时,他那长长的“七根火柴”垂下来,居然就碰到“羊蝎子草”了。什么感受,大家猜吧,反正,二舅说,他们听那人叫了一晚上。

2012-8-4 08:14 上传



配几张图吧。
“七根火柴”?,30,40厘米?未央生
那人是蹲着小解的吗?
敌占区  呵呵
讲到小解,家父年轻的时候也是在新疆过的,说冬天戈壁滩上特别冷,出去嘘嘘的时候要带根棍子,干嘛用的呢?敲冰。冰是哪来的呢?这个你们懂的
mobylee 发表于 2012-8-4 09:17
那人是蹲着小解的吗?
应该不是。
mobylee 发表于 2012-8-4 09:17
那人是蹲着小解的吗?
这是新疆 又不是西藏、西宁 藏袍里才是真空的呢
二道桥 两道桥 外地人来鸟市都在这个问题上搞不清楚 哈哈
作为土生土长的乌鲁木齐人 我去二道桥的次数用指头都能数过来 虽然家离那也不算远
150/2以前那个地方才是真正的敌占区 走一路能被偷一路 我一直都觉得热逼养大厦门口那些都是贼 偷不上别人就互相偷 饿死的都是笨贼。。。
那事完了以后二道桥周围的环境真的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另外给大家说一下 买什么东西不必要去大巴扎 那个地方确实贵 买干果那些去东环、北园春都行 至于饰品手工艺品火车头、商贸城都有 价钱便宜好多
06年瞎闯过二道桥,住宿了几天的飘过。。。
06年瞎闯过二道桥,住宿了几天的飘过。。。
兄台艺高人胆大
  看头巾……现在新疆宗教渗透问题很严重啊。
其实二舅对乌鲁木齐并不熟,他的生活圈子就是单位的大院附近,把我交给了表弟小单,小单在木柴厂开个小店,时闲时忙。他答应下来,带我逛。偏偏第二天,他就迟到了,还迟得一塌糊涂,二舅怪他,咋这么晚,他说没办法,政府通知他们去学习,我问学什么。答曰:反分裂。我笑了,学习反分裂,应该要民族同胞去啊,拉你们汉人去学什么反分裂。他说,民族同胞们都不去啊,政府的学习班人数要满员,可不就得拉汉族人去听课。当然还有学习资料要买。学的内容嘛,就是新疆历史。当年嘛,维族人的祖先也是信佛教的,后来伊斯兰教传进来,信两种不同宗教的就打,打来打去,把信佛教的打垮了,新疆的维人就都信了伊斯兰教了。学了一上午,他就记得这些了。
他带我出门,去水磨沟公园。其实,我不想逛公园,公园有什么好玩的?水磨沟公园据说留有当年香妃的行迹,还有纪晓岚的足迹。没兴趣。倒是看到很多维族家庭,在草地上野餐。出门,也不记得坐的几路车,走了什么路,突然一座别墅式样的建筑立在眼前,仔细一看,哦“八路军办事处”。哎呀,还真把这碴给忘了。盛世才与苏联与八路在新疆的恩恩怨怨,当年是多么惊心动魄,全部浓缩在这么一栋楼里。
从“八路军办事处”里出来,又是七拐八绕,眼前突然又出现大巴札那巨大的圆塔,又到大巴札来了。里面的摊贩还是那么热情,总能拉着你看他的货,特别是那些卖“英吉沙”的,特别喜欢抽出几把来,在自己档位的铁梁上猛砍那么几刀,显示自己的刀是多么的好。其实,大巴札里很多摊位是汉人开的,只不过他们的摊位在深处,把最热闹的位子留给民族同胞,让他们各展所长,把客人留下来,然后自己再出面,把生意做成。
我觉得我喜欢上了二道桥,喜欢这里的喧闹,喜欢这里的花哨,喜欢这里的多元文化的冲撞。
回二舅家,他听说我去了水磨沟,就问我去了“一炮成功”没有?啊,这是啥?他很惋惜地说,当年左宗棠的大军到了乌鲁木齐城外,就驻扎在水磨沟,城内叛军啸集。左宗棠在山梁上架起一门大炮,对着城内开了一炮,就只开了一炮。叛军瓦解,大功告成。因此,那地方就命名为“一炮成功”。哎呀,这个小单,这么有意思的地方居然没有带我去。罪过。罪过。
2012-8-5 00:55 上传

2004年和2010年都去过乌鲁木齐的二道桥,没什么神秘的,楼主的照片是07年的?
南大寺是回族的,和WZ无关
大巴扎买东西价格要狠砍,至少要4折才可以,但是要记住价格谈拢了就得买,大巴扎旁边的家乐福没有猪肉卖
那个全黑的,蒙全身的亮了。。。。。。我在印尼的时候见过,感觉气场很强大,不知道什么时候拿刀砍你的感觉。
从头蒙到脚就是装13,吸引眼球,觉着自己很纯的说
f22 发表于 2012-8-7 10:21
从头蒙到脚就是装13,吸引眼球,觉着自己很纯的说
从头蒙到脚的意思:老子就是恐怖分子,你能怎样不成。
那些个地方还是不要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请睁大你的双眼!
杀之 发表于 2012-8-4 23:26
其实二舅对乌鲁木齐并不熟,他的生活圈子就是单位的大院附近,把我交给了表弟小单,小单在木柴厂开个小店, ...
左季高威武!
应该在新疆大力扶持大乘佛教,不能让一种宗教横行
这几天不是在劝他们斋月进食吗?

ttiger2000 发表于 2012-8-7 15:28
那些个地方还是不要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请睁大你的双眼!


你大概不会认为新疆民族地区是加沙吧
很多人包括新疆有些汉族人自己先把二道桥看成个鬼门关,事实上你去了就发现没什么可怕
我没去新疆前听了好多关于二道桥的事,04年第一次去,我夫人以前听她妈的话,从来不去那里的,第一次在那里买东西有点紧张都让对方看出来了,那个WZ女老板说没事,不买也不要紧
东突最希望我们汉族人别去,大家不去,它们才好造谣愚民
就好比说:
新疆的汉族同胞,你们顶住,我们在精神上支持你们
关键是政府要作为,否则你不去,恐怖分子也会杀上门来!!
现在二道桥是到处是警察,还怕什么?
ttiger2000 发表于 2012-8-7 15:28
那些个地方还是不要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请睁大你的双眼!


你大概不会认为新疆民族地区是加沙吧
很多人包括新疆有些汉族人自己先把二道桥看成个鬼门关,事实上你去了就发现没什么可怕
我没去新疆前听了好多关于二道桥的事,04年第一次去,我夫人以前听她妈的话,从来不去那里的,第一次在那里买东西有点紧张都让对方看出来了,那个WZ女老板说没事,不买也不要紧
东突最希望我们汉族人别去,大家不去,它们才好造谣愚民
就好比说:
新疆的汉族同胞,你们顶住,我们在精神上支持你们
关键是政府要作为,否则你不去,恐怖分子也会杀上门来!!
现在二道桥是到处是警察,还怕什么?
邻家大叔 发表于 2012-8-7 15:46
左季高威武!
一炮成功和左大帅没关系,他没去过乌鲁木齐,放炮的是他的部下刘锦堂
唯物 发表于 2012-8-7 20:50
一炮成功和左大帅没关系,他没去过乌鲁木齐,放炮的是他的部下刘锦堂
喊错了~
加一句
刘锦堂威武!
这么牛的人居然没有人贴百科资料~
fengkoufei 发表于 2012-8-7 18:53
这几天不是在劝他们斋月进食吗?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邻家大叔 发表于 2012-8-7 20:57
喊错了~
加一句
刘锦堂威武!
不过那时清军对付的主要是入侵的阿古柏和从甘陕逃去的回军组成的联军
那时候,wz还是迎王师的,建议看看左宗棠传,当年wz被可是阿古柏和回军欺负惨了,被象牲口一样驱使
我上次笔误写错了,是刘锦棠
1875年,左宗棠受命为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挥兵出关。左宗棠对于湘军的战斗力和刘锦棠的指挥才能,左宗棠是了如指掌的。他在筹划和调派入新参战部队时,命刘锦棠担任总理西征大军的营务事宜,并负责指挥前敌诸军的军事行动。   31岁的刘锦棠,以湘军统领的身份总理了西征各军的营务,事实上担任了收复新疆的重任。他按照左宗棠关于先取后收南路的作战方针,率领湘军及其他各军,逐个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北疆各城;攻克了阿古柏重点设防的胜金口、达坂城等天山隘口和吐鲁番一带;然后出兵南路,先后收复了喀喇沙尔(今焉膏)、库车、阿克苏、乌什等东四城;收复了叶尔羌(今莎车)、英吉沙尔、喀什噶尔(今喀什)、和田等西四城。   阿古柏在清军节节获胜时,在库尔勒服毒自尽。他的儿子海古拉于携尸西窜的路上,被其胞兄伯克胡里设伏兵击杀。伯克胡里在清军收复喀什噶尔前夕率残部逃回已被沙俄占领的浩罕。   阿古柏匪徒在后方巢穴中的一些英国、土耳其教官和工匠,一夜之间成了俘虏。他们惊叹清军行动的神速,称刘锦棠为“飞将军”。 随着西征军的节节胜利,刘锦棠先后获得了骑都尉世职、赏戴双眼花翎、三品京卿候补。后来又由骑都尉晋升为二等男爵、补太常寺卿、转通政使司通政使。1878年左宗棠奉诏还京时,被清廷命为署理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刘锦棠从喀什噶尔赶回哈密,接受新的职务。由于收复新疆的战役的结束,刘锦棠一生的戎马生涯也告结束了。不久,通过外交谈判,清政府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给沙俄,俄兵退出伊犁九城。新疆的一系列善后工作,直到新疆建省等,都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刘锦棠的身上。这一年,他还不到35岁。   收复新疆之役,从1876年8月开始,到1878年1月结束,前后只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饱受蹂躏之苦的新疆各族人民积极支援和 配合清军作战,轮台、库车、拜城、阿克苏、乌什、阿合奇等地的维 吾尔、柯尔克孜族人民,更是奋起驱逐敌寇,据城而迎清军。所以, 这次收复新疆之战出乎意料地顺利迅捷。其根本原因固然是由于这一战争的正义性,而刘锦棠信任并善于利用维吾尔等族人民提供的情报,善于分化瓦解敌人营垒,善于捕捉战机、及时调整军事部署,也是一些重要因素。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2-8-4 18:46
  看头巾……现在新疆宗教渗透问题很严重啊。
有同感,94、95年,我常驻乌鲁木齐,印象里很多女人上班,逛街都不包头巾,回家才包,而把脸都遮住的,根本没见过,何况照片里穿一身黑袍子的。
新疆YSL化了。。。。
f22 发表于 2012-8-7 10:21
从头蒙到脚就是装13,吸引眼球,觉着自己很纯的说
哈,又见老右哥,当满街都是从头包到脚的,就不是装了,就是YSL化的特征了。。。
乌鲁木齐呆长了,没兴趣了。难怪乌市的人喜欢自嘲称乌市为鸟市。
想去喀什转转,都说喀什咋的咋的。跑去旅行社一问,一个老油条劝我,不要原路回来,既然到了喀什,干脆再往前走,去和田,走沙漠公路,穿过塔克拉马干沙漠回来。我一听要穿塔克拉马干沙漠,立刻就决定了,走这么一条路。
火车上,卧铺一个档四个铺位,对面是民族同胞,应该是奶奶,妈妈带一个孩子,那孩子长得可真是白皮金发,非常漂亮。讲的话我也听不懂。我下铺也睡了一对母子,来自一个大团队,旁边档位有很多同行的人,聚在过道上大声谈论,说到民族同胞身上的体味很重,很难受。这时,他们团队中一个人突然提醒大家,小点声,这家子人听得懂汉语,因为那个妈妈在他们谈到体味时,马上就开箱子,拿出瓶香水,在车厢里喷。
到了喀什,有些失望,感觉过于现代化了,说什么维族的中心,可看起来,与别的城市没什么区别啊。还是有区别的,饭馆的服务员,小努丽们都不懂汉语,点菜时,菜单上是维汉双语,我只能在菜单上点,超出菜单的,她们就完全不懂了。这时,司机很好心地走过来,当起了翻译。后来谈起他自己,他语气很淡然地说,自己有三个儿子,死了两个。后来又拿出张人民币来,指着上面的维文说,这就是他们的语言。
喀什的重点是艾提尕清真寺,说是亚洲最大的清真寺,导游说伊朗的总统来喀什访问时,都在此做过礼拜,伊朗总统来过喀什?不知道。清真寺外,人潮涌涌,我不想跟团队走,转了转就出了门,在寺外看人,我觉得看人比看景有意思。一行几个人坐在一家回族人开的店门口,店是卖英吉沙的,门口一个青年回民在自学维文,我为了拉关系,问他看过《心灵史》没有,没起到我这话一出口,他立刻伸出手,紧紧握住我的手。感觉像是地下党接头,终于见到同志的感觉。
我们讲到内地的回民,他口中很不屑的语气,说这些人除了户口上填着回民的民头,就是为了享受一些民族的优待,根本不能算是真正的回民。抽烟,喝酒,还吃猪肉。
正说着,面前走来一人,头上戴着在电视上见过很多次的“马苏德”式的帽子,留着络腮胡子,脸上带着狡黠的笑容,他走到我们面前,从怀里掏出一块布,布里有几块绿色的小石头。我们一行人都说此人和电视上的阿富汗人一模一样,不知道是怎么到这来的。
我说基督教到处送圣经。怎么他们的《古兰经》很少见到,这样在传播上很吃亏啊。我问有没有汉字的《古兰经》,他说他送我一本,问我还要什么,我说还要穆罕默德的《圣训》,他留了我的地址,说寄给我。这是零七年的事,到现在我也没收到,不知道是他根本没有寄,还是在路上遗失了。
紧挨着艾提尕清真寺的,是一条“艺人街”,全是传统的手工艺品作坊,还是可以去看看。
晚上回了饭店,等天黑后,又出去瞎逛。决定再去艾提尕看看,路上有点迷路的感觉,问旁边店铺看铺的老年汉民,居然,说不知道。灯光下的清真寺显得很肃穆,威严。门口的广场,晚上却空寂得很。倒是对面的一条夜市街道很热闹。跑去一看,自然是卖吃的。这时老婆发短信问我睡了没有,我回信说在外面逛,她一再劝我快回旅店,说在外面不安全。我哪里会听她的劝告。只管往路的深处走去。满眼全是维文,汉字成了点缀。管不了这么多,有些地方是不需要文字的。找家饭店,点了十串烧肉,吃了再说。突然吃到一串,几乎是生的。不过,想想这里面的人全都不懂汉文,无从说起,我就扔到一旁,没有管。这时,坐在对面的一位民族同胞,和店主说了几句,店主把那串肉又去烤了一会,再拿来。其时,我一句话也没有说,难道,对面那人是在观察我?
第二天,早早起来,到汽车站买了去和田的汽车票,又去一个人在市里面闲逛。
又去了艾提尕,对面有一片旧城区也好,城中村也好,还保留着这座古老城市的一点点原来的影子。走了进去,突然感觉和现实世界脱离了接触,真的是进入一个隐密的世界,和影视里中东那深深的巷子非常相似。旧城里看到一处建筑,看到门口它的名称,心里想到昨天见到的那个阿富汗人,心中想,要是用那阿富汗的语言称呼在这里面学习的人,一定很有感觉的。
听人说喀什有一个大巴札,走去看看。同事发短信来要我帮他们买几把英吉沙。这个大巴札比乌市的要大,而且更像有市场的味道,不像那乌市的太过于华丽。不过,卖的东西都差不多,什么小首饰,干果,毛皮。
这里的民族同胞不管生疏,都会讲汉语,当然也很热情,拼命推销些昂贵的东西,我一提出要看便宜的,他们都像是经过培训一样,把我的手一拉,把嘴巴伸到我耳边,压低声音说:这些便宜的嘛,都是义乌产的。这些贵的嘛,土耳其,俄罗斯产的嘛。我听了,心里乐了,看来,经济上,内地与新疆与国际已经紧紧联在一起了。
刀最后还是找最便宜的一家买的,买了几把,店主的名字我还记得叫:阿里。他还给我留了一个电话号码,电话号码我认得,可他的名字我却不认识,用维文写的。
喀什的市中心,我第一感觉,像是穿越回了几十年前,而喀什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墙上的标语,它们让我感觉到,喀什远不是我这游人能够看穿。
2012-8-8 23:47 上传

哥小时候误创过临夏大QZS附近并蹲了半夜,成为传奇。
曾经有一本汉语的古兰经,还认认真真的看过了。
讲到小解,家父年轻的时候也是在新疆过的,说冬天戈壁滩上特别冷,出去嘘嘘的时候要带根棍子,干嘛用的呢? ...
这个有点夸张吧,我们这边最冷的时候零下三十度,也没有尿成冰棍,不过是尿到地上后迅速结冰而已、
杀之的随笔很见功力嘛。
喀什你都敢去啊,那里是W族大本营啊
看过几遍汉语和英语版的古兰,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