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渠门桥溺亡车主妻子讲述救援经过(全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49:50

核心提示:7月21日,北京私家车主丁志健被淹死在广渠门。丁志健在7点40分向妻子求救。此后,其妻子一直打110等求救电话,但都打不通。妻子赶到现场后,不停地求现场交警消防救人,但一直未有警察下去救。妻子只能借来扩音喇叭不停高喊:“丁志健,丁志健,我来救你了!”。


一个风华正茂的私家车主,因为一场大雨,竟然活活淹死在一个国际大都市的主干道上。丁志健的遭遇引发了舆论的关注与争议。

连日来,记者通过现场调查、走访当事人家属和目击者,初步弄清了丁志健的丧生细节。

暴雨归途

7月21日下午,丁志健出门前往位于北京两广路上的光明日报社附近一个地点,与同为出版行业的朋友谈业务推进的事情。

约好见面的时间是下午2点多。出门前,妻子略有不满,说都周末了怎么还要谈事情,也不是非常紧要,在家陪陪孩子多好,何况外面要下大雨。夫妻俩说好,大约下午4点多妻子给丁志健打电话,让他谈完事情了就早点回家。

下午4点多,妻子给丁志健打了电话,叮嘱他早些回家,此时外面已经下起大雨。丁志健在电话里回复说,回家路上应该不会有问题。下午5点多,有些焦急的妻子再次拨通了电话,丁志健答应回家吃饭。

傍晚7点半左右谈完事,丁志健说要回家同小孩一起吃饭,告别朋友,驾驶着自家的黑色现代途胜SUV,自西向东,沿两广路经广渠门方向,驶向位于甘露园的家,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条路最终成为他的不归路。

水漫广渠门

北京广渠门桥通车于1989年4月,位于广渠路与东南外二环相交处,西起铁路桥,向东上跨护城河、二环路,与广渠门外大街相接。共有快、慢车桥,匝道桥,三层互通。铁路桥周围地形有一定下凹,成为夏汛时积水容易汇集之处。

比地上四通八达的交通系统更为复杂的是庞大的地下管道结构。煤气、电力、热气、上水、排水,五种管道时而交叉时而并行,在地下两三米至十几米的空间井然有序的排列,维持着地上世界的正常运转。但是,当这些管道出现问题时,地上世界的平静可能瞬间就会被轻而易举打乱。

地下的排水管道所行并非直线。经路面雨箅子收集的积水,在抽水泵吸力的牵引下,沿着自东向西的方向平行于广渠门内大街汇集到夕照寺街,然后进入夕照寺泵站的集水池,再由抽水泵排入支管,之后汇至宽5米左右的方沟,方沟的出口就是广渠门桥下的护城河。自这里,铁路桥下的积水汇入护城河。

广渠门附近的气象记录显示,7月21日当天,铁路桥降雨量达到196毫米,其中140毫米的降雨高密度集中于晚6点至9点时段。

根据北京市排水集团的记录,当天18点40分开始,夕照寺街附近四个排水井开始向上冒水,19点20分,又有十个井冒水,水高达1.5米左右。与分布在铁路桥最低点收集积水的雨箅子和排水井不同,这些分布在广渠门内大街和夕照寺街的排水井尽管也收集路面积水,不经过泵站,是直接汇入同一个方沟再汇至护城河。

7月21日晚,由于降雨强度很大、持续时间很长,护城河退洪变慢,河水迅速上涨淹没方沟,短时间内即越过护城河桥栏。1米多高的水淹没了桥栏和其他地上设施,广渠门桥下一片汪洋。河水形成强大的推力寻找出口,方沟出口处的阀门在河水的推力下反向倾斜,破势的河水沿着方沟涌向支管、井口,倒灌广渠门内大街与夕照寺交接的地方,并迅速流向最近的下凹处──铁路桥下的主路和辅路。

一位匿名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当晚6点20分也就是井开始冒水的时间,夕照寺泵站的四个抽水泵正在满负荷运转。四个抽水泵中有两个90千瓦的大泵,一个55千瓦的中泵和一个22千瓦的小泵。四泵同时运行,每小时能排水522万升,“平时小雨中雨一两个泵就够了”。


监测记录显示,自6点20分开始,四个泵的工作时间在290分钟至320分钟左右。然而在护城河与铁路桥下的路段形成倒灌回流后,这样的排水相当于是在回流中形成一个“死循环”,水排入护城河再回流至泵站,泵站再将水排入护城河。这时铁道桥下的积水由三部分组成,原有不能排出的积水、护城河倒灌的水和新下的雨水,“抽水设备相当于作无用功”。

上述匿名人士表示,这并不是泵站第一次出现倒灌问题,两三年前就曾发生过一次,他也曾看到相关报告。“不是设备(抽水泵)不行,而是河道的问题”。

附近东花商街做生意的商贩们告诉财新记者,当晚本来渐进上涨的水突然一下子就涨起来,“像浪一样打过来”。

这些危险的信号并没有及时传递给丁志健,多位曾在现场围观的群众表示,铁路桥附近没有任何警示,也没有交警疏导交通。


最后三小时

7月21日晚7点40分左右,妻子接到了丁志健的求救电话,此时距离他离开朋友的时间只有十来分钟。

丁志健此时就在广渠门桥西侧约300米的铁路桥下主路上。由于辅路与主路之间存在将近1米的落差。当水面淹过主路时,水面高度主辅路显示将一致,容易造成误判,辅路上可顺利驶过轿车,主路上则会落水。

电话里的丁志健语气相当慌乱,他告诉妻子,车已经淹没在水里和其所在位置,而且称车门打不开。妻子让他赶紧打110,丁志健说110打不通,妻子让他用手撞开。

挂了电话后,妻子开始打110,打不通;再打122,也打不通;打120,120说不能打这个电话,得打122。时间一点点在流逝,将近晚8点,丁志健再次给妻子打电话说,“快点救我,我这边快没有空气了”。他当时在电话里很焦急,已经开始哭了。

妻子扔下电话后拿着锤子和邻居一起往铁路桥赶。走到通惠桥上的时候已经彻底堵车。妻子从车上下来,一路跑过去。

在赶往出事地点的路上,终于打通了110,此后派出所打来电话,妻子报了明确的位置:广渠门铁路桥下,西至东方向、主路上,有一辆黑色途胜车在水里。但派出所一再反馈说里面没有车,只有水;妻子说肯定有车。派出所跟丁志健联系,手机已不能打通。

克服诸多险阻,妻子最终赶到现场后,不停地求现场的交警赶紧进去救人,但交警回复说不归他们管,要去找消防。

妻子对后来抵达现场的消防人员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我一再说我先生是在主路上,可他们依旧在辅路上面无动于衷,真的是一动不动!”她和在现场的群众一再求援,直到求救信号发出的两个多小时之后,车子才被拉出来。

“听说有领导来了,他们才下水救人。”妻子无奈的说道。期间,有一个小伙子看不过去了,试图游往深处救人,但因水势过险,只能无奈返回。妻子表示,希望能找到这位好心人,向他表示感谢。

当晚10点半左右,丁志健的车被打捞上来,是淹没在铁路桥下五辆车的最后一辆。其他车辆中没有人员被困。

丁志健被送往医院抢救,但其实为时已晚。医院检验报告显示,丁志健为溺水而亡,手和头骨皆有挫伤。丁志健的一位朋友说,挫伤是因为撞击和捶打产生的,过程可想而知是多么痛苦。

财新记者发现,在出事地点附近有三组不同的摄像头,分别是交管局探头、交管局事故逃逸探头、交管局电视监控探头,当晚的情况应该能够及时被交管部门获知并保存下来。但是,距离铁路桥步行不到十分钟的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东城交通支队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录像。

生死之间

7月25日清晨6点,丁志健的遗体从医院运出,送往八宝山殡仪馆。

6点半钟,殡仪馆前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大批前来送别的亲友和自发悼念的群众。

7点钟,遗体告别仪式正式举行。妻子悲痛难忍,几分钟后抱着女儿跑出了殡仪馆大厅。

丁志健夫妇的女儿才三岁,今年9月1号就要上幼儿园。丁志健出事后,家里人很长时间内不敢告诉她父亲去世了,觉得她实在太小,不可能理解,只能跟她说爸爸出差了。出事当晚,妻子拿着锤子出门时候,小女孩也哭着喊着说要跟妈妈出去,奶奶一把抱住了她,说妈妈去救爸爸,爸爸车开不出来了,被困在水里了。她说:“我也要去救爸爸!”。

目击者者告诉财新记者,“7·21”那个雨夜,妻子在现场孤立无援时,只能借来扩音喇叭不停高喊:“丁志健,丁志健,我来救你了!”希望丈夫能听到她的声音多坚持一会儿。

狂风暴雨中,这个无助的声音依然传得很远。

htt p://news.163.com/12/0726/13/87BHVE7C00011229_all.html#p1
核心提示:7月21日,北京私家车主丁志健被淹死在广渠门。丁志健在7点40分向妻子求救。此后,其妻子一直打110等求救电话,但都打不通。妻子赶到现场后,不停地求现场交警消防救人,但一直未有警察下去救。妻子只能借来扩音喇叭不停高喊:“丁志健,丁志健,我来救你了!”。


一个风华正茂的私家车主,因为一场大雨,竟然活活淹死在一个国际大都市的主干道上。丁志健的遭遇引发了舆论的关注与争议。

连日来,记者通过现场调查、走访当事人家属和目击者,初步弄清了丁志健的丧生细节。

暴雨归途

7月21日下午,丁志健出门前往位于北京两广路上的光明日报社附近一个地点,与同为出版行业的朋友谈业务推进的事情。

约好见面的时间是下午2点多。出门前,妻子略有不满,说都周末了怎么还要谈事情,也不是非常紧要,在家陪陪孩子多好,何况外面要下大雨。夫妻俩说好,大约下午4点多妻子给丁志健打电话,让他谈完事情了就早点回家。

下午4点多,妻子给丁志健打了电话,叮嘱他早些回家,此时外面已经下起大雨。丁志健在电话里回复说,回家路上应该不会有问题。下午5点多,有些焦急的妻子再次拨通了电话,丁志健答应回家吃饭。

傍晚7点半左右谈完事,丁志健说要回家同小孩一起吃饭,告别朋友,驾驶着自家的黑色现代途胜SUV,自西向东,沿两广路经广渠门方向,驶向位于甘露园的家,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条路最终成为他的不归路。

水漫广渠门

北京广渠门桥通车于1989年4月,位于广渠路与东南外二环相交处,西起铁路桥,向东上跨护城河、二环路,与广渠门外大街相接。共有快、慢车桥,匝道桥,三层互通。铁路桥周围地形有一定下凹,成为夏汛时积水容易汇集之处。

比地上四通八达的交通系统更为复杂的是庞大的地下管道结构。煤气、电力、热气、上水、排水,五种管道时而交叉时而并行,在地下两三米至十几米的空间井然有序的排列,维持着地上世界的正常运转。但是,当这些管道出现问题时,地上世界的平静可能瞬间就会被轻而易举打乱。

地下的排水管道所行并非直线。经路面雨箅子收集的积水,在抽水泵吸力的牵引下,沿着自东向西的方向平行于广渠门内大街汇集到夕照寺街,然后进入夕照寺泵站的集水池,再由抽水泵排入支管,之后汇至宽5米左右的方沟,方沟的出口就是广渠门桥下的护城河。自这里,铁路桥下的积水汇入护城河。

广渠门附近的气象记录显示,7月21日当天,铁路桥降雨量达到196毫米,其中140毫米的降雨高密度集中于晚6点至9点时段。

根据北京市排水集团的记录,当天18点40分开始,夕照寺街附近四个排水井开始向上冒水,19点20分,又有十个井冒水,水高达1.5米左右。与分布在铁路桥最低点收集积水的雨箅子和排水井不同,这些分布在广渠门内大街和夕照寺街的排水井尽管也收集路面积水,不经过泵站,是直接汇入同一个方沟再汇至护城河。

7月21日晚,由于降雨强度很大、持续时间很长,护城河退洪变慢,河水迅速上涨淹没方沟,短时间内即越过护城河桥栏。1米多高的水淹没了桥栏和其他地上设施,广渠门桥下一片汪洋。河水形成强大的推力寻找出口,方沟出口处的阀门在河水的推力下反向倾斜,破势的河水沿着方沟涌向支管、井口,倒灌广渠门内大街与夕照寺交接的地方,并迅速流向最近的下凹处──铁路桥下的主路和辅路。

一位匿名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当晚6点20分也就是井开始冒水的时间,夕照寺泵站的四个抽水泵正在满负荷运转。四个抽水泵中有两个90千瓦的大泵,一个55千瓦的中泵和一个22千瓦的小泵。四泵同时运行,每小时能排水522万升,“平时小雨中雨一两个泵就够了”。


监测记录显示,自6点20分开始,四个泵的工作时间在290分钟至320分钟左右。然而在护城河与铁路桥下的路段形成倒灌回流后,这样的排水相当于是在回流中形成一个“死循环”,水排入护城河再回流至泵站,泵站再将水排入护城河。这时铁道桥下的积水由三部分组成,原有不能排出的积水、护城河倒灌的水和新下的雨水,“抽水设备相当于作无用功”。

上述匿名人士表示,这并不是泵站第一次出现倒灌问题,两三年前就曾发生过一次,他也曾看到相关报告。“不是设备(抽水泵)不行,而是河道的问题”。

附近东花商街做生意的商贩们告诉财新记者,当晚本来渐进上涨的水突然一下子就涨起来,“像浪一样打过来”。

这些危险的信号并没有及时传递给丁志健,多位曾在现场围观的群众表示,铁路桥附近没有任何警示,也没有交警疏导交通。


最后三小时

7月21日晚7点40分左右,妻子接到了丁志健的求救电话,此时距离他离开朋友的时间只有十来分钟。

丁志健此时就在广渠门桥西侧约300米的铁路桥下主路上。由于辅路与主路之间存在将近1米的落差。当水面淹过主路时,水面高度主辅路显示将一致,容易造成误判,辅路上可顺利驶过轿车,主路上则会落水。

电话里的丁志健语气相当慌乱,他告诉妻子,车已经淹没在水里和其所在位置,而且称车门打不开。妻子让他赶紧打110,丁志健说110打不通,妻子让他用手撞开。

挂了电话后,妻子开始打110,打不通;再打122,也打不通;打120,120说不能打这个电话,得打122。时间一点点在流逝,将近晚8点,丁志健再次给妻子打电话说,“快点救我,我这边快没有空气了”。他当时在电话里很焦急,已经开始哭了。

妻子扔下电话后拿着锤子和邻居一起往铁路桥赶。走到通惠桥上的时候已经彻底堵车。妻子从车上下来,一路跑过去。

在赶往出事地点的路上,终于打通了110,此后派出所打来电话,妻子报了明确的位置:广渠门铁路桥下,西至东方向、主路上,有一辆黑色途胜车在水里。但派出所一再反馈说里面没有车,只有水;妻子说肯定有车。派出所跟丁志健联系,手机已不能打通。

克服诸多险阻,妻子最终赶到现场后,不停地求现场的交警赶紧进去救人,但交警回复说不归他们管,要去找消防。

妻子对后来抵达现场的消防人员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我一再说我先生是在主路上,可他们依旧在辅路上面无动于衷,真的是一动不动!”她和在现场的群众一再求援,直到求救信号发出的两个多小时之后,车子才被拉出来。

“听说有领导来了,他们才下水救人。”妻子无奈的说道。期间,有一个小伙子看不过去了,试图游往深处救人,但因水势过险,只能无奈返回。妻子表示,希望能找到这位好心人,向他表示感谢。

当晚10点半左右,丁志健的车被打捞上来,是淹没在铁路桥下五辆车的最后一辆。其他车辆中没有人员被困。

丁志健被送往医院抢救,但其实为时已晚。医院检验报告显示,丁志健为溺水而亡,手和头骨皆有挫伤。丁志健的一位朋友说,挫伤是因为撞击和捶打产生的,过程可想而知是多么痛苦。

财新记者发现,在出事地点附近有三组不同的摄像头,分别是交管局探头、交管局事故逃逸探头、交管局电视监控探头,当晚的情况应该能够及时被交管部门获知并保存下来。但是,距离铁路桥步行不到十分钟的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东城交通支队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录像。

生死之间

7月25日清晨6点,丁志健的遗体从医院运出,送往八宝山殡仪馆。

6点半钟,殡仪馆前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大批前来送别的亲友和自发悼念的群众。

7点钟,遗体告别仪式正式举行。妻子悲痛难忍,几分钟后抱着女儿跑出了殡仪馆大厅。

丁志健夫妇的女儿才三岁,今年9月1号就要上幼儿园。丁志健出事后,家里人很长时间内不敢告诉她父亲去世了,觉得她实在太小,不可能理解,只能跟她说爸爸出差了。出事当晚,妻子拿着锤子出门时候,小女孩也哭着喊着说要跟妈妈出去,奶奶一把抱住了她,说妈妈去救爸爸,爸爸车开不出来了,被困在水里了。她说:“我也要去救爸爸!”。

目击者者告诉财新记者,“7·21”那个雨夜,妻子在现场孤立无援时,只能借来扩音喇叭不停高喊:“丁志健,丁志健,我来救你了!”希望丈夫能听到她的声音多坚持一会儿。

狂风暴雨中,这个无助的声音依然传得很远。

htt p://news.163.com/12/0726/13/87BHVE7C00011229_all.html#p1


关于这类下立交的改造。

把一根管子看成路面。放入水中。把水面当成下立交周围的地面。
管子两头只要高出水面一定的高度。就不会发生水流向低洼地段集中的情况。
在实际建设中只需要在路面的两头修筑高出基础平面1个车轮高度的缓坡。就可以阻挡周围大量雨水的汇集。
少数直接落入低洼处的雨水,只需要用水泵抽出到缓坡之外就可以解决。在外围积水没有漫过缓坡前。只要水泵正常工作。几乎不可能发生淹车的情况。{如果下立交的面积很大可能需要搭建顶棚把顶棚雨水也引向缓坡之外。}

如果在绝对的恶劣天气下。大量的积水无法排出发生倒灌。那么周围路面的积水至少已经到达了一个轮胎的高度。
一般小车在进入下立交前就无法前进了。
那样就能完全避免下立交困住车辆和人员的情况。

楼下有人说这种方案是扯蛋。其实这种方案在其他地方早就有了使用。
不知道是否北京官员孤弱寡闻还是他们自己不愿意做。
大量积水面前也愿意继续闭着眼睛说北京 是干燥城市 是干造城市 不需要这么改造。

关于这类下立交的改造。

把一根管子看成路面。放入水中。把水面当成下立交周围的地面。
管子两头只要高出水面一定的高度。就不会发生水流向低洼地段集中的情况。
在实际建设中只需要在路面的两头修筑高出基础平面1个车轮高度的缓坡。就可以阻挡周围大量雨水的汇集。
少数直接落入低洼处的雨水,只需要用水泵抽出到缓坡之外就可以解决。在外围积水没有漫过缓坡前。只要水泵正常工作。几乎不可能发生淹车的情况。{如果下立交的面积很大可能需要搭建顶棚把顶棚雨水也引向缓坡之外。}

如果在绝对的恶劣天气下。大量的积水无法排出发生倒灌。那么周围路面的积水至少已经到达了一个轮胎的高度。
一般小车在进入下立交前就无法前进了。
那样就能完全避免下立交困住车辆和人员的情况。

楼下有人说这种方案是扯蛋。其实这种方案在其他地方早就有了使用。
不知道是否北京官员孤弱寡闻还是他们自己不愿意做。
大量积水面前也愿意继续闭着眼睛说北京 是干燥城市 是干造城市 不需要这么改造。
不作为?不知道最后会怎么样。
坐等评论员发表充满“温良恭俭让”精神的言论
别人都跑出来了,为啥他没跑?一同挨淹的总共5辆车呢~~~
家属应该告知有关部门:丈夫车上除了他自己外还有外籍人士,这样领导一定会重视的@@@

fqmm 发表于 2012-7-26 18:11
关于这类下立交的改造。

有一种办法就是把路当成一根空心的管子。放到水中。管子的两头高出水平面。抽水 ...


可以短时间改造不了,可以慢慢努力,但是为什么在多年多次淹车断路的教训下还不能做到未雨绸缪,加强监控,在积水将到达危险高度时做好封路管制措施?

做到这点,能比一个保证盛会的警卫勤务出动的人力还多么?!
fqmm 发表于 2012-7-26 18:11
关于这类下立交的改造。

有一种办法就是把路当成一根空心的管子。放到水中。管子的两头高出水平面。抽水 ...


可以短时间改造不了,可以慢慢努力,但是为什么在多年多次淹车断路的教训下还不能做到未雨绸缪,加强监控,在积水将到达危险高度时做好封路管制措施?

做到这点,能比一个保证盛会的警卫勤务出动的人力还多么?!
橙色预警满街跑,蓝色预警宅在家,神奇的人民……
fqmm 发表于 2012-7-26 18:11
关于这类下立交的改造。

有一种办法就是把路当成一根空心的管子。放到水中。管子的两头高出水平面。抽水 ...
房屋都不能避免渗漏,这样的“管子”在那样的大雨下到处渗漏,冒顶,涌水……更是灭顶之灾。除非按地铁那种标准来设计地下隧道(就象上海外滩通道那样),那还不如认真做好排水呢。
老天 发表于 2012-7-26 23:33
可以短时间改造不了,可以慢慢努力,但是为什么在多年多次淹车断路的教训下还不能做到未雨绸缪,将强监控 ...
佩服,其它帖子里,要么看不懂他的改造方案,要么说他的改造方案不靠谱。就你这么认真。
lvtom 发表于 2012-7-26 23:44
佩服,其它帖子里,要么看不懂他的改造方案,要么说他的改造方案不靠谱。就你这么认真。
咳,我对给排水是技术白痴,无法评论他的方案;但是有些事是行政手段就能避免的.......
琥珀看见那辆黑色的SUV的车门打开了,车里下来一个人,水深正好到人的膝盖,“我不知道他后来又回到车上去了,我还以为大家都下车了呢。”



瘫痪的排水系统

住在广渠门桥本家润园的宋为知道有人被困在车里了,他和女朋友在家附近的一家小餐馆吃完晚饭后,就一直在楼下,眼看着水漫广渠门桥。

雨一直下,水在猛涨,广渠门桥的排水系统基本失效。这几乎是注定的,广渠门桥修建于1990年代初期,排水标准是2年一遇,能应对每小时36-45毫米的降雨量,而当天北京城区的降雨量高达212毫米。

和一般的城市道路相比,下凹式立交桥的排水系统要更复杂一些。雨水通过立交桥桥下的雨篦子流入地下,经过雨水支管、排水干管流入前池,由于立交桥地势太低,无法自然流入河道,就需要一个水泵站,把池子里的雨水抽入出水管,再从出水管流入河道。

广渠门抽水泵站的设计标准也是2年一遇,设计排水能力为2.1 m3/s,这在李裕宏看来,“不管事,整个这套系统,都跟北京的自然环境不配套。”

这也几乎是北京所有下凹式立交桥的共性——水泵站能力欠缺,大多数立交桥的泵站的设计标准都是2年一遇,莲花桥、安华桥在过去几年中连续被淹,泵站被改造过,排水设计标准也不过是从2年一遇提高到了3年一遇。

据新华网报道,排水集团称,这些雨水泵站都建于上世纪,当时的城市建设都是向苏联这样的干燥国家学习的,制定的标准很低且不科学。桥区排水管道只按照1至3年一遇的大雨而建,但这场豪雨达到了61年一遇,排水设施自然会“拖后腿”。

这些至关重要却能力欠缺的泵站,在21日晚的大雨中甚至首度被关闭。因为积水超过了泵站的高度,电力设备可能被淹而危及泵站安全,从晚上7点到9点,排水集团就陆续关闭了杜家坎、莲花池、菜户营桥、玉泉营桥、马家楼桥等抽水泵站。

不止是泵站,也不止是广渠门桥,北京的整套排水系统都在欠账。北京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大多是1到3年一遇,一般道路是1年一遇,重要一些的地区,例如环路、城市主干道是2到3年一遇,而天安门和奥运村等地区是5年一遇。5年一遇的排水标准能应对每小时56毫米的降雨。相比起来,纽约、巴黎、东京等都市的排水设计多为5至10年一遇。

据宋为描述,“水涨得很快,马路上至少有三四个井盖被冲走了,往外喷水,水柱大概有七八十厘米高”,这种场景意味着南护城河的河水很可能在倒灌。

广渠门桥离河道非常近,旁边就是南护城河。这本来可以方便广渠门桥下的积水快速流入南护城河,但7月21日暴雨那天,南护城河的水位高涨,广渠门桥下的积水不但无法流入南护城河,护城河河水还在倒灌。

李裕宏分析,由于水源不足,为保持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和用水,北京市区大部分河流在上游建闸,南护城河上就有龙潭闸、太平街闸,常年保持较高水位, 降低了整个河道的泄洪能力,大雨来临再提闸撤水,偌大水体泄不及,与暴雨重叠,对下水道排水势必造成严重顶托,使立交桥下大范围积涝滞水。

半个小时不到,丁志健驾驶的黑色SUV,在倾盆暴雨和倒灌的河水的双重夹击下,淹没在广渠门下的积水中,而他始终没能从车里出来。

此时,他所供职的“中国幼儿科学启蒙杂志”《阿阿熊》,已经出版了8月号新刊。在封底上,仍可看到他的署名——编辑部主任:丁志健。

巧合的是,在他最后经手的这一期杂志里,有一个“阿阿熊大冒险”的故事,题目叫《水上行走鞋》:

阿阿熊想做一双能在水上行走的鞋。纸鞋、木鞋、塑料鞋……各种鞋都试过了,可每一次刚踏进水里,就沉了下去。他的好朋友咬咬龙于是送了他一双“水上行走鞋”。阿阿熊穿上踩进水里一试,果然没有沉下去。原来,咬咬龙正趴在云彩上,用力地拉着长长的鞋带。

在广渠门桥下一筹莫展的丁志健没有遇到咬咬龙,他的SUV车也没有长长的鞋带,头顶上只有盖过全城的乌云和雷电。

故事的最后一幅漫画中,阿阿熊抬头望天的困惑表情,而今看去,颇给人宿命感。



救援罗生门

琥珀记得,交警大概是在晚上8点多钟赶到的现场,在广渠门周围设卡,禁止车辆开向广渠门桥,同时在桥下设警示牌,禁止车辆开入水中。其实不设卡,大概也不会有车敢往前开,广渠门桥下的积水“没有4米,也有3米多”。

琥珀还碰到了一个浑身湿透的行人,他从辅路趟水走过了广渠门桥,辅路的地势比主路高两到三米,那里的积水也已经没到了胸口。

交警疏导出了一条车道,琥珀和堵住的大批车辆都从这个唯一的车道掉头离开。

消防救援人员也差不多在同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宋为和家住广渠门附近的吴伟(化名)都在8点多看到了消防救援人员。

丁志健的妻子也赶到了现场。微博网友“早上好木马”自称是丁志健的朋友,他在微博上发布消息说,丁志健的妻子在7点40多时接到了丈夫的电话, 当时他打不开车门,已经比较虚弱,报警电话不通,只能向妻子求救。丁妻在打完报警电话后奔跑到现场,不断地拜托消防官兵能下水施救。

吴伟也在现场看到一位女士不停地找消防人员,问你们怎么不去救啊?消防人员还给了她一个喇叭,让她用喇叭喊丈夫的名字,但是并没有回应。

广渠门桥下有5辆被淹的车,丁志健的车停在桥底最深处。救援人员开始把淹在水里无法动弹的车拉出来。吴伟记得先后拉了三辆车出来,先拉出了一辆奥迪,里面有两个人;消防人员又推了一辆车出来;还有一辆红车,旁边的人把车门打开了,司机也出来了。

拖出第一辆车的时候,吴伟还告诉参与救援的人,“这车里面没有人,里面有一辆车有人,我知道那个位置。”

“早上好木马”的微博称,丁志健妻子得到的回复是找不到具体的位置,没有针对这种情况的救生工具。经其苦苦哀求,才有一个官兵去事发地附近搜索了一下。

当晚一直在现场的吴伟事后也觉得,救人过程有点蹊跷。丁志健的车停在桥底最深处,吴伟说他知道在哪儿,“救援人员说找不到车的位置,没有设备,没办法实施救援,怎么会找不到车呢?大概的位置我们都知道啊。”

宋为也不理解,“我和周围的居民们都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知道车的具体位置。”

围观的路人越来越多,维持秩序的警察也越来越多,警察们拉了根警戒线,让路人不要往水里走。

丁志健的妻子于是向周围群众祈求施救,有一位男子脱了衣服就跳进水里,找到了车的位置,但没法打开车门。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吴伟的证实,“有个路人就下水了,拿着锤子下水救人,但游过去之后体力不支,被人用绳子拉回岸边。”

按照“早上好木马”、宋为和吴伟的说法,针对丁志健的有效营救是在当晚10点之后才开始的,而这距离他被困桥底已经2个半小时。

按照《新京报》的报道,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因积水面积过大、水位太深,到场后他们一直在侦查情况。后大批消防官兵陆续赶到,五六名消防员旋即穿上救生衣,带着绳子、救生圈,往广渠门桥下游。

北京东城绿化二队的崔金波在接受《杨子晚报》采访时说,他曾和一名消防员向深水处游去,深水里有两辆车,他们先找到了一辆车,被拉上岸之后发现车里没人,再找第二辆车。从下水到找到丁先生的越野车,共花了将近半个小时。

当救援人员找到丁志健的黑色SUV,已经是晚上10点20分左右。此时雨基本停了,积水也开始下降。

崔金波和他的同伴把绳索绑在车上,救援人员和路人一起把被困了3小时的丁志健和他的黑色SUV拉到了水浅的地方。砸破车窗后,丁志健被等在一旁的救护车送往了北京医院,时间是晚上10点40分。北京医院的医生在抢救一小时后宣布死亡,死因是溺水。

1943年,梁思成在其完成的中国第一部建筑史—《中国建筑史》中,曾高度礼赞北京城:“明之北京,在基本原则上实遵循隋唐长安之规划,清代因之,以至于今,为世界现存中古时代都市之最伟大者。”他礼赞的是明清北京城。

在这次水漫京城的一片惨状中,位于市中心的地势较低的故宫、北海公园西侧的明代团城,安然无恙,600年前的排水系统经受住了考验,它们正是梁思成礼赞的明清北京城的核心地带,而此次被淹的广渠门,恰恰位于明清北京城的东南边界。

112年前的广渠门,曾见证过满清政府的耻辱。当初八国联军直逼北京,因朝阳门守军较多,多次攻城不下,于是便从守备较弱的广渠门攻入——清政府把年岁较大的旗兵都编入守城队伍,他们平日只吃皇粮不当差,养尊处优,无法抗敌。

112年后,因为着急回家,江苏人丁志健也决定对广渠门放手一博。他在桥下的积水前踩满油门,却没有冲出恶龙的陷阱。
我不知道他后来又回到车上去了,我还以为大家都下车了呢。”

lhp_sg 发表于 2012-7-26 23:19
别人都跑出来了,为啥他没跑?一同挨淹的总共5辆车呢~~~
他的车是第一辆陷入的。位置也最低。
yuppppp 发表于 2012-7-26 23:41
房屋都不能避免渗漏,这样的“管子”在那样的大雨下到处渗漏,冒顶,涌水……更是灭顶之灾。除非按地铁那 ...
你家的房子下雨就漏水阿?
歌剧院幽灵 发表于 2012-7-27 01:02
http://www.nbweekly.com/news/special/201207/30675.aspx

琥珀记得,丁志健驾驶的黑色SUV开过来后,他从 ...
不论是否有机会出来。其实在道路上出现这么危险的地段。淹人淹车只是一个概率问题。更何况那里缺少告警缺少警示。
fqmm 发表于 2012-7-27 07:48
你家的房子下雨就漏水阿?
今年夏天已经漏过一回。那天晚上厅和厨房大盆小桶接水折腾一夜。至今墙上水迹斑斑。

以前也漏过,据说是女儿墙下出水口太小容易被杂物堵塞的缘故。物业来弄了好几次也不能最后解决问题。看来只有等拆迁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屋顶、雨篷、卫生间渗漏是房屋的一大问题。在我们这里还有东山墙的渗漏问题。不能说每栋住宅都有但确实是出现机率很高(远不是每61年一次)。
唉,可怜的人,一念之差啊……
人为财死。太遗憾了。
yuppppp 发表于 2012-7-27 08:05
今年夏天已经漏过一回。那天晚上厅和厨房大盆小桶接水折腾一夜。至今墙上水迹斑斑。

以前也漏过,据说 ...
你家里的漏水, 淹车了还是淹人了?难道你家和下立交一样,积水到能够游泳的地步了?
这位挂掉的9成的原因就是自己蠢笨
fqmm 发表于 2012-7-27 08:50
你家里的漏水, 淹车了还是淹人了?难道你家和下立交一样,积水到能够游泳的地步了?
性质是不一样的。建筑预定功能没有完全实现,是建筑物可靠性不够的一个方面。
fqmm 发表于 2012-7-27 08:50
你家里的漏水, 淹车了还是淹人了?难道你家和下立交一样,积水到能够游泳的地步了?
讨论的是地下通车管道的设想,这种渗漏的问题完全有可能影响地下通车管道的可靠性。
虽说死者为大,但是按葛优转载的描述,这位基本属于自杀,没得救。
zhepro 发表于 2012-7-27 09:35
这位挂掉的9成的原因就是自己蠢笨
马路上淹死的蠢笨?那个车里淹死的镇长 也是蠢笨?高速路上的也是蠢笨?还有地下室淹死的更蠢?

是不是多来几次暴雨。北京就只剩下聪明人了?可笑的观点。
yuppppp 发表于 2012-7-27 09:49
讨论的是地下通车管道的设想,这种渗漏的问题完全有可能影响地下通车管道的可靠性。

得了吧。不愿意修就是不愿意修。
好像只有北京才会有下立交,
只有北京才会下大雨一样。这些主管官员都应该关在车里浸水。
fqmm 发表于 2012-7-27 08:50
你家里的漏水, 淹车了还是淹人了?难道你家和下立交一样,积水到能够游泳的地步了?
讨论的是你关于下立交被水淹,从而引发的地下通车管道的设想。既然如此是地下,就有隧道基本相同的问题,如渗水(严重的渗水可能导致塌方等后果)。

之所以与房屋相比,是因为渗漏这个现象十分常见。对于房屋渗漏当然没有淹死人的问题,对于隧道渗漏问题就不是那么简单,真的可能会有淹人淹车的后果。

所以讨论问题还是先要看清是什么问题,平和一点。
fqmm 发表于 2012-7-27 09:58
得了吧。不愿意修就是不愿意修。
好像只有北京才会有下立交,
只有北京才会下大雨一样。这些主管官员 ...
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而且这个设想也是有意义有道理的。

但是设想要变成现实,它必须是科学的、可靠的、工程上可行的,而不是兴之所至地幻想。等到遇到问题不是去认真去完善自己的想法,又找遁词逃之夭夭,就不可取了。这样的态度做出来的工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自己去想就是了。
yuppppp 发表于 2012-7-27 10:08
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而且这个设想也是有意义有道理的。

但是设想要变成现实,它必须是科学的、可靠的、 ...
类似的工程全国没有?笑而不语.
  告诉大家一个可以救车的办法。如果你是手挡车在这种桥下熄火可以挂上一档打马达,用启动马达的动力把车开出来。这样车不会被水泡大不了换个马达。我这样干过,靠马达的动力把车从桥下水里开出开到上坡大概三十米。
北京的问题不是一点点吧。平时都能捂着盖着。这些年老天爷不给面子。老是淹。这次马路上就死了那么多人。
中国是一个童话国度,
北京是一个神奇的首都。
思想的幽灵 发表于 2012-7-27 11:42
告诉大家一个可以救车的办法。如果你是手挡车在这种桥下熄火可以挂上一档打马达,用启动马达的动力把车开 ...
用得什么车啊?
SC上大家一致认定,此人笨死的!

另外建议在这种地道桥下的立柱上漆上水位标记!
lhp_sg 发表于 2012-7-26 23:19
别人都跑出来了,为啥他没跑?一同挨淹的总共5辆车呢~~~
新手司机,不能过于苛责,车灭火的之前,也许他车已经在水里很深了,他不知道,等灭火了,车门已经打不开了。

捐你妹 发表于 2012-7-27 11:47
用得什么车啊?


   普桑,应该手动档的都可以这样。 等停车都闻见马达的糊味了。
捐你妹 发表于 2012-7-27 11:47
用得什么车啊?


   普桑,应该手动档的都可以这样。 等停车都闻见马达的糊味了。
思想的幽灵 发表于 2012-7-27 11:42
告诉大家一个可以救车的办法。如果你是手挡车在这种桥下熄火可以挂上一档打马达,用启动马达的动力把车开 ...
车一旦灭火,应该第一时间下车,在低洼路段的积水由于多半是因为倒灌,上涨是很快的,你这种还惦记救车的方法很可能延误逃生时机,水漫过车门一半,开门就很困难了,没有消防锤之类的工具,打开玻璃是很困难的,用头枕那个方法其实并不可靠。
ppkshock 发表于 2012-7-27 11:49
SC上大家一致认定,此人笨死的!

另外建议在这种地道桥下的立柱上漆上水位标记!
这种说法有点刻薄,新手开车,判断失误难免。

博望侯 发表于 2012-7-27 12:00
车一旦灭火,应该第一时间下车,在低洼路段的积水由于多半是因为倒灌,上涨是很快的,你这种还惦记救车的 ...


   车被淹熄火时水也就没过车轮,用马达开上坡最多半分钟,关键是不要犹豫。上了坡跑不跑就看情况了。
博望侯 发表于 2012-7-27 12:00
车一旦灭火,应该第一时间下车,在低洼路段的积水由于多半是因为倒灌,上涨是很快的,你这种还惦记救车的 ...


   车被淹熄火时水也就没过车轮,用马达开上坡最多半分钟,关键是不要犹豫。上了坡跑不跑就看情况了。
博望侯 发表于 2012-7-27 12:00
这种说法有点刻薄,新手开车,判断失误难免。
必须把这个刻画成自己找的。他们才会满意。

多下几场雨,北京就全都是聪明人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