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气象台专家:市民应主动获取预警信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25:01
2012年07月24日04:49  北京日报
大 中 小 全文浏览

  本报讯(记者 汪丹)昨天21时,气象专家、水利专家就市民关心的“7·21”特大自然灾害会商后建议,在暴雨天灾面前,本市排水能力应从现在的“两至三年一遇”标准提高到“十年一遇”标准,并在下凹式立交桥等易积水点修建地下蓄水池以减少道路积水、补充地下水,同时全社会应进一步重视防灾减灾意识及知识的培养和学习。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表示,此次暴雨覆盖华北地区,北京雨势最大,是因为正好处于冷暖空气的交汇区。此次暴雨跟全球气候变暖不无关系。

  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介绍,目前地表温度升高,致使大气、水汽循环速率增快,极值性天气才会频频出现。城市的热岛效应也促成了降雨愈演愈烈。空调、汽车等产生的热气对气流抬升的作用不比地形作用小。当热岛效应和地形条件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合到一起时,更有利于降雨。

  王浩也坦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城市排水设施当前显得十分必要。目前本市大部分地区的排水能力都是两至三年一遇,标准较低。今后,应努力提高到十年一遇的标准。7月21日,本市遭遇特大自然灾害,暴雨中心区遭遇到五百年一遇的暴雨,现有排水能力自然跟不上。实际上,在主汛期前,本市已对莲花桥等50处立交桥积水点进行了整治,但这场雨实在太大了。再加上城区地面多为不透水材质,又造成了局地内涝。

  王浩院士说,7月21日夜他从西安飞回北京,走出首都机场T3航站楼时发现外面的道路积水有齐腰深,滞留了百余辆车。每过5分钟就有车主忍不住要驾车涉水而过,但无一例外都熄火了。“可以看出,大家防灾的意识比较薄弱。”王浩说,天气预报准了,抢险预案也执行了,有16万人出动参加抢险,涉及防汛、交通、应急等部门。但仍有37人因为溺水和次生灾害遇难,其中不少人是因为低估了暴雨的危害。

  孙继松认为,城市防灾减灾的主体是政府,但每一位市民也应该具备必要的自救互救知识。每个人都要有防灾减灾的意识,首先应学会主动获取预警信息。气象部门发布预警的渠道有电视、电台、户外大屏幕、社区大屏幕、公交和地铁移动电视等,市民在了解到预报信息后,应在降雨当天关注预警信息及变化。在灾害性天气中,尽量不涉险,确保自己的安全。

  “气象部门发布预警,就意味着风险在逼近,大家不要不当回事。因为大部分预警都是确定的信息,预警不解除,危险就还未过去。”孙继松说,其实雨这样的自然现象本身不是灾害,当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发生冲突时,才会发生灾害。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各界要主动参与,让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走到每个人身边,而不能做“花架子”。
http://news.sina.com.cn/c/2012-07-24/044924830961.shtml

-----------------------------------------------------------------

我分析,气象台专家也是一肚子怨气:本来就提前三、四天预报7月21日星期六北京及周边(河北北部、西北部)有暴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旅行社与散客,无视暴雨预报,还要去十渡、野三坡、百里峡去爬山、钻山沟、漂流啊? 事前明知是暴雨天带着老婆、小孩,在野外山坡上看山洪,很浪漫吗?

2012年07月24日04:49  北京日报
大 中 小 全文浏览

  本报讯(记者 汪丹)昨天21时,气象专家、水利专家就市民关心的“7·21”特大自然灾害会商后建议,在暴雨天灾面前,本市排水能力应从现在的“两至三年一遇”标准提高到“十年一遇”标准,并在下凹式立交桥等易积水点修建地下蓄水池以减少道路积水、补充地下水,同时全社会应进一步重视防灾减灾意识及知识的培养和学习。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表示,此次暴雨覆盖华北地区,北京雨势最大,是因为正好处于冷暖空气的交汇区。此次暴雨跟全球气候变暖不无关系。

  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介绍,目前地表温度升高,致使大气、水汽循环速率增快,极值性天气才会频频出现。城市的热岛效应也促成了降雨愈演愈烈。空调、汽车等产生的热气对气流抬升的作用不比地形作用小。当热岛效应和地形条件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合到一起时,更有利于降雨。

  王浩也坦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城市排水设施当前显得十分必要。目前本市大部分地区的排水能力都是两至三年一遇,标准较低。今后,应努力提高到十年一遇的标准。7月21日,本市遭遇特大自然灾害,暴雨中心区遭遇到五百年一遇的暴雨,现有排水能力自然跟不上。实际上,在主汛期前,本市已对莲花桥等50处立交桥积水点进行了整治,但这场雨实在太大了。再加上城区地面多为不透水材质,又造成了局地内涝。

  王浩院士说,7月21日夜他从西安飞回北京,走出首都机场T3航站楼时发现外面的道路积水有齐腰深,滞留了百余辆车。每过5分钟就有车主忍不住要驾车涉水而过,但无一例外都熄火了。“可以看出,大家防灾的意识比较薄弱。”王浩说,天气预报准了,抢险预案也执行了,有16万人出动参加抢险,涉及防汛、交通、应急等部门。但仍有37人因为溺水和次生灾害遇难,其中不少人是因为低估了暴雨的危害。

  孙继松认为,城市防灾减灾的主体是政府,但每一位市民也应该具备必要的自救互救知识。每个人都要有防灾减灾的意识,首先应学会主动获取预警信息。气象部门发布预警的渠道有电视、电台、户外大屏幕、社区大屏幕、公交和地铁移动电视等,市民在了解到预报信息后,应在降雨当天关注预警信息及变化。在灾害性天气中,尽量不涉险,确保自己的安全。

  “气象部门发布预警,就意味着风险在逼近,大家不要不当回事。因为大部分预警都是确定的信息,预警不解除,危险就还未过去。”孙继松说,其实雨这样的自然现象本身不是灾害,当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发生冲突时,才会发生灾害。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各界要主动参与,让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走到每个人身边,而不能做“花架子”。
http://news.sina.com.cn/c/2012-07-24/044924830961.shtml

-----------------------------------------------------------------

我分析,气象台专家也是一肚子怨气:本来就提前三、四天预报7月21日星期六北京及周边(河北北部、西北部)有暴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旅行社与散客,无视暴雨预报,还要去十渡、野三坡、百里峡去爬山、钻山沟、漂流啊? 事前明知是暴雨天带着老婆、小孩,在野外山坡上看山洪,很浪漫吗?

我每个月2块钱订的手机天气预报短信,各种极端天气的预警警报经常有。
天气预报看得人不会少吧?
还是平时宣传宣传下大雨积水的时候要避开哪些地方和被困时怎么逃生吧
什么暴雨红色警报也就知道会今天会下雨而已
没有救生常识照样没用
很少看天气预报,除了户外运动……
说实话,墨迹天气给我的预警我根本不会当回事。
还是没经验没意识,随便找个香港市民,问他挂几号风球时该躲在家里,人保证清楚得很
没有经验呢  有个警报是个什么后果也不知道 大部分都不当回事
虽然是对天气预报不太关心,但也应该进到告知的义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