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海:明代团城位处暴雨中心却无一例积水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35:53
昨天,京城遭遇了61年来最大的暴雨,造成局地积水成了“汪洋”。但今天上午,记者获悉,身处暴雨中心的北海团城却无一例积水报告。

无论下多么大的雨,在这个城池上,都会雨过地皮湿,很快就渗流得一干二净,地面只略显潮湿,而秘密就在地面铺设的青砖和地下的涵洞中。距今已近600年的一套明朝建成的古代集雨排水工程,目前仍在团城“服役”。

没有排水明沟团城雨过却不留痕

团城坐落在北海公园南门的西侧,圆形的城墙高高耸立,将团城围得像铁桶一样严严实实。

北京大多数古建筑,如故宫、天坛、正阳门、钟鼓楼等,为了保证排水,都在地面留有不同式样的泄水口。而在团城高于地面4.6米,周长只有276米的城墙外却找不到一个泄水口,地面也没有排水明沟。但无论雨下得多么大,在团城上只是雨过地皮湿不会产生径流。

“暗”藏玄机青砖和涵洞“联手”排水

2001年,团城里的古树“白袍将军”生病,专家为其诊治找病根时,偶然发现了这套古代先进的排水系统。专家通过实验发现,在团城上即使遇到一次降水量达到18毫米的大雨,地面上也不会形成径流。

据悉,团城上的青砖造型很特别,上大下小呈倒梯形,同时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每块砖就像一个微型水库一样。下雨天,雨水会通过青砖和缝隙流入到地下。若遇到大雨或连续降雨时,多余的雨水便会借北高南低的走势流入到石质的水眼中。

团城上有十一个这样的水眼分布在古树周围,并且每个水眼的下部都有一个竖井,竖井与竖井之间有涵洞相连。涵洞高度在80厘米-150厘米之间,同样是用青砖建成的。多余的雨水到了涵洞以后储存起来,形成一条地下“暗河”。

水眼除了有渗水及排水功能外,还可降低树根附近的水位,使土壤中的水分适宜树木生长。同时涵洞与水眼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地下通风系统,为城内的植物提供了良好透气条件。文/记者白冰

注:团城的渗排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储存了天然降水,并在旱季和雨季之间调节余缺。

这套地下集雨排水系统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近600年了。
昨天,京城遭遇了61年来最大的暴雨,造成局地积水成了“汪洋”。但今天上午,记者获悉,身处暴雨中心的北海团城却无一例积水报告。

无论下多么大的雨,在这个城池上,都会雨过地皮湿,很快就渗流得一干二净,地面只略显潮湿,而秘密就在地面铺设的青砖和地下的涵洞中。距今已近600年的一套明朝建成的古代集雨排水工程,目前仍在团城“服役”。

没有排水明沟团城雨过却不留痕

团城坐落在北海公园南门的西侧,圆形的城墙高高耸立,将团城围得像铁桶一样严严实实。

北京大多数古建筑,如故宫、天坛、正阳门、钟鼓楼等,为了保证排水,都在地面留有不同式样的泄水口。而在团城高于地面4.6米,周长只有276米的城墙外却找不到一个泄水口,地面也没有排水明沟。但无论雨下得多么大,在团城上只是雨过地皮湿不会产生径流。

“暗”藏玄机青砖和涵洞“联手”排水

2001年,团城里的古树“白袍将军”生病,专家为其诊治找病根时,偶然发现了这套古代先进的排水系统。专家通过实验发现,在团城上即使遇到一次降水量达到18毫米的大雨,地面上也不会形成径流。

据悉,团城上的青砖造型很特别,上大下小呈倒梯形,同时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每块砖就像一个微型水库一样。下雨天,雨水会通过青砖和缝隙流入到地下。若遇到大雨或连续降雨时,多余的雨水便会借北高南低的走势流入到石质的水眼中。

团城上有十一个这样的水眼分布在古树周围,并且每个水眼的下部都有一个竖井,竖井与竖井之间有涵洞相连。涵洞高度在80厘米-150厘米之间,同样是用青砖建成的。多余的雨水到了涵洞以后储存起来,形成一条地下“暗河”。

水眼除了有渗水及排水功能外,还可降低树根附近的水位,使土壤中的水分适宜树木生长。同时涵洞与水眼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地下通风系统,为城内的植物提供了良好透气条件。文/记者白冰

注:团城的渗排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储存了天然降水,并在旱季和雨季之间调节余缺。

这套地下集雨排水系统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近600年了。
跟排水系统应该没大的关系,主要是地势高吧。
这是我个人一点生活经验
香山也是暴雨中心,结果香山山坡上无一处积水,可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地势高的话有嘛积水啊………
而在团城高于地面4.6米,周长只有276米的城墙外却找不到一个泄水口,地面也没有排水明沟。但无论雨下得多么大,在团城上只是雨过地皮湿不会产生径流。而且是在整个城墙找不到一个泄水口的情况下!我觉得这明显就是设计建造的排水系统很讲究才有的成果!!!



这种小规模的是OK。但是有没有想过如果full size到北京全城又如何。
地面高程坡度如何处理。道路坡度肿么办。单条环状管线又如何组织成网络。地下管网的坡度如何处理。
再算上管网管线交叉的问题。覆土深度的问题。等等。。
市政设施规划完全不是一个拍拍脑门就能搞定的事儿。
但是帝都的排水系统也确实太不给力了一点。。。= =

这种小规模的是OK。但是有没有想过如果full size到北京全城又如何。
地面高程坡度如何处理。道路坡度肿么办。单条环状管线又如何组织成网络。地下管网的坡度如何处理。
再算上管网管线交叉的问题。覆土深度的问题。等等。。
市政设施规划完全不是一个拍拍脑门就能搞定的事儿。
但是帝都的排水系统也确实太不给力了一点。。。= =
地面上也不会形成径流。”
高于地面4.6米还积水的话,我就CTM了。
不了解情况,到底是地势高还是啥原因
记得一部纪录片,说是江西某市,也是地处降雨多发地,自宋代建城以来1000多年从未因暴雨淹过水,秘密在于,这座城地下有宋代建的大型排水暗渠,而且城内有多座湖波,而今天,全国范围内许多城市一下暴雨就成了“来看海”的景观,重形象面子工程,轻城市排水工程,电影《悲惨世界》中,巴黎100多年前就有完善的地下排水涵洞,里面可以划船,雨果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话一点不假。
排水有问题这是没跑了,这几年都是民间在说这个话题,官方一如既往的打个哈哈就没了,这次京城遭水灾,希望有所改变。
明代有混凝土地面么。。。。
现在城市建设有建大行排水设施的么?

我看他们修路就是路面压平然后上沥青再压平收工,根本就没关心过排水问题。
城小,地势高,水网密集。


北京本来就是个缺水的地方,城市建设很少考虑大暴雨的因素吧

北京本来就是个缺水的地方,城市建设很少考虑大暴雨的因素吧
主要是以前造的东西,不太讲究成本,尽量做到好。
比如很多家族造房子,都想着n代人使用,做祖屋的。
不像现在,造房子都是卖给别人的,几十年不倒就成功了。
虽然很多年没去了 但是我的印象中团城的地面本来就高于周围地面的

不但是城墙围起来的小岛而已

"到故宫看海" 才是明代排水的普遍水平吧
懒猫小双 发表于 2012-7-22 19:10
排水有问题这是没跑了,这几年都是民间在说这个话题,官方一如既往的打个哈哈就没了,这次京城遭水灾,希望 ...
5年前就有了,暴雨导致交通瘫痪。。。
媒体、大众热闹了几天后无消息了
banzhunc285 发表于 2012-7-22 19:37
现在城市建设有建大行排水设施的么?

我看他们修路就是路面压平然后上沥青再压平收工,根本就没关心过排 ...
看工程类别。如果仅仅是路面养护,或者沥青盖被,一般不会涉及到管网作业。如果是道路翻修,或者是扩建,那么必然有管网作业。道路2侧均有雨水管线,有的还有专门的污水管线。道路2侧均有雨水收集井,联通到雨水管道。另外,道路几乎都设计成中间拱起,以便雨水向路边汇集。
本市新修的道路基本不特别考虑排水的问题,部分路一年一淹。
e8098 发表于 2012-7-23 08:23
5年前就有了,暴雨导致交通瘫痪。。。
媒体、大众热闹了几天后无消息了
都是需要成本的 涉及自己利益的时候 就都他妈的不作声了

比如那些小吃摊贩、私搭乱建者 污水杂物哪个不是往雨水管里面倾倒 弄得肮脏拥堵 网民还一贯声援呢
XBD 发表于 2012-7-23 08:34
本市新修的道路基本不特别考虑排水的问题,部分路一年一淹。
俺这里修路,只要是翻修、大修、改扩建,都会借机大肆上管道的,包括热力、煤气、自来水、通信。。。
因为修路时路面都给刨开了,只需要修整一番就可以把管网做好,道路建设方还负责给回填,省好多钱呢

e8098 发表于 2012-7-23 08:41
俺这里修路,只要是翻修、大修、改扩建,都会借机大肆上管道的,包括热力、煤气、自来水、通信。。。
因 ...


我们这里正好相反,看来你那里有钱并且愿意干正事啊。
e8098 发表于 2012-7-23 08:41
俺这里修路,只要是翻修、大修、改扩建,都会借机大肆上管道的,包括热力、煤气、自来水、通信。。。
因 ...


我们这里正好相反,看来你那里有钱并且愿意干正事啊。
XBD 发表于 2012-7-23 08:43
我们这里正好相反,看来你那里有钱并且愿意干正事啊。
政府是被逼出来的。98年前俺这好几条路年年被淹,政府下决心整治了,市政设计院吸取教训,以后的道路设计中排水管线就是常规设计,必须有。
电信没分家前,设计部门进了几个一线提拔上来的员工,特重视地下管道,加上本市市政部门不好打交道,于是这帮设计人员就到处瞄,一看道路施工,管道马上跟过去,哪怕几年闲置不用。后来别的公司也跟着学:D
明朝的民宅排水系统会是什么样子?
昊昊 发表于 2012-7-22 18:18
记得一部纪录片,说是江西某市,也是地处降雨多发地,自宋代建城以来1000多年从未因暴雨淹过水,秘密在于, ...
要多看书,不要人云亦云。请问你看过《悲惨世界》吗?雨果讲这句话是夸巴黎的排水系统好吗?联系前后文,雨果要表达什么思想能理解吗?
      这句话出自出自雨果《悲惨世界》第五部第二卷第二节,它的本意是下水道保护了穷人、受迫害的人。至少你也把这句话的前后句读一读再引用吧。
昊昊 发表于 2012-7-22 18:18
记得一部纪录片,说是江西某市,也是地处降雨多发地,自宋代建城以来1000多年从未因暴雨淹过水,秘密在于, ...
还有请告之一下城市名字,或者给个链接也行
团城就是城墙围住的土堆,高4米多,多余的水直接流到旁边的湖里了。干旱季节,湖水也可以通过地下渗透到达团城下面
团城地势高,旁边就是北海,要是都被淹了,北京城就剩不下几个活人了吧?
现在都是水泥硬化路面,只能靠有限的下水道排水,暴雨不淹才是怪事。
还有请告之一下城市名字,或者给个链接也行
江西赣州,叫福寿渠,老城排水还是很好,新城也是半斤八两。而且老城在章江和贡江形成的半岛上。章、贡江在老城下方合流成长江第二大支流赣江。老城内没有湖泊,有4个大池塘,天然的,不过现在大拆建后填了两个,老城在雨很大时也开始有积水了。
是管道收集的问题,管径过小,你们可以看到不少的下水道反而水冲到地面,就是管道已无法接受上游汇水的后果。法国巴黎的那个下水系统可以说是现代城市排水管网的典范,1870年代的东西现在都好使,比伦敦的强。当然亚洲最好的在日本。
a门a组织5 发表于 2012-7-23 01:17
北京本来就是个缺水的地方,城市建设很少考虑大暴雨的因素吧
错  北京的主要问题是排水管网年久失修
亚特兰蒂斯的排水好啊
都排海里去了
没名没姓没头脑 发表于 2012-7-23 10:19
团城地势高,旁边就是北海,要是都被淹了,北京城就剩不下几个活人了吧?
明代团城这个东西,CCTV10做过这个节目。
那个节目说的就是有城墙包围的情况下,它里面为什么不会积水,你地势再高,四面围起来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照样也会积水。只不过不会成为四周降水的汇集点,积水少点而已。
团城的渗排水系统对过度硬化的城市表面是有意义的。
有生皆苦中作乐 发表于 2012-7-23 10:24
现在都是水泥硬化路面,只能靠有限的下水道排水,暴雨不淹才是怪事。
确实这样

要是有比较多的土地露出来   
本身就吸收掉了很大一部分雨水
nabel168 发表于 2012-7-23 10:25
江西赣州,叫福寿渠,老城排水还是很好,新城也是半斤八两。而且老城在章江和贡江形成的半岛上。章、贡江 ...
重点在湖泊和池塘,天然湖泊或者人工池塘的蓄水是关键。没有池塘和湖泊,你城市里的排水系统再给力也没用。

所以现在城市的内涝问题基本无解,因为城市周遍小河流,小池塘,小湖泊构成的天然水系已经没办法恢复了。
这文章不全面,应该仔细研究下为了维持团城的排水和地势牺牲了多少周遍地区。

如果为了某地不积水而牺牲其他地区,这个方法可取吗?


我们老家地处平原     75年发那么大的洪水       我们村庄里缺没有水     更没有淹死过人          我们村不可能有先进的排水管网吧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村比附近村要高出4米多    水顺势全部流到低洼处了!    我的干姐姐就是75年发大水在我们村出生的, 当年她母亲做月子的时候我母亲特别照顾她们!

我们老家地处平原     75年发那么大的洪水       我们村庄里缺没有水     更没有淹死过人          我们村不可能有先进的排水管网吧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村比附近村要高出4米多    水顺势全部流到低洼处了!    我的干姐姐就是75年发大水在我们村出生的, 当年她母亲做月子的时候我母亲特别照顾她们!
去过团城吗,那么高,旁边就是那么大的北海,上哪积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