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金庸、余秋雨:道德偶像的黄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49:33
<P>【凯迪网络】</P>
<P>82岁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与28岁的清华大学研究生翁帆的情事,在2004年岁末刚一公开,立即引来漫天唾沫。不少人义愤填膺、破口大骂,不少人顿足捶胸、如丧考妣。可人家才不在乎你的态度,爱照谈,婚照定,据说已快携手入洞房了。只不知年愈八旬的杨老先生能否枯木逢春、再作冯妇?
  
  杨翁之恋,尽管有些不合常情,但好比“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人家两情相悦,关别人屁事。若说因老夫少妻太伤风化,可在下分明记得,杨贵妃比唐玄宗小30多岁,且还是其儿媳,还不是一样纳入洞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什么的。再说了,钱谦益娶柳如是的时候,两人好像也差了34岁,却被传为千古风流佳话呢。杨老伯不就是比翁小妹大50多岁嘛,什么大不了的,值得大家一惊一乍。
  
  许多人之所以恼怒于杨翁之恋,恐怕是出于一种心态失落:心中的道德偶像坍塌了!
  
  看看杨老伯未出事之前,其形象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是何等光辉伟大: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国华侨、祖国统一的拥护者,中华传统文化的维护者……上至官方,下至民间,谁个不以知道杨振宁大名为幸事?连有一年杨老伯回国,在飞机场被一群中学生误以为是什么歌星一事,也被媒体大加挞伐了一通,认为是国人素质低下的表现。
  
  那时的杨老伯,如同回到荣国府省亲的元春,“烈火烹油,锦上添花”,各种荣誉集于一身,完全不是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而存在,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尽善尽美的道德象征了。啧啧,人活到这个份上,夫复何求!可怜杨老伯老来不晓事,竟为一个二八女子折腰,把自己几十年来积攒的道德资源一下子给毁了,还为此开罪了众多国人。真是精明一世,糊涂一时!
  
  中国人向来有“寄圣托贤”(笔者杜撰的一个词)的传统,就是总爱对社会强势人物寄以崇高的道德诉求。皇权时代,皇帝是最高权势者,理所当然成为人们心目的诉求对象。屈原行吟泽畔,一遍又一遍地呼唤“香草美人”,据说那位品行高洁、德配天地的“美人”,就是他想象中的楚怀王形象。杜甫在“安史之乱”逃难途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苦苦念叨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北征》)。无奈中国的皇帝中,堪作道德楷模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只好退而求次,把希望寄托在贤人君子身上。有一句话叫作“春秋责备贤者”,贤者越贤,他承受的道德期望值就越高,也越容易受社会公众的道德审判。一个人成为了“贤者”,就意味着他一生背上了一道精神枷锁,他必须以百倍的付出,来维持这个虚拟的道德光环。诸葛亮就是这方面的典型。然而,千百年来,又有几个君子实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在现代社会,由于没有圣主、明君、忠臣、烈女可期待,人们就把道德诉求的目光投向了那些社会名人:官员、科学家、作家、歌星、球星甚至航天员等等。因为他们是名人,所以他们就是完人,一言一行就中规中矩、高尚完美,符合人们心中的道德期待。一个歌星唱了《爱的奉献》,这个歌星一定是个爱心天使。一个球星打球赢了外国人,他就是为国增光的爱国者了。一个航天员壮着胆子上了趟天,他就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了,要在全国一场场地作报告。还有什么女排、聂“旋风”、老谋子、徐虎、禹作敏、牟其中、王廷江等等,这些年来,已见惯了太多这样的表演。甚至连重庆那位纯朴的农妇熊德明,因为向总理说了句实话,就大大出了名,被许多媒体刻意塑为“民工维权使者”,害得人家连猪也养不成了,可怜巴巴地跑到沿海城市,要帮民工兄弟追讨欠薪。
  
  最可笑的是金庸、余秋雨两位文人。金庸武侠小说写得好,他在《射雕英雄传》里塑造了郭靖这位为国为民、耿耿正气的“侠之大者”。金庸自己也被人目为“金大侠”。应该说,金庸笔下的许多大侠都是值得世人景仰的道德模范,他自己未必不是以这种“侠之大者”心态自诩的。这位“金大侠”年轻时创办《明报》,品评时事、仗义直行,不愧有一副侠义心肠。可惜到了晚年如何?热衷名利,作秀频频,一会儿“华山论剑”,一会儿当“客座教授”,一会儿声称要写《中国通史》,一会儿又说要将以前的武侠小说全部修改。但见他一天忙忙碌碌,却又没折腾出个啥。正应了他的小说《笑傲江湖》中任我行说的那句话:“名利这东西,真是愈老心愈热!”
  
  余秋雨就更不用说了,《文化苦旅》写得不错,受到读者称赞理所当然。不知不觉间,余秋雨就以“名士”自居起来,读者们也以百倍的真诚供奉起了这尊文化新偶像。殊料东窗事发,原来余本人在历史上并非白璧无瑕,甚至连他的文章也有若干硬伤。于是有人要求余秋雨“忏悔”,有人要给余秋雨纠错,纷纷扰扰,喧嚣一时。要其“忏悔”也好,为其纠错也罢,人们初衷也许还是为了余秋雨好,或者说是为了完整地保存心中这尊“偶像”,不容许出现瑕疵。可惜余秋雨不识个中天机,一昧闪躲、回避,还写什么《借我一生》替自己辨护,终于犯了众怒,弄得不可收拾!
  
  “爱国科学家兼中华传统文化维护者”杨振宁的形象毁了,“侠之大者”金庸的形象毁了,“文化苦行者”余秋雨的形象也毁了。我除了痛惜他们“不争气”外,并无谴责之意。我觉得,这并不是他们本人的“错”,至少主要原因不在他们身上。因为他们本身不具备这样的道德层次,是我们硬把他们供成道德偶像的。他们不过是一些凡人,至多在某些方面比我们高明些罢了,何必要以圣贤之道苛求他们?之所以这样顶礼膜拜,还是缘于对自己的不信任,想找到某种外力作依托。“我本托心与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可惜!
  
  结论——不论何时,爱自作多情的人,最后往往会变成傻蛋!道德方面如此,其他方面同样如此。</P><P>【凯迪网络】</P>
<P>82岁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与28岁的清华大学研究生翁帆的情事,在2004年岁末刚一公开,立即引来漫天唾沫。不少人义愤填膺、破口大骂,不少人顿足捶胸、如丧考妣。可人家才不在乎你的态度,爱照谈,婚照定,据说已快携手入洞房了。只不知年愈八旬的杨老先生能否枯木逢春、再作冯妇?
  
  杨翁之恋,尽管有些不合常情,但好比“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人家两情相悦,关别人屁事。若说因老夫少妻太伤风化,可在下分明记得,杨贵妃比唐玄宗小30多岁,且还是其儿媳,还不是一样纳入洞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什么的。再说了,钱谦益娶柳如是的时候,两人好像也差了34岁,却被传为千古风流佳话呢。杨老伯不就是比翁小妹大50多岁嘛,什么大不了的,值得大家一惊一乍。
  
  许多人之所以恼怒于杨翁之恋,恐怕是出于一种心态失落:心中的道德偶像坍塌了!
  
  看看杨老伯未出事之前,其形象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是何等光辉伟大: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国华侨、祖国统一的拥护者,中华传统文化的维护者……上至官方,下至民间,谁个不以知道杨振宁大名为幸事?连有一年杨老伯回国,在飞机场被一群中学生误以为是什么歌星一事,也被媒体大加挞伐了一通,认为是国人素质低下的表现。
  
  那时的杨老伯,如同回到荣国府省亲的元春,“烈火烹油,锦上添花”,各种荣誉集于一身,完全不是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而存在,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尽善尽美的道德象征了。啧啧,人活到这个份上,夫复何求!可怜杨老伯老来不晓事,竟为一个二八女子折腰,把自己几十年来积攒的道德资源一下子给毁了,还为此开罪了众多国人。真是精明一世,糊涂一时!
  
  中国人向来有“寄圣托贤”(笔者杜撰的一个词)的传统,就是总爱对社会强势人物寄以崇高的道德诉求。皇权时代,皇帝是最高权势者,理所当然成为人们心目的诉求对象。屈原行吟泽畔,一遍又一遍地呼唤“香草美人”,据说那位品行高洁、德配天地的“美人”,就是他想象中的楚怀王形象。杜甫在“安史之乱”逃难途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苦苦念叨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北征》)。无奈中国的皇帝中,堪作道德楷模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只好退而求次,把希望寄托在贤人君子身上。有一句话叫作“春秋责备贤者”,贤者越贤,他承受的道德期望值就越高,也越容易受社会公众的道德审判。一个人成为了“贤者”,就意味着他一生背上了一道精神枷锁,他必须以百倍的付出,来维持这个虚拟的道德光环。诸葛亮就是这方面的典型。然而,千百年来,又有几个君子实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在现代社会,由于没有圣主、明君、忠臣、烈女可期待,人们就把道德诉求的目光投向了那些社会名人:官员、科学家、作家、歌星、球星甚至航天员等等。因为他们是名人,所以他们就是完人,一言一行就中规中矩、高尚完美,符合人们心中的道德期待。一个歌星唱了《爱的奉献》,这个歌星一定是个爱心天使。一个球星打球赢了外国人,他就是为国增光的爱国者了。一个航天员壮着胆子上了趟天,他就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了,要在全国一场场地作报告。还有什么女排、聂“旋风”、老谋子、徐虎、禹作敏、牟其中、王廷江等等,这些年来,已见惯了太多这样的表演。甚至连重庆那位纯朴的农妇熊德明,因为向总理说了句实话,就大大出了名,被许多媒体刻意塑为“民工维权使者”,害得人家连猪也养不成了,可怜巴巴地跑到沿海城市,要帮民工兄弟追讨欠薪。
  
  最可笑的是金庸、余秋雨两位文人。金庸武侠小说写得好,他在《射雕英雄传》里塑造了郭靖这位为国为民、耿耿正气的“侠之大者”。金庸自己也被人目为“金大侠”。应该说,金庸笔下的许多大侠都是值得世人景仰的道德模范,他自己未必不是以这种“侠之大者”心态自诩的。这位“金大侠”年轻时创办《明报》,品评时事、仗义直行,不愧有一副侠义心肠。可惜到了晚年如何?热衷名利,作秀频频,一会儿“华山论剑”,一会儿当“客座教授”,一会儿声称要写《中国通史》,一会儿又说要将以前的武侠小说全部修改。但见他一天忙忙碌碌,却又没折腾出个啥。正应了他的小说《笑傲江湖》中任我行说的那句话:“名利这东西,真是愈老心愈热!”
  
  余秋雨就更不用说了,《文化苦旅》写得不错,受到读者称赞理所当然。不知不觉间,余秋雨就以“名士”自居起来,读者们也以百倍的真诚供奉起了这尊文化新偶像。殊料东窗事发,原来余本人在历史上并非白璧无瑕,甚至连他的文章也有若干硬伤。于是有人要求余秋雨“忏悔”,有人要给余秋雨纠错,纷纷扰扰,喧嚣一时。要其“忏悔”也好,为其纠错也罢,人们初衷也许还是为了余秋雨好,或者说是为了完整地保存心中这尊“偶像”,不容许出现瑕疵。可惜余秋雨不识个中天机,一昧闪躲、回避,还写什么《借我一生》替自己辨护,终于犯了众怒,弄得不可收拾!
  
  “爱国科学家兼中华传统文化维护者”杨振宁的形象毁了,“侠之大者”金庸的形象毁了,“文化苦行者”余秋雨的形象也毁了。我除了痛惜他们“不争气”外,并无谴责之意。我觉得,这并不是他们本人的“错”,至少主要原因不在他们身上。因为他们本身不具备这样的道德层次,是我们硬把他们供成道德偶像的。他们不过是一些凡人,至多在某些方面比我们高明些罢了,何必要以圣贤之道苛求他们?之所以这样顶礼膜拜,还是缘于对自己的不信任,想找到某种外力作依托。“我本托心与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可惜!
  
  结论——不论何时,爱自作多情的人,最后往往会变成傻蛋!道德方面如此,其他方面同样如此。</P>
<P>世间熙熙,皆为名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逃脱“名利”2字的束缚。</P>
<P>如果不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就没有什么资格说他们。</P><P>那样老是拿他们做文章的人,本身就不是什么好鸟!</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6 21:20:38编辑过]
可惜这好帖[em04]
连某某某都要走下神坛,何况杨、金、余……这世间谁也不是神都是肉眼凡胎的人!
<p>。。。其他的人我不知道。</p><p>可是,什么时候金庸成为了“道德偶像”?他自己认为自己是道德的代言人吗?</p><p>不知道作者想说些什么,都什么年代了,文章难道就代表作者?</p><p>科学家就不能娶MM?我看,当年让寡妇守寡一辈子的,大概也是这些无聊的人吧?</p><p>什么心态?</p>
余秋雨就是我心中最大的呕像[em14]
<p>人家老余说了:“年轻人热爱文史知识不错,但是大量非专业的年轻人,没必要过度地沉溺在浩如烟海又真伪难辨的古代文史细节间。因为这样做既是个人的不幸,也是中国文化的不幸。” </p><p>哈哈,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不幸</p><p></p>
对这个老头没有好印象过,何来道德偶像坍塌之说
这几位做不得道德偶像吧?
<p>金庸早年就已锱铢必较,克扣供稿人和员工薪水著名...在对待共产党的态度上,也被人指责为立场不坚定(对比党的好朋友梁羽生同志和逢共必反的倪匡老儿)...几年前又传出查老儿把大楼内残疾人厕所改为本人专用厕所的丑闻。</p><p>总之金庸的RP人家一向评价不高,他自己也未必会将自己作为道德偶像。金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和一个成功的商人。</p>
但金某人早年对中共的批判现在证明基本上是对的,当然也有过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