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战 德方报告 CMH Pub 104-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0:08:40


这篇翻译最初发表于战争艺术和译言网。可能有些同学已经看过了。在3年后再次发在超大,可以说是因为很功利的目的:要升级看帖。可怜我这个潜水员08年就注册了,到现在还是列兵....

-------------------------------------------------------


空降战
德方报告
CMH Pub 104-13
序言

贡献者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军空降战

                 i.          空降战的原则

                ii.          空降战的战术

               iii.          空降兵

              iv.          空运突击师

               v.          运载部队

              vi.          胜利和失败的原因

             vii.          克里特战役后的德国空降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盟军空降战

                 i.          被动防御的方法

                ii.          德国预警系统

               iii.          空中反击

              iv.          防空火力

               v.          地面反击

              vi.          空降场内反空降

             vii.          对盟军空降战的分析

            viii.          苏联放弃空降战的思考

第三章   总结

                 i.          空降战的经验总结

                ii.          空降战的限制

               iii.          空降战的优势

              iv.          赢得胜利的要素

               v.          反空降

              vi.          未来的展望

附录德军空降战的相关资料

                 i.          德国空降兵的装备

                ii.          德军运输机

               iii.          空降战中的技术和战术

序言
本文由前德国军官委员会为美军欧洲司令部,军事历史部所撰。本文依照美国陆军部军史长官办公室、特别专家和美国陆军列出的要点撰写。这些要点如下列:

1.

a)     二战中德军空降战经验的回顾

b)     德军空降战成败的评估

c)      克里特行动后,德军放弃大规模空降战的原因

2.

a)     德军抗击盟军和苏军空降战的经验

b)     盟军和苏军空降战的成效评估

3.空降战的未来展望

此文的贡献者(参见第iv页)在各个层面上极为专业的展现了德军空降战的理念。这些贡献者来自德国空军和陆军,因此在某些问题看法上的分歧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列出了这些差异并尽可能请主笔进行评价。此外,阿尔伯特·凯塞林陆军元帅还在本书的一些部分给与了他的独立见解。

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德军系列报告均由德方人士基于德军观点撰写。部队的组织结构、装备、德国陆军和空军的规范均与美国军队有显著的差别。

本文内容仅涉及空降兵战斗部队在敌控区或敌占区的空降及后续常规战斗战术。空降作战单位在特种作战行动、反游击行动等内容并不涵盖其中。此外,虽然就规模及战略意义而言战略空运(空运调动部队到非一线作战区域的行动)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但我们应格外注意不要将战略空运与战术空降战混淆。

贡献者
海尔姆斯·赖因哈特准将(Generalmajor Hellmuth Reinhardt),前德国军官委员会主席及本文主笔,1941-43年任陆军总务处副处长,后任第八军参谋长,守备乌克兰和罗马尼亚境内的南部前线。

德军空降战章节的贡献者:

沃纳·埃里希少将(Generalleutan Werner Ehrig),荷兰行动中22师(空运突击师)的行动指挥官;

弗莱赫·冯·德·海德特上校(Oberst Freiherr von der Heydte),卓越的德国空降兵战地指挥官,附录的主笔;

阿尔伯特·凯塞林陆军元帅(Generalfeldmarschall Albert Kesselring),荷兰战役中德国第二航空队指挥官,后任西南线德军总司令;

欧根·孟德尔伞兵将军(General der Fallschirmtruppen Eugen Meindl),克里特行动中任团长,后任空降师和空降军指挥官;

马克思·蓬塞尔少将(Generalleutant Max Pemsel),18军参谋长,18军有部分部队参与了克里特行动;

库特·施图登特上将(Generaloberst Kurt Student),整个战争中德国空降兵的领导人。

盟军空降战和德国反空降防御章节的贡献者:

京特·布鲁门特里特步兵将军(General der Infanteritt Guenther Blumentritt),西线指挥部参谋长;

阿尔伯特·埃默里希上校(Oberst Albert Emmerich),德国第一军作训处长(G-3)

奥古斯特·施密德特高射炮将军(General der Flakartillerie August Schmidt),44年任第6空军军区指挥官,在奈美根和安恒的反空降作战中提供机动部队;

席格弗雷德·威瑟特法尔骑兵将军(General der Kavallerie Siegfried Westphal),西南线参谋长,后任西线参谋长;

弗里茨·齐格曼上校(Oberst Fritz Ziegelmann),352步兵师作训处长(G-3)。


(撰者:弗兰茨·哈尔德上将,1938-1942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

关于此文所研究的问题,我与作者的观点完全一致。此文由他与我们最有经验的专家协作而成。

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我更比作者看好空降战在战争中的运用。作者认为空降战——尤其是大规模空降战——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空降部队必须和地面部队进行紧密的协同。

假设在有足够强大的空军和运输部队的支持下,我相信在未来,大规模的空降部队(统一指挥下的几个师)足以满足完成整个任务的需要。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军事行动中,空降部队与地面部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可能会不那么强,或者说不会强于战争时期其他军事行动中的配合要求。我也正带着这种想法观察空降兵的发展。我坚信,在恰当的训练和现代技术装备的帮助下,我们可以组建一种新形态的部队。通过空降,他们深入敌人腹地,直插入敌人根本不会像想到会被地面部队威胁的地区。基于此,大范围、各处开花式的军事行动可得以开展。而无法为这些众多且分散的空降场提供补给只是暂时性的技术问题。这种出其不意且颇具决定性的空降作战方式实为导致敌作战系统混乱的高效手段。

未来的战争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前线和战场。就像今天垂死的国家社会主义向各政权和文明社会渗透一样,对立意识形态(抵抗运动、各种革命组织、民族统一思潮)间的斗争可能会成就更多深入敌腹的大型空降战。空降部队不仅要担负作战任务,他们也要将敌国境内与我们立场相同的人发动起来,在统一指挥下为我们所用,也就是组织“第五纵队”。

这篇翻译最初发表于战争艺术和译言网。可能有些同学已经看过了。在3年后再次发在超大,可以说是因为很功利的目的:要升级看帖。可怜我这个潜水员08年就注册了,到现在还是列兵....

-------------------------------------------------------


空降战
德方报告
CMH Pub 104-13
序言

贡献者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军空降战

                 i.          空降战的原则

                ii.          空降战的战术

               iii.          空降兵

              iv.          空运突击师

               v.          运载部队

              vi.          胜利和失败的原因

             vii.          克里特战役后的德国空降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盟军空降战

                 i.          被动防御的方法

                ii.          德国预警系统

               iii.          空中反击

              iv.          防空火力

               v.          地面反击

              vi.          空降场内反空降

             vii.          对盟军空降战的分析

            viii.          苏联放弃空降战的思考

第三章   总结

                 i.          空降战的经验总结

                ii.          空降战的限制

               iii.          空降战的优势

              iv.          赢得胜利的要素

               v.          反空降

              vi.          未来的展望

附录德军空降战的相关资料

                 i.          德国空降兵的装备

                ii.          德军运输机

               iii.          空降战中的技术和战术

序言
本文由前德国军官委员会为美军欧洲司令部,军事历史部所撰。本文依照美国陆军部军史长官办公室、特别专家和美国陆军列出的要点撰写。这些要点如下列:

1.

a)     二战中德军空降战经验的回顾

b)     德军空降战成败的评估

c)      克里特行动后,德军放弃大规模空降战的原因

2.

a)     德军抗击盟军和苏军空降战的经验

b)     盟军和苏军空降战的成效评估

3.空降战的未来展望

此文的贡献者(参见第iv页)在各个层面上极为专业的展现了德军空降战的理念。这些贡献者来自德国空军和陆军,因此在某些问题看法上的分歧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列出了这些差异并尽可能请主笔进行评价。此外,阿尔伯特·凯塞林陆军元帅还在本书的一些部分给与了他的独立见解。

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德军系列报告均由德方人士基于德军观点撰写。部队的组织结构、装备、德国陆军和空军的规范均与美国军队有显著的差别。

本文内容仅涉及空降兵战斗部队在敌控区或敌占区的空降及后续常规战斗战术。空降作战单位在特种作战行动、反游击行动等内容并不涵盖其中。此外,虽然就规模及战略意义而言战略空运(空运调动部队到非一线作战区域的行动)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但我们应格外注意不要将战略空运与战术空降战混淆。

贡献者
海尔姆斯·赖因哈特准将(Generalmajor Hellmuth Reinhardt),前德国军官委员会主席及本文主笔,1941-43年任陆军总务处副处长,后任第八军参谋长,守备乌克兰和罗马尼亚境内的南部前线。

德军空降战章节的贡献者:

沃纳·埃里希少将(Generalleutan Werner Ehrig),荷兰行动中22师(空运突击师)的行动指挥官;

弗莱赫·冯·德·海德特上校(Oberst Freiherr von der Heydte),卓越的德国空降兵战地指挥官,附录的主笔;

阿尔伯特·凯塞林陆军元帅(Generalfeldmarschall Albert Kesselring),荷兰战役中德国第二航空队指挥官,后任西南线德军总司令;

欧根·孟德尔伞兵将军(General der Fallschirmtruppen Eugen Meindl),克里特行动中任团长,后任空降师和空降军指挥官;

马克思·蓬塞尔少将(Generalleutant Max Pemsel),18军参谋长,18军有部分部队参与了克里特行动;

库特·施图登特上将(Generaloberst Kurt Student),整个战争中德国空降兵的领导人。

盟军空降战和德国反空降防御章节的贡献者:

京特·布鲁门特里特步兵将军(General der Infanteritt Guenther Blumentritt),西线指挥部参谋长;

阿尔伯特·埃默里希上校(Oberst Albert Emmerich),德国第一军作训处长(G-3)

奥古斯特·施密德特高射炮将军(General der Flakartillerie August Schmidt),44年任第6空军军区指挥官,在奈美根和安恒的反空降作战中提供机动部队;

席格弗雷德·威瑟特法尔骑兵将军(General der Kavallerie Siegfried Westphal),西南线参谋长,后任西线参谋长;

弗里茨·齐格曼上校(Oberst Fritz Ziegelmann),352步兵师作训处长(G-3)。


(撰者:弗兰茨·哈尔德上将,1938-1942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

关于此文所研究的问题,我与作者的观点完全一致。此文由他与我们最有经验的专家协作而成。

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我更比作者看好空降战在战争中的运用。作者认为空降战——尤其是大规模空降战——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空降部队必须和地面部队进行紧密的协同。

假设在有足够强大的空军和运输部队的支持下,我相信在未来,大规模的空降部队(统一指挥下的几个师)足以满足完成整个任务的需要。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军事行动中,空降部队与地面部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可能会不那么强,或者说不会强于战争时期其他军事行动中的配合要求。我也正带着这种想法观察空降兵的发展。我坚信,在恰当的训练和现代技术装备的帮助下,我们可以组建一种新形态的部队。通过空降,他们深入敌人腹地,直插入敌人根本不会像想到会被地面部队威胁的地区。基于此,大范围、各处开花式的军事行动可得以开展。而无法为这些众多且分散的空降场提供补给只是暂时性的技术问题。这种出其不意且颇具决定性的空降作战方式实为导致敌作战系统混乱的高效手段。

未来的战争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前线和战场。就像今天垂死的国家社会主义向各政权和文明社会渗透一样,对立意识形态(抵抗运动、各种革命组织、民族统一思潮)间的斗争可能会成就更多深入敌腹的大型空降战。空降部队不仅要担负作战任务,他们也要将敌国境内与我们立场相同的人发动起来,在统一指挥下为我们所用,也就是组织“第五纵队”。
第一章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空降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大规模空降作战行动只有两次;一次是1940年5月对荷兰的行动,另一次则是1941年5月的克里特岛空降。德国在大战前期的空降作战经验主要源于这两次行动,这两次行动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空降战。尽管此后德国再没有实施大规模的空降行动,但整个大战期间,德国统帅部特别是空降兵却一直在研究这种新的战争方式。事实上德军还有两个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的空降行动,一个计划在1940年让伞兵空降英国本土配合地面部队进行登陆作战(席洛依维行动Operation SEELOEWE),另一个计划则是1942年空降占领马耳他岛。不过这两个计划最后都胎死腹中。

而小规模空降行动的例子有1943年对希腊勒罗斯岛的空降和1944年阿登反击战中的空降。德国空降兵在战争期间对小规模空降行动的研究和经验也将在本文中提及。

德国空降兵在制定作战计划时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可以归为3个方面:

1.        从最高统帅部的角度计划空降行动,指定任务目标,与地面部队、空军、海军协同;

2.      空降计划在执行时可能碰到的问题,实施空降的技术、战术细节

3.      组织、装备和训练

此外附录中还收录了弗里赫·冯·德·海德特上校提供的大量细节和建议,他是德国空降兵中最具实战经验的前线指挥官之一。

所有的空降任务都包含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空降占领一小块区域,即:建立空降场。不过任务目标并不一定会在空降场内。第二,通过地面战斗夺取或守住任务目标。除了部队和补给品的输送是空运完成外,第二阶段的行动和常规地面行动相差无几。而第一阶段的行动却是全新并有着鲜明特点的。参与第一阶段行动的部队需要接受特殊训练,配备特殊装备。在小规模行动中,这些部队也可以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而大型空降行动中,常需要常规部队后续介入,为此,这些后续部队需要配置为适合空运而进行改良的作战装备。

按上述原则,国防军从战前就已完成了两项准备工作:第七空降师组建了伞降和机降(滑翔机)单位,陆军第22步兵师配置了适合空运的作战装备并被命名为“空运突击师(Air Landing Division)”。

这两支部队都参加了1940年在荷兰进行的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空降行动。此次行动中,第七空降师负责占领空降场,第22步兵师担任增援。而诸如占领埃本·埃玛尔要塞等一些小规模的行动则由第七空降师独立完成。一年后的克里特岛行动中,战斗开始后我们发现空降兵无法独立完成作战任务,直到陆军部队被空运至该岛后,胜利的天平才开始向我方倾斜。当时,由于22步兵师无法及时转移到希腊,因此已在希腊的第五山地师受命增援克里特,此战中他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一个月的时间让第五山地师获得了充分的准备,而事实也证明山地部队的特殊装备非常适合进行空运,也能很好的适应克里特岛的多山地形。

i.          空降战的原则

二战德军的空降战根据任务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任务是越过各类障碍直接空降占领要害地点,坚守目标直到地面部队到达。这种任务一般是地面行动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占领某些特殊目标。大规模行动如1940年空降荷兰,小规模行动如1941年科林斯峡谷行动和1944年阿登反击时的空降行动均属此范畴。这种任务的共性是任务目标是占领并坚守某地直到地面部队到达。而且不论行动规模大小,空降部队在占领目标后就不会再有其它后续任务。在当时,空降部队的作战能力远不足以执行更多后续任务。

第二种任务是占领整个岛屿的行动,大规模的如1941年占领克里特岛的行动,规模较小的如1943年占领勒罗斯岛的行动。尽管目标只是一个岛屿,但克里特岛战役更像一个完整独立的行动。马耳他岛的作战计划也属于此种类型。从二战的经验来看,空降部队很适合此类型的任务。

影响空降战的目标选择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第一,要仔细考虑部队的兵力、配置、装备、训练等因素是否适合他们的任务。这当然是任何战略战术计划在制定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但在大战伊始,因经验缺乏等问题,行动所需的兵力总是被严重低估。

第二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至少要掌握暂时的或者局部的空优方可进行空降作战。此因素对任务目标的设定起决定性作用,因为至少我们要考虑空降的距离问题。在对荷兰和克里特的行动中,德国空军拥有巨大的空中优势,但当时我们对第一项要素的认识不够,结果行动危机重重。而在阿登反击时,我们两个要素都不具备,因此结果只能是惨败。

空降作战一定要保证其突然性。就对荷兰的奇袭而言,因这是空降第一次应用于实战,因此突然性并不是难题。但是当人们对这种特殊行动的了解加深后,突然性则只能依靠慎重选择任务时间、目标地点和发动的方式来实现。一切准备工作都要严加保密。在克里特岛行动中,由于保密工作的疏忽,敌人对我们伞兵和运输机的目标了如指掌。结果从天而降的德国士兵发现他们降落在武装到牙齿的敌人面前。毫无疑问,此役我们损失惨重。

[凯塞林元帅对突然性的评论:空降战的第一要务就是出其不意,虽然要达到这个目标越来越难但并非完全不可能。类似雷达这样的探测设备虽可以在很远的距离就发现飞机并让敌人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但正如我们在马尔它岛行动中计划的,让飞机超低空飞行就很难被其发现,因为此类设备在某些自然障碍物或特殊地形环境下无法发挥作用。利用其他飞机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或者突然改变航向、在敌人前线后方空投假人都可以引发敌人的混乱。同地面任务一样,夜间行动可以提高空降的突然性;使用无声的滑翔机在黎明前后进行突袭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相较于集结相同规模的地面部队,集结空降部队其实更易于保密,空降部队可于我方内陆进行集结和准备,而后快速部署到作战地点。克里特岛行动是空降战“不能”怎么打的经典战例]

欺骗和突然性同样重要。空降战中典型的欺诈手段就是伞降假人。大战中敌我双方都使用了这个方法。经验证明,高度警惕的敌人可以迅速分辨出假人。因此假人和士兵混合空投的方式往往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这会误导敌人错误估计我们投入的兵力数量,让他们难以分辨是主攻还是佯攻。我们还曾经设想给假人装备落地后发烟的烟幕弹,让敌人更难分辨。不过这个设想只停留在实验阶段。

细致的侦察也对空降行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空降兵先头部队不可能像常规地面部队一样在到达后立即组织侦查为大部队的到来作准备。战斗中,先头部队进入的是我方巡逻队从未踏足的地域,因此先前的侦察必须慎之又慎。军事地理资料、航空图片、情报部门的报告以及无线电情报都是宝贵的信息,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在荷兰行动前,我们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因此对这些信息的利用工作相当充分。在克里特,情报准备非常不充分,结果导致了一系列严重错误。比如敌军的驻扎地被误认为钻井,而阿里卡缪斯通向干尼亚公路边的监狱则被标记为“英军补给站”。同时司令部和部队对克里特的地形也谬之甚深。其实这些错误原本都可以通过前期更仔细的侦察而避免。

德军指挥官对“空降行动的最佳开展方式”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施图登特将军推荐的一种方法是“油渍战术(oil spot tactics)”,即:在攻击区域开辟数个小型空降场——在最初阶段并不设定主空降场——并不断为这些小型空降场提供增援直到最终全部空降场连成一片。这种战术被应用于荷兰和克里特。而与此相反,孟德尔将军认为空降部队应像装甲部队一样,选择主攻点,集中兵力展开行动。但是德国的空降行动从未运用过这种战术思想。实际上这两种观点并无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有根据敌我力量、地形和目标等具体情况才能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实施空降。即使在传统地面战斗中,集中力量在主攻方向上展开突击也违背了拿破仑“围而后破之”(“on s'engage partout et puis on voit”)的理论。拿破仑的理论需要强大的实力作后盾,因此在实力不具备的情况下,较好的方式是自开始就建立进攻支撑点。另一方面来说,在行动开始前,我方往往并不知道敌人的准确位置,因此“油渍战术”会显得格外有意义。就像在克里特,此种战术可以避免敌人的干扰。在最初的进攻阶段,伞兵们空降形成许多“油渍”,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仍然未能取得任何决定意义的胜利。因为没有更多空降部队可用,指挥部命令第五山地师不顾敌军炮火的威胁在一切已被德军占领的机场降落。虽然风险巨大,但最后看来正是这个决定带来了行动的胜利。增援拯救了分散的“油渍”部队并最终占领了岛屿,而在这之前,整个计划因先头部队的过于分散导致实力都以被削减到难以为继的地步。在决定主攻点前,残存的“油渍”部队非常成功地干扰了敌军的调动。在这个战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战术的优势和危险。

克里特行动总结出的另一条重要经验是空降部队的指挥官应在空降最初即亲临一线,唯有这样,各战斗单位才能在行动伊始获得更为准确的命令。而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应从空降开始时即指导整个行动,并及时做出“在某处展开主攻”之类的决定且合理统筹增援。为了实现这种方式的指挥,我们还需要高效的通讯系统和频繁的形势报告。

进入战斗后的空降战和普通地面作战基本上差不多,因此建议将空降部队和地面部队归于统一节制。在克里特空降战中,德国空军既未编入在希腊的陆军指挥部也不归陆军统帅部指挥,结果空军部队在准备期无事可做,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严重的失误。

在空降作战中,空军的任务是保证空域的通畅,保障部队和补给的输送。他们还需要执行侦查任务和为空降部队提供战术支援。因此,空降战中的空军必须听命于地面部队指挥部。

[凯塞林元帅对空降战指挥体系的点评:我不同意关于空降行动操作方式的陈述。这种行动必须从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的高度加以考量。比如东线战区司令或者南线战区司令这样的战区司令官通常都是混成部队的指挥官。他将全权负责战区内的空降作战,因此空降行动的直接指挥官应是其下属。直接指挥官一般来自空军,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为他配置来自陆军或海军的助手。在某些特殊的例子中,行动和陆军或海军没有直接联系,那么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会亲自制定计划并贯彻实施。

而指挥体系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任务需要灵活调整。如果任务是空降到敌后方支援我地面攻击,那么陆军将担任总指挥,为参战部队分配任务,并在必要的时候组织地空协同行动。当地面部队与空降部队建立联系后,空降部队应被编入地面部队的指挥体系。建立联系前,空降部队要独立作战,而建立联系之后,空降部队应归战役司令统一指挥。

空降场内的行动由该处军衔最高的军官指挥,而他听命于空降战总指挥——在上例中,应听命于陆军司令部——该指挥部则与空军保持密切联系。而在荷兰、克里特或奥斯陆这些任务中,陆军和海军在战斗中并不直接进行协同,对于这样的任务我们需要一个特殊的由空军人员组成的司令部。因为这些例子中,空军指挥官,尤其是那些担任空中支援任务的指挥官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指挥官的职责不仅仅是第一波部队的输送,也要根据情况变化对后续部队的投送及时做出调整。他们还要担任轰炸、侦查、空中支援等任务,总之,就是全方位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补给、救援、滑翔机和其他各种支援。指挥系统越扁平,越可能获得胜利。]

制空权是执行空降的基本条件。如果我方控制的空域辽阔且占据主动,那么空降行动几乎没什么阻力。短时间或者局部的制空权也会让空降行动存在可行性,但这会需要相当的空军力量。在空降开始前,必须摧毁敌人的前线机场和行动航线内的防空火力。作战区域内敌人的雷达站和通讯工具也应加以破坏,空降场附近的敌军应被重点打击。打击必须持续到空降前,越接近开始时间越好,以确保敌人没有时间恢复战斗力。

每支运输编队都应有战斗机护航。因此从空战战术考虑,应尽可能的将空投部队的数量或波次减少。护航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运输机的安全,特别是在空降和空降部队展开的过程中。空军必须采用压制战术以保证空降完成以及后续增援和补给的顺利到达。而地面作战的空降部队也会像要求地面炮火支援一样不断请求护航机为他们提供火力支援。

整个二战期间,空军侦察机对德国空降兵意义甚大。空降兵可以得到效果良好的航空照片,甚至可以得到攻击地区的立体照片以便他们了解任务地形。事实证明将立体照片设备(stereoscopic equipment)配发到团级单位并让伞兵部队的官兵到空军航空图片学校学习立体图片的判读是很有价值的。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弥补空降作战地形侦查准备的不足。

最后,空军应为空降战斗提供火力支援。二战中几乎所有的德国空降行动都在其火炮射程之外展开。唯一的例外是阿登反击的空降行动。该行动原计划为空降兵提供远程火炮支援,但是空降部队炮兵观测员的无线电在跳伞中损坏,因而这个设想并没有实现。空降前最好应对着陆区域进行扫射和空投炸弹。空袭敌向空降场运动的部队将会为空降部队赢得宝贵的时间,这往往会对战斗胜负起决定性作用。虽然其他方面分歧不少,但所有人都认为应在空降部队进行战斗时提供直接空中火力支援。在克里特岛,冯·里希特霍芬将军的第八航空军堪为表率。

其他一些经验似乎告诉我们战斗中为空降部队提供精确的空中打击是不可能的。专业训练的匮乏和地空协同技术的不完善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我们特别强调空降部队和空军必须接受系统、高效的无线电沟通和地空部队协同训练,我们要为空降兵和空军建立像装甲兵和空军协同的默契。炮兵协同更不用说,如果空降战发生在炮兵的射程以内(我们要尽力获得这种支援),炮兵可以提供空降前的炮火准备和空降后的火力支援。盟军于1945年3月在威塞尔北部进行的空降战是个好例子,是役盟军炮兵支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空降行动发生在沿海地区时,海军炮兵则承担了陆军炮兵的工作。火箭的发展使得射程大大增加,这将为未来的火力支援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空降部队在后期可以得到地面部队或两栖部队的加强,那么空降可用于争夺岛屿或海岸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降行动总是与陆军或两栖部队协同展开。空降部队的人数和其携带的补给数量(包括武器、装备、弹药、口粮、燃油等可空运的补给)决定了空降部队要在多长时间内与陆军或两栖部队汇合,同时空运能力和保证任务进行的制空权也是关键因素。

如果这些补给不能及时到达,着陆的部队就很可能全军覆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空运撤出部队的方法。在二战期间,德国的空降行动既无法保证制空权也没有足够的运输机,因此长时间空运补给也是不现实的。按照德军的规定,激战时仅保障空降部队日武器弹药消耗(不包括口粮)一项就需要和空投部队一样多的运输机。

虽然部队不会一直处于激战状态,但我们需要投入更多部队以巩固初步成果,而这会加重补给的负担。总的来说,作战中的空降部队需要更多的补给,如果他们打开了空降场,他们还需要燃料以保持机动能力。战后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让这一切有了更大的可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认为空降兵在着陆后必须在两三天内与地面部队汇合,这也是我们在实施所有行动中一直严格把握的时间底线。

ii.              空降战的战术

在二战中,我们可以采用三种方法投送部队到指定位置。分别是使用降落伞、牵引机拖曳的滑翔机或者运输机空运输送到任务地点。三种方法可根据战场形势结合使用。从二战的经验来看,第三种方法并不适用于空降作战的初期阶段(打开空降场),因此我们将在后面详细讨论。我们在这里先讨论伞降和机(滑翔机)降部队。(关于德军伞降和滑翔机降的技术和战术经验将在附录中说明。)我们将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并探讨他们在未来的运用。

滑翔机降的最大优点就是运载的部队或物资输送到同一个地点。降落后几秒钟内,空降兵就可以全副武装的投入行动。距目的地相当距离时滑翔机即与牵引机分离,所以滑翔机基本是无声的,可以保证行动实施的突然性。而且可操作的滑翔机能精确的降落在指定地点。机降部队还可利用机载武器立刻对地面敌人发起反击。德国空降兵认为这一点非常影响士气。就目前所知,机载武器实施压制仅在一次小规模的战斗中获得运用,即1944年7月在Vassieux反击法国游击队的行动,但取得的成绩是非常突出的。滑翔机在针对有防卫目标进行的突击行动中有显著的优势,而后阶段的空降中,滑翔机因可以携带大量重型装备(重型武器、枪械、坦克、卡车),也会比伞降有优势。

(译注:法国民间关于Vassieux之战的说明如下:7月21日早上7点,Vassieux的工人们完成了着陆场的建设工作,他们准备在这里迎接为盟军的滑翔机部队。不幸的是,乘坐滑翔机前来的是武装党卫军的特种部队,他们疯狂的屠杀Vassieux的居民并摧毁了这个村庄。此后,这个着陆场就一直被德国人所用。在三天没有希望的抵抗后,指挥官命令游击队撤退。大部分战士藏在Lente的树林中,迁移到Luire附近的山洞中的圣马丁医院(The St. Martin's hospital)在7月27日被袭击。德国人杀死了伤员,处决了两名医生和牧师,还有两名护士被流放Ravensbrück, 只有一名藏在山体狭窄的断层中的伤员逃过了屠杀。直到8月19日德国人都在对当地居民进行报复性的杀戮。更多请见w w w . c r w f l a g s . c o m / f o t w / f l a g s / fr %5Eresm.html)

而伞降的优势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向特定地区投放大量部队。而且在行动开始前的最后几分钟,指挥官仍可以更改空投地点。而一旦滑翔机脱离牵引,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指挥官都无法更改作战计划。

从本质上说,滑翔机降特别适于占领特定目标或地面防御工事,比如埃本·埃玛尔要塞;而伞降则用于对大片区域的占领。德军的空降战的代表性方式是由滑翔机担任尖兵,随后展开大规模伞降。当然这种形式也并不适用于所有行动。我们还是应该根据地形、目标、敌人抵抗力量的预估等具体情况来制定作战计划,空降兵指挥官应在准备计划时选择好的具体空降方式。

  [凯塞林元帅对伞降和滑翔机降优势的评论:对伞降和滑翔机降的优缺点说明的相当充分。不过我坚持认为伞降和机降其实从局部来说都只能聚集差不多的战斗力。经验告诉我们伞降会导致部队非常分散,因此集合会消耗相当长的时间。滑翔机降部队虽然在着陆之后可以立即投入战斗,但因其尺寸所限,最多只能集中10-20人(或者更多一些)。如果降落区域较大——地形条件并不很重要——并且伞降部队受过良好训练,那么在小范围内形成较强的战斗小组不会有任何困难。]

滑翔机降的缺点就是滑翔机降落后无法移动——至少在德国直到战争结束时——我们没有任何一架滑翔机都可以在同一行动使用一次以上。而德军总结中则提到,在行动中运输机总是一次次的满载伞兵执行空投任务。而随着时代的前进,类似让滑翔机回到基地这样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比如给滑翔机安装轻型引擎,或使用直升机。

[凯塞林元帅对重复利用滑翔机的评论:

行动后不得不遗弃滑翔机并不是什么很严重的问题。滑翔机结构非常简单,即便穷国也可以大量生产。我们要避免为重复利用滑翔机而使用过于复杂的设备。当然这和新运载工具的研发并不冲突,特别是为和平时期和训练需要进行的装备研发,这些装备或许可以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使用。]

先头部队到达后必须立刻清理出一块降落场以保证更多的滑翔机降落。当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滑翔机梯次机降时,则需要为此工作配置专业人员。

另外我们必须提到军用滑翔机与民用滑翔机在结构方面的某些相似之处。在军用滑翔机和民用滑翔机的机体上均有一些特意制造的强度较低的部分。滑翔机在降落过程中与地面障碍物发生撞击时会先行破裂。我们称这些地方为“破裂点”(Sollbruchstellen)。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制造强度更高的机体,同时简化了单独部件的制造与维护。

iii.              空降兵

在空降作战初期投入伞降单位已经成为公认的准则。在荷兰和克里特,因为计划设计如此或事先对敌人的预估错误,有一部分运载陆军作战单位的运输机直接在敌火覆盖区域降落,结果无一例外承受了重大伤亡。在克里特,所幸因干旱引起的扬尘阻碍了敌军的火炮观测,我们降落在马里门机场(the Maleme Airfield)的地面部队才幸免全军尽墨,事实上,我们的飞机根本就是在浓密的浮尘中降落的。

在接下来的战争岁月里,德国空降兵的人数和质量都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个兵种的任务需要,所有的部队都接受了伞降和机降训练。事实上,空降兵(Fallschirmtruppe)和空降猎兵(Fllschirmjäger)的名称并没有十分精确的划分。在伞降训练开始前,大部分的德国空降部队仅能满足机降任务的需要。实际情况中,随着战争的持续,伞兵部队几乎完全变成了地面战斗部队,这导致受训伞兵不断减员。在国防军中,由于兵源的不断减少,伞兵部队不可能为执行特殊任务而一直保留。这实际上证明了“特种部队是有钱人的玩意儿”。在空降后,必须要尽快将这些部队撤出战斗,否则他们作为特种部队的价值就会急剧下降,实力也难以恢复。

从第一次空降作战中我们即得出了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空降作战中。即便是第一批到达地面的作战单位也必须是全副武装的,并要做好着陆后立即开始战斗的准备。以前,伞兵仅携带手枪和手雷等轻武器伞降,其他的武器弹药则被放在特殊的容器里空投,这一方式直到克里特行动之后才发生改变。而原因是我们认识到伞兵和滑翔机降部队在辅一着陆即须全副武装,他们必须拥有各种武器,特别是适于空运的反坦克武器。并且这些装备必须被仔细的分配以保证即便是最小作战单位独立作战也可以集中足够的火力。(德国空降兵装备的详细信息参见附录)空降兵部队必须有能力占领机场或至少是占领一块可供运输机降落的场地,同时,他们也要有能力扩大阵地以保证机降场不会被敌军直接炮火覆盖。换句话说,伞兵部队必须有足够的攻击能力以完成难度不大的作战任务及守住占领区域。因此,伞兵师需要所有的重型武器和火炮;一个空降装甲军应下辖一个装甲师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师。

然而,空降部队一直由步兵部队编成,所有想利用上述建制部队进行空降作战的计划都停留于理论阶段。在克里特行动后,德国伞兵再也没有以师级单位投入空降战斗。空降装甲军从未得到足够的训练。在剩下的空降师中,也仅有一小部分接受了空降作战的训练:1944年有6个师,1945年战争结束前有10到11个师。施图登特将军的数据显示截至1944年夏,共有约3万人接受了伞降训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自第一、第二空降师,这两个空降师分别由50%和30%的人接受了伞降训练。而地面作战任务导致这两个师的作战人员数量持续下降以致于在他们不得不为阿登反击的空降突击招募大量新兵。

总的来说,这些部队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大约只有20%的伞兵可以全副武装的跳伞。考虑到装载武器的容器在空投后一般只有一小部分可以被部队回收,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因此,德国并无在现代化装备条件下大规模空降作战的经验,也更没有机会在实际战斗中验证编制和装备是否合理。

德空降兵的早期经验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第一,伞兵部队在着陆后很快就需要为其提供补给。基于克里特岛的经验,我们应该在第一波伞降部队中就编入补给品运输机。空降作战的规模越大,我们就越需要提高对摩托化补给车辆的重视。今天,用滑翔机运载这些车辆已经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难题了。第二,如果我们有计划在空降后投入大量的空运突击部队,那么需要给先头部队配置相应数量的工兵以便为后续部队准备起降跑道。

尽管在大战后期,德国空降兵已经偏离了为空降战斗组建的初衷,但空降兵们仍然保持着他们特质。特殊的任务要求这群士兵必须特别的好斗、强壮、机敏。在跳伞过程中,空降兵们要克服人类天生的恐惧感,在落地后,他们又必须立刻根据周围的环境展开行动。他们必须不畏惧近距离战斗,必须接受使用敌我双方武器的训练,不仅如此,他们的战斗意志还要经得起饥饿、干渴,缺乏武器弹药的考验。因此,我们建议从志愿者中征召空降部队的补充兵源。即便在战争的最末期,德国空降兵仍能保持他们的精英特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即便在普通地面战斗中,他们仍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优秀的补充兵源还需要多方面的细致训练。每个空降兵都应认真的接受陆军作战训练,特别是近距离作战和特种战战术。几乎所有的空降战斗都离不开这些训练。只有当空降兵成为此中老手时,他们才有可能获得胜利。使用多种武器和特殊技术的专业训练也很重要。德军空降兵训练犯了一个错误:我们将最初的跳伞训练从其他的训练项目独立出来,本应是空降兵本行的伞降结果变成了一门只有一部分人掌握的“特殊的艺术”。我们应尽力避免在训练中出现此类分支。

我们也要对指挥官的训练作特别强调。事实经验告诉我们,空降部队指挥官必须是地面战斗的老手。然而由于德国空降兵隶属于空军,这导致我们很多指挥官地面战斗经验不足。此外,指挥官必须具备一些航空知识,他们至少要能评估空降行动的可行性。

毫无疑问,详细而系统的训练课目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在战争的最后几年,德国空降兵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供他们完成这些系统训练。训练所需的时间和高标准的补充兵源遴选制度也成为他们任务的干扰因素。最高统帅部应在胜券在握或是客观条件要求必需投入空降兵的情况下使用空降兵。在常规地面战斗中使用这些部队实际上是一种浪费。空降兵应仅在危急情况下执行常规地面战斗任务。而在常规地面战斗中,这些部队的优秀特质根本无法发挥。

iv.              空运部队(空运突击师)

事实上早在战争初期德国就放弃了组建和训练这种部队的工作。在和平时期按照空运部队标准组建的第22步兵师仅参加过1940年在荷兰的空降行动。我们发现两套装备的准备工作(一套为地面战斗准备,另一套则是适合空运的装备)实际上成为他们投入实战的障碍,而执行特殊任务的定位也限制了他们在实际战斗中的使用。当在克里特的战斗需要22步兵师(译注:22空运师)时,我们却发现无法让他们及时地赶赴战场(译注,因缺乏足够的载具,22空运师滞留在罗马尼亚)。另一方面,早在挪威战役,山地部队在短时间的准备后被空运到纳维克执行任务。如果把空运纳维克算作战略转移,那么1941年克里特战役中,第5山地师在短时间准备后投入了战术转移行动并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基于上述实践,为某陆军单位配备特殊装备以适应空降作战的想法被放弃了。之后德国最高统帅部开始尝试找出在尽可能不更换装备的前提下,让所有陆军单位都可以空运转移的方法。不过由于克里特战役之后,德国没有任何大规模的空降行动,所以我们也不知道最高统帅部的研究结果究竟如何。克里特的经验证明凭借其装备、所受训练及作战方法,德军山地部队非常适合此类型的战争。但是在未来,研究目标不仅是山地兵和步兵在空降作战中的运用,更要扩大到装甲和摩托化部队。不过这些空降装甲或摩托化部队的编制及使用装备都赖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此我们无法作出详细描述。但现在部队就应配置数量至少足够完成这些变革的专家,同时我们必须找到较好的方法以便在变革发生时部队可以很快适应。

从德军在二战中的经验可知,空运部队仅在获得了足够大的降落场和集结区域后才能投入战斗。这种部队不能用于占领空降场。除了和他们搭乘飞机相关的一些技术细节,这些部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训练。从这种空运突击部队的设定中我们可以推出的结论是,空降兵在占领空降场后,必须得到兵力和火力的增援。

v.              运载部队

对高效组织起来的现代空军来说,空运部队到达任务区域看起来像是没有任何难度的独立运输任务。但是,接近目的地和投下伞兵是空降作战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对作战的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

运输机中队包括运输机和滑翔机牵引机,他们之于伞兵就像马匹之于炮兵、车辆之于摩托化部队一样。在任何一个战例中,能否正确运用各种载具成为部队能否准时送到正确地点的先决条件——因此,他们必须接受合成训练。在空降战斗中,运输机应由空降兵指挥官管理,空降兵指挥官因而则必须接受相应的训练,以便通过正确、系统的方式向运输机中队发布指令。完美的解决方案是将运输机中队纳入空降部队,成为其编制的一部分,但是这种方式成本很高。虽然国防军对此问题有深远的考虑,但因为物资的缺乏,这种方法从未在大战中进行实践。

折中的办法是在非战时的训练中加强空降兵与运输机部队的合作。在合成演习中,运输机中队必须和空降部队进行非常紧密的合作,惟此才能在真正的战争中取得胜利。这个因素增加了空降战的准备时间,同时部队的集结也会使保密工作更加困难。

最重要的因素是空降战斗在时间、地点方面的选择。这些都需要空降兵指挥官非常精确的指令。在这方面,二次大战中德国的空降行动屡次出现失误。只有两次行动可算是经过完全仔细的精确考虑,而这两次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其中一次是1941年攻占科林斯峡谷的行动,任务规模不大因此我们可以投入刚刚结束与空降兵部队进行过完整协同训练的运输机队;另一次是1940年攻占埃本·埃马尔要塞的行动,当时所有参战部队都接受了长时间的合成训练。

空降兵指挥官需要接受一部分空军训练以指挥运输机中队。这种组织方式也需要一种我们称之为引导机的单位,它在夜间空降行动中的任务我们将在附录概括。上面的观点对引导机也同样有效。正确使用引导机是胜利的重要保证。总之,为了更加准确的计算时间,空降兵指挥官要有导航技术。

vi.              成败的分析

为了评估德国空降战的成效,我们将研究如下战例:1940年空降荷兰,1941年科林斯峡谷行动,1943年勒罗斯岛行动。其他的空降行动都被归为特种战行动或是空运转场任务。



荷兰,1940——总的来说,如果不考虑行动中出现了不少危机及由此带来的重大损失,我们认为对荷兰的空降作战是成功的。其意义并不在于空降部队达成的战术目标,虽然占领大量桥梁这类的战术目标对地面攻击部队意义甚大,真正的成功来自于这种全新作战方式给敌人士气的打击。大量的部队通过空降直接插入荷军防线后防给荷兰人的抵抗意志以致命一击,极大地减轻了地面部队的负担。成功可归因于在战争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空降作战给敌人带来的震惊。



[凯塞林元帅对荷兰空降战的评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空降战,值得细书。这次行动由第二航空队指挥(译注,凯塞林元帅时任第二航空队指挥官),战术指挥官是施图登特将军。他的指挥部分为两个部分,一部编入前进机动纵队,由施图登特将军本人领导,另一个则编入后方纵队,这点非常值得注意。



行动被分解为如下部分:

1.   滑翔机部队独立进行的对埃本·埃马尔要塞和马斯河大桥的攻击行动。在夺取埃本·埃马尔要塞后,敌人迂回侧翼的反渡河的行动遂告破灭。占领马斯河大桥保证了地面部队可以按计划度过马斯河并为在荷兰的地空协同作战创造了条件。此行动在黎明时分进行,并出人意料的顺利。



2.   由两个师承担的空降作战任务,以夺取Moordijk桥、鹿特丹机场、鹿特丹市区、荷兰首都海牙和海牙机场。但是由于任务的第二部分(22步兵师-海牙)未能取得成功,后续在荷兰沿海地区进行空降战的计划也告流产。



我们成功实现了突袭的效果。现在可能难以想象发现空降兵出现在各处的谣言(一部分是伞兵,一部分是假人)造成了多大的恐慌。不过,鹿特丹的投降应该归功于空降兵的大胆行动及空军对敌人防御阵地的打击。这次行动在施图登特的领导下以非常施图登特的方式展开。事实上,这可算做一个小型的经典战例,我们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        部队出发的机场正好可让运输机的航程覆盖最远的目标。



b.        运输机与护航机编队进行协同,而奥斯特坎普将军(General Osterkamp。译注:时为JG51联队长)没有辜负我们对他的期望。


c.        与轰炸护航机合作开展空降战。不过由于空军总司令在前一天晚间要求这些飞机攻击暴露的敌舰队,因此联合行动的效果打了不少折扣。

从战略层面而言,空降行动的成功是无可置疑的。而损失可归于以下几点:

a. 如上文所述,作战计划被空军总司令过多干涉;

b.22步兵师缺乏足够的实力;

c.22步兵师和运输机部队在协同上出现失误,他们都没有接受充分的空降协同战术指导和训练;

d. 通讯系统的技术缺陷。这导致空降和运输部队很难甚至是不可能与22步兵师良好协同。这也妨碍了施图登特将军对其他部队的指挥;

e. 施图登特将军的指挥。他把自己当作了鹿特丹行动的指挥官而忽视了与第二航空队的协同,这个问题的危害在关键时刻暴露无疑。

不管怎样,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空降战斗,这次行动是在正确的方式下组织的进行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无与伦比的气魄。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经验,就战术和技术层面,它让我们看到空降兵适合执行哪些任务,不擅长哪些任务。这次战役证明空降战需要一个独立的指挥机构来统一指挥战斗中的全部地空行动。]

科林斯,1941——这是一个小规模的战斗,由接受了充分训练的空降兵和运输机单位执行。如果只考虑行动的执行,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完全成功的战例。我们的战术目标是夺取科林斯峡谷。虽然科林斯运河大桥由于未知原因被炸毁,但我们在几天后就将其修复。如果这次行动能够早几天开展,并且采用空降兵垂直包围的方式进行,我们的战果可能要大很多。会有大量的英国远征军被围困而不至让他们从伯罗奔尼撒半岛乘船逃走。不过另一方面说,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次行动所遭遇的抵抗也会强得多。

克里特,1941——夺取克里特岛的行动可算是德国空降行动中变故最多、最值得研究的一个。最初的行动就包含了所有导致失败的要素。敌军的消极防守和无作为的进攻才使我们的部队免于毁灭。尽管如此,情况仍然非常糟糕,直到德军指挥官决定将预备队(第5山地师)投入到争夺一处关键地点的决战后才将几成定局的失败扭转为胜利。第五山地师在降落后立刻投入战斗。一个重要的不利因素就是英国人在行动开始时握有海权,直到数日后,我们才有能力压制敌人的海上优势。而在此之前,甚至我们的通讯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凯塞林元帅对克里特空降战的评论:我虽然没有参加克里特行动,但后来我经常到那里去,也和不少空降兵指挥官讨论过这次行动。

这次行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缺乏计划性。暂且不提敌人的反击,虽然在这场战斗中我们很快达成了作战意图,虽然达成作战意图是对参战将士的最大鼓舞,但我们应尽力避免这种即兴发挥的作战方式,对参战部队来说,这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事实上,正如本文所说空降行动是“耗时良多的,既没有策略自由度也没有很大灵活性的作战行动。”

如果空降部队能一直处在高度战备状态,并且如果我们在早期就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进行侦查工作,那么当机会出现时,空降行动就可以马上展开。指挥艺术来源于考虑更多一步。应用到这个问题上,就是预先妥善安排和进行良好的地面组织——克里特,我们作了这些工作;通过陆路或海运及时进行物资补充(如燃料等)——克里特,本来我们应该有机会去做。在理想状况下,如果大规模组建空降兵,这些队伍拥有其专署的运输机,可能会减少一部分困难。在这种假设下,我们不难想象,空降作战可以极大地出其不意。我要强调的是,危险和空降战斗与生俱来,因此即兴发挥的作战方式只能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并有非常有利的条件时方可采用。

基于上述内容,我建议空降战斗的指挥官,甚至是空降师师长都应配属一架侦察机,向他们即使通报地形、可能的敌情并要附上照片。特别不利的空降条件可能会让他们考虑在目标地点之外的地方寻找空降场,之后通过常规的步兵作战夺取目标地点。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放弃采用滑翔机奇袭的方式直接攻击目标地点,一般来说这总是对正面进攻有所裨益。]

勒罗斯, 1943——这也是一个小型的任务,虽然执行过程中出了一些问题,但在有利的空降条件和两栖登陆的帮助下,我们只用4天就取得了胜利。

阿登,1944——阿登反击中的空降行动毫无疑问是失败的。部队规模太小(只有1个团参加战斗);空降兵和运输机中队都缺乏适当的训练;盟军掌握制空权;不利的天气;准备不足和指令不明确;地面进攻失利。长话短说,任何获取胜利的要素都不在我们这边。因此这个战例并不能用于评断空降战的价值。当时无论人力或者物资,国防军都已近绝境,因此这次行动是很难进行客观评估的,我们只能把它认为是希望改变未来局势的一次绝望的进攻。


   vii.              克里特之后的德国空降

空降克里特损失惨重,参战部队遭受了开战来最高的战损率,而伞兵部队的损失比例更高。德国投入了全部的伞兵力量,在克里特岛却损失了1/3以上。这直接导致在后来的东线战场我们没有足够的空降兵和运输机实施大规模空降战斗。

此外,德国最高统帅部由此开始怀疑是否值得再进行这样的行动——克里特胜利的代价实在太高。不过空降部队从巨大打击中恢复了过来,部队重建和经验总结的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一年后,一个与克里特岛类似的对马耳他发进行的空降计划在有力的推进着。可是,希特勒本人失去了对海岛实施空降作战的信心。他认为空降战斗仅能在奇袭中取得成功。

而在荷兰和克里特的行动之后,他认为奇袭已经不可能达成,而空降战的胜利也已变成了昨日黄花。克里特行动极大地打击了他的意志和信心。此外,马耳他行动必须在意大利准备和发起。而之前的经验告诉我们,和意大利人打交道就等于敌人会知道我们行动的每一个小细节,因此即便只是局部的奇袭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希特勒本来就对空降部队完全没有信心,再加上靠不住的意大利人,他不相信行动能取得成功,遂中止了计划的执行。

当时的特殊情况导致了上述的特殊决定,但是之后的发展证明了他们对空降战基本认识的错误。根据施图登特将军的经历,希特勒和空军总司令认为空降战斗获取胜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他们认为无论敌我双方都不会再策划大规模的空降战。而当英国和美国空降兵对西西里岛发动的进攻证明了他们的错误时,国防军已经不再有可能发动大规模的空降战。究其原因,那时我们已经不再拥有制空权。

德国空军已经不再是盟军的对手,他们无法提供足够的战机以获得足够长时间的局部制空,也无法提供足够的运输机。空降部队是有价值的,但因人力匮乏,他们都投入了常规地面行动。空降部队与常规部队所执行任务的不同仅限于他们是通过空运到达某些被威胁的地区,例如西西里,他们仍然通过伞降进行增援。除此之外,他们接受的特殊训练因运输机的数量不足而无从发挥。

当盟军进攻法国时,空军总司令希望将空降部队投入计划中的反击。但是OKW拒绝了他的要求,因为第一,空降部队的价值已经只限于在地面作战;第二,他们接受的训练还不足以承担此类任务;第三,即便找到了足够多的运输机,盟军空军的压倒性优势使得德国空军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无法获得满足任务要求的制空权。

德国空降战的经验可总结为以下几点:即便是奇袭,缺乏训练的部队也不可能获得微弱的胜利。与之相反,取得大规模空降作战胜利的必备条件是大量的物资、出色的人员、足够的时间来训练和准备。这样的行动代价非常昂贵,而自1941年开始,德国同他的对手们相比,财力已陷颓势。

   vii.              克里特之后的德国空降

空降克里特损失惨重,参战部队遭受了开战来最高的战损率,而伞兵部队的损失比例更高。德国投入了全部的伞兵力量,在克里特岛却损失了1/3以上。这直接导致在后来的东线战场我们没有足够的空降兵和运输机实施大规模空降战斗。

此外,德国最高统帅部由此开始怀疑是否值得再进行这样的行动——克里特胜利的代价实在太高。不过空降部队从巨大打击中恢复了过来,部队重建和经验总结的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一年后,一个与克里特岛类似的对马耳他发进行的空降计划在有力的推进着。可是,希特勒本人失去了对海岛实施空降作战的信心。他认为空降战斗仅能在奇袭中取得成功。

而在荷兰和克里特的行动之后,他认为奇袭已经不可能达成,而空降战的胜利也已变成了昨日黄花。克里特行动极大地打击了他的意志和信心。此外,马耳他行动必须在意大利准备和发起。而之前的经验告诉我们,和意大利人打交道就等于敌人会知道我们行动的每一个小细节,因此即便只是局部的奇袭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希特勒本来就对空降部队完全没有信心,再加上靠不住的意大利人,他不相信行动能取得成功,遂中止了计划的执行。

当时的特殊情况导致了上述的特殊决定,但是之后的发展证明了他们对空降战基本认识的错误。根据施图登特将军的经历,希特勒和空军总司令认为空降战斗获取胜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他们认为无论敌我双方都不会再策划大规模的空降战。而当英国和美国空降兵对西西里岛发动的进攻证明了他们的错误时,国防军已经不再有可能发动大规模的空降战。究其原因,那时我们已经不再拥有制空权。

德国空军已经不再是盟军的对手,他们无法提供足够的战机以获得足够长时间的局部制空,也无法提供足够的运输机。空降部队是有价值的,但因人力匮乏,他们都投入了常规地面行动。空降部队与常规部队所执行任务的不同仅限于他们是通过空运到达某些被威胁的地区,例如西西里,他们仍然通过伞降进行增援。除此之外,他们接受的特殊训练因运输机的数量不足而无从发挥。

当盟军进攻法国时,空军总司令希望将空降部队投入计划中的反击。但是OKW拒绝了他的要求,因为第一,空降部队的价值已经只限于在地面作战;第二,他们接受的训练还不足以承担此类任务;第三,即便找到了足够多的运输机,盟军空军的压倒性优势使得德国空军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无法获得满足任务要求的制空权。

德国空降战的经验可总结为以下几点:即便是奇袭,缺乏训练的部队也不可能获得微弱的胜利。与之相反,取得大规模空降作战胜利的必备条件是大量的物资、出色的人员、足够的时间来训练和准备。这样的行动代价非常昂贵,而自1941年开始,德国同他的对手们相比,财力已陷颓势。


第二章    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空降战


接下来的讨论主要基于在西欧进行的三次主要的空降战—1944年6月的诺曼底空降,1944年9月的奈美根和安海姆空降,1945年3月的威塞尔北部空降。对于1943年反击盟军在西西里的空降战,作者持有一些保留意见,不过这并不会动摇下面的观点,即在西欧进行的所有空降和反空降作战的经验都源自西西里战役。在更为经典的战例出现前,目前所有对这些行动的分析其实都基于西西里行动所总结经验。

[凯塞林元帅对盟军西西里空降战的评价:盟军在西西里进行的首次空降行动发起时间早于美、英联军由海路登陆的时间。由于强风,空降部队散落到在非常广大和纵深的区域。从Gela等地降落的部队使用骚扰战术严重干扰了赫尔曼·格林装甲师的攻势。如果康拉德将军(译注:General Conrath,赫尔曼·格林装甲师的一名指挥官)没有采取正确的战术仍用行军队形开进,那么可能盟军伞兵带来的危害会更大。

第二次空降由英国伞兵在1943年7月13日到14日的夜间发起,他们将落在离Simeto大桥附近一条从卡塔尼亚(Catania)通往伦蒂尼(Lentini)的高速公路上。虽然敌人没有从卡塔尼亚平原发起两栖登陆,但南线总司令(OB SUED)估计敌人可能从那里实施空降。因此他命令在卡塔尼亚机场西侧的平原地带修筑木制障碍物。为反空降需要,守备卡塔尼亚机场的防空部队也得到了加强。敌军行动的第一天,所有在卡塔尼亚附近降落的盟军部队都受到了来自北方的舒莫茨旅(赫尔曼·戈林装甲师的预备队)和被空运到西西里海岸的第一伞兵师的攻击。我们的战果非常显著,可以说,盟军没有获得任何成功或进展,至少是没有获得任何与如此大规模兵力相称的成功。英国伞兵在43年7月13至14日夜间发起的进攻被毫无悬念的粉碎,尽管他们占领了Simeto大桥,但这对局势毫无改观。]

I.              被动防御的方法
空降的进攻者在目标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他们总是会选择那些对于防守者来说特别难以进行被动防御的地方执行空降。我们当然不可能把反空降障碍物修得密布全国。因此,我们只能去研究空降战可能会特别针对哪些目标,以及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敌人可能采用空降突击直接打击这些目标。由于在西西里的经历让我们认识到盟军有可能通过空降向我们发起攻击,因此德国在组织西线防御时按照上述原则组织了反空降工作。我们的反空降工作主要着眼于两点,第一,让原本适合空降的场地变得不再适合空降;第二,保护所有可能被空降行动优先打击的目标。

对于第一点,我们通过安装大量的反空降柱实现。这种柱子大约10英尺高,直径6-8英寸,打入地下约3英尺深,用电线连接,有些还安装了爆炸装置。这些障碍物主要针对滑翔机。不过我们的经验说明,这种障碍物只在有爆炸装置时能发挥作用。如果没有爆炸装置,尽管滑翔机可能坠毁,但敌人仍然可以成功着陆。

我们也可以布雷或放水淹没潜在的空降场。对于前者,如果滑翔机和伞兵降落到雷场,地雷可以发挥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因为人力和材料的缺乏,我们雷场的数量和规模都受到了限制,而敌人空降部队会不会降落在雷场也是凭运气的事情。此外,从我们自身、当地居民和农林业的利益,雷场也不能无限制的扩大。放水淹没特定地区形成人工阻塞也是会碰到上述问题。我们曾在大西洋海岸广泛使用这种手段,不过由于缺雨,在敌人进攻时相当一部分的涝区已经干了。

设立雷区和涝区有双重意义,他们不仅可以防止空降,也可以阻碍敌人的地面进攻。

为了保护空降作战的潜在目标,我们必须进行包括修筑防御工事、障碍物、碉堡和进行桥梁破坏的准备。在现代战争中,我们需要在一切重要地点使用这些手段——不仅为了应对敌空降战,同时也要考虑到敌人的机动部队进行的穿插和渗透、特种作战行动和在占领土地上活动的游击队及叛军。只要守军进行充分准备并且可以得到足够的增援,这些要冲就可保无虞。

守住大西洋海岸线需要坚固的防御体系,我们沿海岸线设立了一条滩头防线。为了防止同时发生的大规模空降,我们在海岸线后方约几英里的内陆设立了第二条防线。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在滩头防线和内陆防线之间构筑一个可以向堡垒一样让我们进行防御的巩固地带,这样就可以切断伞兵和两栖登陆部队的联系。不过在实际作战中,盟军并没有空投部队到陆地防线的后方,而是将部队空投到两条防线及其之间地带。不仅如此,因为人力短缺且工事尚未修筑完成,我们陆地防线的实战价值被高估结果导致其被敌人占领。而且,如人工涝区这样的障碍物在某些地段让我们的预备队无法向敌空降兵发起进攻。

经验告诉我们被动防御在反空降作战中仅能发挥有限的作用。而且考虑到被动防御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物资,因此他们只能配属在相对固定的战线上。现代战争中,被动防御仅适用于全面防御中的部队、工作人员、或补给这样的准备工作。

II.             德国的预警系统
成功反空降的先决条件是在空降行动的准备阶段即侦测到敌人的动向。通过情报机构和无线电监听,我们常能得到一些空降行动即将开始的信号。根据情报,德国人总是很摸清盟军进攻行动中是否包括大规模空降战,但另一方面,我们又总是几乎到最后时刻仍不能确定行动于何时、何地开展。而通过侦听能得到的第一个准确的报告是从雷达观测到的大规模机群。在诺曼底的,依靠雷达的帮助,我们可以在空降前两小时推测出空降机群的逼近,并及时向部队发出警报。

依托于各单位密切合作的纵深观测体系可以快速准确的定位敌军的实际空降地点。不过报告必须迅速提交到上级和所有相关单位,否则一切观测都只是流于形式。经验显示,电话联络是不可靠的,电话网络很容易被敌军破坏,一次预备轰炸就可能造成电话网络的瘫痪。而向所有部门发送预先准备好的无线电信息或适当的广播警告则十分有效。

当空降行动业已开始,下一步工作就是要尽快查明敌军的集结地点,为转移或佯攻可能发起何种攻击以及敌军分布区域。这是非常困难的工作,尤其是在夜间。一般来说,我们清晰获知上述信息总是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这是反空降中最难的问题。不过,这决不是说我们在清楚对方意图前就束手无策。在大多数例子中,我们能通过组织反击促使敌军暴露其作战意图。这使我们的反击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在反击过程中及时提交报告,而我们也应加强此方面的训练和教育。

空降战的独特特征是攻击者和防御者的致命弱点都在同时出现。这主要由3个因素决定:哪方有更好的反应体系;哪方先掌握战场主动权;哪方的行动更坚决。就此而言,攻击者在决定攻击时间和地点上有优势,因此他会更早知道何时弱点会暴露,而防御者则只能坐等直到明了对手的攻击时间和地点。

攻击者总是尽一切努力让防御者的劣势进一步扩大,他们使用欺骗手段并且尽力化解防御者的对策。如第一章所述,最常见的欺骗手段是随伞降空投假人。在这些例子中,马上发起反击就可以探知该处是否是敌人的真实目标。无线电监听也是早期的重要检测手段,空降部队在着陆后,必须迅速使用无线电与其它单位建立联系,同时向后方基地的高级指挥官汇报情况,而无线电则不能在牵制性的行动中使用。即便假人装备了自动工作的无线电或者遥控无线电(这只是个技术问题)警醒的合格无线电监听员也不会被欺骗太长时间。在1944年盟军的进攻行动中我们看到,在敌军空降后不久,信号情报部门就可以相当迅速的掌握敌军战术编队的详细资料并呈报最高统帅部。而攻击者在空降前自然会试图在空袭中尽力清除诸如雷达或长距离无线电发射台这样的目标。另一方面,这样的攻击新行为也可以作为防御者的参考。

在占领区,也可以通过监测地下组织的活动以找到即将发生空降战斗的线索,如果反间谍单位渗入敌人的情报网络则会尤其有效。

III.            空中反击
理论上说,应对空降战最好的防御方式是空军攻击敌开进中的运输机群,在其未到达空投区域即将其歼灭或迫使其撤退。在1944-45年的西线战场,由于德国空军几近绝境,胜利的走向根本就已注定。我们要再次强调,对于攻击者来说,制空权是空降战的先决条件。攻击者必须尽力摧毁敌空军部队,使用大量护航机保护空运部队。如果攻击者不能完成上述任务,那么他根本不需要考虑实施空降战的可能性。总之,如果计划实施空降,我们必须保证绝对的空中优势,这种优势要强到即便在极端情况下,防御者能组织攻击行动,这些行动也绝无胜算。

IV.            防空火力
B集团军群一份1944年6月关于诺曼底战场的报告中作出如下陈述:“预设的反空降区域火力配置令人满意(20MM炮对空降部队进行直接射击尤其有效)。”攻方的对策是在夜间或能见度不佳的条件下空降。关于这一点,该报告认为,“下雨或低高度云层对空降有利,籍此飞机可以规避防空炮火进行俯冲或降落。”

毫无疑问最好是在空降部队还在空中或者刚刚着陆时就尽可能给他们造成最大的损失。以此,我们需要让所有可以攻击到敌机的武器火力全开。在安恒Deelen机场附近降落的英国伞兵遭到德国防空炮火的袭击并损失惨重。单独使用防空炮无法阻止空降,当敌空降兵已经跳伞以后,即便被压倒性的火力压制,他们也无法选择停止行动或撤退。不管愿不愿意,他们都必须降到地面。并且总是有一部分伞兵可以顺利着陆并马上投入战斗。但如果因此说防空炮无法帮助获得胜利则是绝对的错误。正相反,在那个时刻,防空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敌军在降落时没有任何掩护,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是完全没有防御能力的,因此可能会承受巨大损失。在这个当口,攻击者不可能用空军或远程火炮为他们提供掩护。只有滑翔机在特定俯冲角度才能使用机载武器抵抗防御者。在空投和着陆中遭受的损失将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战斗效率和士气。这有助于在随后的行动中消灭敌军并挫败其空降企图。例如,德军在入侵克利特的行动表明了防空炮可能给空降部队造成巨大伤亡。同样在这个例子中,也证明了防空炮火单独使用无法有效抵抗空降。而这个目标只能通过进攻达成。如果克里特的防御被部队没有因防空炮的威力沾沾自喜而立即攻击着陆部队,整个行动就有可能在最开始即宣告失败。

V.             地面反击

通过自己的空降行动,德国意识到攻击是应对战斗空降的唯一有效方法。他们对盟军空降战反击的成效证实了此观点。反击盟军进攻的失败并不是原则的错误,而是因为德军没有足够的部队,无法及时投入足够军力以及反击组织失当。但是在许多例子中,德军仍然成功阻止了盟军的空降战;在安海姆,德军更是让盟军行动彻底失败。

任何空降行动中,空降部队从跳伞后直到部队重组并建立统一指挥的这段时间是其最脆弱的时候。基于此,德军战地操作规程规定,敌空降兵处于其射程之内的任何作战单位都必须立即发起攻击,每一秒的延误都会让敌人的环境改善。这条理论是德军反空降的基本原则。即便敌人降落在德军分散的小队或是预备队附近,德军都曾遵循此原则并取得胜利。但是如果敌人在数量上压倒可以立即投入的防御力量,或者防御部队赶到时敌军已经渡过了上述最脆弱的阶段,此原则就很难奏效。此时,希望依靠顽强战斗或小规模独立攻击击溃敌军已经不现实,接下来需要发动系统性的反击战。

发起反击的速度至关重要,因为我们确信敌军的战斗力会因后续援军的到来而不断加强。一般来说,只有摩托化预备队可以及时投入反击。如果敌空军拥有制空权(比如在诺曼底)会导致预备队无法及时赶到,而胜利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减小。基本上,距敌军最近的部队需要担负起守备重要地区的任务,保持与敌人的接触,侦查敌军的状况直至反击的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反击应在统一指挥下进行,并尽可能采取向心突击的方式从多方向进攻并辅以一切可用的重型武器、火炮和坦克。我们要优先攻击那些战斗力较高,弱点仅仅只是缺少弹药或者数量不足的部队,以阻止他们和地面进攻部队会合。阻止敌军会合非常关键,如果失败,防御者取得胜利的机会则显著降低。在整个二战中,德军还未能有消灭与地面部队会合空降兵的先例。

德国在西线反击盟军空降的行动中最大的阻碍是盟军的空中优势。德国无法消灭盟军空军,甚至无法短暂获取空优,这导致预备队调动效率极低。机械化预备队数量不足且由最高统帅部调遣导致德军在诺曼底的反击如此柔弱、迟缓,甚至根本不值一提。德国在安恒的成功反击应归功于积极的行动、B集团军群的统一指挥、两个恰巧驻扎在附近的党卫军装甲师的火速驰援,天气条件限制了盟军空军的活动,还有在奈梅亨(Nijmegen)的德军部队的顽强反击阻止空降部队与地面部队建立联系。

VI.            空降场内反空降
德国空降战术专家(施图登特将军等人)坚持认为对抗敌军空降的最好方法就是立即将我方空降兵空降入敌空降场内。然而,目前我们还没有任何实际操作的经验。在二战中只有一个交战双方都在短时间内将伞兵梯次投入相同地区的例子,即在1943年的西西里,卡塔尼亚南部,英国空降兵错误的空降至一个计划外的区域,而后德国空降兵在极短的时间内作为援军空降至相同地区。手边的两份德军报告汇报了截然不同的情况。一份报告说到英国人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德国空降兵损失惨重,而另一份报告说英国空降兵大部被歼。这些看似矛盾的事确实发生了:一小队英国空降兵成功占领他们的目标——Promosole的大桥,但很快失守。而此战斗结果是否与我们也实施了空降有关尚需进行更多研究。在敌军空降场实施空降总是会导致双方都陷入混乱。这必然会导致出现混乱的白刃战,就像数个世纪以前的骑兵作战一样。在这样的战斗中,最终获胜的一定是更凶狠顽强的战士。最初的优势一定是在已经了解情况后才执行空降的对手手中,但是如果我们的部队能获得地面部队支援,内外开花,一般很快就会取得全面胜利。唯一的问题是在敌军大规模空降时(这往往预示着对方握有空中优势)我们是否有机会实施空降,这在夜间或许可行。不管怎样,以反空降为目的的空降行动需要准备时间,因此,只有在敌军降落到我空降兵已有所准备的区域才能使用这种方法。

VII.           对盟军空降战的成效评估
战争中,一方的胜利也代表着另一方的失败。总的来说,我们想知道防御有效与否,最佳的方法莫过于研究进攻者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他们的目的。因此,我们将对1944-1945年间盟军的三次主要空降战加以简述。

盟军于1944年6月在诺曼底发动的空降行动与其两栖突击行动进行了紧密的战术协同。德方预计空降会深入内陆,意在达成战略目标,德国也以此组织了相应的防御工作。而盟军的实际空降地点完全出乎德军预料,因此,在盟军空降场内的防线没有得到适当的加强且在彼处驻扎的也是战斗力较弱的部队。德军预备队的大部驻扎在其他地方,只能非常勉强的投入战斗。德军采取的被动防御方法并没有限制住盟军空降行动的进一步扩展。因为定位错误,盟军的第一波空降部队被分散在远离预定地点的区域,这消耗了德军最初的反击攻势。虽然德军在各处取得胜利,但这些分散的胜利并未对空降行动的全局产生很大影响。此外,由于降落场非常之大,德军指挥官很难快速对现状形成一个准确的评估。这导致预备队被错误使用,也给德军士气造成了相当的影响。由于盟军的空中优势,德军始终无法及时组织反击。不过,德军的反击曾暂时性的压缩了敌军的空降场,阻止其进一步扩大;德军曾靠立刻发起攻击成功的阻击盟军空降兵;他们也曾暂时性地将盟军空降部队几乎至之死地。

德军预备队被盟军的空降部队牢牢牵制,导致他们无法在随后反击两栖登陆的战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两栖突击部队才能在海岸获得立足点并在短时间内与空降部队建立联系,至此,敌军建立桥头堡的战术目标得以完成。另外一点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空降行动在战役的第一阶段即投送了大量盟军部队到达内陆,迅速扩大了进攻方的数量优势。

将部队投送到原定战术目标是否会加速德军的全线崩溃还值得商榷。当然,空降在海滩上会更困难,也可能会使德军的反击更集中,发挥更大效能。总之,想要更大的成果就要冒更大的风险。

1944年9月在埃因霍温、奈梅根和安恒的空降行动试图直接撕开德军防线,为英军铺平经由马斯河、瓦尔河、下莱茵河到达鲁尔区北翼的道路。攻击计划如能成功则会取得巨大的战略胜利。与诺曼底空降有很大不同,此次行动是一场运动战,因此坚守固定防线的德军无法组织遏制空降部队的渗透。依靠事先获得的情报,德军成功预知了敌军的空降战。附近战区的指挥官(第6战区和第6空军军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们迅速的从正规军和国民保卫队中组织了摩托化辅助部队(称为警戒部队)。虽然警戒部队的战斗能力非常有限,但这仍不失为非常有效的方法。

和德国人的原则一样,空降行动在完成准备后立刻执行。此役有两个因素对德军非常有利。第一,空降行动没有任何大型的盟军地面行动支持。盟军全部的地面支持仅是在一个狭长正面由几个实力不强的装甲尖刀部队发起的突击,第二天也没有强有力的攻击行动;第二,天气变化导致从第二天开始的几天内,援军和补给几乎完全无法输送到空降场,而在诺曼底给德军造成巨大损失的盟军空军也因天气问题无法有效遏制德军反击。

德军原本没有寄期望于在埃因霍温和奈梅根南部发起的反击行动可以彻底击败盟军空降先锋或阻止他们与地面部队会合,但是德军却多次成功地将盟军地面部队置于险境,大大延缓了其推进速度.特别需要指出,他们成功的坚守位于奈梅根的大桥多于计划达四天之久,这使得敌地面部队无法与最北部位于安恒的空降先锋会合.

与此同时,驻扎于安恒的B集团军群指挥部指挥发起了在安恒的反击并取得胜利。两个纯粹由于机缘巧合而在安恒附近的党卫军装甲师残部和上文提到的战斗力极其有限警戒部队承担了反击工作。在德军的反击下,英第一空降师的空降场被不断压缩,最终,该师大部被歼,仅有小股残部逃到了下莱茵河南岸。

德军的战术取得了成功,虽然他们未能阻止敌人的进一步渗透,但德军成功的防止了盟军所意图的战略性突破。经此役,盟军在6个月后方才有足够力量渡过莱茵河。

盟军在1945年3月莱茵河威塞尔镇以北的空降行动中投入了两个空降师。空降兵直接投入沿河防御阵地,与渡河部队协同进行近距离战斗。空降行动准备的非常仔细,盟军投入了超过8500架作战飞机和2000架运输机,不仅如此,莱茵河西岸的全部炮兵单位都为此行动提供了火力支援。因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此次行动盟军大获全胜。由残兵和战斗力有限的部队守备的德军阵地在敌人的强大攻势下很快陷落。仅有的预备队只是一个教导师,且为躲避空袭而分散在相当大的地域内。该师受命发起反击,其所辖一个团曾在与空降部队的战斗中取得了微不足道的胜利。敌人的低空压制使运输陷于瘫痪,因而其余部队根本未能投入战斗。

VIII.          苏联放弃空降战的思考

非常令人吃惊的是苏联在整个二战中没有实施任何大规模空降战.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从和平时期即开始试验空降作战并组建空降部队的国家,但是在战争中,苏军的空降仅限于小规模的兵力投送:空投空降兵到德军后方支持当地游击队的活动,这没有起到任何直接的战术或战略效果.我们推测可能的原因如下:

1941年,当苏联卷入战争时,红军空军的实力远不及德国空军,这种劣势一直持续到战争的最后阶段.

相比水上和空中,苏联红军更在行地面战争.1941年,因情况危急,和平时期建立的伞兵部队作为常规部队投入地面战斗.之后,虽然组建了更多的伞兵部队,但他们可能对空降战缺乏信心或认为风险太大(苏联人认为无法保证胜利)。而战争的最后阶段则可能因为战局已定,苏军认为不需要冒险进行空降.

哈切夫斯基元帅是苏联空降兵的缔造者,在他被免职后,苏军可能缺乏继续研究这种新型作战方式的推动力。

尽管苏军在二战中没有发起像克里特岛或是市场花园这种规模的空降战,但我们决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苏联在未来的军事冲突中不会有采用空降战的可能。

在结束本研究之后,编者得到了苏军在1943年夏末实施的一次空降行动的资料。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已难以回忆,只知道在黑夜的掩护下,苏军伞降了大约三个团的兵力至德军在第聂伯河防线后方25英里的克列缅丘格西北部。空降部队由未配备重武器的步兵组成,降落后他们也没有采取主动行动。散落成小股的空降部队分散在方圆25英里的区域内,这些部队在危险中独自行动甚至并未试图彼此取得联系。很明显,他们没有和后方指挥部建立联系,而第聂伯河对岸的友军也未发动协同攻击。

几天之后,德国安全部队和预备队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消灭了这些分散的苏联空降兵。我们认为苏联空降兵会在夜间用篝火向他们的飞机汇报其所在位置,因此在苏军空降后,德军在夜间沿克列缅丘格到基辅的河岸生火希望诱骗苏联人进行后续活动。但自空降的那天晚上之后,苏联人既没投入后续部队也没向空降部队提供补给。我们不知道后续行动是根本就没有还是因为德军的欺骗行动使苏联人搞不清己方空降部队的位置而取消。

整个计划看起来缺乏适当的准备。侦查不足,飞行和跳伞时的导航错误,分散的部队缺乏与友军和基地的联络,空降部队缺乏战斗意志是导致失败的主要问题。这个计划只能说是完全的失败。这可能是为什么协助本研究的德国指挥官对此次行动都没有太深印象的原因,所以包括像施图登特将军、布鲁门特里特将军、孟德尔将军(他们在空降领域都有非常全面的知识)都曾很确定的向我们说在二战中苏军没有大规模空降行动。研究证实此次苏军空降确实发生过,但却无法找到任何关于此行动细节的资料。

虽然无法为苏军的此次空降行动找到更多资料,但单就其奇特性我们认为也有必要提及。加上前文提及的几个原因,此次行动的失败可能导致苏军彻底放弃了在战争中使用空降这一作战形式。流行的看法是从战术和技术角度说,苏军都无法达到实施空降战的要求。更深一层,如一般的看法,相比孤军奋战,苏军士兵更擅长于大部队人海战术;苏军的基层指挥官缺乏主动性和攻击性,而这两种特质都是对空降兵指挥官的最基本要求。

苏联人总是喜欢使用过时的战斗方式,毫无疑问苏军空降兵在战争中的最大用途就是进行游击战。这种方法使得伞兵虽然覆盖了广大的地域但极其分散,无法进行战术行动,因此也就不再赘述。

第二章    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空降战


接下来的讨论主要基于在西欧进行的三次主要的空降战—1944年6月的诺曼底空降,1944年9月的奈美根和安海姆空降,1945年3月的威塞尔北部空降。对于1943年反击盟军在西西里的空降战,作者持有一些保留意见,不过这并不会动摇下面的观点,即在西欧进行的所有空降和反空降作战的经验都源自西西里战役。在更为经典的战例出现前,目前所有对这些行动的分析其实都基于西西里行动所总结经验。

[凯塞林元帅对盟军西西里空降战的评价:盟军在西西里进行的首次空降行动发起时间早于美、英联军由海路登陆的时间。由于强风,空降部队散落到在非常广大和纵深的区域。从Gela等地降落的部队使用骚扰战术严重干扰了赫尔曼·格林装甲师的攻势。如果康拉德将军(译注:General Conrath,赫尔曼·格林装甲师的一名指挥官)没有采取正确的战术仍用行军队形开进,那么可能盟军伞兵带来的危害会更大。

第二次空降由英国伞兵在1943年7月13日到14日的夜间发起,他们将落在离Simeto大桥附近一条从卡塔尼亚(Catania)通往伦蒂尼(Lentini)的高速公路上。虽然敌人没有从卡塔尼亚平原发起两栖登陆,但南线总司令(OB SUED)估计敌人可能从那里实施空降。因此他命令在卡塔尼亚机场西侧的平原地带修筑木制障碍物。为反空降需要,守备卡塔尼亚机场的防空部队也得到了加强。敌军行动的第一天,所有在卡塔尼亚附近降落的盟军部队都受到了来自北方的舒莫茨旅(赫尔曼·戈林装甲师的预备队)和被空运到西西里海岸的第一伞兵师的攻击。我们的战果非常显著,可以说,盟军没有获得任何成功或进展,至少是没有获得任何与如此大规模兵力相称的成功。英国伞兵在43年7月13至14日夜间发起的进攻被毫无悬念的粉碎,尽管他们占领了Simeto大桥,但这对局势毫无改观。]

I.              被动防御的方法
空降的进攻者在目标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他们总是会选择那些对于防守者来说特别难以进行被动防御的地方执行空降。我们当然不可能把反空降障碍物修得密布全国。因此,我们只能去研究空降战可能会特别针对哪些目标,以及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敌人可能采用空降突击直接打击这些目标。由于在西西里的经历让我们认识到盟军有可能通过空降向我们发起攻击,因此德国在组织西线防御时按照上述原则组织了反空降工作。我们的反空降工作主要着眼于两点,第一,让原本适合空降的场地变得不再适合空降;第二,保护所有可能被空降行动优先打击的目标。

对于第一点,我们通过安装大量的反空降柱实现。这种柱子大约10英尺高,直径6-8英寸,打入地下约3英尺深,用电线连接,有些还安装了爆炸装置。这些障碍物主要针对滑翔机。不过我们的经验说明,这种障碍物只在有爆炸装置时能发挥作用。如果没有爆炸装置,尽管滑翔机可能坠毁,但敌人仍然可以成功着陆。

我们也可以布雷或放水淹没潜在的空降场。对于前者,如果滑翔机和伞兵降落到雷场,地雷可以发挥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因为人力和材料的缺乏,我们雷场的数量和规模都受到了限制,而敌人空降部队会不会降落在雷场也是凭运气的事情。此外,从我们自身、当地居民和农林业的利益,雷场也不能无限制的扩大。放水淹没特定地区形成人工阻塞也是会碰到上述问题。我们曾在大西洋海岸广泛使用这种手段,不过由于缺雨,在敌人进攻时相当一部分的涝区已经干了。

设立雷区和涝区有双重意义,他们不仅可以防止空降,也可以阻碍敌人的地面进攻。

为了保护空降作战的潜在目标,我们必须进行包括修筑防御工事、障碍物、碉堡和进行桥梁破坏的准备。在现代战争中,我们需要在一切重要地点使用这些手段——不仅为了应对敌空降战,同时也要考虑到敌人的机动部队进行的穿插和渗透、特种作战行动和在占领土地上活动的游击队及叛军。只要守军进行充分准备并且可以得到足够的增援,这些要冲就可保无虞。

守住大西洋海岸线需要坚固的防御体系,我们沿海岸线设立了一条滩头防线。为了防止同时发生的大规模空降,我们在海岸线后方约几英里的内陆设立了第二条防线。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在滩头防线和内陆防线之间构筑一个可以向堡垒一样让我们进行防御的巩固地带,这样就可以切断伞兵和两栖登陆部队的联系。不过在实际作战中,盟军并没有空投部队到陆地防线的后方,而是将部队空投到两条防线及其之间地带。不仅如此,因为人力短缺且工事尚未修筑完成,我们陆地防线的实战价值被高估结果导致其被敌人占领。而且,如人工涝区这样的障碍物在某些地段让我们的预备队无法向敌空降兵发起进攻。

经验告诉我们被动防御在反空降作战中仅能发挥有限的作用。而且考虑到被动防御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物资,因此他们只能配属在相对固定的战线上。现代战争中,被动防御仅适用于全面防御中的部队、工作人员、或补给这样的准备工作。

II.             德国的预警系统
成功反空降的先决条件是在空降行动的准备阶段即侦测到敌人的动向。通过情报机构和无线电监听,我们常能得到一些空降行动即将开始的信号。根据情报,德国人总是很摸清盟军进攻行动中是否包括大规模空降战,但另一方面,我们又总是几乎到最后时刻仍不能确定行动于何时、何地开展。而通过侦听能得到的第一个准确的报告是从雷达观测到的大规模机群。在诺曼底的,依靠雷达的帮助,我们可以在空降前两小时推测出空降机群的逼近,并及时向部队发出警报。

依托于各单位密切合作的纵深观测体系可以快速准确的定位敌军的实际空降地点。不过报告必须迅速提交到上级和所有相关单位,否则一切观测都只是流于形式。经验显示,电话联络是不可靠的,电话网络很容易被敌军破坏,一次预备轰炸就可能造成电话网络的瘫痪。而向所有部门发送预先准备好的无线电信息或适当的广播警告则十分有效。

当空降行动业已开始,下一步工作就是要尽快查明敌军的集结地点,为转移或佯攻可能发起何种攻击以及敌军分布区域。这是非常困难的工作,尤其是在夜间。一般来说,我们清晰获知上述信息总是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这是反空降中最难的问题。不过,这决不是说我们在清楚对方意图前就束手无策。在大多数例子中,我们能通过组织反击促使敌军暴露其作战意图。这使我们的反击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在反击过程中及时提交报告,而我们也应加强此方面的训练和教育。

空降战的独特特征是攻击者和防御者的致命弱点都在同时出现。这主要由3个因素决定:哪方有更好的反应体系;哪方先掌握战场主动权;哪方的行动更坚决。就此而言,攻击者在决定攻击时间和地点上有优势,因此他会更早知道何时弱点会暴露,而防御者则只能坐等直到明了对手的攻击时间和地点。

攻击者总是尽一切努力让防御者的劣势进一步扩大,他们使用欺骗手段并且尽力化解防御者的对策。如第一章所述,最常见的欺骗手段是随伞降空投假人。在这些例子中,马上发起反击就可以探知该处是否是敌人的真实目标。无线电监听也是早期的重要检测手段,空降部队在着陆后,必须迅速使用无线电与其它单位建立联系,同时向后方基地的高级指挥官汇报情况,而无线电则不能在牵制性的行动中使用。即便假人装备了自动工作的无线电或者遥控无线电(这只是个技术问题)警醒的合格无线电监听员也不会被欺骗太长时间。在1944年盟军的进攻行动中我们看到,在敌军空降后不久,信号情报部门就可以相当迅速的掌握敌军战术编队的详细资料并呈报最高统帅部。而攻击者在空降前自然会试图在空袭中尽力清除诸如雷达或长距离无线电发射台这样的目标。另一方面,这样的攻击新行为也可以作为防御者的参考。

在占领区,也可以通过监测地下组织的活动以找到即将发生空降战斗的线索,如果反间谍单位渗入敌人的情报网络则会尤其有效。

III.            空中反击
理论上说,应对空降战最好的防御方式是空军攻击敌开进中的运输机群,在其未到达空投区域即将其歼灭或迫使其撤退。在1944-45年的西线战场,由于德国空军几近绝境,胜利的走向根本就已注定。我们要再次强调,对于攻击者来说,制空权是空降战的先决条件。攻击者必须尽力摧毁敌空军部队,使用大量护航机保护空运部队。如果攻击者不能完成上述任务,那么他根本不需要考虑实施空降战的可能性。总之,如果计划实施空降,我们必须保证绝对的空中优势,这种优势要强到即便在极端情况下,防御者能组织攻击行动,这些行动也绝无胜算。

IV.            防空火力
B集团军群一份1944年6月关于诺曼底战场的报告中作出如下陈述:“预设的反空降区域火力配置令人满意(20MM炮对空降部队进行直接射击尤其有效)。”攻方的对策是在夜间或能见度不佳的条件下空降。关于这一点,该报告认为,“下雨或低高度云层对空降有利,籍此飞机可以规避防空炮火进行俯冲或降落。”

毫无疑问最好是在空降部队还在空中或者刚刚着陆时就尽可能给他们造成最大的损失。以此,我们需要让所有可以攻击到敌机的武器火力全开。在安恒Deelen机场附近降落的英国伞兵遭到德国防空炮火的袭击并损失惨重。单独使用防空炮无法阻止空降,当敌空降兵已经跳伞以后,即便被压倒性的火力压制,他们也无法选择停止行动或撤退。不管愿不愿意,他们都必须降到地面。并且总是有一部分伞兵可以顺利着陆并马上投入战斗。但如果因此说防空炮无法帮助获得胜利则是绝对的错误。正相反,在那个时刻,防空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敌军在降落时没有任何掩护,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是完全没有防御能力的,因此可能会承受巨大损失。在这个当口,攻击者不可能用空军或远程火炮为他们提供掩护。只有滑翔机在特定俯冲角度才能使用机载武器抵抗防御者。在空投和着陆中遭受的损失将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战斗效率和士气。这有助于在随后的行动中消灭敌军并挫败其空降企图。例如,德军在入侵克利特的行动表明了防空炮可能给空降部队造成巨大伤亡。同样在这个例子中,也证明了防空炮火单独使用无法有效抵抗空降。而这个目标只能通过进攻达成。如果克里特的防御被部队没有因防空炮的威力沾沾自喜而立即攻击着陆部队,整个行动就有可能在最开始即宣告失败。

V.             地面反击

通过自己的空降行动,德国意识到攻击是应对战斗空降的唯一有效方法。他们对盟军空降战反击的成效证实了此观点。反击盟军进攻的失败并不是原则的错误,而是因为德军没有足够的部队,无法及时投入足够军力以及反击组织失当。但是在许多例子中,德军仍然成功阻止了盟军的空降战;在安海姆,德军更是让盟军行动彻底失败。

任何空降行动中,空降部队从跳伞后直到部队重组并建立统一指挥的这段时间是其最脆弱的时候。基于此,德军战地操作规程规定,敌空降兵处于其射程之内的任何作战单位都必须立即发起攻击,每一秒的延误都会让敌人的环境改善。这条理论是德军反空降的基本原则。即便敌人降落在德军分散的小队或是预备队附近,德军都曾遵循此原则并取得胜利。但是如果敌人在数量上压倒可以立即投入的防御力量,或者防御部队赶到时敌军已经渡过了上述最脆弱的阶段,此原则就很难奏效。此时,希望依靠顽强战斗或小规模独立攻击击溃敌军已经不现实,接下来需要发动系统性的反击战。

发起反击的速度至关重要,因为我们确信敌军的战斗力会因后续援军的到来而不断加强。一般来说,只有摩托化预备队可以及时投入反击。如果敌空军拥有制空权(比如在诺曼底)会导致预备队无法及时赶到,而胜利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减小。基本上,距敌军最近的部队需要担负起守备重要地区的任务,保持与敌人的接触,侦查敌军的状况直至反击的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反击应在统一指挥下进行,并尽可能采取向心突击的方式从多方向进攻并辅以一切可用的重型武器、火炮和坦克。我们要优先攻击那些战斗力较高,弱点仅仅只是缺少弹药或者数量不足的部队,以阻止他们和地面进攻部队会合。阻止敌军会合非常关键,如果失败,防御者取得胜利的机会则显著降低。在整个二战中,德军还未能有消灭与地面部队会合空降兵的先例。

德国在西线反击盟军空降的行动中最大的阻碍是盟军的空中优势。德国无法消灭盟军空军,甚至无法短暂获取空优,这导致预备队调动效率极低。机械化预备队数量不足且由最高统帅部调遣导致德军在诺曼底的反击如此柔弱、迟缓,甚至根本不值一提。德国在安恒的成功反击应归功于积极的行动、B集团军群的统一指挥、两个恰巧驻扎在附近的党卫军装甲师的火速驰援,天气条件限制了盟军空军的活动,还有在奈梅亨(Nijmegen)的德军部队的顽强反击阻止空降部队与地面部队建立联系。

VI.            空降场内反空降
德国空降战术专家(施图登特将军等人)坚持认为对抗敌军空降的最好方法就是立即将我方空降兵空降入敌空降场内。然而,目前我们还没有任何实际操作的经验。在二战中只有一个交战双方都在短时间内将伞兵梯次投入相同地区的例子,即在1943年的西西里,卡塔尼亚南部,英国空降兵错误的空降至一个计划外的区域,而后德国空降兵在极短的时间内作为援军空降至相同地区。手边的两份德军报告汇报了截然不同的情况。一份报告说到英国人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德国空降兵损失惨重,而另一份报告说英国空降兵大部被歼。这些看似矛盾的事确实发生了:一小队英国空降兵成功占领他们的目标——Promosole的大桥,但很快失守。而此战斗结果是否与我们也实施了空降有关尚需进行更多研究。在敌军空降场实施空降总是会导致双方都陷入混乱。这必然会导致出现混乱的白刃战,就像数个世纪以前的骑兵作战一样。在这样的战斗中,最终获胜的一定是更凶狠顽强的战士。最初的优势一定是在已经了解情况后才执行空降的对手手中,但是如果我们的部队能获得地面部队支援,内外开花,一般很快就会取得全面胜利。唯一的问题是在敌军大规模空降时(这往往预示着对方握有空中优势)我们是否有机会实施空降,这在夜间或许可行。不管怎样,以反空降为目的的空降行动需要准备时间,因此,只有在敌军降落到我空降兵已有所准备的区域才能使用这种方法。

VII.           对盟军空降战的成效评估
战争中,一方的胜利也代表着另一方的失败。总的来说,我们想知道防御有效与否,最佳的方法莫过于研究进攻者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他们的目的。因此,我们将对1944-1945年间盟军的三次主要空降战加以简述。

盟军于1944年6月在诺曼底发动的空降行动与其两栖突击行动进行了紧密的战术协同。德方预计空降会深入内陆,意在达成战略目标,德国也以此组织了相应的防御工作。而盟军的实际空降地点完全出乎德军预料,因此,在盟军空降场内的防线没有得到适当的加强且在彼处驻扎的也是战斗力较弱的部队。德军预备队的大部驻扎在其他地方,只能非常勉强的投入战斗。德军采取的被动防御方法并没有限制住盟军空降行动的进一步扩展。因为定位错误,盟军的第一波空降部队被分散在远离预定地点的区域,这消耗了德军最初的反击攻势。虽然德军在各处取得胜利,但这些分散的胜利并未对空降行动的全局产生很大影响。此外,由于降落场非常之大,德军指挥官很难快速对现状形成一个准确的评估。这导致预备队被错误使用,也给德军士气造成了相当的影响。由于盟军的空中优势,德军始终无法及时组织反击。不过,德军的反击曾暂时性的压缩了敌军的空降场,阻止其进一步扩大;德军曾靠立刻发起攻击成功的阻击盟军空降兵;他们也曾暂时性地将盟军空降部队几乎至之死地。

德军预备队被盟军的空降部队牢牢牵制,导致他们无法在随后反击两栖登陆的战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两栖突击部队才能在海岸获得立足点并在短时间内与空降部队建立联系,至此,敌军建立桥头堡的战术目标得以完成。另外一点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空降行动在战役的第一阶段即投送了大量盟军部队到达内陆,迅速扩大了进攻方的数量优势。

将部队投送到原定战术目标是否会加速德军的全线崩溃还值得商榷。当然,空降在海滩上会更困难,也可能会使德军的反击更集中,发挥更大效能。总之,想要更大的成果就要冒更大的风险。

1944年9月在埃因霍温、奈梅根和安恒的空降行动试图直接撕开德军防线,为英军铺平经由马斯河、瓦尔河、下莱茵河到达鲁尔区北翼的道路。攻击计划如能成功则会取得巨大的战略胜利。与诺曼底空降有很大不同,此次行动是一场运动战,因此坚守固定防线的德军无法组织遏制空降部队的渗透。依靠事先获得的情报,德军成功预知了敌军的空降战。附近战区的指挥官(第6战区和第6空军军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们迅速的从正规军和国民保卫队中组织了摩托化辅助部队(称为警戒部队)。虽然警戒部队的战斗能力非常有限,但这仍不失为非常有效的方法。

和德国人的原则一样,空降行动在完成准备后立刻执行。此役有两个因素对德军非常有利。第一,空降行动没有任何大型的盟军地面行动支持。盟军全部的地面支持仅是在一个狭长正面由几个实力不强的装甲尖刀部队发起的突击,第二天也没有强有力的攻击行动;第二,天气变化导致从第二天开始的几天内,援军和补给几乎完全无法输送到空降场,而在诺曼底给德军造成巨大损失的盟军空军也因天气问题无法有效遏制德军反击。

德军原本没有寄期望于在埃因霍温和奈梅根南部发起的反击行动可以彻底击败盟军空降先锋或阻止他们与地面部队会合,但是德军却多次成功地将盟军地面部队置于险境,大大延缓了其推进速度.特别需要指出,他们成功的坚守位于奈梅根的大桥多于计划达四天之久,这使得敌地面部队无法与最北部位于安恒的空降先锋会合.

与此同时,驻扎于安恒的B集团军群指挥部指挥发起了在安恒的反击并取得胜利。两个纯粹由于机缘巧合而在安恒附近的党卫军装甲师残部和上文提到的战斗力极其有限警戒部队承担了反击工作。在德军的反击下,英第一空降师的空降场被不断压缩,最终,该师大部被歼,仅有小股残部逃到了下莱茵河南岸。

德军的战术取得了成功,虽然他们未能阻止敌人的进一步渗透,但德军成功的防止了盟军所意图的战略性突破。经此役,盟军在6个月后方才有足够力量渡过莱茵河。

盟军在1945年3月莱茵河威塞尔镇以北的空降行动中投入了两个空降师。空降兵直接投入沿河防御阵地,与渡河部队协同进行近距离战斗。空降行动准备的非常仔细,盟军投入了超过8500架作战飞机和2000架运输机,不仅如此,莱茵河西岸的全部炮兵单位都为此行动提供了火力支援。因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此次行动盟军大获全胜。由残兵和战斗力有限的部队守备的德军阵地在敌人的强大攻势下很快陷落。仅有的预备队只是一个教导师,且为躲避空袭而分散在相当大的地域内。该师受命发起反击,其所辖一个团曾在与空降部队的战斗中取得了微不足道的胜利。敌人的低空压制使运输陷于瘫痪,因而其余部队根本未能投入战斗。

VIII.          苏联放弃空降战的思考

非常令人吃惊的是苏联在整个二战中没有实施任何大规模空降战.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从和平时期即开始试验空降作战并组建空降部队的国家,但是在战争中,苏军的空降仅限于小规模的兵力投送:空投空降兵到德军后方支持当地游击队的活动,这没有起到任何直接的战术或战略效果.我们推测可能的原因如下:

1941年,当苏联卷入战争时,红军空军的实力远不及德国空军,这种劣势一直持续到战争的最后阶段.

相比水上和空中,苏联红军更在行地面战争.1941年,因情况危急,和平时期建立的伞兵部队作为常规部队投入地面战斗.之后,虽然组建了更多的伞兵部队,但他们可能对空降战缺乏信心或认为风险太大(苏联人认为无法保证胜利)。而战争的最后阶段则可能因为战局已定,苏军认为不需要冒险进行空降.

哈切夫斯基元帅是苏联空降兵的缔造者,在他被免职后,苏军可能缺乏继续研究这种新型作战方式的推动力。

尽管苏军在二战中没有发起像克里特岛或是市场花园这种规模的空降战,但我们决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苏联在未来的军事冲突中不会有采用空降战的可能。

在结束本研究之后,编者得到了苏军在1943年夏末实施的一次空降行动的资料。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已难以回忆,只知道在黑夜的掩护下,苏军伞降了大约三个团的兵力至德军在第聂伯河防线后方25英里的克列缅丘格西北部。空降部队由未配备重武器的步兵组成,降落后他们也没有采取主动行动。散落成小股的空降部队分散在方圆25英里的区域内,这些部队在危险中独自行动甚至并未试图彼此取得联系。很明显,他们没有和后方指挥部建立联系,而第聂伯河对岸的友军也未发动协同攻击。

几天之后,德国安全部队和预备队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消灭了这些分散的苏联空降兵。我们认为苏联空降兵会在夜间用篝火向他们的飞机汇报其所在位置,因此在苏军空降后,德军在夜间沿克列缅丘格到基辅的河岸生火希望诱骗苏联人进行后续活动。但自空降的那天晚上之后,苏联人既没投入后续部队也没向空降部队提供补给。我们不知道后续行动是根本就没有还是因为德军的欺骗行动使苏联人搞不清己方空降部队的位置而取消。

整个计划看起来缺乏适当的准备。侦查不足,飞行和跳伞时的导航错误,分散的部队缺乏与友军和基地的联络,空降部队缺乏战斗意志是导致失败的主要问题。这个计划只能说是完全的失败。这可能是为什么协助本研究的德国指挥官对此次行动都没有太深印象的原因,所以包括像施图登特将军、布鲁门特里特将军、孟德尔将军(他们在空降领域都有非常全面的知识)都曾很确定的向我们说在二战中苏军没有大规模空降行动。研究证实此次苏军空降确实发生过,但却无法找到任何关于此行动细节的资料。

虽然无法为苏军的此次空降行动找到更多资料,但单就其奇特性我们认为也有必要提及。加上前文提及的几个原因,此次行动的失败可能导致苏军彻底放弃了在战争中使用空降这一作战形式。流行的看法是从战术和技术角度说,苏军都无法达到实施空降战的要求。更深一层,如一般的看法,相比孤军奋战,苏军士兵更擅长于大部队人海战术;苏军的基层指挥官缺乏主动性和攻击性,而这两种特质都是对空降兵指挥官的最基本要求。

苏联人总是喜欢使用过时的战斗方式,毫无疑问苏军空降兵在战争中的最大用途就是进行游击战。这种方法使得伞兵虽然覆盖了广大的地域但极其分散,无法进行战术行动,因此也就不再赘述。


第三章     总结

I.              空降战的经验总结
无论手段如何演变,战争的目的仍然是占领敌人的领土。对领土的占领是实实在在的胜利,占领也是完全控制的保证。占领剥夺了敌人对该地域自然资源、原材料、工业、人口、机场等的使用权,而占领者则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并最终迫使敌人投降。夺取、占领及守备敌领土的先决条件是消灭敌武装的有生力量。

长期以来,包围是歼灭敌武装力量的最有效的方式,德军的战争理论也特别强调包围的作用。包围即是直接从敌人的软肋处插入并切断其与后方的联系。自一战以来,武器的发展和军队的扩张使得大规模包围的可能性日益减小,并导致以永备工事为据点侧翼展开防线的作战方式出现。这使得包围战术逐渐被战术穿插取代,在二战中,这正是机动高效的装甲部队的主要作战任务。

在二战中初次登场的空降作战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新的趋势。空降到敌军防线后方其实是从空中对敌进行包围,这是从三维空间实施的包围。我们认为,空降作战将在未来战争中扮演非常重要的标志性角色。

二次大战显示出空降作战是可行的,不仅如此,取得的成果证明空降作战并非只能靠其奇袭效果取得胜利,换言之,空降占并不是只能“一次性使用”的作战手段。相反,二战中的例子揭示了如果兵力占优,那么防御者几乎根本不可能预防或在空降行动中取得胜利。

二战的空降战仍然局限在纯粹的战术领域,需要与地面部队紧密配合。战略空降还从未出现。即便是占领岛屿这样的行动也被严格限制在有限的独立行动范畴之内。

持续的技术发展使得飞行器可以飞的更快、更远、运载更多的物资,这让我们看到了空降作战规模增长的可能。到今天,通过空降完成大规模包围可能已不再是空想,甚至,我们可以利用空降从三维空间完成侧翼包围的运动。这不再是仅从敌人后方发起攻击,我们甚至可以迫使敌人放弃原有阵地,掉头对远在其后方的空降部队重新组织攻击。

上述观点在极大程度上受制于技术因素。因为编者缺乏必要的技术资料,此研究还无法确定有哪些限制因素,也无法估计他们会对现在和未来的空降造成多大的限制。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也许今天的梦想在明天就会变成现实。因此此报告仅对空降战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简要的评估可能发生的结果。

II.             空降战的限制
首先,需要提醒的是空降作战与任何包围或侧翼迂回行动的战术和战略原理相同。地形、时间、敌我力量、突入的深度、部队的集中、奇袭和欺骗等要素都非常重要,需要慎重评估。这与计划地面行动时相同,因此在下文中我们将不再展开说明。

空降作战的特性是通过三维空间到达目的区域,即,空运。因此随之而来的困难需要和上文所述的因素一起进行慎重的评估。

总的来说,这种新的从空中突击的作战方式会带来以下方面的困难:
1.  空降部队在其飞行线路上极易受到攻击。这迫使我们必须掌握整个飞行线路上的制空权——从出发基地到空降场。不考虑其它因素,可以取得制空权的范围决定了大规模空降作战的投送距离。

2.  和地面行动相比,空降战深入未知的地区。一般意义的侦查和情报不能满足空降的需求继而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前期侦查越不充分,空降兵着陆后面对意外就越多,而此时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他们都已无法撤退。因此,空降战比常规地面战斗风险要大得多,也再次强调了更多的准备时间,而且在降落的第一阶段,空降部队一定是非常脆弱的。

3.  在降落后,空降兵的战斗力和机动力取决于他们获得的补给。毫无疑问,与此相关的技术或设备的发展可以提高空降战的效率。为此,军事计划的制定者需要推动相关的研究和装备发展。空降战的决定性因素是空中的军事态势,这决定了空降作战的运输和补给。空中态势最根本的问题是,进攻者能在多大的范围、多长的时间内占有制空权。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空降部队在行动开始后最迟何时必须与地面部队建立联系。这些问题决定了空降作战能在多大规模的范围展开,也决定了应该为行动设立何种目标。随着技术的发展、部队组织体制和训练的进步并配合正确的战略战术,这些问题并非不可克服,但是当然,新变革也会带来新的制约因素。

4.  然而,我们必须面对一个永远不变的难题——空降战进入实施阶段就缺乏计划灵活性。一旦开始实施,整个计划就必须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最高指挥官唯一能做的就是决定是否投入预备队,行动的开展全要依靠相对较小规模的部队。德国陆军特别强调依据战场情况灵活调整行动,而在空降作战中却有很大限制。在占领空降场之前,我们无法展开任何行动。因此,我们需要慎重、仔细的进行准备工作,这需要大量时间,投入更多的部队和资源,这也再次证明了空降战是有钱人的游戏。

[凯塞林元帅关于缺乏计划灵活性的评论:
我不同意此观点我的观点是空降战未必只能严格按时间表进行。当然,按照计划执行的行动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胜利。但计划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彻底改变,不过这必须要地面部队与空军编队有非常好的通讯联系。而且需要准备一组计划以适应不同情况,所有的部队都必须为此进行严格的训练。运输机内还未空投的部队可根据情况实施撤退或按备选方案在其他区域着陆。其实对后续部队来说,这会容易执行得多。我认为,其实在空降作战中因时制宜调整兵力投入要比地面战斗更容易。地面上中,大部队投入战斗后,我们进行任何调整都要面临困难,而且调整越大困难越多。但在空降战中,我却不认为有任何困难.]

III.            空降战的优势
不考虑投入的人力和资源,空降战表现出如此出色的优势,以至于在未来战争中只要某方具备相应的条件,我们就无法相信它会放弃这种作战方式。空降战的优势如下:

空降战使攻击者可以实施垂直包围、侧翼包抄或保护己方侧翼的行动。空降也使陆军的运动可以克服诸如开阔水域、海峡、山脉或沙漠等地形的阻碍。

空降战可以从进攻方的腹地发动,高速且极具奇袭色彩,堪称先发制人。

垂直包围造成的心理恐慌远大于平面运动的包围。这会让敌军及其指挥官迅速陷入被孤立的恐惧——敌军不知道在何处、何时会实施空降战。空降战对敌国民众的影响亦不可低估,不过这种影响对我们是否有利要取决于具体情况。

IV.            胜利的要素

如果军队希望克服空降这一新兴作战方式带来的困难,去发掘其更大的效益,那么基于目前的论述,我们将给出如下建议:

攻方的空军要足够强大,在战争一开始就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或能在战斗中重创敌空军,以保证掌握制空权的时间和范围足够完成空降行动。

空降战需要高度专业的部队。空降战需要最坚强和渴望战斗的士兵、严格全面的训练、最好的装备和大量的运输机。我们建议从志愿者中征召兵员。从民兵和常规部队中选出的士兵大多仅接受过基础训练,只在接受更全面的训练后方能执行空降行动。我们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组织起这样一支特殊部队,因此即便在和平时期,空降部队也应齐装满员。这些要求实际上再次从某种程度上说明空降战是有钱人才能负担得起的。

任何大规模的空降行动都必须考虑空运大批地面部队(师级单位)的准备工作,这些部队将在初期空降后作为援军迅速投入。这些部队需要审慎的进行装备、组织的必要的调整,一定要配发相应的装备。

需要认识到,空降战既没有很大的自由机动空间也没有很高的灵活性,准备工作花的时间越长,空降作战就越能迅速展开,因此事先必须进行良好的准备。当行动开始后,部队投入的方向和目标都无法改变。因此即便在和平时期,我们也应针对可能存在的威胁制定空降作战的规划,并且所有的细节都应根据最新情报不断仔细修订。如果进行了此工作,那么当危机爆发时,空降战的准备时间会大大缩减。只有很有预见性的涵盖数种不同情况的计划才可能给空降战的执行带来有限的灵活性。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空降对天气的要求比任何行动都要苛刻。空降战覆盖的区域越大,越需要长期的天气预报。因此在和平时期我们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气象信息收集机制,并研究其对战争的限制,须知,在战时很难获得敌国的气象信息。

V.             反空降

关于反空降战,在此研究中我们可以作出如下总结:

首先,最好的防御方式莫过于拥有强大的空军。

其次,需要建立良好的观测(雷达)和报警系统。战争中,这个预警网络要能在机动环境下快速建立,并可适应各种复杂情况。

全面防御中的后方地区防御体制和准备工作也愈显重要。此外,也有必要清晰的确定如果敌军在我后方区域空降,将由谁来指挥后方的防御工作,又有哪些人对此负责——为此必须作出相应安排。

在深入敌战线后方展开行动的可能性日益增长的时代,迅速有力打击敌空降战的需求将迫使参战方将其战略预备队分散到其整个控制区或深入某些区域,也可能迫使参战方保留相当一部分军力以应付可能在其后方发生的敌远程空降战。

VI.            展望未来
空降战在未来可能获得广泛的应用。目标的类型和选择仍然取决于可用的军队(空军、空降兵),因此这也是对战争潜力的考验。在未来战争中,是否使用空降还取决于能否及早做出决定,因为无论从部队还是技术角度来说,空降都不是简单的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从战略角度使用装甲部队彻底改变了自一战以来的军事思想。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战争开始时,大规模空降战的运用也将起到同样的作用。

第三章     总结

I.              空降战的经验总结
无论手段如何演变,战争的目的仍然是占领敌人的领土。对领土的占领是实实在在的胜利,占领也是完全控制的保证。占领剥夺了敌人对该地域自然资源、原材料、工业、人口、机场等的使用权,而占领者则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并最终迫使敌人投降。夺取、占领及守备敌领土的先决条件是消灭敌武装的有生力量。

长期以来,包围是歼灭敌武装力量的最有效的方式,德军的战争理论也特别强调包围的作用。包围即是直接从敌人的软肋处插入并切断其与后方的联系。自一战以来,武器的发展和军队的扩张使得大规模包围的可能性日益减小,并导致以永备工事为据点侧翼展开防线的作战方式出现。这使得包围战术逐渐被战术穿插取代,在二战中,这正是机动高效的装甲部队的主要作战任务。

在二战中初次登场的空降作战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新的趋势。空降到敌军防线后方其实是从空中对敌进行包围,这是从三维空间实施的包围。我们认为,空降作战将在未来战争中扮演非常重要的标志性角色。

二次大战显示出空降作战是可行的,不仅如此,取得的成果证明空降作战并非只能靠其奇袭效果取得胜利,换言之,空降占并不是只能“一次性使用”的作战手段。相反,二战中的例子揭示了如果兵力占优,那么防御者几乎根本不可能预防或在空降行动中取得胜利。

二战的空降战仍然局限在纯粹的战术领域,需要与地面部队紧密配合。战略空降还从未出现。即便是占领岛屿这样的行动也被严格限制在有限的独立行动范畴之内。

持续的技术发展使得飞行器可以飞的更快、更远、运载更多的物资,这让我们看到了空降作战规模增长的可能。到今天,通过空降完成大规模包围可能已不再是空想,甚至,我们可以利用空降从三维空间完成侧翼包围的运动。这不再是仅从敌人后方发起攻击,我们甚至可以迫使敌人放弃原有阵地,掉头对远在其后方的空降部队重新组织攻击。

上述观点在极大程度上受制于技术因素。因为编者缺乏必要的技术资料,此研究还无法确定有哪些限制因素,也无法估计他们会对现在和未来的空降造成多大的限制。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也许今天的梦想在明天就会变成现实。因此此报告仅对空降战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简要的评估可能发生的结果。

II.             空降战的限制
首先,需要提醒的是空降作战与任何包围或侧翼迂回行动的战术和战略原理相同。地形、时间、敌我力量、突入的深度、部队的集中、奇袭和欺骗等要素都非常重要,需要慎重评估。这与计划地面行动时相同,因此在下文中我们将不再展开说明。

空降作战的特性是通过三维空间到达目的区域,即,空运。因此随之而来的困难需要和上文所述的因素一起进行慎重的评估。

总的来说,这种新的从空中突击的作战方式会带来以下方面的困难:
1.  空降部队在其飞行线路上极易受到攻击。这迫使我们必须掌握整个飞行线路上的制空权——从出发基地到空降场。不考虑其它因素,可以取得制空权的范围决定了大规模空降作战的投送距离。

2.  和地面行动相比,空降战深入未知的地区。一般意义的侦查和情报不能满足空降的需求继而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前期侦查越不充分,空降兵着陆后面对意外就越多,而此时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他们都已无法撤退。因此,空降战比常规地面战斗风险要大得多,也再次强调了更多的准备时间,而且在降落的第一阶段,空降部队一定是非常脆弱的。

3.  在降落后,空降兵的战斗力和机动力取决于他们获得的补给。毫无疑问,与此相关的技术或设备的发展可以提高空降战的效率。为此,军事计划的制定者需要推动相关的研究和装备发展。空降战的决定性因素是空中的军事态势,这决定了空降作战的运输和补给。空中态势最根本的问题是,进攻者能在多大的范围、多长的时间内占有制空权。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空降部队在行动开始后最迟何时必须与地面部队建立联系。这些问题决定了空降作战能在多大规模的范围展开,也决定了应该为行动设立何种目标。随着技术的发展、部队组织体制和训练的进步并配合正确的战略战术,这些问题并非不可克服,但是当然,新变革也会带来新的制约因素。

4.  然而,我们必须面对一个永远不变的难题——空降战进入实施阶段就缺乏计划灵活性。一旦开始实施,整个计划就必须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最高指挥官唯一能做的就是决定是否投入预备队,行动的开展全要依靠相对较小规模的部队。德国陆军特别强调依据战场情况灵活调整行动,而在空降作战中却有很大限制。在占领空降场之前,我们无法展开任何行动。因此,我们需要慎重、仔细的进行准备工作,这需要大量时间,投入更多的部队和资源,这也再次证明了空降战是有钱人的游戏。

[凯塞林元帅关于缺乏计划灵活性的评论:
我不同意此观点我的观点是空降战未必只能严格按时间表进行。当然,按照计划执行的行动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胜利。但计划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彻底改变,不过这必须要地面部队与空军编队有非常好的通讯联系。而且需要准备一组计划以适应不同情况,所有的部队都必须为此进行严格的训练。运输机内还未空投的部队可根据情况实施撤退或按备选方案在其他区域着陆。其实对后续部队来说,这会容易执行得多。我认为,其实在空降作战中因时制宜调整兵力投入要比地面战斗更容易。地面上中,大部队投入战斗后,我们进行任何调整都要面临困难,而且调整越大困难越多。但在空降战中,我却不认为有任何困难.]

III.            空降战的优势
不考虑投入的人力和资源,空降战表现出如此出色的优势,以至于在未来战争中只要某方具备相应的条件,我们就无法相信它会放弃这种作战方式。空降战的优势如下:

空降战使攻击者可以实施垂直包围、侧翼包抄或保护己方侧翼的行动。空降也使陆军的运动可以克服诸如开阔水域、海峡、山脉或沙漠等地形的阻碍。

空降战可以从进攻方的腹地发动,高速且极具奇袭色彩,堪称先发制人。

垂直包围造成的心理恐慌远大于平面运动的包围。这会让敌军及其指挥官迅速陷入被孤立的恐惧——敌军不知道在何处、何时会实施空降战。空降战对敌国民众的影响亦不可低估,不过这种影响对我们是否有利要取决于具体情况。

IV.            胜利的要素

如果军队希望克服空降这一新兴作战方式带来的困难,去发掘其更大的效益,那么基于目前的论述,我们将给出如下建议:

攻方的空军要足够强大,在战争一开始就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或能在战斗中重创敌空军,以保证掌握制空权的时间和范围足够完成空降行动。

空降战需要高度专业的部队。空降战需要最坚强和渴望战斗的士兵、严格全面的训练、最好的装备和大量的运输机。我们建议从志愿者中征召兵员。从民兵和常规部队中选出的士兵大多仅接受过基础训练,只在接受更全面的训练后方能执行空降行动。我们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组织起这样一支特殊部队,因此即便在和平时期,空降部队也应齐装满员。这些要求实际上再次从某种程度上说明空降战是有钱人才能负担得起的。

任何大规模的空降行动都必须考虑空运大批地面部队(师级单位)的准备工作,这些部队将在初期空降后作为援军迅速投入。这些部队需要审慎的进行装备、组织的必要的调整,一定要配发相应的装备。

需要认识到,空降战既没有很大的自由机动空间也没有很高的灵活性,准备工作花的时间越长,空降作战就越能迅速展开,因此事先必须进行良好的准备。当行动开始后,部队投入的方向和目标都无法改变。因此即便在和平时期,我们也应针对可能存在的威胁制定空降作战的规划,并且所有的细节都应根据最新情报不断仔细修订。如果进行了此工作,那么当危机爆发时,空降战的准备时间会大大缩减。只有很有预见性的涵盖数种不同情况的计划才可能给空降战的执行带来有限的灵活性。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空降对天气的要求比任何行动都要苛刻。空降战覆盖的区域越大,越需要长期的天气预报。因此在和平时期我们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气象信息收集机制,并研究其对战争的限制,须知,在战时很难获得敌国的气象信息。

V.             反空降

关于反空降战,在此研究中我们可以作出如下总结:

首先,最好的防御方式莫过于拥有强大的空军。

其次,需要建立良好的观测(雷达)和报警系统。战争中,这个预警网络要能在机动环境下快速建立,并可适应各种复杂情况。

全面防御中的后方地区防御体制和准备工作也愈显重要。此外,也有必要清晰的确定如果敌军在我后方区域空降,将由谁来指挥后方的防御工作,又有哪些人对此负责——为此必须作出相应安排。

在深入敌战线后方展开行动的可能性日益增长的时代,迅速有力打击敌空降战的需求将迫使参战方将其战略预备队分散到其整个控制区或深入某些区域,也可能迫使参战方保留相当一部分军力以应付可能在其后方发生的敌远程空降战。

VI.            展望未来
空降战在未来可能获得广泛的应用。目标的类型和选择仍然取决于可用的军队(空军、空降兵),因此这也是对战争潜力的考验。在未来战争中,是否使用空降还取决于能否及早做出决定,因为无论从部队还是技术角度来说,空降都不是简单的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从战略角度使用装甲部队彻底改变了自一战以来的军事思想。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战争开始时,大规模空降战的运用也将起到同样的作用。


附录
德军空降战的相关资料
作者:弗莱赫·冯·德·海德特上校
I.              德国空降部队的装备
整个战争中,德国空降兵的武器装备和步兵部队没有本质区别。唯一与步兵不同且投入使用的轻型武器是使用标准弹药的伞兵自动步枪。空降作战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弹药携带问题,德国步兵的自动步枪没有使用标准弹药,而在空降行动中使用各种口径不同的普通自动步枪简直就是弹药供应的噩梦。空降兵装备了使用标准弹药的自动步枪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武器罐更高效的向部队输送弹药。1942年以后,绝大多数武器罐都可以进行战地运输。1944年,一种被称为弹药背心的携行具配发到部分空降部队手中并在实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克里特岛行动之后,德国空降部队立即要求生产一种可空降使用的侏儒坦克(Lilliputpanzer)和一种轻便的反坦克炮。1942年开始了这种坦克的实验,这种坦克可用大型滑翔机投送,由于其特别的外形,该坦克被称为海龟。但由于军备生产的困难,1942年底,试验在还未证实其战斗中的实际作用时即告终止。尽管如此,这种坦克非常符合陆军对装甲车辆的三个基本要求,即:外形低矮,高速,有卓越越野能力。

1942年,空降部队配发了一种使用固体发射药的48毫米/42毫米口径锥膛反坦克炮用以取代难以运输的37毫米反坦克炮,在非洲与英国重型坦克的战斗中这种火炮表现平平,于是在1943年即告停产。与此同时,磁性反坦克手雷(Panzerwurfmine)研制成功并用于极近距离的反坦克作战,不过该武器很快就被装甲拳(Panzerfaust, 一次性使用的无后座力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取代。1944年秋,德国工程师开始为空降兵研制一种比装甲拳更易携带的新型近距离反坦克武器,不过该研究工作可能也未完成。

部分空降部队配发了党卫军的一次性火焰喷射器(Einstossflammenwerfer[1]),这种武器比陆军的火焰喷射器更适合空降兵使用.

最令德国空降兵指挥官头疼的问题莫过于缺乏支援步兵战斗的火炮。德国空降兵配备了表现卓越的75毫米和105毫米无后座力炮。这两种无后座力炮全部由轻金属合金制成,在适当的路面条件下,两个人就可以拖75毫米无后座力炮。该炮仰角和陆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相同,75毫米无后座力炮的最大射程为3850码(约3520米),105毫米无后座力炮的最大射程为9000码(约8230米)。不过他们都有如下缺点:

a.     容易暴露目标,发射时会产生大量烟雾,另外在晚上发射时炮尾产生的火焰在很远的距离都可以看到。
b.     这两种炮都只能用于平射,仰射时的效果很难令人满意。不仅如此,在空降行动中,我们很难能带足必要基数的弹药,也无法指望得到补充。因此,我们只在对重要目标攻击时逐发使用无后坐力炮,而且一般都在已经暴露的位置发射。

除这些武器外,在克里特行动中我们还使用了150毫米火箭发射器。火箭通过武器罐空投到战场,可以直接从包装箱(译注,编号疑为sWuG40[2])中发射。这种火箭并不成功,它需要相当高的发射角度因此只能用于对空攻击或火力压制,但行动中我们却无法获得足够的火箭进行火力压制,一架Ju-52(德国运输机)一次只能投送4个火箭发射器。

空降战的特殊性决定了部队需要非常优秀的通信设备。在德军的空降行动中,“多拉”和“弗雷德里希”电台表现的十分出色。从1942年起,部队多次要求配发一种小型便携短程电台用于连级通讯,但一直未得到相应。因此,有一部分部队也使用缴获的美军电台。马耳他行动计划中,有一个空降团配备了由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提供的便携电台用于保持和基地的联系。该电台有效通讯距离180英里,可以在无干扰环境下连续工作6小时,而且只需要一人即可携带。

信鸽和通讯用军犬在空降战中也表现出色。前者用于部队与基地的联络,而后者则用于连队内或连队到团队的联络。狗装备可在其着陆后自动分离的降落伞,在空降过程中,军犬大都能安全着陆。1942年,我们开始试验一种防止敌人冒用我方信号的信号盒,但没过多久,此试验就终止了。

II.             德军运输机
1940年在荷兰的战斗使德军认识到空降兵指挥官无法直接管理运输机部队的危害。空降兵指挥官和空运部队指挥官对运输机的管理权利是相等的,且并无隶属关系。因此,在克里特行动之前,运输机部队没有并入空降兵而是作为独立单位由德国空军的特殊官员(Fliegerfuehrer)管理。这种方式并没有持续很久。德军在苏联和北非的战争要求所有空中运输力量直接归属于德国空军总指挥官的管辖以保证迅速开展需要的空运行动,这些行动只有极少几次是包括空运伞兵的。结果导致空运部队的训练进行了相应的更改。飞行员开始进行密集编队和轰炸编队(Pulk & Bomberstrom,都是非常规的三维立体编队)的飞行训练。而这两种编队都无法空投伞兵,空降一般采用统一高度的常规二维平面编队。密集编队常为穿越敌领空的重型轰炸机部队采用,重型轰炸机射界宽广,配合密集队形很适合穿越敌领空。这种编队方式可以为战机提供良好的防御,而且还能在空降或降落前保持尽最小的队形规模。如果地面有强大的防空火力,那么飞机之间及编队之间的间隔都会相应增加。如果使用这种战术,则运输机飞行员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尤其是执行空降任务的运输机部队.

1943年秋勒罗斯岛行动中的损失据说主要因运输机部队既未采用常规队形也未保持相同高度而导致,而1944年12月在阿登的行动中运输机不再用常规编队飞行更是致命错误。勒罗斯岛和阿登的教训告诉我们空投能否成功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采用了有利于伞兵空降的飞行编队,即,采用同一高度的二维密集编队,因此执行空降任务的运输机部队一定要进行相应的空投编队训练。很明显,如果想保证训练效果,就要在很早之前将运输机部队编入空降兵部队。整个战争期间,德国空降兵都在不断要求获得专用的运输机部队,但一直无果。不过至少所有军方人士都同意在空降行动中运输机部队应归空降兵指挥。勒罗斯行动由海军负责(爱琴海的海军司令),而结果证明让非空降专家在空降战中担任决策工作无法发挥这种作战方式的全部价值。阿登行动也是相似的情况,该行动由空军筹备(西线空军司令),由陆军指挥官(党卫军第六装甲军司令)指挥。一般来说,对空降作战了解越少,困难就会越多。

尽管空降兵和运输机部队的配合问题至少在克里特行动中临时性的得到了解决,但单独的空降作战单位与运输机中队的配合问题仍然是空降兵在整个战争中抱怨最多的环节。空降团的团长与负责运输他们的对口运输机部队指挥官在行动开始前最多仅有2-3天的熟悉时间。甚至有规定士兵本人不得与运载他们的机组人员发生接触。这只能让他们无法了解彼此的特点、能力和缺点。在克里特行动中第一空降团二营几乎被全歼,其原因是营长过高估计了运输机的飞行能力,而担任该营运输任务的空军指挥官则根本不晓得空降计划在执行中要求近乎苛刻的精确性,对于营长或者空军指挥官来说,对方都是完全的陌生人。需知,在以前骑兵的时代,没人会要求一个刚刚完成训练或刚刚配属马匹的骑兵团马上发动攻击。

机组人员中除飞行员之外最重要的是观测手,也就是我们称为跳伞长(Absetzer)的人,这个人负责发布开始跳伞的信号。跳伞长应该是一个受到非常严格训练的观测手和投弹手。而在德国空降部队这点恰恰相反。跳伞长不由空军的机组人员担任而是从空降部队选出。每次各部队都需要选几个人接受跳伞长训练,因此出于私心,部队宁可让那些存在某些问题而不太适合当空降兵的士兵去接受此训练。如果是在战斗中受伤,他们还可以继续作战,但问题是选出的这些士兵大多缺乏勇气或头脑欠灵活。在这种方式下选出的士兵被送到跳伞长学校接受来自空军的讲师的训练,而德国空军也没有派出他们最好的讲师。在完成这个问题多多的训练后,跳伞长被分配到运输机组,除非需要执行空降战,一般情况下他们总是无所事事,而实际上他们很快就忘了在学校里学到的一点点东西。像武器射击或投弹一样,何时发出跳伞指令也需要不间断的实践训练。而德军的跳伞长则完全缺乏这种训练。结果在每次空降行动中这个问题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在克里特行动中每个营至少有一个排的士兵降落在错误的地方,在马勒莫,跳伞长因为害怕(事后我们的空降兵给出的总结)过早的给出了跳伞信号,结果好几个连队全部被投入了大海;在阿登行动中,一个本应降落在奥本以南的连队被投到莱茵河北岸的波恩,而这个连的通讯排几乎全部被空头到了蒙绍南部德军防线的正面。

只在两次行动中,空降部队和运输机部队从一开始就进行充分的协同训练,分别是1940年埃本·埃马尔行动和1942年使用俯冲滑翔机对马耳他的行动。这两次行动中,部队的配合都堪称完美。


III.            空降中的技术和战术
德国空降部队采用过伞降和载人滑翔机降两种形式的空降。1942年以后,做为空降部队的基本要求,所有空降兵都接受了这两种空降训练。德国空降部队可以根据战术和地形的需要决定使用何种降落方式.

德空降兵使用Ju-52和He-111这两种运输机。Ju-52直接在舱门进行跳伞,He-111则使用专门的跳伞舱。从舱门跳伞更受欢迎,和从跳伞舱跳伞相比,空降兵们更希望直接从舱门跳伞,因为从舱门跳伞可以大大缩短跳伞的时间:一个受过很好训练的13人小队可在不超过8秒时间内全部离开机舱。如果在100-120英里/时的速度和大约330英尺(100米)高度实施空降,着陆后的每个伞兵之间的间隔大约为25码,也就是说,整个队伍着陆后处于相当紧密的队形,如果能见度足够,指挥官可以立即集合队伍准备战斗。

跳伞高度一般稍高于330英尺(100米)。作为教导营的指挥官,作者曾进行过低空跳伞的实验。我们测试成功的最低高度在200英尺(60-61米),在这个高度,空降兵的伤亡率平均上升到了20%。当空降高度大大高过330英尺后,着陆部队的分散范围会显著扩大。根据教导营的经验,如果在670英尺(205米)高度跳伞,则13个人一般会分散在900码深(800米),200码(180米)宽的区域,大概是330英尺空降着陆范围的两倍大小。

空降中的伤亡率和分散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表风力。应该或者说已经确定的是,在空降前一定要进行战场侦察。一般而言,德国空降兵只能在地表风力不大于14英里/小时(译注,6.26米/秒,相当于四级风力)的情况下跳伞。过强的地表风会导致大量伤亡,并且通常部队需要花数小时集合重整。1943年秋勒罗斯岛行动中在跳伞过程中的伤亡完全是因地表风力过强导致。1944年12月的阿登行动,36英里/小时(16米/秒,相当于七级大风)的地表风力给部队带来了巨大的伤亡,部队花费大量时间重组方能投入作战,虽然有10%的人在空降过程中受伤,但大多数受伤士兵还是在几小时后参加了战斗。

德军降落伞存在设计缺陷,在多风天气中会导致过多的晃动。这种降落伞很难控制,而且士兵从伞具中解脱需要过多时间。由于过多考虑了降落伞的安全性,导致降落伞是否适合作战反而成了次要问题。在敌人炮火下因无法快速从伞具中脱出而导致的伤亡远大于在空中不小心松开卡扣而造成的伤亡数量。在阿登行动中,我曾亲自试跳了缴获的苏军三角形降落伞。这种伞在强风和高达36英里/小时的地表风力条件下让我在几乎毫无震荡的情况下着陆。当时,我的左臂还上了夹板进行测试。在那种风力下,只有一只手可用的人绝对无法使用德国降落伞着陆。

我们对降落伞的索具关注过多,每个人都必须负责自己的降落伞的索具整备,这消耗了大量宝贵的训练和行动前的准备时间。我在我的团里进行了如下尝试:让一个排负责降落伞维护工作,他们负责为全团的降落伞整备索具,这种方式效果很好。实际操作经验显示,双倍空气阻力折叠(two air-resistance folds,Luftschlagfalten)即可满足紧急状况下的使用需求,更为复杂的折叠方式纯粹是多余的。

在克里特行动中,为取得武器罐和里面的武器,空降兵往往要冒着敌军炮火跳出掩体,这导致了巨大的伤亡。从1942年后,武装空降被列为常规训练科目。此训练非常成功。士兵可以携带下列任一种装备进行空降:手枪、冲锋枪、步枪、轻机枪、中型迫击炮、机枪架或小型掘具。此外,下列装备可以通过副伞随士兵空降:中型迫击炮管、中型迫击炮底座、多拉或弗雷德里希电台。

在初期,德国空降部队过于强调降落点的地形条件。战争中的实际经验显示,除了降落到敌军可以在伞兵着陆后立即开始射击的区域,经过良好训练的伞兵可以空降到任何地方。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多石地形降落特别危险。尽管降落后的集结很困难,但在树林里降落从技术角度说没有任何难度。在训练中,德国空降兵经常降落到树林地带,不过在实战中只有一次——1944年的阿登行动。在多建筑物地区进行降落也是可能的——我们可以降落到房顶上,不过这需要特殊的训练和装备。空降兵需要配备攀爬具以攀爬房顶,也要配备工具以便在房顶打开入口快速进入室内。

夜间跳伞训练从1942年开始,很快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943年以后,每个空降兵至少要进行一次夜间跳伞才能在训练结束后获得伞兵章。实战中,德军夜间跳伞只在阿登行动中进行过一次。夜间跳伞有两个难题——定位降落地点和跳伞后建立联系。定位降落地点要求所有运输机与降落地点间只能有几百码的误差,夜间轰炸行动的无线电通讯管理方式并不令人满意,因为不够精确导致出现非常多的错误。因此在操作中,德军使用其它两种方式来弥补无线电通讯的不足:使用一种称为无线电信标(Funkboje)的技术装备和用燃烧弹制造火光信号区域(Brandbombenfeld)。无线电信标是一种短程、防震的无线电信号发射器,该设备装在空投容器中由引导机于运输机之前投入降落区域。着陆后,该设备会自动向其他到达降落区域的运输机发送定位型号。自1943年起,德军就开始进行信标的试验,但直到战争结束,该设备的表现仍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因此,在阿登行动中,指挥官使用了另外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即火光信号区。引导机用燃烧弹点燃了两个相距约一英里的点,而空降兵则将被空投到这两点之间。阿登行动中这种方式并不成功,不过与其说这种方法有问题,不如说美军强大的地面防御和运输机飞行员的糟糕素质。夜间行动要求运输机和引导机在时间上的精准配合。因为错误的风力信息,阿登行动中引导机比原计划差不多提前了15分钟到达降落区域,因此美军防空部队不仅在事前就得到预警,而且当最后一批运输机到达时,已经没有导航地表,结果他们只能盲目的空投部队。

为在夜间跳伞后建立联系,德军一般使用鸟或青蛙叫声这样的听觉信号代替视觉信号。无线电只在连级或营连级单位间联系时使用。在1942年夏天,我们进行了在不良天气条件和雾天环境的空降试验,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德军把载人滑翔机执行的任务分为两类——一般滑翔和俯冲滑翔。后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管是小型的只能装10个人和一些轻装备的DFS滑翔机还是大型的可运载相当于1门德军75毫米反坦克炮和两名炮手重量的GO系列双尾翼滑翔家,他们都可以进行这两种滑翔。而牵引机的型号和牵引方式在这两种行动中也是相同的。一般总是用He-111担任牵引机。而Ju-8则最适合于俯冲滑翔行动。一般来说,大多采用软性(使用绳索)牵引方式拖曳滑翔机。刚性牵引试验的结果还有较大争议。

德国滑翔机特别适合俯冲滑翔。滑翔机装备一个带状降落伞作俯冲减速之用。这个降落伞由数条带子组成,空气可以从带子之间的间隙穿过。当滑翔机机首压下后,驾驶员需手工释放此伞。而起落架在起飞后即脱落。飞机靠一个宽大的滑橇着陆,一般会在滑橇上缠绕带刺铁丝网以增加减速效果。滑橇位于滑翔机重心正后方处。某些为特殊行动设计的滑翔机在此位置则装备一个像船锚的坚固的带刺钩,在降落时,这个钩子会刺入地面。此外,一些滑翔机还在鼻锥处装备了手动或自动点火的减速火箭,在降落时会提供很强的向后作用力。在一些试验中,如此装备的滑翔机仅需35码(32米)即可停住。

13000英尺的进入高度非常适合俯冲行动。滑翔机在距目标越20英里处释放滑行至降落点。规则是以70-80度角125英里/小时的速度俯冲,飞行员在800英尺高度拉起改出俯冲。俯冲时,滑翔机可以靠短时螺旋机动或频繁改变其俯冲角度的阶梯俯冲(Treppensturz)躲避强大的地面防空火力。飞行员在俯冲滑翔训练时最大的难题是精确到达着陆点的控制,在某些环境下,即便只是几码的距离也至关重要;另外就是改出俯冲的时机判断。就我所知,战争中仅有一次是只能使用俯冲滑翔且付诸实施的。1943年,7门75毫米反坦克炮使用GO滑翔机俯冲滑翔空运给被在大卢基(Velikie Luki)苏军包围的德军。在1942年马耳他行动计划中,我的一个营受命在行动开始前6小时俯冲滑翔至岛南部海岸的英军高射炮阵地,消灭那里的英国地面部队。几个月后,马尔他岛行动细化了全部细节,而那段时间,该营一直在模拟的目标阵地上进行训

到战争结束时,德国空降兵清晰的定义了攻击目标的三种方式:
降落到目标正上方
降落到目标附近
降落到据目标一定距离的区域

根据德军的观点,空降到目标正上方主要用于攻击相当小的或是地面行动难以攻克的目标。德军认为载人俯冲滑翔机特别适合此类任务。此种方式的例子是1940年夺取列日以北埃本·埃马尔要塞的行动,空降突击团在克里特岛攻击位于干尼亚的英国防空阵地的行动(失败告终)以及由我的战斗组执行的空降瑞奇山(位于德国西部埃菲尔山脉)北部交叉口的行动。

空降到目标附近适合于占领桥梁或机场。一般原则是部队降落到目标四周,形成一个以目标为中心的喇叭形包围圈。这种方式的例子有1940年占领Moordijk周边桥梁的行动,1940年占领鹿特丹附近瓦尔哈芬机场(Waalhafen airfield)的行动以及1941年占领克里特马里门机场的行动。英军在1944年试图攻占安恒大桥的空降行动也可勉强算为此类型行动,虽然经过英勇战斗后他们还是失败了。说勉强,是因为他们离其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

根据德军的看法,降落到距目标一定距离的区域主要是针对那些实在太大只能通过缓慢、系统的步兵作战一点点攻克的目标。空降到目标区域附近的基本战斗原则是要从各个方向发动攻击,而空降到一定距离之外则要从一个狭长当面发动攻击。这种方式的例子是第三空降团于1941年在克里特执行的向干尼亚发起的攻击。当然,由于现在空降部队可以直接向建筑物发起攻击,该行动在今天是否仍然要使用这种方式值得商榷。占领村镇的最佳选择莫过于联合空降到目标正上方和目标附近,而不是1941年在克里特使用的方式。显然占领村镇最容易的方式是直接从内部发动攻击。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方式还没有使用过。

根据德军的经验,我们可以把其输送空降部队的方式分为两种:将空降单位输送至同一区域,让空降部队同时着陆。

为了将部队输送到同一区域,运输机必须使用狭长队形接近降落场,所有空降兵都空投到一小片区域。一个营600人的部队,正常情况下需要直径900码的降落场和大约30分钟时间。根据德军的经验,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夜间、森林地形或村镇或其他能见度不佳的区域,或者是降落到距目标较远的区域。举例来说,第三空降团三营在克里特岛的失败就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降落方式。而该部队的惨重损失在某种程度上应归咎于此。

如果部队需要同时着陆,则运输机会采用较宽大的队形接近多个彼此接近的降落区域,伞兵会同时跳伞,并且各批部队的跳伞时间会尽可能的接近。在这种行动中,一个营600人的部队会在15分钟内在直径2000码的区域着陆。根据德军经验,这种方式在较少掩护的地形下特别推荐,同时也适用于靠近目标点的降落。在克里特,第一伞兵团2营犯的错误在于部队着陆过于分散孤立成一个个独立的小组且耗时良多。而导致该营几乎被全歼。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一般性规则:空降区域越大,空投的时间应该越短。忽视时间和空间地因素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陆军元帅凯塞林对三种攻击方式的注解(见上文):

第一种方式——空降到有强大防空火力保护的区域,成功的唯一可能在于是否是绝对的奇袭。当然,武器对尚在空中的空降兵的杀伤效果总会被过高估计,但是每个着陆场都有非常明显的不利之处,而如果部队一直处在敌火压之下,情况会不断恶化,甚至在最开始就会给地面作战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安恒(1944)和西西里(1943)的例子非常雄辩的说明了这一点,但这样的事情决不会是最后一次发生。关于此的研究会让人意识到这种作战形式的可能条件和限制。

第二种方式——降落到目标附近的先决条件已经得到了非常正确的说明。这样的空降应该加以详细计划以保证部队不会在降落时碰到无法克服的困难。如果敌人拥有强大空防,就只能依靠奇袭以减少伤亡取得胜利。因为滑翔机的悄无声息,在执行这些任务时滑翔机比伞兵要好。

第三种方式——大规模空降战中,士兵一定会降落在距目标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我们决不能轻视在安全地点进行降落、集结和整编带来的好处!虽然会受到是否白昼、天气或地形的影响,这样的空降仍然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奇袭的色彩。从战术或欺骗角度考虑,为分散敌军火力,上述三种方式的联合空降会是很好的选择。当然,如果降落在距敌人一定距离的地方,也可以使用牵制攻击已达到同样目的。]

*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9--247-384/00640
*美国政府印刷办公室:1989--247-384/00640
(由文档主管单位销售
美国政府印刷办公室
华盛顿特区 20402)



[1] Einstossflammenwerfer 46(46型冲锋火焰喷射器)外号Flammfaust(火拳),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设计。其是为空降兵和进攻部队设计的,一次性使用。其外形类似爆破筒,长500毫米,直径70毫米,壁厚1毫米的管状燃剂罐内存有1.7升燃剂。燃剂罐前部为100毫米长的喷管,与燃剂罐的接口平时用橡皮塞塞住,喷管下方有一个喷射剂腔。Einstossflammenwerfer 46通过一个摩擦点火器点火,按下摩擦点火器的断裂杠杆,喷射剂腔破裂,燃剂被喷出,点火器同时点火。Einstossflammenwerfer 46全重3.6公斤,射程为30米,喷射时间为0.5秒。在1944-45年间生产了30,700具Einstossflammenwerfer 46,柏林战役时曾大量使用。背负式Flammenwerfer 35火焰喷射器有一种双人制改型,被称作mittlerer Flammenwerfer(中型火焰喷射器),全重102公斤,30升装燃剂-喷射剂混合罐被装在一辆小拖车上,该型号能够持续喷射25秒的火焰。该型号还有一个放大版,用轻型车辆拖曳。

[2]火箭发射箱和火箭弹介绍:由于火箭发动机设计优良,280/320毫米和300毫米系列的火箭弹可以直接从包装箱发射出去,节约了发射成本。40式投射箱采用木制框架,41式发射箱采用铁制的框架。每发火箭弹配上导轨,装在一个框架中,在阵地中架好。一般以4~6发为1个发射单元组配置点火线,靠调节高度来确定发射距离,一个战斗部队可以在30秒内发射160枚这种重型火箭弹。发射后火箭弹的包装箱可以丢弃或回收。这种发射方式显示了德军在武器模块化方面的领先,缺点就是架设时间比较慢。

[译后小记]
此文断断续续折腾了一年多才算闭门造车的翻译出来。水平很有限所以还希望大家多多海涵不吝赐教。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勾勒出德军专业人士对空降战认识的大致轮廓,即:空降战是一种甚至可以完全改变战争形态的作战方式。借助空降,部队可以更快速高效的进行机动,对敌人进行心理和军事的双重打击。

德军空降专家们的许多设想已经在现代战争中逐渐实现。回首60年前的那场战争,我不禁为这些先驱们的高瞻远瞩而感动。当有一天,他们在文章中的预言也显过时,也许我们仍会为之感动。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现有事物和规则的局限,我们的思维也会陷于僵化。而这些先驱,他们敢于冲破层层限制,去探索真知的世界。也许正是这样,那支已经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部队才会被我们深深的牢记。虽然他们并不代表正义,但这种精神确实超越意识形态、种族、文化而存在,并一直推动着人类的发展。

bond

附录
德军空降战的相关资料
作者:弗莱赫·冯·德·海德特上校
I.              德国空降部队的装备
整个战争中,德国空降兵的武器装备和步兵部队没有本质区别。唯一与步兵不同且投入使用的轻型武器是使用标准弹药的伞兵自动步枪。空降作战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弹药携带问题,德国步兵的自动步枪没有使用标准弹药,而在空降行动中使用各种口径不同的普通自动步枪简直就是弹药供应的噩梦。空降兵装备了使用标准弹药的自动步枪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武器罐更高效的向部队输送弹药。1942年以后,绝大多数武器罐都可以进行战地运输。1944年,一种被称为弹药背心的携行具配发到部分空降部队手中并在实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克里特岛行动之后,德国空降部队立即要求生产一种可空降使用的侏儒坦克(Lilliputpanzer)和一种轻便的反坦克炮。1942年开始了这种坦克的实验,这种坦克可用大型滑翔机投送,由于其特别的外形,该坦克被称为海龟。但由于军备生产的困难,1942年底,试验在还未证实其战斗中的实际作用时即告终止。尽管如此,这种坦克非常符合陆军对装甲车辆的三个基本要求,即:外形低矮,高速,有卓越越野能力。

1942年,空降部队配发了一种使用固体发射药的48毫米/42毫米口径锥膛反坦克炮用以取代难以运输的37毫米反坦克炮,在非洲与英国重型坦克的战斗中这种火炮表现平平,于是在1943年即告停产。与此同时,磁性反坦克手雷(Panzerwurfmine)研制成功并用于极近距离的反坦克作战,不过该武器很快就被装甲拳(Panzerfaust, 一次性使用的无后座力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取代。1944年秋,德国工程师开始为空降兵研制一种比装甲拳更易携带的新型近距离反坦克武器,不过该研究工作可能也未完成。

部分空降部队配发了党卫军的一次性火焰喷射器(Einstossflammenwerfer[1]),这种武器比陆军的火焰喷射器更适合空降兵使用.

最令德国空降兵指挥官头疼的问题莫过于缺乏支援步兵战斗的火炮。德国空降兵配备了表现卓越的75毫米和105毫米无后座力炮。这两种无后座力炮全部由轻金属合金制成,在适当的路面条件下,两个人就可以拖75毫米无后座力炮。该炮仰角和陆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相同,75毫米无后座力炮的最大射程为3850码(约3520米),105毫米无后座力炮的最大射程为9000码(约8230米)。不过他们都有如下缺点:

a.     容易暴露目标,发射时会产生大量烟雾,另外在晚上发射时炮尾产生的火焰在很远的距离都可以看到。
b.     这两种炮都只能用于平射,仰射时的效果很难令人满意。不仅如此,在空降行动中,我们很难能带足必要基数的弹药,也无法指望得到补充。因此,我们只在对重要目标攻击时逐发使用无后坐力炮,而且一般都在已经暴露的位置发射。

除这些武器外,在克里特行动中我们还使用了150毫米火箭发射器。火箭通过武器罐空投到战场,可以直接从包装箱(译注,编号疑为sWuG40[2])中发射。这种火箭并不成功,它需要相当高的发射角度因此只能用于对空攻击或火力压制,但行动中我们却无法获得足够的火箭进行火力压制,一架Ju-52(德国运输机)一次只能投送4个火箭发射器。

空降战的特殊性决定了部队需要非常优秀的通信设备。在德军的空降行动中,“多拉”和“弗雷德里希”电台表现的十分出色。从1942年起,部队多次要求配发一种小型便携短程电台用于连级通讯,但一直未得到相应。因此,有一部分部队也使用缴获的美军电台。马耳他行动计划中,有一个空降团配备了由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提供的便携电台用于保持和基地的联系。该电台有效通讯距离180英里,可以在无干扰环境下连续工作6小时,而且只需要一人即可携带。

信鸽和通讯用军犬在空降战中也表现出色。前者用于部队与基地的联络,而后者则用于连队内或连队到团队的联络。狗装备可在其着陆后自动分离的降落伞,在空降过程中,军犬大都能安全着陆。1942年,我们开始试验一种防止敌人冒用我方信号的信号盒,但没过多久,此试验就终止了。

II.             德军运输机
1940年在荷兰的战斗使德军认识到空降兵指挥官无法直接管理运输机部队的危害。空降兵指挥官和空运部队指挥官对运输机的管理权利是相等的,且并无隶属关系。因此,在克里特行动之前,运输机部队没有并入空降兵而是作为独立单位由德国空军的特殊官员(Fliegerfuehrer)管理。这种方式并没有持续很久。德军在苏联和北非的战争要求所有空中运输力量直接归属于德国空军总指挥官的管辖以保证迅速开展需要的空运行动,这些行动只有极少几次是包括空运伞兵的。结果导致空运部队的训练进行了相应的更改。飞行员开始进行密集编队和轰炸编队(Pulk & Bomberstrom,都是非常规的三维立体编队)的飞行训练。而这两种编队都无法空投伞兵,空降一般采用统一高度的常规二维平面编队。密集编队常为穿越敌领空的重型轰炸机部队采用,重型轰炸机射界宽广,配合密集队形很适合穿越敌领空。这种编队方式可以为战机提供良好的防御,而且还能在空降或降落前保持尽最小的队形规模。如果地面有强大的防空火力,那么飞机之间及编队之间的间隔都会相应增加。如果使用这种战术,则运输机飞行员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尤其是执行空降任务的运输机部队.

1943年秋勒罗斯岛行动中的损失据说主要因运输机部队既未采用常规队形也未保持相同高度而导致,而1944年12月在阿登的行动中运输机不再用常规编队飞行更是致命错误。勒罗斯岛和阿登的教训告诉我们空投能否成功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采用了有利于伞兵空降的飞行编队,即,采用同一高度的二维密集编队,因此执行空降任务的运输机部队一定要进行相应的空投编队训练。很明显,如果想保证训练效果,就要在很早之前将运输机部队编入空降兵部队。整个战争期间,德国空降兵都在不断要求获得专用的运输机部队,但一直无果。不过至少所有军方人士都同意在空降行动中运输机部队应归空降兵指挥。勒罗斯行动由海军负责(爱琴海的海军司令),而结果证明让非空降专家在空降战中担任决策工作无法发挥这种作战方式的全部价值。阿登行动也是相似的情况,该行动由空军筹备(西线空军司令),由陆军指挥官(党卫军第六装甲军司令)指挥。一般来说,对空降作战了解越少,困难就会越多。

尽管空降兵和运输机部队的配合问题至少在克里特行动中临时性的得到了解决,但单独的空降作战单位与运输机中队的配合问题仍然是空降兵在整个战争中抱怨最多的环节。空降团的团长与负责运输他们的对口运输机部队指挥官在行动开始前最多仅有2-3天的熟悉时间。甚至有规定士兵本人不得与运载他们的机组人员发生接触。这只能让他们无法了解彼此的特点、能力和缺点。在克里特行动中第一空降团二营几乎被全歼,其原因是营长过高估计了运输机的飞行能力,而担任该营运输任务的空军指挥官则根本不晓得空降计划在执行中要求近乎苛刻的精确性,对于营长或者空军指挥官来说,对方都是完全的陌生人。需知,在以前骑兵的时代,没人会要求一个刚刚完成训练或刚刚配属马匹的骑兵团马上发动攻击。

机组人员中除飞行员之外最重要的是观测手,也就是我们称为跳伞长(Absetzer)的人,这个人负责发布开始跳伞的信号。跳伞长应该是一个受到非常严格训练的观测手和投弹手。而在德国空降部队这点恰恰相反。跳伞长不由空军的机组人员担任而是从空降部队选出。每次各部队都需要选几个人接受跳伞长训练,因此出于私心,部队宁可让那些存在某些问题而不太适合当空降兵的士兵去接受此训练。如果是在战斗中受伤,他们还可以继续作战,但问题是选出的这些士兵大多缺乏勇气或头脑欠灵活。在这种方式下选出的士兵被送到跳伞长学校接受来自空军的讲师的训练,而德国空军也没有派出他们最好的讲师。在完成这个问题多多的训练后,跳伞长被分配到运输机组,除非需要执行空降战,一般情况下他们总是无所事事,而实际上他们很快就忘了在学校里学到的一点点东西。像武器射击或投弹一样,何时发出跳伞指令也需要不间断的实践训练。而德军的跳伞长则完全缺乏这种训练。结果在每次空降行动中这个问题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在克里特行动中每个营至少有一个排的士兵降落在错误的地方,在马勒莫,跳伞长因为害怕(事后我们的空降兵给出的总结)过早的给出了跳伞信号,结果好几个连队全部被投入了大海;在阿登行动中,一个本应降落在奥本以南的连队被投到莱茵河北岸的波恩,而这个连的通讯排几乎全部被空头到了蒙绍南部德军防线的正面。

只在两次行动中,空降部队和运输机部队从一开始就进行充分的协同训练,分别是1940年埃本·埃马尔行动和1942年使用俯冲滑翔机对马耳他的行动。这两次行动中,部队的配合都堪称完美。


III.            空降中的技术和战术
德国空降部队采用过伞降和载人滑翔机降两种形式的空降。1942年以后,做为空降部队的基本要求,所有空降兵都接受了这两种空降训练。德国空降部队可以根据战术和地形的需要决定使用何种降落方式.

德空降兵使用Ju-52和He-111这两种运输机。Ju-52直接在舱门进行跳伞,He-111则使用专门的跳伞舱。从舱门跳伞更受欢迎,和从跳伞舱跳伞相比,空降兵们更希望直接从舱门跳伞,因为从舱门跳伞可以大大缩短跳伞的时间:一个受过很好训练的13人小队可在不超过8秒时间内全部离开机舱。如果在100-120英里/时的速度和大约330英尺(100米)高度实施空降,着陆后的每个伞兵之间的间隔大约为25码,也就是说,整个队伍着陆后处于相当紧密的队形,如果能见度足够,指挥官可以立即集合队伍准备战斗。

跳伞高度一般稍高于330英尺(100米)。作为教导营的指挥官,作者曾进行过低空跳伞的实验。我们测试成功的最低高度在200英尺(60-61米),在这个高度,空降兵的伤亡率平均上升到了20%。当空降高度大大高过330英尺后,着陆部队的分散范围会显著扩大。根据教导营的经验,如果在670英尺(205米)高度跳伞,则13个人一般会分散在900码深(800米),200码(180米)宽的区域,大概是330英尺空降着陆范围的两倍大小。

空降中的伤亡率和分散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表风力。应该或者说已经确定的是,在空降前一定要进行战场侦察。一般而言,德国空降兵只能在地表风力不大于14英里/小时(译注,6.26米/秒,相当于四级风力)的情况下跳伞。过强的地表风会导致大量伤亡,并且通常部队需要花数小时集合重整。1943年秋勒罗斯岛行动中在跳伞过程中的伤亡完全是因地表风力过强导致。1944年12月的阿登行动,36英里/小时(16米/秒,相当于七级大风)的地表风力给部队带来了巨大的伤亡,部队花费大量时间重组方能投入作战,虽然有10%的人在空降过程中受伤,但大多数受伤士兵还是在几小时后参加了战斗。

德军降落伞存在设计缺陷,在多风天气中会导致过多的晃动。这种降落伞很难控制,而且士兵从伞具中解脱需要过多时间。由于过多考虑了降落伞的安全性,导致降落伞是否适合作战反而成了次要问题。在敌人炮火下因无法快速从伞具中脱出而导致的伤亡远大于在空中不小心松开卡扣而造成的伤亡数量。在阿登行动中,我曾亲自试跳了缴获的苏军三角形降落伞。这种伞在强风和高达36英里/小时的地表风力条件下让我在几乎毫无震荡的情况下着陆。当时,我的左臂还上了夹板进行测试。在那种风力下,只有一只手可用的人绝对无法使用德国降落伞着陆。

我们对降落伞的索具关注过多,每个人都必须负责自己的降落伞的索具整备,这消耗了大量宝贵的训练和行动前的准备时间。我在我的团里进行了如下尝试:让一个排负责降落伞维护工作,他们负责为全团的降落伞整备索具,这种方式效果很好。实际操作经验显示,双倍空气阻力折叠(two air-resistance folds,Luftschlagfalten)即可满足紧急状况下的使用需求,更为复杂的折叠方式纯粹是多余的。

在克里特行动中,为取得武器罐和里面的武器,空降兵往往要冒着敌军炮火跳出掩体,这导致了巨大的伤亡。从1942年后,武装空降被列为常规训练科目。此训练非常成功。士兵可以携带下列任一种装备进行空降:手枪、冲锋枪、步枪、轻机枪、中型迫击炮、机枪架或小型掘具。此外,下列装备可以通过副伞随士兵空降:中型迫击炮管、中型迫击炮底座、多拉或弗雷德里希电台。

在初期,德国空降部队过于强调降落点的地形条件。战争中的实际经验显示,除了降落到敌军可以在伞兵着陆后立即开始射击的区域,经过良好训练的伞兵可以空降到任何地方。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多石地形降落特别危险。尽管降落后的集结很困难,但在树林里降落从技术角度说没有任何难度。在训练中,德国空降兵经常降落到树林地带,不过在实战中只有一次——1944年的阿登行动。在多建筑物地区进行降落也是可能的——我们可以降落到房顶上,不过这需要特殊的训练和装备。空降兵需要配备攀爬具以攀爬房顶,也要配备工具以便在房顶打开入口快速进入室内。

夜间跳伞训练从1942年开始,很快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943年以后,每个空降兵至少要进行一次夜间跳伞才能在训练结束后获得伞兵章。实战中,德军夜间跳伞只在阿登行动中进行过一次。夜间跳伞有两个难题——定位降落地点和跳伞后建立联系。定位降落地点要求所有运输机与降落地点间只能有几百码的误差,夜间轰炸行动的无线电通讯管理方式并不令人满意,因为不够精确导致出现非常多的错误。因此在操作中,德军使用其它两种方式来弥补无线电通讯的不足:使用一种称为无线电信标(Funkboje)的技术装备和用燃烧弹制造火光信号区域(Brandbombenfeld)。无线电信标是一种短程、防震的无线电信号发射器,该设备装在空投容器中由引导机于运输机之前投入降落区域。着陆后,该设备会自动向其他到达降落区域的运输机发送定位型号。自1943年起,德军就开始进行信标的试验,但直到战争结束,该设备的表现仍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因此,在阿登行动中,指挥官使用了另外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即火光信号区。引导机用燃烧弹点燃了两个相距约一英里的点,而空降兵则将被空投到这两点之间。阿登行动中这种方式并不成功,不过与其说这种方法有问题,不如说美军强大的地面防御和运输机飞行员的糟糕素质。夜间行动要求运输机和引导机在时间上的精准配合。因为错误的风力信息,阿登行动中引导机比原计划差不多提前了15分钟到达降落区域,因此美军防空部队不仅在事前就得到预警,而且当最后一批运输机到达时,已经没有导航地表,结果他们只能盲目的空投部队。

为在夜间跳伞后建立联系,德军一般使用鸟或青蛙叫声这样的听觉信号代替视觉信号。无线电只在连级或营连级单位间联系时使用。在1942年夏天,我们进行了在不良天气条件和雾天环境的空降试验,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德军把载人滑翔机执行的任务分为两类——一般滑翔和俯冲滑翔。后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管是小型的只能装10个人和一些轻装备的DFS滑翔机还是大型的可运载相当于1门德军75毫米反坦克炮和两名炮手重量的GO系列双尾翼滑翔家,他们都可以进行这两种滑翔。而牵引机的型号和牵引方式在这两种行动中也是相同的。一般总是用He-111担任牵引机。而Ju-8则最适合于俯冲滑翔行动。一般来说,大多采用软性(使用绳索)牵引方式拖曳滑翔机。刚性牵引试验的结果还有较大争议。

德国滑翔机特别适合俯冲滑翔。滑翔机装备一个带状降落伞作俯冲减速之用。这个降落伞由数条带子组成,空气可以从带子之间的间隙穿过。当滑翔机机首压下后,驾驶员需手工释放此伞。而起落架在起飞后即脱落。飞机靠一个宽大的滑橇着陆,一般会在滑橇上缠绕带刺铁丝网以增加减速效果。滑橇位于滑翔机重心正后方处。某些为特殊行动设计的滑翔机在此位置则装备一个像船锚的坚固的带刺钩,在降落时,这个钩子会刺入地面。此外,一些滑翔机还在鼻锥处装备了手动或自动点火的减速火箭,在降落时会提供很强的向后作用力。在一些试验中,如此装备的滑翔机仅需35码(32米)即可停住。

13000英尺的进入高度非常适合俯冲行动。滑翔机在距目标越20英里处释放滑行至降落点。规则是以70-80度角125英里/小时的速度俯冲,飞行员在800英尺高度拉起改出俯冲。俯冲时,滑翔机可以靠短时螺旋机动或频繁改变其俯冲角度的阶梯俯冲(Treppensturz)躲避强大的地面防空火力。飞行员在俯冲滑翔训练时最大的难题是精确到达着陆点的控制,在某些环境下,即便只是几码的距离也至关重要;另外就是改出俯冲的时机判断。就我所知,战争中仅有一次是只能使用俯冲滑翔且付诸实施的。1943年,7门75毫米反坦克炮使用GO滑翔机俯冲滑翔空运给被在大卢基(Velikie Luki)苏军包围的德军。在1942年马耳他行动计划中,我的一个营受命在行动开始前6小时俯冲滑翔至岛南部海岸的英军高射炮阵地,消灭那里的英国地面部队。几个月后,马尔他岛行动细化了全部细节,而那段时间,该营一直在模拟的目标阵地上进行训

到战争结束时,德国空降兵清晰的定义了攻击目标的三种方式:
降落到目标正上方
降落到目标附近
降落到据目标一定距离的区域

根据德军的观点,空降到目标正上方主要用于攻击相当小的或是地面行动难以攻克的目标。德军认为载人俯冲滑翔机特别适合此类任务。此种方式的例子是1940年夺取列日以北埃本·埃马尔要塞的行动,空降突击团在克里特岛攻击位于干尼亚的英国防空阵地的行动(失败告终)以及由我的战斗组执行的空降瑞奇山(位于德国西部埃菲尔山脉)北部交叉口的行动。

空降到目标附近适合于占领桥梁或机场。一般原则是部队降落到目标四周,形成一个以目标为中心的喇叭形包围圈。这种方式的例子有1940年占领Moordijk周边桥梁的行动,1940年占领鹿特丹附近瓦尔哈芬机场(Waalhafen airfield)的行动以及1941年占领克里特马里门机场的行动。英军在1944年试图攻占安恒大桥的空降行动也可勉强算为此类型行动,虽然经过英勇战斗后他们还是失败了。说勉强,是因为他们离其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

根据德军的看法,降落到距目标一定距离的区域主要是针对那些实在太大只能通过缓慢、系统的步兵作战一点点攻克的目标。空降到目标区域附近的基本战斗原则是要从各个方向发动攻击,而空降到一定距离之外则要从一个狭长当面发动攻击。这种方式的例子是第三空降团于1941年在克里特执行的向干尼亚发起的攻击。当然,由于现在空降部队可以直接向建筑物发起攻击,该行动在今天是否仍然要使用这种方式值得商榷。占领村镇的最佳选择莫过于联合空降到目标正上方和目标附近,而不是1941年在克里特使用的方式。显然占领村镇最容易的方式是直接从内部发动攻击。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方式还没有使用过。

根据德军的经验,我们可以把其输送空降部队的方式分为两种:将空降单位输送至同一区域,让空降部队同时着陆。

为了将部队输送到同一区域,运输机必须使用狭长队形接近降落场,所有空降兵都空投到一小片区域。一个营600人的部队,正常情况下需要直径900码的降落场和大约30分钟时间。根据德军的经验,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夜间、森林地形或村镇或其他能见度不佳的区域,或者是降落到距目标较远的区域。举例来说,第三空降团三营在克里特岛的失败就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降落方式。而该部队的惨重损失在某种程度上应归咎于此。

如果部队需要同时着陆,则运输机会采用较宽大的队形接近多个彼此接近的降落区域,伞兵会同时跳伞,并且各批部队的跳伞时间会尽可能的接近。在这种行动中,一个营600人的部队会在15分钟内在直径2000码的区域着陆。根据德军经验,这种方式在较少掩护的地形下特别推荐,同时也适用于靠近目标点的降落。在克里特,第一伞兵团2营犯的错误在于部队着陆过于分散孤立成一个个独立的小组且耗时良多。而导致该营几乎被全歼。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一般性规则:空降区域越大,空投的时间应该越短。忽视时间和空间地因素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陆军元帅凯塞林对三种攻击方式的注解(见上文):

第一种方式——空降到有强大防空火力保护的区域,成功的唯一可能在于是否是绝对的奇袭。当然,武器对尚在空中的空降兵的杀伤效果总会被过高估计,但是每个着陆场都有非常明显的不利之处,而如果部队一直处在敌火压之下,情况会不断恶化,甚至在最开始就会给地面作战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安恒(1944)和西西里(1943)的例子非常雄辩的说明了这一点,但这样的事情决不会是最后一次发生。关于此的研究会让人意识到这种作战形式的可能条件和限制。

第二种方式——降落到目标附近的先决条件已经得到了非常正确的说明。这样的空降应该加以详细计划以保证部队不会在降落时碰到无法克服的困难。如果敌人拥有强大空防,就只能依靠奇袭以减少伤亡取得胜利。因为滑翔机的悄无声息,在执行这些任务时滑翔机比伞兵要好。

第三种方式——大规模空降战中,士兵一定会降落在距目标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我们决不能轻视在安全地点进行降落、集结和整编带来的好处!虽然会受到是否白昼、天气或地形的影响,这样的空降仍然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奇袭的色彩。从战术或欺骗角度考虑,为分散敌军火力,上述三种方式的联合空降会是很好的选择。当然,如果降落在距敌人一定距离的地方,也可以使用牵制攻击已达到同样目的。]

*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9--247-384/00640
*美国政府印刷办公室:1989--247-384/00640
(由文档主管单位销售
美国政府印刷办公室
华盛顿特区 20402)



[1] Einstossflammenwerfer 46(46型冲锋火焰喷射器)外号Flammfaust(火拳),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设计。其是为空降兵和进攻部队设计的,一次性使用。其外形类似爆破筒,长500毫米,直径70毫米,壁厚1毫米的管状燃剂罐内存有1.7升燃剂。燃剂罐前部为100毫米长的喷管,与燃剂罐的接口平时用橡皮塞塞住,喷管下方有一个喷射剂腔。Einstossflammenwerfer 46通过一个摩擦点火器点火,按下摩擦点火器的断裂杠杆,喷射剂腔破裂,燃剂被喷出,点火器同时点火。Einstossflammenwerfer 46全重3.6公斤,射程为30米,喷射时间为0.5秒。在1944-45年间生产了30,700具Einstossflammenwerfer 46,柏林战役时曾大量使用。背负式Flammenwerfer 35火焰喷射器有一种双人制改型,被称作mittlerer Flammenwerfer(中型火焰喷射器),全重102公斤,30升装燃剂-喷射剂混合罐被装在一辆小拖车上,该型号能够持续喷射25秒的火焰。该型号还有一个放大版,用轻型车辆拖曳。

[2]火箭发射箱和火箭弹介绍:由于火箭发动机设计优良,280/320毫米和300毫米系列的火箭弹可以直接从包装箱发射出去,节约了发射成本。40式投射箱采用木制框架,41式发射箱采用铁制的框架。每发火箭弹配上导轨,装在一个框架中,在阵地中架好。一般以4~6发为1个发射单元组配置点火线,靠调节高度来确定发射距离,一个战斗部队可以在30秒内发射160枚这种重型火箭弹。发射后火箭弹的包装箱可以丢弃或回收。这种发射方式显示了德军在武器模块化方面的领先,缺点就是架设时间比较慢。

[译后小记]
此文断断续续折腾了一年多才算闭门造车的翻译出来。水平很有限所以还希望大家多多海涵不吝赐教。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勾勒出德军专业人士对空降战认识的大致轮廓,即:空降战是一种甚至可以完全改变战争形态的作战方式。借助空降,部队可以更快速高效的进行机动,对敌人进行心理和军事的双重打击。

德军空降专家们的许多设想已经在现代战争中逐渐实现。回首60年前的那场战争,我不禁为这些先驱们的高瞻远瞩而感动。当有一天,他们在文章中的预言也显过时,也许我们仍会为之感动。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现有事物和规则的局限,我们的思维也会陷于僵化。而这些先驱,他们敢于冲破层层限制,去探索真知的世界。也许正是这样,那支已经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部队才会被我们深深的牢记。虽然他们并不代表正义,但这种精神确实超越意识形态、种族、文化而存在,并一直推动着人类的发展。

b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