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太空握手幕后 2国航天员太空串门忘规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5:57:08
美苏太空握手幕后 2国航天员太空串门忘规矩


2012年06月29日  来源:环球时报 



  原题:1975年美苏“太空握手”幕后

  两国高层互释善意 三年协商促成对接

  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标志着中国在空间探索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中国这一成就在航天技术最发达的美国引发不同反应,有人表示“不必过虑”,有人渲染“中国太空威胁”,有人预测“中美太空战”即将到来。不过,也有人呼吁中美合作,因为这对两国都是好事,而且即使在30多年前的冷战时期,美国也同苏联进行过一场太空飞船对接联合行动,被认为是两国从竞赛到合作的一个转折点。

  从对抗走向联合  

  美苏在太空领域一直明争暗斗,但到上世纪60年代末,两国高下已分。早在1963年底,苏共中央的一份绝密文件就显示,苏联领导人想在1964年完成新型飞船“联盟”号的首次试验性对接。但是,由于飞船的研制进展缓慢,该计划一拖再拖,苏联也很快失去原先的领先地位。1967年4月23日,一心追赶美国的苏联让航天员科马罗夫驾驶着不够完善的“联盟”号飞上太空,结果科马罗夫在次日因意外事故遇难。次年10月,苏联发射无人驾驶的“联盟-2”号,并让航天员乘“联盟-3”号上天与其对接,但没能通过手动完成对接。

  美国人却在那时实现突破,不但完成对接,3名航天员还乘“阿波罗-8”号飞船成功绕月球飞行。鉴于技术上已明显领先苏联,美国国内有人指出,美国应该重新评估自己的太空目标了。《纽约时报》也称,宇宙是如此广袤,“没有必要为庸俗的民族主义和政治野心而进行无价值的太空对抗”。

  1969年春,苏联探索和利用太空科学委员会主席布拉贡拉沃夫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员佩因就合作问题进行讨论。佩因认为,“阿波罗计划”即将结束,接下来美国的航天业会有几年的空隙,而与苏联进行对接飞行试验合作,能够重新引起NASA的兴趣。对苏联来说,参与合作能显示它的太空技术可以比肩美国。此时,适值两国高层互释善意,打算缓和双方关系,于是双方开始了为期3年的正式协商。

  其实,美国的太空技术虽然先进,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1970年“阿波罗-13”飞船在飞行中出了事故,造成航天员出现生命危险,宇航部门认为如果美国或苏联有救生飞船就好了。工程师们由此产生建造救生飞船的念头,他们想搞一个万能对接接头,适用于各种飞船,而苏联是世界上屈指可数能够制造飞船的国家。

  一边合作一边提防

  1972年5月,苏美达成为期5年的空间技术合作协议,并计划于1975年实现“阿波罗”与“联盟”号飞船交会对接。有意思的是,要维持这项合作,两国航天员一方面要充分地相互信任,同时又要防止泄露各自国家的机密技术。语言也是个关键问题,为此两国航天员开始分别苦学对方的语言。

  美国首先请苏联代表团参观位于休斯敦的指挥中心,然后要求参观苏方指挥中心。苏联人将美国代表团带到乌克兰叶夫帕托利亚附近的一个军事区,面对一栋简陋的两层楼房,美国人将信将疑。最困难的是一些技术细节的协商。问题之一是由谁先发射飞船,由谁实现对接。美国认为苏联的发射经常出现问题,但苏联坚持先发射“联盟-19”号飞船,最后美国做出让步。在对接上,美国坚持“以美国为主”,第一次对接由美国人完成,这一点苏联做出让步。1975年7月15日,苏联“联盟”号飞船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7个半小时后,“阿波罗-18”号进入太空。

  双方此前还一直争论对接后谁先打开舱门,谁先到谁那边做客,最后达成协议:美国飞船指挥员斯塔福德打开舱门,然后站在那里握住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的手。于是出现了下面的场景:飞船对接后,斯塔福德敲了敲舱门,列昂诺夫问:“谁?”美国人答:“自己人。”舱门打开,列昂诺夫握住伸过来的手,但忘了约定,一下子把美国人拉进自己的飞船。

  在两天的联合飞行中,苏美宇航员一起做了26项科学试验。对接成功后,两个飞船再次分开,进行第二次试验性对接。7月21日,“联盟”号返回。“联盟”号着陆后,“阿波罗”号又在轨道上飞行了3天半,美国人这么做是想表明,他们的飞船飞的时间更长。

  “代价2.5亿美元的握手”

  美苏领导人高度关注这场太空合作,两国政治家都对这次合作大唱赞歌,尤其是苏联方面更是不吝溢美之词。一名苏联院士称,“联盟-阿波罗”计划意味着苏美合作和对宇宙空间的征服进入一个新阶段。这项计划能够实现,与国际紧张局势缓和有关,这种缓和是苏联和平纲领实现和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不倦工作的结果。

  《华盛顿邮报》当时的评论却说,不管人们怎样看待本月的“阿波罗-联盟”对接飞行,请考虑一下这样的事实:使“阿波罗”号和“联盟”号连接起来的装置是美国制造的;这一设备,苏联没花什么卢布,没贡献什么技术知识。苏联在空间赛跑中是落后得很远的第二名。美国工程师还嘲笑政府,说这次对接是“代价2.5亿美元的握手”。《纽约时报》1975年7月16日的评论则给这次合作泼冷水。文章称,联合行动的重要性主要是政治方面,双方都希望采取这种最引人注目的方式表明缓和气氛的存在。但是,在波涛汹涌的苏美关系的海洋中,这只是一个体现两国有限亲密关系的岛屿,“缓和方面取得进展当然是可以的,但至少在不远的将来,严酷的考验将是在地球之上”。

  其他西方国家媒体则对美苏合作搞垄断感到担忧。英国《泰晤士报》指出,空间不再是苏联和美国之间竞赛的场所,美苏空间合作可能扩大到各方面的探险,或许还包括向火星联合探险。需要指出的是,美苏这次合作还与中国扯上了关系,因为中国在1975年7月26日发射了一颗技术试验卫星。《法兰西晚报》称,中国人在美苏太空联合行动结束不到一周发射卫星,可能是为了提醒人们,在宇宙空间方面,也应该重视他们。法新社还转载了《人民日报》对美苏太空合作的反应:苏联在空间耗费了“巨款”,而地面上却是一片“贫困”。莫斯科想把空间变成扩张的地区,是劳民伤财和侵略扩张之举,苏联自1972年以来发射的250颗卫星中大多数是用于军事或间谍目的。▲(金点强)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2/06-29/3997369.shtml美苏太空握手幕后 2国航天员太空串门忘规矩


2012年06月29日  来源:环球时报 



  原题:1975年美苏“太空握手”幕后

  两国高层互释善意 三年协商促成对接

  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标志着中国在空间探索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中国这一成就在航天技术最发达的美国引发不同反应,有人表示“不必过虑”,有人渲染“中国太空威胁”,有人预测“中美太空战”即将到来。不过,也有人呼吁中美合作,因为这对两国都是好事,而且即使在30多年前的冷战时期,美国也同苏联进行过一场太空飞船对接联合行动,被认为是两国从竞赛到合作的一个转折点。

  从对抗走向联合  

  美苏在太空领域一直明争暗斗,但到上世纪60年代末,两国高下已分。早在1963年底,苏共中央的一份绝密文件就显示,苏联领导人想在1964年完成新型飞船“联盟”号的首次试验性对接。但是,由于飞船的研制进展缓慢,该计划一拖再拖,苏联也很快失去原先的领先地位。1967年4月23日,一心追赶美国的苏联让航天员科马罗夫驾驶着不够完善的“联盟”号飞上太空,结果科马罗夫在次日因意外事故遇难。次年10月,苏联发射无人驾驶的“联盟-2”号,并让航天员乘“联盟-3”号上天与其对接,但没能通过手动完成对接。

  美国人却在那时实现突破,不但完成对接,3名航天员还乘“阿波罗-8”号飞船成功绕月球飞行。鉴于技术上已明显领先苏联,美国国内有人指出,美国应该重新评估自己的太空目标了。《纽约时报》也称,宇宙是如此广袤,“没有必要为庸俗的民族主义和政治野心而进行无价值的太空对抗”。

  1969年春,苏联探索和利用太空科学委员会主席布拉贡拉沃夫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员佩因就合作问题进行讨论。佩因认为,“阿波罗计划”即将结束,接下来美国的航天业会有几年的空隙,而与苏联进行对接飞行试验合作,能够重新引起NASA的兴趣。对苏联来说,参与合作能显示它的太空技术可以比肩美国。此时,适值两国高层互释善意,打算缓和双方关系,于是双方开始了为期3年的正式协商。

  其实,美国的太空技术虽然先进,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1970年“阿波罗-13”飞船在飞行中出了事故,造成航天员出现生命危险,宇航部门认为如果美国或苏联有救生飞船就好了。工程师们由此产生建造救生飞船的念头,他们想搞一个万能对接接头,适用于各种飞船,而苏联是世界上屈指可数能够制造飞船的国家。

  一边合作一边提防

  1972年5月,苏美达成为期5年的空间技术合作协议,并计划于1975年实现“阿波罗”与“联盟”号飞船交会对接。有意思的是,要维持这项合作,两国航天员一方面要充分地相互信任,同时又要防止泄露各自国家的机密技术。语言也是个关键问题,为此两国航天员开始分别苦学对方的语言。

  美国首先请苏联代表团参观位于休斯敦的指挥中心,然后要求参观苏方指挥中心。苏联人将美国代表团带到乌克兰叶夫帕托利亚附近的一个军事区,面对一栋简陋的两层楼房,美国人将信将疑。最困难的是一些技术细节的协商。问题之一是由谁先发射飞船,由谁实现对接。美国认为苏联的发射经常出现问题,但苏联坚持先发射“联盟-19”号飞船,最后美国做出让步。在对接上,美国坚持“以美国为主”,第一次对接由美国人完成,这一点苏联做出让步。1975年7月15日,苏联“联盟”号飞船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7个半小时后,“阿波罗-18”号进入太空。

  双方此前还一直争论对接后谁先打开舱门,谁先到谁那边做客,最后达成协议:美国飞船指挥员斯塔福德打开舱门,然后站在那里握住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的手。于是出现了下面的场景:飞船对接后,斯塔福德敲了敲舱门,列昂诺夫问:“谁?”美国人答:“自己人。”舱门打开,列昂诺夫握住伸过来的手,但忘了约定,一下子把美国人拉进自己的飞船。

  在两天的联合飞行中,苏美宇航员一起做了26项科学试验。对接成功后,两个飞船再次分开,进行第二次试验性对接。7月21日,“联盟”号返回。“联盟”号着陆后,“阿波罗”号又在轨道上飞行了3天半,美国人这么做是想表明,他们的飞船飞的时间更长。

  “代价2.5亿美元的握手”

  美苏领导人高度关注这场太空合作,两国政治家都对这次合作大唱赞歌,尤其是苏联方面更是不吝溢美之词。一名苏联院士称,“联盟-阿波罗”计划意味着苏美合作和对宇宙空间的征服进入一个新阶段。这项计划能够实现,与国际紧张局势缓和有关,这种缓和是苏联和平纲领实现和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不倦工作的结果。

  《华盛顿邮报》当时的评论却说,不管人们怎样看待本月的“阿波罗-联盟”对接飞行,请考虑一下这样的事实:使“阿波罗”号和“联盟”号连接起来的装置是美国制造的;这一设备,苏联没花什么卢布,没贡献什么技术知识。苏联在空间赛跑中是落后得很远的第二名。美国工程师还嘲笑政府,说这次对接是“代价2.5亿美元的握手”。《纽约时报》1975年7月16日的评论则给这次合作泼冷水。文章称,联合行动的重要性主要是政治方面,双方都希望采取这种最引人注目的方式表明缓和气氛的存在。但是,在波涛汹涌的苏美关系的海洋中,这只是一个体现两国有限亲密关系的岛屿,“缓和方面取得进展当然是可以的,但至少在不远的将来,严酷的考验将是在地球之上”。

  其他西方国家媒体则对美苏合作搞垄断感到担忧。英国《泰晤士报》指出,空间不再是苏联和美国之间竞赛的场所,美苏空间合作可能扩大到各方面的探险,或许还包括向火星联合探险。需要指出的是,美苏这次合作还与中国扯上了关系,因为中国在1975年7月26日发射了一颗技术试验卫星。《法兰西晚报》称,中国人在美苏太空联合行动结束不到一周发射卫星,可能是为了提醒人们,在宇宙空间方面,也应该重视他们。法新社还转载了《人民日报》对美苏太空合作的反应:苏联在空间耗费了“巨款”,而地面上却是一片“贫困”。莫斯科想把空间变成扩张的地区,是劳民伤财和侵略扩张之举,苏联自1972年以来发射的250颗卫星中大多数是用于军事或间谍目的。▲(金点强)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2/06-29/3997369.shtml
"法新社还转载了《人民日报》对美苏太空合作的反应:苏联在空间耗费了“巨款”,而地面上却是一片“贫困”。莫斯科想把空间变成扩张的地区,是劳民伤财和侵略扩张之举,苏联自1972年以来发射的250颗卫星中大多数是用于军事或间谍目的"

点中死穴
地面上却是一片“贫困”。
------------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2-6-29 17:22
这个这个,至少跟当时的天朝比,苏联人的生活还不算‘贫困’吧?我觉得这话不该从人民的日报上面说出来。
...

这有啥好奇怪的,我80年代以前一直以为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呢!现在你去问问朝鲜人,他们肯定以为美帝和伪韩一直也是非常“贫困”呢

理论上很美好的事情,但在当年那个大环境下,生长的土壤太浅了。互相猜忌下,谁能掏心窝?
对接装置不是APAS75吗?
太空握手,海底踢脚
海底踢脚,我记得是苏联的潜艇沉了,美方偷偷给捞走了。
激情四射的年代阿。可惜一方已经遁了。
让天宫一号跟国际空间站对接一把
再过十年,如果ISS还健在的话,兔子绝对会上去插一下的。
原来接口是美国造的啊,之前我一直奇怪,美苏的接口怎么会通用的。
不过现在看起来,似乎可以搞通用接口了,有这个能力个国家,美、饿、中可以搞一个标准接口。之后别的国家想要这个接口的技术参数,必须自己成功对接N次以后,才能获得,并签订一份保密协议。然后按这个标准造自己的飞船接口,并取得一个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