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有可能被遏制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55:52
今天的中国有可能被遏制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5   


  

  中评社北京6月25日电(作者 余功德)自希拉里高调宣扬美国“重返亚洲”以来,奥巴马政府针对亚太地区展开了一系列的攻势,战略重心东移正在紧锣密鼓付诸实施。去年下半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洲之行中,宣布增兵澳大利亚,高调展示遏制中国的姿态,引起国际舆论关于“中美新冷战”的惊呼。

  此前不久的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宣布美国将逐步改变大西洋与太平洋的“50%对50%”的海军分配格局,到2020年前将60%的海军部署到亚太地区,拉拢越南、印度等,更强化了人们对美国力图“遏制”中国的基本看法。然而,抛开美国有无“遏制”中国的意图——这个问题很重要,但其实是国际政治中的题中之义——的问题先不谈,笔者要问的是,今天的中国有可能被“遏制”吗?

  不可否认,美国虽然刚经过反恐战争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社会分裂加剧,政治极化突出,相对实力下降,但仍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国,综合实力仍遥遥领先于其他大国,尤其是其“武装到牙齿”的军事实力,短期内没有哪个大国能对之构成挑战。粗略观之,美国具有高于中国的强大实力,这种优势甚至强于冷战初期对苏联的优势;也具有强大的同盟体系,这种同盟体系也强于冷战时,而中国则没有类似前苏联的华约那样的同盟体系。以是观之,如果美国决意对中国发动“遏制”,似乎没有理由不成。

  但笔者认为,尽管如此,这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表明美国凭此就能像发动对前苏联的“遏制”那样发动对华“遏制”。事实上,从战略态势上讲,今天的中国已不可能被“遏制”。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对冷战中美国的“遏制”战略进行深入考察。





http://www.zhgpl.com/doc/1021/4/ ... mp;mdate=0625003815今天的中国有可能被遏制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5   


  

  中评社北京6月25日电(作者 余功德)自希拉里高调宣扬美国“重返亚洲”以来,奥巴马政府针对亚太地区展开了一系列的攻势,战略重心东移正在紧锣密鼓付诸实施。去年下半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洲之行中,宣布增兵澳大利亚,高调展示遏制中国的姿态,引起国际舆论关于“中美新冷战”的惊呼。

  此前不久的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宣布美国将逐步改变大西洋与太平洋的“50%对50%”的海军分配格局,到2020年前将60%的海军部署到亚太地区,拉拢越南、印度等,更强化了人们对美国力图“遏制”中国的基本看法。然而,抛开美国有无“遏制”中国的意图——这个问题很重要,但其实是国际政治中的题中之义——的问题先不谈,笔者要问的是,今天的中国有可能被“遏制”吗?

  不可否认,美国虽然刚经过反恐战争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社会分裂加剧,政治极化突出,相对实力下降,但仍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国,综合实力仍遥遥领先于其他大国,尤其是其“武装到牙齿”的军事实力,短期内没有哪个大国能对之构成挑战。粗略观之,美国具有高于中国的强大实力,这种优势甚至强于冷战初期对苏联的优势;也具有强大的同盟体系,这种同盟体系也强于冷战时,而中国则没有类似前苏联的华约那样的同盟体系。以是观之,如果美国决意对中国发动“遏制”,似乎没有理由不成。

  但笔者认为,尽管如此,这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表明美国凭此就能像发动对前苏联的“遏制”那样发动对华“遏制”。事实上,从战略态势上讲,今天的中国已不可能被“遏制”。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对冷战中美国的“遏制”战略进行深入考察。





http://www.zhgpl.com/doc/1021/4/ ... mp;mdate=0625003815
何谓“遏制”?“遏制”是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是冷战中美国动员全方位的国家力量,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宣传等在内的力量,并组织同盟国集团,对前苏联及其盟国的一种围堵。“遏制”的总体思路是以压促变,通过保持足够的压力,达到促成苏联政权内部发生变化的目的。总的来说,“遏制”战略是美国在对苏大规模战争代价太大而无法发动的情况下,不得已而求其次的一种战略。在这个战略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建立起围堵苏联的同盟集团。而美国之所以能建立起有效针对苏联的同盟国集团,除了美国自身远大于苏联的超强实力外,还离不开两个关键因素:其一,当时的世界形势;其二,苏联自身的政策。

  就当时的世界形势来说,全球化远没有达到今天这样密切的程度,尤其是在苏东阵营与美欧阵营之间。正是基于此,美国能成功地将自身与西欧等国组织成一个自由贸易的资本主义体系,并使之与苏联及其盟友人为切割开来,基本上断开所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联系,而没有在盟国间引起多少反对。苏联只好相应地做出回应,另组苏东阵营,双方各自孤立,各自在自己的阵营内运转。而两大阵营之间的所谓“中间地带”,则逐渐成为双方你争我夺的战场。

  苏联的政策。正如“遏制”战略的始作俑者乔治•凯南所分析的那样,苏联,以及历史上的俄国,长期为外来干涉所恐惧,对势力范围有一种本能的心理渴求。这种心理渴求在扩张性意识形态的襄助下更显咄咄逼人。苏联对排他性势力范围的追求既使西欧的当权者担心被吃掉,又与美国对世界资本主义统一大市场的追求背道而驰。此时西欧(及部分前殖民地国家)的当权者对迫在眉睫的内部共产主义革命的恐惧,使得与美国结盟,并依托美国的庞大资源度过难关,成为其战略选择。这也为美国组织“遏制”同盟提供了良机。
当时世界尚不够深入的全球化程度与苏联追求势力范围的结合,为美国发动对苏“遏制”提供了必要条件:前者使得建立孤立苏联的阵营不致因双方密切的利益联系而归于徒劳,如同当年拿破仑组织“大陆封锁”围堵英帝国时所遭遇的那样;后者使得投靠美国成为西欧(及部分前殖民国家)的必然选择。

  而今天,世易时移,这两项因素已大大不同于此前。首先,今天深入发展的全球化事实上在各国间造成了一种相互依存——尽管是不对称的,使得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对今天的中国而言,三十多年来融入世界的开放式发展使得中国与其之外的世界形成了一种利益共生的关系。这不仅体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更体现在中国正加快成为世界最大的进口国,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金融、人文等宽领域、多层次的互动关系。这种利益共生格局使得“遏制”中国形同于“遏制”其自身。

  其次,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并没有追求排他性势力范围——相反,中国是自由市场的坚决拥护者;中国也没有输出扩张性意识形态。所以,中国并不威胁周边国家的生死存亡。虽然中国的快速崛起也使得部分国家不适应,中国与周边国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争端,但无论在性质上,还是在程度上,这种摩擦与当年苏联对西欧的那种威胁都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今天中国周边有些国家在安全上投向美国,但却很难从经济上与中国切割。从长远来看,不能与中国在经济上进行切割,则“遏制”何从谈起?总的来说,上述两项因素使得今天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可能有效组织起针对中国的“遏制”联盟。而做不到这一点,单凭一个国家,想要围堵中国,不是痴人说梦吗?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说的中国不可能被“遏制”是一种战略态势。具备这种战略态势并不意味着不会遭遇“遏制”的威胁,更大的可能恰恰是相反;但别人做不做是一回事儿,做不做得成是另一回事儿。这就需要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来支撑这种战略态势。

  如果在战略战术上僵化保守,畏葸不前,三日丢一城,五日失一池,被别人零敲碎打,积小胜为大胜,则我相对有利的战略态势最终会丢失,而不能转化为战略胜势。所以,这种战略态势给予我们的是信心,它为我们思考新的战略战术提供了起点;而只有在战略战术上积极进取,才能将这种战略态势巩固住并加以扩大,也才能将信心化为实际的成果。

  (本文作者余功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博士后)
现在真正扼制中国不是外国人能做到的
自身的问题才是关键
堡垒都是内部垮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