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真正战略目标:遏制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1:25:10
  布什政府的大战略越来越明晰,此战略的根本目标不是打击全球恐怖主义、诬赖流氓政权,也不是在中东传播民主,这些只是他们部署大战略的借口,是他们的眼前利益,他们的长期军事资源不会配备在这些方面。美国财政预算和军事部署的真正首要目标是遏制、围堵中国,在布什政府上台的前7个月里,白宫就是围绕这个目标指定计划的。只是在“911”事件后才不得不突出反恐,尽管布什政府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伊朗和伊拉克的问题,但白宫冒着引起亚洲新一轮军备竞赛的潜在灾难性后果仍然把中国作为他们战略的焦点。<br/><br/>  布什总统及其幕僚在2001年初入住白宫时就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那就重新确立永久称霸的思想,该思想在1994至1999财政年度的“国防规划指导”中得到明确阐述。“国防规划指导”是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决定自己的战略目标的第一份正式文件,这个文件的初稿于1992年初透露给媒体,“指导”中明确了美国战略的根本目标是遏制可能对美国军事霸权地位构成威胁的任何竞争者的崛起。“我们的首要目标是阻止像苏联这样对世界秩序颇具威胁的新对手的再度出现。”&nbsp;按照这份文件所言:“我们要竭尽全力遏制任何试图称霸一方资源、并由此可能成为掌控全球的敌对大国。”此文件最初公布于世时,美国盟友和许多国内领导人纷纷对此提出了谴责,指出这是帝国式的傲慢,是不可接受的,并以此强迫布什总统在第一任期内加以修改,但是,保持美国永久唯一超级大国地位这一目标从未遭到布什政府战略家们的反对。事实上,当小布什于2001年2月就任总统时,遏制战略就已经成为制定美国军事计划的主要原则了。<br/><br/>  战略目标:中国<br/><br/>  1992年提出永久称霸原则时,并没有明确新的对手是谁。当时,美国战略家们担心俄、德、印度、日本和中国等潜在对手联合起来。他们认为,这些国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可能在几十年后成为超级大国,因而都要阻止这些国家向这一方向发展。然而,到第布什第二任期,白宫幕僚把潜在对手锁定在一个国家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断言,只有中国才拥有经济和军事能力去挑战美国,因此,要想保持美国的霸权地位,就必须遏制围堵中国。时任美国外交事务顾问的康多莉扎赖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遏制中国的紧迫性,她在2000年总统大选中支持时任得克萨斯州州长的乔治W布什竞选总统。赖斯在《外交时务》发文暗示,中国作为一个拥有野心并正在崛起的强国,会不可避免地挑战美国的自身利益。“中国是一个自身利益没有得到彻底保障的强国,特别是台湾问题。”她还说:“中国对美国在亚太地区扮演的角色表示憎恶。”基于这些原因,她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不是一个维持现状的力量,而是会向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去改变亚洲的实力平衡。就凭这就足以说明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对手,而不是克林顿政府一度所称的战略伙伴。”她认为目前重要的是,要用战略的方式阻止中国的兴起,遏止中国成为一个地区强国。要做到这一点,“美国必须加强和日本、南朝鲜的合作,保持其在这一地区强有力的控制地位。”美国政府也应该“更加关注印度在这一地区平衡上所起的作用”,并吸纳其加入反华联合体系。<br/><br/>  有趣的是,1992年的“国防规划指导”所提出的遏制竞争对手的原则即永久称霸原则,现在正在由布什政府在太平洋和南亚地区实施。为实施遏制战略,赖斯在她的文章中所提出许多具体计划从密切和日本的关系到主动向印度示好今天都得到了落实。早在2001年春夏季,赖斯和其他政府高官从本拉登和基地所造成的不断增长的威胁中转移出来,把心放在遏制中国的战略上。在她任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头几个月里,赖斯致力于实现她在《外交时务》中所列名的遏制中国的计划。种种报道披露,她当时的头等大事就是解除和俄国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联合日本、南朝鲜和台湾形成一个联合导弹防御体系,以最终形成以五角大楼为核心的反华联盟。<br/><br/>  白宫反恐主义高级助理理查德A克莱尔对此谴责说,由于赖斯急于和俄、中进行大国政治,忽视了基地组织对美国的可能进行的袭击,因此,不可能采取本可能阻止“911”事件的防御措施。虽然赖斯成功地摆脱了“911”事件调查委员会对这一事件的尖锐质问,否认了克莱尔指控的依据。但是,任何细心的史学家在寻找布什政府不可宽赦的忽视对美国的恐怖袭击警告的原因时,都会从布什政府的遏制中国战略探源。<br/><br/>  遏制中国计划的暂缓执行<br/><br/>  “911”事件后,布什、赖斯和其他高级幕僚仍推行他们的反华政策显然是不适宜的,于是,他们很快把焦点转移到推翻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和在整个中东地区推行美国强权的目标上来。因此“全球反恐战争”成为他们谈论的主要话题,对伊拉克的入侵成为他们的重要焦点。尽管如此,即使他们对遏止中国没有采取什么具体行动时,布什政府也从没有忽略他们对中国的战略关注。<br/><br/>  当然,对伊拉克的闪电战和在中东地区推行美国强权可以警告中国对抗美国超强军力和挑战美国霸权是毫无意义的。在以后的2年里,当布什政府投入很大力量建设美国模式的伊拉克,没有预料到的伊拉克反抗力量时,这时,遏制中国显然不能成为美国的战略中心。然而,中国不断加大现代军事能力的投入,其不断增长的经济也触及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利益,包括石油和重要的日用品市场,这又引起了美国的极大关注。<br/><br/>  2005年春季,白宫又转回到赖斯的全球大战略上来了。2000年6月4日,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加坡的一次会议上公开演讲,提出白宫制订政策优先考虑的新重点,谴责中国的现代化军事建设,声称这对地区和平与稳定构成了威胁。他说:中国正在“扩大其导弹力量,让之能打击世界许多地区的目标”,说中国在“增大火箭的发射功率”。随后,他还假惺惺地问道:“既然没有国家威胁到中国,你们一定会奇怪:为什么中国还不断增加军事投资?为什么继续和扩大军事物资的采购?为什么继续军事部署?”虽然拉姆斯菲尔德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但他的话显然是暗示:中国现在正在成为一个地区的强国,因而有朝一日会在亚洲挑战美国,打破这一地区的平衡。早期反华论调的提出也伴随着所采取的具体反华从动。<br/><br/>  2005年2月,赖斯和拉姆斯菲尔德在华盛顿与日本高官会晤,会上签署了一份协议,同意加强两国间的军事事务合作。这个协议被称为“美日安全咨询委员会共同声明”。协议呼吁美日两国军队在东北亚到南中国海区域进行更大的军事合作。协议也呼吁针对台湾问题美日两国要进行更密切的磋商,这就表明,日本将在中国对台湾宣布独立时所引起的军事冲突中向美国提供援助。当时,北京发出了对台独分子的严重警告,中国也警惕到日本军国主义的复兴,这引起中国人民对日本在二战时入侵中国并对中国平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惨痛回忆。很自然,“美日安全咨询委员会共同声明”被中国领导人解读为布什政府决心建立反华联盟体系。<br/><br/>  新的大格局<br/><br/>  为什么白宫要选择这个特别时期重新遏制中国呢?毫无疑问,有很多因素促成了这个转变,但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布什政府感到中国最终会成为一个地区强国,而且开始削弱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长期的军事优势。所以五角大楼声称,在一定程度上,这一点已得到证明,因为北京开始用俄国装备使其军队现代化(虽然目前还不具有锋芒),淘汰朝鲜战争时期装备的前苏联型过时武器。然而,美国的决策者们对中国的军事行为并未真正认识,多数军事分析家认为,中国武器装备仍然落后于美国,这并不是威胁,对美国造成威胁的是北京成功地运用其巨大的购买力和资源需求,与美国的盟友如泰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建立了友好关系。因为当时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而没有对抗这种趋势,中国在东南亚的迅速获利最终开始给华盛顿敲响了警钟。<br/><br/>  同时,中国不断加强同波斯湾和中亚地区的合作也引起共和党战略家们的关注,他们认为这些地区对美国的地缘政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那里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1997年出版的《大格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首次突出了中亚的重要性,受本书的影响,战略家们时刻准备抗击国的袭击。虽然布热津斯基因与被共和党人蔑视的卡特政府有联系,他已被排斥在共和党的精英圈之外,但是,布什政府战略家们却接受他调整美国力量去控制中国东、西边缘地带的呼吁。<br/><br/>  这样,美国政府对发展中的中国在东南亚影响的关注就和美国在波斯湾和中亚的霸权联系在一起了。这是华盛顿对华政策的制订依据,它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美国在表面上很急迫地应对伊拉克战争,但同时还不放心中国。不管华盛顿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显而易见的是,布什政府正致力于调整并努力采取系统的计划来遏制中国在亚洲的崛起和影响力,他们提出三个大目标:调整与日本、澳大利亚、南朝鲜的现有关系,使其加入综合反华联盟体系;吸收其他国家,特别是印度加入这个体系;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自从美国政府在一年前强化与日关系以来,两国领导多次会晤制订出2005战略协议的有关条款。去年十月,华盛顿与日本发布了美日《联盟改革和重组报告》。此报告旨在指导美、日军队在太平洋地区的进一步整合,重建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因为一些基地特别是冲绳岛基地已经成为日美关系摩擦的根源了,所以五角大楼正考虑缩减其招致摩擦的设施。<br/><br/>  美日官员也忙于研究两国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以便在战时美日作战与通讯系统的联系更为顺畅。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廉J法隆海军上将讲:“我们也在进行导弹防御系统的紧密协作。”他们也采取具体措施让南朝鲜和澳大利亚更紧密地靠近美日联合体系。由于日本从1910年至1945年对朝鲜半岛的残暴统治,长期以来南朝鲜惧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一直在犹豫是否和日本合作。然而现在布什政府正在提升首尔、东京、华盛顿之间的“三角军事合作”。正如法隆上将所说,这个积极的行动已明确了反华联盟的范围。法隆在3月7日对美国参议院陆海空三军委员会说:美国和南朝鲜的关系必须适应以中国军事现代化为特点的变化中的安全环境。他进一步说:南朝鲜通过和美国、日本的合作,会把对北朝鲜的注意力转移到区域化的安全与稳定上来。赖斯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是,让澳大利亚加入这个正在形成反华体系。她3月中旬在澳大利亚逗留了几天,虽然她此行的目的包括加固美澳关系,因为美国政府在最近几年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种关系,但是,她的访澳之行的主要目的还是与澳、美、日三国高官会晤研究出一个共同的战略,来约束中国在亚洲的不断崛起和影响。这次访问没有发布公开声明,但根据3月19日《纽约时报》史蒂文维斯曼的文章,赖斯此行的目的是“深化三方地区联盟,以抵消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br/><br/>  在华盛顿看来,让印度加入到这个正在形成的反华联盟体系中是最好的选择,赖斯在《外交时务》的那篇文章中也曾这样提出。这个计划之所以长期没有实现,是因为美国国会对印度核武计划的反对和印度拒绝签署《核不扩散条约》。按照美国法律,像印度这样拒绝核不扩散合作的国家都被排除在各种形式的援助和合作之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布什总统在新德里会见印度官员时签定了一项核协议,此协议将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印度的民用核反应堆,因而,此问题的解决有了一线希望。如果国会支持布什的计划,美国将可以为印度提供核援助,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两国军事间的合作。与印度签署此合约时,布什并未暗示有反华议程,只是指出为“长期的防御关系”奠定基础。但是没有人会被这种模糊的描述所欺骗。按照《纽约时报》史蒂文维斯曼所言,多数美国立法者认为这个核协议明确表现出布什政府愿意拉印度去“抗衡中国”。<br/><br/>  中国的崛起让美国恐惧<br/><br/>  伴随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许多没公开报道),国防部以强有力的军力支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实力。五角大楼在2006年2月5日发布的《国防年鉴》中第一次阐明美国的战略大范围。在讨论对美国安全的长期威胁中,《国防年鉴》首次明确提出在1992的《国防年鉴》中就已断言:美国不会允许任何一个具有竞争的强国的出现。这个国家“会试图阻止这一地区的其他军事竞争者,从而发展成为地区霸权或对采取美国敌对行动。”该报告明确指出:“如果美国不实施对抗战略,中国实力的增大,当然是对美国军事力量的最大的潜在威胁,中国军队不断更新的技术装备会大大抵消美国的传统军事优势。”按照五角大楼所言:对抗中国军事能力的策略就是继续研发能确保美国在全方位军事冲突总获胜的武器系统。并进一步解释说:“美国要发展能对抗任何错综复杂的敌对力量挑战的能力,使对手的防御系统难度增大。”这包括通过“远距离打击、秘密军事演习、战略空间上的陆海空支援,制空权利,水下作战”等来“保持美国的持久优势”。<br/><br/>  换言之,准备对中国开战,也是美国武器制造商的摇钱树。这些企业就可以得到诸如F22A“猛禽”战斗机、多用途联合攻击战斗机、DDX驱逐舰、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和新型洲际突击轰炸机等昂贵新型武器的订单。这些武器只有在美国与另一个强大对手交战时才能派上用场,而这个对手只能是将来的中国。除了这些武器研发计划外,《国防年鉴》也呼吁亚太地区现有的美国军方强硬起来,并特别强调海军要强硬。美国海军在对伊战争和占领中投入的兵力最少。报告提到“海军要在太平洋有更强大的优势”&nbsp;。为了实现此计划,“海军计划调整其军队部署和基地,向太平洋地区提供至少6艘战备和支援航空母舰,把美国60%的潜艇派到那里支援此计划。”航空母航是攻击舰队和防卫舰队构成的作战群的核心,这样的部署不但能真正满足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严峻的防卫需要,也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提供保障。法隆上将及其太平洋军区司令部的同事们对这一部署给予密切的关注。为了评估这一军事部署的作战效果,今年夏天美国海军将在西太平洋地区进行自越南战争后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将有4艘航空母舰组成的航母战斗群和许多支援舰参加演戏。<br/><br/>  综上所述,美国的战略只能看作是遏制中国。政府高官虽然对此避而不谈,但不可能用任何其它方式来解释赖斯和拉姆斯菲尔德最近的活动。从北京方面来看,现实也证明了遏制中国这一战略:美国在中国的东、南、西三方边界不断增加军事力量。中国将如何应对这种威胁呢?从目前看来,中国所采取的战略是通过魅力外交和巨大的经济利益来离间澳大利亚、南朝鲜、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战略会取得成功,因为这些国家要从中国目前的经济繁荣中寻求利益。中国的邻国为其供应急需的石油、天然气、铁、原木及其它物资。胡锦涛近期对美国的访问也在运用这一战略。当中国银子在波音和微软这样有影响力的公司闪着诱人的光芒时,胡主席提醒共和党人,只要对中国采取不威胁的政策,就可以从中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虽然如此,中国对自己周围的威胁也作出了反应,我们有理由认定,中国能够平衡好魅力外交和发展军事的关系。这样的行动不会使中国和美国处于军事平等中,中国要赶上美国的军力,恐怕今后几十年内难以实现。但这也足以为那些想寻机加速遏制中国的人提供更多的理由,这就必然导致互不信任、竞争和危机的出现。这也使台湾问题和北朝鲜核计划的和平解决变得更加困难,并且增加了亚洲爆发意外全面战争的危险。一旦出现了在这样的大灾难,则不会有赢家。<br/><br/>  作者简介:迈克尔T克莱尔(Michael&nbsp;T&nbsp;Klare)是美国The&nbsp;Nation杂志防务记者、罕布什尔学院主讲和平及世界安全研究的教授。著有《血与油:美国不断依赖进口石油的危险及结果》。布什政府的大战略越来越明晰,此战略的根本目标不是打击全球恐怖主义、诬赖流氓政权,也不是在中东传播民主,这些只是他们部署大战略的借口,是他们的眼前利益,他们的长期军事资源不会配备在这些方面。美国财政预算和军事部署的真正首要目标是遏制、围堵中国,在布什政府上台的前7个月里,白宫就是围绕这个目标指定计划的。只是在“911”事件后才不得不突出反恐,尽管布什政府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伊朗和伊拉克的问题,但白宫冒着引起亚洲新一轮军备竞赛的潜在灾难性后果仍然把中国作为他们战略的焦点。<br/><br/>  布什总统及其幕僚在2001年初入住白宫时就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那就重新确立永久称霸的思想,该思想在1994至1999财政年度的“国防规划指导”中得到明确阐述。“国防规划指导”是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决定自己的战略目标的第一份正式文件,这个文件的初稿于1992年初透露给媒体,“指导”中明确了美国战略的根本目标是遏制可能对美国军事霸权地位构成威胁的任何竞争者的崛起。“我们的首要目标是阻止像苏联这样对世界秩序颇具威胁的新对手的再度出现。”&nbsp;按照这份文件所言:“我们要竭尽全力遏制任何试图称霸一方资源、并由此可能成为掌控全球的敌对大国。”此文件最初公布于世时,美国盟友和许多国内领导人纷纷对此提出了谴责,指出这是帝国式的傲慢,是不可接受的,并以此强迫布什总统在第一任期内加以修改,但是,保持美国永久唯一超级大国地位这一目标从未遭到布什政府战略家们的反对。事实上,当小布什于2001年2月就任总统时,遏制战略就已经成为制定美国军事计划的主要原则了。<br/><br/>  战略目标:中国<br/><br/>  1992年提出永久称霸原则时,并没有明确新的对手是谁。当时,美国战略家们担心俄、德、印度、日本和中国等潜在对手联合起来。他们认为,这些国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可能在几十年后成为超级大国,因而都要阻止这些国家向这一方向发展。然而,到第布什第二任期,白宫幕僚把潜在对手锁定在一个国家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断言,只有中国才拥有经济和军事能力去挑战美国,因此,要想保持美国的霸权地位,就必须遏制围堵中国。时任美国外交事务顾问的康多莉扎赖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遏制中国的紧迫性,她在2000年总统大选中支持时任得克萨斯州州长的乔治W布什竞选总统。赖斯在《外交时务》发文暗示,中国作为一个拥有野心并正在崛起的强国,会不可避免地挑战美国的自身利益。“中国是一个自身利益没有得到彻底保障的强国,特别是台湾问题。”她还说:“中国对美国在亚太地区扮演的角色表示憎恶。”基于这些原因,她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不是一个维持现状的力量,而是会向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去改变亚洲的实力平衡。就凭这就足以说明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对手,而不是克林顿政府一度所称的战略伙伴。”她认为目前重要的是,要用战略的方式阻止中国的兴起,遏止中国成为一个地区强国。要做到这一点,“美国必须加强和日本、南朝鲜的合作,保持其在这一地区强有力的控制地位。”美国政府也应该“更加关注印度在这一地区平衡上所起的作用”,并吸纳其加入反华联合体系。<br/><br/>  有趣的是,1992年的“国防规划指导”所提出的遏制竞争对手的原则即永久称霸原则,现在正在由布什政府在太平洋和南亚地区实施。为实施遏制战略,赖斯在她的文章中所提出许多具体计划从密切和日本的关系到主动向印度示好今天都得到了落实。早在2001年春夏季,赖斯和其他政府高官从本拉登和基地所造成的不断增长的威胁中转移出来,把心放在遏制中国的战略上。在她任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头几个月里,赖斯致力于实现她在《外交时务》中所列名的遏制中国的计划。种种报道披露,她当时的头等大事就是解除和俄国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联合日本、南朝鲜和台湾形成一个联合导弹防御体系,以最终形成以五角大楼为核心的反华联盟。<br/><br/>  白宫反恐主义高级助理理查德A克莱尔对此谴责说,由于赖斯急于和俄、中进行大国政治,忽视了基地组织对美国的可能进行的袭击,因此,不可能采取本可能阻止“911”事件的防御措施。虽然赖斯成功地摆脱了“911”事件调查委员会对这一事件的尖锐质问,否认了克莱尔指控的依据。但是,任何细心的史学家在寻找布什政府不可宽赦的忽视对美国的恐怖袭击警告的原因时,都会从布什政府的遏制中国战略探源。<br/><br/>  遏制中国计划的暂缓执行<br/><br/>  “911”事件后,布什、赖斯和其他高级幕僚仍推行他们的反华政策显然是不适宜的,于是,他们很快把焦点转移到推翻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和在整个中东地区推行美国强权的目标上来。因此“全球反恐战争”成为他们谈论的主要话题,对伊拉克的入侵成为他们的重要焦点。尽管如此,即使他们对遏止中国没有采取什么具体行动时,布什政府也从没有忽略他们对中国的战略关注。<br/><br/>  当然,对伊拉克的闪电战和在中东地区推行美国强权可以警告中国对抗美国超强军力和挑战美国霸权是毫无意义的。在以后的2年里,当布什政府投入很大力量建设美国模式的伊拉克,没有预料到的伊拉克反抗力量时,这时,遏制中国显然不能成为美国的战略中心。然而,中国不断加大现代军事能力的投入,其不断增长的经济也触及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利益,包括石油和重要的日用品市场,这又引起了美国的极大关注。<br/><br/>  2005年春季,白宫又转回到赖斯的全球大战略上来了。2000年6月4日,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加坡的一次会议上公开演讲,提出白宫制订政策优先考虑的新重点,谴责中国的现代化军事建设,声称这对地区和平与稳定构成了威胁。他说:中国正在“扩大其导弹力量,让之能打击世界许多地区的目标”,说中国在“增大火箭的发射功率”。随后,他还假惺惺地问道:“既然没有国家威胁到中国,你们一定会奇怪:为什么中国还不断增加军事投资?为什么继续和扩大军事物资的采购?为什么继续军事部署?”虽然拉姆斯菲尔德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但他的话显然是暗示:中国现在正在成为一个地区的强国,因而有朝一日会在亚洲挑战美国,打破这一地区的平衡。早期反华论调的提出也伴随着所采取的具体反华从动。<br/><br/>  2005年2月,赖斯和拉姆斯菲尔德在华盛顿与日本高官会晤,会上签署了一份协议,同意加强两国间的军事事务合作。这个协议被称为“美日安全咨询委员会共同声明”。协议呼吁美日两国军队在东北亚到南中国海区域进行更大的军事合作。协议也呼吁针对台湾问题美日两国要进行更密切的磋商,这就表明,日本将在中国对台湾宣布独立时所引起的军事冲突中向美国提供援助。当时,北京发出了对台独分子的严重警告,中国也警惕到日本军国主义的复兴,这引起中国人民对日本在二战时入侵中国并对中国平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惨痛回忆。很自然,“美日安全咨询委员会共同声明”被中国领导人解读为布什政府决心建立反华联盟体系。<br/><br/>  新的大格局<br/><br/>  为什么白宫要选择这个特别时期重新遏制中国呢?毫无疑问,有很多因素促成了这个转变,但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布什政府感到中国最终会成为一个地区强国,而且开始削弱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长期的军事优势。所以五角大楼声称,在一定程度上,这一点已得到证明,因为北京开始用俄国装备使其军队现代化(虽然目前还不具有锋芒),淘汰朝鲜战争时期装备的前苏联型过时武器。然而,美国的决策者们对中国的军事行为并未真正认识,多数军事分析家认为,中国武器装备仍然落后于美国,这并不是威胁,对美国造成威胁的是北京成功地运用其巨大的购买力和资源需求,与美国的盟友如泰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建立了友好关系。因为当时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而没有对抗这种趋势,中国在东南亚的迅速获利最终开始给华盛顿敲响了警钟。<br/><br/>  同时,中国不断加强同波斯湾和中亚地区的合作也引起共和党战略家们的关注,他们认为这些地区对美国的地缘政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那里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1997年出版的《大格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首次突出了中亚的重要性,受本书的影响,战略家们时刻准备抗击国的袭击。虽然布热津斯基因与被共和党人蔑视的卡特政府有联系,他已被排斥在共和党的精英圈之外,但是,布什政府战略家们却接受他调整美国力量去控制中国东、西边缘地带的呼吁。<br/><br/>  这样,美国政府对发展中的中国在东南亚影响的关注就和美国在波斯湾和中亚的霸权联系在一起了。这是华盛顿对华政策的制订依据,它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美国在表面上很急迫地应对伊拉克战争,但同时还不放心中国。不管华盛顿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显而易见的是,布什政府正致力于调整并努力采取系统的计划来遏制中国在亚洲的崛起和影响力,他们提出三个大目标:调整与日本、澳大利亚、南朝鲜的现有关系,使其加入综合反华联盟体系;吸收其他国家,特别是印度加入这个体系;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自从美国政府在一年前强化与日关系以来,两国领导多次会晤制订出2005战略协议的有关条款。去年十月,华盛顿与日本发布了美日《联盟改革和重组报告》。此报告旨在指导美、日军队在太平洋地区的进一步整合,重建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因为一些基地特别是冲绳岛基地已经成为日美关系摩擦的根源了,所以五角大楼正考虑缩减其招致摩擦的设施。<br/><br/>  美日官员也忙于研究两国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以便在战时美日作战与通讯系统的联系更为顺畅。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廉J法隆海军上将讲:“我们也在进行导弹防御系统的紧密协作。”他们也采取具体措施让南朝鲜和澳大利亚更紧密地靠近美日联合体系。由于日本从1910年至1945年对朝鲜半岛的残暴统治,长期以来南朝鲜惧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一直在犹豫是否和日本合作。然而现在布什政府正在提升首尔、东京、华盛顿之间的“三角军事合作”。正如法隆上将所说,这个积极的行动已明确了反华联盟的范围。法隆在3月7日对美国参议院陆海空三军委员会说:美国和南朝鲜的关系必须适应以中国军事现代化为特点的变化中的安全环境。他进一步说:南朝鲜通过和美国、日本的合作,会把对北朝鲜的注意力转移到区域化的安全与稳定上来。赖斯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是,让澳大利亚加入这个正在形成反华体系。她3月中旬在澳大利亚逗留了几天,虽然她此行的目的包括加固美澳关系,因为美国政府在最近几年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种关系,但是,她的访澳之行的主要目的还是与澳、美、日三国高官会晤研究出一个共同的战略,来约束中国在亚洲的不断崛起和影响。这次访问没有发布公开声明,但根据3月19日《纽约时报》史蒂文维斯曼的文章,赖斯此行的目的是“深化三方地区联盟,以抵消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br/><br/>  在华盛顿看来,让印度加入到这个正在形成的反华联盟体系中是最好的选择,赖斯在《外交时务》的那篇文章中也曾这样提出。这个计划之所以长期没有实现,是因为美国国会对印度核武计划的反对和印度拒绝签署《核不扩散条约》。按照美国法律,像印度这样拒绝核不扩散合作的国家都被排除在各种形式的援助和合作之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布什总统在新德里会见印度官员时签定了一项核协议,此协议将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印度的民用核反应堆,因而,此问题的解决有了一线希望。如果国会支持布什的计划,美国将可以为印度提供核援助,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两国军事间的合作。与印度签署此合约时,布什并未暗示有反华议程,只是指出为“长期的防御关系”奠定基础。但是没有人会被这种模糊的描述所欺骗。按照《纽约时报》史蒂文维斯曼所言,多数美国立法者认为这个核协议明确表现出布什政府愿意拉印度去“抗衡中国”。<br/><br/>  中国的崛起让美国恐惧<br/><br/>  伴随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许多没公开报道),国防部以强有力的军力支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实力。五角大楼在2006年2月5日发布的《国防年鉴》中第一次阐明美国的战略大范围。在讨论对美国安全的长期威胁中,《国防年鉴》首次明确提出在1992的《国防年鉴》中就已断言:美国不会允许任何一个具有竞争的强国的出现。这个国家“会试图阻止这一地区的其他军事竞争者,从而发展成为地区霸权或对采取美国敌对行动。”该报告明确指出:“如果美国不实施对抗战略,中国实力的增大,当然是对美国军事力量的最大的潜在威胁,中国军队不断更新的技术装备会大大抵消美国的传统军事优势。”按照五角大楼所言:对抗中国军事能力的策略就是继续研发能确保美国在全方位军事冲突总获胜的武器系统。并进一步解释说:“美国要发展能对抗任何错综复杂的敌对力量挑战的能力,使对手的防御系统难度增大。”这包括通过“远距离打击、秘密军事演习、战略空间上的陆海空支援,制空权利,水下作战”等来“保持美国的持久优势”。<br/><br/>  换言之,准备对中国开战,也是美国武器制造商的摇钱树。这些企业就可以得到诸如F22A“猛禽”战斗机、多用途联合攻击战斗机、DDX驱逐舰、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和新型洲际突击轰炸机等昂贵新型武器的订单。这些武器只有在美国与另一个强大对手交战时才能派上用场,而这个对手只能是将来的中国。除了这些武器研发计划外,《国防年鉴》也呼吁亚太地区现有的美国军方强硬起来,并特别强调海军要强硬。美国海军在对伊战争和占领中投入的兵力最少。报告提到“海军要在太平洋有更强大的优势”&nbsp;。为了实现此计划,“海军计划调整其军队部署和基地,向太平洋地区提供至少6艘战备和支援航空母舰,把美国60%的潜艇派到那里支援此计划。”航空母航是攻击舰队和防卫舰队构成的作战群的核心,这样的部署不但能真正满足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严峻的防卫需要,也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提供保障。法隆上将及其太平洋军区司令部的同事们对这一部署给予密切的关注。为了评估这一军事部署的作战效果,今年夏天美国海军将在西太平洋地区进行自越南战争后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将有4艘航空母舰组成的航母战斗群和许多支援舰参加演戏。<br/><br/>  综上所述,美国的战略只能看作是遏制中国。政府高官虽然对此避而不谈,但不可能用任何其它方式来解释赖斯和拉姆斯菲尔德最近的活动。从北京方面来看,现实也证明了遏制中国这一战略:美国在中国的东、南、西三方边界不断增加军事力量。中国将如何应对这种威胁呢?从目前看来,中国所采取的战略是通过魅力外交和巨大的经济利益来离间澳大利亚、南朝鲜、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战略会取得成功,因为这些国家要从中国目前的经济繁荣中寻求利益。中国的邻国为其供应急需的石油、天然气、铁、原木及其它物资。胡锦涛近期对美国的访问也在运用这一战略。当中国银子在波音和微软这样有影响力的公司闪着诱人的光芒时,胡主席提醒共和党人,只要对中国采取不威胁的政策,就可以从中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虽然如此,中国对自己周围的威胁也作出了反应,我们有理由认定,中国能够平衡好魅力外交和发展军事的关系。这样的行动不会使中国和美国处于军事平等中,中国要赶上美国的军力,恐怕今后几十年内难以实现。但这也足以为那些想寻机加速遏制中国的人提供更多的理由,这就必然导致互不信任、竞争和危机的出现。这也使台湾问题和北朝鲜核计划的和平解决变得更加困难,并且增加了亚洲爆发意外全面战争的危险。一旦出现了在这样的大灾难,则不会有赢家。<br/><br/>  作者简介:迈克尔T克莱尔(Michael&nbsp;T&nbsp;Klare)是美国The&nbsp;Nation杂志防务记者、罕布什尔学院主讲和平及世界安全研究的教授。著有《血与油:美国不断依赖进口石油的危险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