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隐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00:12
http://bwchinese.com/article/1025453.html由于外资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控制,中国制造业不仅在国际分工中的获益程度不高,还削弱了本土制造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动权,致使中国制造业尚未实现整体升级就已面临日益严重的“产业空洞化”。如果中国的制造业不强化研发创新,不能占据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价格飙升,加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作用下,在中国制造业核心板块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长期以来凭借高度专业化和价格竞争为利器的制造业集群目前已经进入低谷和调整期,部分企业开始外迁,可能对中国制造业造成致命打击的全球第四次制造业转移正从中国启动。

与此相对应,日本制造企业正在回归本土建厂,美国启动再工业化,中国原有的本土配套企业专用性投资将遭受沉没损失,在缺乏自主创新技术的制约下,中国制造业不仅难以实现整体升级,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产业空洞化”。


产业空洞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导致本土的就业机会减少,市场需求减少,经济增长放慢,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香港、台湾等;另一种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没有核心技术,形成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其后果是国际贸易条件恶化,技术上受制于人。中国制造业属于典型的产业空洞化的第二种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自主技术供给的约束,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一直很高,如今已超过50%,而美国、日本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只有5%。中国制造业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例如,中国纺织机械的70%来自于进口,高端的机床75%依赖进口,高速胶印机75%依赖进口,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的85%为进口产品占领,光纤制造装备几乎100%依赖进口。

由于外资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控制,中国制造业不仅在国际分工中的获益程度不高,还削弱了本土制造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动权,产业发展受制于人。

目前中国制造业中有竞争力的产品基本上集中于低附加值产品领域,绝大多数行业在国际分工中仍然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根据产品价值链的“微笑曲线”原理,生产的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产品两端——研究涉及和销售推广,而处于中间环节的生产加工、组装的附加值最低。

然而,中国无论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还是高技术产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情况:即本土企业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严重依赖国外的技术创新,盈利水平受到限制和挤压。在一些先进制造业领域,跨国公司通过产品链条内的垂直分工,在中国投资进行低附加值零件的生产和整机装配,同时进口凝聚技术精华的高附加值部件,大部分利润都被外资拿走了。

例如,被广大“果粉”强烈追捧的苹果,其实在产业链上已经把中国相关产业牢牢纳入它的体系中去。有报道说,苹果已经打造出一个缜密、神秘的全球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绑定了全球制造业最顶尖的企业,而这些企业正24小时为这座帝国大厦添砖加瓦。今年1月15日,苹果公布了全球156家主要供应商的名单,其中包含很多中国企业。由于成为了苹果的“打工者”,很多公司的股价纷纷上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经成为苹果产业链中最大也最重要的制造基地,但同时,也是最没有话语权的一个群体,因为这个庞大的制造基地的利润率只有不到2%。

尽管在第三轮国际制造业转移中,跨国公司将部分采购中心、研发中心迁到中国,中国也在逐渐走出“微笑曲线”的底部,但是仍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事实上只是披上高科技外衣的传统企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或技术只是通过购买、代理等方式获得某项专利的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企业本身只是帮跨国公司赚取利润的一个生产工具,缺乏必要的发展后劲。另一方面,过于依赖技术转移又大大削弱了中国制造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动权。

不少中国企业“心为洋役”,技术创新动力普遍不足。部分致力于自主技术创新的本土企业的努力,又遭到了国外资本在三个方面的打压:一是利用本土企业的资金困难收购行业内骨干企业,将其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从而抑制了本土技术最先进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吸引行业内的优秀人才进外资控制的投资企业或研究机构,冲击中国制造行业中多年来形成的科研队伍;三是运用贸易和投资等多种手段遏制中国本土企业技术升级的努力,对于中国不能生产只能进口的产品,不仅抬高价格而且设立种种限制,一旦本土企业开发出相应技术就通过直接投资降低价格抢占市场,以图使中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国际分工中较低的技术层次,丧失自主创新的主动权。

外资企业钳制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升级的另一“狠招”是:“独资化”。并在技术上对国内科研机构保持着一种相对封闭的低姿态,与本地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合作非常有限。虽然不少外商投资企业建立了研究开发中心,但这些研究机构大多为独立注册,由于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一般直属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控股公司(非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一般被认为是企业的内部行为),同时也是跨国公司全球R&D的一个分支,因此与本地的联系弱,而且在发展战略上受制于跨国公司的整体战略,这对于研究开发活动中的技术扩散效应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尽管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技术转移层次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跨国公司转移高层次技术是以其对企业具备足够的控制权为前提的,国外资本技术转移层次的提高仅仅是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竞争而提高其投资企业获利能力的举措,既不可能转让最先进的技术,也不可能通过技术扩散提高其他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

跨国公司还利用自己在技术、品牌、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蚕食中国品牌、控制一些行业龙头企业。而中国在技术引进中,大部分采用进口关键设备、成套设备、生产线的形式,重硬件引进轻消化吸收,引进的结果只是具备了相应的生产能力和固化在设备重的技术,而对带动中国相关产业技术升级的效果并不大。核心技术的缺失已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最大瓶颈。
责任编辑:Rita Wang

http://bwchinese.com/article/1025453.html由于外资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控制,中国制造业不仅在国际分工中的获益程度不高,还削弱了本土制造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动权,致使中国制造业尚未实现整体升级就已面临日益严重的“产业空洞化”。如果中国的制造业不强化研发创新,不能占据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价格飙升,加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作用下,在中国制造业核心板块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长期以来凭借高度专业化和价格竞争为利器的制造业集群目前已经进入低谷和调整期,部分企业开始外迁,可能对中国制造业造成致命打击的全球第四次制造业转移正从中国启动。

与此相对应,日本制造企业正在回归本土建厂,美国启动再工业化,中国原有的本土配套企业专用性投资将遭受沉没损失,在缺乏自主创新技术的制约下,中国制造业不仅难以实现整体升级,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产业空洞化”。


产业空洞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导致本土的就业机会减少,市场需求减少,经济增长放慢,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香港、台湾等;另一种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没有核心技术,形成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其后果是国际贸易条件恶化,技术上受制于人。中国制造业属于典型的产业空洞化的第二种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自主技术供给的约束,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一直很高,如今已超过50%,而美国、日本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只有5%。中国制造业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例如,中国纺织机械的70%来自于进口,高端的机床75%依赖进口,高速胶印机75%依赖进口,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的85%为进口产品占领,光纤制造装备几乎100%依赖进口。

由于外资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控制,中国制造业不仅在国际分工中的获益程度不高,还削弱了本土制造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动权,产业发展受制于人。

目前中国制造业中有竞争力的产品基本上集中于低附加值产品领域,绝大多数行业在国际分工中仍然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根据产品价值链的“微笑曲线”原理,生产的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产品两端——研究涉及和销售推广,而处于中间环节的生产加工、组装的附加值最低。

然而,中国无论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还是高技术产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情况:即本土企业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严重依赖国外的技术创新,盈利水平受到限制和挤压。在一些先进制造业领域,跨国公司通过产品链条内的垂直分工,在中国投资进行低附加值零件的生产和整机装配,同时进口凝聚技术精华的高附加值部件,大部分利润都被外资拿走了。

例如,被广大“果粉”强烈追捧的苹果,其实在产业链上已经把中国相关产业牢牢纳入它的体系中去。有报道说,苹果已经打造出一个缜密、神秘的全球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绑定了全球制造业最顶尖的企业,而这些企业正24小时为这座帝国大厦添砖加瓦。今年1月15日,苹果公布了全球156家主要供应商的名单,其中包含很多中国企业。由于成为了苹果的“打工者”,很多公司的股价纷纷上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经成为苹果产业链中最大也最重要的制造基地,但同时,也是最没有话语权的一个群体,因为这个庞大的制造基地的利润率只有不到2%。

尽管在第三轮国际制造业转移中,跨国公司将部分采购中心、研发中心迁到中国,中国也在逐渐走出“微笑曲线”的底部,但是仍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事实上只是披上高科技外衣的传统企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或技术只是通过购买、代理等方式获得某项专利的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企业本身只是帮跨国公司赚取利润的一个生产工具,缺乏必要的发展后劲。另一方面,过于依赖技术转移又大大削弱了中国制造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动权。

不少中国企业“心为洋役”,技术创新动力普遍不足。部分致力于自主技术创新的本土企业的努力,又遭到了国外资本在三个方面的打压:一是利用本土企业的资金困难收购行业内骨干企业,将其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从而抑制了本土技术最先进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吸引行业内的优秀人才进外资控制的投资企业或研究机构,冲击中国制造行业中多年来形成的科研队伍;三是运用贸易和投资等多种手段遏制中国本土企业技术升级的努力,对于中国不能生产只能进口的产品,不仅抬高价格而且设立种种限制,一旦本土企业开发出相应技术就通过直接投资降低价格抢占市场,以图使中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国际分工中较低的技术层次,丧失自主创新的主动权。

外资企业钳制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升级的另一“狠招”是:“独资化”。并在技术上对国内科研机构保持着一种相对封闭的低姿态,与本地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合作非常有限。虽然不少外商投资企业建立了研究开发中心,但这些研究机构大多为独立注册,由于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一般直属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控股公司(非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一般被认为是企业的内部行为),同时也是跨国公司全球R&D的一个分支,因此与本地的联系弱,而且在发展战略上受制于跨国公司的整体战略,这对于研究开发活动中的技术扩散效应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尽管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技术转移层次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跨国公司转移高层次技术是以其对企业具备足够的控制权为前提的,国外资本技术转移层次的提高仅仅是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竞争而提高其投资企业获利能力的举措,既不可能转让最先进的技术,也不可能通过技术扩散提高其他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

跨国公司还利用自己在技术、品牌、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蚕食中国品牌、控制一些行业龙头企业。而中国在技术引进中,大部分采用进口关键设备、成套设备、生产线的形式,重硬件引进轻消化吸收,引进的结果只是具备了相应的生产能力和固化在设备重的技术,而对带动中国相关产业技术升级的效果并不大。核心技术的缺失已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最大瓶颈。
责任编辑:Rita Wang

     老调重弹,毫无新意。
   
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现在进行时。大飞机、载人航天、蛟龙探海都是为了拉动国内产业技术升级
老调重弹+1
情况会慢慢变好的,这个得一步一步的来改变
苹果分分钟面临死亡.
十年前这个调,十年后还这个调?也不看看眼下机床什么的谁出口多。至于什么髙新产业,欧美日俄最恨哪只什么都玩白菜价的兔子!


20年前就是这么说的,怪不得如今美欧日各国的日子越过越滋润。

20年前就是这么说的,怪不得如今美欧日各国的日子越过越滋润。
确实值得担忧。但是情况会一步步改观的。目前国内很多工厂拿的都是那最微薄的一分利润。
确实是老调重弹。国内其实不缺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国家层面主导的一大型工程和技术装备发展计划里大家都看得到。民企其实也有很多在做自主研发的,我在海关工作,在处理加工贸易合同监管时常常要下厂,也见识到了一批民营企业的技术开发雄心。传统制造业我国正在快步的向前赶,产业升级之路也越走越宽,目前我们缺的是一个良好的培养创新意识与欲望的环境,这个一步到位不了,得慢慢来。
中国制造业需要培育新的消费市场
关键还是钱不到位……
工艺和材料,永远的门槛。
这话说的还是有道理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国内的技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国外比较的确还有差距。所以我们要保持警醒,一步一步的点科技树才是王道
      北京时间2011年3月6日消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周一表示,受中國和中等收入國家的拉動,去年全球專利申請量增長10%,達到18.19萬項,創歷史新高。

      
      WIPO的統計數字顯示,美國、日本和德國仍舊是全球專利申請的領軍人,佔申請量總數的58%。但中國去年的申請量提升了33%,直逼美日德。

  其中,中國電信設備的巨頭中興去年提交了2826項專利申請,超過日本鬆下公司的2463項,排名個人公司全球專利申請的榜首。

  另一家中國信息科技制造商華為則憑借1831項專利申請名列第三。美國高通則從去年的第三位下跌到第六位。

中国从来就没有松懈过,也不会松懈!

FMS 发表于 2012-6-21 14:10
关键还是钱不到位……
大手笔的投资都烧到风电、多晶硅、锂电池项目上去了
美日再工业化也喊了有几年了,可有过行动吗?
中国制造业十年前,是人均一千美元的水平,去年是人均五千美元的水平,今年底是人均六千美元的水平,一直不断提高。那些思维割裂没有发展意识的人无法认识现实世界。
老调重弹+1
acoustics 发表于 2012-6-21 15:09
大手笔的投资都烧到风电、多晶硅、锂电池项目上去了
主要还是房地产。。。
一个老头子 发表于 2012-6-21 14:22
工艺和材料,永远的门槛。
热处理。。机械工人永远的通。。
有些人就是不开窍,如果烧钱就能做出世界第一品牌,那现在一汽的自主车应该行销海内外,超越很多外资品牌了。不知道它烧钱都烧哪去了。
钱是需要的,怎么花钱更重要。
老调重弹,但问题犹在,我今天不想谈他文章里的事情。
而是想提醒,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太低,即便不“产业升级”,
不增加固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也很大,这些现在
很少有人注意到。
智慧的圈圈 发表于 2012-6-21 21:50
主要还是房地产。。。
房地产->钢铁、水泥、汽车、家电,没白费

造汽 发表于 2012-6-21 23:15
老调重弹,但问题犹在,我今天不想谈他文章里的事情。
而是想提醒,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太低,即便不“产业升 ...


所以说新能源是个很大的悲剧,方向押注错误,本来可以用于既有行业改造升级的资源都砸进新摊子了

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严重挤占了工业自动化设备的投资
光伏、电池材料的发展严重挤占了精细化工的投资(目前电子行业大量精细化学品如各类树脂依赖进口)
大量一哄而上的新能源企业又抽调走了本来可以革新现有产业管理水平的职业经理人

“产业升级”被简单的理解为“产业置换”或者说“腾笼换鸟”来执行。在开了一堆新摊子之后,既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还是老样子。

这些现象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用“产品本身的先进程度”而非“劳动生产率”作为衡量生产方式先进程度的标准(典型的军坛“战略观念”)。
造汽 发表于 2012-6-21 23:15
老调重弹,但问题犹在,我今天不想谈他文章里的事情。
而是想提醒,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太低,即便不“产业升 ...


所以说新能源是个很大的悲剧,方向押注错误,本来可以用于既有行业改造升级的资源都砸进新摊子了

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严重挤占了工业自动化设备的投资
光伏、电池材料的发展严重挤占了精细化工的投资(目前电子行业大量精细化学品如各类树脂依赖进口)
大量一哄而上的新能源企业又抽调走了本来可以革新现有产业管理水平的职业经理人

“产业升级”被简单的理解为“产业置换”或者说“腾笼换鸟”来执行。在开了一堆新摊子之后,既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还是老样子。

这些现象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用“产品本身的先进程度”而非“劳动生产率”作为衡量生产方式先进程度的标准(典型的军坛“战略观念”)。
acoustics 发表于 2012-6-23 00:41
所以说新能源是个很大的悲剧,方向押注错误,本来可以用于既有行业改造升级的资源都砸进新摊子了

电 ...
甚至都不是产品本身的先进程度,而是用设备“先进程度”来衡量。
在某车企,冲压车间的陪同者没完没了地跟我自豪地宣称他的设备全部是进口的,
我一指压机说这不是济二的吗?他“惭愧”地笑笑。我很不爽,说:济二的压机
你觉得很丢人吗?人家可以出口德国,可以给福特用,你有什么必要吹嘘你的
生产线是“全进口”的?有什么理由即便是全进口就觉得脸上有光?你的换模时间
很快嘛?你的合格率很高吗?你的模具不还是XXXX设计的吗?

我在其它工厂也有这种把巨大厂房里崭新的漂亮的昂贵的,实际上严重闲置的,
OEE很低的,没有能够产出高质量的“高级”设备当做脸上的光芒的理念和思维。

自动化,可以大规模产出好的产品(好的产能),也能大规模地产出次品(坏的产能),
就连比尔盖子都警告我们过(IT实际上就是一类型的自动化),要先建立好的流程,不然基于
糟糕流程的IT自动化只会扩大问题。此外,自动化对于制造柔性的可能挑战,对于财务柔性的
必然恶化(CAPEX的投入),对于高技能工人需求的挑战,对于产能进一步过剩的挑战,
中国资本家都没有答案。国企是无所谓的,因为他们的钱是天上掉下来的,但私企目前还很
懵懂,巨型私企负债率很高,但是因为其巨,负债率高反而成了大爷,我欠巨债我怕谁?
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
(兼回答兄在工业机器人贴里的问题)
就中国现在的大环境而言,相当的私有资本不是创业得来的,而是天上掉下来的,指望这些人浴火重生是不靠谱的。很多人赞赏微软的成功,又有几个人说过,正式因为千千万万的高科技企业倒下去,才会有一个微软站起来。一个成功的私企背后,整个社会投入其中的资本,不见得比维护一个相同规模的国企少。

对国内而言,从创业做起才是私有资本的正途,其他都不靠谱,那不是做实业,那是在做金融。
都多少年了,还有人这么说,认知根本没跟上时代
造汽 发表于 2012-6-23 08:31
甚至都不是产品本身的先进程度,而是用设备“先进程度”来衡量。
在某车企,冲压车间的陪同者没完没了地 ...
生产部门要注意这些问题,还有研发部门要注意哪些问题?

造汽 发表于 2012-6-23 08:31
甚至都不是产品本身的先进程度,而是用设备“先进程度”来衡量。
在某车企,冲压车间的陪同者没完没了地 ...


说到崇拜设备,要提到今天《动物相对论》里面的一个杯具桥段:FSK的郭老板不招大陆干部,宁可多花若干倍成本买房子养台湾干部,说是因为大陆人好面子,尤其是同乡之间官官相护严重恶化管理效率,以前招过怎么也搞不好。台湾人虽然也好面子,但有日本殖民时期武士道的残留,靠等级森严的管理方式还可以保住执行效率(尽管在下级纠正上级错误方面一样不行)。

另外,我们公司折腾到现在快要散架也没招到一个像样的采购。

某些老板搞过度自动化可能也是无奈的选择:
人的因素更复杂,解决起来受教育和文化这些本土化因素的限制更多,甚至会成为不可能的任务。而设备是一种功能被“打包”了、可以直接货币化交易的东西。所以洋务运动喜欢买设备不喜欢引进思想。

当然,可能像北洋水师一样,买了之后才发现没有合适的人照样发挥不出效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造汽 发表于 2012-6-23 08:31
甚至都不是产品本身的先进程度,而是用设备“先进程度”来衡量。
在某车企,冲压车间的陪同者没完没了地 ...


说到崇拜设备,要提到今天《动物相对论》里面的一个杯具桥段:FSK的郭老板不招大陆干部,宁可多花若干倍成本买房子养台湾干部,说是因为大陆人好面子,尤其是同乡之间官官相护严重恶化管理效率,以前招过怎么也搞不好。台湾人虽然也好面子,但有日本殖民时期武士道的残留,靠等级森严的管理方式还可以保住执行效率(尽管在下级纠正上级错误方面一样不行)。

另外,我们公司折腾到现在快要散架也没招到一个像样的采购。

某些老板搞过度自动化可能也是无奈的选择:
人的因素更复杂,解决起来受教育和文化这些本土化因素的限制更多,甚至会成为不可能的任务。而设备是一种功能被“打包”了、可以直接货币化交易的东西。所以洋务运动喜欢买设备不喜欢引进思想。

当然,可能像北洋水师一样,买了之后才发现没有合适的人照样发挥不出效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acoustics 发表于 2012-6-23 23:33
说到崇拜设备,要提到今天《动物相对论》里面的一个杯具桥段:FSK的郭老板不招大陆干部,宁可多花若干倍 ...
其实光说设备,也是有文化差异的,裤卡机器人与抠猫机器人之间的差异
有可能比德国人和意大利人之间的差异不会小。

其实我们自己的例子够多了,这是一个历尽沧桑的民族唯一的优势---教训多。
自己如果能够做足够的反思,就能避免重蹈覆辙。中学为体(当时的中学,并
不意味着中国的优秀文化,而恰恰是代表着落后的封建意识,西学不是西方的
什么文化,而是现代文化,只不过戴着西方的帽子,因为西方先走一步),西学为用,
把现代化当工具,当机械化(蒸汽化),船坚炮利脑子钝。于是没有了然后。

不过中国现在的资本家们没有精力,也没有中小学的知识,来进行学习。
acoustics 发表于 2012-6-23 19:09
生产部门要注意这些问题,还有研发部门要注意哪些问题?
除了对研发本身的流程进行改造,还要促使设计师设计适合精益生产的产品,
比如基于制造/质量/成本/环保/人机工学/物流的设计。总的来说就是design to manufacturing
(基于制造的设计),不然制造流程的效益损失,无法保证设计师们津津乐道的产品性能参数。
造汽 发表于 2012-6-24 08:08
其实光说设备,也是有文化差异的,裤卡机器人与抠猫机器人之间的差异
有可能比德国人和意大利人之间的差 ...
论成功经验的话,求证一个说法:打天下阶段的TG和HW都花费巨量的时间精力对接收的人员进行培训。
HW晚上加班灯火通明,不是工作,全都是培训。

acoustics 发表于 2012-6-24 09:41
论成功经验的话,求证一个说法:打天下阶段的TG和HW都花费巨量的时间精力对接收的人员进行培训。
HW晚上 ...


对人的培训有下面几个必要的条件:
(1)你有一个强大的价值体系,这种体系是先进的,革命的,比老体系具有普通老百姓都看的很明白的优势的---仁和义
(2)你的“老师”自己对这种价值是认同的,非常自信的,有激情的,如传教士一般的。而不是把叫人家当做一种挣钱的重复动作。
(3)要有信誉,最好的教育是----信
(4)有基于受众接受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内容----理和智
TG打天下就占了仁义礼智信,所以解放战士帽子上的圆巴巴一摘,几次挖苦根,几次整顿军阀作风,
几次指导员给他们补袜子,几次急行军战友帮他们背枪,听到几次“同志们!跟我上!”
多数人本来就是受压迫者,很短时间便激发出在国民党军队中不可想象的战斗力,其战斗意志井喷的同时,
其战斗素质(技能)在军事民主+严格纪律的辩证关系的作用下,也会迅速提升。
在朝鲜,“联合国军”对志愿军战俘中的小兵对共方整个战略意图的了解程度大为不解,难道G党不怕泄密吗?
真正的道理是:我方认为,让士兵明白我们为什么打,怎么打,比偶尔泄露一些军事行动机密要有作用的多。

我突然想到中国的企业,很多土企业,拆掉U盘,严控Email,就怕泄露自己以为了不起的山寨来的“技术”,
但是在让其员工明白为什么工作,如何工作,做得非常不够。就跟国民党军的政治思想工作其实不少,但是
都是一个大腹便便军服笔挺的军官上台,一叉腰,开口就是“...弟兄们!兄弟我...要戡乱救国!...要精忠报国!...”,有用吗?一句“弟兄们,给我冲!”就全哗啦了。

某日去剃头,早上,夏天,看到其店长在做“培训”:
“你们将来要是想做老板,现在就要好好做员工!”
“你们要是不让顾客高兴,我就不让你们高兴!”
“早上顾客少,都给我赶到左面去,右面就可以不开空调!”
一群可以被我“赶”到左面或右面的人,我干嘛要去让他们高兴?一种没有价值观的培训,连培训人自己都不信的价值,是浮云。
acoustics 发表于 2012-6-24 09:41
论成功经验的话,求证一个说法:打天下阶段的TG和HW都花费巨量的时间精力对接收的人员进行培训。
HW晚上 ...


对人的培训有下面几个必要的条件:
(1)你有一个强大的价值体系,这种体系是先进的,革命的,比老体系具有普通老百姓都看的很明白的优势的---仁和义
(2)你的“老师”自己对这种价值是认同的,非常自信的,有激情的,如传教士一般的。而不是把叫人家当做一种挣钱的重复动作。
(3)要有信誉,最好的教育是----信
(4)有基于受众接受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内容----理和智
TG打天下就占了仁义礼智信,所以解放战士帽子上的圆巴巴一摘,几次挖苦根,几次整顿军阀作风,
几次指导员给他们补袜子,几次急行军战友帮他们背枪,听到几次“同志们!跟我上!”
多数人本来就是受压迫者,很短时间便激发出在国民党军队中不可想象的战斗力,其战斗意志井喷的同时,
其战斗素质(技能)在军事民主+严格纪律的辩证关系的作用下,也会迅速提升。
在朝鲜,“联合国军”对志愿军战俘中的小兵对共方整个战略意图的了解程度大为不解,难道G党不怕泄密吗?
真正的道理是:我方认为,让士兵明白我们为什么打,怎么打,比偶尔泄露一些军事行动机密要有作用的多。

我突然想到中国的企业,很多土企业,拆掉U盘,严控Email,就怕泄露自己以为了不起的山寨来的“技术”,
但是在让其员工明白为什么工作,如何工作,做得非常不够。就跟国民党军的政治思想工作其实不少,但是
都是一个大腹便便军服笔挺的军官上台,一叉腰,开口就是“...弟兄们!兄弟我...要戡乱救国!...要精忠报国!...”,有用吗?一句“弟兄们,给我冲!”就全哗啦了。

某日去剃头,早上,夏天,看到其店长在做“培训”:
“你们将来要是想做老板,现在就要好好做员工!”
“你们要是不让顾客高兴,我就不让你们高兴!”
“早上顾客少,都给我赶到左面去,右面就可以不开空调!”
一群可以被我“赶”到左面或右面的人,我干嘛要去让他们高兴?一种没有价值观的培训,连培训人自己都不信的价值,是浮云。
造汽 发表于 2012-6-23 08:31
甚至都不是产品本身的先进程度,而是用设备“先进程度”来衡量。
在某车企,冲压车间的陪同者没完没了地 ...
在美帝呆着 最大的感受 国人还是急功近利了  总想再多赚
中国制造业应该利用现在的不景气的宝贵时间,好好想一想,做一做,建立起
我们的价值观,一种现金的价值观去创建我们的管理,不然别说出国开厂,就是
在国内,日子会越来越难过的!
造汽你不是在美国吗?
zfm106 发表于 2012-6-24 10:23
造汽你不是在美国吗?

曾经在美国居住十几年,偶然在中国,
现在是在中国居住(居住了8年),偶尔在美国。
因为中国更需要我,我也更需要中国
这个一面是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

一面是自我研发需要时间,这个两个中间的空挡就只好通过进口来首先满足需要,否则怎么办?

连J10那不也是先装AL31,然后再等待太行吗?

笑死啊H 发表于 2012-6-24 10:49
这个一面是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

一面是自我研发需要时间,这个两个中间的空挡就只好通过进口来首先满足 ...
满足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
和经济满足高速增长的需求,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