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办主任彭清华指香港有深层次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50:52
中联办主任彭清华说,香港的经济、社会和民生存在不少深层次问题,但香港有能力克服困难、化危为机。

  他还回应了香港与中国内地近来出现的摩擦现象说,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客观原因,不必大惊小怪。

  在香港回归15周年前夕,中央驻港联络办公室主任彭清华在港接受中央及地方媒体集体采访。

  新华社报道,彭清华表示,回顾香港回归历程,这15年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功的15年,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15年,是两地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两地同胞感情不断加深的15年,是创造崭新历史的15年。

  他说,一国两制在香港已深入人心,爱国爱港成为社会主流价值,香港同胞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日益增强,对国家和香港前景充满信心。

  他表示,只要香港各界继续贯彻胡锦涛主席提出的“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的总要求,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抓住国家“十二五”机遇,开拓进取,香港就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新的贡献,创造新的辉煌。

  彭清华说,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刊登题为《香港之死》的封面文章,预言回归后香港将日渐衰落;回归10年后,还是《财富》杂志,在2007年发表题为《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承当年的预言完全错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香港被国际投机势力列为狙击对象;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香港却成为相当一部分国际资金的避风港,美国《时代》杂志还创立了Nylonkong(纽伦港,即纽约、伦敦、香港三大国际金融中心)这个新名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经济连续五六年处于低迷状态;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香港经济不过1年多就走出低谷,实现强劲复苏,公共财政持续增长,失业率降至历史低点,应对经济风险和改善民生的能力明显增强。

  彭清华表示,这三个现象说明15年来,香港特区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沙士疫情以及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经济总体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2011年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2.7万美元增至3.4万美元。2004年至2011年的8年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刚刚公布的《2012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连续第二年以满分100分荣登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榜首。

  彭清华说,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所说,香港回归15年来的发展变化,证明了一国两制、港人制港、高度自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彭清华同时表示,当前香港也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在经济、社会和民生领域存在不少深层次问题,但香港具有良好的基础和特殊优势,背靠祖国,具备克服困难、化危为机的有利条件。

  他说,新一届特区政府提出了“稳中求变”的施政理念,受到香港社会和市民的认同,他对香港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

  彭清华说,香港能取得今天的经济成就,是香港同胞善于抓住机遇、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回归15年,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央政策大力度、高密度、宽范围地出台支持香港发展的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重视和对香港同胞的关怀。

  2003年上半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沙士疫情的冲击,香港经济陷入谷底。中央随即果断推出一系列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2003年6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在港签署。

  签署CEPA,特别是开放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带旺了香港的人气,刺激了消费需求,拉动了就业,推动了香港旅游业率先复苏,并带动整个经济回升。

  于是有人把中央支持香港发展的措施形容为“送大礼”。彭清华说,这一说法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香港同胞对中央政府挺港、惠港措施的赞誉之情。但客观地讲,不能简单地看作单方面的“送礼”,这些政策措施既是香港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他说,1978年以来,香港在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和内地企业最大的境外融资中心。截至2011年底,港资企业在内地投资总额累计5267.1亿美元,占同期内地吸收境外投资的45%,港资企业在内地吸纳了数千万劳动力就业。

  彭清华说,近年来内地与香港的合作呈现一些新特点,洽谈服务业合作的多了,考察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多了,开展人才引进与培训的多了,联合进行海外推介的多了,利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多了。这说明,在内地的发展中,香港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多了,扮演的角色更加丰富多彩了。

  他表示,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既体现了中央坚决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决心和诚意,也是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需要,利国利港,互利共赢。

  彭清华在采访中回应了香港与内地往来中近来出现的个别摩擦现象。他说,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客观原因,不必大惊小怪。两地有着不同的历史境遇、文化氛围、社会制度、法律制度和生活方式,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准也有一定差距。本地人和外地人在某些问题上产生了一些矛盾,这是很多地方在不同时期都存在的现象。

  彭清华说,去年,内地访港旅客已达2810万人次,相当于香港常住人口的4倍。如此大规模的人员往来,有一些摩擦在所难免。这些矛盾和摩擦,决不是两地交往的主流。

  彭清华表示,解决存在的问题,一是要正确看待和尊重彼此差异,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做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二是要理性做好疏导工作,对一些偶发事件要客观解读,积极疏导,而不要意气用事,无限放大,甚至因噎废食。三是要完善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譬如,因个别香港导游强迫内地游客购物引发争执的问题发生后,两地旅游主管部门搭建联合规管机制,使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品质明显改善。

  彭清华说,两地深化交流合作是大势所趋。“记得回归前我曾到过香港,那时商场的营业员、出租车司机普遍不懂普通话,内地人到香港,外出观光、购物都很不方便。现在,不仅大多数营业员、出租车司机会讲普通话,内地也有不少年轻人会听或会讲广东话了。”

  他表示,每当香港经济民生遇到严重困难的时候,中央政府和内地民众都及时出手相助;每当内地同胞遇到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香港市民无论男女老幼、富贵贫弱,都慷慨解囊,奉献爱心。这充分体现了两地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因此,“不能因两地交往中发生一些个别事件去夸大矛盾,否定两地合作交流的巨大成果,也不会因此而改变两地经济发展融合的大趋势。”他说。

《联合早报网》

http://realtime.zaobao.com/2012/06/jz120620_018.shtml中联办主任彭清华说,香港的经济、社会和民生存在不少深层次问题,但香港有能力克服困难、化危为机。

  他还回应了香港与中国内地近来出现的摩擦现象说,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客观原因,不必大惊小怪。

  在香港回归15周年前夕,中央驻港联络办公室主任彭清华在港接受中央及地方媒体集体采访。

  新华社报道,彭清华表示,回顾香港回归历程,这15年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功的15年,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15年,是两地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两地同胞感情不断加深的15年,是创造崭新历史的15年。

  他说,一国两制在香港已深入人心,爱国爱港成为社会主流价值,香港同胞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日益增强,对国家和香港前景充满信心。

  他表示,只要香港各界继续贯彻胡锦涛主席提出的“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的总要求,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抓住国家“十二五”机遇,开拓进取,香港就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新的贡献,创造新的辉煌。

  彭清华说,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刊登题为《香港之死》的封面文章,预言回归后香港将日渐衰落;回归10年后,还是《财富》杂志,在2007年发表题为《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承当年的预言完全错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香港被国际投机势力列为狙击对象;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香港却成为相当一部分国际资金的避风港,美国《时代》杂志还创立了Nylonkong(纽伦港,即纽约、伦敦、香港三大国际金融中心)这个新名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经济连续五六年处于低迷状态;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香港经济不过1年多就走出低谷,实现强劲复苏,公共财政持续增长,失业率降至历史低点,应对经济风险和改善民生的能力明显增强。

  彭清华表示,这三个现象说明15年来,香港特区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沙士疫情以及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经济总体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2011年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2.7万美元增至3.4万美元。2004年至2011年的8年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刚刚公布的《2012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连续第二年以满分100分荣登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榜首。

  彭清华说,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所说,香港回归15年来的发展变化,证明了一国两制、港人制港、高度自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彭清华同时表示,当前香港也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在经济、社会和民生领域存在不少深层次问题,但香港具有良好的基础和特殊优势,背靠祖国,具备克服困难、化危为机的有利条件。

  他说,新一届特区政府提出了“稳中求变”的施政理念,受到香港社会和市民的认同,他对香港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

  彭清华说,香港能取得今天的经济成就,是香港同胞善于抓住机遇、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回归15年,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央政策大力度、高密度、宽范围地出台支持香港发展的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重视和对香港同胞的关怀。

  2003年上半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沙士疫情的冲击,香港经济陷入谷底。中央随即果断推出一系列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2003年6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在港签署。

  签署CEPA,特别是开放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带旺了香港的人气,刺激了消费需求,拉动了就业,推动了香港旅游业率先复苏,并带动整个经济回升。

  于是有人把中央支持香港发展的措施形容为“送大礼”。彭清华说,这一说法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香港同胞对中央政府挺港、惠港措施的赞誉之情。但客观地讲,不能简单地看作单方面的“送礼”,这些政策措施既是香港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他说,1978年以来,香港在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和内地企业最大的境外融资中心。截至2011年底,港资企业在内地投资总额累计5267.1亿美元,占同期内地吸收境外投资的45%,港资企业在内地吸纳了数千万劳动力就业。

  彭清华说,近年来内地与香港的合作呈现一些新特点,洽谈服务业合作的多了,考察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多了,开展人才引进与培训的多了,联合进行海外推介的多了,利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多了。这说明,在内地的发展中,香港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多了,扮演的角色更加丰富多彩了。

  他表示,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既体现了中央坚决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决心和诚意,也是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需要,利国利港,互利共赢。

  彭清华在采访中回应了香港与内地往来中近来出现的个别摩擦现象。他说,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客观原因,不必大惊小怪。两地有着不同的历史境遇、文化氛围、社会制度、法律制度和生活方式,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准也有一定差距。本地人和外地人在某些问题上产生了一些矛盾,这是很多地方在不同时期都存在的现象。

  彭清华说,去年,内地访港旅客已达2810万人次,相当于香港常住人口的4倍。如此大规模的人员往来,有一些摩擦在所难免。这些矛盾和摩擦,决不是两地交往的主流。

  彭清华表示,解决存在的问题,一是要正确看待和尊重彼此差异,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做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二是要理性做好疏导工作,对一些偶发事件要客观解读,积极疏导,而不要意气用事,无限放大,甚至因噎废食。三是要完善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譬如,因个别香港导游强迫内地游客购物引发争执的问题发生后,两地旅游主管部门搭建联合规管机制,使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品质明显改善。

  彭清华说,两地深化交流合作是大势所趋。“记得回归前我曾到过香港,那时商场的营业员、出租车司机普遍不懂普通话,内地人到香港,外出观光、购物都很不方便。现在,不仅大多数营业员、出租车司机会讲普通话,内地也有不少年轻人会听或会讲广东话了。”

  他表示,每当香港经济民生遇到严重困难的时候,中央政府和内地民众都及时出手相助;每当内地同胞遇到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香港市民无论男女老幼、富贵贫弱,都慷慨解囊,奉献爱心。这充分体现了两地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因此,“不能因两地交往中发生一些个别事件去夸大矛盾,否定两地合作交流的巨大成果,也不会因此而改变两地经济发展融合的大趋势。”他说。

《联合早报网》

http://realtime.zaobao.com/2012/06/jz120620_018.shtml
深层次问题就是以前的暴发户现在成呢穷光蛋!心里憋蛆的慌。。。哈哈
希望港灿保持“优良传统”
港灿如果没有中央作后盾,08的金融危机可以说可以把香港一夜打到解放前。没有依仗中国大陆的特殊优势,香港早就被新加坡KO了
把给香港的一切优惠政策全部收回,禁止自由行,然后放着香港烂,等烂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去收回。
贴身重点盯住牛牛。。。
2017年香港就要普选行政长官了,看着样子到时又是一片腥风血雨啊
TG在故意养懒人.
天朝到哪哪的房地产就成霸权了
港灿就是标准的拿起筷子吃肉  放下筷子骂娘
就HK现在的模样,强烈要求对WW武统!
以前是高等华人,仗着洋主子给的地位可以在大陆土老帽前面显摆
现在大陆连它主子都不放在眼里了,当狗的一下很不适应
星空大师 发表于 2012-6-20 18:17
以前是高等华人,仗着洋主子给的地位可以在大陆土老帽前面显摆
现在大陆连它主子都不放在眼里了,当狗的一 ...
这话说的很对,还有个深层次问题就是香港那些超级富豪是香港改变发展模式的大阻碍..
擅解人衣 发表于 2012-6-20 17:10
港灿就是标准的拿起筷子吃肉  放下筷子骂娘
这可是赵总用来说八十年代中国人的;P
moskov2012 发表于 2012-6-20 16:00
港灿如果没有中央作后盾,08的金融危机可以说可以把香港一夜打到解放前。没有依仗中国大陆的特殊优势,香港 ...
香港的发展本来就是以中国为依托的
中国为救自己也要救香港
呵呵!香港怎么可能会有问题呢?优越着呢!经济那么繁荣,政治那么正确,有问题的肯定一定以及必定是我们内地人喽!
f22 发表于 2012-6-20 19:35
香港的发展本来就是以中国为依托的
中国为救自己也要救香港
救不了,自作孽不可活
中联办苦口婆心地这么提醒了一句,不过港灿们肯定是当成耳边风的.

话说连F22这种精神香港人都听不进去,更何况是正经的港灿.
通篇歌功颂德,没有实质内容。
通篇歌功颂德,没有实质内容。
有实质内容,请看文中这段:“数据显示,2011年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2.7万美元增至3.4万美元。”14年间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增长了不到25%,如果算上美元的贬值,14年间,香港人均是倒退。
彭清华说,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刊登题为《香港之死》的封面文章,预言回归后香港将日渐衰落;回归10年后,还是《财富》杂志,在2007年发表题为《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承当年的预言完全错误。
--------------------------------------------------------------------------------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都12年了还TM惦记呢。

近期对香港已有试盘动作。。。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