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上帝之杖:是“神器”还是“鸡肋”--官八股回应天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5:38:07


浏览《新概念战略武器简介之动能武器》后,我也在文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来看很多人回复说抄袭自美国的上帝之杖,去网上找了找,看到一篇来自国防部网站关于该武器的介绍,转来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链接:上帝之杖:是“神器”还是“鸡肋”——国防部网站:http://www.mod.gov.cn/wqzb/2012-05/17/content_4367966.htm

原文:在某个静谧的夜晚,当你和朋友在户外欣赏满天繁星时,忽然,一道闪亮的火光划破天空,请不要欢呼雀跃,也不要对着它许愿,因为那很可能不是传说中既美丽又能带来幸运的流星……

    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报道,美军目前已开始研制一种名为“上帝之杖”的太空武器。该项目计划依托太空平台搭载大量直径30厘米、长6.1米、重100公斤的钨、钛或铀制成的金属棒,这些高密度的金属大棒可在卫星制导下,利用小型火箭助推和自由落体产生的巨大动能,可在任何时间对地球上任何地区的高价值战略目标实施快速、精确打击。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上帝之杖”从太空发射后,不依靠任何弹药,完全依赖动能撞击来对目标产生破坏力,但攻击效果却堪比核武器,能毫不费力地摧毁大型建筑群和几百米深的地下掩体,而且还不会产生辐射。美军希望把“上帝之杖”打造成为未来空间对地作战的“杀手锏”,进而取代令人闻之色变的核武器,成为军事领域新的战略级威慑力量。

    剑走偏锋天上悬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军就有了研制“上帝之杖”的初步构想。据称,美军的这一灵感主要来源于传说中的两起意外事故:一起是说曾有一名妇女被飞机卫生间掉下的冻结的尿柱砸死;另一起是说曾有人在帝国大厦无意抛下一枚硬币,该硬币却像子弹一样击穿了行人的脑袋。

    当然,美军突破常规思维,另辟蹊径,研制这种新概念战略武器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随着核武器并非为美国一家独有,以核武器为中心的传统战略武器的威慑力大受限制。此外,国际反核浪潮也是高潮迭起,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人们更是谈“核”色变。还有就是保持核威慑的开支巨大,据美国官方透露,其核武器维护总费用每年在2000至3000亿美元,一枚核武器年需8000万至1.6亿美元,这对日益紧缩的军费开支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与此同时,其他常规武器往往又不具备战略威慑能力。对于越来越深、越来越坚固的地下工事,常规武器往往束手无策。以美军的GBU-28型“掩体粉碎机”钻地炸弹为例,其仅能穿透6米厚的混凝土或30米的坚硬地层,对地下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根本毫无办法。

    上述多重因素促使美军试图在其他非核武器上寻求新的突破口和新的战略制高点,以“上帝之杖”为代表的天基动能武器无疑成为最佳选择。

    系统设计很简单

    据称,“上帝之杖”天基动能武器系统主要由位于低轨道的两颗卫星平台组成,一颗负责通讯和锁定目标,另一颗则搭载有大量被称为“上帝之杖”的金属长杆形动能“炮弹”。弹体主要由动能弹头、推进系统、制导系统、热控系统与通信系统5部分组成。弹头主要由高密度的钨、钛或铀等金属铸造,前方略尖,可减小空气阻力,降低到达地面时的动能损耗。推进系统主要是小型火箭助推器,可在外太空为“炮弹”提供较为精确、容易控制的推力。制导系统主要是不断调整火箭助推器和空气动力学舵面,改变飞行方向,确保精确命中目标。热控系统主要是依靠外部特制的热防护涂层来防止弹体过热。

    “上帝之杖”打击目标时通常采取垂直攻击的方式,就像陨石撞击地球一样,因此它获得的动能巨大,打击地面时所产生的破坏力也相当大,其威力相当于一枚小型核弹,并能轻而易举地刺入地下几百公里深的目标内部,只此一条即可让任何钻地炸弹黯然失色。据五角大楼宣称,他们计划在2025年之前完成“上帝之杖”的部署。

    预想效果不一般

    一提起“上帝之杖”,人们很自然地把它与陨石作比较,进而联想到恐龙灭绝事件。6500万年前,或许正是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陨石撞向地球,导致了一个统治地球的强大物种就此灭绝。那么,“上帝之杖”是否也具有如此大的威力呢?据美军设想,“上帝之杖”能以11公里/秒的初始速度进入大气层,即使在大气下层飞行时速度会有所下降,但仍保持每小时1.12万公里的攻击速度。公斤级质量的“上帝之杖”与吨级TNT当量产生的破坏能量基本相当。长度约为1米、质量约120公斤钨制弹头对钢制材料进行打击时,可造成深1.5米、直径1米的弹坑。虽然其毁伤能力与导致恐龙灭绝的陨石相差甚远,但对于打击敌地面重要目标和几百米深的地下掩体却是小菜一碟。

    与其他常规武器相比,“上帝之杖”还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打击范围广。其打击范围可覆盖全球任何一个地区,打击对象包括指挥中心、导弹发射塔、地下掩体等所有非移动类目标。二是反应时间短。由于其搭载平台通常部署在低轨道,所以对地攻击准备时间短、反应速度快,从离轨到对地面实施打击仅需11分钟,打击时间不及洲际弹道导弹的三分之一。三是突防能力强。由于速度极高,可有效突破敌多层防御体系,即使敌具备多层防御能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预警。四是生存能力强。搭载“上帝之杖”的卫星平台通常在距离地面1000公里的轨道上,远在一般飞机和导弹的攻击范围之外。五是环境污染小。“上帝之杖”主要是通过碰撞攻击目标,不依靠弹药,更没有核辐射,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六是占据道义主动。相比核武器而言,该武器系统在道义上占有更多的主动权。

    剑悬太空路漫漫

    为争夺太空霸权,美国先后曾提出“天基激光武器”计划、“智能卵石”计划、“魔镜”天基激光武器计划等,但终因在关键技术上难有新突破而进展缓慢,有的甚至中途夭折。随着航空航天、热材料及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上帝之杖”从研制至今,某些问题可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仍有不少瓶颈问题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如何发射到位的问题。发射携带大量高质量“上帝之杖”的卫星平台,必然需要足够的动力。二是高温损耗问题。进入大气层之后,必然因空气磨擦而出现弹体过热问题,弹体过热将直接导致内部精密电子元件受损、弹体磨损或解体。三是精确制导问题。由于其采用末制导,通常在进入大气层前通过控制姿态角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然而在进入大气层后弹体必然受到空气流动、密度差异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加之速度过快,没有尾翼修正,难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

    除此之外,“上帝之杖”的打击效果也是未知。由于从来没有进行模拟实验,美军所描述的攻击效果仅仅是理论上的设想。有专家预测,由于其速度过快,在对大型建筑群等目标的打击上很可能起不到致命的效果,顶多就像高速飞行的子弹撞击玻璃一样,在目标上穿个直径为30厘米的“小洞”,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贻笑大方了。然而,对“上帝之杖”计划来说,目前最大的难题恐怕还是高研制成本。据称,建造“上帝之杖”所需的卫星平台及将其送入轨道的费用至少为10亿美元;如果使用今天的航天运输系统将高质量的金属棒送入轨道,其成本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因此就有专家认为,美军的“上帝之杖”,貌似神器,实同鸡肋。就目前进展缓慢的情况看,美军可能陷入“研”之无“费”,弃之可惜的境地。它最终是迈入实战、大展雄风,还是像“巴黎大炮”那样被残酷的战争法则淘汰,抑或只是停留在想象的虚拟世界中,我们且拭目以待。



浏览《新概念战略武器简介之动能武器》后,我也在文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来看很多人回复说抄袭自美国的上帝之杖,去网上找了找,看到一篇来自国防部网站关于该武器的介绍,转来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链接:上帝之杖:是“神器”还是“鸡肋”——国防部网站:http://www.mod.gov.cn/wqzb/2012-05/17/content_4367966.htm

原文:在某个静谧的夜晚,当你和朋友在户外欣赏满天繁星时,忽然,一道闪亮的火光划破天空,请不要欢呼雀跃,也不要对着它许愿,因为那很可能不是传说中既美丽又能带来幸运的流星……

    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报道,美军目前已开始研制一种名为“上帝之杖”的太空武器。该项目计划依托太空平台搭载大量直径30厘米、长6.1米、重100公斤的钨、钛或铀制成的金属棒,这些高密度的金属大棒可在卫星制导下,利用小型火箭助推和自由落体产生的巨大动能,可在任何时间对地球上任何地区的高价值战略目标实施快速、精确打击。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上帝之杖”从太空发射后,不依靠任何弹药,完全依赖动能撞击来对目标产生破坏力,但攻击效果却堪比核武器,能毫不费力地摧毁大型建筑群和几百米深的地下掩体,而且还不会产生辐射。美军希望把“上帝之杖”打造成为未来空间对地作战的“杀手锏”,进而取代令人闻之色变的核武器,成为军事领域新的战略级威慑力量。

    剑走偏锋天上悬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军就有了研制“上帝之杖”的初步构想。据称,美军的这一灵感主要来源于传说中的两起意外事故:一起是说曾有一名妇女被飞机卫生间掉下的冻结的尿柱砸死;另一起是说曾有人在帝国大厦无意抛下一枚硬币,该硬币却像子弹一样击穿了行人的脑袋。

    当然,美军突破常规思维,另辟蹊径,研制这种新概念战略武器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随着核武器并非为美国一家独有,以核武器为中心的传统战略武器的威慑力大受限制。此外,国际反核浪潮也是高潮迭起,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人们更是谈“核”色变。还有就是保持核威慑的开支巨大,据美国官方透露,其核武器维护总费用每年在2000至3000亿美元,一枚核武器年需8000万至1.6亿美元,这对日益紧缩的军费开支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与此同时,其他常规武器往往又不具备战略威慑能力。对于越来越深、越来越坚固的地下工事,常规武器往往束手无策。以美军的GBU-28型“掩体粉碎机”钻地炸弹为例,其仅能穿透6米厚的混凝土或30米的坚硬地层,对地下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根本毫无办法。

    上述多重因素促使美军试图在其他非核武器上寻求新的突破口和新的战略制高点,以“上帝之杖”为代表的天基动能武器无疑成为最佳选择。

    系统设计很简单

    据称,“上帝之杖”天基动能武器系统主要由位于低轨道的两颗卫星平台组成,一颗负责通讯和锁定目标,另一颗则搭载有大量被称为“上帝之杖”的金属长杆形动能“炮弹”。弹体主要由动能弹头、推进系统、制导系统、热控系统与通信系统5部分组成。弹头主要由高密度的钨、钛或铀等金属铸造,前方略尖,可减小空气阻力,降低到达地面时的动能损耗。推进系统主要是小型火箭助推器,可在外太空为“炮弹”提供较为精确、容易控制的推力。制导系统主要是不断调整火箭助推器和空气动力学舵面,改变飞行方向,确保精确命中目标。热控系统主要是依靠外部特制的热防护涂层来防止弹体过热。

    “上帝之杖”打击目标时通常采取垂直攻击的方式,就像陨石撞击地球一样,因此它获得的动能巨大,打击地面时所产生的破坏力也相当大,其威力相当于一枚小型核弹,并能轻而易举地刺入地下几百公里深的目标内部,只此一条即可让任何钻地炸弹黯然失色。据五角大楼宣称,他们计划在2025年之前完成“上帝之杖”的部署。

    预想效果不一般

    一提起“上帝之杖”,人们很自然地把它与陨石作比较,进而联想到恐龙灭绝事件。6500万年前,或许正是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陨石撞向地球,导致了一个统治地球的强大物种就此灭绝。那么,“上帝之杖”是否也具有如此大的威力呢?据美军设想,“上帝之杖”能以11公里/秒的初始速度进入大气层,即使在大气下层飞行时速度会有所下降,但仍保持每小时1.12万公里的攻击速度。公斤级质量的“上帝之杖”与吨级TNT当量产生的破坏能量基本相当。长度约为1米、质量约120公斤钨制弹头对钢制材料进行打击时,可造成深1.5米、直径1米的弹坑。虽然其毁伤能力与导致恐龙灭绝的陨石相差甚远,但对于打击敌地面重要目标和几百米深的地下掩体却是小菜一碟。

    与其他常规武器相比,“上帝之杖”还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打击范围广。其打击范围可覆盖全球任何一个地区,打击对象包括指挥中心、导弹发射塔、地下掩体等所有非移动类目标。二是反应时间短。由于其搭载平台通常部署在低轨道,所以对地攻击准备时间短、反应速度快,从离轨到对地面实施打击仅需11分钟,打击时间不及洲际弹道导弹的三分之一。三是突防能力强。由于速度极高,可有效突破敌多层防御体系,即使敌具备多层防御能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预警。四是生存能力强。搭载“上帝之杖”的卫星平台通常在距离地面1000公里的轨道上,远在一般飞机和导弹的攻击范围之外。五是环境污染小。“上帝之杖”主要是通过碰撞攻击目标,不依靠弹药,更没有核辐射,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六是占据道义主动。相比核武器而言,该武器系统在道义上占有更多的主动权。

    剑悬太空路漫漫

    为争夺太空霸权,美国先后曾提出“天基激光武器”计划、“智能卵石”计划、“魔镜”天基激光武器计划等,但终因在关键技术上难有新突破而进展缓慢,有的甚至中途夭折。随着航空航天、热材料及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上帝之杖”从研制至今,某些问题可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仍有不少瓶颈问题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如何发射到位的问题。发射携带大量高质量“上帝之杖”的卫星平台,必然需要足够的动力。二是高温损耗问题。进入大气层之后,必然因空气磨擦而出现弹体过热问题,弹体过热将直接导致内部精密电子元件受损、弹体磨损或解体。三是精确制导问题。由于其采用末制导,通常在进入大气层前通过控制姿态角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然而在进入大气层后弹体必然受到空气流动、密度差异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加之速度过快,没有尾翼修正,难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

    除此之外,“上帝之杖”的打击效果也是未知。由于从来没有进行模拟实验,美军所描述的攻击效果仅仅是理论上的设想。有专家预测,由于其速度过快,在对大型建筑群等目标的打击上很可能起不到致命的效果,顶多就像高速飞行的子弹撞击玻璃一样,在目标上穿个直径为30厘米的“小洞”,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贻笑大方了。然而,对“上帝之杖”计划来说,目前最大的难题恐怕还是高研制成本。据称,建造“上帝之杖”所需的卫星平台及将其送入轨道的费用至少为10亿美元;如果使用今天的航天运输系统将高质量的金属棒送入轨道,其成本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因此就有专家认为,美军的“上帝之杖”,貌似神器,实同鸡肋。就目前进展缓慢的情况看,美军可能陷入“研”之无“费”,弃之可惜的境地。它最终是迈入实战、大展雄风,还是像“巴黎大炮”那样被残酷的战争法则淘汰,抑或只是停留在想象的虚拟世界中,我们且拭目以待。

,“上帝之杖”能以11公里/秒的初始速度进入大气层,即使在大气下层飞行时速度会有所下降,但仍保持每小时1.12万公里的攻击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11公里每秒约合33M,1.12万公里每小时约合9M(没算错吧……),这个衰减太厉害了吧……难道衙门的数据是错误的?

这个玩意的速度还不如现役弹道导弹的再入段速度?
美国威胁论?
这货不是早就死了吗。
这种武器在歼星舰时代才有价值,太空大炮,对地专用.....
我介绍的那个设想早在2003年就已经有兔子提出了,远在美帝公开这些战标之前,而且比美帝优越的地方就是高度和最后的速度,具体的数据可能存在误差,但原理是没有问题的。美帝的这个计划弱点在于其设计还是过于复杂,包括制导等等。
古猛龙 发表于 2012-6-15 23:31
值得注意的是,11公里每秒约合33M,1.12万公里每小时约合9M(没算错吧……),这个衰减太厉害了吧……难 ...
很正常 小东西 ICBM再入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而且你觉得有什么区别呢?ICBM也是大气层外再入的弹头

如果是动能武器 说白了就是个实心的ICBM弹头罢了 杀伤力没什么了不起的
很正常 小东西 ICBM再入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而且你觉得有什么区别呢?ICBM也是大气层外再入的弹头

如果是 ...
要看速度和质量,最重要的是速度。
没什么大不了的吧明天要射的神舟九去掉降落伞不是妥妥的天基动能武器么那么大个的土豆砸下来也怪吓人的
汉风鸣玦 发表于 2012-6-16 00:55
要看速度和质量,最重要的是速度。
速度不会比弹头更快 质量也不会比弹头更大

汉风鸣玦 发表于 2012-6-16 02:55
要看速度和质量,最重要的是速度。
速度再快,打到相对软目标上也只是打个洞一穿而过
速度不会比弹头更快 质量也不会比弹头更大
速度会快的超过你的想象。
速度再快,打到相对软目标上也只是打个洞一穿而过
还有附带的空洞效应吧。。。
不会被大气层烧毁??
-nothing- 发表于 2012-6-16 03:56
还有附带的空洞效应吧。。。
什么空洞效应
美帝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都拿出来忽悠吧
tedorg 发表于 2012-6-16 00:59
速度再快,打到相对软目标上也只是打个洞一穿而过
看是什么样的软目标。一般是对地打击,如果是打地下掩体的话,穿透正好,如果是打击地面目标的话,冲击波足够覆盖,相当于战术核武。如果是对海打击的话,冲击波的巨浪足够掀翻中型舰艇。
tedorg 发表于 2012-6-16 02:37
什么空洞效应
我也不是很清楚哈~好吧是空腔效应。。。近距离射击时,弹丸进入肌体后,当弹头贯穿人体时,由于运动介质发生突然变化,弹丸发生失稳,但仍存速很高,弹丸经过的创道周转的组织受到弹丸作用,获得了速度开始向其周边运动,这样创道就要比弹丸的直径大数倍甚至十数倍,这就是瞬时空腔。

然后百度到了这么一段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尖头弹侵彻,靶材发生塑性扩孔型破坏和背部花瓣型破坏。弹体的侵彻过程与压入法测硬度相似。靶内应力状态为三向压应力,只要弹头保持完整,三向压应力状态就会得以维持,靶板就会持续变形下去。本实验中,弹体头部都保持完好,弹体可被视为刚性弹。因而该情况下,靶板发生扩孔型破坏。侵彻机理为延性侵彻。 对于钝头弹侵彻,靶板的破损形式和侵彻机理,随弹速的变化而不同。当弹速处于亚弹速范围时,弹头都保持了完好,此时弹体也视为刚性弹。在刚性钝头弹侵彻下,侵彻过程类似于金属穿孔挤压工艺。靶材先是出现沿侵彻方向的剪切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深度后,弹体前方的材料与靶材发生剪切断裂。靶材发生冲塞型破坏侵彻机理为剪切型侵彻或冲孔型侵彻。当弹速达到常规弹速后,弹体发生粉碎性破坏,此时侵彻过程类似于长杆弹侵彻,侵彻过程可分为开坑阶段、定常侵彻阶段和剪切冲塞阶段。靶材发生侵蚀破坏和冲塞型破坏。


我的意思是肯定不会是一个洞洞那么简单~
超高速状态下的物理特性对于所有国家来说都是个谜,到底会怎么样只有做模拟实验了才知道。话说分导式核弹头技术已经应用了很多年,如果上帝之杖真有效果,那么MD为什么不早做模拟实验?况且这种模拟也就是发射颗卫星的难度,他们不做就有不做的理由,如今大幅度宣传恐怕战略欺骗的意味很浓。
这个玩意要等到“天军”普遍了才能成为普遍神器。个人以为将来火星移民侵略者攻打地球时动能武器能起很大的作用。


吃饱了撑着的东西,100KG的弹头比ICBM小的多,1.12万公里/时也就3.1km/s,和ICBM的再入速度差不多,MD实在闲的蛋疼把三叉戟II装个2.3吨的实心弹头比这什么杖靠谱的多

吃饱了撑着的东西,100KG的弹头比ICBM小的多,1.12万公里/时也就3.1km/s,和ICBM的再入速度差不多,MD实在闲的蛋疼把三叉戟II装个2.3吨的实心弹头比这什么杖靠谱的多
tedorg 发表于 2012-6-16 00:59
速度再快,打到相对软目标上也只是打个洞一穿而过
那货是用来打地下掩体的

1000公里高的轨道速度只有7.3km/s,11km/s怎么来的,用火箭助推的话,3.7km/s的Δv可不是小数目
另一起是说曾有人在帝国大厦无意抛下一枚硬币,该硬币却像子弹一样击穿了行人的脑袋
我记得这个传说已经被流言终结者证明是假的了。硬币由于空气阻力的原因,最大速度只有60千米/小时左右,打到了最多很痛,绝对打不死人
-nothing- 发表于 2012-6-16 13:10
我也不是很清楚哈~好吧是空腔效应。。。近距离射击时,弹丸进入肌体后,当弹头贯穿人体时,由于运动介质发 ...
人体有弹性所以有空洞效应,建筑结构件哪有什么空洞效应!建筑接口里面本来就是空洞
汉风鸣玦 发表于 2012-6-16 10:37
看是什么样的软目标。一般是对地打击,如果是打地下掩体的话,穿透正好,如果是打击地面目标的话,冲击波 ...
哪有什么巨浪啊,那么小的玩意,速度那么快,来不及在这个高度产生足够强度的横波就已经到达更深的深度了,另外,这种玩意的价格看来不怎么实用,我看就是个星球大战V2.
SSN19 发表于 2012-6-16 14:13
那货是用来打地下掩体的
这东西我看就是个星球大战V2。
汉风鸣玦 发表于 2012-6-16 01:47
速度会快的超过你的想象。
问题是怎么达到这么高的速度。
ypqdsh 发表于 2012-6-16 15:33
问题是怎么达到这么高的速度。
高度决定速度……
汉风鸣玦 发表于 2012-6-16 15:52
高度决定速度……
大气阻力被你吃了不成,想想ICBM弹头再入过程速度是增还是降?
tedorg 发表于 2012-6-16 15:17
人体有弹性所以有空洞效应,建筑结构件哪有什么空洞效应!建筑接口里面本来就是空洞
子弹的空腔效应是因为液体有不可压缩性,不是因为有弹性
建筑物内主要是空气,恰恰不存在不可压缩性
以后在天上悬空几个核弹头???开发再入技术,,黑诶,看谁不怕
tedorg 发表于 2012-6-16 02:37
什么空洞效应
火车从身边经过也会卷起一阵风啊,可见即使像空气这么软的目标,即使被像火车这样低速的“子弹”穿过,也绝不会只是穿过一个洞那么简单吧。
这神棍又出来了……
三八大盖儿打人, 一打一个洞,就是不死人。这个就是美帝新版三八大盖儿。
这种动能武器分析下能量转化就好~
弹丸的动能是由势能(高度)和化学能(助推火箭燃料)带来的,把这些玩意送到太空,又是一大笔化学能~
有这些能量不如批量送核弹头~
核弹头玩的是E=mC^2,比神马mv^2给力多了~
汉风鸣玦 发表于 2012-6-16 15:52
高度决定速度……
达到那么高的高度也需要能量,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达到那么高的高度所消耗的能量等于从那么高的高度落下所能转化的动能(不考虑能量损失的情况下)。
laomao0000 发表于 2012-6-16 18:12
子弹的空腔效应是因为液体有不可压缩性,不是因为有弹性
建筑物内主要是空气,恰恰不存在不可压缩性
你也不全对。固体也具有不可压缩性,但是却没有空腔效应。应该说,液体或者半流动固体才能产生空腔效应。
两个神棍都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