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无人机无法取代传统战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39:34
http://www.guokr.com/article/209971/

在美国海军“基萨奇山号”两栖攻击舰(USS Kearsarge)上,飞行员对舰载战斗机作战效能的发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无人机能融入舰队,飞行员仍将起到主导作用。
(文 / C.J. Chivers)
2008 年,黑海沿岸,一架格鲁吉亚无人机飞临争议地区阿布哈兹上空,回传了自己被俄军战斗机击落的实时录像。其时,年轻的格鲁吉亚政府对自己的无人机群甚是自得,大力向外交使节和记者宣扬格鲁吉亚无人机拍摄到的俄军战备情况。此举自然招致克林姆林宫方面的暴怒,最终的结果就是,俄军的一架 “米格 - 29”(MiG-29)拦截了格军一架由以色列制造的 “赫尔墨斯 450 型” 无人机(Hermes 450),并发射了一枚热寻的导弹。从无人机操作屏幕看去,俄军机出现,导弹越来越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段录像在将来极有可能成为笑料的开头:还记得当年有人驾驶飞机才是天空中的霸主,无人机在其面前毫无反抗余地吗?最好别不把这话当回事儿;在遥远的未来,情况也许就将整个调过个儿来。不过,从米格战斗机歼灭赫尔墨斯 450 无人机的录像看来,短期内,壮志凌云的仍将是机舱里的飞行员。无人机只是补充,而非替代。

传统战机的“人性”优势

这么说是有充分理由的。除开道德和法律上的争议,技术问题就限制了无人机的任务范围。总的来说,无人机是非常容易损毁的机械。不管未来学家们说前途再怎么光明,也不能改变无人机在空战时无法有效自保,防止毁损的事实。在长时监视、电子干扰和攻击地面固定目标方面,无人机表现尚可圈点,但只要遇上有人驾驶飞机,无人机几无战斗力可言。这就是美军无人机只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得到最广泛和最成功应用的原因:在这些地区美国要么拥有飞越自由,要么可以靠友军飞行员排除潜在威胁。

这意味着无人机只是各型有人飞机构成的旧有平衡上的一个新变量。今年早些时候,我登上美军航母,并在 F/A-18 战斗机的后座上飞越了阿富汗。空域的大半挤满了无人机,负责照看美军部队、搜索塔利班,偶尔还发射弹药。但战斗机和对地攻击机同样充斥着天空,飞行员与地面保持联系,随时提供空中支援——这些活无人机可干不大来。尽管应用越来越广,然而除了近距空中支援外,无人机尚无法承担远距离支援任务。

试想一场空中 “狗斗”  会发生什么:两机相遇,从抢先发现敌机到最后发出制胜一击,短短数秒内飞行员需要估测敌力、锁定敌位,追踪、反击,完成许多事情。而现在的无人机,擅长的是慢悠悠地监视,要想设计和制造出堪比职业飞行员反应速度的机械,难度可想而知。

其他影响空中战斗的因素还包括:天气、地形、燃料水平、驾驶情绪、交战规则、对方飞行器种类判定(误闯交战区的民用机?)、武器及防御装配、环境温度(对热寻的导弹有影响),等等。在两机遭遇的刹那、在数个 G 的过载和高速机动过程中,飞行员与武器操作员要综合所有这些情况,瞬间做出决定。

我曾见过一名 F/A-18 飞行员向长官汇报,有一次他在巴基斯坦边境附近执行空袭任务时,迅速设计了一个进攻角度以投下炸弹,然后迅速大迎角跃升,几乎垂直,以免进入巴国领空。这就是一个在高速飞行中快速做决定的典型例证。在接下来比较长的时间里,无人机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无人机的技术瓶颈

确实,战斗机和攻击机机组对无人机赞誉有加,认为无人机在现代空军里已经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同时,他们也注意到了无人机的技术瓶颈。首当其冲的,便是发展综合传感器及综合分析所有数据的方法,这样远距离遥控无人机的飞行员才能完全知晓现场状况。这种技术现在还不存在。即使这种传感器组能够及时获取信息,也会有批评称,没人写得出像人一样,能够实时研判风险、做出决定的算法。而且,座舱里的飞行员靠的是训练、经验、能力、直觉,软件怎么学得来这些?

第二个困难在于平衡机动性与作战时间。前者要求更大的引擎、更多的油料、更大的体积和重量,都必然以牺牲后者为代价。更多的传感器也会改变无人机的外形,增加雷达反射,降低隐身性。每增加一点特性,无人机的设计都会改变,而且并不是都往好的方向变。


相比传统战机,无人机(如 “捕食者” 系列)的飞行时间更长、航程更远。但空中作战时必不可少的复杂任务,无人机尚无法完成。(图片:Erik Somonsen/Getty Images)

无人机面临的技术问题还不止这些。战斗机飞行员、海军上校戴尔·霍兰(Dale Horan)对无人机技术和规划有充分的认识,霍兰上校最近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服役,担任美国海军第九舰载航空联队(Carrier Air Wing 9)的指挥官。在他看来,真正的瓶颈不在于程序设计;如果能有一套完整的传感器组,无人机遥控人员自能获得各项必要信息, “如果数据传输率足够高,开发出一套让飞机正确应对威胁的算法是有可能的”, 但一旦信息链或网络遭到破坏,无人机就得玩完,这才是关键所在。

还有一个比较 “冷” 的问题。任何吸收和 “翻译” 数据、由飞行员远程遥控进行狗斗的传感器系统,都必须面对一项技术挑战:如何实时双向传输大量信息。举个简单的例子,想象一下用你的智能手机遥控 1000 英里外的一架无人机——在夜里,天气可糟了,周围挨挨挤挤地都是飞在各种航道上的民用机。现在再来想象一下,遥控一架处于复杂战场环境下的飞机——手机信号还时断时续。产生信号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敌方干扰、环境干涉、任何位置的线路出了问题……美国海军 F/A-18 战斗机 VFA-41 攻击中队的法恩·卡特琳娜少校(Lieutenant Commander Fran Catalina)是这么说的:

“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与无人机保持通信。”距离越远,飞行员越容易与复杂的无人飞行器失去联系。

“狗斗” 只是目前传感器和数据链无法应对的战斗情势之一。无人战斗机进入敌方空域打击目标,也会面临类似问题。可以设想一个常被讨论的目标:核工程试验室。打击这类目标要面对防空火炮、地对空导弹、通讯干扰、敌方战斗机。训练有素的人都明白,要完成这样的任务,无人机需要收集所有这些情报条件,回传给远端的遥控人员,及时根据命令做出回应,而现有的无人机是做不到这些的。这种任务目前还是得靠已经有过十几年经验的战斗机飞行员开着有人飞机才能玩成,无人机没戏。

无人机无疑会更紧密地融入现代空军序列,也许未来有一天会被用来执行敌境上空的复杂任务。但是弹射座椅上的飞行员仍会驾驶着战鹰在它们头顶发号施令。米格战机不费吹灰之力打下赫尔墨斯 450 的情景,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在激战的空战战场,赫尔墨斯们还会旁观多年。
http://www.guokr.com/article/209971/

在美国海军“基萨奇山号”两栖攻击舰(USS Kearsarge)上,飞行员对舰载战斗机作战效能的发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无人机能融入舰队,飞行员仍将起到主导作用。
(文 / C.J. Chivers)
2008 年,黑海沿岸,一架格鲁吉亚无人机飞临争议地区阿布哈兹上空,回传了自己被俄军战斗机击落的实时录像。其时,年轻的格鲁吉亚政府对自己的无人机群甚是自得,大力向外交使节和记者宣扬格鲁吉亚无人机拍摄到的俄军战备情况。此举自然招致克林姆林宫方面的暴怒,最终的结果就是,俄军的一架 “米格 - 29”(MiG-29)拦截了格军一架由以色列制造的 “赫尔墨斯 450 型” 无人机(Hermes 450),并发射了一枚热寻的导弹。从无人机操作屏幕看去,俄军机出现,导弹越来越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段录像在将来极有可能成为笑料的开头:还记得当年有人驾驶飞机才是天空中的霸主,无人机在其面前毫无反抗余地吗?最好别不把这话当回事儿;在遥远的未来,情况也许就将整个调过个儿来。不过,从米格战斗机歼灭赫尔墨斯 450 无人机的录像看来,短期内,壮志凌云的仍将是机舱里的飞行员。无人机只是补充,而非替代。

传统战机的“人性”优势

这么说是有充分理由的。除开道德和法律上的争议,技术问题就限制了无人机的任务范围。总的来说,无人机是非常容易损毁的机械。不管未来学家们说前途再怎么光明,也不能改变无人机在空战时无法有效自保,防止毁损的事实。在长时监视、电子干扰和攻击地面固定目标方面,无人机表现尚可圈点,但只要遇上有人驾驶飞机,无人机几无战斗力可言。这就是美军无人机只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得到最广泛和最成功应用的原因:在这些地区美国要么拥有飞越自由,要么可以靠友军飞行员排除潜在威胁。

这意味着无人机只是各型有人飞机构成的旧有平衡上的一个新变量。今年早些时候,我登上美军航母,并在 F/A-18 战斗机的后座上飞越了阿富汗。空域的大半挤满了无人机,负责照看美军部队、搜索塔利班,偶尔还发射弹药。但战斗机和对地攻击机同样充斥着天空,飞行员与地面保持联系,随时提供空中支援——这些活无人机可干不大来。尽管应用越来越广,然而除了近距空中支援外,无人机尚无法承担远距离支援任务。

试想一场空中 “狗斗”  会发生什么:两机相遇,从抢先发现敌机到最后发出制胜一击,短短数秒内飞行员需要估测敌力、锁定敌位,追踪、反击,完成许多事情。而现在的无人机,擅长的是慢悠悠地监视,要想设计和制造出堪比职业飞行员反应速度的机械,难度可想而知。

其他影响空中战斗的因素还包括:天气、地形、燃料水平、驾驶情绪、交战规则、对方飞行器种类判定(误闯交战区的民用机?)、武器及防御装配、环境温度(对热寻的导弹有影响),等等。在两机遭遇的刹那、在数个 G 的过载和高速机动过程中,飞行员与武器操作员要综合所有这些情况,瞬间做出决定。

我曾见过一名 F/A-18 飞行员向长官汇报,有一次他在巴基斯坦边境附近执行空袭任务时,迅速设计了一个进攻角度以投下炸弹,然后迅速大迎角跃升,几乎垂直,以免进入巴国领空。这就是一个在高速飞行中快速做决定的典型例证。在接下来比较长的时间里,无人机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无人机的技术瓶颈

确实,战斗机和攻击机机组对无人机赞誉有加,认为无人机在现代空军里已经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同时,他们也注意到了无人机的技术瓶颈。首当其冲的,便是发展综合传感器及综合分析所有数据的方法,这样远距离遥控无人机的飞行员才能完全知晓现场状况。这种技术现在还不存在。即使这种传感器组能够及时获取信息,也会有批评称,没人写得出像人一样,能够实时研判风险、做出决定的算法。而且,座舱里的飞行员靠的是训练、经验、能力、直觉,软件怎么学得来这些?

第二个困难在于平衡机动性与作战时间。前者要求更大的引擎、更多的油料、更大的体积和重量,都必然以牺牲后者为代价。更多的传感器也会改变无人机的外形,增加雷达反射,降低隐身性。每增加一点特性,无人机的设计都会改变,而且并不是都往好的方向变。


相比传统战机,无人机(如 “捕食者” 系列)的飞行时间更长、航程更远。但空中作战时必不可少的复杂任务,无人机尚无法完成。(图片:Erik Somonsen/Getty Images)

无人机面临的技术问题还不止这些。战斗机飞行员、海军上校戴尔·霍兰(Dale Horan)对无人机技术和规划有充分的认识,霍兰上校最近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服役,担任美国海军第九舰载航空联队(Carrier Air Wing 9)的指挥官。在他看来,真正的瓶颈不在于程序设计;如果能有一套完整的传感器组,无人机遥控人员自能获得各项必要信息, “如果数据传输率足够高,开发出一套让飞机正确应对威胁的算法是有可能的”, 但一旦信息链或网络遭到破坏,无人机就得玩完,这才是关键所在。

还有一个比较 “冷” 的问题。任何吸收和 “翻译” 数据、由飞行员远程遥控进行狗斗的传感器系统,都必须面对一项技术挑战:如何实时双向传输大量信息。举个简单的例子,想象一下用你的智能手机遥控 1000 英里外的一架无人机——在夜里,天气可糟了,周围挨挨挤挤地都是飞在各种航道上的民用机。现在再来想象一下,遥控一架处于复杂战场环境下的飞机——手机信号还时断时续。产生信号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敌方干扰、环境干涉、任何位置的线路出了问题……美国海军 F/A-18 战斗机 VFA-41 攻击中队的法恩·卡特琳娜少校(Lieutenant Commander Fran Catalina)是这么说的:

“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与无人机保持通信。”距离越远,飞行员越容易与复杂的无人飞行器失去联系。

“狗斗” 只是目前传感器和数据链无法应对的战斗情势之一。无人战斗机进入敌方空域打击目标,也会面临类似问题。可以设想一个常被讨论的目标:核工程试验室。打击这类目标要面对防空火炮、地对空导弹、通讯干扰、敌方战斗机。训练有素的人都明白,要完成这样的任务,无人机需要收集所有这些情报条件,回传给远端的遥控人员,及时根据命令做出回应,而现有的无人机是做不到这些的。这种任务目前还是得靠已经有过十几年经验的战斗机飞行员开着有人飞机才能玩成,无人机没戏。

无人机无疑会更紧密地融入现代空军序列,也许未来有一天会被用来执行敌境上空的复杂任务。但是弹射座椅上的飞行员仍会驾驶着战鹰在它们头顶发号施令。米格战机不费吹灰之力打下赫尔墨斯 450 的情景,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在激战的空战战场,赫尔墨斯们还会旁观多年。
参考 绝密飞行里的 EDI
第一没有可以模拟人类思维的人工智能  
第二 就算以后有了 那就是社会学的犯范畴了
机器人不能代替人,
无人机这种东西现阶段让他们空战就是扯淡。如果用ai现在地球人还做不出这ai,靠遥控一个电子干扰就失效了。无人机还是乖乖去扔炸弹拍图片吧'。。无人机空战的事过几十年都不一定靠谱。
现有无人机与控制之间的通讯很容易被切断
切断后AI对飞机的控制远不如人
无人机没必要遵循有人机的老规矩。
隐身、高速,一击脱离。
离开了地面提供的信息,有人机一样会变身傻子、瞎子。
机器人的最大障碍还是社会伦理。


省去飞飞这块的重量,没有对人体过载的限制,无人机在机动性上应该超过了有人机
等将来把天网整出来,无人机就可以完胜有人机了

省去飞飞这块的重量,没有对人体过载的限制,无人机在机动性上应该超过了有人机
等将来把天网整出来,无人机就可以完胜有人机了
不是说在发展量子通讯么?这玩意成熟了,无人机也就成熟了吧。
是趋势,不是现实
人工智能一直在进步,虽然慢,但没停过
在信号传输方面保密不够的话,MD的那架RQ170就是下场
教人干扰了就好玩了
所以说还是钢铁侠靠谱
为何充气娃娃无法取代女人?
省去飞飞这块的重量,没有对人体过载的限制,无人机在机动性上应该超过了有人机
等将来把天网整出来,无人 ...
省了座舱,多了一套以上的通信保障设备,真的有重量优势么?没有人主动控制的“机动性”或远程遥控的“机动”能比人现场实施的机动更可靠和准确?
无人机没必要遵循有人机的老规矩。
隐身、高速,一击脱离。
离开了地面提供的信息,有人机一样会变身傻子 ...
原来机载雷达和飞行员都是傻子啊
从技术层面来讲还是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能力不足造成的
也许不久的将来 当生物计算机成功实用化后无人机的智能会有决定性的突破
rick365 发表于 2012-6-6 18:51
省去飞飞这块的重量,没有对人体过载的限制,无人机在机动性上应该超过了有人机
等将来把天网整出来,无人 ...
重量未必轻,在没有机载高效能AI系统的前提下,无人机对高带宽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大功率定向数据传输技术虽然解决了无人机远程数据传输的稳定和可靠性,但是也对飞机飞行姿态和机动能力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现在的无人机雷达没有,导弹没有,几吨重,时速不到500公里,注定没有对空能力。能战斗的飞机至少10吨以上,3000万美金,不差100公斤安个人肉电脑。捕食者才1吨重,人坐上去还飞得起来么?
现在的IA连酒店传莱都作不了,还叫它扔炸弹开什么玩笑
技术还不到位,时间问题。。。
想起了我 机器人。。。。
iamsu7 发表于 2012-6-7 08:20
为何充气娃娃无法取代女人?
2楼帝来晚了,掉了12层
如果AI能够取代飞行员的话,想想看,有多少人可以不被AI取代?
那时候可就不光是空战的事情了,我们该考虑天网的事情了。
starolf 发表于 2012-6-7 08:34
省了座舱,多了一套以上的通信保障设备,真的有重量优势么?没有人主动控制的“机动性”或远程遥控的“机 ...
看看md现在研究的x47B
关键是AI和电脑还不行。如果一架双座有人战斗机,控制2-3架机动性超强的战斗无人机参加空战,这个在通信方面会好很多,但关键还是AI,完全靠人在后面控制是不行的。一定要有相当的自动控制能力。
为何充气娃娃无法取代女人?
支持,简单易懂
未来的事情,为时尚早
只论机动性的话,遥控靶机都完爆过三代主力……
但是态势感知和目标识别问题,战术问题,目前的AI还不够。
GGGX 发表于 2012-6-6 18:08
无人机没必要遵循有人机的老规矩。
隐身、高速,一击脱离。
离开了地面提供的信息,有人机一样会变身傻子 ...
人类目前的技术 还达不到你设想的作战模式需要的事态感知能力
scottshen99 发表于 2012-6-7 10:59
关键是AI和电脑还不行。如果一架双座有人战斗机,控制2-3架机动性超强的战斗无人机参加空战,这个在通信方面 ...
主要是战斗机太贵
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再牛逼的无人作战系统被干扰就等于一破烂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问题-----AI水平上不去~~~
rick365 发表于 2012-6-7 10:39
看看md现在研究的x47B
您知道X47B是干嘛的么?;P
rick365 发表于 2012-6-7 10:39
看看md现在研究的x47B

这年头谁还用亚音速战斗机
现阶段无法取代而已,但未来的发展就是这个方向。
人工智能应该是不可能出现的,不过高度自主化跟智能化是可以办到的
再等几个世纪吧,那个时候就可以了
总结为一句话:人工智能水平还不够
starolf 发表于 2012-6-9 08:57
您知道X47B是干嘛的么?
X47B的关键在AI这块

SSN19 发表于 2012-6-9 09:01
这年头谁还用亚音速战斗机


F22的技术,无人机一样可以用
无人机的难度在AI这块,一旦AI问题解决,无人机完爆有人机
SSN19 发表于 2012-6-9 09:01
这年头谁还用亚音速战斗机


F22的技术,无人机一样可以用
无人机的难度在AI这块,一旦AI问题解决,无人机完爆有人机